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王城保护策略与探究

合集下载

集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策略及应用技术研究

集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策略及应用技术研究

目录摘要Abstract第1章绪论 (1)1.1相关概念 (1)1.2研究背景 (3)1.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1.3.1 研究目的 (3)1.3.2 研究意义 (4)1.4研究内容 (5)1.5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5)第2章国内外遗址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践 (7)2.1国内保护实践 (7)2.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现状 (7)2.1.2 大遗址保护的研究 (8)2.1.3 案例评析 (9)2.2国外保护实践 (11)2.2.1 遗址类历史城市保护实践 (11)2.2.2 国外保护实践的借鉴 (11)2.3集安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综述 (12)2.4信息技术在保护中的实践 (13)2.5本章小结 (14)第3章历史文化名城集安的规划背景及现状 (15)3.1规划背景 (15)3.1.1 集安概况 (16)3.1.2 遗址概况 (16)3.1.3 土地利用监测 (19)3.1.4 地形分析 (23)3.2集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状 (25)3.2.1 集安名城保护和利用的现状 (25)3.2.2 存在的问题 (28)3.2.3 问题的成因分析 (33)3.3新型城镇化名城保护的方向 (35)3.3.1 生态建设 (35)3.3.2 历史文化建设 (35)3.4本章小结 (36)第4章集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策略与规划对策 (37)4.1保护原则 (37)4.1.1 整体性 (37)4.1.2 多元性 (38)4.1.3 原真性 (38)4.1.4 可持续性 (39)4.2物质环境规划的发展对策 (39)4.2.1 优化城市功能空间 (40)4.2.2 调控配套服务与基础设施 (41)4.2.3 引导遗址区环境建设 (42)4.2.4 突出城市整体风貌设计 (44)4.3非物质环境的发展对策 (45)4.3.1 城市文化景观的营造 (45)4.3.2 城市生活活力的激发 (47)4.3.3 城市特色旅游的拓展 (48)4.4本章小结 (51)第5章集安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实施保障与技术手段 (52)5.1针对集安建立名城保护保障体系 (52)5.2集安开发管控与引导 (53)5.2.1 集安城市开发管控 (53)5.2.2 集安土地利用模拟预测与开发引导 (55)5.3集安规划管控与缓冲区分析 (59)5.3.1 集安强化规划建设实施管控 (59)5.3.2 集安遗址保护与交通缓冲区分析 (60)5.4本章小结 (63)结论与展望 (64)参考文献 (66)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9)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70)致谢 (70)第1章绪论1.1 相关概念我国悠久漫长的历史酝酿出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历史留给我们的除了思想道德和文化信仰之外就是我们今天所能亲身感受到的古城。

