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祛魅”论及其对人生价值的影响
论韦伯的现代性理论及其意义

论韦伯的现代性理论及其意义马克斯·韦伯的现代性理论是社会科学领域中重要的思想体系,它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趋势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韦伯现代性理论的内涵、核心观点、贡献与限制,以及如何应用于实践。
我们来探讨韦伯现代性理论的内涵。
在现代性这个词的诠释上,韦伯强调了理性化、专业化、科层化以及个体化的特征。
理性化指的是人类行为与思维方式越来越依赖于理性和科学方法;专业化则意味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都成为一个专门的角色;科层化指的是社会组织和政治体制的结构形式越来越趋向于科层制,即高度组织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个体化则反映了个人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自由和独立的过程。
现代性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信仰。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韦伯现代性理论的核心观点。
韦伯认为,现代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方基督宗教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性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独特道路。
在发展历程上,韦伯提出了“祛魅”的概念,即对神秘力量和传统信仰的消除,从而把世界看作是一个可以通过理性和科学方法来理解和掌控的客观对象。
在未来趋势上,韦伯认为科层制将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组织的主要形式,而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则可能成为科层制发展的牺牲品。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韦伯现代性理论的贡献和限制。
贡献方面,韦伯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现代社会的重要视角,他揭示了现代性的复杂性和多维度。
同时,韦伯的理性和科层化思想为现代社会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
然而,韦伯的理论也有限制。
他过度强调了理性和科层化对于现代性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他对个体的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体的需求和能动性。
韦伯的现代性理论带有浓郁的西方中心论色彩,忽视了其他文化和地区的现代性发展。
在总结了韦伯现代性理论的内涵、核心观点、贡献和限制后,我们可以尝试将其应用于实践。
祛魅的世界无比荒凉

祛魅的世界无比荒凉时间:2017-11-24 11:24:40 | 作者:学霸近代西方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从此世界科技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科技的兴盛不断地打破过去的一些迷信,使原本神秘的世界在人们面前慢慢揭开面纱。
基于此,马克思·韦伯在《世界的祛魅》一书中提出“对世界祛魅”的概念,主张祛除世界魅惑神秘的表象,用科学解释破除一切宗教迷信,藉以此认知世界。
而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
可是在今天,当人工智能逐渐开始影响甚至操控我们的生活时,当人们开始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丧失自己选择和行动标准以及感性体验时,一味地依赖科技,用科技解释一切,不正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行为吗?诚然,充满魅惑的世界令人害怕,但过度祛魅的世界却一片荒凉,像一片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
而我们正走向狭隘的进步观,以背叛过去的方式构筑未来,以毁灭天性的方式兴盛科技。
现代化、科技化的进程大刀阔斧地删节人类生命的诗意传奇,与之一起流失的自然是人的判断力和感性体验。
正如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担忧的,人类开始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人们缺少“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究竟是缘何而起?我想最主要从信息传播媒介发展出电视开始。
以电视为代表的一系列传媒的诞生,在逗人发笑的同时,也使人走向娱乐化。
不仅如此,所有的一切都成为娱乐的附庸。
人们开始变得庸俗、浅薄,谈论的尽是飞短流长的流言蜚语,人们的思考浮在浅浅的表面,没有什么落入深深的井中。
其结果是“我们最终成一个‘娱乐至死’的种族”。
尼尔·波兹曼的警告不无警示作用。
人类开始懒于思考,很少深入思考,思考能力逐渐减弱,最终消失。
另一方面,在消费主义价值观主导下的社会,人的感情始终处于一种激发状态。
消费从一种满足生活基本所需的手段,变成一种生活的目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可能让我们轻易看到的,就是人开始沦为一种消费机器——消费,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消费。
人的价值观被扭曲、影响,有的人价值观也被同化、娱乐化。
人们丧失的是判断事物意义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祛魅的意义与危机马克斯韦伯祛魅观及其影响探论

祛魅的意义与危机马克斯韦伯祛魅观及其影响探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祛魅”(disenchantment)理论,以及其所蕴含的意义与面临的危机。
马克斯·韦伯作为社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理论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祛魅概念的提出、其在韦伯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以及祛魅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韦伯的祛魅观进行全面的解读和评价。
本文还将探讨祛魅理论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危机,包括祛魅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对马克斯·韦伯祛魅观的深入探论,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现代社会变迁的重要视角,同时也为应对现代社会挑战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马克斯·韦伯的祛魅观马克斯·韦伯,作为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祛魅”观点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韦伯认为,祛魅(disenchantment)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核心特征,表现为传统宗教、神秘主义和超自然信仰的逐渐消退,以及对理性、科学和实证主义的推崇。
在韦伯看来,祛魅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深受宗教、神话和仪式的支配,这些信仰体系赋予世界以神秘和超自然的色彩。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理性的眼光审视世界,逐渐剥离了那些神秘的面纱,将世界还原为可观察、可验证的经验现实。
这一过程,就是祛魅。
韦伯指出,祛魅带来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祛魅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人们通过理性和科学的方法,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然和社会,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祛魅也导致了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危机和信仰缺失。
在祛魅的过程中,传统信仰和道德体系逐渐失去了其权威性和约束力,人们陷入了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困境。
韦伯进一步分析了祛魅背后的深层逻辑。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祛魅过程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
[论,马克斯,韦伯,其他论文文档]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论,马克斯,韦伯,其他论文文档]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2c7afa3f242336c1fb95ec5.png)
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论文关键词: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现代性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主要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阐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
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
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在文化、社会以及人们头脑中价值合理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后,价值合理性逐渐衰落,目的合理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探讨现代性的重要资源之一。
编辑。
马克斯·韦伯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古典社会学家中第一个以合理性概念为工具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演进过程及其本质的理论家。
他的合理性理论影响了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等几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哈贝马斯曾坦言:“从理论的发展史来说,马克斯·韦伯是我理论的出发点。
”…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学术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著作中。
在这些著作中,韦伯描述了合理性的种种表现,阐明了合理性的概念,以合理性概念为解剖刀,对现代社会做出了精神文化特征上的诊断。
一、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韦伯是一位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一生兴趣广泛,在宗教、社会学、哲学、文化等领域的研究都颇有建树。
回顾韦伯一生的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穷其心力思考的是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在欧洲之外,“ 科学、艺术、国家以及经济都没有走上西方所特有的发展道路”。
韦伯认为,这是因为西方特有一种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在东方是没有的。
韦伯列举了现代自然科学、面向市场的文学作品、科学的法律学说、现代国家机关、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等大量现象,来说明西方的理性主义。
他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概括为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
关于社会的理性化,哈贝马斯曾指出,韦伯从理性化的角度所描述的不仅是西方文化世俗化的过程,而且更主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祛魅后的现实主义”的巨大魅力

