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 文综历史(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0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

2020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
C.加速大一统的合理性D.疆域扩大的迫切性
2.《史记》载,韩国制订“疲秦计划”(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大兴水利),嬴政采纳郑国的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赢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郑国渠修成后关中变成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后统一六国。这说明
A.秦王善于纳谏重用儒学人才B.国家兴衰取决于统治者的才能
4.晋商在区域中充当着中介作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商品的长途贩运,使商品的流通突破了区域的限制。这反映出晋商
A.促进区域间经济交流B.推动商业市镇的兴起和繁荣
C.主导商品经济的发展D.满足社会各阶层的经济需求
5.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商人是传统教育贬抑的对象,然而商人在近代经济力量增强、社会地位上升,成为连接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的中介。材料反映
评析鲁滨逊一派史学家的“新史学”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C.推动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向前发展D.体现了重装步兵的突出作用
10.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C.消除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D.加深了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
8.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成为对外开放的先锋.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表,明确了深圳未来五大战略定位: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这表明
A.地理位置决定城市职能B.经济实力推动城市转型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养测试(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养测试(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5.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广东地方官商最感觉《南京条约》给他们私人利益的打击”“《南京条约》以后,他们的意外财源都禁绝了,难怪他们要恨外国人。广州的商人方面也是如此”。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巨额赔款加重清政府财政负担B.协定关税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
C.鸦片战争后中国商贸中心转移D.列强侵略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
6.下表是“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变动(1887-1936年)”,据此,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中国( )
A.小农经济实现了自我转型B.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
C.对工业文明的适应与抗争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A.古人类的起源B.中华文明探源
C.青铜文明灿烂D.农耕技术成熟
〖答 案〗B
〖解 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夏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夏文化的代表,在这些文化中已经出现了玉器、礼仪性建筑、城址等,能够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B项正确;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发现了古代人类,远早于材料时间,排除A项;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没有青铜器的发现,并非青铜文明,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了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的玉器、石雕、陶器、铜饰等,没有涉及农业耕作技术,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农耕技术没有成熟,排除D项。故选B项。
4.嘉庆年间,安徽桐城祝氏宗族将订立的族规“呈县请批”,县批文说: “祝姓户族人等知悉,尔等务须……听从户尊长等开列规条,共相遵守。如有不遵约束者许该户长据实指名赴县具禀,以凭惩治。”这体现了当时基层治理( )
A.重教化而慎刑罚B.家国双重治理结构升级

2020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0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300分)第1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墟甲骨卜辞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考察卜辞可以发现,商代的宗教崇拜经历了从图腾神崇拜到自然神崇拜再到血缘祖先崇拜的过程,这反映了A. 宗教信仰逐步确立B. 王权统治的神秘性C. 人本意识日益显现D. 宗法观念的制度化【答案】C2.读汉代中等生活水平自耕农年收支表,据此可知A. 赋税负担沉重人不敷出B. 纺织业成为主要创收活动之一C. 农业精耕细作技术成熟D. 重农抑商是当时主要经济政策【答案】B3.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

这表明宋代A. 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B. 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C. 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D. 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答案】A4.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

这一规定有利于A. 杜绝贪腐现象B. 提升监察效果C. 扩大御史权力D. 促进制度转型【答案】B5.1897年,大生纱厂发行股票。

张謇“领南洋商务局官机二万锭,作为官股规银二十五万两,议集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共计官商本规银五十万两……官绅订立合同,永远合办。

”这可以反映当时A. 官方限制民间办厂B. 资本结构较为单一C. 社会资金的资本化D.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答案】C6.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

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

”他的认识A. 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 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 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D. 探索了新民主主义道路【答案】A7.抗战时期的游击战中,“日军、伪军、国民党、共产党的小股部队都是摸索前进,没有哪方的情报网络能精确掌握对方的具体行动。

2020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020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020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题,共计48分)1.出奔是一种离开母国前往他国的行为。

到了战国时期,接受国会根据出奔者的才识和名望授予官职,如齐宣王以苏秦为客卿;荀子奔楚后,春申君以其为兰陵令。

从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的出奔行为()A.严重损害了母国利益B.加速世卿世禄制的瓦解C.加强了宗法依附关系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反对“事兽食人”的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

