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顿钢琴奏鸣曲风格及演奏分析
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

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1. 海顿的生平及其晚期钢琴奏鸣曲1.1 生平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东部,小镇罗劳。
海顿生长在一个音乐氛围良好的环境,父母都热爱音乐,当地的民间歌舞也在他心里扎根,因此他的创作得以与多民族的奥利地民间音乐保持紧密联系。
海顿8岁起就在教堂里的童声合唱队唱歌,通过这些演唱曲目,熟悉并了解了许多复调风格的作品,并获得了大量的音乐实践。
18岁时因为倒嗓而离开合唱队,只能靠打零工和教学勉强糊口。
1761年是海顿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他来到艾斯特哈齐亲王的宫廷担任乐长的职位。
从这一年起,海顿在官邸中工作近三十年,根据主人的意愿与想法,创作各种各样的音乐。
海顿偶尔也去维也纳,因此能够跟上音乐界发展的脚步。
1790年亲王去世,海顿离开官邸。
曾经两度旅居于英国,参加了伦敦的各种演出,在那里指挥各种音乐会,创作了大量新作品。
他最优秀的作品都是在摆脱了宫廷对他的约束后创作的。
海顿的钢琴作品虽然在他的全部创作中不占主体地位,但对后世钢琴音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海顿的钢琴音乐已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喜爱与推崇。
海顿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正如他的基本创作风格一样,富有幽默感、充满活力、明朗乐观、民间气息浓厚。
这与他生活的时代与时代潮流时代意识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海顿的一生没有太大的波折,所以他的音乐总以表现光明欢乐为主,悲剧性因素较少或者说没有真正的悲剧性,强烈矛盾也反映得较少。
作品中流露的多半是朴实开朗的情感,所描绘的大都是世态的风俗性的画面。
不过当海顿晚年离开宫廷,作为自由音乐家旅居伦敦时,他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他在1791年致友人的信中写道:“当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受人制约的佣人时,这种意识足以补偿和恢复一切疲劳。
”因此他晚期的作品相比之下更富深刻性和戏剧性。
1.2海顿的晚期钢琴奏鸣曲海顿的一生年代长久,跨越了从巴洛克时期到几乎整个古典时期的漫长阶段。
《海顿钢琴奏鸣曲》音乐鉴赏

《海顿钢琴奏鸣曲》音乐鉴赏《海顿钢琴奏鸣曲》是古典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创作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这首曲子被认为是海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一。
下面从旋律、节奏和表达三个方面来进行《海顿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鉴赏。
从旋律方面来看,《海顿钢琴奏鸣曲》旋律清新、流畅,简洁而不失精致。
整个曲子的旋律线条简单明了,却又不失优美,起伏自如,铿锵有力,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受。
从和声方面来看,曲子的和声虽然简单,但却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和声技巧,如对位、装饰音、和声节奏等,使得曲子更具层次感和变化性。
从节奏方面来看,《海顿钢琴奏鸣曲》的节奏明快、清晰、整齐。
曲子采用了典型的四分音符为主的节奏形式,但是却通过巧妙的速度变化和重音设置,增加了曲子的动感和张力,使得曲子更加富有活力。
从表达方面来看,《海顿钢琴奏鸣曲》表达了海顿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情和追求。
这首曲子富有激情,富有动感,表现了海顿对生命的强烈感受和对音乐的深深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音乐形式和技巧的完美追求和掌控。
《海顿钢琴奏鸣曲》是一首充满活力、精致而又简单的古典音乐代表作品,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都充满着魅力和艺术气息。
这首曲子的表现力强,富有内涵,对于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学习者来说,都具有很高的欣赏和学习价值。
第一乐章的曲式为古典时期的标准奏鸣曲曲式,由两个主题构成,且主题之间存在对比。
第一个主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旋律,充满了感性和激情,第二个主题则更为沉稳。
这两个主题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是奏鸣曲的主要发展部分。
第二乐章是一个悠扬的慢板,有一些古老的风格,它的旋律简单而动听。
这个乐章的旋律性格和第一乐章非常不同,它更加静谧,缓慢,是一种对比。
第三乐章则是快板,它由一个主题和两个变奏构成,是对第一乐章主题的再现和发展。
变奏部分富有想象力,富有变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首奏鸣曲的音乐语言简明清晰,富有透明感和流畅感。
古典与浪漫的碰撞——海顿奏鸣曲简评

古典与浪漫的碰撞——海顿奏鸣曲简评摘要:海顿的钢琴音乐作品在他的全部创作当中只占次要地位,然而其独特的音乐个性与艺术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拟就海顿的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对其音乐特性与艺术成就加以总结,使人们对海顿的钢琴音乐作品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海顿;钢琴;嬉游曲;古典乐派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222-020 引言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生于罗劳,奥地利的一个村庄。
民间歌曲和舞曲是他的天然继承物。
他在童年时就显示出非同一般的音乐才能,并在教堂里获得了一个唱诗班歌手的位置。
十六岁后,他在维也纳住下,找了一架破旧的古钢琴练习演奏。
他靠教学和为人伴奏维持生活。
不久,海顿引起了维也纳贵族音乐爱好者的注意。
1761年,海顿加入了埃斯特哈齐家族的王府乐队。
海顿在这里住了近三十年,度过了大部分创作生涯。
海顿指导着的一支管弦乐队、一个歌剧团、一个木偶剧院,还有教堂。
海顿很年轻时就结婚了,但和妻子相处并不融洽。
他们最后分手了。
中年时,海顿的声名遍及欧洲。
九十年代,他两次访问英国,在那里指挥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大获成功。
1808年,维也纳的艺术家和贵族组织演出了海顿的清唱剧《创世纪》以向他致意。
一年以后海顿逝世,他受到了同胞们的尊敬,全欧洲都承认他是当时的首席音乐家。
1 海顿的创作遍及音乐的各种体裁和形式,但他的最大功绩却在于他的交响曲和四重奏创作海顿交响曲的最高成就,是他九十年代旅居伦敦时创作的十二部《伦敦》交响曲。
海顿的交响曲很早就定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最富有戏剧性。
第二乐章慢板,表达内心体验。
第三乐章叫小步舞曲,时常有农村舞曲的性质,第四乐章往往是民间风俗画面的写照。
弦乐四重奏在海顿的艺术中占据了中心位置,他留下了83首弦乐四重奏是这类乐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的中期和后期四重奏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包含了音响和形式方面值得注意的试验。
浅谈海顿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浅谈海顿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作者:韩佳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15期约瑟夫·海顿是维也纳当代著名的古典音乐艺术家,被誉为“交响、弦乐四重奏之父”等、其一生创作数百首音乐作品,是古典音乐主义的重要代表人格。
海顿处于欧洲启蒙运动蓬勃发展的社会时期,在其音乐作品中,渗透了大量启蒙运动思想,深刻的反映当时的社会状态,钢琴奏鸣曲是海顿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完善的结构形式、丰富的演奏技巧及深刻的主题思想受到人们热切的关注,学习和研究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对推动现代音乐创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1 海顿钢琴演奏曲创作时期分析海顿一生创作了大约五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古典主义思想始终贯穿于其音乐创作的整个过程,结合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可以发现,海顿在继承古典主义音乐创作精髓和核心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风格,使得钢琴奏鸣曲由传统的温婉风格逐步向键盘式成熟风格转变,奠定了现代音乐创作基础,从海顿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来看,导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时期(1767年以前)。
这一阶段海顿主要生活在维也纳,在维也纳进行音乐学习和深造,受当时维也纳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其钢琴演奏曲呈现出欢快、喜悦、热闹的气氛,主要用于上层社会贵族阶级的舞会、聚会等场所,具有浓烈的嬉游曲风格,无论是曲式结构、还是篇幅章节,都十分短小,属于海顿即兴创作作品,初具钢琴奏鸣曲的风格,在维也纳的音乐学习生涯,为海顿进行音乐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第二阶段,发展时期(1767年至1780年)。
这一时期的海顿音乐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音乐作品中融入了大量民间艺术风格,主要用来表达和赞美自然景色及乡村生活,呈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欧洲资产阶级兴起,要求政府和社会给予平等、自由的权利,并由此而产生了狂飙运动,成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基础,在这种社会思潮下,海顿的钢琴奏鸣曲由早期的欢快、华丽逐渐向反映现实生活过度,希望用音乐反映一定的时代精神和内涵,如创作于1771年的C小调鸣奏曲,结构紧凑,情感转换流畅,深刻的反映海顿对时代的思考。
海顿《g大调钢琴奏鸣曲(l