“祛魅后的现实主义”的巨大魅力【摘要】祛魅后的现实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其巨大魅力在于其对人们的启示、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在教育中的应用、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实践方法。
这种主义的定义和重要性导致了其在未来发展、个人成长和长远意义方面的探讨,使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
通过文章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祛魅后的现实主义是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
祛魅后的现实主义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一种能够指导实践的思想,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祛魅后的现实主义, 定义, 重要性, 启示, 艺术领域, 教育, 社会, 实践方法, 未来发展, 个人成长, 长远意义.1. 引言1.1 祛魅后的现实主义的定义祛魅后的现实主义是一种理性、客观、务实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其核心理念是摒弃虚幻、浮夸、虚荣的追求,注重真实、务实、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
祛魅后的现实主义强调个体应当理性思考并实际行动,摆脱过度追求虚幻幻梦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将关注焦点放在现实生活当中,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困难。
祛魅后的现实主义要求人们不被表面的光鲜所蒙蔽,要学会看清现实面前的困难和挑战,努力拥抱并克服。
它倡导人们珍惜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努力改善现实生活质量,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祛魅后的现实主义是在追求梦想的更加注重现实生活中的脚踏实地、踏实生活。
通过祛魅后的现实主义的实践,个人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珍惜拥有的一切、更独立自主地面对生活。
这种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做到心无旁骛、坚韧不拔,取得更加持久的成就和幸福。
祛魅后的现实主义的定义使人们认识到,做一个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者,即使事实并不如自己所愿,但也能健康地面对现实,在困境中披荆斩棘,找到更加美好的未来。
1.2 祛魅后的现实主义的重要性祛魅后的现实主义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充斥着虚假信息和虚幻幻想的时代,祛魅后的现实主义可以帮助人们理性地看待世界,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从自然的祛魅到科学的祛魅论文.

从自然的祛魅到科学的祛魅论文2018-12-05论文关键词: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祛魅;自然;科学论文摘要:近代实验科学通过数学化而使自然界祛魅,致使自然界可为人类所操控,人类福利因此而得到改善,但科学却愈来愈丧失对人类价值的关怀,且颇为悼谬的是神化科学的现象不断出现。
因而整个20世纪西方思想界针对科学的批评也层出不穷,科学知识社会学则独辟蹊径,通过对科学活动的内部考察,得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结论。
这些结论具有哲学上的相对主义特征,因而也受到激烈批判,但在社会学意义上,却实现了对科学之祛魅,为我们更为理性地考察科学活动本身提供了思路。
对于技术而言,对其有价值的是科学发现本身,而并非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是如何工作的,因为技术几乎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主题,故我们受技术主导的思维对后一问题并不感兴趣。
即使感兴趣的话,也不过聚集于关于科学家的传奇故事方面,而科学知识社会学(简称SSK)则非要把我们的视线瞥向这一看来奇怪的问题。
其用意何在?通过对其思想背景的考察与对其理论的剖析,可以知道其宗旨乃在于祛科学之魅,以反身性的原则追问科学活动本身。
1.科学对自然的祛魅及当代遭遇祛魅成为当代思想的热门话题,要归功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等思想家的洞见。
马克思曾经断言了资本对现代世界的祛魅,韦伯也曾尝言现代文明的演进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祛魅的过程。
韦伯主要在社会学意义上分析了文明的祛魅过程,在他看来世界的祛魅过程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引起:自然领域与社会领域的祛魅。
而对自然是如何被祛魅的解答,最深入的莫过于胡塞尔的分析。
在其晚年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自然之魅是如何被解除的”得到了深刻的解答。
由伽利略开创的实验科学实现了自然的数学化。
在数学化过程中,自然界中纷繁复杂的对象被化归为量的差异。
伽利略认为宇宙是一本用数学来书写的大书,洞悉其中的奥秘,既不能靠神秘的体验也不能靠浪漫的想象,只能诉诸观察实验与推理计算。
马克斯·韦伯比较儒教与犹太教:未彻底祛魅的理性主义与彻底祛魅的理性主义

马克斯·韦伯比较儒教与犹太教:未彻底祛魅的理性主义与彻底祛魅的理性主义吾 淳【摘要】在马克斯·韦伯深邃的思想中,理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而其宗教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考察不同宗教,确切地说,考察不同宗教“祛魅”之于理性的影响。
韦伯判断一个宗教的理性化水平即祛魅程度主要依据两条标准,要之就是:对巫术斥逐的程度和对伦理依赖的程度。
韦伯对儒教与犹太教都有过专门的论述,其中理性与祛魅主题可说贯穿始终;?集这些论述并加以梳理,我们即可看出韦伯对于这两个宗教系统,进而,对于更多宗教系统祛魅程度或理性程度的基本看法。
无疑,韦伯对于中国宗教的看法未必都正确,但是,其大的方向没有偏差,大的判断没有错误。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一、儒教:未彻底祛魅的理性主义;二、犹太教:彻底祛魅的理性主义;三、其它因素特别是宗教伦理之于理性主义的重要影响。
有意义的是,宗教理性化或祛魅化这一问题恰恰是与张光直“连续性”与“突破性”理论相吻合的,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考察就不仅仅涉及宗教问题,而是会涉及更为深广的历史与文化问题。
【关键词】韦伯;儒教;犹太教;理性;祛魅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8)06-0152-9作者简介:吾淳,又名吾敬东,浙江衢州人,哲学博士,(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哲学—法政学院哲学与跨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成果在马克斯·韦伯深邃的思想中,理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而其宗教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考察不同宗教,确切地说,是不同宗教“祛魅”之于理性的影响。
韦伯认为“判断一个宗教所代表的理性化水平”,“可以运用两个在很多方面都相关的主要判准”,一是“这个宗教对巫术之斥逐的程度”;二是“它将上帝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及以此它本身对应于世界的伦理关系,有系统地统一起来的程度。
”①要之,就是:一、对巫术斥逐的程度;二、对伦理依赖的程度。
哲学如何回应祛魅的现代世界

