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0 绿教学反思3篇

合集下载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绿》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自然美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部分:词语梳理(10分钟)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部分:课文导读(15分钟)分段导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表达方式,并展开讨论。

第四部分: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自然相遇的美好时刻并进行情感交流。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10分钟)组织学生小组共同探讨与文中自然美相关的故事,并展示给全班分享。

第六部分: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自然相遇的经历。

四、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抽象的自然美理解不深,需要更多的具体案例或故事来引导。

因此,下次课程设计中需要加入更多的类比或亲身经历的分享,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时,应更注重学生个体表达,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产生,而非简单概括。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总的来说,本次公开课教学设计在课程内容和活动设置上较为完整,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成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 绿【教学反思】1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 绿【教学反思】1

《10. 绿》教学反思艾青的诗歌《绿》用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绿。

树木是绿的,小草是绿的,风是绿的,水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绿意。

艾青笔下的绿,摇曳多姿,玄妙美幻,那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律动,是希望的象征,这样的绿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诗歌,用较少的文字含蓄地传达深长的韵味。

诗歌教学,对老师来说总是不知从何处下手,对学生来说更是一团迷雾。

然而模糊的东西,正好供我们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教学。

这堂课下来,我做出如下反思:1.教学效果(思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知识成长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情感成长的过程。

本节课我以诗词大会总“飞花令”为引,带领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于文章的主旨,我引导学生根据重要词语和句子,自己去思考、探究,他们组内合作、分工,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心安也好,紧张也好,兴奋也好,都是一种成长和磨炼。

轻声播放音乐,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我认真倾听,积极鼓励,师生一起分享浓浓的春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教学收获(思得)。

我精心地布置了作业:1.拓展阅读:(1)艾青的其他诗作。

(2)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绿》2.仿照朱自清的散文《绿》,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我之所以这样布置作业,是因为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情感的终结,而应是更广阔的情感天地的展开,更大学习兴趣的激发。

布置这样的作业既能延续情感,又能让这种感受变成富有创造性的具体实践。

3.不足之处(思失)。

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主要集中于诗歌的朗读指导和诗意评价不到位。

对于学生的互相评价欠缺引导。

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总觉得自己的课堂语言比较贫乏,欠缺生动。

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自然地融入诗情画意当中,然而,这一点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

时间的安排有些不合理,学生的自学时间得不到保证,自然教学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4.改进措施(思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0《绿》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0《绿》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0《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通过描述绿色的变化和分布,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课文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诗意和修辞手法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并运用适当的阅读和理解策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感受课文的诗意和美感。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情感,将课文中的描述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展示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感受,引出课文《绿》的主题。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和意境。

3.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品味与欣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拓展与运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创作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6.小结与总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欣赏自然景色。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学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围绕“寻找蓝绿色的宝贝”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绿色,增加对环境和生活的敏感性。

二、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2.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口头表达故事情节;3.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4.能借助图片理解课文,感知生活中的蓝绿色,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朗读和理解生字;2.教学难点:能正确书写生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展示一些蓝绿色的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谈论这些蓝绿色的事物。

2. 学习课文(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重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 讲解生字(10分钟)教师通过课文中的生字,逐个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用笔抄写生字。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展示他们对文中蓝绿色宝物的理解和想法。

5. 情感表达(10分钟)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蓝绿色事物进行表达,引导学生通过说话、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应牢记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上《10绿》一课的课后练习,包括课文默写、生字抄写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好,但在生字的书写上还存在较大困难,需要加强生字的训练。

下节课要着重练习课文生字部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书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0 绿教学反思3 (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0 绿教学反思3 (2)

10 绿教学反思3成功之处:《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在本课的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

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足之处:只有少数同学想象比较丰富,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在“学以致用”上下工夫。

还有,通过学生的问答和听写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

(赠品)小学生经典美文阅读篇一:收藏阳光阳光可以给我们温暖,照亮我们的心房,对于同学之间,我们应该收藏阳光,这样我们就能时刻拥有灿烂的笑容,但是今天我跟同桌吵架了,我们吵得很凶,最后谁也不理谁了。

晚上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眠,冰凉的雨点重重的砸在玻璃上,马路上,屋顶上…想着今天我和他吵的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