【doc】高句丽广开土王陵比定论的再探讨

【doc】高句丽广开土王陵比定论的再探讨

高句丽广开土王陵比定论的再探讨高句丽广开土王陵比定论的再探讨[日]滨田耕策着姚义田译一,序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集安县是高句丽中期王都的故地,史迹极为丰富,其中着名的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的陵碑屹立在此地.作为中期的王都,据《三国史记》记载,从高句丽第十代山上王于209年将都城从桓仁迁到集安,当时的丸都以后,到第二十代长寿王427年将都城迁到平壤为止,有二百多年.属于这个时期或前后期的坟墓有一万多座.集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是明治十六年末(1883)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酒旬景信中尉带回日本的好太王陵碑的双沟加墨本.近年来,昭和47年(1972)李进熙认为碑文是经酒句景和参谋本部有意窜改,在碑面上保留涂上石灰石而被窜改的文字.日本人最先来集安的是酒句景信,这以后有许多研究者来集安踏查(见附表一).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目前不知道的,如民间百姓和军人来集安.这些研究者在踏查中调查了集安地区许多独特的积石冢墓葬和山城,并对古坟壁画进行了调查和临摹,对陵碑也进行了调查.虽然时间很短,但都是精心踏查的,发表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极有待于今后当地的考古学者的调查研究.许多去集安的学者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陵碑的主人公的陵墓是哪一个,这一朴素的比定问题.在集安的地图上,很早就称作将军冢墓的积石冢和现在已崩坏,关野贞称之为太王陵及临江冢都在陵碑的附近.如附表一,有人推定将军冢是广开土王陵,有人推定太王陵是广开土陵,二说并存,直到现在.对这两个坟墓的考古学调查没有进行,而这种考古调查是比定的根据.学者们在现场所得到的印象在推定中起了很大作用. 另外,有效的文字资料也极少.这种比定当然要根据墓制的演变过程来进行,而墓制的演变是基于集安地区考古调查的成果.本文首无回顾一下白酒句以来的各种比定.综合一下各家论据,进行研究,再加上调查和考察原来比定论中不多的文字资料,及今天所掌握的文字资料,来比定广开土王陵是哪座陵墓.二,集安行和比定论(1)明治,大正时期最早去集安的酒匀景信于明治十六年(1883)末归国,向参谋本部呈送了一份关于兵要地志资料的搜集和调查成果的报告.不知这个报告现在保存在什么地方.但据佐伯有清的研究,宫内厅书陵部所藏的陆军大学教授横井忠直所写的《高丽古碑考》后附有《碑文之由来记》.横井忠直从酒句报告书中选用了"有关广开土王碑及周边实查的那一部分",说报告是在"明治十七年七月以后,十二月以前"整理的①.据《碑文之由来记》,在集安,把当地的积石冢叫高丽坟.酒句在集安实查了称之为将军冢的积石冢古坟和后来关野贞以铭文砖来命名的太王陵积石冢古坟.在太王陵,酒旬驱使当地人挖掘瓦当和1o多个带铭文的砖,这些铭文砖是将此墓比定为太王陵的重要资料②.酒旬将广开土王的陵墓比定为高丽坟中的哪一个,在《碑文之由来记》中没有提到.另外,关于太王陵,横井忠直在《高句丽碑出土记》(载于《会余录》第5期,明治二十二年六月,亚细亚协会)说:"碑石傍有一大坟,宛然丘陵,而其形倾欹,势如被压,盖高句丽盛时,葬永乐太王之处."可知是把碑傍的"一大坟"即太王陵比定为广开土王的陵墓.但他并没有说是根据什么比定的.可能是认为太王陵在广开土王的陵墓碑傍边,以这两者的位置关系来比定的吧.酒旬带回来的双勾加墨本是作为史学的资料来使用的.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三宅米吉前往帝室博物馆,调查双勾加墨本和太王陵出土的铭文砖,发表了高丽古碑考》⑧(《考古学会杂~37—一志》2编1,2期,明治三十年二,四月).三宅米吉参照横井忠直的《高丽古碑考》,把太王陵的砖, 首次以图的形式全面介绍了砖的形状和砖上的铭文"愿太王陵安如丘固如岳",并将此墓比定为广开土王陵墓.砖的"铭文字体与碑文的字体一样,笔法也魍同,必是与碑为同一时代,或同一人所手书,此铭中的太王为广开土境王,那么,此古坟即是该王的陵墓,确切无疑."断定砖铭和碑文的字体一样,这只是直观的感觉.如后述,太王陵的砖铭是又一个字体,所以笔者不同意砖铭与碑文为同一字体的说法.所说的同一笔法是指砖铭的主旨是愿"太王"的陵墓安宁,这个主旨同广开土王的陵墓碑的特点是吻合的.三宅米吉认为所谓"太王"即广开土王.因此应把着眼点放到研究最早把出土此铭砖的太王陵认定是广开土王陵墓的根据.在酒句之后去集安的是陆军参谋本部员粟栖亮步兵中尉和仓迁明俊工兵中尉.言及比定论的是鸟居龙藏.鸟居龙藏受东京帝国大学之命,第二次来满州调查,首先来到集安.明治三十八年(1905)十月一日从奉天出发,经通化到集安.在《满州调查复命书》④(《官报》6734号,明治三十八年十二月九日)报告中,关于古坟,鸟居说:"这些古坟中最大的有十多个,这其中就有好大王的陵墓.我调查,拍摄了这些古墓."报告叙述了调查的概要情况.他没有对古坟进行比定.同年11月25日在东京人类学会的讲演会上,鸟居发表了演讲,其演讲记录《满州人类学的视察谈》④发表在《东京人类学会杂志》237,238号上(明治三十八年十二月,三十九年一月).鸟居介绍了在广开土王碑的周围有1300多座坟墓."碑建在冢的中心,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由此引起人们对比论中的一个视点——碑与墓的位置关系的注意.接着又图示将军冢,介绍了积石冢的形状:"支那人叫将军冢,朝鲜人叫好太王冢.……这个冢全部是用化岗石砌筑的.七层,高约四丈,冢底层四周用大石支撑.""墓中的石棺一方是好太王,一方是皇后."鸟居因袭朝鲜人把将军冢比定为广开土王陵墓的口传.之后,鸟居多次提到比定论.鸟居把将军冢和太王陵弄颠倒了.这个预兆是鸟居于明治四十年(1909)三月五日开始的43天的第五次满州旅行.归国后发表了《南满州旅行谈》@(《东洋时一38一报》131卷2号,明治四十二年八,九月),在其文中提到的.鸟居在文中介绍了集安的坟墓,"此处的冢多是花岗岩砌筑的,外形巨大,高三丈八尺余,象一个倒置的大斗,由下向上逐渐变小,共七层.在第七层上有堆土的痕迹,可能是墓上建有殿堂."正确地介绍了将军冢之后,又说:"除此之外,还有一所称作将军冢的坟墓",将太王陵坟墓误称为将军冢.这种误认在《鸭绿江畔洞沟高句丽的遗迹》⑦(《东洋时报》137,140号,明治四十三年(1910)二,五月)中又进了一步.该文在介绍太王陵的砖时,说"这是将军冢出土的砖,是陆军某氏送给东京帝室博物馆的.这块砖上书写有文字:'愿大王之(原文如此)墓安如山固如丘(原文如此)',大概是好太王墓的墓铭.可疑的是,这些砖是此墓(鸟居说的将军冢,实际是太王陵——笔者)出的吗?还是前面所说的冢(实际上的将军冢——笔者)出的呢?现在一点也不清楚.总之,不管是哪一个冢出的,这两个冢中有一个是好太王的冢是可以证明的."鸟居没有正确指出太王陵的砖是从哪里出的.还有,把砖铭中的"太王陵"说成是"大王之墓","岳"说成"丘",鸟居的弱点在于对砖铭没有准确认识.与三宅米吉的比定论一样,把砖铭中的"太王"看成是广开土王,将出土这个砖的坟墓比定为广开土王的陵墓.鸟居被碑与坟墓的位置关系迷惑了.鸟居说:"前面所说的金字塔形的大冢(实际上的将军冢——笔者)附近立有那个有名的'好太王的古碑,……大石碑是对着右边的大冢建的,这是最适称的.在高句丽的研究中,怎么也不可能将古坟与这个石碑分开来看."所谓将军冢附近立的碑,实际上碑距太王陵墓更近,对位置的理解是不妥当的.可以看出这是以碑和坟墓的位置试进行比定论的例子.同年十二月刊行的《南满州调查报告》@(东京帝国大学学刊)举出将军冢说, "与此坟墓比较接近的地方有个好太王碑,那么,此古坟是王太王的陵墓吗?或是好太王以前帝王的陵墓吗?虽还不清楚,然而至少是距好太王时代不远的高句丽王的陵墓."这种比定就含混一些.这里没有肯定将军冢与碑有关的观点.另外,对砖铭也欠考虑.所以鸟居的比定论不能成立.仍然是误认将军冢和太王陵,因此,太王陵砖的出土地也弄不清楚了.鸟居后,法国东洋学者沙畹经通化到集安,明治四十年五月四日至八日,在集安调查了碑,将军冢和太王陵,还踏查了山城子山城.其报告是《朝鲜的古王国高句丽的遗迹》,发表在《通报》9 卷2期,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五月,法文).重点介绍一下沙畹报告中的比定论部分.沙畹没有深入研究广开土王碑的内容.他认为广开土王碑是"记载强大王国国王武勋"的业绩碑,重点介绍了坟墓的规模.沙畹首次明确了"朝鲜人"把将军冢说成是广开土王陵墓的根据就是将军冢的墓室内摆有"供奉前朝好太王之神位"的木牌,这是当地人宗教心理的表露,这个"向好太王的献辞确实是弄错了",将木牌从比定论的舞台上剔除了.接着沙畹又介绍了太王陵的现状,太王陵与好太王的业绩碑相距很近,把这里出土的砖铭正解释为"愿好太王的墓像山那样安稳,像大山那样坚固",并以此为傍证,认为太王陵是广开土王的陵墓.如前所述,鸟居误认将军冢和太王陵而造成了混乱.鸟居从明治四十五年十月到第二年大正二年(1913)三月,受朝鲜总督府委托,第四次来满州调查,第二次来集安调查遗迹.这次消解了前次的混乱,在纪录归国后讲演的《从满州到北朝鲜的旅行(高句丽遗迹之一斑》@(《东洋时报》179,18O号,大正二年八,九月)文章中进行了比定,"下面说的是好太王坟墓","我想王陵立有牌,西边很近有御寺,此御寺的傍边有已毁坏了坟墓,是好大王的墓吧.此坟墓与前面的将军冢在构造和规模上都一样,其周围有土垣,挨着土垣东边建有碑,此坟墓必定是好太王的陵." 