哲学如何回应“祛魅”的现代世界【内容提要】考察哲学如何回应“祛魅”的现代世界,是理解现当代哲学的重要视角。
“世界的祛魅”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点和必然趋势,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基本面貌,支配着现代人的生存品性和生存处境。
究竟如何理解并面对“祛魅”的现代世界?我们是否能够承受这样一个世界?这无论对于现当代西方哲学还是当代中国哲学,都是一个无法逃避的核心课题,现当代哲学的主题、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在对此课题的回应中得以充分显现,它对于我们理解现当代哲学的精神品格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世界的祛魅/现当代西方哲学/当代中国哲学如何深入理解包括当代中国哲学在内的现当代哲学及其发展历程,这是一个可以从多视角予以展开的重大课题。
马克斯•韦伯关于“世界祛魅”的思想为人们提供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视野。
如何面对和回应“祛魅”的现代世界,这是包括现当代中国哲学在内的现当代哲学的重大母题,从这一视野出发,现当代哲学许多重要思想所蕴含的时代内涵将获得彰显,哲学进一步发展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矛盾也将以一种更加清晰的方式凸显出来。
一、世界的“祛魅”及其重大后果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根本变迁以及由于这种变迁所带来的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对人的生存命运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这是韦伯所关心的中心问题。
“世界的祛魅”即是他在分析和回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最为核心的概念。
在韦伯看来,“世界的祛魅”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点和必然趋势,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基本面貌,支配着现代人的生存品性和生存处境。
“世界的祛魅”是现代社会的“理性化”过程的结果。
这里所说的“理性”,指的是“工具理性”。
在韦伯看来,“现代性”是一个“工具理性”驱逐“价值理性”并逐渐取得主导地位的过程。
在现代性发轫之初,“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二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推动、相互支撑的亲和力,“宗教冲动力”(新教伦理所代表的价值理性)为“经济冲动力”(工具理性)提供“神圣意义”与“终极目的”,二者相互依赖,共同为现代价值秩序提供合法性基础①。
世界的"祛魅":价值世界的解构

2 0 1 4 年1 0 P I 下 第3 0 期 总g5 7 6 期
世界 的 “ 祛魅 ’ ’:价值世界的解构
陈 宇
( 福建船政 交通职业 学院 交通经济 系,福建 福州 3 5 0 0 0 7)
【 摘 要 】世界 的 “ 祛魅” 源于 自然的 “ 祛魅” , 自然科 学的发展 ,推动 了理 性的发展 ,理性 由 “ 永恒真理”的存在概 念 ,转 变为 “ 发现真理 的理智力量” 的作 用概 念 ,成为世界祛魅 的工具 ,祛 除 了笼罩在人类世界 的一切神 魅 ,使 世界 由超验
一
理 性 被 解 释 为 一 种 能 力 和力 量 ,它 最 重 要 的 功用 “ 是 它 有 结
、
自然 的 “ 祛魅”与世界的 “ 祛魅”
在 中世纪社会 ,人们相信世界是一个有 意义的体 系 ,在 人们 的意识 深处 “ 包含着 ‘ 世界 ’作为一个 ‘ 宇 宙秩序 ’的 重 要的宗教构想 ,要求这个宇宙必须是一个在某 种程 度上安 排得 ‘ 有意义的 ’整体” 。这种 赋予人意义的终极价值实体 , 或者是神的 旨意 ,或者是 “ 周而不殆 ”的天道 和天理。这种 来 源于上帝 的旨意 的神圣秩序正是 中世 纪社会所 严格遵守的 等级秩序 ,在这样的宇宙逻辑 中只有一个 中心 ,即神 意。 这一笼罩在 自然领域 的神魅外衣 , 随着 1 7 、 1 8世纪 , “ 理 性时代 ”的到来 而被逐渐剥 除。伴随着 新的 自然 观的生成 , “ 自然 ”不再 是知识的视野 ,它既要执着于周 围世界 的事物 , 又想超升于这些事物之上 , 要在感受性和理智 、 经 验和思维 、 感知世界和概念世界 之间建立起新 的联系。这一原则在牛顿 的科学研究 中得 到了完美 的体 现。宇宙被描述为一个力与质 量 的和谐 的结构 体系 ,完全 按照其 自身 内在 的规 律而运 转。 至此 ,宇宙本身也能用精 确的数学概念加 以研究和充分理解 了, 世界 不再 是可以直 接达 到的事物顺序 意义上 的“ 宇宙” 了, 所有带有鲜 明的古典 和中世纪特征的世界观土崩瓦解 了。这 就是所谓 的 自然 的 “ 祛魅 ” 。 世界 的 “ 祛魅 ” ,源 于 自然的 “ 祛魅 ” 。马克斯 . 韦伯把 世界 的 “ 祛魅 ”描述 成 由于科学和技术而产生 的智力 的理性 化 过程 ,科学 彻底解 除 了笼罩 在人 类世 界 的一 切 “ 魔咒” , 消 灭了一切不 能用科学 语言所 言说 的 “ 神秘 之域 ” 。借 由这 种科学 的理性 ,世界 的 “ 祛魅 ”得 以最终完成 。 二、理性 : 从存在概念到作用概念——世界祛魅 的工具
马克斯.韦伯“祛魅”论及其对人生价值的影响

