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现象及其教学启示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现象及其教学启示摘要:认知语言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隐喻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
本文主要对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现象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隐喻研究的历史、文献综述、隐喻的概念及分类、隐喻与外语教学和对隐喻的简要评述。
关键词:隐喻;认知语言学;外语教学一、隐喻研究的历史从亚里斯多德学派开始,隐喻一向被认定为边缘学科,对其研究也主要局限于诗学和修辞学。
在这段时期,隐喻被视为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范围限于词汇层次,隐喻被看成是润色语言的工具,却未充分认识到隐喻既是语言的文体特征,也是语言的认知特征。
到了19世纪,柏拉图学派认识到,隐喻是人类内部的一种机制,既反映了语言的本质也反映了人类的本质。
到了20世纪80年代,逐渐重视对隐喻语义的研究,这时,隐喻被赋予新的生命,对隐喻的研究已经上升到句子层面。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又一次成为认知范畴中的研究焦点。
(引自赵虹,2006)二、文献综述Saeed(1997)认为隐喻的结构是认知性的,隐喻就是概念系统跨领域映射的结果。
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隐喻性思维反射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促进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从广义的隐喻定义范畴来说,隐喻包括拟人、转喻、夸张等多种辞格以及词语多义、惯用搭配、习语和谚语等各种能实现隐喻性表达的语言形式。
它可以在词汇、短语、句子、篇章、风格等形式出现。
语言实证也表明隐喻不仅限于文学作品,更多的存在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
据Lakoff和Johnon的统计,日常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形式源于不同的概念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是人类概念体系中存在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概念隐喻能派生出众多隐喻表达形式,如由“Lifeiajourney”(人生是一次旅程)这一概念隐喻可以派生出“lifeitartingpoint,terminalpoint,tranfertation”(人生的起点、终点、中转站)等多种具体的隐喻表达形式。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作者:夏蓉莉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07期摘要: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隐喻包含两个域,源域和目标域;隐喻可分为两类: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
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应用研究必将在更多领域展开。
关键词:隐喻;认知语言学;修辞;概念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015-01语言是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极其主要的地位。
正如Lakoff 所言"一切影响语言,语言影响一切。
"语言对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把认知语言学作为工具,去探索其他知识领域。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认知和语言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生理和物理基础,它们与我们的身体有关,与我们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有关。
因此,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思想是思维和语言的身体化。
思维和的身体化是由思维的基本机制决定的,这些机制包括意象图式、框架、类典型、隐喻、转喻等,其中隐喻最为重要。
1.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隐喻传统上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段,是非正常的语言使用,属于文学、修辞学等学科的研究范畴。
这一传统是由亚里士多德在2500多年前确立的,其影响延续至今。
主要的观点为:(1)隐喻是一个语言表达问题,而不是思维问题;(2)隐喻是语言偏离正常的使用,因而不是常规语言的一部分;(3)隐喻表达的是相似性;(4)隐喻没有真值,因为根据传统的语义理论,所有的意义都是字面的,而隐喻是非字面的。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
我们绝大多数基本的概念——时间、事件、因果关系、心智、自我、道德等,都是通过隐喻表达的,所以隐喻也常称为概念隐喻。
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结构,而是一种概念结构。
(2)隐喻是一种正常的表达方式。
(3)隐喻表达的是相似性,而是跨域映射。
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的发生与构建论文
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的发生与构建论文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的发生与构建论文一、什么是隐喻从古希腊起2000多年来隐喻都以修辞〔rhetoric〕来进展学习,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被称作tropes〔转义〕。
隐喻的特点用图解形式〔schematic form〕表示为:A is B,如Achilles is a lion。
在这个例句当中,相似性不是物理性的:阿基里斯不是实际上长得像狮子,而是基于狮子英勇无畏的文化知识,把阿基里斯形容为狮子意在突出其英勇和勇猛的特质。
这种暗喻被叫做相似性隐喻。
二、字面性语言与比喻性语言字面性的另一种定义是非隐喻性。
这种观点需要我们一直保持不借助隐喻性语言来表达我们的“真实”含义,即不包括按照一种想法来表达另一种。
比方句子Achilles is brave,这个句子具有字面意义,句子Achilles is a lion那么没有,因为它使用了隐喻:阿基里斯根据狮子被理解,表现出的是阿基里斯被理解为拥有狮子一般无所畏惧的典型特质。
这种解释来自我们对狮子的通俗知识,即把狮子当做是英勇的代表和象征。
然而,很难找到一个非隐喻性的方式来考虑或表述某种概念。
例如,试着不通过借助有关空间〔SPACE〕或运动〔MOTION〕的表达来议论时间〔TIME〕。
如这一句子:Christmas is approaching.每一个句子的表达都依赖于有关运动或空间的语言,以此来传达表示时间观念的`圣诞节就快降临了。
这些表达都是我们对时间的普通日常的交谈方式。
事实上,假如不依赖隐喻性语言,我们会发现自己很难找到描绘时间概念的方法。
正如以上这些例句所表现出的,字面意义的非隐喻性定义,即需要我们一直不借助比喻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似乎与事实不符。
