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隐喻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汉语颜色词的概念隐喻浅析]

合集下载

浅析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

浅析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

文化长廊浅析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胡兆红 哈尔滨师范大学摘 要:在回顾隐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概念隐喻理论,主要从国外隐喻研究、概念隐喻理论概述及分类、概念隐喻的认知功能和个人评论。

关键词:隐喻;概念隐喻作者简介:胡兆红(1994-),女,汉族,山东省沂水县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189-01一、隐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自亚里士多德学派开始以来,隐喻研究一直被视为边缘学科,隐喻已被纳入修辞学和诗学范畴。

在这个时期,隐喻被视为一种语言手段,仅限于词汇层面。

[1]它仅用作修饰语言的工具,而不考虑其风格特征也具有语言的认知属性。

直到19世纪,隐喻作为一种反映言语和人性的内部机制才开始被柏拉图学派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隐喻的研究一直呈上升趋势。

这时,隐喻被认为是一种产生新意义的语义现象。

隐喻的研究已经上升到句子的水平,布莱克和理查兹的焦点框架理论和交互理论是主要的代表。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日益普及,隐喻逐渐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因为隐喻与人类认知密切相关,它是人们产生、传递和处理信息的重要手段。

这时,通过一件事情来理解,感知另一件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来看待外面的世界。

它也是从一个认知领域到另一个认知领域的映射,理解隐喻的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因此,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隐喻不仅可以看作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和认知现象。

我们的生活中的隐喻无处不在,人们总是使用很多隐喻。

根据理查兹的统计数据,日常会话的每三个句子中几乎都有一个隐喻。

目前,隐喻的研究范围正在扩展到多层次,多学科。

二、概念隐喻理论概述20世纪80年代,概念隐喻理论首次被美国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这表明隐喻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认知阶段。

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人类在熟悉的领域中借助认知经验来阐述未知和抽象领域。

认知理论下的颜色词隐喻研究

认知理论下的颜色词隐喻研究

- 232 -校园英语 /语言文化认知理论下的颜色词隐喻研究西安理工大学/鹿军红【摘要】颜色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最基本的认识之一,颜色词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探讨颜色词通过隐喻投射在情绪、道德、政治、经济等非颜色域的认知意义。

【关键词】颜色词 隐喻 认知认知语言学以体验哲学为基础,认为人类最初是以自身的体验为主体来认识客观世界的,人类的认知活动根植于日常的身体经验之中,在此基础上先形成一些直接概念,再通过隐喻投射的方式构建抽象概念,隐喻就是将一个认知域的概念映射到另外一个认知域,即由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揭示词汇多个义项是如何通过隐喻等认知机制得以系统而又自然地相互联系的。

我们生活的世界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对颜色的感知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最基本的认知之一。

通常我们可以将颜色词分为基本颜色词和非基本颜色词两类,基本颜色词是指黑,白,红,黄,绿,蓝,(英语为black ,white ,red ,yellow ,green ,blue)等六种颜色;非基本颜色词包括紫、褐、灰、粉(英语为purple ,brown ,grey ,pink)等颜色,我们也可以将这些颜色看做基本颜色词间的过渡色,如:brown (black+yellow),purple (red+blue),grey (black+whlte)。

颜色词隐喻是指以颜色域为始源域,将颜色域的概念映射到非颜色的其他认知域上,使得我们可以通过颜色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颜色概念。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们有湛蓝的天空,绿色的森林,白色的雪山和黄色的土地,颜色词在这样使用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是它在始源域内的意义,即原型意义。

颜色词的原型意义在不同语言中大多是相似的,但颜色词经隐喻认知后就形成了不同的引申意义,例如:• 这名演员一夜走红。

• You are expecting too much of him. He ’s still green ,you know.(你对他要求太高,他还没经验嘛)。

浅析颜色词隐喻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浅析颜色词隐喻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浅析颜色词隐喻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作者:陈欣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18期陈欣内容摘要:通过分析不同国家颜色词的隐喻义,帮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对颜色词的理解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颜色词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隐喻颜色词对外汉语教学很早之前在我国的甲骨文辞中就有对于颜色词的记载。

分别是黄、黑、白、赤、幽、戬。

朱永燚在1959年写下《鲁迅作品中的色彩运用》。

这篇文章开启了颜色词在现代的研究。

虽然我国对于颜色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面对不同文化差异的留学生,没有关于颜色词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比各个国家颜色词的隐喻义,希望会对对外汉语颜色词的教学带来一些新的方法。

一.颜色词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对语言意义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早在1936年,隐喻相互作用理论的创始人理查德曾指出:“好的语言是一种圆满的实现,能表达人的感知本身所不能表现的事情。

语言是不同领域的交汇点,不仅是认知的表现形式,而且也是他的组成部分。

源于日常经验的认知体系构成了语言运用的心理基础”。

隐喻用一种概念来表达另一种概念,使得这两种概念之间存在着潜移默化的联系。

在日常交际中,由于说话双方都应该保持礼貌原则,有些不方便直接说出来的话可以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

