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日

合集下载

冬至日的传统习俗及其寓意

冬至日的传统习俗及其寓意

冬至日的传统习俗及其寓意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阳历12月21日或22日,又称“冬节”、“冬至节”。

在中国,冬至日有许多习俗,这些习俗代表了人们对于生活和希望的寓意。

本文将介绍冬至日的传统习俗及其寓意。

一、饮食习俗冬至日是中国民间的重要饮食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以吃饺子为主要活动。

吃饺子的习俗源远流长,这是因为饺子的形状类似于冬至当天太阳的形状,象征着吃饺子可以迎接长阳的到来。

而饺子里包着馅料,寓意着包容与团圆。

此外,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

汤圆以其圆润的形状,象征着家人团圆和美好的未来。

二、祭祀习俗在冬至这一天,许多地方还会进行祭祀活动。

一些地方的农民会祭祀农田,祈求丰收;有的人会祭祀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祭祀活动通常包括祭祀仪式、烧香、上供等环节。

通过祭祀,人们表达对过去的感恩之情,并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三、赛龙舟冬至这一天,一些地方还会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赛龙舟起源于中国的传说故事,据说古代有位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怕鱼虾咬食他的身体,纷纷下江撑船救他,并且划龙舟以驱赶鱼虾。

这个传说逐渐演变成了划龙舟的习俗,并形成了现在的赛龙舟活动。

赛龙舟寓意着勇气和团队合作,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煮豆浆在一些地方,冬至这一天还有煮豆浆的习俗。

煮豆浆有着浓厚的历史背景,早在古代,人们就通过煮豆浆来祭祀神灵。

据说喝豆浆可以清除体内寒气,温暖身体。

此外,豆子在寒冷的冬季是难得的营养补给,豆浆被视为养生佳品。

因此,煮豆浆也具有保健和祈福的寓意。

五、纳福行乐除了这些传统习俗外,冬至这一天人们还会进行一些纳福行乐的活动。

比如,人们会唱歌跳舞,举办各种文艺表演,带给大家欢乐和快乐。

这些活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着幸福和喜庆的氛围。

在中国,冬至日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着人们对于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盼。

通过饮食、祭祀、赛龙舟、煮豆浆等各种习俗,人们表达了对团圆、安康、丰收和幸福的愿望。

冬至日的地理知识

冬至日的地理知识

冬至日的地理知识冬至日是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标志着北半球的冬季开始。

在这一天,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上最南端的位置,同时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

地理学告诉我们,冬至日的发生与地球的轨道和倾斜度有关。

地球绕着太阳运行,其轨道呈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1月3日左右,地球离太阳最近,这时候是地球运行轨迹上的近日点。

与之相反,7月4日左右,地球离太阳最远,这时候是地球运行轨迹上的远日点。

因此,地球冬至日发生在离远日点最近的时间,也就是12月21日或22日。

除了轨道的影响,地球的倾斜度也对冬至日有所影响。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这就是地球的倾斜度。

由于这个倾斜度,太阳的光线在不同季节照射到地球的位置有所变化。

冬至日时,北半球与太阳的角度最小,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同时南半球正经历夏至日,白昼时间最长。

冬至日的地理知识还涉及到纬度的变化。

纬度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接近赤道的热带地区,太阳直射度更高,导致高温和湿润的气候。

而地球离赤道越远的地区,太阳直射度更低,气候也相应变冷。

因此,在北半球的冬至日,地处高纬度地区的气温更低,白昼时间更短。

冬至日也标志着北半球的冬季正式开始。

冬季是北半球最寒冷的季节,气温下降,雪花纷飞。

由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地势较高,这也导致寒冷的气候更加显著。

同时,冬季还伴随着北半球特有的自然景观,如结冰的湖泊、雪覆盖的山脉和森林。

在这一时期,人们也会庆祝冬至,一起吃汤圆或糯米饭团,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除了北半球,南半球也在冬至日经历着自己的季节变化。

南半球的冬季与北半球相反,气温降低,白昼时间也相应缩短。

然而,由于南半球的人口相对较少,冬至日的庆祝活动没有北半球那么盛大和普及。

总之,冬至日是地球运行轨道和倾斜度的结果,不仅仅具有地理意义,更是引发人们庆祝和向往的日子。

通过了解冬至日的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欣赏自然界的奇迹,并更加珍惜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冬至日是哪天_冬至

冬至日是哪天_冬至

冬至日是哪天_冬至冬至,亦称“冬至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阳光逐渐偏向南半球。

冬至与夏至一样,都是一年四季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然而,关于冬至到底是哪一天,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蕴含着一定的复杂性。

