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用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合集下载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纯化方法汇总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纯化方法汇总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纯化方法汇总含有一种以上的微生物培养物称为混和培养物(mixed culture)。

如果在一个菌落中所有细胞均来自于一个亲代细胞,那么这个菌落称为纯培养(pureculture)。

在进行菌种鉴定时,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为纯的培养物。

得到纯培养的过程称为分离纯化,方法有许多种。

1、倾注平板法首先把微生物悬液通过一系列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与熔化好的保持在40-50°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充分混合,然后把这混合液倾注到无菌的培养皿中,待凝固之后,把这平板倒置在恒箱中培养。

单一细胞经过多次增殖后形成一个菌落,取单个菌落制成悬液,重复上述步骤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物。

首先把微生物悬液通过适当的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放在无菌的已经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然后用无菌的玻璃刮刀把稀释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上,经恒温培养便可以得到单个菌落。

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用无菌的接种环取培养物少许在平板上进行划线。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当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上往后移动时,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稀释,最后在所划的线上分散着单个细胞,经培养,每一个细胞长成一个菌落。

富集培养法的方法和原理非常简单。

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条件只让所需的微生物生长,在这些条件下,所需要的微生物能有效地与其他微生物进行竞争,在生长能力方面远远超过其他微生物。

如果要分离一些专性寄生菌,就必须把样品接种到相应敏感宿主细胞群体中,使其大量生长。

通过多次重复移种便可以得到纯的寄生菌。

5、厌氧法在实验室中,为了分离某些厌氧菌,可以利用装有原培养基的试管作为培养容器,把这支试管放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以便逐出培养基中的溶解氧。

然后快速冷却,并进行接种。

接种后,加入无菌的石蜡于培养基表面,使培养基与空气隔绝。

另一种方法是,在接种后,利用N2或CO2取代培养基中的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把试管口密封。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无菌技术无菌技术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无菌技术无菌技术

连续培养: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不 断地供给新鲜的营养物质,同时排除含菌 体及代谢产物的发酵液,让培养的微生物 长时间地处于对数生长期,以利于微生物 的增殖速度和代谢活性处于某种稳定状态。 连续培养理论基础:由于对典型生长曲 线中稳定期到来原因的认识,采取相应有 效措施推迟其来临,从而发展出现在的连 续培养技术。
连续培养原理 当微生物在单批培养方式下生长达到对 数期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的速度流进新 鲜培养基并搅拌,另一方面以溢流方式流 出培养液,使培养物达到动态平衡,其中 的微生物就能长期保持对数期的平衡生长 状态和稳定的生长速率。

连续培养和单批培养的比较
连续流入 新鲜培养液 单批培养 恒浊法
lg细胞数(个/ml)
4、选择性培养分离法 为了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某种 微生物,可以根据该微生物的特点,包括 营养、生理、生长条件等,采用选择培养 的方法进行分离。 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 富集培养
三、微生物的培养
1、好氧培养和厌氧培养 好氧培养以空气为氧的来源。实验室 的培养方法用平皿培养和斜面培养;工业 生产时用自然对流和机械通风法来供氧; 液体培养时微生物利用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液体三角瓶培养时利用摇床机达到供氧的 目的;发酵罐培养时用通入无菌压缩空气 达到供氧的目的。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一、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将微生物分离、转接及培 养时防止被其它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1、对使用的器皿及用具的灭菌 2、对培养基的灭菌 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高温蒸汽灭菌和高 温干热灭菌,效果达到无菌(不含任何微 生物)。
3、无菌的环境 (1)在操作过程中的无菌要求:接种、 分离过程的无菌效果(在火焰上部进行操 作)。 (2)在超净工作台、无菌室和无菌箱中 进行操作。使用甲醛、紫外线、75%的乙 醇等进行预处理及其他的必要措施。 (3)如进行好氧培养需对空气进行处理, 实验室用多层纱布、棉塞和硅胶塞过滤空 气,工业中使用空气过滤器过滤空气。

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

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

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菌,也是许多生物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微生物之一。

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时,纯化大肠杆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

纯化大肠杆菌的目的是将目标菌种从其他微生物(如其他细菌、真菌)和杂质中分离出来,以便后续的实验操作。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1. 培养大肠杆菌首先,需要选择一株含有目标基因的大肠杆菌株,并进行培养。

将该菌株接种到含有合适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并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Luria-Bertani培养基(LB培养基)等。