这种共生意味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

其特定价值内涵同源于()A. 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B.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3.下表为汉代耕牛图画像砖的出土情况统计表,根据该表可以说明汉代()A.铁犁牛耕技术开始出现B. 北方农业发展相对发达C. 铁器已经广泛推广使用D. 政府重视农业精耕细作4.三国时期,曹魏吏部尚书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选拔“德充才盛”、“贤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儒雅并进”吏治澄清。

2020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毕业班第二次综合素质联考测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毕业班第二次综合素质联考测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综合素质联考测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21A x x =-≤<或}23x <≤,集合{}2,1,1,2,3B =--,则集合A B 中的元素个数为( )A. 2B. 3C. 4D. 5 【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求出A B ,再求出元素个数即可.【详解】因为{2,1,3}A B --=,所以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3.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属于简单题.2.已知复数z 满足:34zi i =+(i 为虚数单位),则z =( )A. 43i +B. 43i -C. 43i -+D. 43i --【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复数的乘法、除法运算求出z ,再根据共轭复数的概念即可求解. 详解】由34zi i =+,则3434431i i z i i +-===--, 所以z =43i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的四则运算、共轭复数的概念,属于基础题.3.已知命题2 :1,2log 1x p x x ∀≥-≥,则p ⌝为( ) A. 21,2log 1x x x ∀<-<B. 21,2log 1x x x ∀≥-<C. 21,2log 1x x x ∃<-<D. 21,2log 1x x x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判断即可.【详解】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所以命题:p 1x ∀≥,22log 1x x -≥,:p ⌝1x ∃≥,22log 1x x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称命题的否定,属于简单题.4.为实现国民经济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国家加大了扶贫攻坚的力度.某地区在2015 年以前的年均脱贫率(脱离贫困的户数占当年贫困户总数的比)为70%.2015年开始,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后,扶贫效果明显提高,其中2019年度实施的扶贫项目,各项目参加户数占比(参加该项目户数占 2019 年贫困户总数的比)及该项目的脱贫率见下表:那么2019年的年脱贫率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前的年均脱贫率的( )A. 75B. 4835C. 4735D. 3728。

2020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2020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2020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西周中后期,土地买卖和转让的现象开始出现,只是这一时期土地在进行转让时还要经过必要的程序,以示此为天子所允许的行为。

由此可知当时()A.王室地位下降B.小农经济开始形成C.诸侯争霸激烈D.土地私有成为主流2. 两汉时期,谏官主要职能是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此外还常常受于皇帝命令巡视各州,其监察权远远大于刺史。

这说明,两汉时期()A.监察体系完备B.谏官行政权力扩大C.谏官分割皇权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3. 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

据此可知宋代()A.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B.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C.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D.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4. 明代陶瓷大规模外销始于明中期,自成化、弘治起,大量中国瓷器被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通过转运销往南亚、中东地区。

据此推断当时()A.殖民扩张带动瓷器外销B.朝贡贸易获得迅猛发展C.海上私人贸易日益兴盛D.瓷器设计符合西方审美5. 据吴敏树《拌湖文集》记载,“茶,巴陵故少种,道光末,江广人贩茶之洋,名红茶。

虑茶伪,专取生叶,高其值,人争共市。

而贸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杂树叶为之,极有无一茶叶者。

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

这说明()A.鸦片战争改变了巴陵人生活方式B.巴陵业生产出现专业化特征C.茶叶成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D.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6. 1895﹣﹣1898年维新派在全国共设立学堂19所,他们不再要求青年学子潜心训诂词章,而是引进西方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倡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

据此可知,维新派()A.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B.开创西式教育先河C.教育理念符合时代潮流D.注重培养技术人才7. 在1938﹣1942年短短五年时间里,西南地区的公路里程由6000公里左右增至16000余公里,航空里程由不足1000公里增加到20000余公里,邮政、电信等信息传递更是发展迅猛。