根据再次踏查,鸟居把握住碑与太王陵相近的位置关系,把太王陵比定为广开土王的陵墓.又列举了一个傍证:"还有一个证据,此坟墓出有许多带祀愿文的砖,祀愿文中有'大王'(原文如此)二字,叫此大王的是高句丽的哪个王还不清楚,从其碑文看好象就是好太王."乌居介绍了砖上的铭文并作为傍证,以太王陵说作为结论.这次鸟居的比定论比上次集安行后说的混乱而又含混不清的说法有了进步.同沙畹的比定论是同工异曲.乌居归国后的半年,大正二年(1913)九月东京帝国大学的关野贞会同京都帝国大学的今西龙等人,受朝鲜总督府的委托到集安进行11天的遗迹调查.这时,关野贞以发现的砖铭来命名太王陵和千秋冢,还命名了位于鸭绿江边的一个坟墓为临江冢.关野贞的调查在比定论中成为一个分界线.关野贞的比定论最早在《朝鲜平壤附近的乐浪高句丽及支那辑安县附近的高句丽遗迹》(《朝鲜及满州》78号,大正三年一月)提出的. "关于好太王碑对面的好太王陵又有一说,鸟居博士认定是太王陵,实际上有4座坟墓可能是好太王的陵墓.除太王陵和将军冢外,其他二座已坍塌,将军冢内有好太王的牌位,太王陵内只有'太王之位'牌位,我认为将军冢肯定是好太王的陵墓,虽不敢说是可信的,但从碑和陵墓的方向考虑,距其碑不远,没有遮掩之物,可一览无余,墓耸立在高台之上.总之,位置是适当的."基于此实际感想,把将军冢比定为广开土王的陵墓.关野贞的这个比定论与早先沙畹和鸟居比定的太王陵不一样,关野贞仍重视三宅米吉和沙畹十分执着的将军冢和碑的方向及"没有遮掩之物,可一览无余"的两者恰到好处的位置关系,虽然这种位置关系不能说是准确的.他没有提到鸟居作为傍证的太王陵出土的砖铭.关野贞又详细论述了自己的这个观点.在集集安调查大成的《满州辑安县及平壤附近高句丽时代的遗迹》⑩(《考古学杂志》5卷3,4号,大正三年十一,十二月)中,关野贞特意设《广开土王的墓应为将军冢》一节,全面论述"余等的详细研究成果"和比定论.关野贞比定的对象同前稿.他指出有4个墓可能是广开土王陵,就是"一,太王陵,二,临江冢,三,碑后面的古坟,四,将军冢."用消去法将候补集中到一个上来.首先太王陵"在附近的大冢中距碑比较近,其规模在通沟平原中是最大的",还有带有"愿大王陵安如山固如岳"的铭文砖,根据这两点就把它比定为广开土王的陵墓,"这是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事",太王陵说有望首先得到认可.然而有与之相反的证据进行反驳.第一,"碑的方向与冢的方向矛盾".注意两者的方向,关野贞认为太王陵的方位是"墓室向南",碑若对着此陵,必须立在其前面参道左右的一个地方","碑的位置偏后,在太王陵的左方约二町(一町约109米——译本注), 碑的第一面东南向,与太王陵的方向成直角,碑与太王陵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关野贞从碑与太王陵的位置关系,对太王陵说提出质疑.第二,碑与太王陵之间有四,五座已塌坏了石冢,假令也是殉葬的墓,而陵与碑之间是不能建造坟墓的." 一39—这样,就把第一说否定了.第二说是临江冢.关野贞从同碑的方向关系看,认为临江冢与碑无缘.临江冢的"方向是西南面,碑不在墓的前方,在右方约二町多,隔着谷地,面向西南".假设冢建有参道,而碑的参道的后面,两者方向的矛盾,表明"两者毫无关系",所以临江冢也不是广开土王的陵墓.第三说是"碑后面的古坟".这个坟规模很小,不可能是王坟.从其方向看."特别是这些墓的墓道皆向南或西南,碑在其后方,面向东南,说明两者没有关系."还有,"若把这些古坟中的一个假定是王墓,那其傍就不应建造许多墓."所以,"碑后的坟"也不是广开土王的墓.最后就剩下将军.关野贞也重视将军与碑的方向关系.将军冢在"碑的东北约十二町的陵谷间,好象稍微有些远",虽说这是比定论中的难点, "但从碑所在地方望将军冢,恰好是一直线,可看俨然建在土口子山下的高地上的冢.冢建有参道的话,从此碑的前面笔直通过,碑在参道的右边, 其第一面向着参道,冢和碑的位置能不相互契合吗".同前面三者一样,推定冢和碑之间有参道,要把握的是两者的位置关系恰好契合,碑与将军冢之间没有古坟.前面三个推定,关野贞认为都有障碍,结论是只能把将军冢比定为广开土王的陵墓."没有发现一点不当的理由".关于碑和将军冢距离远的问题,"根据碑文,王陵的墓置有许多守护,茔域亦要大,其位置就稍远些,其地域才可变大",就可解释为什么牌与墓相距较远.关野贞又列举了沙畹说在将军冢的墓室内有墨书木牌作为傍证,即木牌上写有"奉前朝好太王之神位",而太王陵傍的小石祠内的木牌只写"太王之位","从土人的传说中,知道自古以来就把将军冢当成是广开土王的墓".关野贞将沙畹在比定论中剔除的将军冢的木牌为傍证.关野贞从把握将军冢与碑的位置着手,并将两者用参道连接起来的观点似乎不可动摇.在《朝鲜古迹图谱》(太正四年三月,朝鲜总督府)对将军冢的解说中断言:"从将军冢对广开土王牌的位置来看,将军冢就是广开土王的陵墓,二者是不可分开的."又说太王陵,"把此大石冢比定为广开土王陵,从与广开土王碑的位置方向的关系上也是不可信的."把太王陵从此定论中撇开.在《朝鲜美术史》@(昭和7年9月,朝鲜史学会)中, 一4O一)关野贞略述,"将军坟是广开土王的陵,建在通沟东北约五十町的土口子山的山腰上,山下立有有名的广开土王碑(好太王碑)."千家冢和太王陵"是哪个王的陵不清楚".与关野贞同行的今西龙也是这个观点.在《关于广开土境好太王碑》@ (增补,订正大日本时代史(古代)附录,大正四年十月,早稻田大学)一文中说:"从碑与陵墓的位置推测,将军冢是广开土王的陵墓,太王陵不是广开土王的陵墓."关野贞首先提出将军冢是广开土王陵说.在关野贞集安行约5年后,东京帝国大学的黑板胜美作为朝鲜总督府的古迹调查委员于大正七年(1918)六月二十日至二十七日在集安调查遗迹.黑板胜美归国后的同年10月18日在日本历史地理学会的第]09次会上的讲演@中说,拓工为了拓印清楚,用铁钉抠掉涂在碑面上的石灰,发现了几个原字.另外,调查了碑石的台座,第一面与台座的接线是平行的,有沟漕线,可知这是立时作的标线,黑板胜美集安行的这二个发现在碑的研究史上具有意义.关于比定,黑板介绍了太王陵说和关野氏的将军冢说.又说:"我认为好大王的墓就是所谓的太王陵.碑距太王陵只有町,当然是在此处建碑."赞同太王陵就是广开土王陵墓说.黑板讲演是记者作的笔记,只记述了要点,黑板的论据不十分清楚.大概就是因为碑在太王陵的附近吧.黑板也谈到美川王和山上王."高句丽有葬在山上的习俗,所以葬在山麓的高台上",由此认为山上王的埋葬地在高台上,把将军冢推定为山上王的陵墓.至于美川王,黑板说:"美川不是今名,现在叫摩线沟.'美','摩'音通,摩线沟有春秋陵,此墓出土过砖."可知黑板是把"春秋陵"即千秋冢比定为美川王的.黑板的集安行之后,直到昭和1O年(1935),大约17年没见过人去集安.但是金钟武在《关于好太王碑——古典解释的一管见》(《韩》6卷1 号,昭和52年(1977)1月)一文中回想"1930年笔者初次站在碑前时"的碑面.金氏集安行的情况不清楚.集安行所以中断,后来梅原末治在回顾中说:"由于太正八年半岛多发生独立运动, 该地成为土匪的巢窟,使学术调查不可能继续进行,实在是遗憾."就是说是因为"满洲国"成立前后的治安问题.但是,这期间值得注意的是中华民国2O年(1931)编纂了《辑安县志》.该志中提到将军冢与太王陵.首先在疆域志?名山一节中介绍了"龙山"."(龙山)前有东明圣王墓,俗称将军墓".把将军冢比定为高句丽始祖东明王的陵墓.不用说"龙山"就是现在的土口子山.这个比定的根据在古迹一节中叙述了.即《东国通鉴》记载东明王薨,葬于龙山及《东国舆地胜览》平安道中和郡一节记载东明王墓在龙山.根据这两条, 集安的龙山与将军冢的位置关系与之相符合.关于太王陵,文中列举3条:与好太王碑相距很近,出土的铭文砖及广开土王的显赫业绩与太王陵的"巍巍之巨陵"相称,认为太王陵就是"好太王墓".(2)昭和期昭和8年(1933)3月,"满州国"成立,集安地方的治安得到恢复,昭和10年5月13Et至19日,以"满州国"安东省视学官伊藤伊八为团长的6人受文教部的委托来到集安拓碑和参观古坟.这期间同行的三宅俊成没有特别言及比定论的事.但在《安东省辑安县城附近高句丽的遗迹》@(《满蒙》第16卷9号,昭和10年9月)中, 三宅介绍了关野贞对太王陵说的反对观点,"但是对以上的第二个反证又提出反证,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还必须举出更有力的证据",在比定论中持慎重态度.所谓"第二个反证"是关野贞列举的在碑与太王陵之间有四,五个坍塌的石冢,说成是与两者无关系的佐证.但没见到三宅列举的反证是什么.可能是认为这坍塌的四,五个石冢是太王陵的陪冢吧.伊藤延长了在集安的停留时间,调查新发现的壁画古坟.这是昭和10年秋受"满洲国"文教部的委托由东京帝国大学的池内宏等人进行的大规模调查.同年7月.关野贞去世,池内宏和京都帝国大学的浜田耕作教授等于9月下旬经京城(汉城),平壤,于28Et从满浦镇渡江来到集安.在集安只停留了二宿三天.关于这次调查情况,池内宏在《通沟二日半——满洲国安东省辑安县高句丽的遗迹》@(《东洋》38卷12号,昭和10年12月,东洋学会)中作了介绍.从京城与池内宏同行的藤田亮策(京城帝大教授)也在《满洲国安东省辑安县高句丽遗迹的调查》(《青丘学丛》23号,昭和11年2月)一文中介绍了调查的概况.在比定论中,池内宏说:"我在很长时间里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今天能亲自踏查此地,时时注意,仍觉得通说(即太王陵为好太王的陵墓——译者注)稳妥."对太王陵说予以确认,批判了关野贞的将军冢说.池内宏首先谈到将军冢的称呼."此冢什么时候称作将军冢的,不清楚.但是现在墓室的棺床上立有民国某一年作的木牌,上写有'好太王之神位'.这个牌位没有什么权威,只不过是俗称".池内宏与沙畹一样,把关野贞作为将军冢说傍证的木牌上的墨书一条撇开,认为此条不足以作为比定论的证据.池内宏批判关野贞说的重点是关野贞把将军冢与碑,参道联结到一起,即"冢必须在碑的后面,参道的左右不能立有任何东西.这一说是因袭支那的墓制说.广开土王时代的高句。