父母不在身边的他会不会有困难可他总喜欢逞强。

这么冷他不会病了吧。

想着已前我们整天在一起嬉闹也没红过脸,而这次却为什么非要这样。

以前我们吃饭总是两份相同的饭菜并排放在一起。

现在已经两顿饭没在一起吃了,连自己吃了什么都忘记了。

我们总是不分彼此,同甘共苦。

这时一丝丝悔意从心头涌出来…第二天天一亮,我就去他家找他了,想跟他道歉,当我走出门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他在我家门口等我,这个时候阳光已经出来了,照的他金灿灿的,我们都会心的笑了,让我们一起收藏阳光吧。

篇二:珍惜拥有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触,就是曾经拥有的东西不知道珍惜,等到失去后才懂得了它的可贵,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拥有的时候珍惜它呢,曾经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绿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绿》一文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抓住“读”这一学习手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对绿、对生命的认识,进行美读诗歌的训练,在读中加深感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

你见过春天里什么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看到的春色。

3.小草探出了头,树木发芽,田野变绿,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就好像……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4.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绿》,一起去感受绿。

5.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朴素、凝练、想象力丰富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小节,再仔细读一读。

2.交流自学效果:(1)春风姑娘要考考大家认识了哪些字。

瓶、挤、叉、挥。

①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向同学请教。

②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着重读准多音字“叉”的读音。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多音字。

[chā]a.(—子)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鱼~|三齿~|粪~子。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绿色世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韵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朗读和情感的把握。

3.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春天的绿色世界,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课文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解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形象比喻,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绿色世界。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珍惜生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教学这类课文,不必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在诵读中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浮现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并启发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进行补充和拓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

通过反复朗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诗歌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定位,还在于它的意境。

所以仅读熟、读流畅还不够,还要通过阅读,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类文链接更好地体会“绿”在作者眼中的意味,“绿”在作者眼中的画面,“绿”寄托的作者的情感。

对于现代诗的教学,在让学生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我还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说话仿写练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反思【第2篇】本次课是“换物跑与游戏”结合的一节体育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换物接力跑”的练习,学会“换物接力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快速奔跑能力,发展学生腿部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顽强、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

整个课程设计密度适合于本年段的学生们,更加倾向于他们在“玩中学”的心理。

“为了我们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该是引领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专业人士,要是专业人士自己不努力去学习,这“引领”和“帮助”就成为无用的说教。

可想而知,这样的“专业人士”不可能成为学校和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是“以体示范”、“以智示范”、“以德示范”。

体育教师要通过学习和阅读把自己打造成一部让学生百读不厌的书。

我们要面对新课程的实施策略、内容体系、目标要求、设计思路的发展和变化。

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只有养成终身学习良好习惯,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当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深深的叹了一口闷气,虽然上的不是很理想,起码是用了一番心,能够把一节课完完整整的上完确实不容易。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第1篇】在本课中,我采用情境式教学,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

用听音乐做游戏的活动导入本课内容,孩子的兴趣顿时“燃烧”了起来,一个个跟着节奏步伐整齐,小眼睛睁的大大的,都仔细瞪着我手中拿着的两张指示牌,唯恐自己唱错了。

教唱环节我采用了听唱法教学,引导学生在体验、感受的基础上模仿,跟着教师学唱歌曲。

游戏环节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孩子们那一双双灵动的眼睛,让我顿时有了做老师的自豪感。

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掌握了歌曲,还学会了识别休止符。

整节课下来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歌曲,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遵守交通法规,遵守公共秩序,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第2篇】在音乐活动中,音乐和动作是紧密结合的。

动作的伴随是幼儿认识音乐,学习舞蹈,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

而韵律活动是幼儿随着音乐进行的身体活动。

它能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参与对音乐进行探究的需要;想象、联想,思维的需要;创造性表现的需要等。

因此,幼儿需要各种形象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情节,反映音乐中的情绪,而目前大多数的音乐舞蹈,都是教师自己的所感转化为动作直接传给孩子。

久而久之音乐就成为了动作的背景,在无形中使得幼儿丧失了自己感受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动作的权利。

把原本优美动听的音乐变成了记忆动作和强化动作的训练,我想能否改变一下教学的形式呢?韵律活动《绿毛虫》是一段没有歌词的音乐,如果不注意引导孩子听音乐感受音乐变化,孩子是很难理解的。

为了能让孩子根据音乐形象、旋律的特点音色变化来创编动作,从头到尾我没有教过孩子一个动作,只是将音乐用故事形式开了个头,用教学挂图引导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表现绿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睡觉、破茧而出变成蝴蝶的过程。