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对方而且还会提示对方。

颜色词的隐喻用法在国外也随处可见。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在这句话里white不表示白色的含义,而是表示忠诚可靠的。

二.国内外颜色词隐喻义对比(一)红色中国:1.危险警戒。

在会计学上有种说法叫赤字,表示支持大于收,亏损的意思。

赤字的来源是在记账的时候用红笔表示亏空,让看账目的人注意。

赤字最初叫做红字。

2.表示愤怒等情绪,脸红脖子粗,这一点的意义从生理的角度来讲,当人们在生气的时候血液流通迅速,身体温度增高面色变红,这时就用来表示愤怒这种隐喻现象在英文中也常常出现:He is red with anger.3. 特指年轻,美丽的女子,红润的脸色。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莫言文学作品色彩词语隐喻意义探析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莫言文学作品色彩词语隐喻意义探析

第34卷 第6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34 No.6 2020年12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c. 2020·48·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莫言文学作品色彩词语隐喻意义探析高 钤(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1100)摘 要:色彩源于初始意象,与抽象概念相契合,具有显著的隐喻色彩。

色彩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简单色彩,而是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内心世界的创作手段,为作者与读者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连接作用。

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莫言文学作品色彩词语的隐喻意义是还原文化、欣赏文学作品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莫言文学作品;色彩词语;隐喻含义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20)06-0048-03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使用恰当的色彩语言,可以彰显语言中的美感,是深化语言艺术魅力的重要举措。

作家应用色彩语言烘托气氛,对景物进行点缀,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色彩主要源于自然界,是以人类生活为重要物质基础,产生共性;但是因为作家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创作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会在颜色认知共性中产生个性[1]。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主要是基于作者的主观认识,让其原有色调出现不同差异,即使是相同的颜色也会因为人的差异产生不同感知,作家应用这种色调描写,可以很好营造氛围,引发读者共鸣,表现出丰富的诗歌意境。

五彩缤纷的颜色体现了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

色彩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人物的现实世界,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在文学审美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给予色彩词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中国古代对色彩美理论的探讨,本文尝试点评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深刻感悟文学作 品色彩描写的含义。

一、基于认知语言学视域的色彩词语研究隐喻,是人们思想表达的重要举措,主要是根据身体感知描述晦涩难懂的事物。

从认知的角度比较英汉基本颜色隐喻

从认知的角度比较英汉基本颜色隐喻

论 述 了 隐 喻 , 将 隐 喻 视 为 人 类体 验 世界 、 维 和 生 活 的一 种 方 他 思
式 。L kf 和 Jh sn[ 被 视 为 是 今 年 来 从 认 知 角度 研 究 隐喻 ao ono 2 1 则
的代表人 物 , 们于 18 他 9 0年 出版 的 { t hr WeLv y Mea os i B }被 p e 看 做 是这 一 领 域 研究 的经 典著 作 。 总之 , 隐喻 是 无 处 不 在 的 , 它
黑 名 单 一 baklt lc s i
黑 手 党 一 bakhn lc a d
黑 钱 一 ba km n y 1c o e
在 汉 语 中 . 们 有 “ 不 溜秋 ” “ 道 ” “ 店 ” “ 货 ” 等 我 黑 、黑 、黑 、黑 , 等 , 英语 中 则 有 “lclg( 贼)“ a t bbak ( 某 人 脸 上 在 bake”工 ,p i lc ” ns 往
的 等等 有 着 密切 的关 系 , 经常 使 人 们 联 想 到 苦 难 和 不 幸 。 汉 两 英 种 语 言 都 有 用黑 色这 一 基 本 词 来 描 述 与解 释 一 些 没 有颜 色 的神 秘 的 、 法 的 或 阴 险 的事 物 , 而 使 人们 对 这 些事 物 有 了真 实而 非 从 形 象 的认 识 , 由此 黑 的 意 义 由颜 色 域 投 身 到 法 律 道德 领 域 。如 :
语 言 研 究
从认知 的角度 比较英 汉基本颜色 隐喻
谭燕 萍
( 海理工大学 , 上 上海 2 0 9 ) 0 0 3
摘 要 : 色词 是 语 言 中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文 以认 知 理 论 为 颜 本 基 础 . 英 汉语 言 中基 本 颜 色词 为例 . 以 比较 分 析 了再 隐喻 认 知视

隐喻认识观照下的颜色隐喻及翻译研究

隐喻认识观照下的颜色隐喻及翻译研究

----------------------- 页面 1-----------------------隐喻认识观照下的颜色隐喻及翻译研究黄海军水浙江理工大学马可云绍兴文理学院摘要: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成为我们生存的基本方式。

颜色隐喻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文学作品中。

本文从的视角探讨了颜色隐喻翻译的两种方法:转换意义和直接表达并就颜色隐喻的翻译进行了隐喻解读的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颜色隐喻从中文翻译到英语的过程中隐喻的含义有所丢失。

