高校学报“主编+常务副主编”模式探析
学报编辑部制度
学报编辑部制度学报编辑部制度是一套规范和管理学报编写、审稿、审核、编辑和发布过程的制度和措施,旨在保证学报发表的学术内容质量和学术道德风格。
一个完善的学报编辑部制度可以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增强其学术影响力,提升作者和读者对学报的信任度。
下面是一些与学报编辑部制度相关的参考内容。
1. 学报编辑部的组织架构学报编辑部应该具备相对独立的组织架构,包括主编、副主编、编委会、编辑部、稿件审稿人等。
主编负责学报的整体规划和决策,副主编负责协助主编完成相关工作,编委会是学报的顾问组织,编辑部负责具体的学报编写和发行工作,稿件审稿人负责对投稿的论文进行评审。
2. 稿件的审稿流程学报编辑部应制定明确的稿件审稿流程,确保审稿人的客观性和学术性。
审稿人应通过学术背景和研究领域来筛选,同时应保证审稿人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审稿流程中应有明确的时间安排,规定审稿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稿工作,并向作者提供具体的修改意见或建议。
3. 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机制学报编辑部制度中应包含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机制,例如抄袭、伪造数据、重复发表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学报编辑部应设立专门的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调查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例如取消发表资格、通报批评等。
4. 学术论文的质量控制学报编辑部应制定严格的学术论文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学术论文的质量和真实性。
在审稿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术方法、数据分析、实验设计、结论推理等方面,防止出现错误或不明确的情况。
编辑部还可以组织每年或定期对发表的论文进行回顾和评估,及时纠正错误和不当行为。
5. 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管理学报编辑部制度中应明确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管理的规定。
学报应设立专门的版权部门,负责维护作者的版权,防止其他刊物对已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侵权行为。
编辑部还可以与作者签订版权协议,明确作者对学术论文的购买、使用、传播等权利和责任。
6. 学报编辑团队的培养和管理学报编辑部制度中应注重编辑团队的培养和管理。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方略探究
关键 词 : 现代 化 ; 高等 院校 ; 人才 素质教育 ; 跨世纪人才
中图分类号 : 4 . G63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9—94 (0 8 0 0 3 0 10 7 3 20 )4— 0 6— 3
改革开放 以来 , 国的高 等 院校 为社会 主义 现代化 我 建设培养了大批 人才 , 出 了巨大 贡献 。但 是 , 应该清 做 也 醒地看到 , 我国高等教 育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是 “ 重科技 、
昌盛 。
校,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 的。 …
这是 因为 , 现在在 校 的大学 生 , 们 的主要 工作生 涯 他 将在 2 1世纪度过 , 因此 , 们是 跨世 纪的人 才 , 按 照新 他 要 的教育思想 、 教育模式精心培养 。我 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 事
( ) 学 家 的无 私 奉 献 , 要 是 人 文 精 神 的 支 撑 三 科 主
家 才 能 昌盛
放 眼世 界高等 教育 的发展潮 流 , 深感加 强人文 素质 教育 ,
对培养跨世纪人才是至关重要 的。
一
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 , 科学技术 教育与人 文素质教 育, 不仅是相互 补充 、 相互 支持 , 而且是 相互 渗透 、 互影 相
加 强人 文 素 质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不 会 只 有 一 条 。但 是 跨 世 纪 的 治 国帅 才 , 会 各 界 的著 名 社
人物 , 各学科 领域 的领衔人才 , 主要从今 1大学 生 中产 将 3 生, 这已是确 凿无 疑的了。因此 , 不拘一 格的培养人 才 , 使
轻人文”, 重专业 、 修养 ” “ “ 轻 , 重书本 、 实践 ” 轻 。特别是
论高校学报编辑、作者、读者关系的互动及优化
第3 6卷 第 6 期
2 0 1 5年 6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 S c i )
V0 1 .3 6 No . 6
随着科技 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各种先 进的科技产 品得
( 二) 读 者 和 编辑 之 间 的 关 系
以在各 编辑领域 中广泛使用 ,也在很 大程度上冲击 了我国
由于读 者的需要 直接决定着 编辑人 员 的工 作方 向 , 因 此, 在编辑人 员进行工 作时 , 必须充分 考虑到读 者的需 求 , 才 能完成读者需要的作品 。首先 , 读者和编者二者 之间具有 相互依存 的关系 : 读者会 提出具体 的阅读需求 , 作者再按照 读 者的阅读 需求方 向进行写作 ,编辑则对 文稿进行加工整 理; 读者所传播 以及创造 出的新 知识和文化思想 , 也会为编 者活动提供新的空间 。 其次 , 二者之间具 有一定程度 的矛盾 性: 编辑 在确定编辑 目标 、 方针 以及相应 的原则和方 法后 ,
编辑在对文稿进行 审核及加工处理时 ,不 能喧宾夺 主的将
编辑 、作 者和读 者这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 系和制约 的传播链 。其 中, 作者 的创作是编辑人员进行 编辑 活动 的前 提, 作者 的作 品也是编辑得 以生存 的必 要条件 。因此 , 可 以 说编辑对作者而言 , 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依附 陛。但是这种依 附性并不是指否认 编辑 应该 实现的 自主创新力 。编辑活动