辽东半岛地区高句丽山城的地缘背景与军事作用探析

辽东半岛地区高句丽山城的地缘背景与军事作用探析

辽东半岛地区高句丽山城的地缘背景与军事作用探析高句丽立国七百余年,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历史。

然而伴随政权的覆灭,其所创造的昔日文明也逐渐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今天的人们在努力从寥若晨星的文献中复原其原貌的同时,也愈加意识到对其遗址遗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作为长期雄踞于东北一隅的高句丽政权,为我们今天的研究留下的最丰富、最重要的遗址就是那些依然耸立于群山之巅的山城。

这些山城虽然大多因风雨、岁月的剥蚀而失去了往昔的巍峨雄伟,却依旧向我们展现着一千三百多年前高句丽人的技术、工艺、审美、生活习惯以及战略部署等内容。

从高句丽政权的疆域范围来看,辽东半岛地区是其重要的经略地区之一。

根据考古调查,目前辽东半岛尚存的高句丽山城遗址有57处,那么高句丽人为何在狭长的辽东半岛修建了如此众多的高句丽山城呢?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实地考察,我们认为高句丽人对辽东半岛地区的重视与辽东半岛的地缘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由山城构筑的辽东半岛防御体系在高句丽防御隋、唐中原王朝的征伐中,对护卫高句丽的腹地和京畿要地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一、辽东半岛地区高句丽山城修筑的地缘背景(一)辽东半岛的地理环境为高句丽山城的修筑提供了先决条件所谓的辽东半岛地区,就是中国东北大陆最南端伸入黄海与渤海之间的岬角地域。

一般来说,划分辽东半岛北端的切线,是以辽河河口与鸭绿江江口平行的直线为标准。

其行政区划包括辽宁省大连市、营口市、丹东市和鞍山市所辖的海城市和岫岩满族自治县。

半岛的北部宽约150千米,由北向南渐窄,最南端为大连市旅顺口区的老铁山。

如果从空中俯瞰辽东半岛的地形,犹如从东北腹地的长白山脉向南延伸的犁铧,将黄渤二海铧开。

辽东半岛地域狭长,面积不到3万平方千米。

长白山系——千山山脉及其余脉纵贯半岛的南北,构成了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山脊。

整个半岛呈现出北高南低,南窄北宽的地势,其地貌基本可以概括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海岸五大特征。

高句丽山城军事防御体系及其军事防御策略

高句丽山城军事防御体系及其军事防御策略

2016年第5期·110·高句丽山城军事防御体系及其军事防御策略Goguryeo Mountain City Military Defense System and Its Military Defense Strategies 刘向东/ Liu Xiangdong高句丽,又作“高句骊”,或省作“句丽”“句骊”,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

公元前37年,高句丽政权在今浑江流域建立,隶属玄菟郡高句骊县。

其后,不断向周围郡县地区扩张,于公元4世纪前期占据整个辽东地区,与中原王朝以辽河为界。

其鼎盛时期,势力范围西抵辽河,东到日本海,北至松嫩平原,南到汉江。

公元668年,被唐朝与新罗联军所攻灭。

高句丽“多大山深谷,无原泽,随山谷以为居”①,因地制宜地利用辽东山区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构建了具有鲜明军事防御性质的山城。

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高句丽把石筑山城的做法逐渐推广到整个辽东地区,同时也利用和改造了汉魏以来的郡县旧城,加以修葺加固,使之成为高句丽的军事城堡。

高句丽以山城为基干,构建起组织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并以此为依托,实行“坚壁清野、婴城固守”的军事防御策略,与中原王朝及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百济对峙。

一、高句丽山城的分布与连属(一)高句丽山城分布的地理特征《旧唐书·高丽传》载:“高丽国旧分为五部,有城百七十六,户六十九万七千。

”②根据王绵厚《高句丽古城研究》一书提供的情况,迄今为止已经考古调查认定的高句丽古城,在中国辽宁、吉林两省境内有120余座,在朝鲜半岛北半部有40余座③。

这些高句丽古城以山城为主,在与山地接壤的川谷平地或军事、交通要隘,间有少量的与山城相拱卫的平地城。

高句丽山城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辽宁省的东部、吉林省的南部地区和朝鲜半岛的汉江、临津江以北地区。

其中,分布密度较大的有如下几个区域:①浑江、富尔江、辉发河流域以及鸭绿江中、上游沿岸地区;②辽河东侧流域地区;③辽东半岛;④朝鲜半岛西北部地区;⑤图们江流域至朝鲜半岛东北部一带。

【国保巡礼】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洞沟古墓群及丸都山城)

