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选修1-2 5.综合法与分析法

合集下载

2.2.综合法与分析法-人教B版选修1-2教案

2.2.综合法与分析法-人教B版选修1-2教案

2.2.综合法与分析法-人教B版选修1-2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综合法与分析法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1.综合法的概念和特点;
2.分析法的概念和特点;
3.综合法与分析法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3.1 教学重点
1.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
1.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
2.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方法
4.1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引入(5分钟)
首先让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点,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30分钟)
具体讲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案例演示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3.练习(25分钟)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问题进行练习。

4.课堂小结(10分钟)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

4.2 教学手段
采用黑板、PPT和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5. 教学资源
1.讲义和PPT;
2.实物演示材料。

6. 作业
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题目练习;
2.思考如何将综合法与分析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7. 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成绩;
2.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情况。

高二数学人选修课件第一章综合法和分析法

高二数学人选修课件第一章综合法和分析法
感谢观看
第二步,计算$f(x_1)$和$f(x_2)$的差,得到$f(x_1) - f(x_2) = (x_1^2 - 2x_1 + 2) (x_2^2 - 2x_2 + 2) = (x_1 - x_2)(x_1 +第三步,由于$x_1, x_2 in [1, +infty)$且$x_1 < x_2$,所以$x_1 - x_2 < 0$,同时$x_1 + x_2 - 2 > 0$。
第四步,再次对两边同时平方,得到 $42 > 40$。
第三步,对第二步的结论进行简化, 得到$sqrt{42} > 2sqrt{10}$。
因此,我们证明了$sqrt{6} - sqrt{5} > 2sqrt{2} - sqrt{7}$。
XX
REPORTING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综合法的优缺点
01
优点
02
逻辑性强:综合法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使得证明过程具 有严密性。
03
适用性广:综合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数学领域,具有广泛的 适用性。
04
缺点
05
对已知条件依赖性强:综合法需要从已知条件出发进行推 导,若已知条件不足或不明确,则难以应用综合法。
06
创造性思维受限:综合法主要依赖于逻辑推理和运算,相 对于分析法而言,对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有所限制。
应用于解析几何
在解析几何中,分析法可 以帮助我们找到满足特定 条件的点、直线或曲线。
应用于数列与极限
分析法在数列与极限的求 解中也有广泛应用,可以 通过逐步推导找到数列的 通项公式或极限值。
分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
分析法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可以逐步推导出问题的解决方 案。

1.2 综合法与分析法 课件1 (北师大选修2-2)

1.2 综合法与分析法 课件1 (北师大选修2-2)

练习2:求证:
3- 2>
6- 5
练习3:设a,b为互不相等的正数,且a+b=1, 证明: 1 + 1 > 4
a b
变题: 已知 a, b, c R ,且 a b c 1

1 求证:(1)a b c ; 3 (2) a b c 3.
2 2 2
例2.如图,四棱锥 P ABCD 中,
2.分析法
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的成 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 条件和已知条件吻合为止.
其推证过程为:
结论 已知条件
特点:
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 “已知”
3.直接证明
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
注:直接证明的一般形式为:
2 2
证: 求
直接证明
π 1 例. 已知α, β≠ kπ+ (k Z),且 2 sinθ+ cosθ= 2sinα sinθcosθ= sin 2 β 1 - tan α 1 - tan β = . 2 2 1 + tan α 2(1 + tan β)
2 2
证: 求
练习1: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D,垂足为E, CF⊥BD,垂足为F, 求证:AE=CF C D E F A B
PC 平面ABCD, PC 2,
在四边形 ABCD 中,点M 在PB上,
PB与平面ABC成 30 角.

