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丨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课件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课件部编版
看到这个场景,让人不禁想起《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中所描画的梁启超先生讲课的情景,垂头、顿足、仰天、跺脚、 叹息、争执、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黄老师课堂上肢体表情的 适时添加,同样让课堂精彩不断,幽默不断,笑声不断。
(五)将迁移作为教学的习惯,文言文也 要有课外推举书目
因为刚好遇见你,留下十年的期许,如果再 相遇,我想我会记得你。
三、教材解析
(一)写景美文集中呈现,篇目选择独具匠心
主题内容为山川美景,文章短小但描写精彩。 格律之美受到青睐,短文多为南北朝骈体文,
诗歌多为唐代律诗。 补白也是律诗知识介绍。
(二)聚焦古诗文,凸显文体教学意识
与七年级相比,八年级强化了文体教学。 聚焦同一种文体——古诗文。 文体集中,便于开展教学,便于教会学生掌
(四)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 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 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文言教学应该生动有趣。
董旭午《融通生活,活教活学词类活用》
四种融通方式:与古人的语言表达生活相融通, 与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相融通,与学生的生活 积淀相融通,与生活中的词语活用相融通。
借助诵读,感受诗歌之美; 借助注释,猜想诗歌内容; 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意境; 借助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情怀。
(二)把文言诗文当成诗文而不是文言语 料来教,尊重其整体性和文章特点。
文言文常被肢解成一段一段、一句一句、 一个词一个词,一篇文章成了一组组按 刻板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实词和虚词 的混合体。
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四)比较阅读激活思维,在过程中学习语文 知识
文体集中编排有利于比较阅读的开展,比较 阅读可以激活学生思维。

部编八上第三单元文言文翻译及课文分析

部编八上第三单元文言文翻译及课文分析

部编八上第三单元文言文翻译及课文分析(参考书版)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在丝毫同“缺”空隙、缺口句意: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日光句意: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到了升到高处。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有时句意:在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句意:那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的就白色的急流,绿极句意: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着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高悬的飞速地冲荡(在其中)茂盛甚,很句意:(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刚早晨肃杀,凄寒句意: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和寂静。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接连延长句意: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消失所以句意: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了秋天萧瑟的气氛,同时又暗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照应前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1.《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山的连绵高峻,分别描绘出三峡夏天、春冬之时、秋天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2.《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本文运用俯仰结合、动静结合等景物描写手法通过描写山川的美丽景色,抒发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诗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俱佳,“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文学成就也很高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被称为“三苏”。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本文是游记类散文中的名篇,虽短小却不失韵味。

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庭中月色,连用比喻,空灵明净。

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身份的自嘲自解和乐观豁达的胸襟。

4.《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江苏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

本文采用总分结构,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等景物描写手法以及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先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再分别写出富春江的水清澈、湍急和山高峻、幽静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知识点汇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知识点汇总

《野望》复习要点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 ,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9.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专项复习】八上第三单元课内古诗鉴赏复习 部编语文优质课课件

【专项复习】八上第三单元课内古诗鉴赏复习  部编语文优质课课件
古 诗 鉴 赏
——八上复习之第三单元课内古诗鉴赏
野 望
王 绩
作 介者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 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其诗多以酒为题 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 露出颓废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有《王无功 文集》五卷本传世。
创 景作

唐贞观初年,王绩因疾罢官,躬耕于东(今 山西万荣),此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颈联:近景
) 仰视(天边云霞
尾联:抒情(思乡)、惜别)
盛赞河山 眷恋家乡
重 点 赏 (1)(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析
·炼字:①“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情 形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②“入”字描 绘出了大江冲击荒原的力量,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激昂奋进。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初出荆门时喜悦、激动的 心情,更展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朝气蓬勃的形 象。
【课下注释】 ①次:停宿。 ②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③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译 文
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 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飘飘荡荡 。 汉阳碧树在晴日的原野上清晰分明,碧绿的芳草覆盖着 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 霭笼罩着江边,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重 点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析 ·修辞:拟人。将江水人格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
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
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本诗通过写诗人远游沿途的所 见景色,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 画卷,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 山由衷的赞美之情及浓浓的思乡 之情。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一)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人相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食野菜的隐士。