关键词:颜色隐喻;翻译方法;颜色隐喻解读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09)05—0066—061.颜色隐喻认知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狐貉之厚以居。

去丧,无所不佩。

非帷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我们生存裳,必杀之。

羔裘玄冠不以吊。

吉月,必朝服而的基本方式,而颜色是我们认知外部世界、认识朝。

”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颜色与隐喻的有机结合给我们的生活和文学作品增添了无尽奇妙的色除了“红”、“紫…黑‘ (玄)”、“黄”等颜色彩。

许多语言学家对颜色和颜色隐喻进行了系外,“乡党篇第十”还提到“绀”(深青透红的颜色)、“鲰”(黑中透红的颜色)、“缁”(黑色),这统的认知。

1969年,美国语言学家BrentBerlin和些都是早在周秦时代就出现的表示帛色的专名。

PaulKay在 BasicColorTerms.T‘heirUniversalityandEvolution一书中提出了基本颜色词理论。

该理论当时由于各种颜色织物的大量出现,人们在生活中就有了称名颜色的需要。

姚小平还认为,基认为,在所有语言中有 11个普遍的基本颜色范畴,分别是白、黑、红、绿、黄、蓝、棕、紫、本颜色词理论过分强调了生理——物理因素的粉红、橙、灰。

每一种语言里的基本颜色词不会作用,忽视了文化因素的作用。

在很多情况下,超出这 11个范畴。

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研究

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研究

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颜色词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隐喻的研究对于理解汉语词汇的语义特点和构建具有丰富内涵的语言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进行研究,揭示颜色词在汉语中的语义特点,为进一步探讨汉语词汇的演变规律和语言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本文将对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进行梳理和分类,明确各类颜色词所涉及的概念隐喻类型。

其次通过对具体颜色词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揭示颜色词在汉语中的语义特点和功能。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讨颜色词概念隐喻的形成机制,以期为其他类似词汇的研究提供借鉴。

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颜色词概念隐喻差异,以期为促进汉语与其他语言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提供参考。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和运用越来越丰富。

在汉语中颜色词作为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然而颜色词在语言学领域尚处于较为薄弱的地位,对其概念隐喻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深入研究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从理论角度来看,研究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有助于揭示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

颜色词作为一种视觉词汇,其语义往往与人们的视觉感知紧密相关。

通过对颜色词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人们在理解和表达颜色时的心理过程和思维方式,从而为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其次从实践角度来看,研究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对于提高汉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颜色词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颜色词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通过对颜色词的概念隐喻进行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策略,有助于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此外研究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还对于跨文化交流和传播具有积极作用。

隐喻视角下汉英颜色词多义性的生成

隐喻视角下汉英颜色词多义性的生成

隐喻视角下汉英颜色词多义性的生成颜色词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汉英颜色词“黑”与“black”为例,探讨隐喻在汉英颜色词多义现象形成与发展中的认知作用,并试图揭示隐喻与特定文化模式的关系,指出汉英颜色词在共同的原型义基础上尽管会有很多相同的多义项,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认知思维方式,也会产生各自独特的多义项。

标签:汉英颜色词隐喻多义黑black一、引言颜色是一种自然现象,与其相关的语言词汇及语义是不同语言所共有的,对颜色的语义取向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

认知语言学家兰盖克认为,颜色域同时间域、空间域、情感域一样,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认知域之一(Langacker,1987:150~154)。

颜色词作为反映颜色域的感官词,是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借助思维和认知,常常用颜色域去表达和解释其他领域的范畴,由此而产生的词汇意义不再是该颜色的原型意义,而是在原型意义之上通过隐喻演变而来的其他含义。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赵艳芳,2001:99)。

无论在哪种语言中我们都能够看到通过隐喻认知来扩展和延伸对颜色词的理解和运用,由此颜色词就生成了多种义项。

同时,由于社会文化对颜色词词义的影响是持久的、根深蒂固的。

各种颜色词在不同文化中的联想与使用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因为各民族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文化、体现自己的价值的。

本文以汉语颜色词“黑”与英语颜色词“black”为例,分析汉英颜色词多义性生成的隐喻认知机制,在指出汉英颜色词具有相同原型意义的同时,还在各自原型义的基础上和特定隐喻文化背景的共同影响下产生其他多项隐喻含义。

二、汉英颜色词多义性生成的隐喻认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从认知角度来观察和研究语言,不再把隐喻仅当成是修辞手法,而是开始把它们看成是根植于人们的基本经验中的重要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汉语基本颜色的范畴化及隐喻化认知

