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常见抒情方式辨析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题文】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谈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诗歌的重要特点就是抒情,因此诗歌的抒情方式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的重中之重。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都有对抒情方式的考查,因此在备考中我们肯定要高度重视,应娴熟把握抒情方式的内涵和高考命题、答题规律。
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心情,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这首词写梦忆江南,李煜降宋后,懊悔长伴,追忆不断“多少恨”直接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谈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1.触景生情是指人物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
情因景起,先有景后有情。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首句从闺妇“不知愁” 说起;其次句承上“不知愁”来;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正是“杨柳”勾起了少妇的情思,触景生情,产生怨恨之情。
2.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周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备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哀痛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诗歌鉴赏专题 如何突破抒情方法题
诗歌鉴赏专题如何突破抒情方法题?情感内涵和抒情手法一直是高考古诗词鉴赏考查的重点。
强化抒情手法的知识构建和答题规范显得尤为必要。
一、重点掌握几种常见的抒情方法(一)常见的抒情方法古诗常见的抒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考查重点,主要有:①借景抒情,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③借事抒情,④借人抒情,⑤用典抒情,⑥借古讽今,⑦借议抒情(寓情于理)。
另外,像衬托对比、虚实结合、联想想象以及对写法、无理而妙等手法,也属于抒情方法。
应该说,它包括表达技巧中的几乎所有的表现手法。
但要注意:一些写景技巧,如动静结合、正侧结合、多感官结合,又如个别修辞手法,它们都与表达情感关联性不够紧密而直接,一般不在抒情方法的知识系列中。
(二)两类易混的抒情方法1.借景抒情与借物抒情(1)借景抒情。
这是古诗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最重要的抒情方法。
虽说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几种形式,但从高中复习的实际看,都可叫借景抒情。
高考对它的考查,不只是在判断上,更是在景与情的关系和所要抒发的情感上。
借景抒情中的景与情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乐景哀情(这时多答成“反衬”)。
理清了关系,才有助于理解所要抒发的情感。
①乐景写乐情。
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②哀景写哀情。
如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
③以乐景写哀情。
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
④以哀景写乐情。
这一类比较少见,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5种古诗词的抒情方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5种古诗词的抒情方法!导语: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志,声也。
诗可以言志,抒情诗更充满炽烈的感情。
而这种感情的迸发,在古人是颇讲究的,我们不妨把这叫做抒情的方法,本文试图谈一谈这些方法。
一、情以物兴情以物兴的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早在几千年前朱熹为《诗经》作传,就阐述了这种方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集传》)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喜怒哀乐等人之常情,或者是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感情,无不是客观事物引起人的主观体验之产物。
刘勰的“情以物兴”,曹雪芹的“由色生情”,都是说客体用于主体而发生感情。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兴”的手法。
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客观事物使诗人产生新的感情。
二是客观事物引发了诗人内心积蓄已久的感情。
前者如北宋豪放派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日几时有》。
这是诗人面对中秋佳节“月圆”“人欢”“酒酣”的场面,忽然想到自己阔别多年的弟弟——子由,刹时,一缕离情别绪涌向心头,于是挥毫作诗。
这正是客观事物景物使诗人产生了一种离别远怀的感情。
还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慈母为即将远行的爱儿缝衣的生活图景,而正是这种客观生活使诗人油然而生一种对母亲的感情和赞美之情。
显然,主体——诗人体验完全因客观生活图景而生。
即情以物兴。
后一种情况,如柳宗元的《七绝》:“海畔尖山似剑茫,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同寄京华亲故》)这里很明显是秋天“海畔尖山”触动了诗人之乡愁,但秋山与乡愁并无必然内在联系,仅仅是由形体上的联系而起了一种触化剂的作用。
还有李白的《静夜思》和柳永的《八声甘州》也属于此类。
至于范仲淹之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是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情以物兴”手法的运用。
二、直抒胸臆古代有一些抒情诗歌,将景物化入诗人的心胸,直接抒发炽烈的感情。
高三语文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抒情方式课件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前两句在写景上也运用了寓情于 景的手法, 苍苍霜草”点染了秋色的浓重, 景的手法,“苍苍霜草”点染了秋色的浓重, 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透过这些景物, 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透过这些景物, 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在 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 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 莺争”“ ”“燕 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 ”“绿杨”“白沙 绿杨”“白沙” 从动态到色彩, 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 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 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 ,借景抒发 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 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一剪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 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 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 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由景生情) 1.借景抒情(由景生情) 借景抒情(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 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的 绝句》 ——杜甫的《绝句》 杜甫的《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 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 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 感伤。 感伤。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第三章 微专题二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Word版含解析
微专题二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Ⅰ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读一读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注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南行刘攽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