构建高校学报特色的多角度思考
多 ,有三 至 四种 。 由于各 高 校学 报 均 以反 映本 校
个高校 的学报 ,要 办 出 自身一定 的特色 , 占不 到一半 ,少 的不 够 三分 之 一或 四分 之 一 ,甚 首先要 具备一 定 的 内外 条 件 。这 里面 ,最关 键 的 至有不 刊登外稿 的。正是 由于这 个 原 因 ,导 致 高 是 领导 要重视 ,领 导重视 首 先要 从 认识 上体 现 出
报的特色 ,每个编辑人员 , 尤其是主编 ( 或常务 报特色的某一个点或某几个点 ,作为学报长期经 副主 编 ) ,必 须 是某 一 领 域 的专 家 ,能 够 经 常参 营 的重点 凸 现 出 来 ,并 一 步 一 个 脚 印 地走 下 去 , 加 国内外 的专 业学术 活 动 ,具 有广 泛 的学 术 界人 才有 可能逐 渐形 成学 报 自身 的特 色 。而且 ,在这 脉关 系 ,与学 界人 士有 较 多 的交往 ,熟 悉 自己专 样 充分认 识 的基 础 上 所 形 成 的学 科 或地 域 特 色 , 业领域的学术动态和学术前沿 ,尤其是专业内专 才 能 随着 时 间 的推移 不断 地 积 累 ,不 断地 强化 和 家学者的研究领域、成果和水平 ,才可能在 自身 显 现 出来 。 特色 准确 定 位 的 基 础 上 组 织 到 高 质 量 、有 新 见 解 、有学术 前 瞻性 的稿源 。 三 、主编
收 稿 日期 :2 1 0 2 0 0— 3— 4
部条件。如果不是这样 ,而是经费预算 紧巴巴,
作者简介 :吴二持 ( 9 5一) 15 ,男,广 东揭西人 ,韩 山师 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 主任 ,副主编 ,编审。
・
9 ・ 4
人员则配备一些没有基本的科研能力或书教得不 充分 的 “ 查研 究 的基础 上 ,认识 、认 准所 在学 调 好甚至 不能教 书 的人 员 ,或 者诸 如 把 学报 编 辑 的 校 的学 科优 势及 其相 关力 量 ,深 挖各 自的学科 优 编制用 于解决 家属 之类 ,这 样来 安 排 配备 学 报 的 势 ,将学科优势转 化为学报特色 ” _ ’ 。 同时, 2
论学报质量控制与管理模式
间的超前 或滞后 , 学报 的总体质 量便往 往大 不一
论 学 报质 量 控 制 与 管理 模 式
王 海 明
( 青海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 , 青海 西宁 80 0 ) 10 8
[ 要] 摘 针对 目前一些高校学报编辑部只注重个体论文质量 , 而弱化学报整体 质量 控制 与管理 的现象 ,
本文 阐述 了高校学报质量的 内涵和影 响学报质量 的因素 , 提供了两种 学报 质量管理模式 , 即学报专 家督导
一
、
学报 质量 的 内涵
的效用 , 也才 有 全 面质 量 可 言 。但是 , 如果 选 题
不准 , 组稿 不 当 , 印刷 不 清 , 或 发行 不 畅 , 也不 能
学 报质量 的内涵是很 丰 富的 , 主要 包 括如下 几方面:
一
是 内在 质 量 和 外 在 质 量 , 就 是 静 态 质 也
报编 辑 要进 一 步 解 放思 想 , 于 创新 , 立 和完 勇 建
方面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但 目前有些学报主编 是有 学校 领导 挂名兼 任 , 学术 审稿 的终 审也 只能
是 流于形 式 。因此 考虑 到学 报 的学术性 质 , 以 可 设立 专职 主编或 专职 副 主编 , 实现 学术 权力 和行 政权 力 的 分离 , 而 起 到淡 化 行 政 办 刊 , 化 以 从 强 学术 为导 向 的办 刊 模 式 。只 有 坚 持 和完 善 三 级 审稿制 度 。杜绝 人情 稿 、 系稿 , 持责 编初 审 , 关 坚 专家 复 审 , 编 终 审 制 度 , 行 重 点 稿 件 内 外 主 实
市场化环境下高校学报的盈利模式探析-论文
传播与版权―5―C HUANB O YU B ANQUAN市场化环境下高校学报的盈利模式探析□马建平摘要身资源禀赋条件建立稳健的盈利模式,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同时要相应进行体制机制变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报刊生产力。
关键词:高校学报;盈利模式;转企改制;期刊改革作者:马建平,三峡大学期刊社编辑。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版传媒业体制改革正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继2010年全面完成图书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后,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也于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2012年7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简称《办法》)由于遭到各方面的强烈抵制而使学报的改革徘徊于十字街头,暂时处于等待观望状态。
其后众多学者针对《办法》的出台,就高校学报是否具有商品属性,进而论证其是否应走市场化道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辩和观点交锋。
但笔者认为,期刊改制走向市场顺应了世界潮流趋势,科技期刊(包括高校学报)迟早要面对产业转型的事实,与其被动等待,不与主动出击,开展市场化环境下高校学报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研究更具前瞻性的意义。
一、学报的盈利模式学报的盈利模式是指学报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特有的赖以生存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
简单地说就是学报赚钱的渠道,通过什么样的模式和方式赚取利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报(商品)的卖点。
(一)发行收入同其他期刊一样,发行收入是学报最基本的收入来源,学报其他的收入都依赖于学报的发行数量和规模,它将学报所刊载的内容作为售卖点,以给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吸引眼球获得订户。
学报传统的发行渠道主要是通过邮局征订,但成本高昂;许多有实力的学报为了降低成本采取自办发行或服务外包的方式,更加贴近市场。
由于学报一般隶属于学术类期刊,以发表基础理论类研究文章为主,综合性强,专业性不高,受众面较窄,发行数量极其有限,一般只用于馆际交流和校际交流或免费赠送。
我在学报工作期间的那些人、那些事——写在《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创刊40周年之际
