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

合集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方法
Chna He lh Car tii n \ i at e Nu rto
] 木
l 恁



高 血压 脑 出血手术 治疗 方法
赵 秀 军
【 图分类 号 】R7 3 中 45 4 【 8 (0 ) 1 9 0 4 4 42 1 0 —0 I ~ 0 0 7
1治疗方法
1 1大 骨瓣开颅 血肿清 除术 . () 底节 区脑出血 : 1基 多选 用扩大 翼点 入路 , 开肌 骨瓣 、切开 硬 翻 脑 膜后 , 度分 开外 侧裂 显露 岛叶 , 开 重要 血管 后切 开 岛叶 皮质 2 适 避 C I 露 f肿 ; 1, T f 如颅 内压 力较 高 , 【 L 则沿颞 中 回或颞 上同切开 脑皮 质 2 ~ 3 c 显露血 肿 , m, 直视下 清除血块 并进 行适 当止血处 理 。血肿 清除后 脑组 织多 明显塌 陷 , m肿腔一 般不放 置 引流管 , 合硬脑 膜 , 缝 硬膜 外放 置 负压 引流管一根 , 肌骨瓣 复位 固定 , 层缝 合头 皮 。2 皮质 下出血 : 分 () 根据廊肿所 在部位丌颅 清除血肿 。3如果缸肿破 入侧脑室 , () 争取手术 中 肉眼彻 底清除 血肿 , 并进行 反复冲洗 , 至冲冼液 清凉 为止 。 ) 直 ( 如血 肿 4 清除后 脑组 织塌 陷不 明 , 则去骨 瓣 , 张缝合 硬 脑膜关颅 。 减 1 2 小骨 窗显微手 术血肿 清 除术 . 根 据头颅 C T定位 , 避开 We n c e区 等重要 的功 能 区 , r ik 选取 血肿 最大 、最表浅 处做 长约 3~4 m 直切 口, c 乳突撑 开器撑 开头皮 , 用铣 刀做直 径 2. c 左右 的小骨窗 , 5 m 瓣状切 开硬 脑膜后 翻开 、 固定。选 择 相对无 m管 区非功 能 : 脑针小心 穿刺确认 血肿位 置及深度后 , , 用 在 手术 微 镜下 电凝切开 2 c 左/ 皮 层 , m } i 自动拉钩 牵开皮 质 , 断调 整 不 显微镜视 角和 患者 的头位 ( 通过调 整手 术床 ) 尽 量清 除血肿 并适 度止 , 咖 。此时 脑 多较低 , 血肿 腔一般 不放置 引流 管 , 尽量缝 合硬 脑膜 , 小 骨 瓣复 位 固定 , 合颞 肌及其 筋膜 、头 皮各 层。 缝 1 3 钻孔血肿 抽吸 引流术 . 多在 局部麻 醉下完成 , 根据 头颅 CT扫描定 位血肿 , 选择血 肿距离 头 皮最近 、血 肿最 人 、无 大血管 经过 的亚 区进行标 记 , 量血 肿 中心 测 距离头皮 的距离 , 定穿刺方 向 , 确 然后 局部麻醉 , 颅骨钻 孔 , 电凝切 开硬 脑膜 , 用带针 芯的 1 号硅 1  ̄ 流 管缓慢 向预 定靶 点进针 , 4 1 I 2 " 进入血 肿时 多有突破 感 , 达到预定 深度后 拔 出针芯 , 可见部分 m肿流 出 , 妥善 固定 引流管 , 小心 抽吸人部分 血肿 。残余血肿分 次注 入尿激酶后逐 步清除 , 每 日 1 , 次 l 0 , 次 每 0 0 0 u 夹管 l h后放开 引流管 引流 , 态复查 头颅 动 C 直至血 D<5 ml T, 后拔 管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策略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策略