汉语基本颜色的范畴化及隐喻化认知

色词的发展是进化式和有序的: 黑/ 白> 红> 黄/ 蓝/ 绿> 粉/ 橙/ 灰/ 紫。也就是说, 所有语言都包含“黑 色”和“白色”。如果某一语言有 3 个颜色词, 其中会 有“红色”; 如果某一语言有 4 个颜色词, 其中或有 “绿色”或有“黄色”, 或有“蓝色”, 依次类推。他们不 仅发现了基本颜色范畴的等级性, 还发现某一颜色 范畴中有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 发现人们是根据这 些定位参照点系统, 即焦点色对颜色连续体进行切 分和范畴化的。尽管颜色范畴的边界在不同的语言
收稿日期: 2002-12-03
·7 5·
形成的过程。如在汉语中, 我们有“雪白”、“漆黑”、 “血红”、“草绿”、“蛋黄”、“天蓝”等词语。
神经生理学家沃劳艾斯在 1969 年, 对一种视觉 系统与人相似的猴子进行了试验研究, 发现猴子的 视觉神经中有六种决定颜色的细胞, 其中四种是对 抗反应细胞, 专管颜色( 红与绿, 黄与蓝) , 其他两种 管亮度( 黑与白) 。当眼睛接触光的时候, 每对对抗反 应细胞都会做出或正或负的反应, 从而得到相关颜 色的感觉。有趣的是, 对抗反应细胞首先做出反应的 6 种颜色刚好就是颜色等级排列的前 6 种: 黑、白、 红、绿、黄、蓝。这说明人类对某些颜色特别敏感, 从 而构成一些共同的划分颜色的范畴这一现象, 是与 其有共同的生理基础的。
绿
草/ 树叶
朝气、宁静 和平 幼稚、嫉妒、厌恶
绿灯/ 绿色和平/ 绿色食品 愣头青/ 绿帽子
三、小结 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逐步发展起来的, 既与人
鲜明而生动, 同时也使得我们的汉语语言文化更加 丰富多彩。
的生理机制有关, 又与语言文化的演变密切相关。据 说, 古代人的颜色识别力较现代人差, 这恐怕主要是 由于颜色符号或颜色词语不发达所致, 因为当时人 们描写颜色只是根据实物或把实物作为颜色的象 征。后来人类对颜色的认识又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即先用明喻表达对颜色的认识, 用“它看上去像 X” 这种结构描述, 再到使用抽象颜色词, 最后到使用颜 色词进行隐喻化认知。总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 段, 即: 以物代色——以物比色——抽象化或符号化 ——隐喻化。颜色词语在汉语语言文化中形成的“双 重语义”特征导致了颜色隐喻认知的两极性, 这说明 隐喻认知与文化模型密切相关。总之, 运用颜色词进

英汉颜色词“红”的隐喻认知对比与翻译

英汉颜色词“红”的隐喻认知对比与翻译

17教育教学文_黄欢欢英汉颜色词“红”的隐喻认知对比与翻译摘要:隐喻认知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

由于历史、文化等的差异,英语和汉语颜色词的隐喻含义和翻译方法也会出现差异性。

本文从英汉颜色词“红”的隐喻对比和翻译为例子,分析其异同,以加深对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红;隐喻认知;翻译一、隐喻认知及颜色词的定义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不是纯粹的语言现象。

隐喻的核心,在于通过认识一个语义域,来认识其他不同的语义域,整个过程是从“来源语域”到“目标语域”的“映射”,隐喻的核心,并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映射的过程。

颜色词是语言中用来描述事物颜色的词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颜色代表着自然现象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地理环境等因素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知。

当人们看到物体呈现不同颜色时,都会对颜色词做出一定的反应,并赋予其特殊的所指意义,即隐喻含义。

颜色词的隐喻可以鲜明的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心理,人们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二、英汉颜色词“红”隐喻认知的对比分析1、共性分析在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认知中,红色都可以隐喻为受欢迎、成功、旺盛、救助、色情、危险、紧急、害羞、羞愧、大怒、生气等含义,人们用红色表达对新生命的向往,对事物的希望,对新生活的期待。

如(1)He stammered something and went very red in the face.(他结结巴巴地说了些什么,脸涨得通红),(2)我俩一问一答,都笑眯眯的,可是脸都红了。

第(1)句话中用 ”red” 来形容脸,表达出不好意思、难堪,第(2)句话中,用“红”来形容谈话者的腼腆与害羞。

又如(3)To he more specific,I would set up more Red Cross agencies to help the poor and the disabled。