海顿《g大调钢琴奏鸣曲(l.52)》作品与演奏浅析
《G大调钢琴奏鸣曲》(又称G大调奏鸣曲,Hob.XVI:41)是约瑟夫·海顿于18世纪晚期创作的一首钢琴奏鸣歌。
这是海顿最受欢迎的钢琴奏鸣曲之一,以其充满活力和欢乐的性格而闻名。
奏鸣曲有三个乐章:
1.快板
2.如歌般的慢板
3.决赛:普雷斯托
第一乐章是一个快速、充满活力的快板,以突出的钢琴旋律为特色,左手伴随着和弦。
第二乐章是一种更慢、更内省的慢板,右手抒情旋律,左手琶音伴奏。
第三乐章是一个生动的序曲,为奏鸣曲带来了令人振奋的结尾。
在表现方面,重要的是要注意分数中显示的动态和措辞。
第一个和第三个动作应该充满活力和精神,而第二个动作应该更放松和富有表现力。
注意发音标记也很重要,因为海顿的写作在这方面往往非常详细。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有趣而有价值的作品,观众一定会喜欢。
《D大调钢琴奏鸣曲》艺术特征分析

《D大调钢琴奏鸣曲》艺术特征分析《D大调钢琴奏鸣曲》(Op.37)完成于 1780 年,是海顿为献给奥恩布鲁格的姐妹们所作的,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可以说它是海顿所写的奏鸣曲当中最动人、最热情的作品。
本文选取了此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从音乐技法以及创作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总结与归纳出海顿鲜明的作曲技法特征,力求管窥出他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
(一)典型古典主义奏鸣曲式的曲式结构特征《D大调钢琴奏鸣曲》这部作品是三乐章奏呜曲,织体结构是古典主义奏呜曲式,音乐风格设计具有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典型特征。
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奏鸣曲式,音乐主题清新灵动,曲式结构严谨规整。
第二乐章:广板,单二段曲式,具有很强的抒情性,类似歌剧中的咏叹调。
第三乐章:急板,回旋曲式。
由主部和两个插部构成,活泼欢快、机智幽默。
第一乐章的开头是由短倚音为引领,平均规整的八分音符组成的主导动机。
节拍规整、旋律质朴。
而诙谐的带有上波音的二连音的加入,使音乐形象顿时生动起来,并洋溢着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让人倍感温暖舒适,其曲式图示如下:第二乐章慢板(Largo e sostenuto),类似歌剧中咏叹调,无论是作曲技法还是音乐语汇都与呈示部形成极大反差。
它开始于d小调的J级主和弦,一拍内的附点音符及三连音仿佛引出人们心灵深处的悸动。
四声部复调织体的运用,也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矛盾冲突的多重性,其曲式图示如下:第三乐章急板,回旋曲式,节奏型短小紧凑,速度欢快,又回到了第一乐章的兴高采烈。
主部主题是由四分音符连奏与八分音符顿音构成,突出了顽皮的谐谑性格。
旋律织体轮廓清晰,寿右手在统一的旋律线上向上爬行。
右手旋律部分顿音记号随着一个小的三度音程连奏短促有力,和左手部分的三度音程断奏一唱一和交相呼应,其曲式图示如下:(二)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旋律安排这首作品既不是巴洛克音乐那样的神性雄浑,也区别于洛可可的妩媚绮丽。
欢快热烈而又温文尔雅,充满人性的光辉与现实感,正是古典主义时期欧洲文化经过启蒙运动洗礼后的表现。
简述海顿的钢琴奏鸣曲

简述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海顿是著名的晚期古典音乐作曲家,他的钢琴奏鸣曲在欧洲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海顿出生于1732年,他8岁开始学习音乐,11岁开始在音乐学校学习,13岁被一个贵族收养,在他17岁时,他进入了安斯特拉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钢琴奏鸣曲,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凤凰”,“小狗”,“圣母颂”等。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有其独特的特点,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强烈的情感,把浪漫主义的影响显示出来,音乐语言也犹如在一种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来,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风格,具有稳定的旋律结构,层次分明,富于变化,协调有序,抒情优美。
其中圣母颂是海顿最著名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它把古典浪漫主义的美德完美体现出来,在古典时期的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神的音乐”。
凤凰是海顿所创作的著名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它充满了优美的旋律线条,戏剧性地加强了情绪,在发展过程中运用了变奏和进行技巧,以展示海顿对钢琴技法的深厚功力,将浪漫主义音乐和充满激情的抒情思想完美地表现出来,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深受观众喜爱。
小狗是海顿的另一部钢琴奏鸣曲,它既抒情又古典,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用简单的旋律语言,表现出对一只小狗的情思,把浪漫主义的影响充分发挥出来,充满了暖心和感动,被誉为“新古典浪漫主义的音乐”。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代表着海顿的精神,象征着晚期古典音乐时代的完美写照,其中凤凰、小狗以及圣母颂都是海顿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们充满着西方精神,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完美结合,形成海顿独特的音乐气息。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已经成为影响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欧洲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是对古典音乐史上伟大历史进程的雄心壮志,是欧洲文化发展史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提供了古典乐器演奏家以及乐况观众一种高贵和沉思的感受,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古典音乐中抒情优美的旋律,在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中,人们能够体会到浪漫主义精神的强大魅力,学习他的作品,感受其抒情的气息,这也是海顿钢琴奏鸣曲留存下来的原因。
浅析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

