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中各理化性质分析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检验鉴定方法

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检验鉴定方法

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检验鉴定方法优质菌种的标准食用菌的种类虽然繁多,但从总体上看,每一个优良菌种均有"纯、正、壮、润、香"的共性。

其标准是:1、菌种的纯度要高,不能有杂菌感染,也不能有其他类似的菌种。

2、菌丝色泽要纯正,多数种类的菌丝应纯白、有光泽,原种、栽培种菌丝应连结成块,无老化变色现象。

3、菌丝要粗壮,分枝多而密,接种到培养基吃料块,生长旺盛。

4、培养体要湿润,与试管(瓶)壁紧贴而不干缩,含水适宜。

5、具有每品种特有的清香味,不可有霉、腐气味。

菌种质量的检验方法1、外观直接观察鉴定:对引进菌种,先观察包装是否合乎要求,棉塞有无松动,试管、玻璃瓶和塑料袋有无破损,棉塞和管、瓶或袋中有无病虫侵染,菌丝色泽是否正常,有无发生变化。

然后在瓶塞边作深吸气,闻其是否具备特有的香味。

原种和栽培种可取出小块菌丝体观察其颜色和均匀度,并用手指捏料块检验含水量是否符合标准。

如果菌丝浓白、粗壮、富有弹性,则生命力强;如果菌种菌丝萎缩,干燥无色泽,或菌丝体自溶产生了多量红褐色液体,则生活力已变弱,不宜再用;木块菌种如仍保持硬实,则属于生活力强的菌种,如若木块变得软化松散,则已老化,不宜使用。

2、培养观察鉴定:对于分离、选育和引进的菌种,通过培养,观察菌丝体对干、湿度和温度等方面的适应特性。

如将菌丝体置于偏干、偏湿和干湿相宜的条件下培养,若菌丝在前两种条件下能良好生长,而在干湿相宜的条件下生长最佳,则说明是好菌种。

3、观察菌丝长速:将供测的菌种接入新配制的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置于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如果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有力,则表明是优良菌种,否则即是劣质菌种。

4、液体培养鉴定:配制2%糖水溶液,经常规灭菌消毒,挑取黄豆粒大的菌块,放入100毫升上述溶液中,置于25-28℃温度下培养3-7天后,若液面出现气泡,产生“油皮”,发生浑浊现象,说明菌种本身有杂菌;如果苗块下沉,或迟迟才长出很薄的菌丝层,则说明菌种生活力弱;如若液面四周的菌丝生长快,且浓白呈棉絮状,则表明菌种生命力强。

食用菌病害检疫鉴定方法

食用菌病害检疫鉴定方法

食用菌病害检测鉴定方法1范围本文件明确了食用菌病害的检测鉴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国内生产和进口的各类食用菌中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害的检测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12728 食用菌术语GB 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T 27402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植物检疫GB/T 27403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分子生物学检测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GB/T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t:循环阈值(Cyclethreshold)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NCBI: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OD:光密度(Optical Density)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R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4总体要求根据病害种类的不同,一般根据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致病性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进行种类鉴定,需采用多种检测方法综合进行结果判定。

在整个试验操作过程中应采用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具体要求应符合GB 19489、GB/T 27402、GB/T 27403中的规定。

褐蘑菇多糖的理化性质初步研究

褐蘑菇多糖的理化性质初步研究

褐蘑菇多糖的理化性质初步研究摘要:用微波萃取法对褐蘑菇(portobello mushroom)进行多糖提取并进一步纯化,观察了褐蘑菇纯化多糖的基础物理性质并测定了褐蘑菇多糖的水分、灰分、蛋白质及多糖含量;通过硫酸-咔唑反应、菲林试剂反应、碘-碘化钾反应等进行了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褐蘑菇纯化多糖的水分含量为1.10%,灰分含量为1.31%,多糖含量为73.90%,蛋白质含量为1.25%、无糖醛酸、还原糖和淀粉。

关键词:褐蘑菇(portobello mushroom);多糖;提取;理化性质abstract: microwave extraction method wasusedtoextractpolysaccharidefrom portobellomushroomandfurtherpurified.thephysicalpropertieswereobservedandtheamountofmoisture,ash,proteinandpolysaccharideweremeasuredforpurified portobellomushroompolysaccharide.the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ofpolysaccharidewastestedbysulfate-carbazde reaction, fehlingreagentreaction, iodine-potassium reaction.theresultsshowed thatthere were 1.10%water,1.31%ash,73.90%polysaccharideand1.25%proteininthepurifiedpolysaccharidesfrom portobellomushroom,noironicacid,sugarandstarchhad been detected.keywords:portobellomushroom;polysaccharide; extract;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多糖理化性质与其生物活性紧密相关,结构决定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其活性[1]。

食用菌标准解读

食用菌标准解读

食用菌标准解读国家强制性标准GB7096-1996《食用菌卫生标准》规定,食用菌所涉及的指标包括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