【KS5U解析】安徽省黄山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KS5U解析】安徽省黄山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A. 催生了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B. 加速了近代中国城市化步伐
C. 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推动社会结构出现重大变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城市的规模飞速膨胀”得知,因为洋务企业的发展使部分城市的工人数量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城市人口数量是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故选B;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产生在鸦片战争后的外商企业中,A错误;鸦片战争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D项排除。
2.早在两汉时期国家就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在西域屯田开发,而且屯田使用的铁犁铧也由中央政府铸造并统一调拨。纵观两汉时期的考古发现,我国内地出土的铁犁铧包括大、中、小三种类型,而新疆出土汉代铁犁铧其形制与内地相似或相同,但只见大、中型,不见小型。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 新疆铁犁形制是政府行为的反映B. 自然环境影响了新疆的铁犁形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出清朝统治者,为了论证自己入主中原的合法性,强调天下就是中国,这种认识与宋代的认识有所不同,而这一变化进一步构建了华夏正统地位,故选C;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A错;B项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
5.随着洋务企业的发展,周围农业区的务农人口被吸引到大都市中成为产业工人或劳工,促使了这些城市的规模飞速膨胀,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工人阶级。这一现象
材料反映了随着工农革命根据地壮大,蒋介石增加军事经费调拨来围剿红军,所以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工农革命根据地壮大,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到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的信息也未涉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问题,所以选项A、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军费调拨围剿红军而非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020届安徽省淮北市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安徽省淮北市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淮北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1.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即保证授予普通人民一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墨子提出统治者必须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这表明当时A. 以民为本思想成为主流B. 各家思想逐渐融合C. 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D. 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无论是儒家的孟子还是墨子和管子等其他诸子都强调民众应该获得相应的生活、生产资料,这可以说明当时富民利民的观念在当时颇受诸子重视。

C正确。

以民为本强调的是统治者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材料没有提及,A 错误;材料只涉及了诸子思想的相似之处,不能体现诸子思想的融合,B错误;材料的主旨是诸子提倡富民利民,无法说明政府在政策上支持重农,支持农业发展,D错误。

故选C。

2.先秦时期,卿多指爵位;及至秦汉,卿在保留爵位内涵的同时又渐向官职靠拢,逐渐形成了包括九卿制度在内的三公九卿制。

这一变化体现出A. 政治模式的演进B. 等级体制的强化C. 爵位制度的成熟D. 贵族政治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卿在保留爵位内涵的同时又渐向官职靠拢”来看,卿由单纯的爵位向政府任免的官僚变化。

依据所学可知,这实际上体现出秦汉之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

A正确;卿制的变化无法体现等级体制的强化,反而是其弱化的表现,B错误;材料体现出官僚政治的发展,而非爵位制度的成熟,C错误;卿制的变化反映了秦汉之际贵族政治逐渐为官僚政治所取代,贵族政治是弱化的,D错误。

故选A。

3.宋以前的政治文化中,印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玺被视为正统王朝的象征;宋以后对传国玺多持批判态度,认为“君人者在德不在宝”。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天命观被统治者摈弃B. 政治文化发生根本变革C. 德治思想进一步发展D. 理学重塑传统政治伦理【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君人者在德不在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理学的发展,理学对传统的天命正统观念按照自身的需要进行了解读,使其符合儒家的“义理”,从而使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观念发生了变化。

2020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1. 秦末,反秦武装领袖楚怀王与诸将达成“怀王之约”,承认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项羽杀楚怀王后,按照军功进行分封,如将齐国分为胶东、齐和济北三国,引起六国宗室的不满并反叛项羽。

材料表明A. 军功在分封中起到了决定作用B. 分封制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C. 项羽背信弃义导致其最后失败D. 贵族政治巳被官僚政治取代【答案】B【解析】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由材料“承认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和“将齐国分为胶东、齐和济北三国,引起六国宗室的不满并反叛项羽”说明分封制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故选B;分封中起到了决定作用是血缘,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项羽的失败,排除C;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贵族政治巳被官僚政治取代,排除D。