2. 收获大肠杆菌在培养过程中,大肠杆菌会进入对数生长期。

当细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收获细菌。

收获大肠杆菌的方法有两种:离心收获和滤膜收获。

离心收获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细菌培养,而滤膜收获适用于小规模的细菌培养。

3. 细胞破碎将收获的大肠杆菌细胞进行破碎,以释放细胞内的目标蛋白或核酸。

细胞破碎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机械破碎、超声波破碎和化学破碎等。

机械破碎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使用搅拌器或高压均质器对细胞进行破碎。

4. 离心分离通过离心将细胞的残渣和细胞碎片与溶解的目标物分离。

首先,通过低速离心将细胞碎片和细胞碎片从溶解的目标物中分离出来。

然后,通过高速离心将残留的细胞碎片和杂质从溶解的目标物中完全清除。

5. 溶解目标物将离心分离的溶解物中的目标物进行溶解,得到纯净的目标蛋白或核酸。

溶解的方法根据目标物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可以使用洗脱缓冲液、盐溶液或变性剂等。

溶解后,可以通过低速离心将溶解物中的可溶性目标物与不溶性杂质分离。

6. 纯化目标物将溶解的目标物进行纯化,以获得纯净的目标蛋白或核酸。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透析等。

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可以根据目标物的性质和目标物与杂质之间的亲和性进行选择。

7. 鉴定目标物对纯化后的目标物进行鉴定,确保纯化的目标物具有预期的功能和性质。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及固定化方法研究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及固定化方法研究

班级:给水排水工程1002班姓名:白帆学号:10330204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及固定化方法研究微生物通常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命体,而且无处不在。

人类利用微生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利用微生物处理人类的各种污染物也有100多年的历史。

分离纯化,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第一步,是微生物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从混杂的细胞群体中将不同的细胞区分开来达到分离纯化,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细胞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特性来实现的,包括细胞的物理特性如密度、体积、电荷等,以及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如特异性表面标志和功能、对某种营养元素或抗生素的敏感性¨J。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特性和生理功能不同,因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也有差异。

常采用的方法如下:1、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⑴稀释倒平板法⑵l涂布平板法⑶平板划线法⑷L稀释摇管法(用于厌氧菌的分离纯化)2、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稀释法3、单细胞(单孢子)分离法4、选择培养基分离5、二元培养物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由生物化工中的固定化酶技术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所谓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物理手段将游离的微生物和酶固定在载体上使其高度密集并保持其生物活性功能,在适宜的条件下还可以增值以满足应用之需的生物技术。

与其它应用游离微生物的过程相比,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以使微生物在某一固定区域具有较高的度,减轻或消除微生物的流失,提高反应速度,同时便于培养优势微生物种群,提高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减少或消除副反应的发生,便于控制处理过程。

目前,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己成为国内外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重点。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在废水生物处理方面进行固定化酶及固化微生物的生物处理废水研究,从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污泥中分离筛选对某一种废水成分分解能力强的微生物,将其固定化用于废水处理试验。

一、试剂与仪器菌种(I)试剂:氢氧化钠:AR分析纯;蛋白胨:A.R;琼脂:C.P;牛肉膏;100 g/L NaOH: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固体氢氧化纳10 g,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100 g/L HCL:取10 mL盐酸,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2)仪器:BS/BT系列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DGG-9140B,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不锈钢立式电热蒸汽压力消毒器,LDZX-40型;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恒温振荡器,CHA-S,常州国华电子有限公司;可见分光光度计,VIS-7220,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生化培养箱,LRH-150B,广东省医疗器械厂;(3)移液管:1 ml,2 ml,10 ml若干。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观察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观察

实验结果
➢ 详细描述实验中各种微生物在斜面上、半固体和液体 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思考题
➢ 一个好氧的具周生鞭毛的菌株分别在斜面、半固体和 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 用斜面检测微生物的培养特征接种时,为什么不要划 多条线或蛇形,而只要划一条直线?
➢ 接种环(针)接种前后灼烧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在 接种前一定要将其冷却?如何判断灼烧过的接种环已 冷却?
法和步骤; ➢ 掌握干热灭菌法和加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方
法。
培养基的种类
➢ 按成分不同分 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半合成培养基
➢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 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 按培养基的用途分 基础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 称量:按照配方正确称取各种原料置于搪瓷杯中; ➢ 溶化:在搪瓷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玻棒搅匀,加热溶解,补足水
(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存 在),再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使其均匀分布于培 养皿中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内,最后根据在平板上长 出的菌落数计算出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实验器材 ➢ 土壤稀释液的三种不同培养基的培养平板 ➢ 菌种:大肠杆菌菌悬液 ➢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 仪器或其他用具:1mL无菌吸管,无菌平皿,盛有
灭菌
干热灭菌 ➢ 火焰灼烧法 ➢ 干热灭菌法(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 加压蒸汽灭菌法 紫外线灭菌法 微孔滤膜过滤除菌
火焰灼烧法
直接在火焰上灼烧灭菌 主要用于实验室接种针(环)、试管口、三角瓶口和金属小 工具等的灭菌。
干热灭菌法
设备:电热烘箱 适用于耐高温器皿,160-170℃,维持2小时 注意事项:

实验室菌种筛选的一般步骤

实验室菌种筛选的一般步骤

实验室菌种筛选的一般步骤一、引言在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菌种筛选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通过筛选得到的菌种可以用于生产有益物质,治疗疾病,或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菌种筛选的一般步骤。

二、菌种的采集菌种的采集是菌种筛选的第一步。

可以从自然环境中采集到的样品中筛选出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菌株。

常见的采集样品包括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组织等。

采集样品后,需要进行样品的处理和分离,以得到单一的菌株。

三、菌种的分离与纯化菌种的分离与纯化是为了得到单一的菌株,以便进行后续的筛选和研究。

样品可以通过稀释涂布法、均匀涂布法或稀释液滴法等方法进行分离。

分离后的菌落需要进行纯化,即通过反复传代分离,确保每个菌落都是单一的。

四、菌种的初步筛选菌种的初步筛选是为了筛选出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菌株。

可以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或抗生素敏感性等方法进行初步筛选。

例如,通过菌落形态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菌株的类群;通过代谢产物的检测可以初步评估菌株的代谢能力。

五、菌种的功能筛选菌种的功能筛选是为了筛选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菌株。

根据研究的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功能筛选方法。

例如,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产酶菌株,可以通过酶活性测定或代谢产物的分析进行筛选;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产生抗生素的菌株,可以通过抗生素活性测定进行筛选。

六、菌种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验证菌种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验证是为了确保所筛选得到的菌株具有稳定的功能,并且可以重复产生相同的结果。

可以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和功能性验证进行验证。

如果菌株在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功能,并且重复产生相同的结果,那么该菌株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研究或生产中。

七、菌种的保存与管理菌种的保存与管理是为了长期保持菌株的存活和功能。

常见的菌种保存方法包括低温保存、冷冻保存、冻干保存和液氮保存等。

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编号、记录和文献归档等。

这些措施可以确保菌株的长期保存和使用。

八、结论实验室菌种筛选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方法。

菌种工艺流程

菌种工艺流程

菌种工艺流程菌种工艺流程是指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从原料到最终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操作和管理措施。

它包括了菌种的筛选、培养、发酵、分离、纯化和保存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菌种的遗传特性进行调控,以实现对发酵产物的优化。

菌种工艺流程在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菌种筛选与培养1.菌种来源:可以从自然界、实验室保藏菌株或基因工程中获得菌种。

2.筛选目标:根据发酵产物的要求,筛选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等优点的菌种。

3.培养基:为满足菌种生长对营养的需求,需设计合适的培养基。

4.培养条件:温度、pH、氧气和营养物质等因素需控制在适宜范围。

5.菌种鉴定: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菌种进行鉴定。

二、发酵过程控制1.发酵罐准备:清洗、消毒发酵罐及附属设备,确保无菌状态。

2.种子罐扩大培养:将筛选出的菌种在种子罐中进行扩大培养,为发酵罐提供大量菌种。

3.发酵条件优化:根据菌种特性,调整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氧气和营养物质等条件。

4.发酵过程监测:通过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检测发酵液中的菌落数量、产物浓度等指标。

5.发酵结束判断:当达到预期产量或发酵液中菌落数量下降时,结束发酵。

三、分离、纯化与保存1.分离:采用离心、过滤等方法将发酵液中的菌体与产物分离。

2.纯化:通过柱层析、电泳等方法对菌种进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菌株。

3.保存:将纯化后的菌株保存在适宜的条件下,以备后用。

综上所述,菌种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

只有通过严格的操作和管理,才能确保获得优质的发酵产物。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不同领域的要求,对菌种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文档资料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文档资料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文档资料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实验室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

其主要原理是将混合微生物群落分离为单一的微生物菌落,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形成单一菌种培养物,以便进行鉴定和研究。

1.微生物的分离技术
(1)稀释涂布法:将微生物混合液逐渐稀释,然后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涂布在富养基平板上,待菌落形成后,挑取单一菌落进行培养和研究。

(2)过滤法:利用微孔膜或滤纸将混合液过滤,将过滤后留在微孔膜或滤纸上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和研究。

(1)液体培养:将微生物接种在富足的液体富养基中,置于适当的温度、光照和通气条件下进行培养。

(3)混合培养:将两种或以上的微生物同时接种在同一富养基上进行培养,这一技术可同时培养多种微生物,缩短实验时间。

3.技术应用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生物工程和食品工业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1)微生物学研究:分离单一菌种进行研究,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2)医学诊断:从临床样品中分离出致病微生物进行培养与鉴定,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诊断、鉴定和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

