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礼尚往来”这块变相行贿的遮羞布
2015年广州市考时政热点;警惕灰色的“礼尚往来“成陷阱
2015年广州市考时政热点;警惕灰色的“礼尚往来“成陷阱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4月23日,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入纠正“四风”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今年“五一”、端午假期即将到来,要继续盯住具体问题,严肃查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购买赠送粽子节礼等行为。
(4月23日新华网)“来而不往,非礼也”。
亲朋好友“礼尚往来”本是人之常情。
然而,个别投机者明修着“人情往来”的栈道,暗渡着牟取利益的陈仓。
个别官员也大打法律制度的“擦边球”。
双方“投之以桃”在当下、“报之以李”在日后。
“作为一个国家公务人员要知道,商人老板给你送钱送东西,不是你和他感情有多深,不是因为你本事有多大,只要是在这个工作岗位的人,哪怕这个人是个白痴是头猪,都会给他送钱送物”,洪金洲的深刻反省,戳穿了权力变现的本质,可谓一针见血。
俗话说得好,“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灰色的“礼尚往来”曾造就千万元贪官。
重庆永川区招投标办原主任戴兵,一到逢年过节,工程包工老板们要向他奉上3000元至1万元的“红包”。
戴兵的生日更是这些老板们不敢怠慢的日子,生日礼金在1万元到几万元。
结果,7年间戴兵共受贿千万元。
如今,洪金洲也落入法网。
由此可见,变味的“礼尚往来”杀伤力不小。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大行”由“细谨”构成,“大德”靠“小节”体现,为官当警惕变味的“礼尚往来”。
一是筑牢心灵的“防护堤”。
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强党性、作表率,主动整改;二是扎牢制度的“笼子”,把监督关口前移,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抓早抓小;三是刚性执纪强震慑。
发现一起、纠正一起、查处一起,防止问题隐身变形,让权力不敢越界;四是连带追责不容情。
对领导干部本人违规要从重处理,其等家庭成员及身边工作人员违规,也要追究该领导干部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说:“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
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的讲话,折射出中纪委从严从实抓作风的决心,传递出对党员干部改进作风的殷切希望。
礼尚往来不能叫受贿
“礼尚往来不能叫受贿”?更新时间2011-12-15 来源:《中国青年报》“这些年来,逢年过节,总会有人前来表示一下心意,我也有时有所表示,这些都是礼尚往来,怎么能认定是受贿呢?”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曾经这样为自己辩解。
辽宁“巨贪”慕绥新在忏悔录中则表示:“我在沈阳市任职的4年中,有180余人每逢年节以各种名义给我送钱送物多达600余万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把这种送礼行为看作是‘人情往来’而坦然待之。
”因受贿罪和挪用公款罪被判处16年徒刑的中国民用航空江苏管理局原局长崔学宏曾说:“我最盼望的是多过几次年,我有个春节情结,过年除了收红包之外,还收了许多名烟名酒,抽不完、喝不完,就拿到民航开办的餐厅、饭店去卖,仅此一项,一个春节下来,就能收入10万元。
”1999年9月栾蔚东调任河南省西华县县长,当年的中秋节就开始大肆收受下属奉送的“过节礼”。
到2004年年底案发前夕,11个节日(主要是春节和中秋节)共收受“过节礼”82.3万元,平均每个节日收的“过节礼”至少7.5万元。
送礼者中,几乎包括了全县所有乡镇的一二把手,而且包括监察局、信访局、文化局、农机局、财政局、司法局、民政局、审计局、计生委、教育局等县直各单位的领导,送礼者的理由基本上都是“为了取得栾蔚东对自己工作和个人进步问题上的关心和支持”。
礼金少则500元、多则数万元,一般以2000元、3000元居多。
在审理过程中,栾蔚东曾有过这样一段陈述:“礼金是人情往来,人家送给我,我也是要送还给他们的。
比如,有人送给我500元,在他们办理婚丧嫁娶等事时,我只能多送,不能少送,这是人情。
”有资料显示,因受贿而受法律惩处的贪官,在春节期间肆无忌惮地收受贿赂的比例占所有案例的31%,而很多官员竟认为在节日里收礼不是受贿。
比起传统的行贿受贿,这种利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掩盖在“人情往来”下的“节日腐败”,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
尽管每年有关部门都会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元旦、春节期间“一律不准用公款搞相互送礼、相互宴请等拜年活动,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准收受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但是节日期间的送礼、互相用公款吃请仍然相当普遍。