2. 《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的结论。

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A. 和谐统一的生态观B. 因地制宜的生产观C. 人定胜天的世界观D. 精耕细作的发展观【答案】A【解析】材料的含义是不违农时,掌握土壤条件,则会使农业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选A;材料也强调因时制宜,排除B;材料突出要尊重自然规律,排除C;材料无关精耕细作,排除D。

3. 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

这-变化A. 避免了决策失误B. 有利于权力制衡C. 削弱了宰相职权D. 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唐宋中央官制的进步,既可收集思广益之效,又可提高行政效率,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B项错误;材料的做法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不能避免,A项错误;由材料“决策、执行一体化”,可排除BC。

4. 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約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

2020年4月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年4月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4.答案B【解析】土地买卖和转让实际是对井田制的破坏,说明了周王室的权力和地位的下降,故选B;小农经济开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错误;C项“主流”无法体现;材料未体现诸侯争霸,故D错误。

25.答案C【解析】两汉时期,谏官为君主服务并听命于君主,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C;谏官主要掌握监察权,故A项错误;B项“体系完备”无法体现;材料未提及谏官分割皇权,故D项错误。

26.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宋代书院兴起和科举考试密切相关,为朝廷选士服务,故选A项;材料中不能看出理学兴起与书院发展的关系,故B项错误;教育形成完整体系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成为学术研究中心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D项错误。

27.答案D【解析】海禁政策推行后,官方贸易受阻,大量中国陶瓷经由私人贸易销往国外,故选D 项;“朝贡贸易”输出海外陶瓷数量有限且明中后期后贸易受阻,故A错误;殖民扩张与明朝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中“西方”与材料中“东亚、东南亚一带”不符,故C 错误。

28.答案C【解析】材料中红茶畅销海外,致使贸于本地的茶叶量少而价昂,进而导致巴陵人自己种植茶叶,故选C;材料未体现农业生产呈专业化特征,故A项错误;种茶不代表巴陵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材料未能看出当地其他出口商品的数据,所以不能认定茶叶成为主要出口商品,故D项错误。

29.答案D【解析】维新派引进西方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倡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的做法符合了时代的潮流,故选D项;A项“先河”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完整的体系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C项技术人才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30.答案A【解析】1938-1942年间,因受抗日战争形势的影响,国民政府把西南作为持续抗战的大后方,加大了西南交通建设,故选A项;西南建设对抗战进程不能起“主导”作用,故B 项错误;C项均衡发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D项“扭转”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安徽省2020年高三4月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2020年高三4月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300 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 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 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140 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如图是我国境内距今约7000--5000 年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

这些文化遗址中既有大汶口和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陶器,又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器。

并且还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A. 靠近水源分布广泛B.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C. 历史悠久世界领先D. 定居为主农业发达25.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

其意在()A. 加强中央集权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平定“七国之乱”D. 促进选官制度完善26.据《宋史》记载,西夏国主“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西夏文,字形体方整“,介于小篆隶书之间。

他还教国人“记事用蕃书,而译(诗经》、《孝经》、《尔雅》等为蕃语。

”此举()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认同B. 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 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完善D. 消除了民族隔阂与矛盾27.明朝万历年间,佃户不愿耕作之田,可将田退还原主,其交有押租金的,由地主退还佃家,“两相交付。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文综历史试题2020.4 考试时间:2020年4月8日上午9∶00—11∶3024.西周中后期,土地买卖和转让的现象开始出现,只是这一时期土地在进行转让时还要经过必要的程序,以示此为天子所允许的行为。

由此可知当时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B.王室地位下降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D.诸侯争霸激烈25.两汉时期,谏官主要职能是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此外还常常受于皇帝命令巡视各州,其监察权远远大于刺史。

这说明,两汉时期A.谏官行政权力扩大B.监察体系完备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谏官分割皇权26.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

据此可知宋代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27.明代陶瓷大规模外销始于明中期,自成化、弘治起,大量中国瓷器被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通过转运销往南亚、中东地区。

据此推断当时A.朝贡贸易获得迅猛发展B.殖民扩张带动瓷器外销C.瓷器设计符合西方审美D.海上私人贸易日益兴盛28.据吴敏树《柈湖文集》记载:“茶,巴陵故少种,道光末,江广人贩茶之洋,名红茶。