CM // 面PAD; (1)求证:
面PAB 面PAD. (2)求证:
例3.已知数列 {an }的通项 an 为3,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金版学案高中数学选修1-2人教A版2.2.1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ppt

金版学案高中数学选修1-2人教A版2.2.1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ppt
∴当 ab>0 时,有 3 b< 3 a,即 b<a;
当 ab<0 时,有 3 b>3 a,即 b>a. 所以选 D. 答案:D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5.直线l,m与平面α,β,γ满足β∩γ=l,l∥α,m⊂α和
m⊥γ,那么必定有( )
A
A.α⊥γ且l⊥m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1.结合已经学习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最 根本的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2.了解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思考特点和过程, 会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具体的问题.通过实例充分认识这 两种证明方法的特点,认识证明的重要性.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2)用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那么分析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Q⇐P1 → P1⇐P2 → P2⇐P3 →…→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 条件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3.分析综合法.
(1)定义: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 _中__间__结__论_Q;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 _中__间__结__论_P.假设由P可以推出Q成立,就可以证明结论成 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分析综合法.
3.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根本的两种证明方法, 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如果从解题的切入点 的角度细分,直接证明方法可具体分为:比较法、代换法、 放缩法、判别式法、构造函数法等.这些方法是综合法和分 析法的延续与补充.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高中数学《2.2.1综合法和分析法》导学案2 新人教A版选修1-2

高中数学《2.2.1综合法和分析法》导学案2 新人教A版选修1-2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3)学习目标1. 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示例,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2. 学会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实际问题,并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之间的内在联系;3. 养成勤于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品质.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5051 复习1:综合法是由 导 ; 复习2:分析法是由 索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综合运用 问题:已知,()2k k Z παβπ≠+∈,且2sin cos 2sin ,sin cos sin ,θθαθθβ+=∙=求证:22221tan 1tan 1tan 2(1tan )αβαβ--=++.新知:用P 表示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用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上述过程可用框图表示为:试试:已知tan sin ,tan sin a b αααα+=-=,求证:222()16a b ab -=.反思:在解决一些复杂、技巧性强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使用.※ 典型例题例1 已知,A B 都是锐角,且2A B π+≠,(1tan )(1tan )2A B ++=,求证:45A B +=︒变式:已知1tan 12tan αα-=+,求证:3sin 24cos 2αα=-.小结: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灵活应用两种方法证明问题的前提,本例中,三角公式发挥着重要作用.例2 在四面体P ABC -中,PD ABC ⊥∆,AC BC =,D 是AB 的中点,求证:AB PC ⊥.变式:如果,0a b >,则lg lg lg 22a b a b++≥.小结:本题可以单独使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进行证明. ※ 动手试试练 1. 设实数,,a b c 成等比数列,非零实数,x y 分别为a 与b ,b 与c 的等差中项,求证2a c x y +=.练2. 已知54A B π+=,且,()2A B k k Z ππ≠+∈,求证:(1tan )(1tan )2A B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直接证明包括综合法和分析法.2. 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 知识拓展综合法是“由因导果”,而分析法是“执果索因”,它们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证明方法,分析法便于我们去寻找思路,而综合法便于过程的叙述,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在解决问题的问题中,综合运用,效果会更好,综合法与分析法因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巨大而受命题者的青睐,在历年的高考中均有体现,成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给出下列函数①3y x x =-,②sin cos ,y x x x =+③sin cos ,y x x =④22,x x y -=+其中是偶函数的有( ).A .1个B .2个C .3 个D .4个2. m 、n 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不同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 ). ①//////αββγαγ⎧⇒⎨⎩ ;②//m m αββα⊥⎧⇒⊥⎨⎩ ③//m m ααββ⊥⎧⇒⊥⎨⎩ ;④////m nm n αα⎧⇒⎨⊂⎩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3. 下列结论中,错用基本不等式做依据的是( ). A .a ,b 均为负数,则2a b ba+≥B 22≥C .lg log 102x x +≥D .1,(1)(1)4a R a a+∈++≥4. 设α、β、r 是互不重合的平面,m ,n 是互不重合的直线,给出四个命题:①若m⊥α,m⊥β,则α∥β ②若α⊥r,β⊥r,则α∥β③若m⊥α,m∥β,则α⊥β ④若m∥α,n⊥α,则m⊥n5. 已知:23)0p <, 则p 是q 的 条件.1. 已知,,a b c R +∈,,,a b c 互不相等且1abc =.111a b c<++.2. 已知,,,a b c d 都是实数,且22221,1a b c d +=+=,求证:||1ac bc +≤.。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课件(人教A版选修1-2)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课件(人教A版选修1-2)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要证明 3+ 7<2 5可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
种,其中最合理的是( )
A.综合法
B.分析法
C.类比法
D.归纳法
解析:选B.从数据来看,宜用分析法.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典题例证技法归纳
题型探究 题型一 综合法的应用
例1 已知 x+y+z=m.求证:x2+y2+z2≥m32.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即证 a2+b2≥12(a2+b2+2ab), 即证 a2+b2≥2ab.6 分 ∵a2+b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7 分 ∴ a2+b2≥ 22(a+b)成立.8 分师微博 平时练习时,这一步你想到、做到了吗? 【名师点评】 应用分析法证明问题的模式 (若p则q形式)如下: 为了证明命题q为真, 只需证命题p1为真,从而有…… 只需证命题p2为真,从而有…… …… 只需证明命题p为真,而已知p为真,故q必为 真.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即 (x-1)(x-4)< (x-3)(x-2), 只需证[ (x-1)(x-4)]2<[ (x-3)(x-2)]2, 即证 x2-5x+4<x2-5x+6,即 4<6, 这显然成立. ∴当 x≥4 时, x-1- x-2< x-3- x-4.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__定__义___、__公__理___等),这
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栏目 导引
综合法
P⇒Q1 →
Q1⇒Q2 →