隐喻认知的语义理据探究——以英、汉颜色词“红”与“黑”为例

隐喻认知的语义理据探究——以英、汉颜色词“红”与“黑”为例
意 义 得 出 隐喻 认 知 的语 义 理 据 。 关键词 : 知语义 ; 认 隐喻 ; 喻认 知 ; 义理 据 隐 语 中 圈 分 类 号 : 3 H0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5 4 ( 0 1 0 - 0 2 0 10 — 3 8 2 1 )5 0 8 - 4
内心 的某 种情感 。很 明显 ,红楼 ”在这里是 一个 隐 “
喻。 莱考 夫等人认 为 , 隐喻是一 种认 知现象 。 那么 , 应 该 怎 么理解 《 楼梦 》 个字 的语义 , 三个 字 的语 红 三 这
义理据又 是什么 呢?
二 、 义 与 语 义 理 据 语
方 。但唐 朝诗 人李 白有 诗 云 : 东风 已绿瀛 洲 草 ,” “ ” 例 汉 红 与 黑 为
朱卡 德
( 韶关 学院 外 语学 院 , 广东 韶关 5 2 0 ) 10 5
摘要 : 隐喻 在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认 知现 象 , 人 类将 某 一 领 域 的 经 验 用 来说 明 或理 解 另 一领 域 的 经 验 的 一 种 认 知 活动 。 隐 喻 是


引 言
隐喻是一 种普遍 现象 , 隐喻无处不在 。 被 誉 为 中 国古 典 文 学 四大 名 著 之冠 的 《 楼 红
梦 》 原 名 《 头记 》 乾 隆 四十 九 年 甲辰 (7 4梦 觉 , 石 , 18) 主人 序本 正式 题名 为 《 红楼 梦》 此后 《 楼梦 》 取 , 红 便 代《 石头 记》 而成 为通 行 的书名 。遗憾 的是 , 作者 并 没有 说 明为什 么要 将 《 石头 记》 名 为《 楼 梦》 因 更 红 ,
为书 中从头到 尾找不 到一处 名为 “ 红楼 ” 的建筑或 地

认知语言学中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

认知语言学中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

认知语言学中的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摘要:颜色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本文从人的视觉感知,生存环境及社会文化三方面解释了颜色的认知原型,对英汉语中颜色词产生的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

关键词:隐喻对比英汉颜色词认知语言学本文将从人的视觉生理机制、生存环境及社会文化方面解释颜色词的认知原型,同时对英汉颜色词产生的隐喻进行对比,旨在说明认知原型的异同导致英汉颜色词产生的隐喻的异同。

一、颜色词的认知原型(一)“看”的指称原型“看”(see)是人们认识外界的首要方式。

所有文化的人们都对“看”感兴趣且热衷于描绘他们所看到的东西。

一般而言,人们较容易区别那些看起来“光亮的”(light)与“不发光的,暗的”(dark)的东西。

前一种是人们想到阳光时的视觉经历(sun-time vision),而后一种是人们想到夜晚时的视觉经历(night-time vision)。

人们认识light和dark的线索在于see的概念。

对此,wierzbicka 认为假如有一个“darkness”和“lightness”的原型,那么它可以在白天的日光中和夜晚的黑暗中找到,看到浅色的物件提醒我们在有日光时所看到东西的经历;看到深色的物件提醒我们当天黑时所看到的东西的经历。

(二)视觉显著的环境原型为了获得颜色的认知概念,我们经常把颜色范畴投射在人类共同经历的环境原型上,颜色环境原型在视觉上是显著的。

wierzbicka 认为,太阳、火、海、天空、土地、白天和黑夜这些原型组成了人类颜色认知的指称点。

通过把颜色感觉与人类生活某些最基本的原型相联系,我们便能获得颜色的认知和命名。

“white”除了有一个视觉的指称点“白天”外,还有一个环境原型—覆盖着雪的冬天的景色。

这种特征在英语语言使用者的词汇中有所反映,如:雪白(snow-white),白色圣诞节(white christmas)等。

“blue”在许多语言里有着与天空相关的意义联想,“blue sky”和“蔚蓝的天空”都暗示着蓝色与天空的联想。

从认知隐喻视角比较英汉颜色词“红”

从认知隐喻视角比较英汉颜色词“红”

从认知隐喻视角比较英汉颜色词“红”甘昀【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3(000)003【摘要】Color terms are important in human language. Influenced by geographical, cultural, religious and other factors, color term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end to express not only the basic meaning of color, but usually different symbolic meanings. Many recent re-searches show that metaphor is a crucial cognitive mechanism.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y of cognitive metaphor,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semantic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basic color term"red"in English and Chineseand trie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 culture.% 颜色词是语言中的重要部分。

由于受地理、文化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除了表达颜色的意义以外,往往具有独特的象征性意义。

近来众多研究发现,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

本文以基本颜色词“红”为例,基于认知隐喻的相关理论,比较研究“红”在英汉语言中的语义异同,试图揭示语义和文化的关系。

【总页数】2页(P60-61)【作者】甘昀【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南昌 3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相关文献】1.联想意义在英汉语言中的比较分析——以颜色词"红"为例 [J], 谢爽2.英汉对比视角下莎剧中“红”的变体颜色词汉译 [J], 谢世坚;唐小宁3.英汉颜色词"Red"与"红"文化内涵比较探析 [J], 吴石梅4.英汉基本颜色词"红/red"的认知隐喻新探 [J], 杨丽娟5.认知视角下的英汉“红”类颜色词的命名理据研究 [J], 严凯民;董银燕;郭泉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汉语中颜色隐喻修辞功能[论文]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汉语中颜色隐喻修辞功能[论文]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汉语中颜色隐喻的修辞功能摘要: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已经从微观上的把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发展到宏观上的把隐喻看作是一种思维方式。