中国的农历历法中,冬至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2月21日至12月23日之间。

然而,由于农历月份的长度不固定,而与之对应的公历日期也会有所浮动。

此外,根据不同的习俗和地区,冬至的庆祝日期也可能有所不同。

中国民间有一句谚语:“冬至吃饺子,一年人团圆”。

这表明在一些地区,冬至这一天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人们会欢聚一堂,共同享用美食,表达对家庭温暖和团圆团聚的期盼。

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冬至被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会为冬至准备各种美食,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冬季食品,形状酷似古代的银元宝。

饺子外形寓意着前年夏天硬币般明火煮的烫感,而内部则是馅料丰盛,寓意着丰收和富饶。

吃饺子除了象征富贵吉庆外,还有身体保暖的作用,因为饺子是热食,可以帮助人们御寒。

另一方面,冬至也是一些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

例如,广东地区的“冬至夜爬山”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在冬至这一天,广东人会和亲友们一起登山,以示对冬季节日的重视。

这样的活动既增进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也加强了社区之间的联系。

而在江苏苏州地区,民间习俗则是在冬至这一天吃汤圆,吃汤圆的原因也是为了祈求团圆平安,寓意着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此外,冬至在传统中医学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学认为冬至是人体阳气最衰弱的时候,此时应该多休息,提高抵抗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

因此,一些人会选择在冬至这一天进行温补,比如食用热气腾腾的炖品或者服用具有温补作用的中草药。

总的来说,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和传统节日,在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

虽然具体日期会因历法和习俗的差异而有所浮动,但冬至都被看作是人们迎接寒冷冬季和新一年到来的重要节点。

冬至知识15问答

冬至知识15问答

冬至知识15问答冬至,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关于冬至,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 15 个问答来深入了解一下冬至的相关知识。

问题 1:冬至是什么时候?冬至通常在每年公历 12 月 21 日至 23 日之间。

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问题 2:冬至有什么特殊的天文意义?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夜晚逐渐变短。

从天文角度来说,冬至标志着寒冷季节的开始,也是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的转折点。

问题 3:冬至为什么叫冬至?“至”有极致、尽头的意思。

冬至意味着寒冷达到了极致,同时也预示着阳气开始逐渐回升,阴气逐渐衰退。

问题 4:冬至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我国,冬至有许多传统习俗。

比如,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而南方地区则多吃汤圆,寓意团圆、美满。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喝羊肉汤、祭祀祖先等。

问题 5: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传说医圣张仲景在冬至这天看到百姓受冻挨饿,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他用面皮包上羊肉、胡椒等驱寒的食材,做成“娇耳”分给百姓吃。

人们吃了“娇耳”,耳朵就好了。

后来,人们就模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也就是现在的饺子。

问题 6:南方冬至吃汤圆有什么寓意?汤圆象征着团圆、圆满。

在冬至这一天吃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问题 7:冬至喝羊肉汤有什么好处?羊肉性温,能御风寒,补身体。

在寒冷的冬至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既能暖身,又能滋补身体,增强抵抗力。

问题 8:冬至祭祀祖先的意义是什么?冬至祭祀祖先是一种对先人的缅怀和敬意,表达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同时也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兴旺。

问题 9:冬至还有哪些养生方法?冬至养生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脚部和背部。

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核桃、红枣、桂圆等。

此外,要早睡晚起,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2024年二十四节气冬至的含义

2024年二十四节气冬至的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注:地极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34′,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
地理意义
农历参照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5]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北京的白昼时间仅有9个多小时。但是,这一天是数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几点

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几点

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几点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象征着阳气开始上升、阴气达到顶峰,也标志着冬天的正式开始。

在中国农历及传统文化中,冬至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究竟冬至是农历的几月几日几点?农历几月几日根据中国农历,冬至通常出现在农历的十一月或十二月。

具体的日期会根据每年太阳在黄经0度与270度之间的位置而定,一般介于12月21日至12月23日之间。

农历的月份与公历不完全对应,因此每年的冬至日期会有所不同。

冬至是几点冬至这一天的具体时间并非固定的,它是根据太阳直射点来计算的。

在太阳直射点到达黄经270度的时间点,就是当年的冬至时刻。

在冬至当天,当太阳经过黄经270度时,就标志着冬至的到来。

时间会根据地区的经度不同而略有变化。

冬至的传统习俗和意义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日之一,冬至在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

人们会在这一天吃饺子、汤圆、腊八粥等象征着团圆、幸福、安康的食物,以祈求一家人团团圆圆、长长久久。

各地还有祭祀祖先、扫尘洒门、晒太阳等风俗,以希望在寒冷的冬季里能够得到祝福、庇佑。

冬至这一天也象征着阴阳交替、阴气生发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阳气逐渐复苏、生机勃勃的到来。