Q2⇒Q3 →…→ Qn⇒Q

表 (P表示_已__知__条__件____、已有
示 的__定__义___、__公__理___、 __定__理____等,Q表示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很全面】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很全面】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圆与方程4.1 圆的方程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 空间直角坐标系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ψ) 的图象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1.2 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1.3 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阅读与思考估计根号下2的值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阅读与思考九连环探究与发现购房中的数学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阅读与思考错在哪儿信息技术应用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3.4 基本不等式2abba+≤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变化率与导数3.2 导数的计算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阅读与思考科学发现中的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框图4.1 流程图4.2 结构图信息技术应用用Word2002绘制流程图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2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3 双曲线探究与发现2.4 抛物线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 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变化率与导数1.2 导数的计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 定积分的概念1.6 微积分基本定理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 数学归纳法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1.2 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3 二项式定理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 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统计案例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3-1数学史选讲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一古埃及的数学二两河流域的数学三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第二讲古希腊数学一希腊数学的先行者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欧几里得与《原本》四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一《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二《九章算术》三大衍求一术四中国古代数学家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一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二笛卡儿坐标系三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四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一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三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一分析的化身──欧拉二数学王子──高斯第七讲千古谜题一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二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三伽罗瓦与群论四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一古代的无穷观念二无穷集合论的创立三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一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二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三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学习总结报告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一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三球面的对称性思考题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一球面上的距离二球面上的角思考题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一极与赤道二球面二角形三球面三角形1.球面三角形2.三面角3.对顶三角形4.球极三角形思考题第四讲球面三角形一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二、球面“等腰”三角形三球面三角形的周长四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思考题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1.“边边边”(s.s.s)判定定理2.“边角边”(s.a.s.)判定定理3.“角边角”(a.s.a.)判定定理4.“角角角”(a.a.a.)判定定理思考题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一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二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三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思考题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二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1.向量的向量积2.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法三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四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思考题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一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二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三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阅读与思考非欧几何简史学习总结报告选修3-4对称与群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一平面刚体运动1.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2.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思考题二对称变换1.对称变换的定义2.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3.对称变换的合成4.对称变换的性质5.对称变换的逆变换思考题三平面图形的对称群思考题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一n元对称群Sn思考题二多项式的对称变换思考题三抽象群的概念1.群的一般概念2.直积思考题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一带饰和面饰二化学分子的对称群三晶体的分类四伽罗瓦理论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附录二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圆周角定理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三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四弦切角的性质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一平行射影二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 4-2矩阵与变换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1.旋转变换2.反射变换3.伸缩变换4.投影变换5.切变变换(二)变换、矩阵的相等二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三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一)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二)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一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二矩阵乘法的性质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一逆变换与逆矩阵1.逆变换与逆矩阵2.逆矩阵的性质二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三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2.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与发现三阶矩阵与三阶行列式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二特征向量的应用1.Anα的简单表示2.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引言第一讲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极坐标系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第二讲参数方程一曲线的参数方程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四渐开线与摆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 不等式选讲引言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基本不等式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法二综合法与分析法三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一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阅读与思考法国科学家柯西二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三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一数学归纳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6 初等数论初步引言第一讲整数的整除一整除1.整除的概念和性质2.带余除法3.素数及其判别法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最大公因数2.最小公倍数三算术基本定理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一同余1.同余的概念2.同余的性质二剩余类及其运算三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四一次同余方程1.一次同余方程2.大衍求一术五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六弃九验算法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一二元一次不定方程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三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论在密码中的应用一信息的加密与去密二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剩余系和欧拉函数附录二多项式的整除性选修4-7 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引言第一讲优选法一什么叫优选法二单峰函数三黄金分割法——0.618法1.黄金分割常数2.黄金分割法——0.618法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研究简史四分数法1.分数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2.分数法的最优性五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1.对分法2.盲人爬山法3.分批试验法4.多峰的情形六多因素方法1.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2.平行线法3.双因素盲人爬山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一正交试验设计法1.正交表2.正交试验设计3.试验结果的分析4.正交表的特性二正交试验的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选修4-9 风险与决策引言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一风险与决策的关系二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1.风险(平均损失)2.平均收益3.损益矩阵4.风险型决策探究与发现风险相差不大时该如何决策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一马尔可夫链简介1.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2.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二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三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1.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2.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3.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学习总结报告附录。