浅析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摘要】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音乐风格独具特色。
海顿的音乐风格以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和音乐思想的深度而著称。
早期钢琴奏鸣曲的结构常常简洁明了,具有清晰的主题和发展部分。
旋律方面,海顿的乐曲具有优美的旋律线条和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
在节奏方面,早期钢琴奏鸣曲常常具有明快活泼的节奏感,给人以轻快愉悦的感觉。
而在动态方面,海顿的作品常常具有丰富的动态变化,通过不同的强度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包括简洁明了的结构、优美富有表现力的旋律、活泼明快的节奏和丰富多变的动态变化,展现出海顿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思想。
【关键词】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结构特点、旋律特点、节奏特点、动态特点、总结1. 引言1.1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重要性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古典音乐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之一,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对于钢琴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数量众多,风格多样,结构严谨,旋律优美,节奏活泼,动态变化丰富。
通过对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研究和演奏,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古典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还可以感受到海顿作为音乐大师的无限创意和才华。
海顿的早期钢琴奏鸣曲不仅具有音乐美感,还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内涵和情感表达,是钢琴学习者和音乐爱好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曲目之一。
深入研究和理解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对于提升钢琴演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海顿的音乐风格特点海顿的音乐风格特点包括了许多独特的特征,使其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赏并影响了后来的音乐发展。
海顿在早期钢琴奏鸣曲中展现出了清晰的主题发展和对比,这种展示方式体现了他的严谨和逻辑性。
海顿的音乐风格充满了幽默和轻松感,常常在音乐中夹杂着欢快的旋律和奇思妙想的音乐构思,给人以愉悦的听觉感受。
海顿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对情感的表达,他善于运用音乐语言来表现各种情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和深刻。
海顿c大调奏鸣曲赏析

海顿c大调奏鸣曲赏析《海顿C大调奏鸣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创作于18世纪末的一部钢琴奏鸣曲。
这部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典雅的结构和巧妙的主题发展而备受赞赏。
下面我们将对这部作品进行一次全面、生动且有指导意义的赏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部奏鸣曲的结构。
《海顿C大调奏鸣曲》由三个乐章组成:快板,慢板和终曲。
这种结构在海顿的作品中非常常见,它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熟悉的感觉,也让人感到舒适和亲切。
每个乐章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同时又相互呼应和衔接,使整个作品展现出协调一致的整体感。
在第一乐章快板中,作曲家引入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主题。
这个主题以强有力的音符开头,给人带来一种豪放和强烈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听到了一些对主题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对比鲜明的音符和旋律。
这些对比使整个乐章充满了起伏和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愉悦和振奋的感觉。
第二乐章慢板是整个作品的情感之中心。
在这个乐章中,海顿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个乐章的开头以柔和、细腻的音符开始,给人一种宁静和温暖的感觉。
接着,一个悲伤而动人的主题出现了,它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内心的激荡。
海顿巧妙地通过对主题的展示和发展,将情感表达得非常丰富和细腻,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最后,第三乐章终曲是整部作品的高潮和收束。
这个乐章以欢快、活泼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开头,给人一种愉悦和轻松的感觉。
在整个乐章中,海顿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变化,使作品充满了活力和活跃的气息。
整个乐章以高潮和宣泄的方式结束,让人们感到充满了能量和喜悦。
通过对《海顿C大调奏鸣曲》的赏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部作品具有多样的音乐特点和个性。
海顿通过独特的结构、精心的主题编排和艺术的处理手法,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优秀作曲家的才华和魅力。
同时,这部作品也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精神,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前行。
海顿早期钢琴奏曲风格特点

海顿早期钢琴奏曲风格特点————————————————————————————————作者:————————————————————————————————日期: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以(作品号Hob. XVI/20)为例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是古典奏鸣曲中包罗万象的微型世界,是巴洛克与古典风格演变的桥梁。
现在从曲式、调式、节奏、装饰音四个方面分析海顿早期奏鸣曲作品号Hob.XVI/20的风格特点,并阐述其钢琴演奏的意义。
从海顿最早的钢琴作品到1766年的作品是海顿早期的钢琴作品。
因为1766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海顿供职的艾斯特哈兹家族(Esterhazy)在纽锡德尔湖教区新建了艾斯特哈兹行宫。
海顿随同艾斯特哈兹亲王住进了艾斯特哈兹,并在此走过了长达30年的音乐生涯。
海顿已出版的所有奏鸣曲中有18首是完整的早期作品,另外7首仅仅是主题部分。
海顿本人对他自己的早期作品并不很欣赏。
在给莱比锡出版商的书信中,他写到:“那些我年轻时的作品,不值得保存。
”海顿所谓“年轻时的作品”,其实是写给人们的习作,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学细节内容。
海顿没有想到这些早期作品中遗留的点点滴滴,已成为当今人们学习古典作品的最佳教材,并成为后人了解当时欧洲音乐风格不可缺少的宝贵钥匙。
幸好出版商们仍保留了少量的早期奏鸣曲供后人欣赏和研究。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正是难度适中,连接于巴洛克与古典风格之间的最佳桥梁性作品。
一、多乐章的奏鸣曲作品号Hob. XVI/20三个乐章的篇幅较长,内容简洁明了,自然就成为人们学习完整地演奏奏鸣曲,掌握对这一重要古典音乐曲式总体结构的最佳选曲,为今后完整地演奏大型奏鸣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调式的特殊性作品号Hob. XVI/20是被作曲家本人首次称为“奏鸣曲”的乐曲,也是他全部钢琴奏鸣曲中唯一采用c小调的一首作品。
三、人物化的节奏型海顿的音乐风格以幽默而著称,他的幽默首先就表现在节奏特点方面,即便是最短小的作品都有着丰富的节奏变化。
浅析弗朗茨·约瑟夫·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