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唐朝著名诗人。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重点赏析:本诗写景动静结合,由远及近,富有特色。

首联“东皋”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表现了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颔联从色与光的角度写静景,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通过“牧人”与“猎马”写动景,描绘出一幅日暮晚归的画面。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与其神交,聊以慰藉,以此来抒发孤独抑郁之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作者简介:崔颢,出身"博陵崔氏",唐代著名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主题思想:全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问答题:1、作者是从如何描写三峡的?答: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

作者未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惯。

(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山:连绵、陡、高俊(正面、侧面)(雄壮美)夏水:凶险、迅疾(奔放美)春冬景色:水清树茂(俯视、仰视)(动景、静景)(色彩斑斓)(一字一景)清幽秀丽(清悠美)秋景:林涧寂静、高猿长啼气氛悲寂凄凉(凄婉美)3、为什么作者能把三峡描写得如此美丽多情?①抓住景物特点;②多角度写景;③动静结合;④正侧结合;⑤多种修辞手法;⑥骈散结合的语言;⑦色彩渲染。

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

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5、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6、归纳本文的中心:答: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7、《三峡》《与朱元思书》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三峡》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与朱元思书》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悲哀或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文言文知识要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文言文知识要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文言文知识要点归纳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但也不能盲目积累,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积累。

小偏整理了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文言文知识要点归纳,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文言文知识要点归纳9《三峡》知识点一、1、文学常识:①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先总写三峡总体形势,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层次分明。

(2)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描写三峡特点,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

(3)语言精炼准确,清新优美。

4、重点字词:1、[略无]毫无。

略,几乎。

2、[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3、[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有时。

[宣]传达。

7、[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回]回旋。

9、[巘(yǎn)] 险峻的山峰。

10、[漱(shù)]冲刷。

11、清[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

12、[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13 、[曦]阳光或日光。

14、[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沾]沾湿。

三声:几声,[三]表示概数。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6、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隔绝)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①属引凄异(连续)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 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清①回清倒影清 (清波) ②清荣峻茂(水清)7.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诵读-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诵读-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一.原文庭中有奇树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二.注释《庭中有奇树》:选自《文选》卷二十九。

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华:同“花”。

滋:繁盛。

攀条:攀引枝条。

荣:花。

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

遗:读作wèi,赠送的意思。

所思:思念的人。

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满。

致:送达。

贵:珍贵。

感:感受,感动。

经时:历时很久。

三、诗意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四、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

五、写作背景《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

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

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六.作品介绍: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复习丨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第三单元)

复习丨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第三单元)

复习丨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第三单元)复习丨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第三单元)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 )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要点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要点解析

《三峡》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水经注疏》,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学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三峡分别是:巫峡、瞿塘峡、西陵峡。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zhàng):重崖叠壁夏水襄.陵:夏水:夏季涨水襄.(xiāng)陵:大水漫过丘陵乘奔御.(yù)风:骑上快马,驾着风素湍.(tuān)绿潭:素湍:白色的急流,深潭碧绿的深潭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飞漱(..shù):急流冲荡清荣峻茂:清荣:指水清树茂峻茂:指山高草盛三、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4、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五、一词多义①沿溯阻绝(隔绝)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六、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无:毫无略,几乎“阙”通“缺”,空缺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夜分:半夜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3、重岩叠嶂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4、至于夏水襄陵:襄(xiāng):漫上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6、或王命急宣:或:有时宣:传达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御:驾,乘疾:快8、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回:回旋9、绝巘多生怪柏: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10、飞漱其间:漱(shù):冲刷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12、属引凄异: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1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旦:早晨肃:寂静15、哀转久绝:哀:悲哀转(zhuǎn):婉转1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沾:沾湿三:表示概数七、重点语句翻译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子夜时分,就看不见月亮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5、绝巘多生怪柏绝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6、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八、理解性默写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10、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八年上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及课内外诗歌复习课件

