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词及鉴赏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词及鉴赏
1.《江城子》:描写了南宋临安城下的景色和人物,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和思念。
2.《赤壁怀古》:以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和对历史的追忆。
3.《定风波》:描写了苏轼在岳州被贬期间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困境的坦然和对人生的思考。
4.《水调歌头》:以爱情为主题,描绘了苏轼与他的妻子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爱和珍视。
5.《草》:以草为主题,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理解。
6.《东篱乐府》:描绘了苏轼与朋友们在东篱小聚的场景,表达了对友谊和欢乐的追求。
7.《临江仙》:以仙境为背景,描绘了苏轼对自由和超脱的追求。
8.《江雪》:描绘了江南冬日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孤独的思考。
9.《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和英雄的景仰和怀念。
10.《天净沙·秋思》:以秋天为背景,描绘了苏轼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 1 -。
初中苏轼的诗词
初中苏轼的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名字。
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其出色的诗词作品而为人所知。
在他的一生中,苏轼创作了大量的诗词,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生可以欣赏和学习的苏轼的诗词作品。
1.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是苏轼的一首代表作之一。
初中生可以通过这首诗词感受到苏轼的豪放和无拘束的情感。
这首词写了苏轼在梦中回到江城的情景,借此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让初中生们意识到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渴望的情感。
2.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它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苏轼对历史的热爱和对英雄壮举的赞扬。
初中生通过这首词可以对古代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体会到诗人对热血青少年的鼓舞。
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苏轼的一首爱情诗,以清幽的音乐和词调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
初中生们可以通过这首词体味到爱情的美好和诗人对幸福的追求。
这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自己的年少时光。
4.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描绘了苏轼对长江的赞美和向往。
初中生们可以通过这首词了解到长江壮丽的景色以及苏轼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5. 《青玉案·元夕》这首词写的是苏轼对元宵节的回忆和思念。
初中生们可以通过这首词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文化,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节日的深情。
这对于培养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苏轼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家乡、历史、爱情、自然和节日的理解和感悟,也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创作。
初中生们通过欣赏和学习苏轼的诗词,可以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领略古人智慧和情感表达的艺术。
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修养,为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及赏析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及赏析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被尊称为“东坡先生”,被誉为古代文学史上的巨擘。
他的诗作抒发了他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介绍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作,并对其进行赏析。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对面的钱塘江边所写,其中表达了苏轼对历史悠久、壮丽美景的赞美之情。
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长江流域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长城的艰险之感。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首诗是苏轼在黄州做官时写的,他身在异乡,思念家乡和已故亲友的情感溢于言表。
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死的思考,苏轼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才子佳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他用细腻的笔触与深沉的感情来描绘了一幅京都清明上河图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深深的忧伤和对流年逝去的惋惜之情。
四、《卜算子·咏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是苏轼在刚刚失去母亲时所写,展示了他对母爱的深深怀念之情。
苏轼用淡淡的墨香和朴素的词句,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对亲情的珍视。
五、《东坡七声·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中的悲愤和对帝王和政治腐败的谴责。
苏轼通过描写潼关的自然风景和历史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中华文明的挚爱和对政治黑暗的不满。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这首诗是苏轼在赴任山东密州途中所作,表现了他在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对爱国主义的追求。
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苏轼经典诗词赏析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词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的“明月几时有?”一句,通过把酒问天的手法,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祝福,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2.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三国时期周瑜的赞美和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词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视野。
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苏轼少有的豪放派作品之一,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词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通过描绘作者打猎时的豪情壮志和狂放不羁的姿态,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精神风貌。
而“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不屈精神。
整首词气势磅礴、节奏明快、感情真挚、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初中课文中苏轼的诗词鉴赏
初中课文中苏轼的诗词鉴赏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课文中苏轼的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苏轼《赤壁赋》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苏轼《赤壁赋》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一、作者介绍(刘乃昌)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出身于寒门地主家庭。
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程氏也曾“亲授以书”。
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嘉祐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
后因奔母丧回蜀,嘉祐四年始沿长江、经江陵再度赴京。
嘉祐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这期间苏轼针对财乏、兵弱、官冗等政治弊端,写了大量策论,要求改革。
苏轼凤翔任满,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
其时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
如王安石主张“大明法度”,多方理财,并迅速向全国推行新法。
苏轼则强调择吏任人,而反对“以立法更制为事”(《策略》第三);主张“节用以廉取”,而不赞同“广求利之门”(《策别》十八);他还提出“欲速则不达”,“轻发则多败”,在兴革步骤上力主稳健,因此,他连续上书反对变法。
由于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在这期间,他曾经惩办悍吏,灭蝗救灾,抗洪保堤,对邑政进行了某些改革,收到了“因法便民”之效。
苏轼不满意变法,尤其当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不敢默视”,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东坡先生墓志铭》)。
王安石罢相后,何正臣、舒亶、李定等新进官僚却从苏轼诗文中深文周纳,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因于元丰二年(1079)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的罪行,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经过几个月的折磨,苏轼侥幸被释,谪贬黄州。
在元丰时期的贬斥生活中,他虽被迫表示要闭门思过,但并未缄口搁笔,他仍然关心现实,同情人民,写了不少有价值的作品。
2023-2024 部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合作探究
怎么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此事古难全”?