浅析弗朗茨·约瑟夫·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本文介绍了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生平及音乐作品,对其降E大调奏鸣曲作了分析和总结。
指出这首钢琴奏鸣曲是海顿最具庞大的钢琴作品,并常被人称为海顿最伟大的钢琴奏鸣曲。
这首奏鸣曲三个乐章都是古典主义风格,有一种非常振奋的活力,每一乐章的主题都具有不同寻常的密度,以他丰满的轻松和温暖给人以乐趣。
标签: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奏鸣曲;创作意义;特点弗朗茨·约瑟夫·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一、生平及音乐创作简介海顿生于奥地利,6岁起接受音乐启蒙教育。
8岁成为教堂唱诗班歌童,并学习文化、音乐知识。
1758-1766年任伯爵宫廷乐长。
此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1791、1794两次赴英国,指挥管弦乐队并创作乐曲。
在伦敦获牛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广博浩瀚,遍及声乐、器乐的各个领域。
早期作品处于从巴洛克向古典风格的转换,此后大量的音乐实践,逐步形成了近代交响曲和四重奏曲的曲式、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的双管制管弦乐队体制。
18世纪90年代后,他的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音乐结构严谨、节奏富于活力,具有典型的古典乐派的风格特征。
二、降E大调奏鸣曲赏析降E大调奏鸣曲,完成年代1794年,HOB XVI52;L62,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三段式,第三乐章奏鸣曲式。
这首钢琴奏鸣曲是海顿最具庞大的钢琴作品,并常被人称为海顿最伟大的钢琴奏鸣曲。
因为在这首钢琴奏鸣曲中,海顿巧妙地显示了许多钢琴作曲技巧和钢琴响度问题,显示了对位手法在海顿钢琴奏鸣曲中的重要意义,此曲十分细致地对调性关系进行处理,调性丰富,结构紧密,色彩丰润,和声及节奏具有活力,音乐逻辑严密,具有表现力,作品是献给GENZINGER夫人的,是一首向她表示爱情的音乐。
海顿《g大调钢琴奏鸣曲(l

海顿《g大调钢琴奏鸣曲(l.52)》作品与演奏浅析
,涉及乐曲内容、作者背景、演奏历史及乐谱分析四个方面
海顿《G大调钢琴奏鸣曲(l.52)》作品与演奏浅析
一、乐曲内容
海顿《G大调钢琴奏鸣曲(l.52)》是海顿的一首着名的钢琴奏鸣曲,由海顿于1780年10月出版。
作品中表达了海顿晚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它的主题清晰明了,表现多变。
第一乐章是由富有抒情的变奏开始,随后是一段温柔的复调段,其他乐章则以开放的平台供给旋律的情感表达,把奏鸣曲的特色发挥到极致,非常值得欣赏。
二、作者背景
鲁道夫·海顿(1732-1809年),出生于奥地利克雷斯特及斯拉沃尔,是具代表性的德国古典主义音乐创作家。
他的音乐影响深远,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是欧洲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
他不但创作技术非凡、艺术水准极高,而且一生坚持一种个性非凡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极富表现力。
三、演奏历史
海顿《G大调钢琴奏鸣曲(l.52)》作于1780年,受到当时各派音乐家的喜爱,因其抒情性强,演奏时需要钢琴家细致地表现。
自19世纪中期起,它就被许多名师演奏,在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曲风中得到诠释,在海顿钢琴曲中卓有成效,被许多钢琴家所推崇。
四、乐谱分析
通过对海顿《G大调钢琴奏鸣曲(l.52)》的乐谱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它的构成要素。
主要以四度、完整多旋律、快速八度展开流畅、大量变奏式为主。
乐曲中一些特殊处理,充
分展现了海顿作曲技巧,如演奏期间的键位拨片设置、低音线的加强、节奏的变化,全部表现出出色的技巧。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奏分析(已处理)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奏分析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奏分析姓名:严琦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音乐教育指导教师:潘玫玫;夏滟洲2011-04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件夹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本文以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它们的创作背景,风格特征, 重要性,创作特点,创作成就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作者实际演奏经验,探讨了这些作品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简要阐述了钢琴奏鸣曲产生的渊源及海顿时期钢琴奏鸣曲的发展状况,接着对海顿音乐创作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首先阐述了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和基本风格特征,接着重点分析这些作品在海顿整个钢琴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这些作品的创作特点及成就。
第三章结合实际,探讨研究了这些作品在演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达到使演奏者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海顿音乐风格的目的。
通过对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和演奏要点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重要性,使这些作品得到更多的重视。
透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海顿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形成的源头。
另一方面,通过对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演奏方面的分析能够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把握这些作品的风格,在演奏过程中更准确地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风格;特征;成就;演奏 I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AbstractAbstractIn this paper, Based on early Haydn piano sonata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paratelyfrom their creation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composing characteristics, several aspectssuch as creative achievement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combining the actual playingexperience, probes into the process of playing in these works problems needingattention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first briefly expounds theorigin of piano sonata in Haydn's piano sonata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period,then to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Haydn piano sonatas are analyzed. The secondchapter first expounds the creation of Haydn early piano sonata background and basic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se works in the piano musiccreation of Haydn,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reation of these works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 The third chapter, combining with actual research suchworks in playing process should be noted, in the aim of making players can performmore accurately the purpose of music style of HaydnThrough the early Haydn piano sonata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points of thecre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play Haydn which aims at revealing the importance of earlypiano sonata, make these works get more attentionThrough the studyof these workscan make us understand the music style of Haydn's piano sonata form of the source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the early piano sonata in Haydn's analysis can help playersgrasp these works in the style of play in the process, the more accurately expresscomposer purpose of writingKeywords Haydnearly piano sonatas characteristicsachievement playII西安音乐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专业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浅析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论文

浅析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论文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最突出的代表。
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指从18世纪50年代到1766年的作品,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正从巴洛克时期向古典主义时期转变。
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是对奏鸣曲曲式创新摸索的产物,为古典主义奏鸣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海顿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可以深入地了解奏鸣曲的发展过程,准确地诠释奏鸣曲。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全文如下:摘要: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于古典主义风格的最终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海顿早期的作品在维也纳集中创作,其中大部分是三个乐章,带有组曲的特征,风格也欠成熟,嬉游曲的味道较浓。
本阶段,作品篇幅小,结构简单。
本文通过对海顿《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简要分析,浅谈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质朴、轻快、幽默的风格特点。
18世纪下半页,古典主义时期出现了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这个时期的音乐已经发展到了最兴盛的时期。
由于贝多芬已经向古典风格发出挑战,并且预示了浪漫主义的一些特征,因此,最典型、最完美的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实际上只是海顿和莫扎特。
他们二人关系密切,互相影响,比海顿小24岁的莫扎特是个音乐神童,他才华横溢,但是在35岁时便去世了。
而活到了77岁高龄的海顿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为人谦卑,乐天知命,是在艺术保护制度下度过一生的最后一位作曲大师。
①一、海顿简介(一)海顿的成长经历约瑟夫?海顿(1732-1809)出生于奥凶边境的一个小镇罗劳,七岁时参加维也纳蒂芬大教堂唱诗班童声合唱团,变声后被解雇,靠打零工和教书度日,同时自学对位法,并师从意大利作曲家和声乐教师波尔波拉学习作曲。
1758年成为维也纳的波西来亚贵族莫尔钦伯爵的音乐指导教师之后,写出了他的最早的一些交响曲。
论海顿《c小调钢琴奏鸣曲》(hob.xvi20)第一乐章中力度的运用