颜色词在汉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被用于各种隐喻表达中,颜色词作为源域也可以投射至不同的目标域中,颜色词在隐喻表达中体现了不同的意义,相关修辞功能更是丰富多彩。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浅析了汉语中黑、白、红、黄、蓝、绿几种主要颜色的隐喻认知和颜色隐喻的修辞功能。

关键词:隐喻颜色词颜色隐喻修辞功能隐喻是人类的认知现象,莱柯夫和约翰逊都认为,隐喻是人类在基于相似性基础之上的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一种活动。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已经从微观上的把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发展到宏观上的把隐喻看作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到了许多的颜色词,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当我们用颜色的基本范畴去表达和解释其他领域的范畴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

一些意义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常用的表达方式,构成了一种隐喻认知。

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汉语基本颜色隐喻的主要修辞功能。

一、汉语基本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在隐喻结构中,当我们用颜色的基本范畴去表达和解释其他认知域的范畴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认知。

在汉语中,黑、白、红、黄、蓝、绿六种基本颜色的隐喻认知基本固定了下来,并且基本颜色词语在汉语语言文化中形成了双重心理意向,从而包含了两种常见的隐喻认知。

列表如下:这些用汉语基本颜色词表达另一领域的范畴义基本已经确定了下来,我们借助色彩特点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来比喻颜色概念以外的事物和现象,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汉语中这几种基本颜色隐喻的修辞功能。

二、汉语颜色隐喻的修辞功能。

在汉语的颜色隐喻中,人们取颜色域与其他领域内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

人们最早是把隐喻当做一种修辞格,现在更进一步的看法是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所以在认知语言学的参照下,汉语中基本颜色隐喻是具有相应的修辞功能的。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作者:李春兰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25期摘要:隐喻研究在近年来得到广大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所涉及到的最广泛的领域是语言学,而通过在语言学的视角下来对隐喻进行探讨和分析是进行语言学研究的认知基础,但其核心是将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林论逐步从概念过渡到隐喻所实际的可应用的语言交际中。

因此,这就要求对这种语言学视角的人质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框架结构,并沿着这种方向和目标通过对比、语义、互动等多种方法来进行隐喻本质的探讨,但对于以非常规性为特征的诗性隐喻的理解机制不能是单一的,该文主要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对隐喻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视角隐喻理论分析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91-02在过去,隐喻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是众多学科研究所需要进行探讨和涉及到的,包括心理学、文学语言学、哲学等多种学科体系都与隐喻的研究相关联,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所作出的隐喻研究在当前的学术界还比较少见。

该文主要是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出发点,来探讨隐喻理论的具体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涉及到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内容的区分,因为在语言学中包括了广义和狭义的差异,通常所提及得语言学主要语言的教与学或第二语言习得,这也即是狭义上的语言学定义,而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是真实情景下语言的运用,这种语言学的分析是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语言学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相对应的讨论。

所以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焦点是隐喻在真实语言交际中的运用。

1 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发展的现状分析在当前,有众多的语言学家和哲学专家甚至是心理学家开始将研究焦点集中在对隐喻理论的研究,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多方面学科的创新和优化的必然趋势,让隐喻在众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在部分发达国家,隐喻已经被例如到修辞学的研究中,将其作为修辞的定义和视角进行探究,因为国外相关语言学研究者发现这种隐喻的产生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英汉色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

英汉色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

英汉色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颜色词汇的隐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渠道来对整个人类社会进行整体全面的了解,但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颜色词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传递不同的信息。

从概念认知角度对比分析汉英颜色词汇可以发现,二者某些颜色词的隐喻具有公共特点,如红色在中西方文化里都有喜庆的含义;也有些颜色词的隐喻有不同特点,如黄色和蓝色。

社会文化环境下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汉英颜色词隐喻差异的根本原因。

从认知角度浅析英汉颜色词的隐喻对比研究-以 红和red 为例

从认知角度浅析英汉颜色词的隐喻对比研究-以 红和red 为例

从认知角度浅析英汉颜色词的隐喻对比研究-以红和red 为例摘要:隐喻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所在。

在传统研究中,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

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

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始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的系统映射,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语言和生活中。

本文拟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隐喻为理论基础,以“红色”与“red”为例,比较分析“红色”与“red”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

关键词:英汉颜色词、隐喻、红、red1 引言语言为人类提供了认识和解读世界的应对机制,其中隐喻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认知工具。

隐喻的核心机制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思维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结构映射。

颜色域也是人类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认知域之一。

本文从认知角度,以“红色”和“red”为例,简析“红色”和“red”的语义。

2 颜色词之认知分析隐喻是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经验的一种普遍的方式,也是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这两种概念之间相互关联,它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联想。