【国保巡礼】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洞沟古墓群及丸都山城)

【国保巡礼】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洞沟古墓群及丸都山城)1961年3月4日,国家文物局颁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其中第六类古墓葬的第7号,叫做“洞沟古墓群(包括好太王碑)”。

1982年2月23日,颁布的第二批国保中,第五类古遗址中,也是第7号,叫做“丸都山城”。

到了2001年7月16日,国家颁布第五批国保时,在洞沟古墓群中,增补了长川古墓群和采石场遗址,在丸都山城中增补了国内城遗址。

这两处早期国保,都在吉林省一个叫做“集安”的小县城。

除了文物圈里的朋友外,普通人很少知道他们。

直到2004年在我国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突然“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人们才一下子知道了这个地方。

这样一个不出名的地方,怎么会领先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安阳殷墟”、“大运河”及“丝绸之路”这样的重要历史遗产,率先登录世界遗产名录呢?原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2000年开始就将平壤一带高句丽墓葬群进行申请世界遗产的工作。

在2003年举行的第2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巴黎会议上朝鲜准备将高句丽墓葬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没能成功。

为了保护高句丽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政府于2002年在吉林集安启动了《高句丽王城王陵与贵族墓葬地保护规划》。

这份规划共划定了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两个高句丽都城、十二座王陵与好太王碑等两处附属建筑、二十七座贵族墓葬的四十三处保护区。

“保护高句丽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成为集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从2003年也开始申请高句丽时期的遗产进入世遗名录。

并且在2004年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苏州会议上,中国东北的“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和朝鲜的“Complex of KoguryoTombs”(高句丽墓葬群)同时分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两项独立的世界文化遗产。

高句丽壁画保护方案

高句丽壁画保护方案

高句丽壁画保护方案文档编号:P2022-001作者:[您的姓名]日期:[填写日期]1. 引言高句丽壁画作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拥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包括时间侵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高句丽壁画正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修复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高句丽壁画,本文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保护方案,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2. 壁画保护现状分析在开始探讨保护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高句丽壁画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

经过调研和考察,我们发现高句丽壁画面临以下问题:1.时间侵蚀:由于壁画保存的时间较长,时间侵蚀是导致壁画褪色、变形和破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2.自然灾害:高句丽地区常常受到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壁画因此可能受到破坏。

3.人为破坏:部分壁画遭受盗窃和人为破坏,损失严重。

综上所述,高句丽壁画的保护迫在眉睫,亟需采取措施加以修复和保护。

3. 壁画保护方案3.1 高句丽壁画保护区划为了更好地保护高句丽壁画,我们建议将高句丽地区划分为不同的壁画保护区。

根据壁画的重要程度和当前的保护状态,可以将保护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

每个保护区都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并进行定期的巡查和维护工作。

3.2 壁画保护措施针对高句丽壁画的保护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保护措施:1.修复和巩固:对于受到破坏的壁画,应立即进行修复工作,确保其不再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同时,对于尚未受到破坏的壁画,应采取巩固措施,加固其防护结构,以防止进一步的损害。

2.保持适宜环境:对于已保护的壁画,应控制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以确保壁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保存。

可以采用空调、加湿器等设备进行调控。

3.加强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壁画监测系统,定期对壁画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加强对壁画的管理,严禁任何破坏行为。

4.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高句丽壁画的科学研究,探索新的保护技术和方法。

好太王时代高句丽地方统治制度研究

好太王时代高句丽地方统治制度研究

晚两 个 阶段研 究 , 其转 折正 在好 太 王时代∞ 。就 地方
统 治制 度而 言 ,早 晚两个 阶段 的基 本 面貌都 已经得
到 了一定 的揭示 ,然 而对 于转 折期 的好太 王 时 代 的
情况 却 较少讨 论 。 武 田幸 男先 生在 所著 《 高 句丽 史与 东亚— — “ 广 开 土王碑 ” 研 究序 说—— 》 一书 中, 专章
广开土王十八年409秋七月筑国东秃山等六城移平壤民户当然这些城的规模还无从判断因此是否存在类似栅城这样的设守事的镇城也无由得知其他有信息可以讨论的旧民之地还有碑利城碑利城武田幸男先生根据昌宁巡守碑的记载认为该城本为新罗北部重镇后为高句丽占据成为若然则碑利城是高句丽镇戍东南部新罗旧地的军镇与新城栅城等性质相同就以上讨论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什么从卖这些征服地区征召的守墓烟户是熟悉法则的旧民这一点恐怕不能用卖一种可能就是征召的是派去戍守上述地区的旧五部民户应即梁字的异体武田幸男先生已指出其与梁水今辽宁太子河有关96从地理位置看梁水为梁貊故地梁貊为高句丽征服部族史载高句丽琉璃王三十三年1高句丽西伐梁貊灭其国进兵袭取汉高句丽县西川王十一年8拜达买为安国君知内外兵马事兼统梁貊肃慎诸部落可见梁貊长期作为一个被征服部族为高句丽羁縻统治是则梁城很可能是梁貊地区的镇城然到了好太王时代同为貊系的梁貊是否仍被看作异族是有些疑问的特别是其民户是作为旧民而被征召但是无论如何相关的统治方式还是延续下来了至于新民好太王碑记述的守墓烟户主要百济手中夺取的汉江地区韩秽百济长期在这里经营多筑城防特别是辰斯王二年386春发国内人年十五已上设关防自青木岭北据八坤城西至16可以说形成了连片的城防区相对的高句丽也在这一地区建设军事城防如广开土王三年39八月筑国南七城以备百济之寇这种备寇的城邑体量一般有限如故国壤王七年39秋九月百济遣达率真嘉谟攻破都押城虏二百人而据好太王碑记述好太王在汉江以北共得百济五十八城村七百可见建城之密集根据其中非城民由于城的密集整片地域被分割成更小的地理单元因此非城民单位被称作村而不是地理范围更大的谷当然从中原高句丽碑碑文古牟娄城守事下部大兄的记述看高句丽任命了大周故镇军大将军行左金吾卫大将军赠幽州都督上柱国柳城郡开国公高公质墓志铭并序转引自拜根兴著唐代高丽百济移民研究以西安洛阳出土墓志为中心第69一位下部大兄在被征服的韩秽地区的重要城邑古牟娄城担任守事与前述高奴子以北部大兄担任新城守恰相一致可见以重要军镇统辖征服地区的模式仍然被延续