(3)生物工程: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添加营养物质,用微生物进行合成、代谢和分泌等反应。

(4)食品工业:将微生物培养在富有营养的富养基中进行发酵,生产出发酵食品。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微生物菌种选育

微生物菌种选育
主要从事农业、遗传学、应用微生物、免疫学、细胞生 物学、工业微生物学、菌种保藏方法、医学微生物学、分 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普通微生物学、分类学、食品科 学等的研究。该中心保藏有藻类111株,细菌和放线菌 16865株,细胞和杂合细胞4300株,丝状真菌和酵母46000株, 植物组织79株,种子600株,原生动物1800株,动物病毒、 衣原体和病原体2189株,植物病毒1563种。另外,该中心 还提供菌种的分离、鉴定及保藏服务。该中心保藏的菌种 可出售
株,苏云金杆菌模式菌株等细菌、食用菌等大型真菌、林 木病原菌、菌根菌、病虫生防菌、木腐菌、病毒和植原体 类等。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各种工业微生物菌种 资源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和大型真菌 。 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 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ATCC)
三、菌种分离思路
1: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 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 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
2: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 分离纯化。
3:有了优良的菌种,还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和合理先进的 设备与之配合。
8、几种微生物纯培养分离方法的比较
1)固体稀释平皿法: 即可定性,又可定量,用途广泛;
2)平皿划线分离法: 方法简便,多用于分离细菌;
3)组织分离法: 高等真菌及植物病原菌。
4)单细胞挑取法: 局限于专业化的科学研究;
5)利用选择培养基法: 适用于分离某些生理类型较特殊的微生物。
二、菌种的来源
1、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 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分区划线实验报告(3篇)

分区划线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分区划线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会利用分区划线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3. 了解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原理分区划线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具有明显的界限,通过在培养基表面进行分区划线,使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分散,最终形成单菌落,从而实现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等- 接种工具:接种环、无菌操作台、酒精灯、镊子等2. 实验仪器:- 高压蒸汽灭菌器- 电子天平- 灭菌锅- 培养箱-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将LB固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等按照比例配制,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 接种:将待分离的菌种分别接种到LB固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等平板培养基上。

3. 分区划线:在接种好的平板培养基上,用接种环进行分区划线。

具体操作如下:a. 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待冷却后,取适量菌液均匀涂抹在平板培养基上。

b. 在平板培养基上用接种环划出若干条平行线,形成若干个区域。

c. 在每个区域内用接种环进行划线,使菌液逐渐稀释,最终形成单菌落。

4. 培养与观察:将划线后的平板培养基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如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5. 鉴定与纯化:根据菌落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挑选单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和纯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在LB固体培养基上,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菌落生长良好,形成单菌落。

- 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菌落生长良好,形成单菌落。

2. 实验分析:- 分区划线法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通过在培养基表面进行分区划线,使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分散,最终形成单菌落。

微生物技术应用:第四章-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分离与纯化可编辑全文

微生物技术应用:第四章-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分离与纯化可编辑全文

3 工艺放大
发酵产物分离纯化工艺的建立一般都经过从 实验室、中试车间生产到形成工业规模生产线的 放大过程,这是一项工艺诞生、发展、成熟和完 善的一般规律。其中实验室研究是大规模生产的 第一步,小规模生产工艺是大规模生产工艺的基 础。尽管工艺放大过程中往往会有操作细节或条 件的改变,小规模生产工艺条件优化和工序综合 效果研究可为放大设计及工艺定型积累数据和提 供经验。
(一)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1.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
(1)钙离子,可用草酸。草酸溶解度较小 ,故用量大时,可用其可溶性盐,如草酸钠。 反应生成的草酸钙还能促使蛋白质凝固,提高 滤液(也称为原液)质量。但草酸价格较贵,应 注意回收。如四环类抗生素废液中,加入硫酸 铅,在60℃下反应生成草酸铅。后者在 90~95℃下用硫酸分解,经过滤、冷却、结晶 后可以回收草酸。
一、建立分离纯化工艺的根据
1.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特点
➢另一个特点是欲提取的生物物质通常很不 稳定,遇热、极端pH、有机溶剂会引起失 活或分解。
➢发酵或培养都是分批操作、生物变异性大, 各批发酵液不尽相同,要求下游加工有一 定的弹性。
一、建立分离纯化工艺的根据
2.原理
(1)物理性质 ① 力学性质:重力、离心力、筛分; ② 热力学性质:状态变化、相平衡; ③ 传质性质:粘度、扩散、热扩散; ④ 电磁性质:电泳、电渗析、磁化;
WSK卧式高效全能珠磨机 ZM系列卧式密闭珠(砂)磨机
(2)高压匀浆器 采用高压匀浆器是大规模破碎细胞的常用
方法,利用高压迫使细胞悬浮液通过针形阀, 由于突然减压和高速冲击撞击环 造成细胞破裂。
JJ-2组织捣碎匀浆机
(2)高压匀浆器
各种菌体一次通过高压匀浆器的破碎率