虑茶伪,专取生叶,高其值,人争共市。

而贸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杂树叶为之,极有无一茶叶者,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

这说明A.巴陵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特征B.鸦片战争改变了巴陵人生活方式C.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D.茶叶成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29.1895—1898年维新派在全国共设立学堂19所,他们不再要求青年学子潜心训诂词章,而是引进西方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倡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

据此可知,维新派A.开创西式教育先河B.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C.注重培养技术人才D.教育理念符合时代潮流30.在1938—1942年短短五年时间里,西南地区的公路里程由6000公里左右增至16000余公里,航空里程由不足1000公里增加到20000余公里,邮政、电信等信息传递更是发展迅猛。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含答案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中后期,土地买卖和转让的现象开始出现,只是这一时期土地在进行转让时还要经过必要的程序,以示此为天子所允许的行为。

由此可知当时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B.王室地位下降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D.诸侯争霸激烈25.两汉时期,谏官主要职能是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此外还常常受于皇帝命令巡视各州,其监察权远远大于刺史。

这说明,两汉时期A.谏官行政权力扩大B.监察体系完备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谏官分割皇权26.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

据此可知宋代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27.明代陶瓷大规模外销始于明中期,自成化、弘治起,大量中国瓷器被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通过转运销往南亚、中东地区。

据此推断当时A.朝贡贸易获得迅猛发展B.殖民扩张带动瓷器外销C.瓷器设计符合西方审美D.海上私人贸易日益兴盛28.据吴敏树《拌湖文集》记载,“茶,巴陵故少种,道光末,江广人贩茶之洋,名红茶。

虑茶伪,专取生叶,高其值,人争共市。

而贸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杂树叶为之,极有无一茶叶者.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

这说明A.巴陵业生产出现专业化特征B.鸦片战争改变了巴陵人生活方式C.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D.茶叶成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29.1895--1898年维新派在全国共设立学堂19所,他们不再要求青年学子潜心训诂词章,而是引进西方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倡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

据此可知,维新派A.开创西式教育先河B.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C.注重培养技术人才D.教育理念符合时代潮流30.在1938-1942年短短五年时间里,西南地区的公路里程由6000公里左右增至16000余公里,航空里程由不足1000公里增加到20000余公里,邮政、电信等信息传递更是发展迅猛。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4月高三历史下册第二次素质测试文综历史试题卷(含答案)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4月高三历史下册第二次素质测试文综历史试题卷(含答案)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中后期,土地买卖和转让的现象开始出现,只是这一时期土地在进行转让时还要经过必要的程序,以示此为天子所允许的行为。

由此可知当时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B.王室地位下降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D.诸侯争霸激烈25.两汉时期,谏官主要职能是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此外还常常受于皇帝命令巡视各州,其监察权远远大于刺史。

这说明,两汉时期A.谏官行政权力扩大B.监察体系完备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谏官分割皇权26.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

据此可知宋代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27.明代陶瓷大规模外销始于明中期,自成化、弘治起,大量中国瓷器被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通过转运销往南亚、中东地区。

据此推断当时A.朝贡贸易获得迅猛发展B.殖民扩张带动瓷器外销C.瓷器设计符合西方审美D.海上私人贸易日益兴盛28.据吴敏树《拌湖文集》记载,“茶,巴陵故少种,道光末,江广人贩茶之洋,名红茶。

虑茶伪,专取生叶,高其值,人争共市。

而贸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杂树叶为之,极有无一茶叶者.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

这说明A.巴陵业生产出现专业化特征B.鸦片战争改变了巴陵人生活方式C.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D.茶叶成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29.1895--1898年维新派在全国共设立学堂19所,他们不再要求青年学子潜心训诂词章,而是引进西方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倡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

据此可知,维新派A.开创西式教育先河B.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C.注重培养技术人才D.教育理念符合时代潮流30.在1938-1942年短短五年时间里,西南地区的公路里程由6000公里左右增至16000余公里,航空里程由不足1000公里增加到20000余公里,邮政、电信等信息传递更是发展迅猛。