节日最容易发生贿赂犯罪
廉政图文:节日最容易发生贿赂犯罪
来源:检察日报浏览:486 2008-3-10
节日最容易发生贿赂犯罪
“节”即节日。
调查表明,节日最容易发生贿赂犯罪,有约一半以上的贿赂犯罪是在节假日发生的。
在“礼尚往来”幌子的掩盖下,各种钱权交易最容易盛行。
群众中流传一句顺口溜:“干部廉不廉,重点看过年”。
“节”已成为一些官员受贿的多发时期。
【案例】吉林省白山市原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李铁成,就是利用节日受贿的典型。
每到春节之前,他和妻子就不上班了,守在家里坐等送礼的人上门。
在1992年至2004年的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共收受下属106名干部及吉林省某集团公司贿赂近百余万元。
河南省西华县委原书记栾蔚东,收受下属送的“过节礼”共计330万元。
2006年2月底,负责承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土建工程的某建筑公司负责人张某,借拜年之机,给兰大二院原党委书记丁桂荣送去拜年费50万元,这一次拜年,“拜”出了“甘肃商业贿赂第一大案”。
【点评】李宏民:一些官员平时尚能自律,但在节日期间却往往对贿赂进攻放松警惕,容易接受“看望费”、“贺礼费”、子女的“压岁费”,从而倒在各种节日里。
做为各级官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在各种节日里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自觉抵制糖弹进攻,过一个廉政年、廉政节,把好节日关,让人民群众的期盼成为现实。
“礼尚往来”入罪,要厘清情贿边界
文/薛家明刑法修正案(九)拟定新罪名“收受礼金罪”,以解决向官员进行情感投资的定罪问题,这是记者于9月28日在北京举办的2014年大成律师事务所刑事辩护高峰论坛上获知的消息。
在该论坛上,与会者就目前贿赂案件的形式、认定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多项亟待出台司法解释进行规定的问题。
无须讳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情变薄已成为一个社会病。
同处一楼,却形同陌路,令人痛心。
然而,与人情变淡相反,礼金加重,也成为当今社会一道特有的风景。
譬如,同事结婚、乔迁之喜,礼金已由100、200元,刷高到1000、2000元。
也许,一个500元、1000元的红包,看着并不起眼,但倘若集聚起来,也是一笔巨额财产。
正是看中这一点,目前由“礼”生财,已是个别领导创收的新途径。
为何领导偏爱“礼尚往来”?一方面,在人情掩护下的收礼无罪。
当前,对收受礼金违纪行为的处理,主要是给予党政纪律处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官员单纯收受礼金,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纪律处分。
在时有老虎、苍蝇落马的反腐语境中,收受人情“礼”,无疑是最安全的选择。
另一方面,情“礼”容易令官员放松警惕。
与钱权交易、权色交易不同,情“礼”属于长期投资、“感情经营”,不要求立即见效。
一盒月饼、一张购物卡等小礼品,容易令官员放松警惕。
表面看,“礼尚往来”你情我愿。
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情“礼”虽穿着礼尚往来的“外套”,但其“用武之地”常常是对规则赤裸裸的逾越。
比如,在提拔干部时,领导对“情礼”到位的干部偏爱,就会让“不会来事”的干部失去竞争机会;在政府采购时,领导倘若对懂得“长期经营”、情感套磁的企业关爱,就会让守法纪、遵规则的企业错失发展良机。
如此一来,必然是产生劣币驱良币的负效应。
情“礼”虽不要求立即“变现”,但从长远看,也是为了套利。
因此,对这种打着人情幌子的行贿受贿,必须予以制止。
其实,我国对情“礼”,并非没有严格规定。
中办、国办早就规定在公务活动中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变相形式接受礼金和有价证券,但却因为违纪的处罚缺少刚性,执行不力。
廉洁过节心得体会10篇
廉洁过节心得体会10篇【篇一】中秋国庆将至,抓节点纠“四风”又成了热门话题。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自古有之。
节日期间走亲访友本无可厚非,但有些人却动了节日的歪脑筋,打着“礼尚往来”的幌子,借礼仪之名,行腐败之实,不仅人情往来变了味、走了样,也给一些腐败分子以此为借口逃避追责提供了可乘之机。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总有人抱着赌徒心理去尝试,心存侥幸越规破纪。
细想不难理解,这些人认为平时查得严,有节日作挡箭牌,人情往来多点少点,不容易被发现。
与其说打着节日的幌子,不如说被节日“晃了”。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在思想上跑偏的党员干部,在行动上就很难遵规守纪。
有人说,走亲访友、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不应过分苛求。
殊不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某些人之所以逢年过节“聊表心意”、大献殷勤,实质上是“温水煮青蛙”,“意思”到一定程度便张嘴相求,到时候“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又该如何拒绝?有人说,送的是年货特产、烟酒糖茶,价值不高,何须上纲上线。