第41卷第12期No.12Vol.41宁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2020年12月Dec.2020我在学报工作期间的那些人、那些事——写在《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创刊40周年之际方建春1980年金秋,《固原师专学报》创刊,至2020年10月,已风雨兼程40载。
40年来,学报经历了从不定期到定期,从内部发行到公开出版,从《固原师专学报》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从季刊到双月刊再到月刊的发展历程。
1994年6月我调入学报编辑部工作,至2020年5月调离,从事期刊编辑工作整26年。
在《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创刊40周年之际,现任学报主编武淑莲教授嘱我写篇关于学报的回忆文章,我欣然允诺,草成此文,以为纪念。
华世鑫、袁伯诚、杨子仪是学报的前三任主编,他们先后离开固原分别回归故里云南昆明、山东青岛、湖南怀化,叶落归根。
华先生我未曾谋面,袁先生、杨先生后来都曾应学校之邀返固,我和他们均有一面之缘。
袁先生开朗豪放,杨先生风趣健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在学报创刊、初期发展和公开发行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奠定了学报后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1994年我刚到学报工作时,主编是国玉经先生,副主编是李宗堂先生。
国先生是山东长青人,李先生是四川成都人,他们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固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先后调入刚刚成立的固原师专从事教学工作。
国先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首都师范大学),学中文的,是学报的第四任主编。
他是在学报公开发行不久即主持学报工作的,正是学报发展的关键时期。
李先生毕业于兰州大学,学数学的,主要负责自然科学专辑的编审工作。
两位先生工作认真,待人诚恳,审稿、校对一丝不苟,在编辑岗位一直干到离退休,对学报出版工作和宁夏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李先生仙逝多年,国先生依然健在,已85岁高龄。
1995年,国、李两先生退休后不久,薛正昌被学校任命为常务副主编,主持学报工作。
高校教师兼任高校学报编辑的可行性探析
高校教师兼任高校学报编辑的可行性探析作者:李丹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11期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科技信息生产体系改革》的意见中,将科技期刊明确列入科技信息生产体系,而高校学报是我国科技刊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学报不仅是反映、报道研究成果的窗口,也是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我们高校一些期刊现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编辑力量不足、经费紧张、印刷质量欠佳、发行渠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
其中,格外令人担忧的是编辑力量的严重不足。
一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现状作为一名高校编辑,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的基本素质的高低。
知识因素、品质因素、能力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并形成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做编辑工作需要知识广博、眼界开阔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高校学报所反映的是多学科的新成果,要保证学报的质量,就要求学报编辑有较好的写作水平和专业知识,以便能从众多的稿件中选出质量较高的论文。
构成编辑素质的最主要方面是鉴别稿件优劣的能力,在稿件中发掘出有价值的新观点、新方法、新实践。
而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学报编辑,除了在某一专业某一领域有所研究外,还必须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编辑学者化,首先应该是“编辑学”的学者,其次才是编辑学之外其他学科的学者。
一个编辑要成为一个学者,要成为一个编辑家,要出色完成编辑任务,编辑学理论知识必不可少。
编辑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对语言文字进行再次加工,写作能力是从事编辑工作的基本功。
编辑是文稿的审改者,在编辑加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地运用语法、逻辑、修辞等写作技能,在文字表述上既要准确,又要简洁,做到有理有序。
因此,编辑必须具备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高校学报编辑素质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但人们往往只注意外语水平、写作能力与学术水平。
的确,这三个方面是编辑素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在谈论编辑素质构成的时候,切不可忽视了对编辑工作者政治品质的要求。
谈“编校合一”模式下高校学报的校对工作
谈“编校合一”模式下高校学报的校对工作
孙畅
【期刊名称】《传播与版权》
【年(卷),期】2018(0)12
【摘要】"编校合一"是诸多高校学报采用的校对模式,使高校学报的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必须提升此模式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鉴于这种情况,文章对"编校合一"模式下高校学报的校对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能够为"编校合一"模式下高校学报的校对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总页数】3页(P75-77)
【关键词】编校合一;高校学报;校对工作