个特质 : 理 性化 、 由理 性 化 导 致 的 “ 祛 魅” ( d i s e n c h a n t me n t ) 。 祛 魅 强调 人 们 的 工 具 性 目的 , 忽 视 人 生 价 值 和 目的 这 种 “ 超 验”
问题 。祛魅 化的世界 能取得一 定的物 质和 文化成 就 , 但 也会 造成 严 重的 问题 , 将在 对 韦伯 祛魅 论产 生根 源 、 思 想 内 涵 介 绍
社会生活 统治方 式 的划分 : 传 统 型统 治 、 魅 力 型 统 治 和 法 理
而 现 代 社 会 主 要 则 是 理 性 行 为 。 包 括 价 值 理 性 行 为 和
工 具 理 性 行 为 。 前 者 是 指 对 纯 粹 行 为 本 身 的 绝 对 价 值 的 一 型 统 治 。 前 两 者 都 有 神 秘 主 义 、 神圣 权力 因素 的体 现 , 尤其
或者走 入个人之 见的 直接的私人 交往 的博 爱之 中。 ” 几 千年 , 新 教 的 加 尔 文 主 义 是 其 发 展 达 到 的 顶 峰 。 新 教 伦
1 韦伯 “ 祛 魅” 论产 生 的理性 化 根 源
1 . 1 韦 伯 关 于 社 会 行 为 类 型 的 划 分
理 体现高 度理性 化 , 彻 底 否定 世界 上 有 魔 力存 在 , 对巫术、
中, 生命 已变为 一 种纯 粹 的 功 能 , 已丧 失 了它 的历 史 特性 。 因此 , 在 现代社会 中, 工 具 理 性 逐 渐 远 离 作 为 其 源 动 力 的 价
但 韦 伯 认 为 再 有 魅 力 的 统 治 者 都 不 可 避 免 地 有 其 局 限
性, 魅力型统 治是 最 不 稳定 的 , 经不 起 时 间 的考 验 , 其 最 终 结果要 么是统治 终结 , 要 么 就 会 走 向 常 规 化 。因 此 , 祛 魅 就
【现代思想】03韦伯:祛魅的世界有点荒凉,你要清晰也要坚强

【现代思想】03韦伯:祛魅的世界有点荒凉,你要清晰也要坚强刘擎《西方现代思想四十讲》科学能让人从古代的魅惑中清醒,但是清醒之后的现代人怎么重建终极价值和生命意义呢?祛魅的世界怎么才能不成为冰冷荒凉的世界呢?刘擎老师用了四节课来讲韦伯关于现代性的三个命题和一个重要概念。
这些命题和概念环环相扣,强烈建议连起来听,感受一下韦伯的思想力量。
第一个命题:“世界的祛魅”古代世界具有某种魅惑性,人们相信万物有灵。
虽然这在现代人看来就是迷信,但是这种盲目的自信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获得心灵的平静。
人和世界是融为一体的,可以沟通和交流,遇事求神问卜、烧香拜佛,可以内心安定。
但是进入现代社会,有了科学理性之后,世界的魅惑被祛除了,这个“梦醒时分”对于许多人来说,在精神上格外的“荒凉”,无依无靠,孤独彷徨。
梦醒了,怎么办?第二个命题是:“诸神之争”世界祛魅之后,没有统一的信仰和共识,所以各种价值观彼此冲突,就像神灵之间的战争。
科学理性难道不是共识吗?当然不是,科学理性只能在事实判断领域(fact judgement)发挥作用。
在生活中,除了事实判断,我们有大量的价值判断(value judgement),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答案。
科学永远无法解答人生意义的问题。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韦伯认为人的理性可以区分成两种不同类型,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和价值理性(value rationality)。
针对事实判断,做理性计算,这就是人的工具理性。
针对价值判断,做价值选择,这就是人的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解决效率的问题,让人能够挣越来越多的钱。
价值理性解决意义的问题,让人选择更有意义的人生。
工具理性太强大了,会淹没价值理性,就像齐美尔说的:“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理性化把现代铸造成了一个“铁笼”。
过分追求效率、注重工具理性的结果,就是社会呈现出机器的属性,人被看作是机器的零件,这种倾向成为现代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韦伯把这种特征概括为“铁笼”。
马克斯.韦伯“祛魅”论及其对人生价值的影响

马克斯.韦伯“祛魅”论及其对人生价值的影响马克斯·韦伯被称为“当代政治科学传统的开创者”,致力于研究西方社会的理性化过程,认为现代社会有两个特质:理性化、由理性化导致的“祛魅”(disenchantment)。
祛魅强调人们的工具性目的,忽视人生价值和目的这种“超验”问题。
祛魅化的世界能取得一定的物质和文化成就,但也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将在对韦伯祛魅论产生根源、思想内涵介绍的基础上,浅论其对人生价值的影响。
标签:韦伯;祛魅;价值;影响西方社会的理性化过程是韦伯研究的一个重点主题,他在《以学术为志业》这篇演讲中说道,“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的是因为世界已经被祛除巫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最终极、最崇高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世界,或者走入个人之见的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博爱之中。
”1韦伯“祛魅”论产生的理性化根源1.1韦伯关于社会行为类型的划分首先,关于韦伯上述那段演讲词中的“理性”的内涵,要涉及到其关于社会行为类型的四种划分:传统行为、情感行为、价值理性行为与工具理性行为。
前两者分别指无意识的机械行为和由情感冲动而做出的行为,都是传统社会的主要行为。
而现代社会主要则是理性行为。
包括价值理性行为和工具理性行为。
前者是指对纯粹行为本身的绝对价值的一种自我信仰,对所偏爱的价值目标的追求是基于信用的,而不考虑是否有现实成效;后者则指选择某种有效的手段去达到既定目标,以追求效率为核心。
1.2工具理性的统治造成“世界的祛魅”韦伯认为新教的伦理精神使教徒们的生活态度日渐理性化,同时也促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但当科学技术日趋发展进步,工业化时代到来,人在技术意志的支配下,已变成最大限度地谋求利润的工具,个人已被吞没在功能之中,生命已变为一种纯粹的功能,已丧失了它的历史特性。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逐渐远离作为其源动力的价值理性,两者间产生了疏离,手段压制了目的,价值理性逐渐被工具理性否定和消解。
《死者》与祛魅