结合全诗,说说后两联是如何表达“凄恻”之情的。
答:答案颈联是以点代面,表现幸存者生活的艰辛。
渡头老翁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蛟龙蜿蜒”的河上摆渡挣钱,说明洪水泛滥后幸存者生活的艰难。
尾联上句直接写百姓被水淹死的凄惨结局,下句写买鱼时想到死于水中的百姓,直接抒发“凄恻”之情。
解析注意题干的问法,答题时应写出抒情方式。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①无尘水槛②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竹坞: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
②水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
试结合作者的感情体会本首诗的抒情特点。
答:答案诗歌借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孤寂、惆怅和黯淡、伤感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浓重的思念之情。
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以景托情、寓情于景。
解析首句写竹坞、水槛,环境清幽雅洁,作者倍感孤寂,自然引发思念友人之情。
阴霾欲雨、四望迷蒙的天色,使诗人的心情更加黯淡,增加了相思的浓度。
而雨打枯荷的声韵似乎让诗人略慰相思,稍解寂寥,但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增加了环境的寂寥,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Ⅱ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读一读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览表注①描写是古诗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有许多方法与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
除这里介绍的“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外,描写还有“观察角度多变”“声形色描写”及“多种感官描写”等。
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既是抒情方式,也是表现手法,两者重合,参见前面“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高考语文备考: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思路和破题技巧!
2021高考语文备考: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思路和破题技巧!【高考古诗词鉴赏考点汇总】1. 理解(1)理解词语、句子在诗文中的含义。
(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5)概括部分或整体的文章内容。
(6)概括对象特点、文章主旨、思想观点。
(7)概括结构特点,梳理行文思路。
2. 运用(1)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排序、判断等。
(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析所用材料、方法的作用。
(4)分析各部分间的关系。
(5)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背景和意图。
(6)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综合(1)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2)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
(3)赏析作品的语言运用。
(4)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5)赏析作品使用的手法。
(6)赏析作品的意象、意境。
(7)探究作品内涵,形成自己的见解。
这里我们主要就上文的加粗部分,也就是通常古诗词赏析里分值比较大的题型:赏析作品的语言特色与赏析作文的意象、意境这两个常考题型来分析其答题思路与答题万能公式。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考纲解读】鉴赏时首先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出词义或语义,其次要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表情达意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与用意。
要特别注意诗中有修辞格和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诗歌中有关词语或句子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理解诗歌中关键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分析诗歌整体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的艺术效果。
古人对诗语言的精雕细琢: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后来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王驾《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抒情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第二、三两联主要运用直接抒情来抒发夜宿所感。二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
发乡思之愁。出句写旅夜的悲苦境遇,病中行役,体弱衣单,值此秋风萧瑟、玉露凋伤的凉夜,不
仅肉体上有切肤透骨的寒意,而且连心灵也仿佛浸透在凄寒之中,对句以恍惚的梦境写自己难以排
心事谁同?黄花庭院,,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而后退
隐。
•
“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
•
【答案】 直抒胸臆,作者以“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三句反问,直接表现了作
容。这一江风月的悲愁,正是诗人愁情的外射。
•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
晚次鄂州① 卢纶
•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
注:①这首诗作于作者避安史之乱南下流亡途中。②估客:商贾。③三湘:本指湘江流域,泛指江
南地区。
•
“愁”字堪称本诗的诗眼,从三、四联看,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这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
【答案】 愁的原因:①羁旅漂泊,思乡盼归;②家业荡尽,功业落空;③战乱未平,国事
堪忧。第三联借景抒情或以景衬情。以秋色烘托羁旅之愁,以明月衬托思乡之情。第四联直抒胸
臆,表达厌战、忧国之情。
咏物,实际上言志。这首诗借咏梅花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品格。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
高三语文-古典诗歌抒情手法鉴赏答题技巧盘点
古诗文阅读技巧古典诗歌抒情手法鉴赏一、抒情手法类试题的答题规范抒情手法类的题目有基本的答题规范。
基本框架:抒情手法+解说手法+所抒情感+表达效果。
注意事项:要注意将叙、析、评有机结合;要注意答题的层次感;要结合具体问法确定答题的繁简程度,有的只要求说出抒情方式或情感,有的则要进行详细的扣文本鉴赏。
1.间接抒情。
例1:阅读下面宋代诗歌,回答问题。
(高考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蜀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杜鹃:又名子规。
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题指津〕这首诗是写作者送一位隐士朋友回家。
前两联是实写眼前送别时的情景与景色,后两联是虚写,想象友人回家以后的情景。
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与祝福,也表达了自己希望像友人一样摆脱官场俗务的愿望。
题目已经降低了难度,已经直接指明了是间接抒情中的“用想象之景”来抒情,只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要点是写出想象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
〔参考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2分,针对颈联)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2分,针对尾联)例2: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高考四川卷)子规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题指津〕这首诗歌歌咏的就是杜鹃。
杜鹃是中国古代诗歌一个常见表达思乡思归的意象。
作者也是按照这个意象的含蕴来抒写的,并用了一些相关意象来烘托渲染。
诗歌抒情方式是间接抒情,通过一些习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
答题时只要扣紧意象的含义在具体诗歌中的展现来答即可。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劣,但此处的哀景是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的。