论海顿《c小调钢琴奏鸣曲》(hob.xvi20)第一乐章中力度的运用《论海顿《c小调钢琴奏鸣曲》(hob.xvi20)第一乐章中力度的运用》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是艺术作品中的珍品,其中的力度运用对于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第一乐章中,海顿通过灵活运用力度来展现不同的情感,从而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首先,海顿在乐章开头运用轻柔的力度,展现出一种轻松的气氛。
随着乐章的推进,力度逐渐增强,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这样的运用不仅使得乐章更富有表现力,也使得听众更容易投入其中。
此外,海顿还通过力度的变化来强调重要的音符。
这样的运用不仅使得音乐更加生动,也使得听众更容易理解整个乐章的意境。
总的来说,海顿在《c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灵活运用力度,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
这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巧,也是对海顿音乐才华的有力证明。
海顿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Hob. XVI: 20)是一部深受音乐家和观众喜爱的音乐作品,第一乐章特别引人入胜。
关于这首乐章,有人认为力度的运用是关键。
力度的使用可以使乐章增添生气和张力,使听者感到更加激动。
一些音乐家认为力度的运用是海顿独特的风格,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力度的使用常常能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当力度逐渐加大时,乐章的张力也随之增强,从而使听者产生更强烈的情感体验。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种说法。
一些音乐评论家认为力度的使用并不是判断一首乐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是技巧的一种,需要根据乐曲的特点和需要来决定使用。
总的来说,海顿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Hob. XVI: 20)第一乐章中力度的运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如何,这首乐章都是一部音乐的杰作,值得我们去欣赏和思考。
1. 海顿的生平及其钢琴奏鸣曲的历史背景海顿是一位来自奥地利的作曲家,生于1732年并于1809年逝世。
他是一位非常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不仅是作曲家,还是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等。
海顿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特点

海顿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特点
海顿c大调奏鸣曲是海顿经典的钢琴作品之一,由三个乐章组成。
其中第一乐章是整个曲子的引子,给人一个听觉的惊喜和美好的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经典钢琴作品第一乐章的演奏特点。
首先,这首乐章的音乐特点是清晰明快的旋律,表达了积极向上、欢快、深情、清新的感觉。
相比于其他音乐作品,这首乐章的特点在
于它快速跳跃的旋律,既有展现音乐技能的实力感,又有深深的感情
理解和表现力。
其次,这首乐章的节奏感非常明显,这也是它给人的最大感受之一。
从一开始的节奏感非常强烈的主旋律出发,配上清晰明快的琴音,可感受到音乐在你的心中激荡回荡,有一种轻盈快速的感觉。
其次,这首乐章的演奏难度相对较高,需要演奏者掌握一定的技巧。
演奏者需要对乐曲进行逐一演练,对于复杂的音符,还需多加练习。
同时,演奏者还需要根据乐曲特点,注重音符和速度的准确性,
让音乐更加动人。
最后,这首乐章的演奏需要大师级的表演能力。
演奏者需要通过
自己的表演让听众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表演者还需要考虑音乐所
表达的情感,以及要呈现出的奇妙感受,从而带领听众进入一个灵动
的世界中。
总结来说,海顿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是一首非常经典的钢琴作品,表达了积极向上、欢快、深情、清新的感觉。
而且,这首乐章需
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技巧,注重速度和音符准确性,通过自己的表演
和理解,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奇妙的感受呈现给听众。
正是这些
特点,使得这首乐章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以《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