2020届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 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  安徽省安庆市高三  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安庆市2020年高三模拟考试(二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命题:安庆市高考命题研究课题组(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300分。

选择题(共140分)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朱凤瀚曾说:“周人克商成功后, 不仅占据了殷商旧地, 且更扩展了势力范围,领土广袤,仅靠中央王朝难能控制,边陲之地更是鞭长莫及,然当时危及王朝生存者不仅有中原地区之殷遗民,更有四方所谓戎狄蛮夷。

”材料体现西周A.推行分封制的必要性B.取代商朝的必然性C.加速大一统的合理性D.疆域扩大的迫切性25.《史记》载,韩国制订“疲秦计划”(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大兴水利),嬴政采纳郑国的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

郑国渠修成后关中变成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后统一六国。

这说明A.秦王善于纳谏重用儒学人才B.国家兴衰取决于统治者的才能C.秦国崛起开始于修建郑国渠D.招贤纳士助推秦国完成了统一26.吴宓先生在《空轩诗话》中写道:“寅恪尝谓唐代以异族入主中原, 以新兴之精神, 强健活泼之血脉, 注入久远而陈腐之文化, 故其结果灿烂辉煌……”材料体现李唐文化A.拙野质朴的黄土气息与美感B.兼容并蓄和浑融整合的特点C.经世致用的观念和进取意识D.英武豪迈与温婉细腻的特色27.晋商在区域中充当着中介作用,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商品的长途贩运,使商品的流通突破了区域的限制。

这反映出晋商A.促进区域间经济交流B.推动商业市镇的兴起和繁荣C.主导商品经济的发展D.满足社会各阶层的经济需求28.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商人是传统教育贬抑的对象,然而商人在近代经济力量增强、社会地位上升,成为连接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的中介。

材料反映A.商人成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主力B.社会变迁改变商人与教育的关系C.近代教育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推动政治改良29.抗战期间,存在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

安徽省2020版高三文综历史第二次联考试卷(II)卷

安徽省2020版高三文综历史第二次联考试卷(II)卷

安徽省2020版高三文综历史第二次联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46分)1. (4分) (2019高二下·玉田期中) 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

但最近几年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 考古发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历史文献的局限性B . 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文献与考古的相互印证之上C . 这些考古发现可完全颠覆历史文献中刘贺的形象D . 出土文物因其距离史迹发生时间最近而最为可信2. (4分) (2019高二下·威远期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有时下诏奖励廉吏。

如曹魏时期,魏文帝因华歆清贫,“下诏曰:‘司徒,国之俊老;所与和阴阳理庶事也。

今大官重膳,而司徒蔬食,甚无谓也。

’特赐御衣,及为其妻子男女皆作衣服”。

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 . 树立政府良好形象B . 促使官员廉洁自律C . 为了巩固自身统治D . 借此笼络文武重臣3. (4分) (2019高一下·湖州月考) 中国素有“瓷国”之誉,代表宋朝瓷器最高水平的当属五大名窑,景德镇也是在此后逐步发展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

它位于下图中的________处()A . ①B . ②C . ③D . ④4. (4分) (2019高二上·乾安月考) 李贽被称为明代“文艺复兴”的领路人,其思想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思想的相似点有()①挑战正统权威②反对神权统治③ 提倡个性解放④批判君主专制A . ②③B . ①③C . ①②D . ②④5. (4分) (2020高二下·河北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认为中国技不如人,主张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0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24.春秋战围时期。

越国致力于征服众多戎狄部族:秦穆公则“用由余谋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楚国更是从江汉地区延展到了整个江淮地区,而且还向南扩展到湖南等地。

这些做法A.推动了民族的交流交往B.促进了统一观念的形成C.有利于官僚政治的推广D. 加强了宗法文化的影响25.据统计,东汉时期三公的家世连绵情况超过西汉。

许多墓碑描述墓主时多用“奕世载德”“银艾不绝”“牧守相亚”“将相不辍”等词。

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门第决定政治生态B:君主专制超于强化A选官标准发生异变 D.宗教观念逐渐流行26.宋朗时期、政府积极调整赋税制度,不仅将房屋宅地等不动产列为税产,更倾向于综合评估坊郭户(城市人户)的所有财产。