在中国传统五行学说中,冬至属水,属阴,代表着寒冷的季节即将到来。

同时,也意味着阳气开始慢慢升起,冬至这一天是阴阳交替的转折点。

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无论在岁月变迁之中,人们对冬至的重视始终如一。

每当冬至来临之际,无论身在何方,人们都以一颗感恩的心迎接这个节日,希望自己、家人、社会都能平安幸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结语冬至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象征着阴阳转换、阳气复苏的开始。

通过传统习俗和意义,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共同庆祝,祈愿幸福团圆。

希望冬至这一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快乐。

愿冬至节,照亮人们的心田,带来无尽的希望和美好。

冬至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冬至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冬至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冬至,是每年阳历的12月21日或22日,在北半球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它标志着北半球的冬季开始。

冬至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被视为农历年中的重要节点,对于我国农业文化和生活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冬至这一节气,不仅在中国古代以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也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在中国,冬至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人们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

一些地区会安排庆祝活动,如传统的慢手工制作汤圆、聚餐拜祭祖先、赏月等。

这些庆祝活动旨在寻找团结和家庭和睦的价值观。

传统上,中国人认为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

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到来,也是一年的最冷时期。

因此,人们普遍相信冬至这一天需要补充身体的阳气,并吃补益身体的食物。

其中最为有名的食物就是汤圆,被视为象征团圆和代表新年的传统美食。

人们相信吃汤圆可以驱除厄运,带来好运。

除汤圆以外,中国不同地区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冬至美食。

在北方,吃饺子和羊肉火锅是非常流行的传统,因为它们可以给人们提供足够的热量来保暖。

南方地区则通常有南糖芋粿、油炸年糕等美食。

这些食物反映了中国各个地方的风味和文化传统。

除了食物上的庆祝,冬至这一节气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和活动。

比如,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提前将整个家庭统一起来,一起包饺子。

而在江南地区,人们则喜欢在冬至这一天晚上坐在围炉旁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以增加亲密感。

对于一些和休闲度假有关的地方,冬至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节点。

许多人计划去雪山滑雪、泡温泉或欣赏冬日景色,体验与众不同的节日气氛。

这对于发展旅游业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都有积极作用。

冬至,作为农历的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承载着我国传统的节日文化和价值观。

这个冬季的起始节点不仅仅是一个冷冷的日子,而更是一个加载着人们对健康、团圆和幸福的期许的日子。

冬至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丰富多样,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冬至的日期计算方法_冬至

冬至的日期计算方法_冬至

冬至的日期计算方法_冬至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中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据传统农历计算方法,冬至一般会在每年的12月21日、22日或者23日出现。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冬至的日期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

在农历系统中,冬至是将一年分为两个阶段的重要节点,也是冬季的开始。

由于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时太阳的高度会达到一年中最低的点,因而白天的长度也达到了最短。

中国古代的农民根据太阳的位置和阴历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所以很重视冬至这一节点。

古人计算冬至日期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天文学、历法学和民间传统。

天文学方法是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角度计算,它可以准确地确定冬至的日期和时间。

历法学方法则是通过对历法的研究和计算来确定。

而民间传统方法则主要是基于自然现象和一些习俗进行推算。

在天文学方法中,用于计算冬至的主要参数是太阳的黄经。

黄经是指太阳相对于当年春分点的角度,也是决定季节变化的关键。

通过观测太阳的黄经可以得到冬至的准确日期。

冬至这一时刻通常会出现在中午12点或者附近。

历法学方法是根据历法体系来计算冬至日期。

中国历法中有很多种,而在不同的历法体系中,冬至的日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西方的公历中,冬至通常会在12月21日或者12月22日,而在中国农历中则会较为灵活,会在12月21日、22日或者23日之间。

除了以上的科学方法,中国的民间传统也有一些根据自然现象进行的计算方法。

例如,有人会通过观察冬至前后的天气变化来判断冬至的日期,比如冬至之后的天气是否明显变冷等。

还有一种比较有趣的方法是利用鸡蛋进行推算。

有人会在冬至当天将一个鸡蛋挂在室内,在夜晚鸡蛋会在一定时间内被阳光照亮,通过测量时间来确定冬至的日期。

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除了具体的日期计算,人们在农历冬至这一天会有一系列的传统习俗。

比如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习俗。

这些传统习俗背后都有着祝福家庭团圆和平安的美好寓意。

冬至日是什么意思

冬至日是什么意思

冬至日是什么意思冬至日是什么意思节气定义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节),冬至后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节),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节。

名称释义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节气时间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2日或12月23日这两日。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昼夜极值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

农历参照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

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

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正农历的第一个月)。

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

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我国大部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冬至传说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冬至是几月几日农历