这几句富有哲理:人月无常,自古皆 然。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 遗憾;世上没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课堂检测
3、《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 寞,满腹疑问无人问询,乘着酒兴,质问青 天——“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 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 话,想象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 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同样 表达出挥洒自如的气派。
作者受到月的启发,惆怅心情得到慰 藉,表现了旷达的胸怀。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思是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 美好月光。表பைடு நூலகம்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 愿和乐观的情怀。
这两句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成为中秋祝福的千古名句。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词上阕饮酒问月,下阕对月怀 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 的怀念以及乐观旷达的胸襟。
课堂检测
1、填空。 (1)这首词中“_无__眠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 “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 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人__生__。
(2)词的上阙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 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 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_又__恐__”、一个是“_何__似__”。
比喻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还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 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 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加赏析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加赏析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赏析: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2、《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赏析: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3、《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赏析: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赏析: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5、《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布谷的叫声。
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的诗词赏析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的诗词赏析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今天给各位分享苏轼的诗词赏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接下来我搜集了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处】《饮湖上初晴后雨》【解析】这首七言绝句,作于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轼在杭州做地方官时。
诗句描述了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
无论晴雨,西湖都美不胜收,就像绝代佳人西施一样,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美丽绝伦。
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做我国古代美女西施,极写西湖之美,比喻奇特、新颖,虚实结合,令人遐想,刻画出西湖的天生丽质和动人神韵,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赠刘景文》【解析】“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
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
“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解析】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
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
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4、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和子由渑池怀旧》【解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
苏轼的诗歌赏析5篇_苏轼代表作鉴赏
苏轼的诗歌赏析5篇_苏轼代表作鉴赏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高丽等地都广受欢迎。
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
到了南宋党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苏轼的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赤壁赋朝代:宋朝|作者: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
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fú)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苏轼的古诗及赏析
苏轼的古诗及赏析《题西林壁》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了庐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观看,所呈现的景象各不相同,这既是对庐山景色的真实写照,也隐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即人们之所以无法认清事物的真相,往往是因为自己正处于其中,视野受限,无法从全局和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却寓意深远,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二、《惠崇春江晚景》诗句(节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和尚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诗中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前两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以桃花、翠竹、江水、鸭子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早春画卷。
其中“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尤为传神,既写出了鸭子对水温变化的敏感,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后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则进一步描绘了早春的景象,蒌蒿满地、芦芽初露,预示着河豚即将上市。
整首诗意境清新自然,语言流畅生动,充满了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诗句(节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描写了他带领猎队出猎的壮观场景。
词中“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既表现了苏轼的豪放不羁,也透露出他内心的豪情壮志。
接着“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等句,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猎队的威武雄壮和出猎的壮观场面。
后两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则表达了苏轼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愿望。
苏轼的古诗词带解析(精选5篇)
苏轼的古诗词带解析苏轼的古诗词带解析(精选5篇)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苏轼的古诗词带解析,仅供大家参考!苏轼的古诗词带解析(篇1)1题西林壁苏轼〔宋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2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苏轼〔宋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宋代〕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苏轼的古诗词带解析(篇2)赤壁赋 / 前赤壁赋苏轼〔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九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的古诗文翻译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的古诗文翻译及赏析九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的古诗文翻译及赏析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谩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
