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称谓【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之人物称谓
人称姓名(一)称名、字、号1.直称姓名(或名)(1)用于自称(2)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3)用于做介绍,为人作传(4)尊者对卑者称名(5)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2.称字、号:表示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字,即人的表字。
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解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2)称号。
号是名、字以外的称号。
名和号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则表示一种尊敬。
(二)其他称呼1.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将一个人所任官职名称作为他的称谓。
(2)称爵名:以爵位名来称呼。
2.称籍贯将一个人的出生地作为他的称谓。
3.称郡望郡望即地望、郡姓,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一个人的郡望也可作为他的称呼。
4.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5.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6.称排行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来称呼。
(三)皇帝称号1.尊号微号:“尊”为尊敬,“微”为美好。
“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赞美的意思。
尊号起于秦代,星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
eg: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
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
2.谥号:古代帝王、诸候、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寓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1)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日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日武柔质慈民日惠圣闻周达日昭圣善闻周日宣行义悦民日元安民立政日成布纲治纪日平照临四方日明辟土服远日桓聪明睿智日献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日穆(2)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日灵杀戮无辜日厉近内远礼日炀(3)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日哀慈仁短折日怀在国遭忧日愍3.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
文言文借代词语与特殊称谓
• 文化常识之特殊称谓 • 一、人的称谓: •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 (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 才。 •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 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 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 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 欧阳修称文忠。 •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 • • •
常见借代词语: 1、 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 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学 6、 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 • • • • • • • • • • •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 • • • • • • • • • • •
4、 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 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 三、敬称: • 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 大王 • 2、 对将军:麾下 •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 (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 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统编初中语文复习文化文学常识“特殊称谓”复习笔记整理
特殊称谓①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
②叟:老年男子。
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③孀妻:寡妇。
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
④弱子:幼儿,小孩。
如“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⑤垂髫:儿童。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⑥黄发:用来指老人。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⑦鸿儒:博学的人。
如“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③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如“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⑨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如“臣本布衣”(《出师表》)、“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
其他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⑩妻子:妻子儿女。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⑪舟子:撑船的人。
如“楫左右舟子各一人”(《核舟记》)、“舟子喃喃曰”(《湖心亭看雪》)。
⑫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⑬征人、征夫: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如“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4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如“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15爷、阿爷:都指父亲。
如“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诗》)。
○16从弟:堂弟。
如刘桢《赠从弟(其二)》。
○17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如“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18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
