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复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复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使用日期
目标: 1.背诵、默写全文 2.累积文中已、直、彰、绝等重要词语 3 .正确翻译文章
重难点: 1.累积文中重要文言现象2.试试运用《劝学》中的比喻手法
一、实词
( 1)解说词语
①学不可以够已
()②木直()中绳③金就砺()则利④锲()而舍之
⑤而闻者彰()⑥假()舆马者⑦而绝()江河⑧非能水()也
⑨无以致()千里⑩吾尝跂()而望矣
( 2)找出通假字并解说
①輮认为轮()②知明而行无过()③君子生非异也()④虽有槁暴()( 3)古今异义
①博学古义()今义()②帮凶古义:()今义:()③专心古义:()今义:()④黄泉古义:()今义:()( 4)词类活用
①輮认为轮()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其曲中规()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⑤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⑥专心一也()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⑧故木受绳则直()⑨积善成德()( 5)一词多义
利:①金就砺则利()②非利足也()③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
④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⑤非兵不利()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二、虚词
而 (1) 吾尝整天而思矣()(2)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三、特别句式
(1) 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 輮认为轮()
四、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五、作文链接
《劝学》中的比喻灵便多样,运用自如。
论述看法、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有的从
反面设喻;有的独自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比较;有的只设喻而
把道理隐含此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使文章显得有条有理,生机盎然。
学生
在谈论文中可试试运用。
《劝学》复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班 级
姓 名
使用日期
目标 : 1.背诵、默写全文 2.累积文中 惑、师、耻、族等 重要词语 3 .正确翻译文章
重难点 : 1.累积文中重要文言现象 2.领会正反论证写作技巧
一、解说词语
( 1)孰能无惑( ) ( 2)吾进而师( )之 ( 3)而耻( )学于师
( 4)句读( )之不知( 5)士医生之族(
) (6)君子不齿(
)
二、通假字
1 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 (
)2 或师焉,或不焉 ( )
二、古今异义
( )
(
)
( )
( )
(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
( 2)是故弟子不用不如师古义 ) 今义 ) ( 3)是故无贵无贱 古义 ( )
今义 (
)
古义 (
今义 (
(4)今之大家
三、 一词多义
1 师( 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 )
( )
( ) (2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吾进而师之
2.传( 1)传道受业解惑也 ( )(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 3.惑(1)惑之不解 ( )( 2)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 )( 3)惑而不从师 (
)
4. 道(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3)于是废先王之道 ( )
( 4)从 郦山下,道芷阳间 行( )( 5)有碑仆道( )
5.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 2)而耻学于师 ( )
( 3)于其身也 (
)( 4)皆出于此乎 ( ) ( 5)不拘于时 ( )
四、 词类活用
( 1)则 群聚而笑之 ( )(2)其下贤人也亦远矣 ( )( 3)吾进而师之 (
) ( 4)小学而大遗 ( ) ( 5)惑而不从师 (
)
(6)而耻学于师 (
) 五、文言句式
( )
( )
(
)
( 1)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
( 3)而耻学于师
( 2)不拘于时
(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 5)今其智乃反不可以及
(
)
六、 把下边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七、作文链接
在韩愈的谈论文中, 《师说》是属于文从字顺、平和畅达一类的,但在平和畅达中仍贯注着一种气概。
这类气概的形成,有多方面的要素。
第一是理论自己的说服力和严实的逻辑所
形成的夺人气概,其次 正反对照论证手法的应用,如 第 2 段一连用了二个对照,结语都是批评土医生不重师道的恶劣民风,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
在谈论文写作中,能够试试运用这类正反对照论证的方法。
《劝学》复习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班级姓名使用日期
目标: 1.背诵、默写全文2.累积文中望、横、凌、和等重要词语 3 .正确翻译文章
重难点: 1.累积文中重要文言现象2.领会主客对答的传统表现手法
一、实词
1.要点字词
( 1)七月既望()( 2)白露横()江( 3)纵()一苇之所如( 4)凌()万顷之茫然(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渺渺()兮予怀( 7)倚()歌而和()之( 8)正()襟危坐( 9)知不行乎骤()得
2.通假字
(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以相属()
3. 古今异义( 1)斗牛古义(
(3)茫然古义()( 2)山川相繆()(3)举酒属客(
)今义()( 2)白露古义(
)今义()
)( 4)举匏尊
)今义()
4.一词多义
( 1)东顺水而东()东望武昌()
( 2)下下江陵()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3)望:七月之望()望佳人兮天一方()
( 4)歌:扣舷而歌()歌曰()倚歌而和之()
( 5)如: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如怨如慕()
( 6)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
( 7)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
二、虚词
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 2)凌万顷之茫然()( 3)哀吾生之须臾()(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5)苟非吾之全部()( 6)耳得之而为声()
(7)取之无禁,用之不断()( 8)吾与子之所共食()
三、词类活用
(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2)下江陵()(3)顺水而东也()( 4)舞幽壑之潜蛟()(5)乌鹊南飞()( 6)泣孤舟之嫠妇()( 7)正襟危坐()(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侣鱼虾而友麋鹿()( 10)渺沧海之一粟()( 11)不知东方之既白()四、文言句式
(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现在何在哉()( 4)凌万顷之茫然()( 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渺渺兮予怀()
五、要点语句翻译
1.月出于东山之上,彷徨于斗牛之间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六、作文链接
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
在这篇赋里,客的
看法和感情是苏轼的平时的感觉和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
以后的哲学的意会。
前者沉郁,后者达观;前者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触,后者则
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地。
文言文阅读拓展(第四课时)
班级姓名使用日期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6~9 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学多才。
少不愿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
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念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
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坊,不事文墨
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念书,以期不坠先业。
” 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
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欣喜,击节曰:“子文当名
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念书鸡鸣山,日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
经书题相商,动听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
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好,令再上,上之不好,又上,至四至五,房
牍且尽矣。
教谕忿恚而泣。
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
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
元,龚三益次之,其他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
绔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
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
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祖传》,有删省)
6.对以下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不事文墨久已事:从事B.病目眚病:疲倦
C.詈不好詈:责备D.令五县会鞠之鞠:审问
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
项( 3 分)
A.张汝霖从前虽博学多才,但在科举方面其实不顺利,直至他父亲逝世都没有考中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他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经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见解。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榜上无名,幸好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闻名。
D.黄贞父断案时碰到难题,没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确断案,黄夸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8 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念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动听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9.依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归纳当时科举考试的有关特色。
(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