集安市高句丽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

集安市高句丽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
方面集安的地貌呈八山一水七厘田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社会居分紧张又由于集安市是一座古城文物保护用地规模特别大集安市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的占地范围涉及集安市区太王乡麻线乡和青石镇4乡镇导致了集安市的城市发展用地与文物保护用地直接冲突并随着文物保护措施的落实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计划而进一步激化
维普资讯
关键词 : 集安 市 ; 句丽 遗 址 ; 市建 设 ; 游 开 发 高 城 旅
Hale Waihona Puke 丸都山城在国内城北 2 k . m的丸都山上 , 5 初 长寿王为其父谈德( 即好太王) 所建的记功碑。好 名尉那岩城, 当地人称山 城子, 是高句丽最典型的 太王碑近方柱状, 由一块方柱形巨石修琢而成 , 高 . m, - m。四面环刻 17 3 7 5个汉字 , 可辨识 早期山城之一 , 既是国内 的军事守备城, 城 又是一 6 9 幅 12 50 字体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 此汉字碑 座都城。是我国高句丽古城中唯——座国家级重 19 字左右, 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献记载, 高句丽琉璃明王二 文记载了 好太王一生功绩和高句丽历史起源及建 传说 , 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影响 , 被誉为 十二年忪 元 3 年淹 十月迁都于 国内, 尉那岩 立政权的 筑“ 东方第一碑” 。 城” 。高句丽第二代王时开始修筑 , 第十代山上王 “ 二年( 公元 18 进一步依山的自然形势裁石条 9 年1 2集安高句丽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及 构筑 , 使山城最后完善 , 并称为丸都城。丸都山城 城市规划对策 是凭借 自 然山峰的走向, 沿山脊起伏“ 筑断为城” 。 高句丽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 的冲突表现在: 在山崖陡峭险峻处筑低矮城垣 , 脊平缓处 , 山 高筑 方面, 集安的地貌呈“ 八山、 一水、 七厘 田”受地 , 城垣 , 使城外高墙绝壁 , 防御能力增强。山城城垣 理条件的限制 ,社会居 随山势走向, 使山城的形状呈不规则的四边形, 北 分紧张, 又由于集安市是一座古城 , 文物保护用地 集安市的高句丽王城 、 王陵及贵族墓 高南低 , 形若簸箕。 周长6 5 m 前 , 9 1 。目 山城东墙, 规模 特别大( 北墙西段, 西墙北段保存较好 , 南墙有~处瓮 门, 葬的 占 地范围涉及集安市区、 太王乡、 麻线乡和青 乡镇 )导致了集安市的城市发展用地与文 , 东北两面城墙上各发现两处门址 。丸都城内有泉 石镇 4 水两处, 一在城西北角, 一在城东山脚下。在南城 物保护用地直接冲突 ,并随着文物保护措施的落 门汇于— 注入通沟河。城内有古建筑遗址 3处, 实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计划而进一步激化。另一方 处, 蓄水池一处 , 墓葬 3 座 。 7 宫殿遗址在东侧山坡下, 面 , 国内城位于集安市城市规划区内 , 一直以来是 南北长 9 m, 2 东西宽 6 m 进深作三层阶地, 2, 到处 集安市政治 、 经济、 文化中心, 受现代城市建设的 是瓦砾和成排的础石。了望台亦称点将台, 在南门 影响, 破坏严重 , 推测毁损面积已近 5 以上( 存约 以北 20 0 m的高 岗上 , 用石块垒筑 , 1. m 登 1% 并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高 15 , 7 5 , 人口的不断增加 , 台可望风通沟平原及国内城。了望台北 1m, 5 发现 这种破坏会继续下去。面对高句丽遗址的保护与 处戍卒居住址。 东南有一蓄水池亦称饮马湾、 莲 集安市城市建设之间的这种冲突, 根据《 吉林省集 1 国 内城 . 1 花池, 北部尚有石彻池壁。城内的墓葬, 石坟居多, 安市高句丽王城、 王陵及贵族墓葬保护规划》 集安 市城市规划采取了如下对策: 公元三年( 琉璃明王二十二年)高句丽 国家 大约是山城地战争 中 , 毁弃之后埋葬的。 的 都城从纥升骨城( 今辽宁恒仁县的五女 山城) 迁 1 王陵与贵族墓葬( 3 洞沟古墓群) 2 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单元 , 1 划分保 至国内城。国内城地处鸭绿江中游北岸的通沟平 集安的高句丽王陵及贵族墓葬全部分布在洞 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原上。北有禹山, 东有龙山, 西有七星山,山深水 沟古墓群中。洞沟古墓群散布于通沟平原的山麓 “ 21 保护范围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和—般保护 . 1 险, 地宜五谷 , 多麇鹿鱼鳖之产”高句丽人认为 , 和 , 坡地 E 含近 70 座高句丽时代墓葬。在这众 区 2 , 00 个等级 ; 2. . 建设控制地带划分为生态保护区 ( 1 2 一类 此地为都 , 不仅对百姓生计有利 , 而且还可避免兵 多的墓葬中刻有许多精美 的壁画 ,壁画线条飘逸 革之患 , 从此国内城成为高句丽政治、 经济 , 文化 流畅、 内容颇具传奇色彩 , 尽管经历 了上千年 , 仍 建控地带) 、 建设控制区( 二类建控地带)景观控 、 中心长达 4 百余年。 国内城略呈方形 , 方向为 1 5 色彩鲜艳, 5 栩栩如生,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高句丽的 制区( 三类建控地带 ) 种类型; 3 度 ,东墙长 5 4 m,西 墙长 646 5. 7 6. m,南 墙 长 历史发展进程 , 具有很强的科研和文化价值。 洞沟 类控制区属文物保护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 7 1 m, 长 7 5 m, 长 2 8 m。内外 两壁 全 古墓群中有王陵及陪坟 l 座 , 5 5 北墙 1. 周 2 66 3 贵族墓葬 2 座 , 7 均 地段及城市水源涵养地。 部以长方形石条或方形石条垒砌。下部砌成阶梯 为高句丽石墓 的同时期高品级、 特征丰富的墓葬。 二类控制区主要适用于保护范围外围的允许 形, 每隔一定距离构筑马面, 以提高防御能力。由 其中, 要求保护文物周边的历史环境与未知 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王陵是将军坟。 将军坟是 建设地带 , 于年 代久远 , 几经维修,部分城墙已失去本来面 高句丽第十二代王长寿王的陵墓,建于公元 5 世 地下遗存。 貌。现存城垣宽 7 l m 最高处 34 矮处 l2 纪初 , 一O ,  ̄m, -m 长寿王继位之时。将军坟北依龙山, 西靠禹 三类控制 区为集安市主要城市建设 区, 要求 左右。 原有城 门6 , 处 南北各一处 , 东西各两处 , 东 山, 东南有鸭绿江 , 面是开阔的坡地 , 前 朝向好太 控制文物的环境风貌, 兼顾地下遗存。 西门有瓮门。民国 l 年重修 三座门: 日“ 0 东 辑文 王碑 , 遥望高句丽都城国内城, 地势优越 , 建筑辉 .. 21 3保护范围内的各重点遗址遗迹保 护区 门”西 日“ , 安武门” 南日“ , 襟江门 此后 , , 其余三 宏 。 将军坟为方坛阶梯石室墓, 是用精琢的花岗岩 划 , ~律作为保护范围内的重点保护区进行界划。 座门全被封墙。 由于年代 久 , 远 没有保 留下来高句 石条垒砌 , 底部近于正方 , 以上有七级阶梯 , 2 由 2 .4 2 .丸都山城和国内城、洞沟古墓群在地理 1 丽时期的建筑, 经过~些考古调查 , 推测城内主要 层石条逐层内收构成。墓高 1. m, 2 0 用石条 l 0 分布方面呈镶嵌状 , 4 0 1 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 三者的建 为官署区。公元 4 7 高句丽迁都平壤后 . 2 年, 这里 多块垒成。 将军坟因形状与埃及金字塔很象 , 被尊 设控制地带作—体划定 。 仍为高句丽的经济、 文化重镇 , 直到高句 丽国家灭 称为“ 东方金字塔” 。 21 .. 5国内城 内保护范 围 以外 用地 确定 为 亡。 l 太 王碑 4好 二类控制区将集安市政治 、 经济、 文化中心 迁出 l 2丸都 山城 此碑立于晋义熙十年 , 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 国 内 城