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马生”就是对同乡晚辈马君则的爱称。
○19骚人:泛指文人。
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20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
如“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呼
谦称(1)王侯自称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②寡人皇帝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及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
例如:权叹息日 :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赤壁之战》)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搞从者。
(《左传》)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嘻公四年》)(2)一般人自称①愚愚蠢的人,谦称。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②某代替自己的名字。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③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④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⑤不才/不佞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⑥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⑦后学学者或读书人的自称。
例如:零邑后学田玉书石。
(《朝阳岩铭》)⑧贱子谦称自己。
例如: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无家别》)(4)女子自称①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磋来之食。
' (《乐羊子妻》)②贱妾女子自称。
例如: 贱妾留空房。
(《孔雀东南飞<并序>》)③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谦称,译为“我”。
例如:若晋君朝以人,则婢子夕以死。
(《左传·嘻公十五年》)(5)自称家人①家严亦称“家君”“家尊”,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文化常识一(称谓)
一、人物称谓(一)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2.称字、号、谥号、斋名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3.称官爵①称官名②称爵名4.称籍贯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②职业+人名③姓+之+人名④封地+人名(二)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②臣子自称:臣③一般人自称:愚、某、鄙人④女子自称:妾2.敬称①称君王:陛下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高祖、太宗③称师长:夫子④称朋友、尊长:公3.上对下或平称:尔4.贱称:竖子5.表特定关系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②加“太”表示长一辈:③加“先”表示已经去世的尊长。
(三)“号”称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①表扬性的②批判性的③表同情的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5.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项复习之姓名和称谓
(一)人称姓名1.直称姓名(或名)(1)用于自称。
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
例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4)尊者对卑者称名。
例如:求,尔何如?(《论语》)(5)在尊者面前,卑者自称用名。
例如:勃三尺微命。
(《滕王阁》)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2)称号。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3)称谥号。
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4)称斋名。
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
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2)称爵名。
例如: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称郡望例如:唐代诗人韩愈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6.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7.唐代还有种特殊称呼,即以曾祖兄弟的长幼排行来称呼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
例如: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8.特殊称谓(1)职业+人名。
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2)姓+之+人名。
例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二)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为“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古代称谓、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人的称谓,主要以贵族为主。
一、帝王称谓
1.天子(皇帝):是指上古三王四帝创立的封建政权,是封建王制的最高权力中心,无上的统治者。
2.诸侯:是诸侯国王的称谓,是封建王朝中的贵族,与皇帝并列,统治着自己管辖的地域。
3.太子:太子是皇帝之子,是万民所服从的君主的继承人,又称为太子太傅。
4.公卿:是封建王朝中最高的官职,在仕途中占据非常关键的位置。
二、贵族称谓
1.皇亲:指皇帝的亲属,是封建社会中的高层贵族。
2.贵族:是指封建王朝中的贵族,具有极高的地位,有权力,也有特殊的礼仪。
3.大夫:是封建王朝中的中级贵族,职务是执行朝廷政令,监督百姓履行职责,监察节廉勤政,总结百官经验,批示一般性文书。
4.士:是封建王朝中的普通贵族,多用来担任一般性官职或者担任一些特定的机构。
5.大官:是封建王朝中的一级官员,以官爵称谓。
6.小官:是封建王朝中的二级官员,主要从事一般性行政任务,没有官爵称谓。
三、民间称谓
1.老百姓:是指民间的百姓,是封建社会中最底层的群众,贫穷受压迫的群体。
2.庶人:是封建王朝中的贫困民众,在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经济状况很糟糕,母仪天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 的特殊称谓ppt课件
8
加冠礼 “冠者,所以别成人也。” “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
9
及笄之礼 “束发而笄”
10
• “花甲”和“古稀之年” • “六十花甲子” •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1
•“耄耋之年”
12
•“期颐之年”
13
77岁称喜寿。80岁称伞寿,88岁称米寿,99岁称白寿,108岁称 茶寿,140岁称双稀或者双庆。
14
作业 找找关于年龄称谓的诗句,读一读 并与同学分享。
பைடு நூலகம்15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chenli孩提孩提之童chenli豆蔻年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1
年龄的特殊称谓
安吴镇罗岩小学:党亚
`.