冬至是几月几日农历

冬至是几月几日农历冬至已经快到了,所以关于冬至的诸多问题就是时下人们最为关注的事情,例如每年冬至是几月几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冬至是几月几日农历,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每年冬至是几月几日每年冬至是什么时候冬至在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70度开头,是我国农历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过后,太阳又渐渐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渐渐加长,而夜晚慢慢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头,阳气又渐渐的回升。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奇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旧非常强盛,土中的蚯蚓仍旧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淌并且温热。

冬至节气的天气有什么特点日照时间短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供应肯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

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连续下降。

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头。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

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渐渐变长,夜间渐渐变短。

气温走低气候寒冷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

农历冬至是哪一天

农历冬至是哪一天

农历冬至是哪一天农历冬至是每年的第22个或23个农历节气,通常在阳历12月21日或22日,也就是天文学上的冬至日。

它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了。

农历冬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重要的节日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在传统文化中,冬至被看作是一个吉祥的日子,人们要做好各种准备,庆祝这个节日,并且相信在这个时候天气会越来越冷,而人们却能越来越暖和。

关于农历冬至有很多传统的习俗和风俗。

首先就是家家户户会在这个节日里吃供奉过的冬至饺子。

从一些传统的解释来说,这个习俗的背后包含着许多深层次的意义。

首先,饺子的形状比较像阳光,也就是太阳,而在历史上,冬至被视为太阳的“转折点”,因此人们通过吃饺子寓意求得一年四季太阳的光照和滋润。

其次,饺子的馅料也比较多元化,有猪肉、牛肉、韭菜等等。

这些丰富的馅料,一方面代表着着新的一年会带着许多好的事情,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老百姓在经济上有了越来越宽裕的条件。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吃冬至饺子一方面是让人满足口腹之欲,而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人们的生活信心和对未来的期望。

另外一个非常有趣的农历冬至习俗就是“冬至过大年”。

这个习俗来源于中国古代农民们耕作过程中的一个情景。

每当到了冬至这个时候,农作物最长的时间会到达“顶点”,此时是一年的最高峰。

农民在这个时候会举行庆典,感谢上天赐给他们大丰收的好年景。

后来慢慢演变成了由此来引申节气名称并形成庆祝活动。

农历冬至还和一些其他的节日联系紧密。

比如说,南方有的地方会在这一天祭祖,而北方则会在这个日子里吃腊八粥。

除此之外,还有正在流行的“冬至送汤”活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在家里的厨房里一只一只地熬好一份份汤,然后送到需要照顾的老人家中。

这个活动的意义并不是说只是让老年人得到一份热汤,更深层次的理解是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能够感受到冬至这个节日的温暖和人情味。

除了传统的习俗和文化,农历冬至还有很多天文学上的科学意义。

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太阳在北半球的作用开始减弱,同时也标志着太阳在南半球的作用开始增大,因此在冬至这个时候,南半球的夏季就正式开始了。

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播整理

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播整理

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播整理2023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播冬至,在古代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由于冬至的日期和时刻比较简单测定,所以我国古代历法曾以冬至作为判定季节的标准并作为历元,其他季节,依肯定法则,由冬至推出。

下面聘才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欢迎大家阅读!!2023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播的冬至是12月21日18:44:07,农历十一月廿三,星期三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3日,由于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和清明一样,冬至日被称为“活节”。

冬至计算方法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18年和的计算结果减1日。

冬至花事支配冬至(十一月中)于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开头。

此节气的候应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依据天文学的规定,冬至为北半球的冬季开头。

在冬至后,即将进入全年最冷的时期,应当加强防寒管理。

繁衍新株:播种大岩桐、鹤望兰、南天竹。

此时分株凤尾蕨、槲蕨、肾蕨、铁线蕨成活率最高。

栽培管理:收集落雪于干净的搪瓷,玻璃容器中,待其溶化后达到与室温全都时即可用来浇灌花卉,它尤其是对喜酸性土壤的春兰、杜鹃、含笑、米兰、茉莉、山茶、栀子的生长发育最为有益。

由于雪水的硬度接近于零,酸碱度几乎为中性,所含阻碍花卉生长的重水含量甚少,与使用自来水相比有增加欣赏价值、延长植株寿命的效果。

由于雪水中几乎不含可溶性盐,所以用来喷洒花卉绝不会在枝叶上留下水痕。

给水养的水仙从现蕾至开花间每隔3天追施一次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以使花朵在开放后更加芳香。

浸泡翌年春秋两季作为追肥使用的有机肥料。

一般来说,经过将近半年的浸泡,有机肥料就能充分地发酵,这样肥性才严厉,肥力更长久,在使用时会削减对花卉的损害。

关于冬至的简介

关于冬至的简介

关于冬至的简介
冬至,位于阴历十二月初22日,也叫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气象节气。