【作者】孙畅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学报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5
【相关文献】
1.再谈“编校合一”模式下高校学报的校对工作 [J], 郭纹
2.编校合一模式下高校学报的校对质量控制 [J], 刘昱
3.“编校合一”模式下的高校学报校对质量 [J], 孙艳
4.学报校对工作中的“编校合一”现象浅议 [J], 邵凯云
5.“编校合一”还是“校编合一”——出版新形势下校对模式的再审视 [J], 周志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学报联合办刊模式探讨——关于联合创办我省高校学报学术文摘的建议
第1卷 第6 3 期
20 。 0 。8 1 2月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版局的支持下 , 19 于 96年联合编辑出版了《 甘肃高 师学报》 另外, ; 由大连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北京化 工大学 、 清华大学等 1 所高校发起主办了《 1 高校化 学工程学报》 。并刊过程中 , 如果一个 刊号不足以 涵盖所有学科 , 还可 以定一个总刊 , 下按专题再分 ,
V . , o1N 6 13 o
J OURNAL OF HUNAN UNI VERS TY I OF TECHNOL OGY OCI S AL CI S ENCES EDI ON D e 2 0 TI e-08
高校 学 报联 合 办刊 模式 探 讨
— —
关 于联 合 创 办我省 高校 学报 学术 文摘 的建议
实行联合办刊 ; 在学报模式现状基础上改良; 将现有 以学术交流为特点的学报改为以科技信息及科研专 题报道为特点的新型“ 学报” l 而在这三种改革模 。 L 1
式中, 又以第一种模式最能得到学界同仁们的认 同。 在中国学术期刊 网上输 人关键词 “ 联合 办刊” 从 ,
19 年到 20 年共有文献纪录 6 99 08 0条 , 主题 ” 以“ 检 索项进入 , 文献记录 18条。梳理和进人这些文献 , 5
年各投入资金 l ; 2万 联合办刊后 , 年资 金投入减少 为1 0万元。3( ) 【 2 提高期 刊质量 ,办 出学术 品位 。 个单位独 自办一份专业学报 , 稿源少 , 高水平论文 更少 , 选用 标准 无法 提 高 。联 合 办 刊 , 从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研 究队伍 , 最终孕育和培养出一个或几个名牌专栏。 ( 校企联合 , 三) 纵向互补办刊模式
对高校学报专家审稿的探讨
于可修改后发表的, 给出相应的修改意见; 对于 没有达到发表要求的稿件也提出不足以发表的 理由� 这样的审稿意见, 无论对作者还是编辑来 说, 都是 公平 � 公正 的, 可以 促进学报 质量的提 高� 但是, 也有部分审稿专家不按审稿要求审阅, 只给出了同意发表� 不同意发表或可修改后发表 等简单� 笼统化的审稿意见, 对 "可用" 的稿件没有 做出具体的评价, 对 "不宜刊用 " 的稿件没有向作 者说明原因, 对于 " 修改后可刊用 " 的稿件没有提 出修改意见�这不但没有达到专家审稿的目的, 还 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 降低了稿件的处理效率� � 审稿周期过长 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 国内部分高校学报的 专家审稿周期偏长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 面的, 如有的审稿专家肩负教学� 科研� 行政等多 方面工作, 不能保证按照编辑要求的时间返回稿 件;有的审稿专家因出差而不能及时收到稿件, 个别甚至造成稿件丢失,这也造成审稿的延时 � 专家审稿周期过长对编辑组稿是一个十分明显 的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 有些具有采用价值的好 的稿件是有其时效性的, 如果在审稿这个环节花 费过长时间,有可能使这些稿件失去刊用价值, 或有可能使作者改投其它期刊, 造成优质稿件流 失 �一方面, 论文作者出于评职称 � 拿学位 � 学术 成果时效性的要求, 希望学报的审稿周期越短越 好, 论文发表越早越好; 另一方面是学报的审稿
作者简介 裴常山 �
- � �男 �山东东营人 � 硕士�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助教 �科研处科员 �
年第
期
裴常山
汤安邦 � 对高校学报专家审稿的探讨
化的节奏, 拖慢了专家审稿的速度� 在网络技术 日益发达的今天, 利用网络审稿是大势所趋 �编 辑部在收到作者稿件后, 可通过互联网邮箱将稿 件发到专家信箱中, 并附上审稿要求, 之后通过 电话联系审稿专家查收 � 利用网络传送稿件, 可 以缩短编辑与审稿专家之间的距离, 省去了传统 的纸质信函通过邮局传递的低效率过程, 节约办 刊资源, 缩短周转时间, 大大提高期刊编辑工作 的效率� � 建立动态专家审稿库 () 建立专家审稿库 高校本身就有许多教学和科研专家 � 因此, 编辑部很容易按照稿件的学科分类准确地找到 审稿专家, 并能在审稿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 �所 以,本校的教师可以作为专家库的第一组成部 分� 除此之外, 对于一些新兴或者交叉学科, 找准 审稿专家会比较困难 � 因此, 编辑部需要自己搜 集资料并积极联系, 比如与省内外各学报编辑部 做好交流工作,在征得他校专家同意的情况下, 收集其包括研究方向 � 职称 � 联系电话 � 地址 � 邮 编� 电子信箱等信息, 作为专家审稿库的第二部 分� 这有利于高等学校之间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 编辑部还应当面向社会, 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学 术研究学会做好沟通, 力争获得自己所需专家的 二� 解决 专家审 稿存 在问 题的 对策 一些基本资料, 形成专家审稿库的第三个部分� �强化编辑自身职能, 做好保障工作 () 优化专家审稿库 () 细化设计审稿单 专家审稿库建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做 编辑在将稿件提交给专家审稿的同时, 还要 到与时俱进, 适时调整, 这里指的调整并非对专 给专家一张约请审稿单� 编辑在设计约请审稿单 家的不敬, 而是学科 � 年龄 � 审稿态度等各方面因 时, 不仅要设计约请审稿单上的文章名称 � 审稿 素所致� 目前, 大批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他 日期 � 审稿人意见等基本信息, 还应对整个审稿 们专业基础知识扎实, 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相关外 