而我只是用语言提示的方法让幼儿自己来创编动作。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创造源于想象,而想象则是以经验为基础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应体现三维认知、能力、情感)1.了解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方法,初步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2.知道购物袋的用途。

3.培养少用塑料袋,自备购物袋的习惯。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难点:知道购物袋的用途。

活动准备:购物袋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出示地球模型,表示地球先生生病了。

二、基本部分向幼儿讲述故事《地球先生肚子胀》与幼儿讨论:(一)地球先生为什么肚子胀(二)我们应该帮助地球先生吗(三)你会怎么帮助地球先生与幼儿一起观看宣传减少使用塑料袋的短片,请幼儿说一说,怎样做才能减少使用塑料袋。

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看图讲故事。

三、结束部分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购物袋,然后两人一组,到娃娃家使用购物袋玩购物游戏。

活动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活动中,幼儿都是按自己的意愿进活动的:自由逛超市,自由讨论袋子的做法,独立地完成作品到最后的提自己的作品去购物。

总之,幼儿对本次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情绪一直非常饱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2篇】课时目标:以导游最终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说词为契机,深入研读探究课文,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入情入镜地感悟西湖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回顾全文。

1.齐读课题2.学生回忆: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在课题“绿”字下面板书“▲”,同时板书“观景顺序”)二、抓住“绿”,整体感知。

过渡:那就让我们这些导游们以“绿”为突破口,先走进“绿”的世界吧!1.课件呈现一片“绿”的广阔天地。

(1)老舍《草原》(2)刘国林《可爱的草塘》2.但西湖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丰富多彩,柔情万分,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充分朗读,尽情想象,感受“绿”意)三、突破“绿”,研读全文。

过渡:那么“绿”究竟表现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样抓“绿”的?作为导游一定要突破呦!1.课文着重描写了哪几处“绿”?(灵隐——苏堤——花港观鱼)2.移情入文,激趣质疑。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 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这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起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对比感受《西湖漫笔》中的“绿”,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板书:绿)“绿”这个颜色给我们什么感受?(生机、希望)让我们走进诗歌《绿》,去感受艾青绿的世界。

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并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卡片。

生字:瓶挤叉挥3.学生分小组“开火车”读生字,小组交流识记生字。

教师强调:“叉”在本课中读“chā”。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顺畅。

2.学生分小组接力读。

思考:读完诗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满眼都是绿色)如果让你将它画出来,你会怎样画?(想象绿色的泼洒,理解“倒翻”“到处”)3.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到处都是绿色。

第二部分:(2—5)分写绿的形态、样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1.教师随机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读完之后进行生字听写。

二、学习第二部分1.分小组自主学习第二部分。

2.组内自由朗读,交流问题与理解。

3.班级汇报,教师点拨。

(1)理解感悟第2小节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形容绿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不同的绿的列举)引导学生照样子再说几个词语。

体会“绿”的颜色丰富。

(2)理解感悟第3小节想象画面: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风中的(禾苗)是绿的;雨中的(树叶)是绿的;水中的(倒影)是绿的;阳光下的(田野)是绿的。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0.绿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0.绿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0.绿带教学反思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什么感受?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

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

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

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等。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正音。

3.指导书写“瓶”字: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瓦”字的写法,共四笔,第二笔是竖提。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绿?2.学生交流。

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3.第二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说明还有很多绿,启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4.难怪作者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5.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特别)(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6.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风、雨、水、阳光)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树是绿的……)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歌第四、五小节。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 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绿》。

2.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对绿色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绿色,体会绿色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绿》。

2.掌握词语“翠绿”、“绿树成荫”、“波绿”、“青翠欲滴”等的意思。

3.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描绘绿色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课本或挂图。

2.教学投影仪。

3.课堂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学投影仪呈现一些绿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绿色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对绿色的描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想象力,描绘“绿”的美好,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写下自己对绿色的感受或描绘。

5. 创作绘画•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绿色的景象,展示并交流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绿》的学习,深入理解绿色的美丽,并通过讨论和创作,体会到绿色的情感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诗意的表达理解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示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描绘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我还会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诗意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者。

只有让学生内化诗意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深层次地爱上语文,激发文学创作的兴趣。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以上就是本次《绿》课的教学反思和教案,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含教学反思)10.绿[教学目标]1.会认2个汉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体会联想、想象等方法在诗中的作用。

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掌握联想、想象等方法在诗中的运用;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及理由。