2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 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 然后被沿用至今。
3
而立 不惑 知天命 耳顺 从心
4
•
《论语•为政》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
5
孩提 “孩提之童”
提孩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6
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7
《论语•为政》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称谓是指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语言、文字称谓的事物、
人和社会职务的名称制度,是社会秩序及人身地位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古
代文化中,称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称谓
1、父亲:古代常以“父老”“祖宗”、“父公”,“公父”等称呼父亲;现代则一般以“爸爸”或“父亲”称呼。
2、母亲:古代常以”母老“”祖母“”母公“”公母“等称呼母亲;现代则一般以“妈妈”或“母亲”称呼。
3、兄弟姐妹:古代常以“兄弟”“兄嫂”“弟兄”等称呼同父异母
或同母异父的兄弟;现代则一般以“弟兄”、“姐妹”称呼。
4、爷、奶:古代常以“爷”“奶”称呼爷爷、外祖父和奶奶、外祖母。
5、堂兄弟、堂姐妹:古代常以“堂兄弟”、“堂姐妹”称谓同父同
母的兄弟姐妹。
二、官称
1、皇帝:古代常以“天子”、“皇帝”、“圣上”称呼皇帝;现代
一般以“皇帝”称呼。
2、皇后:古代常以“皇后”、“后妃”、“太后”称呼皇后;现代
一般以“皇后”称呼。
3、皇太子:古代常以“太子”、“长子”称呼皇太子;现代一般以“皇太子”、“太子”称呼。
4、太子妃:古代常以“太子妃”称呼太子的妻子。
5、太监:古代常以“太监”称呼宫廷官吏。
古代礼仪常识称呼礼仪
古代礼仪常识称呼礼仪
父母、儿女、兄弟间的称谓:
1、家严(家君、家尊):旧时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2、家慈: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由严父慈母而来。
3、高堂:古代称父母。
4、膝下:古代儿女与父母通信时用的敬辞,书面语。
5、泰山:妻父为泰山。
6、东床:女婿为东床。
7、犬子:对小儿的爱称或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8、伯仲叔季:古时兄弟间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老三为叔,最末为季。
9、息女:年幼弱小的子女。
对别人父母、兄妹的称谓:
1、令堂:用于古时称呼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2、令尊:用于古时称呼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3、令兄:用于古时称呼对对方哥哥的敬称。
4、令弟: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弟弟的敬称。
5、令妹: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妹妹的敬称。
6、令坦: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女婿的敬称。
7、令郎: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儿子的敬称。
8、令爱: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女儿的敬称。
9、千金:用于古时称呼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有金贵之意。
文言文:文化常识之名字称谓
知识 讲解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 称王临川。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 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 “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爵 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 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 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学而 时习
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男子20岁加冠之年,女子15岁及笄之年)。名和字是为了便 于他人称谓,对晚辈平辈一般称名,对尊辈一般称字、号、籍贯、官职、封爵等。 B.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 陶潜号五柳先生。 C.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汉文帝”是称谥号的;“宋仁宗” 是称庙号的;“乾隆”是称年号的。称谥号最早,年号自汉武帝始,庙号自唐太宗始,一个 皇帝一个年号则自朱元璋始。 D.谥号,专指皇帝或诸侯、后妃、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 评价称号。褒扬的帝王如文帝、武帝等,大臣如文忠、武穆;贬抑的帝王如”周幽王“”周 厉王“,“恶谥”的奸臣如秦桧为缪丑等。 答案:A 解析:平辈一般不称名。
号: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别号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 人生追求的体现。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分为三种:①自称姓名或名。
Eg:‘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②用于介绍或作传。
Eg:“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③称所厌弃、所轻视的人。
Eg:《指南录后续》:“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人(男20,女15)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则出于礼貌和尊敬。
Eg: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王安石为王介甫,苏轼为苏子瞻,苏澈为苏子由。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两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Eg;“诸葛亮号卧龙,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关汉卿号已斋叟,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吴承恩号射阳山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叫谥号。
Eg;“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谬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Eg:‘称杨万里为杨诚斋,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称籍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人称孟襄阳(湖北襄樊);张九龄是曲江人,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山西永济)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空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被称为康南海。