《死者》与祛魅摘要: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祛魅”,即理性至上,消解传统社会中涉及人类情感和价值根源的内涵,从而使现代人显得更为孤独、疏离。
乔伊斯的《死者》是揭露现代社会的这种弊端的优秀之作,它提醒我们应该如何作为活着的人而存在。
祛魅;乔伊斯;死者乔伊斯是著名的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充满了强烈的现代色彩。
所谓的现代色彩,主要是指他敏锐地感受到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这在他的《都柏林人》中,有明显的表现。
这本小说虽是短篇小说集,但作者以都柏林为核心,描写这座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与事,有意识地让诸多短篇故事共同构成一幅整体画卷。
这幅画卷的中心意思,用乔伊斯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的意图是一章写我国的道德历史,我选择了都柏林做为地点,因为这个城市处于麻木状态的核心。
”[1]前言2都柏林做为现代社會的缩影,集中表现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而尤其以马克斯·韦伯所谓的“祛魅”为最明显。
本文试图主要以《死者》为例证,分析乔伊斯对祛魅的现代社会的批评和期望。
“祛魅”(disenchantment)是马克斯·韦伯关于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判断,也是其历史和宗教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还可译为“除魔”、“去魅”、“去神秘化”等,是指“摈除作为达到拯救的手法的魔力”,“把魔力(magic)从世界中排除出去”,以“使世界理性化”的过程或行动。
[2]79-89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发生在欧洲从传统的宗教社会向现代的世俗社会的现代性转型过程中,人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类不再承认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不再承认从属于这个世界,而转变成以自我衡量世界、征服世界的独立个体。
因此,世界对于人类来说也就不再是一个充满迷魅或巫术的存在,而只不过是人的理性完全可以把握的因果系列。
“世界的祛魅”过程,实质上是世界从神圣化走向世俗化、从神秘主义走向理性主义的过程。
马克斯·韦伯“祛魅”思想探析

马克斯韦伯“祛魅”思想探析
付瑀;张家伟
【期刊名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1)6
【摘要】马克斯·韦伯的“祛魅”思想是理解“现代性问题”的出发点。
“祛魅”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以理性化为根本内核,其为世界带来了进步,但也产生了信仰与价值的危机,主要包括:“诸神之争”下的价值多元困境、工具理性铸就的资本主义铁笼、官僚制导致的政治信仰缺失。
韦伯希望通过“天职”的选择,结合两种合理性并发挥政治领袖的正向作用以解决“祛魅”后产生的危机。
对“祛魅”问题的哲思凸显出韦伯思想的矛盾性,即对已逝时代怀恋的新康德主义与作为现实主义学者将现实奉为圭臬之间的对立。
虽产生了一定争论,但韦伯的“祛魅”思想为我们研究西方的理性化过程与现代性危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总页数】6页(P99-104)
【作者】付瑀;张家伟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9
【相关文献】
1.理性的危机——马克斯·韦伯的“祛魅”思想探析
2.现代价值困境与检察官职业道德培养——马克斯·韦伯"祛魅化"思想的启发
3.马克斯·韦伯比较儒教与犹太教:未
彻底祛魅的理性主义与彻底祛魅的理性主义4.世界的"祛魅"与现代精神世界的重建——由马克斯·韦伯展开的思考5.祛魅的意义与危机——马克斯·韦伯祛魅观及其影响探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理性的危机——马克斯·韦伯的“祛魅”思想探析

丨美学史研究I 31理性的危机—马克斯•韦伯的“祛魅”思想探析文/洪泽宇摘要:“袪i r一词在马克斯•韦伯的历史哲学和宗教哲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其“祛魅"思想的多角度解读具有深远妁意义^理性化”和“祛魅11已成沩现代社会的两个鲜两特征。
这个世界已是理性主專的世界,工具理隹i张价像理性緣遮蠢、已荽成为理解行.本身意叉的障感。
宗教錄#_被理性*彰显,如何获得“救赎”让人深處不安。
獻有繁多的选择,人却活得很累,纵然有目的和价隹\却相互冲突,难以共存。
通过对韦祛魅”思想的再考察,能更好地理解现代文明中的进步与危机,合理运用理性,重建行动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马克■•韦俄,祛氣工具理性,;价值理锋危机f意义随着现代性浪潮的兴起,各种行动的意义就被从这个世界 上清除一空,乌克斯•韦伯曾说:“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 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的是.因为世界己被除魅,它的命 运便是,那些最终极的、最髙贵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 匿迹,怖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或者走入了个人之 间的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友爱之中6”ra在这个时代里,效率与理性 受到髙度的关注,对超越或终极意义的思考却深陷“铁笼”之 中,苣的理性I E吞嗤着价值理性0生活失去了目赛,价值被蒙 上了面纱。
在卡尔•洛维特看来,“韦伯所关心的就是在一个‘专 家没有属魂,纵欲者没有心肝’的‘袪魅’的世界中如何拯救 人最后的尊严。
”B1对此来说,马克斯.韦伯的“袪魅”这一哲学 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我们K好地理解现代文明中的 进步与危机,摆脱毫无意义的官僚体制与理性的狡计,重建行 动的价值和意,龙。
一、“祛魅”的存在与意义“袪魅”(disenchantment,德文为Entzauberung),德厲.奢 名诗人席勒(Johann CMstoiAi Friedrich.von.Schiller)-隹:他的《希腊的群神》^替中首次提到这一概念w。
文化赋魅、祛魅与返魅对文化发展及矛盾化解的启示