微 镜 下较 完 善 的清 除 血肿 , 以最 大 廖 可 减 少 蝻 组 织 的损 伤 。 神 经 内镜 与 立 体 定 向 技 术 结 合 : jj 利 { 体 定 向技 术 的 准 确 性 和 内 镜 手术 微 侵 袭 性 , J 常 脑 组 织 牵 拉 损 伤 小 … . 对 r .但 术 中止 I不 彻 底 , 继 发 出 血 , m 易 损 『 I L 易 止 伤 脑 组 织 , 手 术 条 件 要 求 及 术 式 操 作 熟 且 练 程 度 、 巧 要 求 严 格 。 由于 目前 还 处 红 技 探 索 阶段 , 究 相 对 较 少 。 研 影 响 预 后 的 因 素分 析 高血 压 脑 m m术 后 的 预 后 主 要 与基 础 性 疾 病 有 关 , 血 压 和 缺 血 性 心脏 病 常 高 提 示 预 后 不 良 。 高 龄 患 者 有 较 多 的 基 础


一 ~
f M -N ・ Y rf T RS - T 0
高 血 压 脑 出血 手 术 治 疗 策 略
此 , 速 有 效地 解 除 急 性 颅 内压 增 高 是 治 迅
黄天祥 潘 桂 萍
管 置 于血 肿 中 心 , 单纯 抽 吸 , 可 利 辟 除 还 {
疗 成 功 的关 键 。高 『 压 脑 出血 手 术 治疗 『 Ⅱ
前普 遍认 为 经 外 侧 裂 人路 无 论 从 微 创 的
意 义 还 是 从 患 者 的疗 效 L 具 有 独 特 优 均
势 。外 侧 裂 位 于 额 、 叶 之 间 , 表 层 颢 分 与 深 部 , 层 含 有 1个 主 于 和 3 个 分 支 , 表 内有 大 脑 中动 脉 达 额 , 侧 裂 内有 大 脑 中 外
时手术以挽救乍命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要

谈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论文]

谈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论文]

谈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伴发脑内小动脉病变,以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

各种因素使血压骤升引起动脉破裂出血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一次性出血通常在半小时内停止,致命性出血可直接导致死亡。

近年来ct动态观察发现:83%的脑出血在发病6h内仍有血肿增大,17%在6~24h内血肿增大,个别病人2天后仍有增大者。

另指出: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52%,24h内61.54%。

并发现继续出血与血压、年龄无关,而血肿不规则或出血量多易发生继续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以往多采用内科治疗,一般病死率为50%~60%。

近年来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使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变得迅速、准确,随着显微外科、立体定向等技术的发展,手术精确性提高,对脑组织的创伤已大大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目前该病趋向于手术治疗。

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手术死亡率为3%~51%,外科治疗死亡率悬殊与病例选择等诸多因素有关。

目前对于手术治疗及其指征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

一、手术适应证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轻出血后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威胁生命的恶性循环。

由于各地对手术指征选择的不同,因此所获治疗效果不相同,目前尚无法比较。

根据我们的经验,综合以下几点考虑:(1)意识状态:据回顾性分析表明:无意识障碍者,无需手术;有明显意识障碍但脑疝不明显者,外科治疗优于内科;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趋于衰竭者,用外科治疗暂不理想。

根据出血后意识状态,临床分为五级,以便记录比较。

(2)部位:浅部出血应考虑手术,如皮质下、小脑出血。

脑干出血急性期不考虑手术。

(3)出血量:皮质下、壳核出血>25ml,丘脑出血>10ml,小脑出血>10ml,即考虑手术。

(4)病情的演变:出血后病情进展迅速,短时内即进入深昏迷,提示出血量大,部位深,预后差,不适宜手术。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脑内动脉破裂出血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具有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的特点。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逐渐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旨在综述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局部减压和降低颅内压的手术方法,通过钻孔或切口进入颅腔,将血肿内的积血逐渐清除,减轻颅内压力,并排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结果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地清除血肿,减少颅腔内压力,改善脑灌注,缓解颅内压过高的局部和全身症状。

一项针对2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颅手术组,且恢复期疾病评分也较好,表明微创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微创血肿清除术还可以应用于高龄、合并症患者以及急性期患者。

一项针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研究表明,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创血肿清除术还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如纠正血压异常、抗凝治疗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术中操作技巧对手术效果起着重要作用,需要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来进行操作。

血肿清除的彻底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肿的大小、位置等来决定,术前明确手术指征十分重要。

微创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该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病情,提高生存率。

下面将就这一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

了解一下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和病情特点。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导致脑动脉或小动脉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缺陷的疾病。

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突然昏迷、抽搐、瞳孔散大、肢体瘫痪等,病情危急,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和中药辅助治疗。