三、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的根本前提〔basic premise〕是,隐喻不单单是传统隐喻观点那样的语言的文体特点,而是在本质上的根本性的隐喻。
比方,我们按照垂直高度〔VERTICAL ELEVATION〕对数量〔QUANTITY〕进展认知和表达,如句子She got a really high mark in the test,其中high不是字面意思的物理高度,而是一个好的分数。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谈隐喻与教学的开题报告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谈隐喻与教学的开题报告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可以为文本增添多样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色彩。
因此,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隐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语言现象的跨学科领域,它将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相结合,略带哲学色彩的自我发现。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看,语言是人类智力的表现,它反映了人类思维模式的特点。
而人类的思维过程是通过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这包括人类记忆、知觉、语言理解和思维等方面。
因此,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的研究密切相关,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隐喻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作用。
二、隐喻的基本概念和类型隐喻是一个比喻或者直喻更为隐晦的表达方式,通过比较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概念,为语言表达增添新意。
隐喻可以分为基于整体的隐喻和基于部分的隐喻两种类型。
基于整体的隐喻是指将整个概念作为隐喻的场景,通过对整个概念的理解来理解具体的表达方式。
例如,“你是我的阳光”一句话就是一个基于整体的隐喻,阳光作为整体被用来描述一种情感状态。
基于部分的隐喻是将概念中的某一部分作为隐喻的场景,通过解析该部分的含义来理解整个概念的意义。
例如,“她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句话就是一个基于部分的隐喻,眼睛作为部分被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智慧程度。
三、隐喻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隐喻在语言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隐喻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发掘语言的潜力,激发学习者对语言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隐喻可以加强语言教学的记忆效果。
通过比较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激起学习者的好奇心,加深学习者对语言的记忆深度,使他们更容易记住重点词汇和核心知识。
再次,隐喻可以促进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比较、类比和联想的方式,语言教学可以更加直观、简单地向学习者传达复杂的语言规则和使用技巧,进而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语言中的意义构建过程。
它们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实现的。
下面将分别对隐喻和转喻进行探究。
1. 隐喻(Metaphor)
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隐喻中,一个概念(称为隐喻源)用于理解另一个概念(称为隐喻目标),从而为目标概念赋予某种新的意义。
隐喻在语言中经常使用,有助于表达抽象的或难以言说的概念。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来描述时间的重要性。
在这个隐喻中,时间被映射为金钱,表达出时间的珍贵和需要节省的意义。
通过隐喻的使用,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价值,并用金钱相关的概念来描述时间的使用和管理。
2. 转喻(Metonymy)
转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转喻中,概念的转换是基于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转喻可以通过将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或属性与另一个概念联系起来来实现。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白领”来代指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职员。
在这个转喻中,白领这个词与白色衬衫相关联,而这种衣着风格又与办公室工作紧密相关。
因此,通过将衬衫作为办公室工作的代表,我们可以使用“白领”这个词来描述办公室职员。
隐喻和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构建方式,还能揭示出人类对于概念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转变的过程。
通过研究隐喻和转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现代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是一个研究古老语言学以及语言与概念之间关系的新兴话题。
隐喻理论认为,当我们说话时,我们在更大的概念范围内通过引用和比喻的形式来传达我们的意思。
因此,我们认为隐喻是一种有趣而有用的语言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彼此之间的思想和表达,甚至是我们与他人之间有效沟通的关键。
隐喻理论建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语言学大师史蒂夫马斯特斯(Stephen C.Mast)提出的观点之上,他认为语言可以分为三种:类比型,拟语型和转喻型。
在他的给出的角度中,类比型表达的是实际的对象,拟语型表达的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转喻型表达的是另外一种更为抽象的概念。
例如,当我们说“我看不到未来”时,我们实际上在用转喻将未来比作是一个看不见的东西,而不是用类比或拟语直接表达出来。
自马斯特斯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以来,隐喻理论便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他们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些学者认为隐喻的作用在于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些学者则认为隐喻是用来传达非话语内容,例如情绪、情感等。