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注释】[1]徐门:即徐州。
谢雨,雨后谢神。
[2]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3]缲车(sāo骚),抽思之具。
缲,通缫。
[4]牛衣:编草使暖,以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
[5]谩思茶:很想喝茶。
谩,泛,满,一作漫。
【赏析】本篇写的是作者谢雨途中的感受。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现在,不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意识活动来体验一下这首词的构思过程。
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
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并好象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
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
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
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
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
些少三句,农村的季节特点,村中的劳动生活以及农村的贫困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触并形象地折射出来。
下片写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
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
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
苏轼的月亮——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赏析
苏轼的月亮——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自古中秋诗难作,倒不是因为感触少,而是中秋遣怀之作太多,很难翻陈出新。
然而,南宋著名文学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不是第一个写中秋词的人,为何胡仔给予苏子如此高的评价呢?一先来看看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情境和目的。
“兼”字写得意味深长,表明除了思念弟弟之外,还别有深意。
而这个深意,从“醉”字上有所暗示。
苏轼不仅单纯抒写思乡思亲之情,还赋予中秋词更深的内涵,这是他的过人之处。
那么,作者因何而“醉”,又寄托了怎样的深意呢?再来看看上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上阕写词人在人间、天上的矛盾徘徊。
一个“欲”字,写词人想要逃离人间,可见他对现实的不满;而一个“恐”字,写词人害怕天上清冷,可见他对远离人间的生活怀有疑虑。
“欲”和“恐”,传达了苏轼在中秋月夜的特殊感受,既有尘世的孤寂失意,也有天上的不胜寒凉。
这其实体现了作者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如果把“人间”看作现实世界,那么词人是不满的,甚至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归隐之念;如果把“天上”看作理想世界,那么词人是疑惧的,那“不胜寒”的“高处”,并非安放身心的所在。
可见,词人的心灵充满了困惑,有一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流浪感,身无所依,心无归处。
一首中秋词,写得如此深入灵魂,可见超凡脱俗。
那么,在这个丙辰中秋,苏轼的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小序中写“欢饮”,其时父母已故,妻子早亡,兄弟分离,何欢之有?可见,是强颜欢笑遣悲怀而已。
况且,因与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政见不合,外放密州,图个心静,也免得在朝中惹上祸端。
唯一的亲人苏辙时在济南,相隔千里,也有七年不见了。
兄弟俩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一起离家赴京,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
苏轼诗词名篇赏析
苏轼诗词名篇赏析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
以下是对苏轼诗词名篇的赏析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也是他在文学史上的代表作之一。
该词描绘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无法仰望到满天繁星,只能独自一人默默地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在词的上片,苏轼通过明月的形象,抒发出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在下片中,他则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深深祝福和宽慰。
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人们对亲人、朋友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在游览赤壁时写下的,通过对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怀念,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的敬仰和追忆。
词中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勾起了他对过去的回忆。
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超脱,以及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词气势磅礴,情感深沉,展现出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担任知州时所写,通过对狩猎场景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国家、人民和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2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将雕弓拉得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词人渴望身临战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上阕写出猎的场面。
起句用一个“狂”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磊落之气。
“卷”字表现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的情景。
“看孙郎”,用孙权的典故,突出了词人犹如少年的豪情。
下阕写酒酣后的豪情,以“鬓微霜”的“何妨”衬“少年狂”,表现出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和豪放开阔的心胸;用“冯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比,含蓄典雅地表达出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自己的愿望。
“射天狼”表达了词人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最后两句抒发了词人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
【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写法】善于用典,含蓄精练地表情达意,风格粗犷、豪放。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2.词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
3.词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1.宋苏轼子瞻东坡居苏洵苏辙豪放派2.南朝唐代宋代曲词曲子词诗余小令、中调、长调3.作者自己作者自己4.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5.亲射虎射天狼6.卷7.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8.少年狂气(狂气)9.描写(叙事、记叙、叙述)抒情(抒怀)10.孙权魏尚(顺序可颠倒)11.江城子豪放(二)简答题12.这首词的结尾三句勾勒出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3.请对下阕中“特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苏轼的诗词及赏析导语:苏轼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轼的诗词及赏析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苏轼的诗词及赏析篇11、《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豪气干云,让我大滴口水。
陆游云:“试取东坡诸乐府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信然!“自东坡以浩瀚之气引之,遂开豪放一派”,苏轼因此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对此词也颇为得意,特令全体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大呼过瘾。
2、《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水殿风来暗香满”,孟昶与花蕊夫人纳凉的摩河池,简直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刘熙载说:“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自是天仙化人之笔”,黄庭坚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