殊不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再大的问题都是从一盒茶、一条烟、一张卡开始的。
只有收紧年货特产的“进口”,才能堵住私欲贪念的“缺口”,抵住“围猎奶酪”的诱惑。
节日本是让人放松心情、享受幸福的日子。
身心可以放松,但底线原则绝不能松。
党员干部要时刻做到自警自省、慎独慎微,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守好纪律红线,管好亲友、约束子女、做好榜样,切不可让节日成为突破原则的借口,让人情成为变相受贿的掩护,否则最终会在利益诱惑前乱了阵脚,在人情世故中逾越了红线。
风化俗成需要时间,久久为功方可善作善成。
撕开“礼尚往来”的“人情外衣”,需要上下联动、层层发力。
各级党组织要把主体责任担起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盯紧苗头性问题,多些“婆婆嘴”、多打“预防针”。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扭住“四风”问题不放,寸土不让坚守每一个节点,用纪律的探照灯照亮潜在阴暗处的“人情陷阱”,让每个节日都过得清清白白、亮亮堂堂。
辨别是礼尚往来还是违纪违法的几点思考
辨别是礼尚往来还是违纪违法的几点思考辨别是礼尚往来还是违纪违法的几点思考【引言】礼尚往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关注。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行为,需要辨别是属于礼尚往来还是违纪违法。
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区分是我们作为公民和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
本文将就辨别是礼尚往来还是违纪违法的几点思考进行讨论。
【主体】1. 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礼尚往来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怀。
当一种行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约定俗成的准则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礼尚往来的表现。
人们在过生日、结婚等喜庆场合互赠礼物,这种行为既是双方对彼此的关注和祝福,也是表达对对方的感激之情。
然而,如果行为违背社会约定,触犯法律法规,那么就属于违纪违法的范畴。
2. 违背法律与道德底线:违纪违法行为往往破坏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触犯法律法规。
与礼尚往来不同的是,违背法律与道德底线的行为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关切,更是对整个社会和公共利益的忽视与伤害。
违背法律与道德底线的行为,比如贪污腐败、侵犯他人权益等,应当受到法律惩处。
借助法律的准则,我们可以辨别出哪些行为属于违建违法,哪些行为则是出于礼尚往来的原则。
3. 人伦关系与权责平衡:礼尚往来在尊重他人的也强调了权责平衡的重要性。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运用这一原则来判断某个行为的性质。
一个领导帮助下属解决了工作问题,这种行为符合权责平衡的原则,是属于礼尚往来的范畴。
然而,如果领导以解决问题为名,索取下属不合理的私利,那么就应该判定为违纪违法的行为。
权责平衡和人伦关系的维系是判断行为性质的重要依据。
4. 不同情境下的判断:同一种行为在不同情境下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和评价。
辨别是礼尚往来还是违纪违法需要考虑到具体的社会背景和情境。
举个例子,一个人向公务员送礼可能被视为违法、贿赂行为。
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过年过节,人们走亲访友时互相赠送礼物被视为是礼尚往来,是一种尊重和关怀的表达。
2016以数谋私以数敛财心得体会
2016以数谋私以数敛财心得体会俗话说“不怕领导有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爱好往往容易成为行贿人接近官员、下属讨好领导的突破口,很多落马官员都以自己爱好为途径大肆敛财,比如有的官喜欢玉石,收受的玉石可办玉石展,有人喜欢古玩,家里就变成了博物馆,也有人喜欢写诗、作画,不管作品好坏,只要是你官位够高,天价也有人争着买。
而新闻中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也是如此,写了两本书,利用卖书就净赚3000余万元。
利用卖书进行贪污的案例,之前便出现过很多,比如国家家药监局原副局长张敬礼涉嫌受贿4起,其中3起都是以卖书的方式受贿,仅他的《寿世补元》一书,就售出43000余套,违法所得约1600余万元;原湖北省随州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江某因假冒出版单位出版杂志牟利被查处而落马等等,这些都还是真的官员所为,甚至有一些出书人并非干部,只是冒充领导身份去卖书,同样能轻松得手,比如海淀警方打掉一个横跨全国多个省市,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犯罪团伙涉案金额达155万元。