隐喻理论还被用于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例如在媒体中隐喻被用于传达对某些事件或行为的论述,它可以影响人们对事件或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更容易帮助我们理解话语背后所暗含的意思。
此外,隐喻理论还可以用于研究语言的同一性和变异性。
具体而言,研究者可以检查语言背景是否会影响人们的比喻理解,从而探究隐喻理解对不同社会语言者而言有何影响。
此外,研究者也可以利用隐喻理论研究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以指导语言学习者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
本文通过介绍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以及隐喻理论在实际社会中的应用,来探讨语言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我们发现,隐喻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之间的意思,并开拓了一条通向更加有效的沟通的道路,而且还可以用于研究语言的同一性和变异性,以及文化背景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理论[论文]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摘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隐喻是想象力和修辞的一种手段方法,是一种华丽的语言。
此外,隐喻通常被视为一种单独的、关于词汇而不是思维或者行为的语言特征。
出于这个原因,大多数人认为,没有隐喻,他们也可以很好的处理一切事物。
相反,我们发现,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不仅仅在语言方面,它也渗透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思考和采取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隐喻性。
关键词:语言学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提出,隐喻是一种正常的语言使用方式。
隐喻的使用不局限于文学、修辞和艺术中。
事实上,我们的日常交流都离不开隐喻。
据估计,70%的英语词汇意义都是隐喻性的。
例如,waste time,head of state, face of a watch, foot of a mountain, warm color, holes in our argument等等。
我们对于这些用法习以为常,甚至有时不会意识到它们是隐喻性的。
然而,他们不仅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对于隐喻的功能有两种解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通语言的装饰,是使语言变得丰富的一种修辞手段,这种观点强调了隐喻的美学功能;另一种观点就是将隐喻看做一种认知方式。
lakoff和johson(1980)在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中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了全新的解释,即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修饰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概念体系,是人们用一种事物来认识、理解、思考和表达另一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之一。
它植根于语言、思维、文化和概念体系中,是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的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
隐喻是无处不在的。
因此,所有的语言也都具有隐喻性。
根据这种观点,我们的语言学知识是普通认知的一部分,而语言学分类就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隐喻就是我们对于世界的分类以及我们思维过程的基本要素。
从日常对话到文学作品和科学理论的语篇当中,我们以相似而又创新的方式来使用隐喻谈论这个世界。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隐喻转喻在语言学中的探究在语言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中,我们将探究隐喻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隐喻转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反映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更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本文将从隐喻转喻的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一、隐喻转喻的理论基础隐喻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首先基于语言符号与思维之间的联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隐喻”这一概念,隐喻转喻的理论基础在于人们将一个物体、概念或行为与另一个不相关的物体、概念或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思维模式或概念。
而后,隐喻转喻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著名语言学家拉卡托斯通过对隐喻转喻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显性隐喻和隐性隐喻之间的区别,丰富了隐喻转喻的理论体系。
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认知语言学是将语言和认知过程相结合的学科,它强调人类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影响。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转喻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隐喻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人们在日常交流中所使用的抽象概念和具象之间的联系。
通过隐喻转喻的使用,人们可以更生动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并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
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为我们深入理解隐喻转喻在语言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三、隐喻转喻的实际应用隐喻转喻不仅存在于日常的口头交流中,还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政治演讲、广告宣传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隐喻转喻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和情感效果,这使得它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广泛运用。
在政治演讲中,隐喻转喻能够激发听众的共鸣和情感,传达思想和价值观念。