当代音乐2020年第6期MODERNMUSIC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以«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张舒扬[摘㊀要]作为维也纳古典音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位作曲家之一ꎬ海顿的音乐作品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ꎮ其在古典主义时期三个阶段的音乐创作更体现了他在音乐创作思想上大胆地尝试和不断地追求ꎮ海顿早期的奏鸣曲结构较为简单ꎬ继承了前古典主义音乐风格ꎮ本文将通过对海顿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分析ꎬ来探讨海顿音乐作品中的轻快㊁幽默㊁趣味高雅的风格特点ꎮ[关键词]海顿ꎻ«F大调奏鸣曲»ꎻ音乐风格[中图分类号]J6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6-0092-03[收稿日期]2020-01-31[作者简介]张舒扬(1990 ㊀)ꎬ男ꎬ常州大学艺术学院钢琴教师ꎮ(常州㊀213000)一㊁概㊀述海顿作为古典乐派第一人ꎬ和同时期的莫扎特㊁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音乐三杰ꎮ海顿的音乐形式多样ꎬ且充满趣味性ꎬ他的一生写了62首钢琴奏鸣曲ꎬ而他的早期创作占了全部作品的一半ꎮ从他的创作作品中我们可以探寻海顿为古典音乐带来的惊喜和活力ꎬ同时从他的音乐作品中去欣赏海顿为音乐注入的性格与灵魂ꎮ二㊁海顿简介海顿是古典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ꎮ古典音乐不同于浪漫主义时期自由而彰显作曲家思想的音乐创作ꎬ从一定意义上说更具有简洁㊁精练㊁严谨的音乐风格特点ꎬ而海顿作为古典主义时期早期的音乐代表人物ꎬ虽然同样遵循严谨的音乐结构和简洁的和声ꎬ但同时结合自身的性格ꎬ把幽默这个鲜明的个性融入他的音乐创作中ꎮ三㊁海顿«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片段分析海顿«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采用的是三段式曲式ꎬABA的结构ꎮ作为一首标准的古典奏鸣曲ꎬ相较于浪漫主义时期肖邦的奏鸣曲或是勃拉姆斯的奏鸣曲ꎬ无论从乐句的划分ꎬ还是触键的处理上ꎬ都要更为严谨而有度ꎮ这里将对海顿这首奏鸣曲中的部分乐句进行分析ꎬ以便能通过分析更好地去探寻海顿作品中的音乐风格个性ꎮ谱例1:乐章的第一句(谱例1)看似简单ꎬ却不能忽略ꎮ本乐章由不完全小节起句ꎬ不完全小节在很多时候需要由弱起句ꎬ意在把重拍落在后方的正拍音上ꎬ然而很多时候在演奏的过程中还是会弹出正拍起句的感觉ꎮ其实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起句时把预备拍先数进去ꎬ比如谱例1中ꎬ在起句之前ꎬ先在心里打出两拍半的预备拍ꎬ这样不仅能把握住节奏ꎬ最主要的是从结构上给人非常明确的不完全小节起拍的感觉ꎮ另外ꎬ从演奏风格上看ꎬ前两小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触键风格ꎬ既可以把这句话演奏成如同绅士一般严谨而低调的触键感觉ꎬ也可以把这句话演奏成轻快而跳跃充满幽默感的触键ꎮ这里更建议尝试后者的触键ꎮ首先ꎬ顿音记号表示短促而有力的触键ꎬ同时结合海290顿自身的个性ꎬ轻快的风格更接近他想表达的音乐情绪ꎮ谱例2:从谱例2中我们可以发现ꎬ右手部分以半拍一个单位组成一个连音线条ꎬ并用相似的结构重复了三次ꎮ通过对和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ꎬ这是一个主到属到主的和弦进行ꎬ相同的句法ꎬ但和声的色彩不同ꎬ演奏也一定要有区分ꎮ第一个主和弦表现出肯定坚毅的感觉ꎬ而属和弦的色彩可以适当柔和一些ꎬ为最后回到主和弦进行一个铺垫ꎮ同时ꎬ强弱强的音色对比在听觉上不会显得枯燥乏味ꎮ所以在触键的过程中ꎬ第一和第三句音色接近ꎬ我们需要把触键的位置靠近指尖ꎬ表达出较为扎实明亮的音色ꎬ而中间属和弦的触键我们可适当放平手掌ꎬ靠指腹触键ꎬ把声音适当柔和ꎬ音色就能有一定的区分度ꎮ在这个谱例中还有一个较为有趣的音ꎬ就是第9小节的这个右手二分音符ꎮ这个降E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听上去并不那么舒服ꎬ甚至有点突然ꎬ然而在触键的过程中ꎬ我们更应该适当突出这个看上去似乎不那么和谐的音ꎬ从而吸引听觉上的注意ꎮ谱例3:谱例3这段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段ꎬ说有趣是因为这里应该去模仿一种小猫走路般的触键ꎮ连续的顿音ꎬ在触键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声音的颗粒感ꎬ同时又要保证句子旋律的连贯性ꎬ所以把握触键的状态至关重要ꎮ同时ꎬ句子结构虽是下行ꎬ但在演奏过程中ꎬ应该把每句话做适当的渐强和推动ꎮ同时结合每次十六分音符位置的升高ꎬ除了每个小句子的推动ꎬ大方向上的音乐结构要呈现向上爬的趋势ꎮ谱例4:谱例4中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调性的转变ꎮ在第28小节后ꎬ根据和声的走向ꎬ这里其实最想听到的是一个结束音ꎬ即终止式的感觉ꎮ然而海顿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把调性进行了转移ꎬ整个和声色彩听上去就像忽然停滞在半空中的感觉ꎮ其中处理其实在海顿的作品中较为常见ꎬ也是海顿的一种擅长的音乐处理方式ꎮ对于这样的情况ꎬ我们在演奏中ꎬ不但不能弱化这个和声ꎬ相反ꎬ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表现出这个看似意料之外的音ꎮ我们可以在这个和声上加入一个非常简短的踏板ꎬ强调出这个和声的变化和有趣ꎮ谱例5:谱例5中ꎬ通过分析ꎬ我们可以发现这段跑动中需要突出的是每组四十六节奏型中的第一个音ꎬ即大指上的低音及小指上的高音ꎮ从跑动的要求上说ꎬ我们应该做到节奏的均匀ꎬ但从触键的要求上说ꎬ这里应该遵循一强三弱㊁一紧三松的触键原则ꎬ突出低音和高音ꎬ而不能让触键力390张舒扬: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 以«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度和触键方式太过统一ꎮ另外ꎬ需要注意的是ꎬ低音和高音的部分在这里进行了一个音色和力度的对比ꎬ所有低音区的部分以中强的力度触键ꎬ音色上呈现饱满而偏厚重的色彩ꎮ而高音区的部分则通过弱的力度进行把控ꎬ整体感觉轻巧透亮ꎮ小指上的高音则需要通过向外打开的动作把高音强调出来ꎬ区分强弱对比和触键音色ꎮ这里急速的声音高低改变可以说表现着海顿对音乐控制的从容和幽默ꎮ谱例6:谱例6这个小乐句可以说很能体现海顿的幽默风格ꎬ向下的收句在演奏的过程中不能过于严肃ꎬ相反ꎬ这里的整体感觉就像一种向下流动的波纹ꎬ有结构ꎬ但不需要太多具体的形状ꎬ给人一种看似漫不经心㊁随心所欲的结尾ꎮ四㊁海顿的音乐性格特点海顿的这首«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可以说是海顿诠释幽默的典型ꎬ急速的音量高低对比㊁调性的转变ꎬ以及看似漫不经心的音乐句法ꎬ都构成了海顿创造幽默式浪漫的方式ꎮ可以说海顿的音乐幽默特点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ꎮ海顿是一位宫廷作曲家ꎬ他的一生直率㊁乐观ꎬ这样的性格与他在宫廷中的境遇有关ꎮ在长达三十年的宫廷音乐创作中ꎬ他遇到了赏识他的亲王ꎬ海顿在他担任宫廷首席乐队指挥期间尝试了大量音乐的风格ꎬ可以说他有着很多作曲家不具备的优势和资源ꎬ这也造就了他在音乐中的各种大胆想象ꎮ海顿的音乐充满了幽默和趣味性ꎬ这样的风格特点不单单存在于他的钢琴作品中ꎬ在他的交响乐中和弦乐四重奏中ꎬ这样的特点也不在少数ꎮ最著名的是海顿的« 惊愕 交响曲»第二乐章ꎬ一般来说这是一个慢板乐章ꎬ人们正听得昏昏欲睡ꎬ而此时忽然地重音响起ꎬ犹如当头一棒ꎬ惊醒了正在熟睡的贵族们ꎮ可以说海顿非常擅长利用忽高忽低的强弱变化让人摸不着头脑ꎬ又比如本文分析的«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ꎬ这里也是运用了强弱的快速对比(参照谱例6)ꎮ而在海顿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中ꎬ强弱拍的颠倒让人也着实摸不着头脑ꎮ如果说声音的张力是海顿的第一个幽默ꎬ那海顿常用的第二个幽默就是对调性的灵活控制ꎮ海顿的«D大调钢琴三重奏»的最后一个乐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ꎮ在这里海顿将降A大调的五音降E在休止两小节后突然 变 为B大调的三音升Dꎬ降E实际上没有变ꎬ变的只是和声ꎮ[1]但从音乐的情绪上ꎬ这种细微的转变往往给人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受ꎮ海顿有趣的音乐作品还有很多ꎬ他的音乐既不像巴赫般庄严而又充满宗教色彩ꎬ亦不像莫扎特的钢琴作品充满戏剧性ꎬ更不像贝多芬那般宏大ꎬ可以说海顿的作品表述的是普通人的语言ꎮ海顿曾经就音乐创作ꎬ在致友人的信中说道: 在这个世界上ꎬ快乐而满足的人真是寥寥无几ꎬ人们到处为痛苦和忧虑所逼迫ꎬ也许我的作品有时可能成为一股源泉ꎬ使那些满怀忧郁或疲劳的人从中得到一时的安定和休息ꎮ [2]可以说音乐就是对生活的写照ꎮ海顿一生少有烦恼ꎬ衣食无忧ꎮ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的音乐充满活力ꎬ明朗乐观ꎬ极具幽默感和民间感染力ꎮ可以说生活环境造就了海顿音乐 亲民 的个性ꎬ不做作ꎬ简单而纯粹ꎬ这也是艺术的独特魅力ꎮ注释:[1]杨燕迪.严肃音乐中的幽默[N].文艺报ꎬ2018-07-27.[2]胡千红.钢琴音乐流派与风格特征[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ꎬ2013:87.(责任编辑:崔晓光)490当代音乐 2020年第6期。
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赏析