此词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唱,让我们再喊一次:“坡仙,谢谢您了!”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绝倒。
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
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
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3、《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的古诗词与鉴赏word版
__苏轼的古诗词与鉴赏(word版)苏轼的古诗词与鉴赏有关苏轼的古诗词与鉴赏苏轼谈及了“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胜算”,这也能从他的许多诗句中体现出来。
那么苏轼比较精彩的诗句及鉴赏有哪些呢下面是阳光网我给大家整理的苏轼的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苏轼的古诗词鉴赏(一)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赏析:“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作者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为我们勾画出了奔腾东去的长江的雄姿,并从空间联想到时间,意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在前面所闻所见的基础上由于感情的激越而发出的赞美之语。
由于对赤壁的赞美,联想到当年在此鏖战的众多英雄豪杰,现在是漂亮如画的山河照旧,可是当时为之角逐的英雄却不见了。
这一句不仅回应了第一句,而且为后面详细写周瑜做了过渡。
下阕集中笔墨写周瑜。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写周瑜的飒爽英姿,意思是说想当年小乔嫁给了周瑜,英雄美人一时传为佳话。
据史料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
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成功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出名的赤壁之战。
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微环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斗争的成功,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成功形势的保证。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尽烟灭。
”这句话着墨不多,画出了周瑜在赤壁大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风度潇洒的神态。
“纶巾”是从服装上突出周瑜超人的风度。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的作品赏析
苏轼的作品赏析一、苏轼诗词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这首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
苏轼当时与弟弟苏辙分别已久,词中既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体现出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在宇宙的宏大背景下审视人生的悲欢离合,既有对现实不能与亲人团聚的遗憾,又有一种豁达超脱的情怀。
- 艺术特色- 从结构上看,词的上阕望月问天,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从明月起笔,对月的追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想象奇特。
下阕则怀人抒情,由对明月的赞美转到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最后以美好的祝愿作结。
在语言上,词的语言优美流畅,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用词精准地描绘出月光的流转,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状态。
- 主题思想-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游览赤壁矶,触景生情,缅怀古代英雄周瑜的同时,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词中通过对赤壁古战场壮丽景色的描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力量。
而对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刻画,一方面表达了对周瑜年少有为、建立赫赫战功的钦佩,另一方面与自己“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怅惘。
- 艺术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
开头的景物描写气势磅礴,为英雄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在人物描写上,抓住周瑜的神态和军事才能进行描写,简洁而生动。
从风格上看,这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英雄的敬仰,又有对自身命运的叹惋。
- 主题思想- 此词通过描写途中遇雨这一生活小事,表现出苏轼旷达超脱的胸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传达出一种不为外界环境所干扰的心境。
词中反映出苏轼对人生风雨的坦然面对,他在仕途不顺、历经磨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了他对荣辱得失的淡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的30句经典古诗词,句句惊艳世人!你最喜欢哪句?
年老的千里马即使只能伏在马槽边,仍有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壮志凌云的烈士即使到了晚年,仍有自强不息的进取之心。
于是,便有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轼。
说到苏轼,这位豪放派代表人之一。
他的诗词等作品,影响了我们整个求学生涯,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终生。
而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出身与书香世家,是文学家苏洵之子。
自幼勤奋好学加上极高的天资,因而,21岁中进士,本以为会青云直上,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到贬谪。
一生仕途坎坷。
苏轼的诗词歌赋,具有他独有的艺术风格。
因他将词的题材,由传统表现男女情爱、离愁别绪扩大到更大境界,所以,词风豪迈奔放,慷概激昂的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苏轼的30句经典古诗词,句句惊艳世人!你最喜欢哪句?可以在下方留言。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行后雨二首·其二》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
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8.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食荔枝》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10.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1.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
12.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春景》
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前赤壁赋》
1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前赤壁赋》
15.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前赤壁赋》
1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前赤壁赋》
1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18.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19.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0.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3.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海棠》
24.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屈原塔》
25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送钱穆父》
2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
2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宵》
28.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29.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30.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以上是苏轼的30句经典古诗词,当然,除了这30句之外,还有很多佳句,在此就不列举出来,知道的读者可以写在下方,让人涨一下知识。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岭南人,每到荔枝成熟季节,看到挂满累累硕果的荔枝树,品着香甜美味的荔枝,心满意足之际,脑海便会浮现,大文豪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知道有没有读者,也和我一样,想到这一诗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