无 法计 算 的力量 在起作 用 ,人们 可 以通 过计 算掌 握一 切 。人们不 必再 像相 信这种 神秘 力量存 在 的
野 蛮人 一样 ,为 了控 制或祈 求神 灵而求 助 于魔法 。 ” ① 从 积极 方 面来看 ,文化 的祛 魅确 实赋 予 了人 们 勇气 ,这种 勇气来 自于理性 与技 术 ,这 使得 人 们 能 够正视 以往 难 以或不敢 正 视 的事 物 ,人们 以前所 未有 的信 心涉 足一切 可能 的领 域 。祛 魅 的文
・ Βιβλιοθήκη 11 5 ・ 新 疆社会 科 学 2 0 1 5年 第 4期
( 二 ) 文 化 的祛 魅
马 克斯 ・ 韦伯 在 1 9 1 9 年 第一 次使 用 “ 祛魅” ( d i s e n c h a n t e d )一 词 ,它 的 字 面意 思就 是 :去 除 神秘 。该词 源 于当代 哲学 ,一般 理解 为 曾经一 贯信奉 或被 追捧 的神 圣 的人 、物 、事 、感情 、信 念 、文 化符 号 ,受 到新 的认识 后 ,沦 为平 常之物 。简 言之 ,就是 对原 先被 赋予神 奇魔 力 的某 种东 西 不再 着迷 、盲 目崇 拜 或迷 信 。人 们 意识 到 如 韦伯 说 : “ 从 原则 上 说 ,再也 没 有 什 么神 秘 莫测 、
个 主动 赋魅 的过程 。
* 本 文 系 国家 社 科 基 金 西 部 项 目 “ 新疆维稳 背景下的文化化解矛盾机制研究” ( 1 4 X MZ 0 9 0 ) 、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现代价值困境与检察官职业道德培养——马克斯·韦伯“祛魅化”思想的启发

体 系的崩 溃。 改革开放 以来, 国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急剧 变化 , 我 社会价值 多元化冲击着检察官职 业道德 的生成培养。 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应逐 渐树 立检察官职 业主体意识 , 逐渐提 高检察官职业实践能力 , 逐渐完善 检察官职业监督规 范, 以形成检察官职业的荣誉感 、 责任感 、 使命感。
理路 。
一
、
现 代 价 值 困境 及 韦伯 的 ‘ 魅 化" 想 ‘ 祛 思
韦伯 认为现 代社会 主要有 两大特 征 : 理性化 ; 一是 二是 由于理 性化所 导致 的世界 的 “ 魅化” dsnhn. 祛 (i cat e meto韦伯在 《 n 以学术 为 志业 》 的演讲 中指 出 :我们 这个 时代 , “ 因为它所 独有 的理性化 和理智 化 , 最主要 的 是 因为世界 已经 被祛 除巫魅 , 它的命 运便 是那些最 终极 、 崇高 的价值 已从公 共生 活 中销 声匿迹 , 最 它们或者 遁入 神秘生 活 的超验 世界 , 或者走人 个人 之间 的直接 的私 人交往 的博爱 之 中。… ” 韦伯这里 所说 的 “ 性” 理 并不
是 “ 值理 性” 而是 “ 具理性 ” 它 指 的是 把某 种 目的 、 价 , 工 , 实现 目的所 采取 的手段 以及这种 手段 可能产 生 的结 果都 纳入考 虑 的理智 态度 。韦伯在《 新教伦 理与 资本 主义精神 》 中揭 示 了新 教伦理 与 资本 主 义经济发 展之 间 的关 系 , 认为 新教 的伦理 精神 , 促使 新教 徒在 世俗生 活 中采 取一种 理性 化 的生 活态度 , 力地 推动 了人类社 有 会 的现代化 进程 。但 随着科技 的发 展进 步 , 人类进 人 了工 业化 社会 , 价值 理性 与工具 理性逐 渐产 生疏离 , 工
马克斯·韦伯:“去魅”