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赏析
作为古典主义的奠基者,海顿为器乐作品如奏鸣曲、交响乐、室内乐、协奏曲等体裁的发展,做出了长足的贡献。
他与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主义巨匠,共同努力完善了奏鸣曲曲式,使其成为古典主义时期最为重要的键盘音乐体裁之一。
《降E大调奏鸣曲》完成于1795年,它是海顿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首奏鸣曲,也是他流传程度最广的奏鸣曲。
被认为是海顿器乐创作的最高峰与里程碑。
本首作品共有三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但是却又都充满着古典主义的气息。
第一乐章为降E大调,快板,拥有呈现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完整结构,这一乐章的突出特点就是丰富的调性变化。
海顿在这里使用了他惯用的三度关系让调性转换在活跃的同时不失和谐与完整性。
再现部则重新强调了呈示部的旋律,要求演绎时力度变换频繁,重新强调了呈示部中的辉煌活泼与富丽堂皇的质感。
第二乐章采用了E大调,慢板,使用了回旋曲式,这一乐章具有着浓郁的幻想性与想象力,在乐章的伊始便给出了听感优美的动机并反复变奏、复杂地发展它。
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复附点节奏以及纤细、敏感的装饰音和华彩,大量的装饰音和附点增强了节奏的跃动感,赋予乐章一种恣肆明亮的幻想色彩与浪漫色彩,创新性地突破了传统中第二乐章惯有的徐缓性。
第三乐章重新回到了降E大调,急板,回旋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的小节数量在海顿所有的钢琴奏鸣曲中堪称之最,规模宏大紧凑,富有炫技色彩。
与第一乐章类似,第三乐章同样拥有较为丰富的调性变化。
作为终章,它带来的活泼、华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海顿晚期创作中对奏鸣曲创作圆融和纯熟的技巧掌握,以及他重获创作自由之后蓬勃的想象力和恣意流淌的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海顿钢琴奏鸣曲风格及演奏分析作者:周韵来源:《艺术研究》2020年第04期摘要:海顿属于西方古典音乐领域著名的音乐家,因其在音域领域开创性的贡献,使得其被誉为“世界交响乐之父”。
以往学术领域针对海顿音乐的研究,大多把研究的焦点关注在其管弦乐作品上,而缺乏对其钢琴曲作品的关注,尤其在其钢琴奏鸣曲方面,音乐领域对其的研究相对薄弱。
本文认为,这是目前音乐领域在海顿音乐研究方面有待加强的地方,所以,笔者以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在创作生涯发展方面的不同阶段性,就其各个时期的风格与演奏分析进行了解析,对于演奏分析,主要通过演奏技巧方面进行解析,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音乐领域海顿音乐研究理论的丰富与发展而提供有益的推动。
关键词:海顿钢琴奏鸣曲风格演奏分析海顿以管弦乐创作著称于世,不过在海顿的一生中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奏鸣曲,其音乐作品饱含真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对世界钢琴奏鸣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后世研究钢琴奏鸣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拟以海顿在不同创作时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征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对其演奏进行分析,从而希望探讨海顿在这一领域的音乐创作所产生的艺术价值及其对现代音乐发展造成的影响。
一、作曲家生平简介弗兰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奥地利,其属于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之一,对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推动和影响,其属于音乐创作方面的全能人物,在音乐创作上其广泛涉猎各种体裁形式,并开创性地发展了交响乐和四重奏,其属于西方音乐发展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莫扎特、贝多芬都深受海顿的影响,称其为音乐巨人也毫不为过。
海顿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其父是一名马车工匠,不过因其父母都热爱音乐,从小海顿就被送入教堂唱诗班,学习各类宗教音乐的演唱和乐器演奏,其最初在维也纳斯蒂芬大教堂学习,因其出色的演唱水平和全能的音乐表现,使得其在唱诗班中担任童声歌手、钢琴伴奏、小提琴伴奏等多种角色,这使得海顿从幼年开始,就广泛接触了多种类型音乐的表演,为其后来音乐生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49年,因海顿已经成长为一个少年,声音已经不适合童声唱诗班的演唱,因而离开教堂唱诗班,开始了自由音乐人的生涯。
在著名传记作家格里辛格的《海顿生平纪事》里面,记述了海顿在这一时期的音乐生涯,因其全面而卓越的音乐才能,海顿一开始在维也纳音乐圈内从事各类演唱伴奏工作,其担任过当时著名音乐家尼古拉安东尼波波拉的助手,还担任过著名女音乐家玛丽亚娜冯马丁内斯的家庭教师,1757年海顿受雇与莫尔岑伯爵担任其乐队乐长,这使得海顿通过接触乐队指挥和管理,获得了音乐才能的极大发挥,不过因伯爵出现经济方面的困难而解散乐队,海顿不得不离开伯爵另谋出路。
1761年,海顿受雇于匈牙利显赫一时的埃斯特哈兹家族担任匈牙利宫廷乐队副乐长,因其卓越的才能,在乐队乐长格列戈尔沃纳去世后,海顿被升任为乐队乐长,在宫廷从事乐长的生涯使得海顿获得了十分优渥的音乐演奏和创作条件,这一时期海顿创作了大量作品,如其著名的《大管风琴弥撒曲》、《悲痛的圣母》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名作。
海顿在步入到壮年时期后作品颇丰,并进行了创作风格的数次转变,因其全能全才的创作特点,使得其广泛涉猎歌剧、清唱剧、交响乐、室内乐、器乐协奏曲等多种音乐作品的创作活动,其创造性地使用弦乐四重奏取代钢琴,以管弦乐取代管风琴,从而创造出新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因其大量成功的音乐创作,使得其在现代管弦乐领域拥有其他音乐家不具备的重要影响,同时因其在古典音乐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其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二、海顿创作时期的划分海顿与莫扎特、贝多芬都属于维也纳乐派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而这其中海顿对乐派的影响是开创性的。
海顿也属于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其创作出的作品,也受到当时社会以及后世的认可,为研究海顿所处的年代音乐题材研究提供最为真实的资料,其创作的作品及时在现在也一直受人喜爱,尤其是海顿钢琴奏鸣曲。