就颜色词而言,其基本意义是通常是人们对颜色的认知,是原型意义。

当我们用颜色的原型范畴去表达和解释其他认知域的范畴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认知。

颜色词的原型意义在不同语言中大多是相同的,是有共性的。

以原型意义为核心,词义经隐喻或转域呈辐射状向外扩展,形成不同的意义。

这些扩展出去的词义受不同语言、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世界观等的影响,促使同一颜色词在不同语言中展现出差异性。

3 “红色”与“red”的认知语义3.1 “红色”与“red”的认知语义的共性。

本文从以下二个方面简要讲述“红色”与“red”的共性。

(1)根据我国最早的汉语辞源学词典《说文解字》,红是指“火或血”的颜色(许慎 2005:256)。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red”玩儿“the color of fresh blood or a similar color”。

认知视角下颜色词“青”浅析

认知视角下颜色词“青”浅析

认知视角下颜色词“青”浅析颜色词“青”具有多义性,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得“青”失去了其正统地位。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借助CCL语料库,探讨现代汉语颜色词“青”的意义系统及其始源域和投射域的关系。

标签:“青” 隐喻义始源域目标域一、引言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目前对颜色词的研究成果较为显著的是Berlin和Key对100多种语言的调查,其成果是总结出任何语言的基本颜色词都不出11个词的范围。

李红印《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分析》是现代汉语颜色词群研究的重要成果,将物理学、认知理论的成果应用于现代汉语颜色词群的语言学研究,此书主要研究了红、黄、绿、蓝、黑、紫、褐、白、灰色调。

刘丹青(1990)根据汉语特点进行划分认为基本颜色词分别为白、黑、红、黄、绿、紫、蓝、灰8个。

这些研究都没有将“青”归入基本颜色词,而“青”从春秋战国到元明清一直作为基本颜色词在使用。

只是到了现代,受颜色认知、文化和语言习惯等的影响,颜色分工越来越明确,这与“青”的多义性相悖。

因而“青”不易再作现代汉语的基本颜色词。

所以对于颜色词“青”的研究存在很大的盲点和争议,至今没有系统的研究。

在现代汉语中“青”有哪些义项,哪些义项占主导地位,作为颜色词的“青”占多大比重,以及“青”的隐喻义的地位如何,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视角对“青”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丰富汉语词汇研究。

本文的语料全部来自北大语料库(CCL),以“青”作为检索词,共检索到117681条语料,分别为当代口语、当代史传、当代应用文、当代报刊等12种,将这12种语料按照各自的数量提取1%,共1177条,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如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共计697条,对这些语料进行分类归纳。

二、“青”的语义分析在传统文化中,“青”是正色。

许慎《说文解字》:“青,东方色也。

”“东方”《释文》的解释为“谓日出也。

”东方即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方是开始新生命的地方。

因此“青”是生命开始的象征,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颜色,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认知语言学视角的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赏析——以莫言的文学作品为例

认知语言学视角的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赏析——以莫言的文学作品为例

认知语言学视角的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赏析——以莫言的文学作品为例纪燕【摘要】色彩源于初始意象,与抽象概念相联系,具有隐喻意义.色彩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界中的色彩,而是塑造人物形象、营造特定氛围和折射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重要创作方式,是沟通作家的内心世界和文学世界的桥梁.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解析色彩的隐喻意义就是还原作家的文学思维、还原文化、欣赏文学作品的一个有效途径.【期刊名称】《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2)003【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色彩;文学赏析【作者】纪燕【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6法国著名的美学家狄德罗曾在《论绘画》中如此评论:“素描描出人物的形式,颜色给他们这种生机勃勃的神情,使他们栩栩如生。

优良的素描师并不缺乏,善于着色的色彩大师却是少有。

”这说明了颜色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告诉人们用色彩表现事物的难度。

张培基说:“在文学写作中色彩词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否定的……正确运用色彩词是为了更有效地表达文字的思想内容。

”[1]57 人类的语言,特别是文学语言,存在着丰富的、可以达到不同修辞目的的色彩词语。

在文学作品中选用恰当的色彩词语是达到语言美感、产生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 作家们独具匠心地运用绚丽的色彩语言渲染气氛,点缀景物,美景栩栩如生, 万物充满生机、富有诗意,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也变得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色彩虽然源于自然界基于人类共享的生活经验、社会文化而具有共性,然而,也因作家所处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等多种因素具有颜色认知共性中的个性。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由于渗透了作者的主观认识和情感而超出物体自身的界限与其原有的色调产生差异,即使相同的颜色也会因人而异产生不同的感知,作家运用这种情感观照下的色调描写更为充分地烘托气氛,唤起共鸣,感染读者,表达更为丰富的诗歌意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言学隐喻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汉语颜色词的概念隐
喻浅析]》
摘要:与“红”相关的很多词也蕴含着好运和财富,如“红利”,“分红”,“红包”,“开门红”,“满堂红”,等等诸如此类,现在用与“红”相关的词用来指美丽的女性,诸如“红颜”,“红装”,“红袖”,“红粉佳人”等,颜色词“红”的隐喻用法大多跟喜庆积极的语义有关,而“黑”大多与消极词汇关联
隐喻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