骗子骗术十分拙劣,一位操当地口音的人称自己是财政局的工作人员,然后说国家新近颁布了财会方面的新法规,要求各单位学习,强行让单位订阅,如此许多单位纷纷上当。
官员干部的名号如百年老店的招牌一样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百年老店的东西都是真材实料,而官员干部的作品往往并不具备那么高的价值,如果单独拿到市场上,相信没几个人会花如此高价去购买,如今之所以畅销,是因为他们靠的不是内容,而是“官员”这一身份,以此作为金子招牌,属于典型的权力滥用,权力越位。
至于李大伦将宣传部都作为自己书籍的推销商,成为自己敛财的工具,更是体现了某些官员的专断独权,带头违法乱纪、破坏组织纪律,利用部门单位唯权、唯上,不讲原则,凭借行政权力或垄断地位,打着种种冠冕堂皇的幌子,向下级单位强行推销图书、摊派领导个人专著,如此以权谋私、公权私用,实在让人心寒。
领导干部作为特殊群体,手中握有权力,一些行为方式必须受到限制,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干部权利监管,将督查工作落到实处,只有真正关进制度笼子里的权力才不会越位、出轨,另一方面一些下属部门要坚持原则,对上敬重,服从不盲从,按照党的政策办事、按照组织原则办事,而不是一味听从领导瞎安排、乱指挥、盲目执行上级命令,要有自己的意见和思考,有时甚至要监督上级、揭发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干部,坚决不与其同流合污,勇于同贪腐做斗争。
诱发职务犯罪的五大认识误区
诱发职务犯罪的五大认识误区作者:李广森来源:《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2012年第02期编者按:有些认识误区,导致公职人员“不把违法当违法,不把犯罪当犯罪”。
孰不知,法律的绳索正在黑暗中守候着触犯它的人。
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预防职务犯罪典型案例音像库》项目组组长李广森同志根据项目组编写成果精编成法制课讲稿,在多次举办的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中与大家分享。
愿通过本文,与读者共勉。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上,生活在人群中,公职人员也不例外。
他们有自己的亲人圈,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工作圈,总之,他们也都有自己的人际交往。
一些原本很好的干部,由于没能经得住外界的诱惑,一失足成千古恨,实在令人惋惜。
认真剖析,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有很多,宏观地讲,无非两条:一个是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一个是客观上具有作案条件。
那么,到底哪些错误的思想认识,导致了个别干部贪腐行为的出现呢?一、人际关系误区一:朋友的钱就能收得心安理得人们常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对公职人员来讲,朋友并非多多益善。
讲友谊,重感情,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但是,如果公职人员以友情代替原则就容易是非不分,使朋友关系演变成钱权交易。
更何况有一些所谓的朋友看重的只是你手中的权力,当你的权力有变,这些朋友就会树倒猢狲散。
凡以财交友者,财聚友聚,财散友散。
调查发现,有不少官员都陷入了朋友的陷阱。
这些官员把朋友作为“自己人”,认为与朋友交往“靠得住”,收受朋友钱物不会出问题,是“礼尚往来”,甚至有的官员把与大款朋友交往作为敛财的一个渠道。
因此,他们在朋友的糖弹进攻面前丧失原则,是非不分,进而发展到钱权交易。
而一些人也往往利用这些官员的弱点,利用朋友的外衣进行感情投资,拉拢腐蚀官员,从而使官员丧失警惕,不知不觉被朋友牵住了“牛鼻子”。
北京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收受的1670万元几乎都是来自这些所谓的“朋友”。
他利用职务之便,为这些朋友谋取利益:批土地、揽工程、批贷款,对朋友送的钱物则来者不拒。
扯开官员灰色收入的三块“遮羞布”
待赍 却连到二三十万元。 怪有人讥讽说: 难 招持 费’
买的吧?
无论违法乱纪 官员有 几瑰 “ 遮盖 布 . 都是惩处底线 的后退, 其不闱不问就是对 对 腐败行 为的宽容 .速与申央 严 治竞、 严惩 腐败的方针是背道而驰 的。应谪拉掉 荤在一 些违法 乱纪官 员头上的这些 遣羞 毒 , 让 蛀虫 的行 为彻廒曝光, 得到应有 的惩罚 。
其 矣. 法乱纪 官员不只 人 情往 采” 违
这一捷 “ 遮羞布 ” 至 少还有 另外两块 。 , 一块
看完奎是违法乱纪事情的开销 .譬如, 浦 费 之后 , 似乎就 成 了舍纪合 法 的事情.有的地方在查赴违法乱纪官员 问题 时 这种 “ 对 职务消费 并不视为腐败。于是 有群众气愤地把 职务 消费” 为 “ 法的 称 夸
( 罗天 拄 )
( 责编: 越) 古
20 年 n 月 5 06
维普资讯
扯开官 员 灰色收入
的三块 “ 遮羞布”
华 商报 近 E发表 文章指 出. l 在壹处 违 法乱纪官 员问题时 , 所谓 人情往来 方 面的灰色收入犬都不计八喃硌总顿 , 这健 不 少违法乱纪 者赖摔 了罪青或卸掉 了部分 罪 责。
庸 败 .