2.教师多媒体展示: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致远;还有人喜欢绿色,因为它充满了生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艾青的《绿》。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1.指名说对作者艾青的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见达标检测第2题)2.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字、正音。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4.出示易混字,提醒学生注意区别。

多音字:倒:dǎodào5.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交叉: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

文中指各种绿互相穿过。

重叠:一层层堆叠。

文中指各种绿色叠加在一起。

三、出示学习要求,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读诗歌,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第一节:写眼前铺满绿色。

第二节:写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

第三节: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写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上节课,我们整体了解了诗人艾青通过描写绿色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

下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写出了一个怎样的“绿”。

二、互动课堂,感受诗歌的美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感受绿的整体美。

(1)“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2)“到处是绿的”,你能说说“到处”是哪些地方吗,至少写两处。

(河畔是绿的;田野是绿的;山坡是绿的……)2.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二节,感受绿色的丰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是第一课时,不过多涉及课文内容的分析,这里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文字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分段并写段意。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1.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徜徉在绿色的海洋,看到了各种绿色,感受到绿的奇妙,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3遍。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出示课件13】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节拍整齐集中墨绿嫩绿淡绿粉绿挤在一起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春天有各种各样的绿,这些绿给作者什么感觉?下面我们跟着诗人艾青的脚步来到绿色的春天,体会春的美妙。
注意读准翘舌音“叉”,后鼻音“瓶”。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重点指导:
【出示课件5】
交叉: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
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
指挥:指导演奏的人。
“挤”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上面是“文”,不是“夊”。3.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7】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风一吹,就随着节拍整齐地飘动在一起。
三、梳理内容,明确结构
1.学生分组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
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
【出示课件8】
第一段(1-3小节):写到处都是“绿”。
10绿
课题
绿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情节和意义。

2.能够背诵课文。

3.能够感受课文的意境,领悟其中的道理。

4.能够感受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意义。

2.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探讨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领悟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点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绿色的理解,并引出“绿”这个话题。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理解整个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3. 感悟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2.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背诵课文1.学生分段背诵课文,逐段展示。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诵的语调和感情。

5. 拓展活动1.带领学生走到校园或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绿色。

2.让学生观察、记录身边的绿色,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倡保护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紧凑,学生的参与度高,课文内容理解度较好。

改进之处在于可能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教案,希朥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绿》的教后反思(两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绿》的教后反思(两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四年级下册课文《绿》的教后反思今天我执教的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绿》第一课时。

这一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对于诗歌,不仅学生很难理解,作为老师,我们也甚感跟一般的记叙文、散文、说明文比较,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给学生一个新的引领。

所以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还是按照自己以往的思路进行教学,先带领学生重新回到目录,认识本单元所有课文,然后走进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读,带领学生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让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先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现代诗歌;语文要素包括“阅读要素”与“综合性学习”。

而阅读要素就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在《绿》第一课时的执教中,我通过几组图片让学生先感悟“绿”,说出自然界中自己看到的绿色事物,再通过一段视频让这些绿动起来,以激发学生对“绿”的喜爱,并说出“绿”带给自己初步的感受。

然后话题一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了一次带有“绿”的飞花令,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很少,全班五十多人,除过三个学生回答之外,几乎冷场,这也是我备课过程中预设到的,并提前归纳了一些,帮助学生再次回味古人笔下的“绿”,由此引出现代诗人艾青,通过让学生认识艾青,导出这节课的课题《绿》,同时通过让学生读课题,预设了一个“诗人所写的“绿”实际指的是什么?激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文字去感悟诗人课题中“绿”的含义。

然后通过层层深入的引导与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诗人笔下的绿色世界,体会诗人对绿的那一份独特的热爱与赞美。

在本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水、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可对于小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

因此,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第1篇】一、成功之处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

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

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

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

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二、不足之处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

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10绿文本分析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大地中的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整首诗也是绿色的,读后,我们深受感染。

教学目标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4个生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嫩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像诗人一样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悠远;有人喜欢紫色,因为它神秘莫测。

还有一些人,他们热爱绿色,例如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等,当然他们也留下了不少千古名句,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生背诵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艾青也喜欢绿色,在他的笔下,绿是多姿多彩的,绿是铺天盖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歌——《绿》。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他的成名诗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又陆续出版了诗集《北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墨水瓶pínɡ 挤jǐ 交叉chā 指挥huī◆需注意的字音、字形:“瓶”是后鼻音,读“p ín ɡ”,不要读成“p ín ”;书写时倒数第二笔是“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草坪上的美丽景色。