严酷的环境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意气风发,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
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壮志豪情力透纸背这种方法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
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
也可以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无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却因身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因景的秀丽而欢喜,或因景的萧瑟而忧愁。
这种情是由景激发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因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又如: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②“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很自然地产生的情感。
③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写的是作者一天之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清秋季节,独自泛舟,上西楼,见回雁。
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谁寄”锦书,自然是无人寄锦书,表达的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以及盼望其锦书而望断天涯的愁苦之情。
下阕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以花落水流之景喻人生、爱情、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感,从而触动作者所有情思。
往后五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转为完全的抒情,最后三句尤其精巧别致,在全篇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只觉其愁思在眉头心间流动荡漾,有了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3)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制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实行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构思立意的技巧四大类。
其中修辞手法是格外重要的、常考查的技巧。
2020年的9套高考卷中浙江卷、山东卷、上海卷3套试卷都涉及到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可见其重要性。
那么修辞手法在高考中都怎样考查,又有哪些答题技巧呢?考点概说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
常见的需要把握的修辞手法有比方、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常见修辞手法及例析1﹒比方。
诗词中运用比方,在写景状物时能突诞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砌下落梅如雪乱”是对景生情,诗人把落梅比方成雪。
阶下飘落的梅花,如落雪一样纷乱,写出了作者纷乱的情怀;把身上拂了又拂,落花又把全身落满。
最终一句以春草喻离愁,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李煜在春天怀念远人不归,表达了对忆念之人的深挚感情。
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代白居易(白居易《琵琶行》);“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锦鳞”代指鱼,用鱼的特征代指鱼。
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好玩。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表现手法一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2、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二.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通感、比拟、夸张、对偶、用典、化用、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以声衬静、化静态为动态、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高考复习(高三)
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高考复习(高三)教学目的:1.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着重借景抒情的方式2.学会运用必备的答题技巧有条理规范的答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抒情表意是诗歌的核心和归宿。
鉴赏古代诗歌,无论试题作何要求,都要达到情意层面,否则,无法正确理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而要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又有必要了解诗歌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学会运用必备的答题技巧有条理的答题三、鉴赏理论指导诗歌表达思想感情,主要有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先秦诗歌和后来的乐府民歌直抒胸臆的较多。
(课本举例)A、刘兰芝用“君当作磐石,妾当作-------”来直接抒发自己对爱情的执着。
B、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直接抒发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包含着对友人处境的担心以及对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C、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抒发了诗人傲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3)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A、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B、赵师秀《约客》中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借事抒情。
通过“敲棋子”这个细节动作,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画得细致入微。
C、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托物言志。
通过刻画梅花淡雅朴素,高洁清秀的特点,抒发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高洁的操守。
D、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借古抒怀。
借周瑜借得东风一举打败曹操一事来抒发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诗中最后两句,世称绝妙。
它的意思是说赤壁之胜全属侥幸;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现手法和答题方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现手法和答题方式古代诗歌鉴赏是目前大部分高中同学的薄弱环节,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现手法和答题方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表现手法一、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间接抒情1.托物言志: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再如《梅花》《荷》《莲》等。
2.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 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因为不同的诗歌其抒情方式也是不同的,下面这些样式,你可以大体了解,不做必须掌握。
如:有的是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有的是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有的是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有的是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
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讲解+练习)
排比抒情。“诗成”三句用典,同时也是排比,赞美张可久的曲作的艺术 效果。④运用对仗直接抒情。最后两句直接赞扬张可久的名望之高,影响 之大。⑤借事抒情。全篇对张可久一生事迹作了高度概括,表达了对他的 仰慕之意。
[注]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 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既表明诗 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5~16 题。
【双调】燕引雏 奉寄小山先辈