1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新人教A选修

1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新人教A选修

数学:2.2.1《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第一课时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一)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已知 “若12,a a R +∈,且121a a +=,则12114a a +≥”,试请此结论推广猜想. (答案:若12,.......n a a a R +∈,且12....1n a a a +++=,则12111....n a a a +++≥ 2n ) 2. 已知,,a b c R +∈,1a b c ++=,求证:1119a b c ++≥. 先完成证明 → 讨论:证明过程有什么特点? 二、讲授新课:1.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已知a , b ,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 (b 2 + c 2) + b (c 2 + a 2) + c (a 2 + b 2) > 6abc . 分析: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基本不等式) → 板演证明过程(注意等号的处理) → 讨论:证明形式的特点② 提出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 ③ 练习:已知a ,b ,c 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3b c a a c b a b c a b c +-+-+-++>. ④ 出示例2: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 求证:为△ABC 等边三角形.分析:从哪些已知,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如何转化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 板演证明过程 → 讨论:证明过程的特点.→ 小结: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边角关系的转化;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内角和)2. 练习:① ,A B 为锐角,且tan tan 3tan 3A B A B +=,求证:60A B +=. (提示:算tan()A B +) ② 已知,a b c >> 求证:114.a b b c a c +≥--- 3. 小结:综合法是从已知的P 出发,得到一系列的结论12,,Q Q ⋅⋅⋅,直到最后的结论是Q . 运用综合法可以解决不等式、数列、三角、几何、数论等相关证明问题.三、巩固练习:1. 求证:对于任意角θ,44cos sin cos2θθθ-=. (教材P 100 练习 1题) (两人板演 → 订正 → 小结: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思维过程)2.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求证:113a b b c a b c+=++++. 3. 作业:教材P 102 A 组 2、3题.第二课时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二)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分析法证明问题;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提问:基本不等式的形式?2. 讨论: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0,0)2a b ab a b +≥>>. (讨论 → 板演 → 分析思维特点:从结论出发,一步步探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二、讲授新课:1.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求证3526+>+.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如何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 板演证明过程 (注意格式)→ 再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比较:两种证法② 提出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框图表示: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 ③ 练习:设x > 0,y > 0,证明不等式:11223332()()x y x y +>+.先讨论方法 → 分别运用分析法、综合法证明.④ 出示例2:见教材P 97.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出发,逐步反推) ⑤ 出示例3:见教材P 99.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与已知出发,逐步探求)2. 练习: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等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的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 提示:设截面周长为l ,则周长为l 的圆的半径为2l π,截面积为2()2l ππ,周长为l 的正方形边长为4l ,截面积为2()4l ,问题只需证:2()2l ππ> 2()4l . 3. 小结:分析法由要证明的结论Q 思考,一步步探求得到Q 所需要的已知12,,P P ⋅⋅⋅,直到所有的已知P 都成立;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 (框图示意)三、巩固练习:1. 设a , b , c 是的△ABC 三边,S 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222443c a b ab S --+≥. 略证:正弦、余弦定理代入得:2cos 423sin ab C ab ab C -+≥,即证:2cos 23sin C C -≥3sin cos 2C C +≤,即证:sin()16C π+≤(成立).2. 作业:教材P 100 练习 2、3题.第三课时 2.2.2 反证法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反证法证明问题;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三枚正面朝上的硬币,每次翻转2枚,你能使三枚反面都朝上吗?(原因:偶次)2. 提出问题: 平面几何中,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命题:“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 、B 、C 不能作圆”. 讨论如何证明这个命题?3. 给出证法:先假设可以作一个⊙O 过A 、B 、C 三点,则O 在AB 的中垂线l 上,O 又在B C 的中垂线m 上,即O 是l 与m 的交点。