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是一种综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手术主要针对出血灶进行除血肿和脑减压手术,促使病灶得到及时清除,阻止出血蔓延和减小颅内压,从而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而增液承气汤加减方则是一种中药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扩张颅内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组织水肿等作用来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该方剂以承气汤为主要药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加减,以达到理气活血、清热解毒、平肝祛风的功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特点,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该治疗方案可以及时对脑出血灶进行处理,清除血肿,减轻颅内压。

手术的及时进行可以有效控制出血蔓延,减小血肿体积,缓解脑组织的挤压情况,从而减少神经元的损伤和坏死,促进脑组织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增液承气汤加减方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这种中药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通络清热的作用,改善颅内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减少脑组织水肿,缓解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这种综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采用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生存率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缺陷减轻,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
血肿,液化剂只能选用尿激酶一种,每次1-2万单位 为宜。
手 术 程 序
1.体位: 脑室穿刺;仰卧 其他部位:侧卧 2 .划线: 正中线 最大层面线:至少两个骨性标志点 最大层面垂直线 3 .消毒: 无菌观念一在要强 乙醚去除头皮脂。 4%碘酒消毒头皮,消毒面积足够大。
4.局麻 应充分 5.铺巾 6.钻孔 (l)试电池 (2)检查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转速小于700转/分。 (3)检查钻头是否摇摆 (4)正确提持电钻 (5)对准穿刺点,钻头皮,稍后退,使头皮回位 (6)开钻,注意方向 (7)局部降温 (8)注意声音变化 (9)落空感出现时立即停钻
尿激酶:l~4次/天,1~4万u/次 肝素:血肿与脑室相通时避免使用,
8.术后管理
(l)复查CT;常规2天
(2)CT显示血肿引流不佳的处理
抽吸、冲洗、注射药物 (3)拔针指征 病情好转、引流液透明、变浅 CT血肿基本清除
(4)拔针
严格消毒、刀片刮创面 缝合:尤其与脑室相通者
要防止抽吸过程中颅内压过低,颅内压波动太大,这样反 而影响病情恢复,特别是高龄患者。 (1)将引流袋抬高 15cm,防脑脊液丢失过多,出现低颅压。 (2)脑室内有血凝块,只能注入尿激酶,逐步液化。 ( 3 )血肿清除干净,准备拔管时,必须闭管 24 小时,无颅 内压升高,病情平稳者,再拔管。
确认姓名、性别、年龄、病史、体检 确认侧别;CT片投照时间。
• 幕上血肿CT定位 • 幕下血肿定位 • 脑室穿刺
一、幕上血肿CT定位:
1.经验法 内囊出血:耳缘上方2cm,向前2cm。 丘脑出血:耳缘上方2cm。
2.比较法 将通过初次 CT拟定的穿刺点用金属环标记,复查CT, 调整穿刺点。 (1).初诊CT:初定位、标记之; (2).复查CT:了解血肿是否在穿刺前已扩大;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

2012年10月*贵州省平坝三0三医院(561100)2012年8月23日收稿摘要:作者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的适合条件、选择恰当地手术时机以及选择良好的手术方式,最后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20-0111-02浅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蒋勇*作为能够严重危险生命安全疾病之一的高血压脑出血,通常情况下又可以将其称为脑出血,这类疾病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相当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

一般来说,这类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季节性变化引起的发病率比较高,在实际发病时,经常表现出较高的血压,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密切相关的是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一直以来,医学界争论的焦点是其治疗效果。

由于不断进步的医学以及不断完善的治疗方式,在进行脑出血患者治疗时,越来越多的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经进行手术治疗后,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及其生存质量[1]。

1适合采用手术治疗的条件针对脑出血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条件:①患者思想意识保持清醒,且中等或者大量的出血量;②患者出现脑干压迫,同时,小脑血肿大于11ml ,血肿直径大于4cm ;③患者脑叶出血量是中等或者是大量,虽然患者的意识和神经功能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但随后情况进一步恶化,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挽救生命,必须及时地进行手术治疗;④患者的年龄较为年轻[2]。

如果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就不适合采用手术治疗:①患者思想意识保持清醒,且存在较少的血肿量,不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也可以治疗患者;②患者出现较少的出血量;③患者出现呼吸骤停、双侧瞳孔散大等现象,严禁使用手术治疗方式。