单的内容进行细化� 语, 对稿件判断和审定准确, 能及时发现与文献 在具体设计审稿单时, 编辑可以提出审稿的 雷同的稿件, 也能及时发现具有新观点 � 新理论 � 具体规范要求, 要求审稿专家提供论文涉及的特 新思想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大部分青年专家重 殊问题或突出问题的处理意见, 对于某些重要问 视编辑部对他们的信任,审稿态度非常认真, 审 题还应提出特殊的查寻和核验要求 � 同时, 还可 稿速度很快, 从不拖压稿件, 为缩短论文的审稿 以用 " 备注 " 的形式提醒专家要客观审稿 �审稿单 周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 优化审稿队伍时, 的细化,可以使专家审稿更具理性和规范性, 使 应重视年龄合理搭配, 做到优势互补� 专家审稿的意见不容易出现简单化, 编辑也容易 实践证明, 只有强化审稿专家的信息, 并以 得到想要的审稿信息 � 合理的形式表示出来, 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地加强 () 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审稿效率 维护, 才能确保审稿专家信息库的完整性 � 权威 传统的专家审稿方式中, 专家获取稿件一是 性和生命力� 通过编辑部邮寄稿件, 二是专家到编辑部拿纸质 � 强化双向匿名审稿方式 稿件 �这些传统的做法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信息 早在 年 月教育部召开 � 下 转第 页� � � � � � � � � � 专家因各种因素而很难按编辑部的 时间要求送 回稿件 �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挫伤了部分 作者的投稿积极性, 直接影响着高校学报的出版 周期和出版质量 � �审稿主观意识过强 无论编辑还是专家,都会有自己的主 观意 识� 主观好恶会影响审稿的判断能力, 这是由人 的思想特点决定的� 优秀的编辑可以意识到自己 职业工作的特点, 在审稿活动中调整自己的心理 状态, 尽量避免因主观好恶而影响对稿件评价的 客观性 �但是, 作为审稿专家则往往并不具备这 种意识, 某些审稿专家对作者的盲目崇拜或者固 执的偏见, 就会影响到审稿质量�比如, 有些审稿 专家对于某些有一定影响和名气的作者, 因为崇 拜而作出不符合稿件事实的评价, 对于没有名气 的年轻作者或者有偏见的作者则吹毛求疵, 本来 能用的文章也被打入冷宫 � 还有些审稿专家, 对 与自己学术观点相似的稿件 "开绿灯 " , 而对与自 己学术观点不同的稿件就不予放行, 忽略其学术 价值 � 有些审稿专家以作者单位为审稿标准, 看 到作者单位是某知名高校就同意刊用, 看到作者 是普通职业技术学校就不管文章的 学术价值如 何而不放行�尽管上述行为只发生在个别专家身 上, 但毕竟存在, 并影响着学报质量 校科 研以及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期刊, 它是学术 成果的主要载体, 以学术性� 科学性为基本属性, 发挥着传播先进理论, 推动学术交流, 促进科研 发展的作用�高校学报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发表论 文学术质量的高低, 而在当代科学研究领域呈现 出深化 � 细化和学科交叉化的背景下, 学术论文 日益专业化, 给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 的难度 �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就是专家审稿, 专 家审稿是把好论文学术质量的关键环节 �
新形势下高校学报审稿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 学报 寻 找审稿 人的途 径
人名录 , 这里边的专家都是五六十年代的学者 , 他 们有 的 已经 退休 ,有 的身 体 欠 佳 ,有 的已经 故 去 ,
1 .发动作者或本单位各研究领域 的博士生导 师 、教 授 、 学科 带 头人 提供 审稿人 名单
由于传统 专业 领域 的界 定 ,高校学报 选择 的审
稿人都是相应学科领域里 的权威专 家。近些年来 , 送 审 的稿 件 常常退 回 ,审稿 人声 称 ,本 人没搞 这方 面的研究 , 请找某某方面的专家审核。当编辑找某 某方面的专家时 ,其又说不懂作者的专业。
2 .审 稿 人 的 老 化 和 其 他 的 问 题
维普资讯
第4 卷 第 1 期 20 02年 3 月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Jun l fS ey n olg fE u a o o r a o h n a gC l eo d c t n e i
V0.4 No 1 1 .
la . 2 0  ̄r l 02
的参考文献 ,他们对本研究领域发展现状 , 存在的 问题 以及还有 哪些 人从事 这 方面 的研究 有较全 面 的
了解 。因此 ,他们 提供 的 审稿人 一定会 对其研 究课 题 较 为熟悉 ,从 而能对 其论 文 给予恰 当 的评 价 。高
校各学科领域的博士生导师、教授 、 学科带头人更 会 对本 研究 领域 的 同行 专 家较熟 悉 ,他 们相 互 间掌
由于各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和不断拓展,给传 统 的专业领 域 不 断注人新 的理论 ,新 的技 术 和方法 的采用 ,原有 理论 的重新 验证 和深人研 究 ,使 新的
塑造领导力:高校学报走出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出版体制改革下高校学报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 :
领 导力 高校 学报 出版 体 制 改革
继全国经营性 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之后 ,非时政类报 注组织整体及管理团队的领导力,之后 ,我国学界也开
1 美国学者詹姆斯 ・ 库泽斯和巴里 ・ 波斯纳 高 校 学 报 改 制 是 一 种 由 外 部 动 力 来 推 动 的 物 理 反 断提升的”。_
应 ,而改制成功的关键是必须要发生由内生动力来维系 认为,领导 力 就是动员大家为了共同的愿景努力奋斗的 的化学反应 。核心竞争力就是这种 内生动力。在传媒时 艺术 。而且卓越领导者应 当注重五种行为方式 ,即以身
一
塑造领导力 :高校学报走 出危机 的 个 有效途径
出版体制 改革下高校 学报发展 的思考
栏 目 主
持
吕
晓 东
/林 丽 芳
摘要 :
领导力在 高校 学报编辑 出版 中具有重要 的实践价值 ,其蕴涵的无形规约有利于培养编辑的契约精神 ; 领导力的情感维度能实现编辑 内心的服从和认 同,从而激发编辑的创造力;卓越领导者建立的信任关
刊 界蹲
1领导力的无形规约有利于培养编辑的契约精神 .