在古代,人们以冬至这一天为冬季开始,这个节日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上古神话洪荒时期。

冬至这一天,全国上下都有许多的庆祝活动,许多的礼仪,以及传统的习俗。

在有些地方,人们会在冬至那天煮米饭,祭祀祖先,为自己祈福,求福、求子。

和夏至一样,冬至也是一个家庭聚会的好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团聚,赶走寒冷,增添一份温馨,让传统文化得到继承。

《天工开物》记载,冬至这一天天气最凉,是一年中白日最短的一天,也是阳光最少的一天。

这是因为冬至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比起夏至时赤经90度要低得多,太阳已经开始向南半球偏移,从此,地球开始转向昼夜的短夜,白昼的增加使得温度有所回升。

冬至也是一个节气分界线,是开始新的一年收获的开始。

农历十二月初二,有着“祭司朝岁,耕者得年”的意思,也是新的一年收获的开始。

农村地区的人们常常会在这一天开始播种,开始收获新的一年的果实。

冬至是一个神奇而又神圣的日子,也是一个充满着祝福、健康与幸福的日子。

在这个日子,家人团聚,共享统一的喜悦,从而给大家带来温暖。

冬至日快乐!
- 1 -。

2024年冬至有哪些传统习俗

2024年冬至有哪些传统习俗
藏冬冰
冰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保鲜,又可入药。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人们用铁钎自河中凿冰,宽一尺多,长二尺多,称为一方。在冬至这天将冰藏窖中,封闭严实,同时藏入各种鲜果,春后取出,在市上销售,颜色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
南方沿海居民,也习惯在冬至后修缮冰窖,储藏冰块,以便第二年打鱼期间为鱼保鲜。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汤圆
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依周公测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详细规划了灭商后的第一座国家都城,《逸周书·作雒》载:“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定天保,依天室”,国家社稷(都城、宗庙)完成之后,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礼作乐,详细制订了国家礼仪制度,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冬至的由来和习俗

冬至的由来和习俗

冬至的由来和习俗冬至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已经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的时间。

冬至的日子是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同时也是北半球的最长夜和最短白天。

冬至的由来和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这里将为您介绍一下。

冬至的由来关于冬至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是,冬至被认为是一种冬天中最寒冷的日子,它标志着季节的改变。

在古代中国,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人们因此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他们相信,如果在冬至这一天能够及时地把家里的水力,那么来年家里就会有好的收成。

另一种说法是,冬至的由来与天文学有关。

因为冬至是北半球上最长的黑夜,也是太阳在南半球上经过最高点的日期。

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因此在12月20或21日这一天,太阳离地球最远。

在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离北半球最远,所以北半球的天气会越来越寒冷。

无论由来如何,冬至都被认为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冬至的习俗冬至的习俗在中国非常丰富多彩。

以下是一些最受欢迎的习俗。

1. 食用汤圆: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家庭通常会准备一些汤圆来吃。

汤圆的形状有圆形,也有长形或花形等,寓意团圆与美满。

2. 吃饺子:在一些地方,人们也会以吃饺子来庆祝冬至。

饺子的形状像袋子,寓意着“合家欢乐”。

3. 按摩:一些地区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会进行保健按摩活动,以保持身体健康。

4. 祭拜祖先:在一些地区,人们也会在冬至这一天祭拜自己的祖先。

他们会在祭拜仪式中燃香,点烛,并进行祈祷。

5. 扫尘: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扫居,以期清除家中的旧运气,换上新的能量。

这些冬至的习俗和传统在中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并且仍然为当地人所珍视。

人们相信这些习俗可以为他们带来好运和幸福,同时也能够使他们在家庭和社区中感受到团结和地方精神。

总之,冬至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标志着季节的变化,还使人们有机会庆祝团圆、祖先、健康和幸福。

如果你有机会参加冬至庆典,一定会感受到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家庭温暖。

2024年冬至是几月几号

2024年冬至是几月几号

2024年冬至是几月几号
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中日照最短的节气。

在2024年,冬至日期是固定的,但是每年的具体日期会有所不同。

让我们来看一下2024年冬至是几月几号。

2024年冬至日期
根据农历和太阳历的计算,2024年冬至将会在12月21日这一天。

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阳气开始逐渐复苏,天气逐渐变暖,农民开始进行下一年的农业生产准备。

什么是冬至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指导。

冬至一般会在每年12月21日或22日左右,是阳历上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比如吃饺子、腊肉等,来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至习俗
冬至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比如在北方,人们会吃饺子,象征团圆和团结;在南方,人们会吃湖羹,寓意富贵和团圆。