这一调整A.契合了经济关系的实际B.推动了人口的自由流动C.加快了市坊制度的瓦解D.实现了财富的公平分配27.据记载,万历年间的北京“衣服器用....多仿吴下之风”;崇祯时也有类似记载,“ 帝京妇人,雅以南装自好......虽圣母亦概有吴风。

”这说明当时A.等级制度趋于崩解B经济重心发生变化C.奢靡之风蔓延全国D.江南时尚辐射广阔28. 1908年出版的《新世纪》发表了《废除汉文议》一文,文章写到,汉文为最大多数支那人最笃信的保守之物,故今日救支那之第一要策在废除汉文,当然,废汉行动的“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绝不能被外国人夺去。

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情緒空前高涨B.新文化运动走向偏激C.民族危机不断加深D.废除科举的影响凸显29.下图为1826年12月的《北洋画报》发表的题为《国民党之饵》的漫画,该漫画折射出A.三民主义脱离中国实际B.北伐战争动员工作不足C.民众积极参与国民革命D.国民党人注重政治宣传30.下面是民主人士黄炎培的一则日记:黄炎培的这种“悲愤的心情”源于A日俄在中国东北开战B溥仪建立伪满洲国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苏联红军出兵东北31. 1979年,中央文件指出:“凡是符合经济合理原则,宜于在农村加工的农副产品,要逐步由社队企业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中后期,土地买卖和转让的现象开始出现,只是这一时期土地在进行转让时还要经过必要的程序,以示此为天子所允许的行为。

由此可知当时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B.王室地位下降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D.诸侯争霸激烈25.两汉时期,谏官主要职能是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此外还常常受于皇帝命令巡视各州,其监察权远远大于刺史。

这说明,两汉时期A.谏官行政权力扩大B.监察体系完备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谏官分割皇权26.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

据此可知宋代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27.明代陶瓷大规模外销始于明中期,自成化、弘治起,大量中国瓷器被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通过转运销往南亚、中东地区。

据此推断当时A.朝贡贸易获得迅猛发展B.殖民扩张带动瓷器外销C.瓷器设计符合西方审美D.海上私人贸易日益兴盛28.据吴敏树《拌湖文集》记载,“茶,巴陵故少种,道光末,江广人贩茶之洋,名红茶。

虑茶伪,专取生叶,高其值,人争共市。

而贸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杂树叶为之,极有无一茶叶者.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

这说明A.巴陵业生产出现专业化特征B.鸦片战争改变了巴陵人生活方式C.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D.茶叶成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29. 1895--1898年维新派在全国共设立学堂19所,他们不再要求青年学子潜心训诂词章,而是引进西方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倡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

据此可知,维新派A.开创西式教育先河B.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C.注重培养技术人才D.教育理念符合时代潮流30.在1938-1942年短短五年时间里,西南地区的公路里程由6000公里左右增至16000余公里,航空里程由不足1000公里增加到20000余公里,邮政、电信等信息传递更是发展迅猛。

这说明A.战争需要推动西南建设B.西南建设主导抗战进程C.政府推行均衡发展策略D.西南落后面貌得以扭转31.成立于1993年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全区综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蝉联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位列中西部第一位。

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B.加强对合肥周边的辐射作用C.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D.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32.《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_的保护,所有加害人复仇。

这说明A.《十二铜表法》体现了理性精神B.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C.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D.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33.表l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数据(除爱尔兰),由此可知英国A.工业革命导致原料进口增加B.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依赖增强C.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发展D.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34. -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参与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6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3%,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99%,成了工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导力量。

由此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A.工农业获得了均衡发展B.无产阶级政权得到巩固C.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D.计划体制制约经济发展35.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阶层分化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引起经济议题在政治上意识形态化,并在客观上阻滞经济全球化进程。

这一观点反映出A.全球化导致世界动荡不安B.逆全球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政治因素主导全球化进程D.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全球化进程受阻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