广告宣传中常使用的隐喻转喻也能够吸引潜在客户的注意力,刺激购买行为。
隐喻转喻的实际应用不仅体现了其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性,更为我们研究隐喻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地位提供了实证案例。
综上所述,隐喻转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研究已经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这是一种研究语言如何表达概念的独特方法。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本质是以认知的形式与其他语言使用者进行交流。
因此,语言的本质被认为是以认知的形式进行交流,隐喻就是其中的一种。
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隐喻是一种表达概念的方法,它通过在不同种类之间建立联系来表达某种思想,这种联系可以通过我们内心里存储的信息获得。
隐喻理论认为,在语言中使用隐喻是对概念的基本理解。
它也体现了人们对不同类别之间关系的理解。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使用“he is a lion”来描述一个人,那么此人应该是勇敢,坚强,并有强大的能量。
因此,隐喻是一种通过分析已有信息,以语言表达新的概念的方法。
隐喻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理解另一个语言使用者的意思。
例如,人们可以利用语言中存在的多种隐喻来理解某些被使用者提出的概念。
隐喻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创造一种新的概念,或者通过语言来表达一种概念,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复杂的概念。
隐喻理论也有一定的边界,比如有语言上的差异,隐喻对使用者也有一定的要求。
比如,使用者要理解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素养,这样才能使用正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某一概念。
此外,使用者还应该了解文化背景,以及接受不同文化的不同观点和解释,这样才能使用正确的表达概念,以及真正理解另一个语言使用者所要传达的概念。
因此,隐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语言使用者之间沟通意义的方法。
它不仅能够提高使用者之间的理解,而且可以更好地表达概念。
隐喻理论为拓展语言使用者之间沟通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而这种视角也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表达思想。
隐喻理论的研究将为拓展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沟通提供新的思路、新的视角,从而使语言更加有力。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乔治·雷克弗尔德(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提出的,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上。
他们认为,隐喻是人们思维方式的基础,语言中的隐喻是通过我们感知、思考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来构建和理解现实世界的。
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表达观念或理念的语言现象。
我们使用隐喻来理解和描述抽象概念,将其与我们已经知道的具体感官经验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使我们能够通过隐喻来表达和理解深层含义和非字面意义。
例如,我们常说一个人“心灵手巧”,这个隐喻将“心灵”(抽象)与“手巧”(具体)联系在一起,来形容一个具备技能或才华的人。
雷克弗尔德和约翰逊将语言中的隐喻分为结构隐喻和概念隐喻两种类型。
结构隐喻是通过语言的结构和形式来呈现的,例如“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将“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与“金钱”这个具体的经济资源联系在一起,表达出时间的可贵和宝贵。
概念隐喻是通过概念之间的映射来呈现的,例如“情感是温度”,这个隐喻将“情感”与“温度”联系在一起,来表达情感的热度或冷静。
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中。
我们使用隐喻来理解和构建现实世界,它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模式。
雷克弗尔德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仅影响我们的语言表达,也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我们常常用“上升”来表达“进步”,这个隐喻影响了我们对进步的理解,将进步看作是沿着一个竖直方向的上升运动。
隐喻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的最大贡献是揭示了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
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人类思维和思考的基础。
通过隐喻,我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经验联系起来,扩展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隐喻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例如,在广告和政治宣传中,隐喻被广泛运用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共鸣。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传统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有两个基本认识:(1)隐喻是语言中的非正常现象;(2)作为一种纯语言现象,隐喻是可有可无的:如果说话人想要表达什么,他总可以找到不用隐喻、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如果他选择使用隐喻,那仅是为了制造特殊的修辞或交际效果。
传统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并不是没有反对者,除了以I.A.Richards和Max Black为代表的持互动观(interactionist)的学者很早就摒弃了上述两个基本认识、开始强调隐喻的认知价值以外,尼采、雪莱(见Cooper1986),Werner, Cassirer(见Dirven 1985)和Reddy等也分别从哲学、文学批评、心理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来进行研究。
但是真正确立了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的著作却是1980年出版的Lakoff &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这本书开辟了一条新的从认知角度来研究隐喻的途径,二十多年以来,沿着这条途径摸索前行的学者们取得了不少成果(Johnson 1987,1991, Kovecses 1986, 1990, Lakoff 1987,1990,1993,1994, Lakoff & Turner 1989, Turner 1991,19931 Yu 1995, 1996,等)。