感官指标感官指标是判定食用菌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常食用菌应具有其固有的外形、色泽和香味,不得混有非食用菌,产品应无异味,无霉变,无虫蛀。

理化指标食用菌的理化指标包括砷、铅、汞、六六六、滴滴涕含量等5项指标。

铅含量铅是一种有代表性的重金属,是有蓄积性、多亲和性的毒物,对各组织都有毒性作用,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和肾脏,还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是铅易感人群。

国家标准规定,干食用菌铅含量应≤2.0毫克/公斤,鲜食用菌铅含量应≤0.5毫克/公斤。

汞含量汞俗称水银,以各种化学形态排入环境,污染空气、水质和土壤,导致对食品的污染。

汞的毒性与汞的化学存在形式、汞的化合物的吸收有很大的关系。

无机汞不容易吸收,毒性小,一般食品中的汞基本以无机汞形式存在,而有机汞特别是甲基汞容易吸收,故毒性大,一般都存在于被污染的海洋鱼贝类生物中。

微量的汞在人体不致引起危害,可经尿、粪和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

如摄入量超过一定量,尤其是甲基汞是属于蓄积性毒物,在体内蓄积到一定量时,将损害人体健康。

食品一旦被汞污染,难以彻底除净,无论使用碾磨加工或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如烧、炒、蒸或煮等都无济于事。

据调查,吃含汞5~6毫克/公斤的粮食,半个月后即可发生中毒,即使吃0.2~0.3毫克/公斤的含汞粮,半年左右也可发生中毒,可见控制食品中的汞含量十分重要。

国家标准规定,干食用菌汞含量应≤0.2毫克/公斤,鲜食用菌应≤0.1毫克/公斤。

砷元素砷元素在自然环境中极少,因其不溶于水,故无毒,但极易氧化为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砷的化合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对食品的污染常见有:含砷农药的使用;食品加工时使用了一些含砷的化学物质作原料;工业“三废”排放中常含有大量的砷,引起食品污染。

食用菌食品检测标准

食用菌食品检测标准

食用菌食品检测标准
食用菌包含有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银耳、金耳、猴头菇、灵芝、天麻、白灵菇、杏鲍菇、冬虫夏草等食(药)用菌等等。

以下为各种菌类测试的项目标准:
香菇(GB/T1013-1998),灰树花(NY/T446-2001), 黑木耳(GB 6192-2008),
双孢蘑菇(NY/T224-2006),草菇(SB/T10038-1992,NY/T833-2004),
无公害食品质茶树菇(NY/T5247-2004),银耳(NY/T834-2004),
口蘑(NY/T445-2001,),绿色食品食用菌(NY/T749-2003)。

从理化指标上来看:
新鲜的食用菌:水分应该≦86.0,灰分≦8.0(野生菌≦12.0)
干的食用菌:水分应该≦12.0(冷冻干燥≦6.0)香菇,黑木耳≦13.0. 灰分≦8.0(野生菌≦12.0)。

干湿比例在1:7~1:10(黑木耳≥1:12)。

食用菌粉:水分应该≦9.0
微生物指标:
大肠菌群,MPN/g <3.0 GB4789.3
霉菌和酵母,CFU/g ≦50 GB4789.15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GB4789.4,GB/T4789.5.GB 4789.10。

食用菌类的品质评价与检测方法

食用菌类的品质评价与检测方法

食用菌类的品质评价与检测方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食用菌类产品的品质评价和检测方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食用菌类是一类富含营养且具有药用价值的食品,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类的品质评价指标及常用的检测方法。

一、食用菌类的品质评价指标食用菌类的品质评价指标是根据其外观、味觉、香味、口感及营养含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

具体指标如下:1. 外观评价:包括菌盖的形状、颜色、质地以及菌褶的形态等。

外观良好的食用菌类应该具有完整、鲜亮、无霉斑和腐烂的特点。

2. 味觉评价:味觉评价主要体现在口味的咸、甜、酸、苦、辣等方面。

食用菌类的味道应该鲜美、清香,不应出现苦涩或酸败等异味。

3. 香味评价:香味评价主要指食用菌类的气味。

高品质的食用菌类应该有独特的香气,而不会散发出腥臭或霉味。

4. 口感评价:口感评价包括口感的嫩滑度、韧性、脆爽度等方面。

食用菌类应该具有细腻的口感,不应该有多余的纤维和硬块。

5. 营养评价:营养评价是通过测定食用菌类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来进行的,主要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高品质的食用菌类应该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有益于人体健康。

