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个性的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本阶段危机的成功解决,将会在儿童的人格中形 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认为,所谓意志就是进行 自由选择和自我抑制的不屈不挠的决心。
如果不能成功解决危机,则形成自我怀疑的人格 特征。
19
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怀疑(1-3岁)
表现
此时的儿童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反复使用“我”、“我 的”等字眼,凡事想亲历亲为,表现出强烈自主的意愿 。
17
第一阶段:基本的信任VS不信任(0-1 岁)
表现
婴儿期的社会性信任表现在吃得好,睡得深,大小便 通畅。
社会性信任的最初成就,是能够让母亲离开视线而没 有焦虑或愤怒。
影响因素
信任与不信任是通过母亲的照料而形成的,其中主要 在于和母亲关系的质量。
18
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怀疑(1-3岁)
3.性器期(3~7岁)
对自己性器官感兴趣,儿童在行为上开始出现性别 之分;
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本我和自我
11
(一)人格发展阶段
4.潜伏期(7~12岁)
对性缺乏兴趣,男女儿童的;
5.生殖器(12~20岁)
主要从排泄中得到快感。(父母正是在这时期训练 儿童养成便溺的卫生习惯)
12
(一)人格发展阶段
4
(二)个性的结构
1.个性倾向性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 的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表现 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
3.自我意识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是个性心 理结构中的控制系统。
5
(二)个性的结构
4.心理过程
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情感等。这 些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成分或基础成分, 是人对现实发生反映和联系的基本形式。
5.心理状态
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 ,表明心理活动进行的时候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 平,起提高或降低个性积极性的作用。
6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独特性(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2.整体性(每个人的行为的各方面都体现统一) 3.稳定性(在不同场合、地点、时间表现出相似
4.潜伏期(7~12岁)
对性缺乏兴趣,男女儿童的界线很清楚;
5.生殖器(12~20岁)
恋父、恋母情节再次出现。
13
(二)人格结构
本我:即原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 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它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 “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 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遵循 “现实原则”。
埃里克森的心 理社会发展阶
段理论
9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观点: (一)人格发展阶段 (二)人格结构
10
(一)人格发展阶段
1.口腔期(0~1岁)
主要是口腔的活动,儿童从吮吸、吞咽、咀嚼等口 腔活动得到对基本需要的满足;
2.肛门期(1~3岁)
主要从排泄中得到快感。(父母正是在这时期训练 儿童养成便溺的卫生习惯)
影响因素
成人(尤其是教养者)不可能允许儿童为所欲为,而是 要按照社会的需要来要求他们。如果儿童受到过于严格 的训练和不公正的对待,就会产生羞怯和疑虑。
20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
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本阶段危机的成功解决,儿童的人格中形成了方向和 目的品质,成年后性格倾向于自动自发、计划性、目 的性、果断等积极的人格特质;
第十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
1
主要内容

个性的概述

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
三 气质及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 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2wk.baidu.com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一、个性的内涵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三、个性的形成
3
一、个性的内涵
(一)定义 个性(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一个人全
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 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个性是在个体的各种心理过程、各种心理成 分发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 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 点是追求完美,遵循“至善原则"。
14
(二)人格结构
本我:即原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 和生命力。它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
16
第一阶段:基本的信任VS不信任(0-1 岁)
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如果成功解决了本阶段的发展危机,儿童的人格中 便形成了希望的品质:这种儿童敢于冒险,不怕挫 折和失败,容易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解决,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恐 惧的特质:这种儿童胆小懦弱,易成为不信任他人 、苛刻无度的人。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 不受伤害,遵循 “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
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
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 “至善原则"。
性) 4.社会性(个性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7
三、个性的形成
2岁前, 儿童各心理成分还没有完全发展起 来;
2岁左右,个性逐步萌芽; 3~6岁儿童的个性开始形成; 直到成熟年龄(大约18岁左右),个性才基
本定型,而且在个性定型以后,还可能发生 变化。
8
第二节 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心 理性欲理论
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
,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遵循 “现实原则 ”。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 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至善原则"。
15
(二)人格结构
本我:即原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 和生命力。它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
如果不能成功解决危机,则形成了被动与保守品质, 成年后性格倾向无计划、没有目标,优柔寡断;害怕 犯错、回避风险;感到无助和内疚;不断地去讨好别 人等消极的人格特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