八年上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及课内外诗歌复习课件

重点句子翻译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重点句子翻译
争高直指(笔直)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形容词,独一无二的)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断绝)
直视无碍(动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单车欲问边(慰问) 问今是何世(打听) 仍怜故乡水(喜爱) 可怜身上衣正单(同情)
古今异义
• ①或王命急宣 • (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 • ②不以疾也
• (古义:快;今义:疾病)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重点句子翻译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鸢飞戾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纶世务
(yuān lì) (lún)
• 驱犊
• 征蓬
采薇
汉塞
萋萋
候骑
(qī) (jì ) (jīng)
鹦鹉
都护
(yīng wǔ) (hù) (dī)
燕然

荆门
白沙堤
重点句子翻译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晚就到了江陵。)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荣峻茂,良多趣味。 • (悬泉和瀑布,飞流冲荡在山峰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 • 属引凄异,空谷传向,哀转久绝。 • (猿猴的声音接连不断,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回响,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知识要点归纳(文言文)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知识要点归纳(文言文)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知识要点归纳(文言文)9《三峡》知识点一、1、文学常识:①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先总写三峡总体形势,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层次分明。

(2)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描写三峡特点,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

(3)语言精炼准确,清新优美。

4、重点字词:1、[略无]毫无。

略,几乎。

2、[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3、[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有时。

[宣]传达。

7、[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回]回旋。

9、[巘(yǎn)] 险峻的山峰。

10、[漱(shù)]冲刷。

11、清[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

12、[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13 、[曦]阳光或日光。

14、[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沾]沾湿。

三声:几声,[三]表示概数。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6、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7.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野望》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五首诵读译文赏析

《野望》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五首诵读译文赏析

景 中 含 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首二句以抒写 情性为主。
“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 地,借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的诗 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故而自号 “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 依”,化用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诗句。
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 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巧 妙 铺 垫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 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 心绪。
面 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
色彩的透明度。 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
峦惟见落日的余晖。 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 “归”。用得自然而精警。
欣 然 意 趣
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 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 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都 显得那么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 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 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描 绘 色 彩
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 晚景图。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 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 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 暮之感。
荒 凉 落 暮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 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面 衬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 来的动态场景。

统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解析与默写第三单元

统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解析与默写第三单元

古诗词默写 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默写自测
课外古诗词
古诗词默写 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文本背诵 理解性默写: 1.诗中以花寄情,表达对远行人的思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古诗词默写 三、赠从弟(其二)(刘祯· 魏晋)
文本背诵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名句理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赏析: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 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 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 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 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 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 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 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 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 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 格追求。作品在此处运用了直抒胸 臆的表现手法,直接描写了松柏的 品格,点明了作品的主题。
不已。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伏在马 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 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这 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 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 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 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 极进取精神,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 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 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古诗词默写 三、赠从弟(其二)(刘祯· 魏晋)
文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赏析: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 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柏树却总 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 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 傲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丨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第三单元)复习丨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第三单元)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 )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第11课《短文两篇》1.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字音]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 )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g)竹柏(bǎi)猿(yuán)[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4)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6)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7)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今义:主要指人家[一词多义]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特殊句式](1)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2)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第12课《与朱元思书》1.文学常识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字音]轩邈(xuān miǎo)泠泠(líng)嘤嘤(yīng)鸢飞(yuān)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uī)[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2)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4)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5)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2)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3)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4)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5)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6)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7)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2)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4.重点问题(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山深无人的幽静。

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第13课《唐诗五首》文章思想内容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白沙堤止。

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

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理解性默写《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吴均)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