此外,冬至还有一些与健康有关的习俗,比如吃“冬至面”、“冬至醪糟”等,以保健养生。

冬至的意义
冬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象征。

冬至代表着阴气到达顶峰,阳气逐渐复苏,也象征着一年的辛勤工作即将结束,开始新的希望和新的计划。

总而言之,冬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指导,也是人们情感交流的绝佳时刻。

结语
2024年冬至是12月21日,希望以上内容能带给你更多关于冬至的了解。

在这个节日里,不妨和家人朋友一起庆祝,享受冬至带来的温暖和团聚。

冬至的由来及习俗精选7篇

冬至的由来及习俗精选7篇

冬至的由来及习俗精选7篇关于冬至的来历篇一来历1:冬至到了,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来历2: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节气的来历篇二每年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至者,极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

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

”《恪遵宪度抄本》“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

冬至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短,黑夜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

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故在短期内气温继续降低。

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气候学上则以每5天的平均气温低于10℃的`始日作为冬季开始。

冬至前后,北半球获得辐射少,但夏半年地面积蓄的热量尚未散尽,故这时温度还不是低的时候。

冬至后虽日照逐渐增多,但地表热量收支仍然是入不敷出,所以气温在一段时期内仍继续下降。

冬至日我国大部地区将进入隆冬时期,常遭强冷空气,甚至寒潮袭击。

我国大部分地区冷的时期都是在1月份,故民间有“不过冬至不冷”之说。

冬至时节,我国江淮之间到大巴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平均气温已降到0℃以下,进入一年中冷的严寒季节。

我国人民把冬至过后的日子称做“数九寒天”,不同的地区都流传着不同的反映本地冬至后,天气由冷到冷再逐渐转暖的变化规律及物候现象的“九九歌”。

关于冬至的文案短句干净治愈

关于冬至的文案短句干净治愈

关于冬至的文案短句干净治愈1. 冬至,寒风凛冽,温暖自心中生。

2. 寒冬至,温暖心田。

3. 冬至将至,愿你心暖如阳光。

4. 寒风萧瑟,情暖相随。

5. 冬至日,爱意浓浓。

6. 寒意褪尽,暖意满怀。

7. 冬至来临,愿温暖与你同行。

8. 瑞雪兆丰年,冬至庆丰收。

9. 寒冬至,暖意绵绵。

10. 冬至一到,暖意袭人。

11. 寒冬将至,心却温暖如春。

12. 冬至之日,愿幸福伴你左右。

13. 寒冬将至,心中有你,足矣。

14. 冬至之际,暖暖的祝福,愿你牵挂。

15. 寒冬莅临,愿你暖暖如阳光。

16. 冬至时分,爱意浓浓。

17. 寒风瑟瑟,心却温暖如初。

18. 冬至来临,愿你被暖阳笼罩。

19. 寒冬至,心中添一抹暖意。

20. 冬至时,与你分享心中暖意。

21. 寒风凛冽,暖心相随。

22. 冬至将至,暖阳如故。

23. 寒冬莅临,愿你充满暖意。

24. 冬至日,愿你被爱温暖。

25. 寒冬将至,心中温暖如初。

26. 冬至来临,愿你暖意袭心。

27. 寒风萧瑟,暖心自在。

28. 冬至之时,愿你心有所安。

29. 寒冬将至,心中有暖。

30. 冬至日,思念如溪流。

31. 寒冬来临,愿心中有一丝暖意。

32. 冬至之际,愿你被爱包围。

33. 寒风扑面,温暖归心。

34. 冬至来临,暖暖如故。

35. 寒风凌厉,心中暖意如初。

36. 冬至将至,愿你心里有暖阳。

37. 寒冬莅临,愿你心有所爱。

38. 冬至之夜,愿你被爱温暖。

39. 寒冬将至,心中有一份暖意。

40. 冬至之际,暖意袭心。

41. 寒风萧瑟,心中有暖阳。

42. 冬至日,愿你心中有所期待。

43. 寒冬将至,心中温暖如春。

44. 冬至来临,愿你与爱同在。

45. 寒冬将至,愿你被温暖环绕。

46. 冬至日,寒冷褪去,温暖依存。

47. 寒风扑面,却有心中的那丝暖意。

48. 冬至将至,愿你被爱拥抱。

49. 寒冬莅临,愿你心中暖意多。

50. 冬至之际,愿你被温暖相伴。

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

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2023年冬至是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十二。

冬至是什么意思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日~23日),太阳黄经达27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头。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气。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

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渐渐缩短。

冬至日虽然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汲取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头“数九”,每9天为一个“九”。

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

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头,也是一个吉日,应当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第1页/共3页学而不舍,金石可镂。

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有的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还有一些以冬至天气看后期冷暖的谚语有:“冬至出日头,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

以冬至风向猜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南风百日阴”,“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