马克斯·韦伯:“去魅”1919年,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慕尼黑发表了题为《以学术为业》的讲演,第一次使用了“去魅”(deenchanted)这个词。
他当时的原话是:“只要人们想知道,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而这就意味着为世界去魅。
人们不必再像相信这种神秘力量存在的野蛮人一样,为了控制或祈求神灵而求助于魔法。
技术和计算在发挥着这样的功效,而这比任何其他事情更明确地意味着理智化。
”在知识贫乏的古人眼里,客观世界既然象生命那样不停地运动和变化,那么它必定是“活”的。
日升月落,春去秋来,在古人眼里都是因为有某些精神体在支配。
既然它们是“活”的,那么必然会做善恶判断,行为有目的性。
又因为大自然和人类息息相关,于是“天遣”、“神恩”、“报应”之类的观念遍布古代世界。
所以说,古人的自然观是“附魅”。
当时,即使专心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家,脑子里也排除不了“魅”。
欧洲古代天文学将行星运行轨道确定为正圆,是由于正圆“最能体现神的完美”。
托利差利进行大气压实验后,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自然不喜欢真空”。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后,认为这种超距作用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整个自然都是上帝的身体”。
早期解剖学家孜孜不倦地研究人体构造,只是因为精妙的人体结构“最能体现造物主的智慧”。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一个自足自在的精神自由体的成长与成熟,必须经历一个除巫去魅的艰难过程。
“巫”和“魅”均与神话和宗教有关,都有与理性精神背道而驰的倾向。
但是真正的理性究竟是什么却也不好说,是建立“我的宗教”?是“自我崇拜”?似乎是,也似乎不是。
比较能肯定的,只是心理学上“自信”这种健康心理素质的获得——摆脱盲目的自信,庶几更近于“科学精神”。
中国人崇巫信魅,溯其源头,应是“巫史文化”,代表者是《周易》。
原始巫术结晶为易学,渗透于“仁”学,而以“仁”为核心的儒教几千年来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灵,结果不论何种社会形态下,文化心理的层层积淀均根深蒂固、难以拔除,作为个体,每个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挣扎,其痕迹或显或隐,成果或丰或简,都是一种“去魅”。
“祛魅”与“扬弃”:韦伯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祛魅”与“扬弃”:韦伯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比较与启示龚林远;董清义
【期刊名称】《大庆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4()3
【摘要】韦伯与马克思从不同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做出了自己的阐释。
韦
伯聚焦于伦理文化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作用,“祛魅”是其现代性的核心表述。
“祛魅”将人从宗教的蒙昧中解放,既不断实现世界的理性化,不断塑造着资本主义
社会的现代性,又导致各类社会“非理性”危机。
马克思则认为现代性是一种对现
存事物“扬弃”的运动。
他从唯物史观出发,基于社会物质生产与生产关系揭示资
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悖论,指出实现个体自由联合与发展,是扬弃资本逻辑所统摄的
现代性的应然走向。
比较分析韦伯与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总页数】7页(P73-79)
【作者】龚林远;董清义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09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与西方现代性理论的对话——《现代性批判及其对话——马克思与韦伯、福柯、哈贝马斯等思想的比较》简介
2.走出韦伯价值“祛魅”说幻境——现代性
“价值之魅”在场可能性及其现实化前提解蔽3.马克斯·韦伯比较儒教与犹太教:未彻底祛魅的理性主义与彻底祛魅的理性主义4.走进丛林深处:马克思与韦伯现代性问题再探讨——评《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比较研究》5.马克思和韦伯资本主义现代性思想的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斯.韦伯“祛魅”论及其对人生价值的影响马克斯·韦伯被称为“当代政治科学传统的开创者”,致力于研究西方社会的理性化过程,认为现代社会有两个特质:理性化、由理性化导致的“祛魅”(disenchantment)。
祛魅强调人们的工具性目的,忽视人生价值和目的这种“超验”问题。
祛魅化的世界能取得一定的物质和文化成就,但也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将在对韦伯祛魅论产生根源、思想内涵介绍的基础上,浅论其对人生价值的影响。
标签:韦伯;祛魅;价值;影响西方社会的理性化过程是韦伯研究的一个重点主题,他在《以学术为志业》这篇演讲中说道,“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的是因为世界已经被祛除巫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最终极、最崇高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世界,或者走入个人之见的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博爱之中。
”1韦伯“祛魅”论产生的理性化根源1.1韦伯关于社会行为类型的划分首先,关于韦伯上述那段演讲词中的“理性”的内涵,要涉及到其关于社会行为类型的四种划分:传统行为、情感行为、价值理性行为与工具理性行为。
前两者分别指无意识的机械行为和由情感冲动而做出的行为,都是传统社会的主要行为。
而现代社会主要则是理性行为。
包括价值理性行为和工具理性行为。
前者是指对纯粹行为本身的绝对价值的一种自我信仰,对所偏爱的价值目标的追求是基于信用的,而不考虑是否有现实成效;后者则指选择某种有效的手段去达到既定目标,以追求效率为核心。
1.2工具理性的统治造成“世界的祛魅”韦伯认为新教的伦理精神使教徒们的生活态度日渐理性化,同时也促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但当科学技术日趋发展进步,工业化时代到来,人在技术意志的支配下,已变成最大限度地谋求利润的工具,个人已被吞没在功能之中,生命已变为一种纯粹的功能,已丧失了它的历史特性。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逐渐远离作为其源动力的价值理性,两者间产生了疏离,手段压制了目的,价值理性逐渐被工具理性否定和消解。
工具理性占据了全面统地位,而价值理性却在逐步消退,世界的祛魅化过程由此而产生。
2韦伯“祛魅”论的思想内涵对“祛魅”(disenchantment)一词,由前缀‘dis’(表否定)和‘enchantment’(魅力、魔力)组成,因此又可译为“除魔”、“去神秘化”等,即把魔力从世界上祛除出去,使世界更加理性化。
其核心思想是指:除了满足人们的工具性目的,世界上不具有任何其他目的。
人生价值和目的这种“超验问题”,完全是非理性的和无意义的。
因此,祛魅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生意义、价值、信仰进行的全面而体系地解体。
在韦伯看来,祛魅的思想内涵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1浅层内涵:祛除“巫术”或“魅力”这是祛魅最浅层的内涵,也是从字面意思上理解的。
韦伯在解释新教伦理的作用时使用祛魅这一概念,通过祛魅来否认天主教教会、圣事能拯救人类,彻底清除了一切非理性的巫术、魔力和神秘主义。
祛魅在西方国家发展持续几千年,新教的加尔文主义是其发展达到的顶峰。
新教伦理体现高度理性化,彻底否定世界上有魔力存在,对巫术、迷信、神秘主义等进行了根除,强调人们应该致力于世俗的职业来实现救赎,因此新教能够形成资本主义精神和经济理性主义,实现西方社会想现代化的转型。
2.2中层内涵:祛除“克里斯玛”神秘光环祛魅的第二个内涵是对“克里斯玛”神秘光环的祛除。