2.能够品味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用课文中的情景进行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教材。

2.教学课件。

3.黑板、彩色粉笔。

4.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让学生观看课文中相关图片,引导他们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

2.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1.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文字描述的景色。

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与课文中的情景产生共鸣。

第三步:课文梳理(20分钟)1.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以小组方式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思想碰撞。

第四步:创作活动(40分钟)1.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绿色为主题的作文创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课文《绿》中描写的景色,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感悟课文作者的用心之处。

在创作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每个作品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以上是本次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大家的聆听!The En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绿》教学反思
《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第二课。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教学重点: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介绍背景,体会诗意
在上课时,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一九七九年二月,艾青率领的全国诗人访问团,同他一起在广州、海口、三亚、湛江、上海等地参观访问,他同人谈诗,共同参观,在天涯海角拾贝,在长途汽车里讲笑话,他的《盆景》《绿》《天涯海角》《海
水和泪水》《仙人掌》《鹿回头》《候鸟》《回声》《拣贝》《神秘果》《沉思》《盼望》《船与海员》《希望》等等就是这时期写的。

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这首诗正在全国经济积极发展的时候,诗人写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全国欣欣向荣的景象的向往之情。

(二)品味探究诗歌语言,体会情感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熟读诗歌,然后开始品味诗歌,每一句都加上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理解起来
更加深刻,不仅理解了诗句的表面意思,理解了作者对春天充满生命力的绿的赞美之情,更让学生体会到了祖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对祖国即将发展的欣喜之情。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介绍写作背景,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二)品味探究诗歌语言,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从字面和深层意义去理解诗歌内容,更好地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对祖国蓬勃发展的憧憬之情。

三、不足之处
(一)一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不能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二)没有在写作手法上下功夫,应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仿写诗歌。

四、改进措施
针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我会耐心地向学生解释当时的写作背景,运用浅显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白,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

针对诗歌的写作手法,我下次再上课时会重点品味诗歌的写作手法,逐句进行诗歌学习,并让学生大胆说出对诗歌的理解,并让学生进行诗歌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0. 绿》教学反思
艾青的诗歌《绿》用富有魅力的文学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绿。

树木是绿的,小草是绿的,风是绿的,水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绿意。

艾青笔下的绿,摇曳多姿,玄妙美幻,那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律动,是希望的象征,这样的绿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诗歌,用较少的文字含蓄地传达深长的韵味。

诗歌教学,对老师来说总是不知从何处下手,对学生来说更是一团迷雾。

然而模糊的东西,正好供我们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教学。

这堂课下来,我做出如下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知识成长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情感成长的过程。

本节课我以诗词大会总“飞花令”为引,带领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于文章的主旨,我引导学生根据重要词语和句子,自己去思考、探究,他们组内合作、分工,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心安也好,紧张也好,兴奋也好,都是一种成长和磨炼。

轻声播放音乐,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我认真倾听,积极鼓励,师生一起分享浓浓的春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教学收获(思得)。

我精心地布置了作业:1.拓展阅读:(1)艾青的其他诗作。

(2)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绿》2.仿照朱自清的散文《绿》,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我之所以这样布置作业,是因为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情感的终结,而应是更广阔的情感天地的展开,更大学习兴趣的激发。

布置这样的作业既能延续情感,又能让这种感受变成富有创造性的具体实践。

3.不足之处(思失)。

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主要集中于诗歌的朗读指导和诗意评价不到位。

对于学生的互相评价欠缺引导。

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总觉得自
己的课堂语言比较贫乏,欠缺生动。

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自然地融入诗情画意当中,然而,这一点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

时间的安排有些不合理,学生的自学时间得不到保证,自然教学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4.改进措施(思改)。

课后,我们年级组展开评课。

从中,我认识到平时应该对自己的语言多加工润色,要围绕重点展开教学,使每个教学环节紧凑;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多利用幻灯片和图片等多种辅助工具。

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才能真正进入课堂,积极参与讨论。

灰色的单调乏味的课堂,孩子们是没有兴趣可言的;只有打造充满绿意的、富有生机的有趣的课堂,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和注意力。

10 绿教学反思3
成功之处:
《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在本课的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

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

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足之处:
只有少数同学想象比较丰富,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在“学以致用”上下工夫。

还有,通过学生的问答和听写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