他们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隐喻无处不在:隐喻是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的现象,诗歌隐喻与日常语言中的隐喻没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只是利用和丰富了每一个语言使用者都能创造和领会的普通隐喻。
(2)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是修辞格,不是简单的语言的产物;它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
(3)隐喻是有系统的:一个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会生发出大量的、彼此和谐的语言表达;而不同的隐喻概念又共同构成了一个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影响着我们的言语和思维。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争” 中。 从 前 者 的某 个 点 来 看 , 它 与 后 者 的某 个 点 相 对 应 ,而 且 这 两 种 模 式 中 的 点 都 分 别 串 联 为 不 同 的 系
域。 闭 而且 出现 了两个有 密切关联 的概念域 , 其 中之 一 为“ 始 源域 ” , 也可 以被称作 “ 始 发模型 ” , 其 二 为 “目标 域” , 也 可 以被 叫做 “ 目的 模 型 ” 。“ 目标 域 ” 或“ 始源 域”
径 , [ 1 1并 且 在 日常 生 活 的语 言 沟 通 以及 交 流 中 发 挥 着
至 关 重 要 的作 用 。 隐 喻 将 相 似 性 当 成 了 自身 的 认 知 基
础 , 从 而 为 人 类 认 识 宇 宙 万 物 以及 自身 之 间 搭 建 关 联
( Ar g u me n t i s w r) a 。从 这 个 隐 喻 句 来 看 , 始发模 型或源 域是 “ 战争 ” ( w a J . , 目的域 或 目的模 型 ( t a r g e t mo d e 1 ) 是 论争( rg a u me n t ) 。 通 过对 “ 战争” 的 比 喻来 说 明 “ 论争” 概 念, 这 是 由 于 它 们 有 着 多 方 面 的相 似 性 , 这 种 概 念 隐 喻通过 “ 结构 映射” 而形成 。 可 以将 充 当 “ 始 源域” 模式 的“ 战争” 的 此 种 结 构 映 射 到 相 关 的 目标 域 模 式 “ 论
从 人 类 社 会 的语 言 实 践 来 看 , 在 日常 的交 际 语 言 及诗 词歌赋 中都会运 用隐喻或 转喻来 表达感情 。 从认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理论。
该理论提出,人们使用谚语和隐喻来表达情感、思维和概念,这种文
化内涵影响了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隐喻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关系密切,因为它们都强调语言的概念。
隐喻理论的基本原理是隐喻的功能是理解及表达一种复杂的概念
的基础。
隐喻的结构不仅能表达含义,而且也可以表达情感和思维模式。
因此,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使用隐喻来理解及表达一些褒义和
贬义的概念。
根据隐喻理论,这些隐喻结构有两个层次:表面层次和潜在层次。
表面层次采用特定的短语或词语来表达一个概念,而潜在层次代表着
一个更深层次的概念,它可以表达出讲话者的看法、理解和情感。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性质的使用是由在某种文化内已经存在
的隐喻形式和方式所决定的,语言形式和方式会受到文化内外的影响。
因此,认知语言学者们以隐喻理论为基础,认为语言使用和理解受到
文化内涵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把隐喻理论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用来理解语言
的使用和理解的背景。
因此,隐喻理论可以帮助语言学者们更好地研
究文化传播中的语言,例如表达情感、思维模式和概念的能力。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作者:李春兰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25期摘要:隐喻研究在近年来得到广大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所涉及到的最广泛的领域是语言学,而通过在语言学的视角下来对隐喻进行探讨和分析是进行语言学研究的认知基础,但其核心是将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林论逐步从概念过渡到隐喻所实际的可应用的语言交际中。
因此,这就要求对这种语言学视角的人质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框架结构,并沿着这种方向和目标通过对比、语义、互动等多种方法来进行隐喻本质的探讨,但对于以非常规性为特征的诗性隐喻的理解机制不能是单一的,该文主要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对隐喻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视角隐喻理论分析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91-02在过去,隐喻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是众多学科研究所需要进行探讨和涉及到的,包括心理学、文学语言学、哲学等多种学科体系都与隐喻的研究相关联,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所作出的隐喻研究在当前的学术界还比较少见。
该文主要是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出发点,来探讨隐喻理论的具体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涉及到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内容的区分,因为在语言学中包括了广义和狭义的差异,通常所提及得语言学主要语言的教与学或第二语言习得,这也即是狭义上的语言学定义,而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是真实情景下语言的运用,这种语言学的分析是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语言学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相对应的讨论。
所以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焦点是隐喻在真实语言交际中的运用。
1 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发展的现状分析在当前,有众多的语言学家和哲学专家甚至是心理学家开始将研究焦点集中在对隐喻理论的研究,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多方面学科的创新和优化的必然趋势,让隐喻在众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在部分发达国家,隐喻已经被例如到修辞学的研究中,将其作为修辞的定义和视角进行探究,因为国外相关语言学研究者发现这种隐喻的产生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作者:李春兰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25期摘要:隐喻研究在近年来得到广大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所涉及到的最广泛的领域是语言学,而通过在语言学的视角下来对隐喻进行探讨和分析是进行语言学研究的认知基础,但其核心是将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林论逐步从概念过渡到隐喻所实际的可应用的语言交际中。