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的关系探析——以集安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为例

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的关系探析——以集安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为例

5 5 ・
节” 、 “ 五女 峰金 秋枫 叶节” 等, 不 断增强 集安 的知 名度 和影 响力 。集 安市还 有 效利 用覆 盖 面广 、 知名度 高 的权
威电视台和报纸广泛宣传 , 曾在中央电视 台多次播放了《 走进集安》 、 《 古城集安》 等专题 片; 在《 中国经济时 报》 、 《 国际 日报》 、 《 大公报》 、 《 吉林 日 报》 等报刊上刊发 6 0 余篇文章宣传集安旅游业。 2 0 0 8 年, 集安又以打造
2 . 直接 拉动 旅游 业全 面升 级
世 界文 化遗 产 自身 的价值 决定其 必 然成 为优 秀 的 、 极 具 吸 引力 的旅游 资源 , 集安 高 句丽世 界 文化遗 产 也
进 遗 产保 护 与遗 产 旅 游 双 赢 互利 发 展 的结 论 。
[ 关键词】 遗产旅游 ; 遗产保护 ; 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 【 中图分类号】 F 5 9 0 . 3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2 . 2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2 8 8 ( 2 0 1 4 ) 0 2 . 0 0 5 5 . 0 4

处独立存在的世界文化遗产项 目。高句丽王城、 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是 3 座王城 ( 国内城 、
丸都 山城 、 五女 山城 ) 、 1 2座王 陵 、 2 6 座 贵族 墓葬 、 好太 王碑 和将 军坟 一号 陪冢 等共计 4 2 项 遗产 。除五女 山
城位于辽宁省桓仁市外 , 其余都位 于吉林省集安市。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及文化遗存中有突出价值的代表 , 普遍具有科研、 历史 、 艺术和教育等诸多价 值。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对高句丽遗产项 目进行考察评估后得出结论 ,认为高句 丽王城 、 王陵及贵族墓葬遗产项 目 是人类创造和智慧的杰作 , 作为人类历史上早期建造形成 的都城和墓葬 , 突出地反映了汉 民族对其他 民族文化的影响, 也代表和展示了高句丽文明和文化 。

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的保护方法研究

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的保护方法研究

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的保护方法研究
王蕙贞;冯楠;宋迪生
【期刊名称】《文博》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于2004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于高句丽位于吉林省高湿多雨地区,因此高句丽石质文物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同时存在、相互影响.本文对高句丽石质文物保存环境、风化病害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风化机理,进行了清洗、杀菌防霉处理、加固封护等,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总页数】6页(P76-81)
【作者】王蕙贞;冯楠;宋迪生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石质文物的风化及保护研究 [J], 李化元;柳振安
2.露天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加固保护探讨 [J], 王丽琴;党高潮;梁国正
3.阻挡石质文物消失的脚步——我科学家探索新方法为石质文物提供全方位科技保护 [J],
4.承德避暑山庄石质文物风化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 [J], 马闯;寇成;张恒强;王晖;陈
鸿利
5.有机硅材料在石质文物防风化保护中的应用 [J], 王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句丽遗址景观生态化保护策略

高句丽遗址景观生态化保护策略
张广 平 兰 玉婷
(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 院 , 长: 本 文在 对吉林省 集安市的高句丽遗 址景观现状分析 的基础 上, 结合地 区建设和 发展趋势 的要 求, 通过 对城市 规划设计方案与实践调查 , 从强化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的理念 、 优化遗址景观 的生态化 空间结构 、 完善遗 址景观 的
me n t i s c o mb i n e d h a r mo n i o u s l y .
Ke y wo r d s : Ko g ur y o ; ui r n s l a nd s c a p e ; e c o l o g i c a l pr o t e c t i o n
管理体系等方面 , 提 出实 现 遗 址 景 观 保 护 、 生 活 方 式 发 展 与 生 态 环 境 和 谐 共 存 的高 句 丽遗 址 景 观 生 态 化 保 护 策 略 .
关键词 : 高句丽; 遗址景观 ; 生态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8 9 1 9 ( 2 0 1 5 ) 0 3—0 0 5 0— 0 3
c o mb i n e d wi t h t h e r e g i o n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t h e de v e l o p me n t t r e n d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u r b a n p l a n ni ng d e s i g ns a n d ie f l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Th e r e s e a r c h i s c a r r i e d o u t f r o m s o me a s p e c t s ,i n c l u d i n g s t r e ng t h e n i n g t he c o n c e p t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o p t i mi z i ng t he s t r uc t u r e o f t he s i t e l a nd s c a p e e c o l o g i c a l s p a t i a l a n d i mp r o —

唐朝对高句丽统治的策略与措施

唐朝对高句丽统治的策略与措施

唐朝对高句丽统治的策略与措施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对外战略优良,扩张了国土,并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策略与措施巩固了对高句丽的统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唐朝对高句丽的统治策略与措施。

首先,唐朝采取了文化融合的策略。

在对待高句丽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方面,唐朝表现出相对的包容性。

例如,在与高句丽的交往中,唐朝积极吸纳高句丽文化,使其高度融入中原文化体系。

唐代的文人如骚客李白、杜牧等,对高句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作品中融入了高句丽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使得高句丽文化得以流传于中原,促进了两个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其次,唐朝采取了军事威慑和建立军事基地的策略。

唐朝通过修筑边墙、加强边防,并在边境地区设置军事要塞来巩固对高句丽的掌控力。

这些要塞不仅起到了防御的作用,还充当了向高句丽居民展示唐朝实力的工具。

同时,唐朝不断增加对边境地区的投入,提升防线的可靠性,确保对高句丽的统治。

此外,唐朝还采取了政治威慑和联姻的策略。

唐朝派遣官员前往高句丽朝廷,以维持和平,加强两国间的关系。

唐朝通过联姻策略,将自己的公主嫁给高句丽的王子,以巩固两国间的政治联盟。

这种政治威慑和联姻策略不仅让高句丽朝廷感到唐朝的强大实力,同时也使高句丽内部出现了与唐朝结盟的势力,从而削弱了高句丽的独立性。

唐朝还采取了经济控制和贸易禁运的策略。

通过对高句丽进行经济封锁,唐朝限制了高句丽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增加了对高句丽的控制力。

同时,唐朝对边境地区实行租税制度,向高句丽征收大量的粮食和财物。

这种经济控制策略不仅使唐朝能够从高句丽获取大量资源,还削弱了高句丽朝廷的财富和国力,进一步加强了唐朝的统治。

最后,唐朝还采取了人口迁移和文化输出的策略。

唐朝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将大量中原士兵和官员安置在高句丽地区,以加强对高句丽的统治。

这些迁民不仅增加了对高句丽地区的人口控制,还带来了中原文化和习俗,进一步推动了高句丽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与融合。

综上所述,唐朝对待高句丽的统治策略与措施多样细致,既采用了包容文化、军事威慑和联姻等策略,又通过经济控制和人口迁移等手段加强了对高句丽的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句丽王城保护策略与探究
摘要:高句丽王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遗址由于岁月的洗礼和保护意识的淡薄,古城环境与风貌受到破坏。

因此,本文重新分析王城的价值和特色,探索整体性保护与多元化保护相结合的保护策略,力求保持古城的空间格局。

实施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以实现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句丽;王城;世界遗产;保护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每个时代都在城市中留下自己的印记,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存城市的记忆,是人类现代生活发展的必然需要。