高中数学综合法与分析法

高中数学综合法与分析法

高中数学综合法与分析法高中数学的综合法与分析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两种基本方法。

这两种方法虽然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

综合法是指将数学的各个分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全面地认识数学的发展和应用。

综合法要求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且能够解决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综合法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解题、讨论与思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数学综合法和分析法在教学方法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综合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合作解题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综合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分析法则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逐步分析和推导,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分析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抽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数学的综合法和分析法在教学中可以相互融合和补充,形成一种有机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的各个分支,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总之,高中数学的综合法和分析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两种基本方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在教学方法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各个分支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全章归纳总结 新人教A版选修1-2

高中数学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全章归纳总结 新人教A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归纳推理【要点梳理】1、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称为 任何推理包括 和 两个部分。

是推理所依据的命题,它告诉我们 是什么, 是根据前提推得的命题,它告诉我们 是什么。

2、从个别事实中推演车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通常称为 ,它的思维过程是3、归纳推理有如下特点(1)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 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 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含的范围。

(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 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它 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

(填“能”或“不能”)(3)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 的推理,通过归纳法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指点迷津】1、运用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什么?首先,通过观察特例发现某些相似性(特例的共性或一般规律);然后,把这种相似性推广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然后,对所得的一般性命题进行检验。

2、在数学上,检验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是否能进行严格的证明。

3、归纳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什么?S 1具有P ;S 2具有P ;……;S n 具有P (S 1、S 2、…、S n 是A 类事件的对象) 所以A 类事件具有P【典型例题】例1、设N n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x f n n ∈'='='==-),()(,),()(),()(,sin )(112010 ,则)()(2005=x fA 、x sinB 、x sin -C 、x cosD 、x cos - 【解析】:,cos )(sin )(1x x x f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42615432x f x f x f x x x f x f x x x f xx x f xx x f x x x f n n ====-='==='=='-=-='-=-='=+故可猜测)(x f n 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有x x f x f x f n n sin )(,cos )1()(2414-===++xf x f x x f n n sin )4()(cos )(4434==-=++故选C【点评】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是人们在日常活动和科学学习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推理方法,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应注意所探求的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因果关系。

3.3综合法与分析法 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2)

3.3综合法与分析法 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2)