“ 招待 费 俗称 “ 吃喝费 , 就蒇 7违 旱
那 盆 套务员热 说明了什幺呢? “ 法乱纪官 员的 “ 遮盖布”了.圉为这种情况 比较普通 ,所 以一般也 就不被视为府敢 了. 显揣 , 这又是惩处底 残的一种 后退.有的单 位, 一年 的总收入 不到 一百万元 . 一年 的 招
送礼与正常礼尚往来、行贿之间的界限在哪
送礼与正常礼尚往来、行贿之间的界限在哪作者:来源:《新传奇》2021年第38期禮尚往来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人们之间正常的礼尚往来,应当被允许。
但是一些党员干部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违规赠送或收受财物,明显超出正常的礼尚往来范围,为党纪国法所不容。
那么,送礼与正常礼尚往来、行贿之间的界限在哪?礼尚往来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也是一种礼仪。
亲属之间,同学、战友、朋友等之间,出于正常交往的需要,可能存在一定的礼物往来行为。
对于这些正常的礼尚往来,应当允许。
但是一些党员干部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违规赠送或收受财物,明显超出正常的礼尚往来范围,不仅严重败坏了节日风气,也为党纪国法所不容。
那么,送礼行为与正常礼尚往来、行贿之间的界限在哪?可以通过以下的案例进行区分。
典型案例:吴某的行为如何认定吴某,中共党员、C省D市人大代表、D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
2014至2017年,吴某先后利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7次送给D市市委副书记陈某及陈某妻子共计18万元的红包和价值8万元的翡翠摆件。
2016年8月,吴某将其开发的高档小区中的一套商品房以市场价的7折出售给B市市长于某的女儿。
吴某的这些行为如何认定?送礼问题既是一个顽症,又是一大公害。
它不仅害了党员干部本人、家庭乃至亲友,而且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89条明确规定,向从事公务的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和有价证券、股权、其他金融产品等财物,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本案中,吴某利用节日给市领导及其配偶送礼,找准市长女儿购房的契机投其所好低价出售房屋,实质都是变相利益输送,其目的是日后可以以此来换取好处。
吴某的行为应属于送礼行为,适用上述条规,对其进行处理。
送礼行为与正常礼尚往来的界限正常的礼尚往来,一般是指双方之间存在长期交往,所送礼金数额较小,且属于相互赠送,数额大体相当的情况。
人情往来成官员贪腐“遮羞布”:受礼不算受贿?
廉政周刊QQ网友一语评:
山东省济宁市城郊地区检察院李弘:人情讲究的是礼尚往来,对刻意巴结权力的人来说,送礼等于是肉包子打狗,那么他们送出的就不是“礼”,而是贿赂了。
李森林供述,他刚到南阳担任组织部部长时还很谨慎,对于“人情往来”一般都会拒绝,拒绝不了的就上交。但后来就控制不住了,开始有选择地收。“从小额的‘人情往来’,到大额的‘事后感谢’,再到后来有些‘事前相托’也敢收了。”据调查,2003年11月至2009年2月,他在担任南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期间,利用管理干部的职务便利,非法收受孙某、郑某等人贿送的财物共计近700万元。
“对于收受‘朋友’的所谓‘礼金’而坠入犯罪深渊的众多案例,作为旁观者自然不难明辨,作为当事人事后也不难‘洞若观火’,而作为身处其中的当局者,要在特定情境中作出正确选择,确非易事。”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教授袁柏顺表示。
因受贿罪于2013年8月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河南省开封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森林(副厅级)在忏悔时表示:“给我送钱的,绝大多数都是利用节假日‘人情往来’,我觉得自己就是被‘人情往来’面纱下的铜臭熏倒的。”
廉政周刊QQ网友一语评:
安徽省舒城县人民检察院刘景亮:礼尚往来虽好,但不能忘记“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否则最后只能彼此“礼”崩被害。
黑龙江省大庆市检察院何其伟:历数职务犯罪之人,哪一个不存在着规避和侥幸的心理,哪一个不是行为上谨小慎微,思想上却存在侥幸?不把牢思想的总开关,一切都会变得无度!