二、食用菌类的检测方法为了确保食用菌类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进行检验。

以下是常用的食用菌类的检测方法:1. 外观检测:外观检测是通过观察食用菌类的外观特征来评估其品质。

可以利用显微镜检查菌盖和菌褶的形态,用肉眼观察颜色、质地等。

2. 味觉检测:味觉检测是通过品尝来评价食用菌类的味道。

专业的品尝师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和敏感度来判断食用菌类的味道是否符合标准。

3. 香味检测:香味检测可以采用气相色谱、电子鼻等仪器进行,通过测定食用菌类散发出的气味成分来评估其香味。

4. 口感检测:口感检测可以通过机械测试仪器进行,如质地分析仪、拉伸强度测试仪等,来评估食用菌类的韧性、脆爽度等口感特征。

5. 营养检测:营养检测可以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等,来测定食用菌类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

工厂化食用菌菇渣理化性状和安全性评价

工厂化食用菌菇渣理化性状和安全性评价

集 草 腐 型 和木 腐 型食 年 、 一 年 自然 堆 置 发 酵 后 采 样 ,对 其 p H 值 、E C
值 、有 机 质 、含 氮 量 等 理 化 性 质 及 菇 渣 中 铜 、砷 、铅 、铬 、镉 、锌 6 种重 金属等进行 分析 。【 结 果 】 草 腐 型 菇 渣 E C值 在 3 . 7 7 ~5 . 2 2 mS / c m;木 腐 型 菇 渣 E C值在 2 . 4 7 ~3 . 7 9 mS / c m;随 着 腐 熟 时 间 延 长 草 腐 型 菇 渣 含 碳 、氮 量 增 加 ,碳 氮 比非 常 稳 定 ,木 腐 型 菇 渣 含 碳 量 、氮 量 明 显 高 于 草 腐 型 菇 渣 ,但 稳 定 性 稍 差 。 草 腐 型 菇 渣 A s 、 C r 、Z n 偏 高 ;木 腐 型 菇 渣 Z n含 量 显 著 偏 高 ;C d和 P b含 量 均 未 超 标 。 【 结 论】草腐 型菇 渣 E C值 高 于 木 腐 型 菇 渣 ,木 腐 型 菇 渣 含 碳 量 、氮 量 高 于 草 腐 型 菇 渣 ,本 试 验 所 测 菇 渣 C d和 P b含 量 未 超 标 。
关 键 词 :工 厂 化 菇 渣 ;理 化 性 质 ;重 金 属
中 图分 类 号 : ¥ 6 3 文章编号 : 1 0 0 2 — 3 1 8 6( 2 0 1 7 ) 0 3 — 0 0 4 2 — 0 4 文 献标 志 码 : A
Ph y s i c a l _ 。 c h e mi c a l p r o pe r t i e s a n d s a f e t y a s s e s s me n t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mu s hr o o m r e s i du e s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质量安全检测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质量安全检测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质量安全检测方法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其养殖和栽培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与食用菌的大规模种植和栽培相伴随的是一系列的质量安全问题。

为了确保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科学家和食品生产者开发了一系列的质量安全检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类栽培中常用的质量安全检测方法。

一、微生物检测方法微生物检测是食用菌质量安全检测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总菌落计数、霉菌检测和致病菌检测。

其中,总菌落计数可以通过平皿计数法或膜过滤法进行。

平皿计数法是将食用菌样品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菌落计数。

膜过滤法则是将食用菌样品过滤在含有培养基的膜上,之后将膜转移到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霉菌和致病菌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分离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例如PCR技术。

二、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食用菌的种植和栽培过程中常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因此农药残留检测是食用菌质量安全检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有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色谱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分离和定量检测食用菌样品中的农药残留。

质谱法则是利用质谱仪对食用菌样品进行扫描和分析,从而检测其中的农药残留。

三、重金属检测方法重金属是食用菌质量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食用菌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强,如果土壤或栽培基质中存在过多的重金属,可能会被食用菌吸收并影响人体健康。

重金属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这些方法可以对食用菌样品中的重金属进行快速和准确的检测。

四、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食用菌产品通常会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例如色素和调味料,以增加其口感和美观度。

然而,不合理或过量的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食用菌样品中的添加剂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的使用。

综上所述,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质量安全检测方法涵盖了微生物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检测和食品添加剂检测等方面。

第三章理化检测(食用菌灰份总糖)