以冬至冷暖猜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冷,春节暖”,“明年暖得早”等等。

冬至民间习俗吃水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行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关于冬至有什么寓意和象征

关于冬至有什么寓意和象征

关于冬至有什么寓意和象征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冬至有什么寓意和象征,欢迎大家阅读转发!关于冬至有什么寓意和象征冬至寓意是寒冷将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

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冬至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南方人多数人有吃甜食的习俗。

冬至象征着团聚:冬至在古时候被认为是-个特别重要的日子,人们甚至将其称之为小年,每年过冬至的时候,我们都要做好很多预备,民间甚至有诸多的庆祝活动。

所以冬至往往象征着团聚。

除此之外,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是-个重要的节气,当它到来的时候就说明以后日子里外界的白昼会越来越漫长,黑夜会越来越短暂,气温也会渐渐下降,慢慢进入严冬的时候。

冬至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季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头,阳气渐渐开头回升。

冬至习俗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

并渐渐进展成节日宴饮活动,形成一些商定俗成的庆祝方式。

在冬至这天,也是如此。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冬至习俗。

祭祖冬至最初在周代主要是为了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灾,祈求来年削减饥荒与死亡而进行的祭祀活动。

至今,我国南方沿海一带还连续着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贡品等。

在南方一些地方,还会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吃烧腊与姜饭潮汕地区有“东丸节,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也叫“添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该了解的冬至文化与诗歌冬至在民间俗称冬节、交九,从这天起就开始“数九”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有民谚称“冬至进补,立春打虎”,可见冬至还是一个进补的好日子。

“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在北方,冬至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

饺子最早名“娇耳”,唐代曰“汤中牢丸”,元代叫“时罗角儿”,明末为“粉角”,清朝改称“扁食”,并延续至今。

相传,张仲景冬至那天给百姓发放“祛寒娇耳汤”,又于冬至日去世,人们为纪念医圣的施药救命之恩,冬至吃饺子就流传了下来。

如今,在中原地区如果小孩冬至不吃饺子,大人们还会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吓唬他们。

与“冬至饺子夏至面”相仿,有种说法叫“冬至馄饨夏至面”。

据说,冬至吃馄饨与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有关。

按照惯例,冬至当天吴王要接受百官的朝拜,并宴请大臣。

宴席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丝毫没胃口。

西施猜透了吴王的心思,就到御厨做了一碗面点献给吴王。

吴王品尝后觉得味道无比鲜美,就吃了一大碗。

吃完后问是什么美味,西施暗自嘲笑这个无道昏君混沌不开,就随口答道“馄饨”。

如今很多地方还保留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并且在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称呼:江西叫清汤,湖北名包面,四川呼抄手,广东称云吞,新疆人美其名曰曲曲。

冬至文化不仅仅是上面的吃,而且还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历朝历代的文人吟咏,让冬至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既然是自古以来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自然也会引得无数文人雅士诗兴大发,以独特的感触吟咏之。

现如今,友人相聚于冬至日之时,也会谈论起关于冬至的文化,而冬至古诗词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赏读间使人感受到冬至的文化韵味。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朝中为官时,面对宫中欢度冬至之景,有感而发,作有《小至》一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全诗情景交融,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将宫女冬至之日绣花添线、吹琴娱乐的场面再现于读者眼前,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

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

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

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全诗紧紧围绕“小至”的时令,叙事、写景、抒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

开篇二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

作者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冬至的诗题紧扣,作为总起。

中间两联:“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是分承:颔联,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节令特征;颈联,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最后是尾联:“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结。

在这无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让儿子取酒来尽饮吧!“事”、“景”、“感”三者烘托,从中可自然地悟出诗人写的只能是“小至”时令,而断非其他什么节候,这正是诗人感受敏锐,立意高远,选材典型,热爱生活的不俗体现,正是:“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一年冬至,在外为官的他只身来到吉祥寺,周围景色令其诗兴大发,信手拈来《冬至日独游吉祥寺》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的雅致。

而与其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朱淑真作有另一《冬至》诗。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冬至节的喜庆热闹:击乐声声,阳气回升,葵影移动,寒梅花开。

而在大诗人陆游的眼中,冬至却显得寂静清贫,这一点在他的《辛酉冬至》一诗中可以看出。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诗词鉴赏(一)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至日”,是冬至的意思。

呼应标题“冬至”。

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起源于春秋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B.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颔联、颈联中的“形容独老”“杖藜”表现了诗人在长期漂泊后的年老孤独,与回忆曾经出仕入朝的得意形成鲜明的对比。