Eg:清末有一副饱含讥讽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十二讲之人物称谓-2023年学习资料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种:-1百姓的称谓。-常见: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职业的称谓。-《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师”, 为乐师,表明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1.--“贫贱之交”;-2.-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一“金兰之交”-3.-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一“刎颈之交”-4.-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4.1-“ 难之交”-5.-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5.---“莫逆之交”;-6.-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起.-一-“竹马之交”;-7.-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7.---“布衣之交”-8.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朋友起. ---“忘年之交”;-9.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9.--一-“君子之交”
人的称谓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十二讲之人物称谓
基本称谓-1、直称姓名-①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列传》-②自称时,如:勃,三 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厌恶时。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幼时由父亲命名-2、称 :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成年(男20,女15由父亲或尊者取字。-如称李白为李太白,陶渊明为陶元 等。-3、称号-1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气或抒发某种情感;-2对人称号,是一种敬称。-自己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十二讲之人物称谓
。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问题:这是一副写给-岁老人的寿联。-答案:1 1岁-【上】花甲:60岁-花甲重逢:2个60岁-增加三七岁月:三七二十一,再加上21岁-60+60+21= 41岁-【下】古稀:70岁古稀双庆:2个70岁更-多一度春秋:再加上1年70+70+1=141岁
古代称谓文化常识
古代称谓文化常识古代称谓文化是指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用来称呼彼此的一套口头表达方式,包括对于父母、兄弟、长辈、朋友、子女等身份的称呼规范。
这些称谓在古代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人们交际沟通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等级、身份分明和家庭的文化传承。
在古代中国,家庭地位和身份有着明显的等级划分,各个社会层次之间的人们之间的交往要求必须遵循着一套明确的称谓规范。
最常见的称呼形式是以“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祖父”、“祖母”等称呼,而在亲近朋友之间,则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
在传统中华文化中,长辈与晚辈之间的称谓是必须遵循的一种关系方式。
例如,兄弟姐妹之间的长幼关系和男女之间的年龄大小都要求用相应的称谓表达。
在同辈之间,好友之间通常使用“兄弟”、“姐妹”互相称呼,以显示亲密友谊。
在古代社会中,男女父母的称谓也有差别。
女儿的父母通常称呼为“爹娘”,而儿子的父母则分别称呼为“父亲”、“母亲”。
这些称谓的使用,不仅彰显了文化传统和规范,同时也反映了家庭地位和家族文化传承。
此外,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人们的称谓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古代官场中,人们要用官职名称的高低来区分不同的地位。
并且,在官吏和平民之间,也存在着要求相安无事的特殊称呼方式。
总的来说,古代称谓文化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文化传统,它包括了人们对于社会等级、身份分明、家庭文化传承和社交礼仪等方面的一套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我们的称谓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对于人们相互之间的尊重和重视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古代称谓文化常识
古代称谓文化常识
古代称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里介绍一些古代称谓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常见的称谓主要分为尊卑、男女、亲疏、职业和习惯五类。
尊卑称谓是古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称谓之一,用于表示人们在社会地位和尊卑等级上的差别。
例如,皇帝被称为“陛下”,官员被称为“大人”,平民百姓被称为“老百姓”。
男女称谓是区分男女性别的称呼,男性被称为“公”,女性被称为“婆”。
古时候一些地方还有君主称位中女太监称之为“婢”。
亲疏称谓用于表示某人与自己的关系亲疏程度,亲近的人可用宗亲或亲贤尊长称之,如父亲、母亲、祖父母、岳父母、兄弟姐妹等。
对于自己非近亲却地位尊崇的人,也有一定的称呼,如师傅、恩公、养老大夫、大夫娘等。
职业称谓是用于表示人们从事的职业的称谓,古代社会中各种职业都有相应的尊称,如“医圣”、“文圣”、“华佗”等。
习惯称谓则是因地域、风俗、习惯等因素而产生的相应称谓,如巴蜀地区称师母为“师父夫人”,江南地区称太太为“夫人”。
以上这些称谓都有各自的文化含义和社会背景,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礼仪制度以及了解古代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了解古代社会称谓文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还有助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维系社会关系,体现出我们中国人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温情。
古代人称谓常识
古代人称谓常识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
称呼也是一面镜子。
称呼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同时也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折射。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古代人称谓常识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古代人称谓常识1、宗族称谓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
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
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
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
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
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
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
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
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
嗣子一经礼法认可,地位与亲子等同。
古代礼法对嗣子问题,有明确的规定。
一、必须是同姓。
二、必须是同宗的支子。
三、辈分必须相当。
公子:诸侯王(公)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公子。
另外诸侯的女儿也可以称作公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称谓【文化常识】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