第三章理化检测(食用菌灰份总糖)
保证灰化完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无机成分的挥发损失和缩短灰化时间。 遵循三个原则
6.2总灰分测定
3、测定条件的选择 (4)灰化时间
灰份测定技术
一般以灼烧至灰分呈白色或浅灰色、内部无残留的碳块,
并达到恒重为止
所含微量元素会影响颜色 两次结果相差< 0.5 mg 一般需2~5小时 个别产品会规定时间与温度(食用菌 2h ) 铁:褐色 铜:蓝绿色
6.2总灰分测定
1、原理
灰份测定技术
把一定的样品经炭化后放入高温炉内灼烧,称
量残留物的重量至恒重,计算出样品总灰分的含量。
2、仪器 ①电炉\高温炉(马弗炉) ②坩埚 ③坩埚钳 ④干燥器 ⑤分析天平
6.2总灰分测定
3、测定条件的选择 (1)灰化容器——坩埚
灰份测定技术
坩埚盖子与埚要配套 个别情况可用蒸发皿(液态\样品很多) 坩埚材质有多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 ① 素瓷 优点: 耐高温(1200)、耐酸、价格低廉 缺点: 耐碱性差、温度骤变时,易炸裂破碎 多次使用后往往难以得到恒重 ② 铂 耐高温、耐碱 / 价格昂贵、易腐蚀 ③ 石英 ④ 铁 ⑤ 镍等
入干燥器冷却 30 分钟
从干燥器中取出 冷却的坩埚时,开盖时应
让空气缓缓进入,以防残灰飞散。
结果计算
m3 m1 ×100 % 灰分 = m2 m1
m3 m1 B 如有空白试验为 ×100 % m2 m1
m 1—空坩埚质量,g m 2—样品+空坩埚质量,g m 3—残灰+空坩埚质量,g B —空白试验残灰重,g
1、灰分的定义、分类 (1)灰分
(500~600℃)
灰份测定技术
在高温灼烧时,产品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
化,最后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几种实用检测方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几种实用检测方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几种实用检测方法
1. 培养法:将菌种放入特定培养基中,经恒温等温或连续热培养,观察菌落形成情况,可以确定菌种。

2. 鉴定法:根据菌株微生物的形态、营养特性、生理活性以及遗传多态性,经色素试验、血清荧光鉴定、酶活性测定等多种方式,可鉴定出菌种类型。

3. 染色法:将菌落制作樱桃汁液染色,可观察到形态、细胞大小特征进行病原菌的鉴别。

4. 免疫鉴定法:根据不同菌种对抗原的特异性,采用免疫试剂对液体菌种进行免疫化学鉴定,可获得准确的结果。

5. 质谱技术:结合质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分离、鉴定菌种。

食用菌原种(二级)质量评价内容

食用菌原种(二级)质量评价内容

食用菌原种(二级)质量评价内容性状鉴定
性状鉴别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以及进行简单理化反应等方法直接观察食用菌的形状、色泽、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并评价食用菌真、伪、优、劣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Kullama P[5]等从颜色、结构、质地等形态特征方面,对不同生长期的可食用型和不可食用型蘑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食用型和不可食用型蘑菇在不同生长期其形态特征有明显差异,表明可从外观形态方面提高蘑菇食用的安全性。

王大可等[6]通过对星裂硬皮马勃子实体大小、颜色、质地的性状鉴定以及菌丝和孢子的扫描电镜特征,确定了食药用真菌星裂硬皮马勃真伪。

分子鉴定
由于性状鉴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鉴定一些隐形的特质,故需要一种更有效率的鉴定方法。

分子鉴定是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进行鉴定,以避免食用菌加工处理后的以假乱真。

Khaund P[7]等对印度东北部十种形态不同的野生食用蘑菇使用SSU、ITS、RPB1和RPB2标记进行多基因座分子表征,并通过将其独特的形态特征与生成的DNA条形码数据相匹配,提出了十种野生食用菌的最有可能的特征。

不同处理方式食用菌菌渣微生物多样性鉴定及其环境因子关联分析

不同处理方式食用菌菌渣微生物多样性鉴定及其环境因子关联分析

doi:10.11838/sfsc.1673-6257.22148不同处理方式食用菌菌渣微生物多样性鉴定及其环境因子关联分析孟祥海1,王佰成1,张星哲1,王延锋1,李玉梅2,任 萍3,王 伟2,李洪亮1,刘 畅1(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2.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 要:为明确不同状态菌渣化学特性与生物学特性,利用宏基因组16S rDNA测序技术,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费舍尔精确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热图,对废弃菌渣、堆肥后菌渣及轻简化处理菌渣3种不同处理状态的菌渣开展微生物多样性、养分特性研究及其环境因子的关联分析。

结果表明:废弃菌渣(M1)、堆肥后菌渣(M2)及轻简化处理菌渣(M3)的微生物多样性丰度存在较大差异,3种物料微生物属水平上物种相对丰度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P<0.001),其中以M3的微生物(细菌、真菌)丰度最高,表现为M1<M2<M3;M3菌渣经轻简化处理后既保留了原有堆肥的微生物种类,提高了其他微生物的丰度和基础养分含量,又达到了无害化标准。

菌渣细菌、真菌属水平群落同时受到物料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的细菌、真菌属类受菌渣特性影响的情况存在差异,多种属类与部分环境因子存在相关性,且均是极显著性相关(P<0.001)。

因此,从微生物丰度、养分含量及有无毒害作用来看,轻简化处理菌渣具备还田的优势。

关键词:食用菌;废弃菌渣;微生物多样性;无害化处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自2013年起产量已超3000万 t,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1-4]。