领 导 力在 高 校 学报 编 辑 出版 中的 实 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 ,而非命令性 、独裁性 践 价 值 的领导行为 ,也非要求下属无条件服从 自家长期研究的热点之一 ,其研 权型领导方 式会对编辑的心理 、态度和行为产生负向影 究 始于上世纪8 年代西方的企业领域 ,9 年代后开始关 响。所 以,一个高效的编辑部 ,契约精神的培养显得尤 0 0
高校学报与主编的角色
收 稿 日期 :0 11 -8 20 .O1
第一作者简介 . 基炳 (9 9 ) 男, 丰 1 5 一 . 延边大学 学报总编, 农学学报. 些主编 由于马 克 思 主义理 论 水 平和 党的 各项政 策 水平 不 高 , 舆论 指 某 在 导决 策上往 往 出现 失误 . 违反 宣传 纪 律, 经 批 准擅 自公 开 内部 情况 , 中 央 负责 同 志 的讲 话 和 如, 未 如 生 活上 的稳私 ; 在宣 传党 的宗教政 策 、 族政 策 和依 法 对 宗 教 、 民 民族 事务 进 行管 理方 面出 现 偏 差 ; 不 注意保 守 国家 政治 、 济、 交 、 经 外 科技 、 军事 方 面 的秘 密 等等 . 因此 , 学报 主编 树 立牢 固 的政治 意 识 和
把关意识, 坚持 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坚持正确导 向. 学报主编只有具备了上述基本编辑道德和政策理
论 水平, 能严把 稿 件的政 治性 、 学性 . 才 科 并在 实践 中不断 进取 、 新 . 创 为学报 质 量 的提 高打 下 坚 实 的
物质 基础 .
2 主编与学报特色
主编办 好有特 色 的高校学 报 . 须 了解 和 研 究学 报 的共 性 和 个性 , 别是 首 先研 究 和探 讨学 报 必 特
一
是刊物 的定 位( 刊宗 旨) 办 准确 . 根 据 出版 管理 机 关标 准 的办 刊 宗 旨和专 业 分工 出 版 . 行 要 各
其道 , 各司其职 , 否则 会失 去该刊 指导 和服 务 的功 能 . 在 一些 期 刊错 现 象 比较 严 重 : 学术 性 学 报 现 在 里. 出现 科普性 文 章 ; 自然 科 学学 报里 , 出现 文科 性 论文 ; 农学 、 医学 专业 学报 里 . 工科 论 文赫 然 在 理 目. 或者这些 期刊 的主 编认 为以上 做法 是为 了使版 面更 丰富多彩 . 内容更 吸 引读 者 . 然而 效 果却适 得 其反 . 带给 读者 的是失 望 , 给学报 本 身的则是 品牌 信誉 的受损和 丢 失 . 带 主编 当 然 负有不 可推 御 的责
产学研合作视域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学研合作视域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代金平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作者简介:代金平(1964),男,山东烟台人,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邮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主任,重庆邮电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高校依托行业、适应社会,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充分调动政府、行业、企业、研发及金融机构等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合作,共同参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以行业特色高校为例,探讨通过产学研合作途径,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3012705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关键,这在给高等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的同时,也给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伴随经济全球化及产业结构全面升级进程的加快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其核心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校及学生本人对人才培养的共同追求和价值共识。
在现代社会以及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大学已经走出“象牙塔”,越来越多地与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组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共同体”或“产学研合作联盟”。
通过共同体与联盟的协同平台而形成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其与实践结合紧密、创新精神需求较高而成为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并已然成为现代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和必要选择。
一、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与实践价值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
改制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办刊模式研究
ZONG Sh u — p i n g, L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u e — c h u n
( J o u r n a l Pu b l i s h i n g De p a r t me n t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o f He b e i ,B a o d i n g 0 7 1 0 0 1 ,C h i n a )
高校学 报是 高等 学校 主办 的 , 以反 映本 校科研 和 所未有 的竞 争 。地方 高 校学 报所 依 托 的 平 台 主要 是
教学成 果 为主 的学 术理 论刊 物L 】 ] , 是 高校 教学科 研 有 地方高 校 , 而地方 高 校 的科 研 实 力较 弱 , 进而造成 了 机组 成部 分 , 是学 术 研 究成 果 展 示 的 重要 平 台 , 在 我 地方 高校学 报 的学 术影 响力 相 对较 小 , 发 行 量 较低 , 国高 校教 学 、 科 学研 究 、 人 才 培 养 和学 术 交 流 等方 面 因此 , 地方 高校 学报在 以后 的发 展 中将 面临更大 的 困
p a p e r ,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c r e a t i o n a b o u t o p e r a t i o n mo d e o f l o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j o u r n a l s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i n
发挥 过不 可替代 的作 用 。改革 开放后 , 随着 社会 主义 难 。在此 次报刊 体 制改 革 中 , 学 报 要 向专 业 化 、 特 色
谈谈高校学报主编的主导作用
谈谈高校学报主编的主导作用王忠双【摘要】一个刊物办得好与坏,主编的作用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主编,就有什么样的编辑队伍;有什么样的主编,就有什么样的刊物.主编的职业是神圣的,特别是作为一名高校学报主编,其工作的神圣性尤为明显.【期刊名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4)006【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学报主编;理论修养;知识建构;主导作用【作者】王忠双【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2在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个高校学报的主编,其主导作用不仅关乎一个刊物质量的优劣,而且关乎一个刊物命运的存亡。
笔者认为,主编的理论修养、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乃是当今主编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
主编的理论修养必须高水平,这是由主编特殊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主编的理论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编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思想方法。