以前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用范畴化及原型理论浅析了颜色词“红”与“黑”的基本义和由人类认知结构及概念化所产生的词汇隐喻义。

一、引言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人类认知的一项重要体验,颜色词同我
们的语言表达息息相关。

认知语言学家兰盖克(1987)指出,如同时间域,空间域和
情感域一样,颜色域也是人类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认知域之一。

但是,对颜色域进行研究的学者主要是从文化和社会因素出发,如风俗习惯、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等,少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研究颜色域,尤其是从隐喻的角度来谈与颜色相关的词汇。

二、理论框架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大脑的经验是客观世界在大脑中的重现,是从人的真实经历中得来的,由此形成概念世界。

概念世界与真实世界不同,它为语义结构提供环境。

语义即是对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过程。

范畴化是人类思维、感知、行为和言语最基本的能力。

同一范畴
的成员不是由共同特性决定的,而是由家族相似性所决定的;而有的成员比其他成员享有更多的共同性特征,被称为原型。

原型范畴具有以下特点:范畴不是对事物的任意切分,而
是基于大脑范畴化的认知能力;所有事物的认知范畴是以概念上突显的原型定位的;范畴成员之间具有相互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有成员享有部分共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

隐喻
是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经验的一种普遍的方式,也是重要的认知模式:一个命题或意象图式
模式从某一认知域投射到另一认知域的相应结构上就形成隐喻模式。

隐喻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这两种概念之间相互关联,它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联想。

三、分
析这个世界五彩缤纷的颜色如湛蓝的天空、金色的太阳,这些颜色词源于他们的初始意。

然而,当我们把颜色词与抽象概念相联系的时候,颜色词常常具有了隐喻色彩,看以下两个句子:(1)买卖黄了。

(2)前景看起来一片黑暗。

这两句中,黄和黑不再单纯表
示颜色,而具有比喻概念,“黄”表示“失败”而“黑”在第二句中预示没有希望。


管这些隐喻和颜色之间没有直接的语义联系,颜色词隐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

红色作为一种焦点色,在感知-认知上的突显源于人类视觉器官对颜色的感知,它也是世界上
最早被人们使用的颜色。

在中国,“红色”代表尊严,爱和幸福。

婚礼即被称作“红事”。

在古代,“红”也是一种高贵的颜色,象征财富和社会地位。

诗人杜甫在唐代就曾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佳句,其中“朱门”指漆成红色的大门,预示里面住着有头有脸面之人。

与“红”相关的很多词也蕴含着好运和财富,如“红利”,“分红”,“红包”,“开门红”,“满堂红”,等等诸如此类。

“红”也常与佳人相联系。

在古代,女眷们有用红胭脂上
妆的喜好。

现在用与“红”相关的词用来指美丽的女性,诸如“红颜”,“红装”,“红袖”,“红粉佳人”等。

近年来的“走红”、“红人”也指受到欢迎和追捧的人。

在人的认知体验中,人们能够体察到一种颜色与一些抽象范畴中事物的非客观相似性。

下面,我们来看
另一种焦点色――黑。

它是夜之颜色,通常给人们一种恐惧感。

与黑有关的消极联想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人类对世界以及自然还知之甚少的时候。

当黑夜降临,人们对于未知便产生与生俱来的恐惧。

黑暗常常使人感到绝望与无助,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在人脑中形成一种下意识的恐惧。

而语言只是对这种下意识行为形成认知的一种体现。

在神话传说中,恶魔和鬼怪也
都是在夜间行凶,所以黑色也被认为是一种邪恶之色,如今一些歹徒组织也常被冠以黑色之名。

如“黑车”“黑帮”及“黑市”等。

“黑”预示了犯罪以及非法交易。

这些词汇意义的获得
都源自于“黑”的隐喻含义。

四、结语颜色词“红”的隐喻用法大多跟喜庆积极
的语义有关,而“黑”大多与消极词汇关联。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内部机制是一种在人们概念系统中跨域的映射,即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

这两个域之间的系统的和一致的类比,对理解目标域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来讲,隐喻的源域为具体的范畴,而目标域是后认知的抽象范畴。

所以,隐喻不仅是根据对具体事物的认知模式来认识和构造对其他事物的认知模式,而且是将整个认知模式的结构、内部关系转移,这种转移被称为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

这种映射是经验和理解的结果。

它们所产生的概念隐喻(目标域)和它们的原意(始源域)有一定
的家族相似性,通过共性使它们映射在人类的大脑认知过程中,通过长期建立的常规关系而成为人们概念中一种无意识的隐喻固定下来。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于艳萍.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N].上海
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9(5).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