黑龙江省食用菌生产规模占全国的2/3,2019年牡丹江市黑木耳栽培规模21.6亿袋(2021年23亿袋),黑木耳菌渣产量达86.4万 t,其中还未包括历年内未消化菌渣。

食用菌废渣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食用菌废渣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1 . 1 材料 1 . 1 . 1 茵 渣及 其 发 酵 来 自牡 丹 江 市宏 大 食 用菌 研 究 所 的香 菇 菌 渣 。菌 渣 干 燥 、粉 碎 后加 少 量水 ,加 水量 以手 握菌 渣 能 成 团 、但 水 不流 出为 宜 。堆 成料 堆 ,覆盖 塑 料 布室 温 下进 行 自然 发酵 。发 酵 的主 要 目的是 使 菌 丝体 继 续 生长 ,降解 有 机物 。 当废渣 颜 色 深 褐 、质地 松 软则 发酵 终 了, 自然风 干 ,过筛 备用 。 1 . 1 . 2 土壤 取 自黑龙江 省林 业 职业 技术 学 院青梅 实验 林场 苗 圃 , 除 去杂质 , 自然 风干 ,过 筛备 用 。 1 . 2方 法
食用 菌 菌渣 又 叫菌 糠 、废 菌 筒 ,是 食用 菌 栽培 的废 弃物 。相 比食用 菌 基 质 ,菌 渣 中纤 维 素 、半 纤 维素 和 木 质等 被 不 同程 度 的 降 解 ,菌 渣 中残 留有 菌 丝体 和 多 种植 物 生 产所 需 营 养 素 。据 中 国 食用 菌 协会 统 计 ,2 0 1 1 年 我 国食 用 菌产 量 达 到2 . 5 7 X 1 0 7 T ,
用。
按 照 食 用菌 生物 学 效 率 平 均4 0 % 计 算 ,产 生菌 渣 6 . 4 3 ×1 0 7 T 。 由于我 国食 用菌 以农 户分 散 栽 培 为主 ,菌 渣 一 般不 经 处 理 乱堆 乱 放 , 既造 成 很大 浪 费 又给 环 境 治理 带 来 了很 大 压力 。因此 ,菌 渣 的 合理 利 用 日益 引起 人们 的重视 。 目前 ,对 食 用菌 栽 培废 渣 的 综 合 利用 已有 不少 报 道 。利 用 主要 集 中 在 四个 方 面 :一 是 再 次作 为 食 用 菌 的 栽 培 原料 ; 二 是 菌 渣 制 作 成 肥 料 ;三 是 发 酵菌 渣 作 饲 料 ; 四 是直 接 作 为燃 料 。众 所 周 知 ,土 壤 的质 地 、结 构和 土 壤 的营养 成 分 直接 或 间 接 的影 响着 植 物 和土 壤 动 物 的生 活 。 笔者 通 过 在土 壤 中加入 发 酵 食用 菌 废渣 ,建 立不 同配 比单 元 , 以研 究 食 用 菌废渣 对 土壤 的 改 良作 用 。 1材 料 与 方 法

食用菌检测技术工作内容

食用菌检测技术工作内容

食用菌检测技术工作内容
1、理化检测
水分,灰分,糖分检测,盐分检测,净含量检测,干湿比,酸碱度,硒含量检测,甾醇检测,转基因检测,有机酸检测等。

2、卫生检测
重金属检测,二氧化硫检测,亚硝酸盐检测,黄曲霉毒素检测,食品添加剂检测,农兽药残留检测等
3、微生物检测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检测,酵母菌检测,沙门氏菌检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商业无菌检测等。

4、营养检测
能量,粗多糖检测,粗纤维检测,蛋白质检测,氨基酸检测,微量元素检测,矿物质检测等。

5、成分分析
主要成分,化学成分,未知成分,营养成分,成分含量,提取成分,成分分析等。

6、其他检测
进出口检测,无公害检测,质量检测,指标检测
7、负责食用菌工艺技术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8、负责食用菌相关实验设计实施、跟踪、分析和技术总结;
9、做好内外的食用菌经验技术交流、技术经验总结;
10、负责提供技术支持,提高食用菌的生产品质。

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

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

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菌种质量的优劣是食用菌栽培成败的关键,必须通过鉴定后方可投入生产。

把好菌种质量关是保障食用菌安全顺利生产的前提。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鉴定未知菌种是什么菌种,从而避免因菌种混乱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二是鉴定已知菌种质量的好坏,从而理性指导生产。

菌种质量鉴定必须从形态、生理、栽培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是依据菌种质量标准进行的。