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

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材料二一八七八年,唐廷枢开办开平煤矿时,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建议修筑开平至北塘的铁路,由于李鸿章的支持而获批准。

旋因守旧派的反对,清政府又收回成命。

唐廷枢被迫改为开挖运河,由于开挖运河失败,再获批准。

一八八一年六月,在英人金达指导下,铁路终于通车。

但守旧派又群起攻击,清政府进以“震动皇陵”、“伤害庄稼’为由下令查禁,经李鸿章多方努力,铁路才得以保留。

修一条九公里长的铁路,竟然几起几落,中国铁路产生之艰难,实难想象。

——摘编自李开第《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材料三2019年中国高铁总里程突破3万公里,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最繁忙优化了出口贸易结构。

中国高铁“走出去”,使中国进入“新陆权”时代,由此必然带来世界海权与陆权格局的变迁,从而产生巨大的地缘政治效应,同时还推动了沿线国家在核心价值同一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形成彼此尊重、交融、互相学习的“朋友圈”与“文化圈’。

——摘编自徐飞《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的理由。

(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修建艰难的原因。

(8分)(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意义。

(8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有学者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

另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欧共体的建立。

还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既加速了欧洲的分裂又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摘编自迟萍萍、李海龙《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关于“马歇尔计划研究综述》运用世界史的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 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儆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养廉银制度是清朝雍正时期为反腐而制定的经济调整机制。

养廉银绝大部分源于地丁钱粮的耗羡归公。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形势的变迁,盐税、茶税等耗羡相继归公,养廉银也部分取给于此。

从雍正六年起,规定“酌量官职之大小”派定数目。

养廉银制度实施后,效果并不明显。

这一制度靠人的自律,形成法律制裁的真空地带。

“自雍正议设养廉,由督抚以至州县藉以为办公之资’。

官员对于养赡家口的养廉银并没有完整的支配权,养廉银经常会因为军需等摊扣归款,养廉银常常有名无实。

——摘编自李凤鸣《清朝养廉银制度及其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归纳清朝养廉银制度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养廉银制度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

(8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两伊之间长期以来存在边界和领土纠纷。

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和伊拉克世俗领导者萨达姆的思想相悖,他们制定的国家战略决策导致两伊相互对立。

20世纪初,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剧了域外势力干涉的广度和深度,战争一触即发。

两伊战争刺激了中东各国对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

两伊战争结束时,伊拉克军队已扩充至100万人,并拥有大批新式武器,伊拉克将数十亿美元用于扩充军备,成为中东和海湾地区的军事大国。

战争对中东和世界石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触发了西方世界新的经济危机。

战后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联系得到加强,且借两伊战争之机达到了在海湾地区建立基地的目的。

——据杨明星<试论两伊战争及其遗产》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简析两伊战争的影响。

(7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及社会”相结合,注重选课制和弹性制的规定,推行学制改革。

胡适大力推行国语教育,尝试白话诗作,制定国文课程标准,为教材选用合适的白话小说、戏剧等。

胡适认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注重孩子前期学习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注重孩子终身教育和做事、做人的教育。

胡适引进杜威的“改良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强调这些思想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配合。

胡适的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具有宝贵的时代价值。

——据吴奕晓《论胡适教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等(1)根据材料,概括胡适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胡适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7分)解析版24. 【答案】B【解析】土地买卖和转让实际是对井田制的破坏,说明了周王室的权力和地位的下降,故选B;小农经济开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错误;C项“主”无法体现;材料未体现诸侯争霸,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制度。

主要考查西周井田制与分封制的破坏。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朝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的本质。

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25. 【答案】C【解析】两汉时期,读官为君主服务并听命干君主,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正确。

谏官主要掌握监察权,故A项错误;B项“体系完备”无法体现,排除。

材料未提及速官分割皇权,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汉朝加强君主专制制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谏官主要职能是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6. 【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宋代书院兴起和科举考试密切相关,为朝廷选士服务,故选A项;材料中不能看出理学兴起与书院发展的关系,故B项错误:教育形成完整体系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描误:成为学术研究中心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关键信息是“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结合科举制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举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体现的是公平、公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