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必须按照患者的实际具体情况,没有一个固定的手术治疗模式,当然,还需要对患者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进行进一步的考察,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3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JH pr n , 0 4,2 6) 10 —2 2 y e es 2 0 2 ( :2 11 1 . t
标准化 值 。Se n tao等 研 究 表 明 , 用 拉 西地 平 可 f 使
明显改善原发 性高 血 压患 者 的 内皮依 赖性 血 管扩 张
[ ]SblG,Mezl J Snigr e l  ̄e m a t oisa — 5 oa ne E , iz e n H, t ,C i na ns sn a u g t i
药物 之一 。降 压 机 制 是 通 过 阻 滞 电 压 依 赖 性 L型 钙通 道 而减 少跨 膜 C 内流 引起 血 管 扩 张 ; 血 管 a 其 扩张 作用 还与抗 内皮素 作用 有关 。 拉西地 平为 长效 制剂 , 脂溶 性大大 高于其 他钙 离 子 拮抗剂 , 可在 细胞 膜 的脂 质 双层 中聚积 , 在 清 除 并
2 5 3 6.
有 较高的选择性 , 且很少引起 反射性心 动过 速 _ 。卡 l j
托 普利半衰期短 , 不能实 现血 压 2 持 平稳 水平 , 4h保
[ ]Cmiaii FatP s i G ri e a.A t x at cii 2 o nc n L, r a ai t n A, ahnU, t 1 ni i n at t o d vy
的提高 。欧洲拉 西 地平 治疗 动 脉粥 样 硬化 研 究最 新 进展 的结 果显示 , 拉西 地平抑制 颈动脉 内膜 中层厚 度 的增加 约 4 % , 0 同时减 少 了斑块 数 目 。在 动 脉 粥 J
抗 高血压作用显著 , 且易于为 患者所 接受 。不 良反应 悸 以及 低血 压
[ T d e S VriA, hao i e a.L c iiers rs n o e 3 a di , i s G idn L, t 1 ai pn et e d t — J d d o e h l m—e ed n vsdlini s ni yetni ae t J . i dpn et aoi t nes tlhp r s ept ns[ ] u ao e a e v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丘脑出血:临床特征有待观察探讨,有时难于和基底节出
血鉴别。丘脑出血距中线较近,对丘脑下部和脑干上部的压迫破坏
较重,容易破入三脑室,意识障碍、呕吐较多见,小瞳孔、消化道
出血、高热等。

桥脑出血:常突然起病,在数分钟内进入深昏迷状态,病
情危重。去脑强直,双侧病理反射阳性,双侧针尖样瞳孔为其特征
形体征,部分病人可出现中枢性高热、不规则呼吸、呼吸困难,常
高血压是动脉管壁发生 病理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在 血压骤升时,上述薄弱的管 壁处就容易破裂出血。
■ 临床表现:
· 高血压性脑出血以岁左右的高血压病人发病最多,有向年轻化发展 的趋势;
· 通常在情绪激动、过度兴奋、用力、精神紧张时发病;
· 脑出血前无预感,突然发生,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 发展到高峰;
◆ 指征:有争议,尚无统一标准。
· 意识清楚、出血量小、神经功 较轻的病人不需要手术;
能障碍
· 手术对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病人的预后无 改善;
· 幕上血肿量超过、患侧脑 室受压、中线结构明显移位、 占位效应明显者,适于手术治 疗;
· 壳核、脑叶皮质下出血适于 手术治疗;
· 小脑出血量在以上,出现不 同程度意识障碍,或出现脑干 受压症状或进行性脑积水者, 应采取手术治疗;
◇ 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 用途广泛,创伤较大; · 血肿清除彻底; · 止血彻底; · 减压充分。
◇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 · 近几年发展的新技术; · 定位准确; · 创伤小,用途广泛,无脑疝倾向的病 人均可采用; · 不能直视下止血、不能行去骨瓣减压; · 和脑内窥镜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 诊断:病史体征, 是主要的手段。
■ 治疗: · 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控制血压; · 降低颅内压;
· 外科治疗:应根据病人 的全身情况、血肿部位、大小 以及病情的演变等进行具体分 析。
■ 手术治疗:挽救生命,减 少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
◆ 目的: ·清除血肿,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去除引起脑水肿和脑缺血的病因; ·降低颅内压; ·解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解除或避免脑疝发生; ·改善生存质量。
脑卒中是引起中老年人死亡的 主要三种疾病之一。脑卒中病人中, 脑出血约占,但其死亡率约占。脑 出血的发病年龄较脑梗死年轻,病 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明显下降, 加重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发病机制:
◆ 脑血管解剖特点:
· 脑动脉的管壁较薄,中膜肌纤 维较少,无弹力纤维层,外膜结 构也远较其他器官的动脉薄弱。
用于: · 出血量较小无需充分减压者; · 情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 · 延期手术者。
◇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 多用于壳核出血; · 创伤较骨瓣开颅小; · 可直视下清除血肿减压、止血; · 不适合有脑疝倾向的病人。
◇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 多用于壳核出血; · 创伤较骨瓣开颅小; · 可直视下清除血肿减压、止血; · 不适合有脑疝倾向的病人。
■ 放射学检查:

头颅: 平扫为首选检查,能迅速
明确出血部位、范围、血肿量,以及血肿
是否破和脑梗死,观察占位效应
是否明显,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
的判断。
◆ :检查费时,不同时期血肿的 表 现比较复杂,有时对诊断带来困难,对 急诊病人不合适。怀疑脑出血的病因是 高血压以外的因素时,检查是有价值的。
◇ 脑室外引流术: · 近中线部位出血破入脑室者; · 脑脊液循环受阻者。
◇ 腰椎穿刺: · 出血主要在脑室系统; · 病情稳定无脑疝倾向; · 尽早腰穿,可行脑脊液置换。
◇ 溶栓剂的应用
· 尿激酶、 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尿激酶应用较多;
· 临床表现视出血部位、出血 范围、机体反应、全身情况等各 种因素而定;
·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大脑基底 节处最常发生。壳核,丘脑,桥 脑,小脑,其他部位。
◆ 基底节区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多损及内囊,病 人常有“凝视”现象及“三偏”症状,意识障碍程度与血肿量有 关,血肿可破入侧脑室形成侧脑室铸型。
◇ 超早期手术的理由: · 手术时脑水肿轻微或无脑水肿,将血肿清除有利于阻止或打断脑水肿发生或 发展的恶性循环; · 尽早解除脑受压; · 尽早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 · 早期止血,防止血肿增大或再出血。
◆ 手术方法:
◇ 微创: 优点 · 局麻,创伤小,操作简便; · 可在病房或急诊室进行。 缺点 · 血肿清除不彻底; · 减压不充分; · 不能止血; · 徒手穿刺准确性差。
· 脑血管周围支持薄弱。
· 脑底穿通支如豆纹动脉和丘 脑穿通支等,为起源于主干血 管的终末支,多与主干呈度角, 此处血液涡流较大,这些血管 所承受的管腔压力较脑内他处 血管大得多,成为高血压脑出 血的好发部位。
脑出血常见部位
◆ 血管壁的病理变化:高血压使脑小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 或纤维样变性,甚至发生局限在管壁的微小出血、缺血、坏死, 使弹力纤维层受到破坏而形成微小囊状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 在血压骤升时破裂出血。
· 保守治疗时出现意识障碍加 重、血肿增大的病人即应手术;
· 脑干、丘脑出血:通常不手 术,存在脑室内出血或脑积水, 可行脑脊液外引流或分流手术;
· 指征应建立在对病人 整体状况全面考虑的基 础上,根据病人的意识 状况、出血部位、出血 量、出血时间、是否存 在严重的继发性损害如
◆ 时机: ◇ 超早期手术:发病后小时内进行; ◇ 早期手术:发病后天内进行; ◇ 延期手术:发病天后进行; ◇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需 要手术者,应尽量在发病后小时内行超早期手术;
在数日内死亡。

小脑出血:轻型病人神志清楚,常诉枕部剧烈疼痛和眩
晕,呕吐频繁,发音含糊,眼球震颤,病侧肢体共济失调;血肿
增大破入四脑室,可引起急性脑积水,严重时出现枕骨大孔疝。

脑叶皮质下出血:症状与血肿大小有关,高颅压,相应
脑叶受损表现。
◆ 脑室出血:出血量小表现出高颅压、脑膜刺激征;出 血量大者昏迷、小瞳孔、肢体张力高、去脑强直、高热、消 化道出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