菌种质量标准是指衡量菌种培养特征,生理特性、栽培性状、经济效益所制定的综合检验标准。

一般从菌种的纯度、长相、菌龄、出菇快慢等方面进行鉴定。

菌种质量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显微镜检验、菌丝萌发,生长速率测定、菌种纯度测定、吃料能力鉴定、耐温性测定和出菇试验等,其中出菇试验是最简单直观可靠的鉴定方法。

一、母种质量的鉴定优良母种应该具备菌丝纯度高、生活力强、菌龄适宜、无病虫害、出菇整齐、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征。

(一)鉴定方法1.外观直接观察好的菌种菌丝粗壮,浓白,生长均匀、旺盛;差的菌种菌丝干燥,收缩或萎蔫,菌种颜色不正,过老的菌种会产生大量红褐色液体,打开棉花塞菌丝有异味。

2.菌丝长势鉴定将待鉴定菌种接种到其适宜培养基上,置于最适温度、湿度条件下培养,如果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则表明是优良菌种,否则是劣质菌种。

3.抗性鉴定待鉴定菌种接种后,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周,提高培养温度至30℃,培养数小时,若菌丝仍能正常健壮生长则为优良菌种,若菌丝萎蔫则为劣质菌种;或者改变培养基的干湿度,若能在偏干或偏湿培养基上生长健壮的菌种为优良菌种,否则为劣质菌种。

4.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待鉴定菌种的菌丝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同工酶、DNA指纹图谱等比较分析,鉴定菌种的纯正性。

5.出菇试验将菌种接种培养料进行出菇生产,观察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

优良菌种菌丝生长快且长势强,出菇早且整齐,子实体形态正常,产量高,转潮快且出菇潮数多,抗性强,病虫害发生少。

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检测及应用研究进展

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检测及应用研究进展

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检测及应用研究进展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价值且被广泛食用的菌类食品。

近年来,食用菌多糖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食用菌多糖指的是从食用菌中提取得到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本文将就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检测及应用进行综述。

一、食用菌多糖的提取1.物理法:物理法主要是通过水浸提、热水浸提、酸碱浸提等方式提取食用菌多糖。

物理法提取的多糖含量较低,但是对菌体损伤小,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2.化学法:化学法主要是通过酸碱法、酶解法、醇沉法等方式提取食用菌多糖。

化学法提取的多糖含量较高,但是有可能破坏多糖的生物活性。

3.生物法:生物法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法和酵素法提取食用菌多糖。

生物法提取的多糖含量较高,并且对多糖的生物活性影响较小。

二、食用菌多糖的检测1.物理检测:物理检测主要是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技术对食用菌多糖进行分析。

2.化学检测:化学检测主要是通过酸碱滴定、硫酸热解等方法对食用菌多糖进行分析。

3.生物检测:生物检测主要是通过生物传感技术对食用菌多糖进行检测,如免疫检测、酶反应等。

三、食用菌多糖的应用1.医药应用:食用菌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防治等领域。

2.食品应用:食用菌多糖具有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口感的作用,可用于制备功能性保健食品、调味料等。

3.化妆品应用:食用菌多糖具有保湿、美白、抗衰老等功能,可应用于化妆品的研制及生产。

总之,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检测及应用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多糖的认识不断深入,食用菌多糖的研究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并有望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得到更多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食用菌产品品质检测一、检测组分水分、灰分、可溶性糖、粗脂肪、粗蛋白、挥发性香气物质、纤维素、氨基酸、重金属、农药残留。

二、检测方法2.1样品预处理2.1.1干法灰化除汞外大多数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的测定都可以用此法处理样品。

2.1.2浸提法振荡浸渍法:将样品剪碎,放在合适的溶剂中浸渍、振荡即可从样品中分离出被测成分。

(挥发性香气成分)2.1.3溶剂萃取法2.1.4蒸馏法2.2水分2.2.1直接干燥法取一干净烧杯及蒸发皿放至95~105摄氏度干燥烘箱内,烘30~6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称重,复烘30min,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5mg视为恒重。

精密称取处理好的试样20~30g于恒重的烧杯内,置于烘箱,烘3小时。

盖上蒸发皿,取出冷却,称重,复烘30min,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5mg,即为恒重。

水分=m1-m2/m1-m0x100%式中:m0-----------烧杯及蒸发皿的质量;gm1-----------干燥前烧杯、蒸发皿及样品的质量;gm2------------干燥后烧杯、蒸发皿级样品质量;g2.2.2减压干燥法2.2.3共沸蒸馏法2.3灰分2.3.1高温灼烧法操作方法:1、取大量适宜的瓷坩埚置高温炉中,在600℃下灼烧0.5小时,冷至200℃以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精密称量,并重复灼烧至恒量。

2、加入2-3克固体样品或5-10克液体样品后,精密称量.3,液体样品须先在沸水浴上蒸干,固体或蒸干后的样品,先以小火加热使样品充分炭化至无烟,然后置高温炉中,在550—600℃灼烧至无炭粒,即灰化完全。