因此,这就要求对这种语言学视角的人质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框架结构,并沿着这种方向和目标通过对比、语义、互动等多种方法来进行隐喻本质的探讨,但对于以非常规性为特征的诗性隐喻的理解机制不能是单一的,该文主要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对隐喻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视角隐喻理论分析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91-02在过去,隐喻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是众多学科研究所需要进行探讨和涉及到的,包括心理学、文学语言学、哲学等多种学科体系都与隐喻的研究相关联,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所作出的隐喻研究在当前的学术界还比较少见。
该文主要是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出发点,来探讨隐喻理论的具体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涉及到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内容的区分,因为在语言学中包括了广义和狭义的差异,通常所提及得语言学主要语言的教与学或第二语言习得,这也即是狭义上的语言学定义,而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是真实情景下语言的运用,这种语言学的分析是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语言学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相对应的讨论。
所以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焦点是隐喻在真实语言交际中的运用。
1 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发展的现状分析在当前,有众多的语言学家和哲学专家甚至是心理学家开始将研究焦点集中在对隐喻理论的研究,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多方面学科的创新和优化的必然趋势,让隐喻在众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在部分发达国家,隐喻已经被例如到修辞学的研究中,将其作为修辞的定义和视角进行探究,因为国外相关语言学研究者发现这种隐喻的产生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2023年度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
2023年度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表达思想或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被视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机制,是我们思维和语言表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3年度的认知语言学领域中,隐喻的相关概念仍然是该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1. 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表达思想或感情。
该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被认为是一种认知机制,因为我们在理解一种概念时会将它与另一个概念进行映射并进行比较。
例如,我们通常将时间视为一个可供控制的物品,当我们说“我花费了一下午的时间来完成这个项目”时,我们将时间映射为一种有限的资源,并使用了控制和花费这两个隐喻来表达对时间的理解。
2. 隐喻扩展隐喻扩展是指将一个隐喻应用于其他领域或情境中的过程。
例如,将“身体健康”这个隐喻应用于经济或政治领域,表达了一个健康的经济或政治模型,这种模型通常包括健康的竞争、健康的增长、健康的投资等等。
3. 隐喻类比隐喻类比是指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事物的相似之处来产生一个新的隐喻。
例如,将心理健康比作土地的健康,将社会制度比作机器,这些隐喻都是通过类比而产生的。
4. 隐喻的多层次隐喻的多层次是指一个隐喻可以在多个层面上产生影响。
例如,将“时间是一种资源”这个隐喻应用于经济领域时,会产生关于时间管理和花费时间的策略,但是同一个隐喻应用于个人情境时,可能会引出个人对时间的拥有感和缺乏感等等。
5. 隐喻的文化差异隐喻的文化差异是指同一个隐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中国人将“时间是一种羊毛”作为隐喻来描述时间的概念,而西方人则将“时间是一种钱”作为隐喻来描述时间。
6. 隐喻的认知计算模型隐喻的认知计算模型是指研究如何计算隐喻映射和隐含的引申关系的一种认知模型。
这个模型反映了隐喻信息是如何在人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的,以及如何在语言交流中传递和理解的。
在未来的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作为一种语言和思维表达的基本机制,将继续得到深入研究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过程,是
词汇和概念之间的移情及转换表象。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隐喻是一种
常见而传统的方式,是人们将抽象的概念用一种趣味性的方式来描述,以达到口头描述的目的。
认知语言学家以Jerome Bruner和 Gilles Fauconnier的理论为
基础,提出了三个概念:原始场、目的场和联合场。
原始场指的是有
关被描述的对象的认知结构,也可以指主体眼前有关某个物体的信息
或经验。
目标场是指有关隐喻表达或推断所形成一种假设的场景,这
些假设受到原始场的触发。
联合场是指将原始场和目标场建立联系的
概念,它包括相关的语义,即在原始场和目标场之间的语义关系,通
常可以使用一般的比喻、隐喻或移情等方式表示。
据此,隐喻理论可以描述为一种将有关语义从一个场景转移到另
一个场景的语义转换过程。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认知场景的转换是隐
喻就是意义转移的一种表现,并且比其他形式的比较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因此,隐喻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并且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沟通效率。
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背后的概念,而且可以让抽象的概念更具可视性。
隐喻也可以帮助人们以一种
有意义的方式来描述一件事,从而使概念更具可接受性,促进更多的
交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