证 法2:∵a、b、c为 不相等正数 ,且abc = 1,
1 1 1 ∴ a+ b+ c = + + bc ca ab 1 1 1 1 1 1 + + + 1 < b c+c a+a b = + 2 2 2 a
1 1 + . b c 1 1 1 ∴ a + b + c < + + 成立. a b c
例:有下列各式: 1 1> , 2 1 1 1+ + > 1, 2 3 1 1 1 1 1 1 3 1+ + + + + + > , 2 3 4 5 6 7 2 1 1 1 1 1 1 1 1+ + + + + + + + >2 2 3 4 5 6 7 15 你能得到怎样的一般不等式,并加以证明。
又因为已知任何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所以上面的k个 交点两两不相同,且与平面内其他的k(k-1)/2个 交点也两两不相同. 从而平面内交点的个数是 k(k-1)/2+k=k[(k-1)+2]/2 =(k+1)[(k+1)-1]/2. 这就是说,当n=k+1时,k+1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 f(k+1)=(k+1)[(k+1)-1]/2. 根据(1)、(2)可知,命题对一切大于1的正整数都成立. 说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重难点是处理好当 n=k+1时利用假设结合几何知识证明命题成立.
注:在上例的题设条件下还可以有如下二个结论: (1)设这n条直线互相分割成f(n)条线段或射线, ---则: f(n)=n2. (2)这n条直线把平面分成(n2+n+2)/2个区域. 练习1:凸n边形有f(n)条对角线,则凸n+1边形的对角线 n-1 ------的条数f(n+1)=f(n)+_________. 练习2:设有通过一点的k个平面,其中任何三个平面或 三个以上的平面不共有一条直线,这k个平面将 空间分成f(k)个区域,则k+1个平面将空间分成 2k f(k+1)=f(k)+__________个区域.

2014年人教A版选修1-2课件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014年人教A版选修1-2课件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因为两平面相交, 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 所以 P, Q, R 共线于平面 a 与平面 ABC 的交线.
例2. 在△ABC中, 设 CB = a, CA = b, 求证 S△ABC= 1 | a |2| b |2 (a b)2 . A 2 分析: 所证三角形面积的式子 b 中是用向量的模以及向量的数量积 表示的, 于是我们考虑用三角形面 积公式 SABC = 1 AC BC sin C . 2 sinC 再通过向量的数量积转换.
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顺序.
习题 2.2 A组 第 1、2 题. B组 第 1、2 题.
习题 2.2 A组 1. 已知 A, B 都是锐角, 且 A+B≠ , 2 (1+tanA)(1+tanB)=2, 求证A+B= . 4 证明: 由 (1+tanA)(1+tanB)=2 得 1+tanA+tanB+tanAtanB=2, 整理得 tanA+tanB=1tanAtanB, ① tan A + tan B 又因为 tan( A + B) = , ② 1 tan Atan B 将①代入②得 1 tan A tan B =1, tan( A + B) = 1 tan Atan B 因为 A, B 都是锐角,
B
a C
例2. 在△ABC中, 设 CB = a, CA = b, 求证 S△ABC= 1 | a |2| b |2 (a b)2 . A 2 证明: 如图, b SABC = 1 BC AC sin C , a C 2 B 又因为 CB = a, CA = b, ab , cos C = 则 | a | | b | 于是得 sin C = 1 cos2 C = 1 ( a b )2 , | a | | b | (a b)2 1 1 SABC = | a | | b | 1 2 2 = | a |2| b |2 (a b)2 . 2 | a | | b | 2

选修1-2第二章2-2-2-1-1综合法及其应用

选修1-2第二章2-2-2-1-1综合法及其应用

题型二 用综合法证明几何问题 【例 2】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A⊥底面 ABCD,AB⊥AD, AC⊥CD,∠ABC=60° , PA=AB=BC,E 是 PC 的中点. (1)证明:CD⊥AE; (2)证明:PD⊥平面 ABE. [思路探索] (1)证明 CD⊥平面 PAC 即可; (2)证明 PD⊥AE、PD⊥AB 即可.
3.综合法格式
从已知条件出发,顺着推证,由“已知”得“推知”,由“推 知”得“未知”,逐步推出求证的结论,这就是顺推法的格式, 它的常见书面表达是“∵,∴”或“⇒”.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规范训练
题型一 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问题 【例 1】 已知 a,b,c∈R+,且 a+b+c=1,求证: 1 (1)a +b +c ≥3;(2) a+ b+ c≤ 3.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规范训练
自学导引
1.直接证明
从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定理、公理等, 通过推理直接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这种证明方法称为直接 证明.常用的直接证明方法有综合法和分析法.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规范训练
2.综合法 定理 、 公理 等, 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 (1)定义:一般地,利用 经过一系列的 推理论证 ,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 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2)框图表示: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 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规范训练
想一想:综合法的推理过程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 提示 综合法的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因为综合法的每一步推理
都是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是正确的,不同 于合情推理中的“猜想”.