冷至200℃以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为恒量。

计算:X=(m1-m2)/(M3-m2) X 100x-样品中灰分的含量,%;m1-坩埚和灰分的质量,g;m2-坩埚的质量,g;m3-坩埚和样品的质量,g。

2.4可溶性糖2.4.1蒽酮比色法2.4.2苯酚-硫酸法苯酚硫酸法是利用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并迅速水解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后与苯酚生成橙黄色化合物,再以比色法测定。

(查操作步骤)2.43鸡腿菇中可溶性多糖的提取:样品的预处理将鸡腿菇子实体菌柄与菌盖分离后分别切半,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干燥,始温30℃ ,每隔3h升温5℃ ,至45℃烘干为止,干品粉碎后过40目筛,得鸡腿菇干粉。

,加入10倍体积的95%乙醇,室温下搅拌浸提24h,进行脱脂处理。

真空抽滤,滤渣再按上述方法浸提两次,滤渣于40℃干燥后得脱脂菌柄粉。

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取脱脂菌柄粉,按一定比例加入蒸馏水,50℃水浴溶胀1h后,升温,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提取,离心(3000r/min,15min,以下离心参数同此),沉淀用于碱溶性多糖的制备,上清液减压浓缩后加3倍95%乙醇沉淀多糖,真空抽滤,滤渣依次用95%乙醇、乙醇、丙酮洗涤后于40℃干燥,得水溶性多糖。

碱溶性多糖的提取提取水溶性多糖后的残渣,加入NaOH水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提取,离心,上清液用盐酸中和、减压浓缩后加入3倍95%乙醇沉淀,真空抽滤,滤渣依次用95%乙醇、无水乙醇、丙酮洗涤后于40℃干燥,得碱溶性多糖。

多糖含量的测定提取液稀释一定倍数后,苯酚-硫酸法[2]测定49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以A490nm表示多糖的提取率。

多糖得率=多糖质量/菌柄粉质量2.5粗脂肪索氏抽提法仪器与试剂:(1)、索氏提取器(2)、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3)、干燥器(4)、恒温水浴箱(1)无水乙醚(不含过氧化物)或石油醚(沸程30-60°C)(2)滤纸筒测定步骤1、样品处理(1) 固体样品: 准确称取均匀样品2-5g(精确至0.01mg),装入滤纸筒内。

(2) 液体或半固体准确称取均匀样品5-10g(精确至0.01mg),置于蒸发皿中,加入海砂约20 g,搅匀后于沸水浴上蒸干,然后在95-105°C下干燥。

研细后全部转入滤纸筒内,用沾有乙醚的脱脂棉擦净所用器皿,并将棉花也放入滤纸筒内。

2、索氏提取器的清洗将索氏提取器各部位充分洗涤并用蒸馏水清洗后烘干。

脂肪烧瓶在103°C±2°C的烘箱内干燥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2mg)。

3、样品测定(1) 将滤纸筒放入索氏提取器的抽提筒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重的脂肪烧瓶,由抽提器冷凝管上端加入乙醚或石油醚至瓶内容积的2/3处,通入冷凝水,将底瓶浸没在水浴中加热,用一小团脱脂棉轻轻塞入冷凝管上口。

(2) 抽提温度的控制:水浴温度应控制在使提取液在每6-8min回流一次为宜。

(3) 抽提时间的控制: 抽提时间视试样中粗脂肪含量而定,一般样品提取6-12h,坚果样品提取约16h。

提取结束时,用毛玻璃板接取一滴提取液,如无油斑则表明提取完毕。

(4) 提取完毕。

取下脂肪烧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

待烧瓶内乙醚仅剩下1—2mL时,在水浴上赶尽残留的溶剂,于95—105°C下干燥2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继续干燥30min后冷却称量,反复干燥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2mg)。

1、计算公式X = (m1- m0)/m×100式中:X----样品中粗脂肪的质量分数,%;m----样品的质量,g;m0 ---脂肪烧瓶的质量,g;m1 ---脂肪和脂肪烧瓶的质量,g.2.6粗蛋白采用凯氏定氮法试剂:硫酸钾(分析纯)、五水硫酸铜(分析纯)、浓硫酸(分析纯)、40%NaoH溶液(400g/L)、蒸馏水0.1N盐酸标准溶液:量取9mL盐酸加适量水稀释至1000mL,4%硼酸:取40g硼酸加水适量溶解后,定容至1000mL容量瓶中。