微生物纯种分离,培养及接种技术实验原理

微生物纯种分离,培养及接种技术实验原理

微生物纯种分离,培养及接种技术实验原理微生物纯种分离、培养及接种技术是微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之一。

其目的是从混合的微生物菌群中分离出单一的微生物菌落,并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进行纯化和生长,以获得纯种微生物。

一、实验器材和试剂1.灭菌针2.毛细胞计数板3.显微镜4.平板接种器、针头5.无菌匀浆棒、吸管6.细菌培养基7.消毒液二、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及制备首先需要选择一份待测试的样品,包括土样、水样、空气、食品等,然后将样品采集到无菌容器中,再将其送到实验室。

在进行样品处理之前,需要先进行简单的初步处理,将样品进行稀释或者过滤,将其中的杂质和大颗粒物去除,以利于后续实验的操作。

接下来需要进行制备培养基,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凝胶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甜菜汁培养基等,以满足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生长所需的营养物和成分。

2.分离纯化分离纯化是该实验的关键步骤。

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移到无菌试管中,打开试管口,加入适量的制备好的培养基,然后利用匀浆棒或吸管将混合物均匀混合。

然后利用平板接种器将混合物接种到培养基平板上,使其密切接触。

然后将接种好的平板置于恒温箱中,以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自我繁殖。

在接种后2-7天内,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将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不同的菌落,每一种菌落都代表一种单一的微生物。

将这些菌落分离提取,并再次进行培养,就能得到单纯的微生物菌种。

3.纯种微生物菌种接种在获得单纯的微生物菌种之后,需要将其再次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育。

将相应体积的纯种菌种接种到培养基平板上,使其能够生长繁殖。

在接种后约24小时内,微生物将在培养基中生长出许多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和形态,可以对不同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

如果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可以对微生物菌种进行进一步培养、萃取定量和测序等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需要保证实验室内部环境和仪器均为无菌状态。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实验材料 菌源:土样10g;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实验仪器与用具
1)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酒精灯 2)1000ul及100ul移液枪、1000ul及100ul枪头、无菌
1.5ml的离心管、离心管架 3)无菌平皿、涂布棒、接种环 实验试剂:无菌水;
实验内容
1、采土样:
选择肥沃土壤,去表层土,挖5-20cm深度的土壤数10g, 装入已灭菌的牛皮纸袋,封好袋口,带回实验室。
所有菌落数均不在30~300间 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
6、挑菌划线分离
挑取单个菌落(细菌菌落),分别在平板上做分区和 连续划线。
370C培养48h检查菌落是否单纯。
划线方法:详见实验指导书P72、P237
无菌操作( 近火焰处操作): 接种环 Nhomakorabea烧灭菌、冷却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的应用:分离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优良菌 种及纯化被污染的菌种等。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混杂着大量的微生物,从中分离可得到只含有 这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
稀释分离法有倾注法和涂布法两种;菌种被其他杂菌污染时或混合菌悬 液常用划线法进行纯种分离。
要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还需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详见实验指导书P67 表格。细菌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30-37℃ 温度下培养1-2天。
平板菌落计数——活菌计数
0.1ml
0.1ml
0.1ml
0.1ml
00..11ml
0.1ml
0.1ml
0.1ml
0.9ml
0.9
分离纯化 基本流程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四(五) 细菌的纯培养、分离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四(五) 细菌的纯培养、分离

实验四(五)环境中微生物分离与培养一、实验目的1、掌握从环境(土壤、水体、活性污泥、垃圾堆肥等)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获得若干种细菌纯种培养技能。

2、掌握几种接种技术。

3、了解菌种的保藏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恒温箱、涂布器、细铁丝、接种环、酒精灯、吸耳球、棉花、记号笔;无菌培养皿(直径90毫米)、无菌移液管(1毫升和10毫升);肉汤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活性污泥或土壤10克、无菌水90毫升、9毫升无菌水(试管中);酵母、大肠杆菌。

三、细菌纯种分离的操作方法细菌纯种分离的方法有两种:稀释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一)稀释平板分离的方法1、取样用无菌锥形瓶到现场取一定数量的活性污泥或土壤,迅速带回实验室。