湖北省老河口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李欢:人情往来时,应淡而不薄,远而不疏,平淡似水,和而不同——用“路径窄时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这一句才能表达清楚。
礼尚往来,请依法而行
龙源期刊网 礼尚往来,请依法而行作者:曹坚来源:《检察风云》2013年第20期日前,中纪委会议强调,要坚决刹住中秋、国庆公款送礼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双节。
中国自古讲究礼数,在特定节日,亲朋好友往往会携带礼品走访,节日送礼是维系亲情友情的重要方式。
然而,一些不法人员为牟取私利,借助节日向特定国家公职人员送礼,而这些礼品往往不同于寻常,包装豪华、内涵丰富、价值不菲,受礼者虽可能心有忐忑,但“碍于”节日送礼的传统,也就笑纳。
殊不知,权钱交易在节日的外衣下已然完成。
国家党纪国法在惩治贿赂方面已形成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不仅对以送礼名义行贿赂之实的行为予以惩治,对其他种种更加隐蔽的利益输送亦有相应规定。
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指出,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提供的干股;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由请托人出资“合作”开办公司或者进行其他“合作”投资;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委托请托人投资证券、期货或者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未实际出资而获取“收益”,或者虽然实际出资,但获取“收益”明显高于出资应得收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受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吸收上述规定基础上,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的的权钱交易行为进行界定,形成了指导司法机关依法严惩各类腐败分子的严密法网。
这也时刻提醒人们,尤其是国家公职人员,切勿低估国家打击腐败犯罪的决心和司法机关惩治腐败犯罪的能力。
种种比送礼更为隐蔽的贿赂犯罪行为在法律上已有极具操作性的认定依据,查处以送礼为名行贿赂之实的犯罪更无法律障碍。
礼品本无罪,披着礼品外衣的贿赂物却会腐蚀国家公权力,须予以坚决拒绝。
面对形形色色的礼品和复杂的人情往来,国家公职人员要具备甄别正常的礼尚往来与贿赂的能力,提高拒腐防变的意志力。
简单来说,可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礼品本身是否超出了份量。
贪官受贿确实是“礼尚往来”
头风行 网络 。判决 书详 细描述 了小偷在 便涉 及事主多达 9人 ,也没 有一人主动报 而 且,官员送 出的“礼”比商人 的更 丰厚 ,
55"-Y ̄时间里 16次进入 台州 市路桥 区政 案。是这些被盗 的中华烟本身就来路 不 “礼 尚往来”才 可能发生 。
府 大楼 的不 同办公 室行窃 ,偷走 27条 中 明 ,官 员们 忌讳拔 出萝 卜带 出泥 ,还 是官
更有 “生命力 ”。 与 “暴 √J腐 败 ”相 比 ,“温 和 腐 败 ”看
』二去 很 有 点 “人 情 味 ”,简 直 “温 情 脉 脉 ” 得有 点儿 肉麻 。在 “温和脚败 ”理论 的笼 罩下 ,送钱 的不觉得足行 贿 ,收钱 的不觉 得是受贿 ,仿 佛朋友问互赠礼物 ,何罪之 有呢?这可 以看做是腐 败分子 的一个转 向 :他们抛 弃 了所谓 “暴力 腐败 ”的激烈 形 式 ,开始 走上 “温和 ”的腐 败之 路 。他 们 比从前 变得 更有 耐心 ,也 比从前 变得 更贴 近 “人情 ”,还 比从 前 变得 更 为 “艺
区人 民法 院网站上一纸判 决书也遭到 了 言 ,能说是 正常吗?更奇怪 的是 ,这个 区 I 说 ,行 贿受贿行为确实是 “礼 尚往来 ”,
网民“围观 ”,并 以两个 “史上之 最”的名 政 府大 楼在遭 遇 多次人室 盗窃 之后 ,即 只小 过往来 之问 的“礼 ”有所 不 同而已 。
新闻媒体公开曝光。深泽在全县党员中 会议,这恰是无所事事的最好注脚。没 赂说成“礼尚往来,,?盖因中国 确
开展了“低俗信息危害之我见”专题讨论 有凝心聚力抓“保民生、保稳定、保增艮” 是个人情社会,讲求礼尚往 实 ‘
活动,一个月中已召开专题讨论会480多 这样的大事,而是沉湎于用会议解决问
“人情世故”背后是腐败
“人情世故”背后是腐败人情世故是中国腐败的重要诱因,人情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对党政管理的负面影响严重,很多腐败分子都是从习以为常的人情世故开始堕落的,如果不对人情进行适当的矫正,那么即使形成了不敢腐和不能腐的局面,也很难进一步构建不想腐的健康政治生态环境。
“酒桌文化”是腐败的温床。
本来喝酒是一件放松身心的好事,但是却变成了一种酒桌文化。
在一起喝酒的不再是高朋雅士,而是一群各怀鬼胎的酒肉伙伴,在推杯换碟间展示的是按资排辈、权力的高低,实现的是利益的交换。
在崇尚所谓“酒桌文化”的人看来,参与饭局的意义不在于“饭”,而在于“局”。