C.全诗通篇对偶、叠词妙用,“年年”对“忽忽”,表现时间飞逝,又是一年冬至,而长期漂泊的自己仍然有家难回、穷愁潦倒。

困苦不堪。

D.古人常谓心为方寸之地,尾联“心折此时无一寸”,表现了诗人因冬至这样的特殊的日子自己还孤独漂泊而感伤无限。

“三秦”借指他的家乡,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D 【解析】三秦借指长安,即朝廷所在,而不是杜甫的家乡,杜甫家乡在河南2.前人评价说“常为客”三字为一诗纲领,即全诗诗眼,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8分)同意这样的评价。

(1分)这首诗是一首羁旅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挫折和流离他乡的伤感与迷茫之情。

(2分)首联描写了诗人多年来作客他乡,生活穷困而愁苦不堪的情态。

颔联写诗人漂泊江上形容憔悴,因为远在天边,每到冬至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颈联写诗人只能在雪后拄着杖藜面对山沟,想起带着鸣响的佩玉上朝,散朝后离开皇宫的往事。

尾联写每到此时,心里感伤无限,十分迷茫,四联都围绕着“长为客”而展开,所以是全诗诗眼。

(二)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5分)(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5分)(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呆坐的神态,用“灯前”引出“影”,“伴”又将“影”与“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苦坐的“身”,显得孤单寂寞。

(5分)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6分)①作者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冬至深夜,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

②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6分)(三)冬至日遇京使(唐)杜牧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①双鲤:信函,代指书信。

两块木板,刻咸鱼形,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②一阳生:借指节气冬至。

《史记》:“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

”③辇下:借指京城。

④姜被;借指棉被。

《后汉书·姜肱传》载,姜肱与兄弟友爱,常共被而眠。

⑤晏裘:借指衣服。

春秋时晏耍以节俭力行著称,着苴布之衣、麋鹿之裘。

赏析:这是一首书寄怀弟之情的亲情诗。

杜收只有一个弟弟,兄弟友爱,曾因照顾生病的弟弟而弃掉监察御史和吏部员外郎的官职,可见杜牧对弟弟的关心。

这首诗寄托了杜牧对弟弟情深意切的关心,这种关心,作者是通过最简捷朴素的生活层面加以表达的。

作者善于运用对气候、环境的感受来表达思念骨肉的忧愁、惆怅。

首联点明了节令,冬至到了,气候转冷了,不知远方的弟弟境况如何?写封家书问候一下吧。

时令的推移,引发了感情的起伏变化。

颔联把两种感情加以对比,烘托对弟弟的殷切思念。

一杯苦酒,默坐独饮,非但无以解忧,反而顿生愁绪无数。

这种愁闷,不是遥远的国家之忧,而是更有直接的切肤之感的骨肉之痛。

颈联更是表达了一位敦厚的兄长对弟弟关心的无微不至。

作者以自身的感受来推测亲人的处境:天冷了,不知多病的弟弟是否知道保重自己的身体?是否知道添衣加被?这种关心之情着实感人。

尾联愈加显示了兄长的心情之沉重。

飒飒的寒风已让作者深感不安,更何况是冷雪呢?即使不是雪,难道雪天的到来还会远吗?思念关切之情演变为更深的惆怅焦虑。

本文层层推进,逐渐加强对亲人的关切之情。

(四)冬至日独游吉祥寺(宋)苏轼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①吉禅寺即后来的广福寺,寺中牡丹最盛,在宋时,是一个名刹。

此诗亦熙宁五年作。

②《月令》:“冬至水泉动”,是说从冬至日起逐渐转暖。

《逸周书》:“十有一月,微阳动”;阳,指暖气。

②荄(音gai)。

草根赏析:苏轼是一个很怪的人,他一生几经波折,大起大落。

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乐观。

关于冬至,古今文人骚客着墨不少,大多以悲凉哀咏为主体,冬之将至,未免悲意怆然。

但苏轼没有,一句“不是花时肯独来”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意。

虽然寒风已临,梨花欲飘。

但在凄冷的秋末冬初来回味无花时的怡然,这样的心境,恐怕也只能是苏轼能达到。

(五)冬至(宋)朱淑真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赏析:好一个喜庆热闹节日:击乐声声,阳气回升,葵影移动,寒梅花开。

满江红·冬至(宋)范成大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赏析:虽是寒冬季节,山谷里却早已萌生了春意,蕙草初生新叶的香气就像袅袅的笛音若有若无地在山谷里弥漫开来(熏通薰,即蕙草,又叫零陵香,一种香草)。

明天早晨的太阳升起后就可占侯新一年的年景了,(明年)肯定是丽日纤云、天气清和的好年景。

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病上药里,每到节气时应该赋新诗。

我这不是强颜欢笑,而是大自然的造化所陶醉,可惜我终究不能免俗。

白昼是那么长,我的休眠已足。

但门外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让人称心如意?还是和志同道合的友人团聚在一起,大家一同欢歌笑语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