2、稀释水样将1瓶90毫升和5管9毫升的无菌水排列好,按10-1、10-2、10-3、10- 4、10-5、10-6依次编号。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样品(10克)置于第一瓶90毫升无菌水中,用手摇10分钟,将颗粒状样品打散,即为10-1浓度的菌液。

用1毫升无菌移液管吸取1毫升10-1浓度的菌液于一管9毫微升无菌水中,同样方法,依次稀释到10-6。

每次稀释时,需用不同的无菌移液管,或将同一移液管用无菌水洗三次。

3、平板的制作取10套无菌培养皿编号,10-4、10-5、10-6各3个,另1个为空气对照。

取1支1毫升无菌移液管从浓度小的10-6菌液开始,以10-6、10-5、10-4为序分别吸取0.5毫升菌液于相应编号的培养皿内(注:每次吸取前,用移液管在菌液中吹泡使菌液充分混匀),加热熔化培养基,当培养基冷至45℃左右时,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拿培养皿,以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皿底,拇指和食指夹住皿盖,靠近火焰,将皿盖掀开,倒入培养基后将培养皿平放在桌上,顺时针和逆时针来回转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和菌液充分混匀,冷凝后即成平板,倒置于30℃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然后观察结果。

取对照无菌培养皿,打开皿盖10分钟后盖上皿盖,倒置30℃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2023年新教材高中生物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讲义(无答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3年新教材高中生物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讲义(无答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1.2.1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微生物:难以用___________观察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包括以下类群:病毒(无细胞结构生物):SARS 病毒、新冠病毒等____________病毒;T 2噬菌体等____________病毒。

细菌(原核生物):蓝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等;放线菌:衣氏放线菌等。

真菌(真核生物):酵母菌、毛霉等;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防止____________,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也是酵工程的重要基础。

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条件:①要为人们需要的微生物提供合适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条件;②要确保____________无法混入,并将____________分离出来。

一、培养基的配置 1.培养基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___________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____________的营养基质,即培养基。

(2)培养基的作用:用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或____________其代谢物。

(3)培养基的类型2.培养基的配制(1)基本成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①碳源:a.无机碳源:CO2、CO32-、HCO3-→____________微生物;b.有机碳源: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等→____________微生物。

②氮源:a.无机氮源:NH4+、NO3-、NH3等。

b.有机氮源:牛肉膏、蛋白胨、____________、氨基酸等。

注意:含C、H、O、N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_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

如____________等。

(2)特殊需求:某些微生物对______、特殊营养物质以及_______的需求。

特殊营养物质:____________、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中含有)①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②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____________;③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④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____________的条件。

1.2发酵工程的无菌技术(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2发酵工程的无菌技术(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课时3.发酵工程的无菌技术(二)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概述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

科学探究:通过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学习,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课前自主学习1.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和;用平板划线法时,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

2. 统计菌落数目可用的方法有和;用后一种方法计数时,需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

在同一稀释度下,应至少对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

二、课内探究学习探究活动一:平板划线法根据教材中内容将下面主要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讨论:1.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2.从防止杂菌污染的角度思考,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将培养皿倒置的原因是什么?3.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菌种时,哪些操作可防止杂菌污染?4.在做第二次划线以及其后的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5.接种操作时每次划线接种前与接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或接种针,其目的分别是什么?6.接种结束后,为什么要将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和一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一起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是否有菌落生长很关键。

如果有菌落生长,说明了什么?练一练:1、如图表示酵母菌纯培养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①操作时,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盖上培养皿盖,将其倒置B.步骤②接种环和试管口应先在火焰上灼烧消毒,接种环冷却后再放入试管中蘸取菌液C.步骤③沿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最后一次的划线不能与第一次的相连D.步骤④是将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也需倒置,一段时间后所得到的都是酵母菌的菌落2、在酵母菌的纯培养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图所示,且甲、乙的对应位置不变。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配制培养基时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C.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D.图示实验过程中接种环灼烧了5次探究活动二、稀释涂布平板法1、梯度稀释讨论:该操作需注意什么:2、涂布平板讨论: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对土壤中某种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流程示意图。