表面上的吃吃喝喝,背后则是搞小圈子、山头主义,依托各种“饭局”拉关系,利用不同圈子谋私利。
所谓“酒杯一端,原则放宽”,醉翁之意不在“饭”而在“局”,这个“局”就是围猎干部的局、权力寻租的局、营造圈子的局。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做好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工作,必须禁止参加这种“酒桌文化”的饭局。
“迎来送往”是腐败的摇篮。
礼尚往来,本是亲朋好友间出于亲情和友谊相互馈赠礼物的正常人际交往行为,是一项由来已久的中华文化传统。
然而,随着近年来人情世故中掺入,“民俗习惯”渐渐异化为“敛财手段”,成为收受贿赂、权钱交易的“挡箭牌”和“隐形衣”,“礼尚往来”扭曲成“利上往来”。
送的也不再是水果、纪念品等等,而是红包、名酒、高档香烟或是奢侈品等等。
这种歪风邪气刹不住,各种腐败就会披着“拜年”“看望”“拜访”等外衣大行其道。
治理“礼尚往来”必须从根本着手,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不能走神更不散光。
管不住送礼的路,但管好办事的权,“礼尚往来”自然也就送礼无门。
必须要杜绝“人情腐败”,真正规范和公开权力运行模式,堵住漏洞不松懈。
“官场文化”是腐败的染缸。
“有能力不如有关系”“人脉多,路子广”“朝里有人好做官”“进了圈子才算进了班子”等等说起官场“关系学”,许多党员干部或多或少有所耳闻,有的甚至深信不疑并“身体力行”。
受贿从人情往来吃差价开始
受贿从人情往来吃差价开始
佚名
【期刊名称】《廉政瞭望》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福建省武夷山监狱原监狱长曾某辉因受贿36.14万元、美元400元,日前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万元。
【总页数】1页(P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9
【相关文献】
1.人情——贪官受贿“遮羞布” [J],
2.当差价已成往事网间差价即将成为历史 [J],
3.将差价捐给地震灾区手机行水差价Top10 [J], 石风;徐舒
4.差价换房势在必行全国部分城市差价换房研讨会综述 [J], 晓晨
5.零售企业商品削价减少的差价应由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抵减 [J], 王自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警惕“礼尚往来”成“围猎奶酪”
警惕“礼尚往来”成“围猎奶酪”
岩坞
【期刊名称】《党的生活(黑龙江)》
【年(卷),期】2022()1
【摘要】礼尚往来是中国人人际交往的一个传统,比如常见的红包,最初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礼尚往来的人情钱,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原本无可厚非。
但近些年,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日益多元化,红包代表亲情和友情的象征意义逐渐蜕变,以此谋求利益的功能日渐突出。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岩坞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领导干部要警惕被"围猎"
2.警惕利益集团“围猎”领导干部
3.领导干部要警惕和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
4.警惕利益集团“围猎”官员的六大套路
5.警惕掉入“礼尚往来”的陷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说说“礼尚往来”
2017.02.(下)44礼尚往来本是一种传统美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会有些“好面子”的人,在“面子”心理的助长下将“礼尚往来”发展成为“礼上往来”,形成铺张浪费和变相行贿,使礼尚往来变了质,变了味。
《礼记 • 曲礼上》写道:“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圣贤所说的“礼尚往来”中的“礼”是指“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而今天人们却把它理解成了“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甚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利益所赠之物”,物化了“礼”字,从而也将“礼尚往来”演化成了“礼上往来”。
在我们这个一向重视“礼尚往来”的国度,每到佳节、新年来临之际,恐怕都要让那些谋划送礼的人们踌躇不已。
而今“礼上往来”之举已然成为人们交际生活中成败的杠杆,甚至影响到一个人事业的发展。
真是“礼轻人意重”啊。
谋事求职的人们已经为送礼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能送的,无论金质银色,还是名人字画,玉璧古玩,甚至是红颜美色都作为那些送礼之人投其所好的礼物。