指示剂:甲基红0.1g,溴甲酚绿0.1g,混合定容至100ml 95%乙醇中,在滴定中加2~3滴于硼酸中。

仪器:消化炉、半自动凯氏定氮仪、天平(0.1mg、0.1g)测定步骤:(1)称1g(精确至0.1mmg)左右样品于消化管中;(2) 加7g硫酸钾和0.8g五水硫酸铜;(3) 加12mL浓硫酸,慢慢地摇动,将样品用酸浸湿;(4)将涤气装置接在支架中的消化管上,将水抽气泵水龙头全开;(5)将装有涤气装置的消化管连支架放入消化器中;(6)5min后调小抽气泵水流,使酸恰好吸入涤气罩头;(7)继续消化直至全部样品变为透明的蓝绿色澄清液体,根据样品种类,消化时间大约在30~60min之间(将温度升到420℃时开始计时);(8)消化完毕,将装有涤气装置的消化管连支架一起从消化器中取出冷却15-20min;(9) 在每个消化管中加入25mL蒸馏水;(10) 将30mL接受液加入锥形瓶再加2滴甲基红溴酚绿指示剂,放入蒸馏器升起持瓶台后,使馏出液出口浸入接受液;(11)将消化管放入蒸馏器,关上安全门;(12) 加60mL 40% NaoH加入消化管后进行蒸馏;(13)接受瓶中的溶液呈绿色,表示有碱氨存在。

(14)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馏出液至蓝灰色为滴定终点,记录盐酸溶液用量,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除不加样品外,从消化开始操作完全相同,记录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

结果计算粗蛋白(干基%)=N×(V1-V2)×0.1×14.007×F/m(1-M%)式中:N—HCl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滴定样品吸收液时消耗盐酸标准体积,mLV2—滴定空白吸收液时消耗盐酸标准体积,mLm—样品质量,gM—试样水分百分率%F—氮转换为蛋白质的系数2.7挥发性香气物质食用菌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八碳挥发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一些醛、酮、酸、脂类化合物等。

2.7.1挥发性成分的提取(1)同时蒸馏萃取:将新鲜的茶树菇烘干并研磨成粉末,称取15g置于装有沸石的10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400ml去离子水,装上同时蒸馏-萃取装置,加热并保持汤汁沸腾;另取50ml的乙醚置于250ml的圆底烧瓶中,以45摄氏度水浴加热连续抽提4小时;冷却至室温,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温度保持在45摄氏度。

将样品浓缩至5ml左右,之后用分析纯N2吹去溶剂,将样品浓缩至0.5ml左右,加干燥无水硫酸钠出去水分,检测备用。

(茶树菇)(2)液-液萃取:(3)振荡浸渍法:将样品剪碎,放在合适的溶剂中浸渍、振荡即可从样品中分离出被测成分。

2.7.2 GC-MS检测分析茶树菇:色谱柱HP-5MS(30mx0.25mmx0.25um);载气(He)流量:1ml/min;程序升温:初温60摄氏度保持1min,以5摄氏度/min上升到200摄氏度,保持5min,再以20摄氏度/min上升到250摄氏度;进样口温度230摄氏度;进样量:1ul。

不分流,电流方式EI:70eV;接口温度为280摄氏度;质谱扫描范围为45~400amu。

2.8氨基酸(送检)2.8.1样品预处理萃取2.9纤维素实验仪器:标准筛1套(100—200目)、粉碎机、电子天平、离心机、三角瓶、试管、烧杯、移液管。

实验材料:食用菌样品、无水乙醇(AR)、硝酸(AR)、硫酸(AR)、乙醚(AR)、氯化钡(AR)、碘化钾溶液(20%)、重铬酸钾(0.100mol/L)、淀粉溶液(0.5%)。

Na2S2O3的标准溶液(0.200 3mol/L)用K2Cr2O7标准溶液标定。

步骤:将样品粉碎过200目筛,称取0.05~0.10g花生壳粉于试管中,加入5mL醋酸和硝酸混合液,盖上球形玻盖,置沸水浴中加热25min,并不断搅拌,取出、冷却后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用水冲洗3次,向沉淀中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和10mL0.01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摇匀,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取出后倒入三角瓶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洗涤3次,一并倒入三角瓶中,溶液冷却后加20%的KI溶液和1mL质量分数为0.5%的淀粉溶液,用0.2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测量纤维素。

同时做试剂空白实验。

纤维素含量计算公式:X=k(a-b)n×24式中:k-硫代硫酸钠的浓度,mol/L;a-空白滴定所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b-溶液所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n-所取样品的质量,g; 24为1molC6H10O5相当于硫代硫酸钠(一定浓度)的滴定度。

2.10重金属试验仪器与药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立Z2000;马弗炉:SXL-1200,;金属铅、镉、铬、铜的标准溶液:标准值为1 000 μg/mL,硝酸:含量为60%~65%,过硫酸铵:分析纯。

检测步骤:称取3 g左右的样品于瓷坩埚中,加入适量的硝酸浸泡一定时间。

在电炉上先进行小火炭化,炭化完全后冷却。

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过硫酸铵将样品盖住,继续炭化至不冒烟。

然后将瓷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在500 ℃下恒温处理2 h,再升温至800 ℃下处理20 min 后冷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