海顿的闻名与贝多芬之前,当时前来拜师学艺之人也比较多,其中贝多芬曾师从于海顿学习音乐,莫扎特也和海顿在音乐方面进行过深度的交流与合作,三位大师共同为古典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发展而做出了有力推动。
虽然海顿在音乐成就上以管弦乐创作而著称,不过其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方面作品也十分丰富,在其创作生涯中,总计创作了62首钢琴奏鸣曲作品,其作品创作跨越了西方音乐的巴洛克晚期到古典主义时期,属于对音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位音乐家。
海顿在钢琴奏鸣曲创作上依据其创作生涯的发展大致可以将其作品风格分为以下四个分期:萌芽时期(1750-1766)发展时期(1767-1775)成熟时期(1776-1788)巅峰时期(1789-1794)三、海顿钢琴奏鸣曲的风格海顿因属于创作生涯漫长的一位音乐家,由于自身的创作受到不同时代背景的影响,其风格也各有不同。
因而其风格在不同的创作时期存在一定的变化,依据其主要的变化特征,大致可以将其钢琴奏鸣曲风格分为以下几种。
1.萌芽阶段——风格在海顿进行钢琴奏鸣曲创作的早期阶段,其写出的十六首作品主要为篇幅中等、内容精炼的作品,尽管在风格结构上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但总体上还是继承了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的组曲特征。
其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作品,主要选择以统一的乐章调性作为基调,海顿把通常一个乐章分成两个不同部分,在每一部分里面,都以具有回旋风格的记号进行标记。
在其创作的奏鸣曲首乐章中,大多选择两种类型的主题风格,在作品的第二乐章,则在主题演绎上主要继续前一乐章的主风格而对其进行演化与发展,这形成了整首乐曲统一而变化的风格特征。
由于海顿在这一时期主要就职于宫廷乐队,受到当时维也纳贵族对音乐喜好的影响,其在奏鸣曲创作上更多带有体现贵族音乐审美取向的洛可可风格,其钢琴奏鸣曲作品大多在特征上类似与“嬉游曲”,从其后续的作品风格发展情况观察,这一时期海顿的钢琴奏鸣曲在风格上尚未成型,还处在个人思想和情感对作品融入尚不充分的早期阶段。
不过这一时期其钢琴演奏的技巧已经十分成熟,這使得其在奏鸣曲的音乐创作上具有很多成功的技巧运用,其还通过发展以往的曲式结构,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发展,这表现出海顿在音乐创作方面已经具有了丰富的经验和自己独特的思想,这为其后来成长为一流的音乐家而奠定了基础。
2.发展阶段——风格发展阶段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由于受到当时在欧陆兴起的“启蒙运动”影响,这一时期海顿在音乐创作上开始逐渐摆脱以往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束缚,其创作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使得海顿在钢琴奏鸣曲创作上不论在风格特征,主题技巧上都有了较大发展,其更多赋予了自己的钢琴奏鸣曲以审美性和艺术性,而更多追求跟主题相吻合的技巧运用,这使得海顿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上开始逐步摆脱早期风格的束缚,而在作品中融入了更多个个人感情色彩,这也使得海顿的思想被更多体现在音乐创作中,从而使得其钢琴奏鸣曲的内容相较于萌芽阶段变得深刻复杂。
这一阶段的海顿奏鸣曲作品里面,其通过创造性运用宣叙调技巧,营造出非常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悲壮氛围,海顿一改其早期作品中追求闲适、欢快的洛可可审美趣味,而在作品创作上开始追求严肃深沉的主题风格,这是海顿摆脱了宫廷音乐和贵族音乐的功利化创作述求,而真正开始把钢琴奏鸣曲创作当做个人艺术之路探索的开始。
其这一时期创作的《c小调奏鸣曲》HobⅩⅥ.20(No.33)就属于带有明显海顿个人化风格的经典作品,在该作品里面,海顿选择以两段体组曲作为乐曲的结构组成形式,首乐章采用肃穆宏阔的宣叙调进行主题的呈现,第二乐章则在首乐章的风格基础上引入抒情内容,使得乐曲呈现出戏剧性的风格变幻与主题发展,海顿还在乐曲的最后乐章设置了具有冲突性的表现技巧,这使得其音乐作品呈现出丰富而富有戏剧性的审美特色,这中对主题风格进行有意识营造和演绎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作品在内容情节上具有一定的发展变化,对比强烈,极大提高了音乐的故事性。
3.成熟阶段——风格在海顿钢琴奏鸣曲创作的成熟时期,其一方面在技巧运用上更加成熟精妙,同时也开始在一些作品中深入表现与其个人思想与音乐审美方面的追求。
海顿受到18世纪以来宗教解放与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主张“个性的解放与自由”,这使得其在音乐创作上开始逐渐跟早期的洛可可风格与宗教音乐风格背离,而逐渐转向对民族性、哲理性的追求,其钢琴奏鸣曲创作在这一时期虽然也有一些带有宗教色彩和洛可可艺术风格的作品,但真正体现海顿音乐思想以艺术追求的,主要集中在其不带有上述两种风格的作品中。
这一时期其在钢琴奏鸣曲创作上开始运用更多以往作品中从未使用过的音乐语言与技巧,在和声运用上更加具有独创性,其音乐作品所涉及到的主题内容也比以前更加复杂丰富,这表现出海顿已经在音乐创作上行步入成熟期,其作品中已经能够充分表达其个性化的艺术追求与思想。
如其在1776年创作的六首作品,均属于个性色彩十分鲜明,完全摆脱了宫廷音乐风格的独立创作作品。
这里面以其(Hob.XVI/29)《F大调奏鸣曲》表现得最为典型,在这首作品中,海顿通过创造性地运用了减七琶音与顿音,使得作品呈现出激昂奋进,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色彩氛围,其卓越的音乐表现力使得这首乐曲被后世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性作品。
这一时期海顿还跟莫扎特之间有音乐上的广泛交流与深度合作,通过与莫扎特接触,海顿借鉴了一部分莫扎特的音乐抒情风格,并在其作品中有一定的体现,如其第56首(Hob.XVI/42)D大调奏鸣曲里面,就带有明显的抒情风格,其在慢板乐章方面很多具有對莫扎特作品的借鉴与参考,这使得其作品风格呈现出丰富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特征。
4.巅峰阶段——风格在海顿音乐创作的巅峰时期,其在钢琴奏鸣曲方面的创作风格开始变得更为纯熟,完全摆脱了巴洛克风格的影响而更加具有独创性,其钢琴奏鸣曲的第58首—第62首(Hob.XVI/48—52)就属于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这一时期海顿已经步入晚年,其在音乐领域已经拥有了十分崇高的地位,在音乐创作上不再受制于乐队风格和当时主流音乐风格的束缚,而开始着力追求对个性思想的表达,这一时期其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尽管数量不如以前多,不过在内容上却是其所有作品中风格最为成熟、最具有海顿音乐艺术色彩的代表性作品。
特别是其第60首—第62首钢琴奏鸣曲作品,不管是结构布局上,还是技法运用上,都已经达到了圆熟精妙的程度,这表现出海顿在艺术创作上已经步入巅峰,其创作思想和音乐情感都可以通过精妙的技巧运用与主题演绎而获得深入表达。
在其第62首E大调钢琴奏鸣曲中,海顿创造性的使用了丰富的和声语汇进行音乐主题的表现,通过赋予乐曲更多的调性变化,让乐曲呈现出丰富而富有个性色彩的艺术风格,这使得这首作品表现出交响化的艺术效果,这是其以往作品中无法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