“克里斯玛”(Chrismatic)也是“魅力”的意思,这源于韦伯对社会生活统治方式的划分: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
前两者都有神秘主义、神圣权力因素的体现,尤其是后者,又称“克里斯玛统治”,指统治者具有能把一些人吸引在其周围成为追随者的超凡魅力,且这些追随者对具有上述品质的统治者具有忠诚度,这种超凡魅力就是一种“克里斯玛”。
但韦伯认为再有魅力的统治者都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魅力型统治是最不稳定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其最终结果要么是统治终结,要么就会走向常规化。
因此,祛魅就是祛除这些统治者身上的“克里斯玛”神秘光环,即非理性的魅力,而是让普通民众看见这些统治者真正的品质,用能力和实际成果说话,消除盲目崇拜的弊端。
2.3深层内涵:世界观从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化如果说祛魅的浅层内涵聚焦的是宗教层面,中层内涵聚焦的是统治者层面,那么其深层内涵则聚焦于人们的世界观。
在古代传统社会,人们相信世间事事皆有其内在根据,个体生命只有在这种神圣的秩序中才能实现意义。
但祛魅是现代社会理性化的产物,它否定神秘的魅力,将工具理性作为世界上的唯一目的,与此同时价值理性逐渐消褪。
于是,近现代人们的世界观受祛魅的影响,理性化大大增强,原先那种神秘的巫术或魅力起不了作用了。
人们不必再像相信这种神秘力量存在的野蛮人那样,为了控制或祈求神灵而求助于魔法,技术和计算在发挥着这样的功效,而这比任何其他事情更明确地意味着理智化。
总的来说,无论是宗教层面、统治者层面,还是社会层面,祛魅的基本思想内涵都体现为对神秘魔力、魅力的祛除,对理性化尤其是工具理性的宣扬和发展。
工具理性逐渐远离价值理性这一源动力,并与其相悖,最终替代之,人们在世俗和功利的现代社会,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都更加追求效率、手段,行为本身的价值、信仰、信念则被忽视。
3“祛魅”现象对人生价值的影响祛魅有其进步性:从思想内涵来看,新教形成了资本主义精神和经济理性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和实用理性得到发展;民众也应该更加关注领导人的能力、品质和统治效果,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崇拜;人们的世界观也从被动、愚昧的古代社会转化为独立、理性的近现代社会。
因此,祛魅现象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体现。
但另一方面,它对价值理性的背离,对人生价值、信仰的解体和忽视,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人的本质的失落、信仰的危机、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崩溃深深地刺激着每一个现代人,人们完全生活在随时可能面临巨大风险和灾难的不确定性中,这就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价值困境。
3.1“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祛魅将人的生活分裂为两个领域:“事实领域”(或“公共领域”)和“价值领域”(或“私人领域”)。
前者是指依照工具理性的原则而组织起来的生活空间,现代官僚体系就是其最典型的表现;后者的意思是:关于人生意义、目的和价值的问题完全属于私人领域,政府应在公民的终极价值问题上保持中立,不偏袒某一种人生观,个人选择怎样的人生价值完全是个人自由。
“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造成了价值的多神化和争斗。
3.2价值的多神化和价值的争斗祛魅将人们生活划分出的私人领域,包括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目标问题,因此每个人可选择自己的价值信仰、人生目标,但这也造成诸多选择的困惑。
价值多神化又称价值多元化,它使世界上各种价值体系相互冲突,即魅力祛除前的“诸神之争”。
“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与目标,不仅众多,不仅相互冲突而难以共存,并且由于缺乏一个共同的衡量尺度,根本无法在其间比较高下,以便排定先后顺序。
”这就是所谓的价值争斗,每个人认为自己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合理的,因找不到共同的衡量尺度,便会排斥他人的价值选择。
这种价值多元化在今天很多方面都有着体现。
例如,“文化偶像”在80年代一直是被精英知识分子垄断的,而新世纪文化界的一个戏剧性现象就是文化偶像的多元化、碎片化、世俗化。
今天的普通百姓不会再像过去一样,有共同的精神偶像或权威,大众传播日趋发达,人们接触到的价值观也日渐多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追求,而当文化平民化和大众娱乐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普通人自己也可通过某种方式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偶像,接受崇拜,让自身的价值观影响更多人。
典型的例子就是“超女”、“快男”、“好声音”、“达人秀”等名目繁多的选秀节目,草根出身的歌手也可一夜成名,一改过去少数偶像和权威的垄断局面。
3.3价值祛魅造成“无意义感”,信仰体系崩塌在世界未被祛魅之前,人们有着共同的价值信仰,这种信仰使社会就像一个大的共同体,人们因某种群体热情和归属感凝聚在一起,为心目中共同的价值追求痴迷。
如毛泽东时代,国人将其视为精神偶像,生前还未经历“祛魅”这样一个过程,但他去世后,不少国人却忽然失去了共同的价值信仰,或者说信仰体系瞬间崩塌,茫然无措。
即使在今天,人们面临各式各样的价值选择,却容易活得很累。
因为人们日趋理性,没有了原始的神圣情感的躁动,对各类价值观作出理性计算、比较与考量,因此往往难以获得一种真正的稳定的价值依托。
这是一种“精神危机”:人们缺失稳定的价值导向和依托,便容易沉醉于对外在物质的狂热追逐。
人在物欲追逐中会遗忘或迷失人生意义和人格的尊严,最终会失去生活理想目标而沦落于“无意义感”。
工具理性的极致发展和价值理性的日渐衰微,人们把达到特定世俗目的的手段作为生活的中心,反而逐渐远离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意义的生活。
还是以选秀节目为例,不少年轻人缺乏合理、科学的价值观的引导,盲目跟风各类选秀出身的偶像,希望靠一夜爆红收获源源不断的利益,但或是没经过专业训练,或是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历练,再或是根本没把音乐、演艺事业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成名获利的途径和工具,这又怎能真正的成功,成为所谓的偶像呢?4结语世界的祛魅化之所以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根源,即理性化。
因此,祛魅化的过程就是对神秘魅力的祛除,对工具性目的的片面追求。
但这种追求也会导致价值理性的忽视,给现代人的人生价值带来严重的危机,体现在价值的多元化和争斗、信仰体系的解体、生活的无意义感等方面。
面对祛魅,我们应看到其两面性,在追求工具理性的同时不忘价值理性,不要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在现代社会拂上一层厚厚的尘土。
参考文献[1]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2]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丁晓军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3]陈建华.现代价值困境与检察官职业道德培养——马克斯·韦伯“祛魅化”思想的启发[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3).[4]王泽应.祛魅的意义与危机——马克斯·韦伯祛魅观及其影响探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9,(4).[5]陶东风.文学的祛魅[J].文艺争鸣,2006,(1).[6]葛晨虹.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J].教学与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