尤其是少数民族古城,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该民族的聚居形态、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社会文化、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等,是历史多样性的物质表现。

少数民族古城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更体现其民族历史的特有价值。

高句丽王城是高句丽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其民族的历史叙事诗,王城于2004年7月1日成功申报是世界文化遗产。

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地理坐标东经126°07′59″至126°20′33″,北纬41°05′20″至41°15′00″。

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贵族墓葬(26座)。

国内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其特点是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

在东北亚地区中世纪时代城址中,国内城与丸都山城是都城建筑的杰作。

国内城是为数不多的地表保存有石筑城墙的平原城类型都城址,保存下来的城墙依然坚实牢固而又不失美观庄严,都城风范尤存。

丸都山城的布局因山形走势而巧妙构思、合理规划,完美地实现了自然风貌与人类创造的浑然一体。

通过考古发掘揭露的宫殿址遗迹,仍可显示原有建筑的恢弘气势。

国内城与丸都山城是高句丽政权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透过它们,可以见证已经被历史长河湮没了的高句丽所创造的辉煌文明。

一、高句丽王城的特点
高句丽王城由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包括国内城和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

这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也是高句丽政权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

国内城是为数不多的地表保存有石筑城墙的平原城类型都城址,保存下来的城墙依然坚实牢固而又不失美观庄严,都城风范尤存。

丸都山城位于向西低矮倾斜的山麓,布局因山形走势而巧妙构思、合理规划,完美地实现了自然风貌与人类创造的浑然一体。

通过考古发掘呈现的宫殿址遗迹,仍可显示原有建筑的恢弘气势。

建筑群中发掘出对称结构的两处八角形遗址,国内史学界认为鉴于寺庙等处经常出现八角形建筑,可能是举行祭祀和仪礼的场所。

在东北亚地区中世纪时代城址中,国内城与丸都山城是都城建筑的杰作。

二、高句丽王城的价值
1.历史价值。

高句丽王城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元素。

王城遗址是其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它见证其民族从原始聚落到建城而居的历史演变过程,使我们掠过历史的天际,考查那些依稀可辨的踪迹,去了解远古少数民族城市的结构和功能,进而解读整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王城在我国更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其历史价值勿容质疑。

2.美学价值。

高句丽民族是一个善用石的民族,王城建筑遗址均为石构。


筑的城墙、建筑、陵墓无一不体现高句丽人的建筑技能和美学感知。

丸都山城建设随山就势、因地制宜,城内功能布局合理,反映其民族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成就。

王城隐没于山水之间,城市融于自然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3.旅游价值。

基于高句丽王城所特有的建筑文化和整个城市的自然景观,它向人们展示了高句丽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给人以强烈的文化感受;同时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沿袭的传统种植业、畜牧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体验和“归去田园”的心灵感受。

三、高句丽王城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
高句丽王城空间格局、城防体系等城市设施保存较好,因而在探讨高句丽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时,要遵循整体性保护原则。

同时,由于王城内历史遗存类别较多,且遗存完好程度不一,因此对待个体遗存采用多元化保护模式。

1.整体性保护原则
高句丽王城的总体空间格局由城池、山、水三大要素构成,整体保护既要保护王城内的城墙、城市设施、建筑等历史遗迹,也要保护自然山体和水系。

王城内现存的遗址有“一网、一碑、两城、七墓”,其中“一网”指旧城区(国内城内)自建城1900年以来,所形成的道路网;“一碑”指好太王碑;“两城”是指国内城与丸都山城;“七墓”,即王陵两个,壁画墓五处。

王城依傍的山系有大禹山、丸都山,水系为鸭绿江、通沟河。

要保护历史遗迹的真实性及山水的生态环境,对任何构成要素我们都不能孤立的保护,应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由点到面的网络体系,进行整体保护。

对于高句丽王城的保护规划首先要从保护它的整体环境入手,从而保护遗存整体风貌。

2多元化的保护模式
构成城市文化环境的元素是多样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城市形成自身的各种相对稳定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城市文脉的把握和保护必须采用多层次、多元化交叉的模式。

集安市作为拥有高句丽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城市的发展是必然的,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延续城市文脉的根本所在。

因此,采用多元化保护模式,根据历史遗存的历史价值、规模和现存条件等,因地制宜的实施不同的保护手段。

对王城内各级文物古迹根据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实施原址保护,保护遗存原状与历史信息。

现存的古碑、城墙、建筑址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必须保护其原貌。

在此基础上,控制古迹周围环境,避免现代建设对古迹环境的破坏,尽可能保护古迹的历史风貌的原真性。

高句丽王城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对其实行原真型保护,将保持历史的真实性。

3.风貌型保护
对王城中有一定传统特色基础,但被破坏无完整风貌的地区,可结合传统建筑特色,发掘地方传统文化内涵,寻找空间形态的“历史原型”,修复受损的古迹遗存,强化地方特色与历史风貌。

例如可修复部分古城墙和角楼,强化古城历史韵味,形成仿古、怀旧的空间心理氛围。

风貌型保护模式的应用使高句丽民族建筑艺术得以完整展现,延伸历史文脉的生命力。

4.再现型保护
集安市两度为高句丽都城,作为其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达425年之久的古城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和景观价值。

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战乱、社会的变迁和城市发展的影响,一些曾有着辉煌历史的地段,历史风貌受到严重破坏。

对于这类地段通
过发挥历史沿革、分析其发展潜能的基础上进行再现型复建。

例如由于国内城的整体格局已经不完整,古城内外均被现代建筑占据,完全修复已经不可能。

可以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制作一定比例的古城模型,再现古城原貌,解读历史的辉煌。

5倡导公众的参与性
集安市的古迹遗存分布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管理难度大,现有管理人员明显不足,因而提高公众对历史遗存的认识,确立保护观念,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由于集安市的地貌呈“八山、一水、七厘田”,社会居民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本就十分紧张,而王城古墓群占地辽阔,与居民的生产生活用地多处叠加,居民的生活对古迹造成直接破坏。

鉴于古迹占地范围广,职能部门的单项管理保护不具备可操作性。

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协调古迹保护区划与居民用地的关系,提高居民对文物古迹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认识,倡导全民参与,形成管理部门与公众双向互动的保护模式,从而实现王城遗存的全面保护。

6保护、利用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高句丽王城作为一个保存较完好的古城体系,凝聚了历史文化、情感和象征价值,它的古韵、民俗、如画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

面对这样一笔珍贵的资源,我们要坚持“保护是基础,发展是目的”的原则,理顺保护与发展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充分保护历史遗存的前提下,兼顾古城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利用。

从经济方面讲,开发高句丽王城的旅游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提供保护所需的资金;从社会方面讲,随着旅游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促进社会对历史遗存的关注,并增强公众对遗产的保护意识;从文化上说,利用使高句丽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播,延续了高句丽文化的生命力。

在保护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利用与维护相结合。

大量实例表明,在严格控制下,妥善合理利用文物遗迹是维护并传承永久的一个好方法。

②避免建设性的破坏。

在开发利用古迹的同时,必须协调好城市建设与保护用地的关系,避免现代城市发展对古城格局的破坏。

③按不同性质进行利用。

根据考古价值的不同,酌情调整文物遗迹开放与否,以及控制参观量。

四、结语
城市是历史的重叠,是文化的载体[8] 。

高句丽王城文化遗产积淀了高句丽民族的历史文化,集中体现了其民族文化的精髓。

因此,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保护策略,使高句丽王城遗产得到长足的保护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