高中数学教材人教B版目录(详细版)

高中数学教材人教B版目录(详细版)

数学①必修第一章集合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1.1 集合的概念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1.2.2 集合的运算第二章函数2.1 函数2.1.1 函数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2.1.3 函数的单调性2.1.4 函数的奇偶性2.1.5 用计算机作函数的图像(选学)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2.1 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2.2.2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2.2.3 待定系数法2.3 函数的应用(I)2.4 函数与方程2.4.1 函数的零点2.4.2 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近似方法——二分法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I)3.1 指数与指数函数3.1.1 有理指数幂及其运算3.1.2 指数函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3.2.1 对数及其运算3.2.2 对数函数3.2.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3.3 幂函数3.2 函数的应用(II)数学②必修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 空间几何体1.1.1 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1.1.2 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构特征1.1.3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4 投影与直观图1.1.5 三视图1.1.6 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表面积1.1.7 柱、锥、台和球的体积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2.1.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 直线的方程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2.2.2 直线方程的集中形式2.2.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2.3 圆的方程2.3.1 圆的标准方程2.3.2 圆的一般方程2.3.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3.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4 空间直角坐标系2.4.1 空间直角坐标系2.4.2 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数学③必修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1.1 算法的概念1.1.2 程序框图1.1.3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1.2 基本算法语句1.2.1 赋值、输入和输出语句1.2.2 条件语句1.2.3 循环语句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2.1.1 简单随机抽样2.1.2 系统抽样2.1.3 分层抽样2.1.4 数据的收集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2.3 变量的相关性2.3.1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3.2 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第三章概率3.1 事件与概率3.1.1 随机现象3.1.2 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3.1.3 频率与概率3.1.4 概率的加法公式3.2 古典概型3.2.1 古典概型3.2.2 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3.1 几何概型3.3.2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 概率的应用数学④必修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II)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1.1 角的概念的推广1.1.2 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 三角函数的定义1.2.2 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1.2.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2.4 诱导公式1.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1 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2 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向量的线性运算2.1.1 向量的概念2.1.2 向量的加法2.1.3 向量的减法2.1.4 向量的数乘2.1.5 向量共线的条件与轴上向量坐标运算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2.2.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2.2 向量的正交分解与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2.2.3 用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向量共线条件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3.1 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与定义2.3.2 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2.3.2 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与度量公式2.4 向量的应用2.4.1 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2.4.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和角公式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2.1 倍角公式3.2.2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数学⑤必修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 正弦定理1.1.2 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 数列2.1.1 数列2.1.2 数列的递推公式(选学)2.2 等差数列2.2.1 等差数列2.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3 等比数列2.3.1 等比数列2.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2 不等式的性质3.2 均值不等式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5.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3.5.2 简单线性规划数学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与量词1.1.1 命题1.1.2 量词1.2 基本逻辑关联词1.2.1 “且”与“或”1.2.2 “非”(否定)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1.3.1 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3.2 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1.2 椭圆的几何性质2.2 双曲线2.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2.2.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3 抛物线2.3.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3.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3.1.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3.1.2 瞬时速度与导数3.1.3 导数的几何意义3.2 导数的运算3.2.1 常数与幂函数的导数3.2.2 导数公式表3.2.3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3.3 导数的应用3.3.1 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3.3.2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3.3.3 导数的实际应用数学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 独立性检验1.2 回归分析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 合情推理2.1.2 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 综合法与分析法2.2.2 反证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1 实数系3.1.2 复数的引入3.2 复数的运算3.2.1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3.2.2 复数的乘法和除法第四章框图4.1 流程图4.2 结构图数学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与量词1.1.1 命题1.1.2 量词1.2 基本逻辑关联词1.2.1 “且”与“或”1.2.2 “非”(否定)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1.3.1 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3.2 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1.1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2.1.2 由曲线求它的方程、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2.2 椭圆2.2.1 椭圆的标准方程2.2.2 椭圆的几何性质2.3 双曲线2.3.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4 抛物线2.4.1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2.5 直线与圆锥曲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3.1.2 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3.1.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3.1.4 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3.2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3.2.1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3.2.2 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3.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2.4 二面角及其度量3.2.5 距离(选学)数学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导数1.1.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1.1.2 瞬时速度与导数1.1.3 导数的几何意义1.2 导数的运算1.2.1 常数函数与幂函数的导数1.2.2 导数公式表及数学软件的应用1.2.3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3 导数的应用1.3.1 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1.3.2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1.3.3 导数的实际应用1.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1.4.1 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1.4.2 微积分基本定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 合情推理2.1.2 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 综合法与分析法2.2.2 反证法2.3 数学归纳法 2.3.1 数学归纳法2.3.2 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3.1.1 实数系3.1.2 复数的概念3.1.3 复数的几何意义3.2 复数的运算3.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3.2.2 复数的乘法3.2.3 复数的除法数学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基本计数原理1.2 排列与组合1.2.1 排列1.2.2 组合1.3 二项式定理1.3.1 二项式定理1.3.2 杨辉三角第二章概率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1.1 离散型随机变量2.1.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1.3 超几何分布2.2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2.2.1 条件概率2.2.2 事件的独立性2.2.3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2.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2.3.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2.3.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2.4 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 独立性检验3.2 回归分析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第一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1.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1.2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2 基本不等式1.3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3.1 |ax+b|≤c、|ax+b|≥c型不等式的解法1.3.2 |x-a|+|x-b|≥c、|x-a|+|x-b|≤c型不等式的解法1.4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1.5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1.5.1 比较法1.5.2 综合法和分析法1.5.3 反证法和放缩法第二章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2.1 柯西不等式2.1.1 平面上的柯西不等式的代数和向量形式2.1.2 柯西不等式的一般形式及其参数配置方法的证明2.2 排序不等式2.3 平均值不等式(选学)2.4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第三章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3.1 数学归纳法原理3.1.1 数学归纳法原理3.1.2 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3.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3.2.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3.2.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贝努利不等式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2.2.综合法与分析法-人教B版选修1-2教案