微生物平板划线法

微生物平板划线法

在培养基上划线,使菌种分散成多个单菌落。
划线:在培养基上划线,将菌种分离成单菌落
用接种环在培养基上划线,将菌种分 离成单菌落。
划线时要从培养基的一端开始,逐渐 向另一端划线,避免交叉。
培养: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在适宜的温 度下培养一定时间。
观察并记录菌落生长情况,进行微生 物计数和鉴定。
培养温度和湿度控制
温度控制
培养温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一般为37℃ 左右。
湿度控制
保持培养环境湿度适中,避免过湿或过干影 响微生物生长。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培养温度和湿度,确保在适宜范围 内。
04
微生物平板划线法的优缺 点
优点: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
分离效果好
平板划线法能够将混合菌种中的不同微生物逐一分离,获得单一纯种微生物,分离效果显著。
的菌种筛选和鉴定。
微生物平板划线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最早的微生物平板划线法由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于1928年发明,用于分离纯化葡 萄球菌。随着技术的发展,平板划线法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成为微生物学领域 的基本技术之一。
发展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微生物平板划线法在技 术和应用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例如,通过改进培养基和划线技术,提高微生物 的分离效率和纯度,进一步推动微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
微生物平板划线法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X-01-05
目录
• 微生物平板划线法简介 • 微生物平板划线法操作步骤 • 微生物平板划线法注意事项
目录
• 微生物平板划线法的优缺点 • 微生物平板划线法实验结果分析
01
微生物平板划线法简介

菌种操作规程

菌种操作规程

菌种操作规程菌种操作是微生物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菌种的储存、分离、培养和传代等操作。

以下是一份常见的菌种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一、菌种的储存1. 菌种的储存通常采用液氮冷冻或低温冰箱冷冻的方式。

2. 菌种的储存容器应该选择无菌的冻干管、冻存瓶或冷冻管,并在储存前进行无菌处理。

3. 在冷冻储存前,应制备菌种的冻存物质,如15%甘油溶液,以确保菌种冷冻过程中的生存率。

二、菌种的分离1. 菌种的分离通常采用扩散法、涂布法或稀释法等方法。

2. 在进行菌种分离前,实验室的工作台、培养皿和所需工具应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无菌处理。

3. 分离出的纯菌落应进行单克隆处理,避免混菌的情况。

三、菌种的培养1. 发放和接收菌种时,应注意标签的准确性,并确认菌种的来源和鉴定信息。

2. 菌种的培养应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代谢。

3. 在进行菌种培养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菌种的污染。

四、菌种的传代1. 菌种的传代应选择适当的传代方法,如子代分离、液体培养或固体培养等。

2. 传代菌种前,应将培养皿等实验器具进行干燥消毒,并进行无菌处理。

3. 在进行菌种传代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传代时间和传代次数,避免菌种的突变和变异。

五、菌种的保管1. 菌种的保管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如冷冻保存、液氮冷冻保存或继代保存等。

2. 在进行菌种保管时,应注意保存容器的密封性和标识的清晰性。

3. 对于保存已久的菌种,应定期进行复苏培养,以维持菌种的活力和纯度。

六、菌种的管理1. 每次使用菌种前,应查验菌种的保藏情况和标签信息,并进行必要的鉴定。

2. 菌种管理应建立清晰的档案记录,包括菌种的来源、分离日期、储存方式和使用情况等。

3. 菌种的使用应按照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

对于菌种操作的规程,实验室应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并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实验室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以确保菌种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常用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发布日期:2010-03-01 浏览次数:18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纯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1、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和纯化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

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

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大多数细菌、酵母菌、以及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类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采用适宜的平板分离法很容易得到纯培养。

所谓平板,即培养平板的简称,它是指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盛固体培养基的平皿。

这方法包括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

固体培养基用琼脂或其它凝胶物质固化的培养基,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形成的菌落便于移植。

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

这种由Kock建立的采用平板分离微生物纯培养的技术简便易行,100多年来一直是各种菌种分离的最常用手段。

1.1 稀释倒平板法首先把微生物悬液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

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1.2 涂布平板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其做法是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图1)。

图1 涂布平板法1.3 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即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连续划线(图2),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有时这种单菌落并非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

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图2 平板划线法1.4 稀释摇管法用固体培养基分离严格厌氧菌有特殊性,如果该微生物暴露于空气中不立即死亡,可以采用通常的方法制备平板,然后置放在封闭的容器中培养,容器中的氧气可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清除。

对于那些对氧气更为敏感的厌氧性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则可采用稀释摇管培养法进行,它是稀释倒平板法的一种变通形式。

先将一系列盛无菌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加热使琼脂熔化后冷却并保持在50℃左右,将待分离的材料用这些试管进行梯度稀释,试管迅速摇动均匀,冷凝后,在琼脂柱表面倾倒一层灭菌液体石蜡和固体石蜡的混合物,将培养基和空气隔开。