高校学报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主编必须具有坚定的党性和高度的觉悟以及审时度势的清醒头脑;始终拥有高度灵敏的政治嗅觉和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善于鉴别文稿的政治倾向。
对于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稿,能认识其作用,判断其价值;对于或明或暗地与党的大政方针相违背的文稿,则能明察秋毫,辨析真伪。
如果一个主编不讲政治,只陷于忙忙碌碌的具体事务之中,就难免平庸。
而一个政治上不合格、思想上不成熟的主编,可谓是学报之一大不幸。
那么要想做一名政治上合格的学报主编,就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履行主编职责,把握好正确的办刊方向,坚守好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舆论阵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主编必须认真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因刊物每期都要向社会提供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无一不体现我们倡扬什么、反对什么,直接反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高校学报编排规范化探析
高校学报编排规范化探析
张铁莉
【期刊名称】《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7)002
【摘要】高校学报编排规范是学报编辑工作中应遵照的模式.实施学报编排规范是提高学报质量的需要,是学术信息传播的需要,是存储检索的需要.目前一些高校学报在编排规范化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编辑和论文作者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张铁莉
【作者单位】大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辽宁,大连,116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3
【相关文献】
1.影响成人高校学报编排规范化的几个因素 [J], 何周富
2.论高校学报规范化编排 [J], 张琳
3.论高校学报的编排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J], 崔学兰
4.高校学报编排规范化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J], 王文江
5.高校学报标准化的发展方向——谈高校学报的编排规范化 [J], 张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学报编委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学报编委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夏青
【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0)004
【摘要】高校学报编委会存在的问题包括:编委荣誉化、官员化、行政干预过多,编委的执行能力局限化,主办单位与主编岗位的职责不清以及编委机构臃肿等.改进编委会工作的对策包括:编委动态化、精简编委结构、提高责任编辑的职责、发挥主编的作用等.
【总页数】3页(P181-183)
【作者】夏青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安徽,合肥,23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1
【相关文献】
1.高校学报编委会有效发挥作用的对策 [J], 钟昭会;李燕
2.广东省高校学报编委会的学术创新作用探微 [J], 赵鸥
3.借“数字化”东风,让高校学报走得更远--高校学报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杨怀玫;陈静
4.对提高高校学报编委会效率的探讨 [J], 李登叶;吴凌霄
5.《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第五届第一次编委会纪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报“主编+常务副主编”模式探析作者:周骥来源:《出版科学》2017年第03期[摘要] 目前,高校学报的主编多为兼职性质,且主要采取“主编+常务副主编”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主编一般不具体指导办刊工作,常务副主编是刊物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负责人。
“主编+常务副主编”的管理模式对于促进学报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必须对高校学报“主编+常务副主编”模式进行完善:厘清主编和常务副主编的权责;协调好主编与编委会主任、常务副主编与编辑部主任之间的关系;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主编的主观能动性;主编应加强编辑出版业务方面的学习和培训;积极推进常务副主编的学者化。
[关键词] 学报主编学术期刊学报编辑[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3-0080-04The Discussion on the Management Mode of “Chief Editor + Executive Deputy Editor” of University JournalsZhou Ji(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Chongqi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Chongqing,400052)[Abstract] Currently, most of the chief editors of university journals are part-time job, which mainly adopt the management mode of “chief editor + executive deputy editor”. In this management mode, the executive deputy editor is the actual person in charge of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while the chief editor is only responsible for watching the whole work process in order to make certain all the things are normal. Although this management mode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journal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practice.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is mode, so that som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including making the clear border of duty between chief editor and executive deputy editor,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ef editor and the editorial board, the executive deputy editor and editorial department, establishing i ncentive mechanism and arousing the chief editor’s subjective initiative, providing more and more chance to let chief editors be trained and their abilities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in practice be improved, actively promoting the executive deputy editors becoming the scholarly editors.[Key words] University journal Chief editor Academic journal Editor of university journal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高校学报的主编多为兼职性质,且主要采取“主编+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以下通称为“主编+常务副主编”)的模式,这和由出版社、协会、信息中心等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有很大的不同。