2.2.综合法与分析法-人教B版选修1-2教案

2.2 综合法与分析法-人教B版选修1-2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含义及特点;2.掌握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范围;3.能够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含义及特点;2.能够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综合法的概念及特点;2.综合法的应用范围;3.分析法的概念及特点;4.分析法的应用范围;5.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比较;6.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综合法?•什么是分析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区别是什么?2. 学习综合法和分析法(30分钟)介绍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特点和应用范围。

在介绍时可以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比较(15分钟)对比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异同,并引导学生探讨两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和局限性。

4.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40分钟)提供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具体应用场景让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运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互相讨论和分享。

5. 总结(10分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做简单的总结,包括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特点、应用范围和比较,以及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授课讲解方法•小组讨论方法•案例分析方法•互动式教学法六、教学资源•课堂PPT•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案例•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相关文章七、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掌握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程度进行评估。

在评估中注重学生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综合法与分析法
教学目标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与分析法.
2.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特点,并能运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综合法:
1.定义:从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出发,通过推理推导出所要的结论.
2.结构:Q Q Q Q P n ⇒⇒⇒⇒⇒......21.
3.特点:条件⇒结论. (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
例1:已知a 、0>b ,求证:abc a c b c b a 4)()(2222≥+++.
练1:在ABC ∆中,角A 、B 、C 成等差数列,边a 、b 、c 成等比数列,求证:ABC ∆为等边三角形.
二、分析法:
1.定义:从结论Q 出发,反推回去,寻求Q 的充分条件1P ,在寻求1P 的充分条件2P ......直到找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P (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为止.
2.结构:P P P Q ⇐⇐⇐⇐......21.
3.特点:结论⇒条件.
例2:求证:
ab b a ≥+2(0>a ,0>b ).
练2:求证:321---<--a a a a .
作业:1.在ABC ∆中,C
B c b cos cos =,求证:
C B =. 2.求证:5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