培养后,菌落形成在琼脂柱的中间。

进行单菌落的挑取和移植,需先用一只灭菌针将液体石蜡--石蜡盖取出,再用一只毛细管插入琼脂和管壁之间,吹入无菌无氧气体,将琼脂柱吸出,置放在培养皿中,用无菌刀将琼脂柱切成薄片进行观察和菌落的移植。

2、用液体培养基分离和纯化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用平板法分离通常是满意的,因为它们的大多数种类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得很好。

然而迄今为止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例如一些细胞大的细菌、许多原生动物和藻类等,这些微生物仍需要用液体培养基分离来获得纯培养。

稀释法是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常用的方法。

接种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顺序稀释,以得到高度稀释的效果,使一支试管中分配不到一个微生物。

如果经稀释后的大多数试管中没有微生物生长,那么有微生物生长的试管得到的培养物可能就是纯培养物。

如果经稀释后的试管中有微生物生长的比例提高了,得到纯培养物的机率就会急剧下降。

因此,采用稀释法进行液体分离,必须在同一个稀释度的许多平行试管中,大多数(一般应超过95%)表现为不生长。

3、单细胞(孢子)分离只能分离出混杂微生物群体中占数量优势的种类是稀释法的一个重要缺点。

在自然界,很多微生物在混杂群体中都是少数。

这时,可以采取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称为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法。

单细胞分离法的难度与细胞或个体的大小成反比,较大的微生物如藻类、原生动物较容易,个体很小的细菌则较难。

较大的微生物,可采用毛细管提取单个个体,并在大量的灭菌培养基中转移清洗几次,除去较小微生物的污染。

这项操作可在低倍显微镜,如解剖显微镜下进行。

对于个体相对较小的微生物,需采用显微操作仪,在显微镜下用毛细管或显微针、钩、环等挑取单个微生物细胞或孢子以获得纯培养。

在没有显微操作仪时,也可采用一些变通的方法在显微镜下进行单细胞分离,例如将经适当稀释后的样品制备成小液滴在显微镜下观察,选取只含一个细胞的液体来进行纯培养物的分离。

单细胞分离法对操作技术有比较高的要求,多限于高度专业化的科学研究中采用。

4、选择培养分离没有一种培养基或一种培养条件能够满足一切微生物生长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培养基都是选择性的。

如果某种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是已知的,也可以设计特定环境使之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因而能够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把这种微生物选择培养出来,尽管在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这种微生物可能只占少数。

这种通过选择培养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技术称为选择培养分离,特别适用于从自然界中分离、寻找有用的微生物。

自然界中,在大多数场合微生物群落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从中分离出所需的特定微生物是十分困难的,尤其当某一种微生物所存在的数量与其它微生物相比非常少时,单采用一般的平板稀释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要分离这种微生物,必须根据该微生物的特点,包括营养、生理、生长条件等,采用选择培养分离的方法。

或抑制使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或造成有利于该菌生长的环境,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使该菌在群落中的数量上升,再通过平板稀释等方法对它进行纯培养分离。

4.1 利用选择平板进行直接分离根据待分离微生物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培养条件,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

例如要分离高温菌,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培养;要分离某种抗菌素抗性菌株,可在加有抗菌素的平板上进行分离;有些微生物如螺旋体、粘细菌、蓝细菌等能在琼脂平板表面或里面滑行,可以利用它们的滑动特点进行分离纯化,因为滑行能使它们自己和其它不能移动的微生物分开。

可将微生物群落点种到平板上,让微生物滑行,从滑行前沿挑取接种物接种,反复进行,得到纯培养物。

4.2 富集培养富集培养法原理和方法非常简单,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很容易地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富集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pH、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等许多方面。

在相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经过多次重复移种,最后富集的菌株很容易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单菌落。

如果要分离一些专性寄生菌,就必须把样品接种到相应敏感宿主细胞群体中,使其大量生长。

通过多次重复移种便可以得到纯的寄生菌。

5、二元培养物分离的目的通常是要得到纯培养。

然而,在有些情况下这是很难做到的。

但可用二元培养物作为纯化培养的替代物。

含有二种以上微生物的培养物称为混合培养物,而如果培养物中只含有二种微生物,而且是有意识的保持二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培养物称为二元培养物。

例如二元培养物是保存病毒的最有效途径,因为病毒是细胞生物的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物。

有一些具有细胞的微生物也是严格的其它生物的细胞内寄生物,或特殊的共生关系。

对于这些生物,二元培养物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接近于纯培养的培养方法。

另外,猎食细小微生物的原生动物也很容易用二元培养法在实验室培养,培养物由原生动物和它猎食的微生物二者组成。

例如,纤毛虫、变形虫和粘菌。

在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中,平板分离法普遍用于实验室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通常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

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获取单个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技术完成。

值得指出的是,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的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

因此,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才能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