“主编+常务副主编”模式的特点是什么,在运行过程中有何利弊,如何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是本文重点要讨论的问题。
1 高校学报的“主编+常务副主编”模式及其特点从我国高校学报管理层的配置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三种模式:一是“主编+编辑”模式,其特点是主编充当编辑部主任的角色,直接、具体地领导和管理刊物的编辑出版业务。
二是“主编+副主编”模式,其特点是主编和副主编都较少直接管理刊物的具体业务(这种模式下副主编的人数往往较多),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主要由编辑部主任负责。
三是“主编+常务副主编”模式,其特点是主编通常由校级领导或知名的专家教授担任,常务副主编具体负责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
有研究者指出,由“学术上造诣颇深的校长、院士或名教授担任主编”,由具有丰富的编辑出版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学报的具体管理者,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学报编辑部普遍采用的模式[1]。
有的高校学报,副主编虽然没有被冠以“常务副主编”或“执行主编”的头衔,但实际上主持编辑部的日常工作,是刊物编辑出版工作事实上的负责人。
在“主编+常务副主编”模式下,高校学报的主编主要由以下四类人员担任:高校的现任领导,包括党委书记和副书记、校长和副校长;已经卸任的校领导,多以返聘的方式担任学报的主编;高校相关“学部”的负责人,如理学部或工学部的负责人多担任“自科版”学报或“工程技术版”学报的主编,人文学部和社会科学部的负责人多担任“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报的主编;担任主编的还有院士、长江学者和知名的专家教授等,这些学者在教育界和科研领域享有崇高的声誉,担任学报的主编是实至名归。
实际上,这四种类型的主编我们可以大致地将其分为“领导型主编”和“名师型主编”两大类。
高校学报“主编+常务副主编”管理模式有以下特点。
1.1 主编多是“精神领袖”,常务副主编多是“功能领袖”校领导或资深的专家教授担任主编,对于提高学报的声誉和影响力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在“兼任学报主编的同时,这些领导或名师们还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分身乏术”[2],故而实际上是某种程度上的“挂名主编”。
因此,对于学报编辑团队而言,这些“领导型主编”或“名师型主编”无疑相当于“精神领袖”。
“精神领袖”式的主编主要以个人魅力和精神气质感召编辑人员胜任本职工作,从而促进和谐编辑部建设。
常务副主编在某种意义上是“功能领袖”,是学报编辑团队的实际领导者。
常务副主编一般具有多年的从业经验,熟悉有关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精通学术期刊编辑出版业务,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学报的编校、出版、发行和经营工作,承担的任务比较复杂,其身份具有多重功能[3]。
1.2 主编是“领航者”,常务副主编是“设计师”高校学报“领导型主编”或“名师型主编”一般不具体指导办刊工作,其职责主要体现在把握全局和制定蓝图上,往往就办刊宗旨、刊物定位、发展理念等问题提出一些原则性的要求,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扮演着“领航者”的角色。
常务副主编则是具体办刊的“设计师”,在“制订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领导和协调日常编辑工作的开展,组织重要稿件,负责稿件终审,建设编辑专业队伍,组织学术交流,扩大刊物影响,实现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和经营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2 高校学报“主编+常务副主编”模式的利弊国内多数高校学报采取“主编+常务副主编”的管理模式,有其历史原因,也符合当前高校办学的特点,对于促进学报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2.1 有利于提升学报的声誉和美誉度学术声誉和美誉度是学报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不容忽视的软实力。
“领导型主编”和“名师型主编”或是在教育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是某一学科领域中的资深教授甚至翘楚人物,在某些重要的学术场合代表着学报的“公众形象”。
因此,由他们担任学报的主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术品牌效应,大幅度提升学报的声誉和美誉度,甚至能为刊物带来更多的优质稿源。
2.2 有利于扩大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是指在某一时期里其对所处科研领域内科研活动的影响范围和深度[5],是学报生存之本和发展之源。
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体现在科研人员对刊物的认可程度和投稿取向上[6],也体现在学报的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上。
“领导型主编”和“名师型主编”对于扩大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能够为学报编辑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刊物练好内功,提高办刊质量提供人、财、物和制度上的保障;能够利用在学界的影响力和人际关系,邀请部分著名学者、专家成为学报的特约作者,从而提升学报的学术品位和形象;主编“在各自的学术群体里是领头人、排头兵,有强大的科学平台作依托和坚实的科研团队作支撑”[7],能够为学报持续推送高端、新颖和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能够利用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学术年会等机会为刊物作一定的推介,从而提高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2.3 有利于提升学报编辑部的地位在目前的高校办学环境中,学报编辑部和校办、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等综合管理部门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弱势地位。
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对本校学报不自觉地采取了边缘化的做法,在制定科研发展规划时忽视学报,在评价科研成果时蔑视学报,在组织、人事和财务工作中漠视学报,使之不能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应有作用,且造成了稿源匮乏、编辑队伍混杂不稳等现象”[8]。
曾有资深的业内专家认为,“领导重视是办好学报的关键”[9],由校级领导担任学报的主编,可以大幅度提升学报编辑部在校内的地位,能够确立其“在本校学术科研活动中的地位,明确学报的任务和发展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办好学报,发挥其学术研究的功能”[10]。
“名师型主编”虽然没有行政权力,但是在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社会影响力较大,其公众话语权和学术话语权在校内可能并不比校领导弱,因此也能为学报编辑部提供支持,提升其在学校中的地位,间接地为其更好地办刊营造良好环境。
2.4 有利于为学报编辑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校级领导担任学报的主编,可以为学报带来明显的效益,在办刊经费、人员编制、办公条件上对学报编辑部给予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