从传统的婚丧嫁娶、生日宴、满月酒到升迁宴、乔迁宴、就业宴,还有逐渐流行开来的散伙宴等等,宴请、送礼的名目在不知不觉中也逐渐增多。
为了庆祝,对于类似的宴席主人家更是大操大办,地点也会选在一些大中型酒店、饭店。
相比之下,客人所送礼金也毫不“含糊”,从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据笔者了解,即便是在农村,现在一般的结婚喜宴、乔迁宴、满月酒等宴席,几十块钱已经不好意思掏出腰包了,最低也得一二百块钱,有些甚至高达五百、上千。
相互攀比之下,人情消费负担愈加沉重,难免让人“伤不起”。
尤其是一些官员在举办宴席的时候,很多亲戚、下属或者是有求于官员的人就会“借机发挥”,趁机送礼。
一些官员平时“防腐”意识还较强,而到了此时或者是节日关头,却容易把送礼行贿当作“礼尚往来”而导致思想麻痹,放松警惕,被“礼”打倒。
如此礼尚往来,已完全超越了人情的本义,走向了变质的边缘。
人情交往注重的是感情及情谊,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现在的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想法,把人情交往与利益捆绑在一起,靠礼品、金钱或者其他的附属品来拉近彼此的关系,给送礼披上了“礼尚往来”的外衣。
落马纪委书记称收“朋友”钱不算受贿
落马纪委书记称收“朋友”钱不算受贿
胡明艳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正>3月14日,安徽省肥东县委原副书记姜振华因涉嫌受贿出庭受审。
现年54岁的姜振华曾先后担任肥东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
“师兄弟”送来巨款“现在我反而后悔没有为孙某干几件事,感到愧对他。
”庭审中,姜振华公开表示自己
【总页数】1页(P34-34)
【作者】胡明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9
【相关文献】
1.医生收红包有行规背景算不算受贿引争议 [J],
2.收“赞助费”算不算单位受贿 [J], 瞿方业
3.贪宵为何爱收老朋友的钱 [J], 谢启东;
4.落马董事长:20年只收三人钱 [J], 何睿
5.湖南永州市委原副书记受贿案一审宣判“个性”官员只收“核心圈”的钱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买官卖官”:扭曲的链条
“买官卖官”:扭曲的链条
亢哲楠
【期刊名称】《廉政瞭望》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买官卖官”曾是中国封建社会人治的一大顽症,几乎各朝各代都曾有过。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买官卖官”现象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其方式五花八门,其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亢哲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9
【相关文献】
1.扭曲的中医链条 [J], 陈宁
2.浅析自行车链条扭曲 [J], 袁永惠
3.中国系族企业在权利链条、知识链条与利益链条上的失衡 [J], 戴璐;马溧莉
4.中国系族企业在权利链条、知识链条与利益链条上的失衡 [J], 戴璐;马溧莉
5.买官卖官治理--重拳出击买官卖官 [J], 王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开“礼尚往来”这块变相行贿的遮羞布京华时报9月28日报道:刑法修正案(九)拟定新罪名“收受礼金罪”,以解决向官员进行情感投资的定罪问题,这是记者于昨天在北京举办的2014年大成律师事务所刑事辩护高峰论坛上获知的消息。
在该论坛上,与会者就目前贿赂案件的形式、认定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多项亟待出台司法解释进行规定的问题。
目前,官员单纯收受礼金的行为是不构成受贿罪,只根据节轻重要受党纪、政纪处分。
这就给许多蛀虫们提供了避责的借口,一些官员经常以“礼尚往来”为由为实际上的受贿行为辩护。
笔者坚决支持确立“收受礼金罪”。
礼品、礼金一旦涉及到官员、特权这“礼”就超出了它应有的含义,送的人或许当时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但是他就真的没有目的吗?显然大家都不会相信,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更长期、更隐蔽的行贿方式罢了。
但笔者认为“收受礼金罪”真的要得到有效的实施,至关重要的就是收受礼
金和行贿受贿的法律界定,什么情况、多少金额可以定罪需要仔细斟酌。
毕竟送礼作为人们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自古以来一直存在,官员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自然人,而且因为工作关系,他们的人际交往可能更加复杂和频繁,我们不能搞一刀切防止过犹不及。
(作者:安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