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诗成神鬼愁,
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 注] 张可久字小山。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平不详。
14.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套曲题为《奉寄小山先辈》,作者以后学的身份寄赠曲坛的宿老张可久。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物喻人(象征)
用典抒情 借古抒怀(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有没有对比、侧面描写、反问等其它手法
第二步:例 题 引 导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
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
都做许多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常见抒情方式辨析抒情方式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抒情方式的种类很多,而且有些抒情方式极易混淆,如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等。
怎样区分这些简洁混淆的抒情方式呢?本章节将为你叙述区分它们的主要方法。
一、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的区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需暗含情,即全部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
其区分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缺景象,抒发了无限哀思的心情:从前的富强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军之罪。
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
第三四句是“融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听见而心惊。
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人”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景语”,都是“情语”。
前两联诗句,重点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却明显不同,可见杜甫的笔法是格外超群的。
二、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不同:(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经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
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宠爱、憎恶、赞美、鞭挞、欢快、哀痛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谈论。
“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如: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仆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本诗中白云、泉水逍遥拘束,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比方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本诗重在突出白云泉逍遥拘束的特征,而非对白云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
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百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全词从远近、俯仰以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等七幅画面,容量之大,堪称妙笔,但这些景物聚集在一起,透露出一派幽狭繁杂的气氛,透过幅幅画面,我们可以隐隐地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劝慰、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一心情的表现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三、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的区分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借古讽今是引用典故以便利于比况和寄意。
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示意,动听道出作者的心声,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
如:念奴娇·登多景楼①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②。
小儿破贼③,势成宁问强对!【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春,隆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欲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放弃北伐,苟安江左。
陈亮坚决反对。
②中流誓:这里引用的是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
③小儿破贼:淝水之战时,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下围棋,看书毕,默然无语,照旧对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分析:当时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将长江作为拒守金人南犯的天限。
作者所抨击的,正是这种藉天险以求苟安的主见。
“浑认作”三字,亦讽亦慨,笔端带有猛烈感情。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做出”一语,表达了作者目击山川形势时兴会淋漓的感受。
在作者看来,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问题在于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大抱负与士气。
因此,下面紧接着就借批判六朝统治者,来揭示现实中当权者苟安论调的思想实质:“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前一句是愤慨的斥责与质问,后一句则是对统治者划江自守的苟安政策的揭露批判——原来这一切只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做的打算!借六朝往事委婉批判当今的南宋统治者。
【参考答案】借古讽今,词的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来责怪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同时又借六朝往事委婉批判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完全是只求苟安的“门户私计”,戳穿了“南疆北界”的哄骗性。
(2)词的下阙“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用典。
词人借祖逖中流击楫挥师北伐的典故,①通过“正好”“不须”二词,表达了自己要求北伐刻不容缓的迫切心情和毫不迟疑的自信念;②又以东晋谢安名句收尾,再现了谢安抗敌得胜时的大将风度,表达了自己豁达的胸襟、无畏的胆识和豪迈的气魄。
四、高考抒情技巧常见设问模式提问方式: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首诗是如何借(明确手法)来抒情的?五、高考抒情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精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给了明确手法的此步省略)其次步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的这种手法。
第三步若是间接抒情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六、赏析范例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临川见新柳唐·崔橹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家乡牵幻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比较阅读这两首诗的抒情方法是否相同?分析:《临川见新柳》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岸边的杨柳新发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杨柳枯了又发,人却难以回家。
《咏柳》柳借风狂舞,柳絮遮天蔽日,但最终清秋失势,表面写柳实则写人,作者托物寓意,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临川见新柳》中柳是感情的触发点,古意“柳”“留”也,春色中的柳寄寓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咏柳》中柳具有人的某些特征。
这“柳”不是“景”,它是托物言志。
【参考答案】不同。
《临川见新柳》借景抒情,岸边的杨柳新发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杨柳枯了又发,人却难以回家,借柳色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咏柳》托物言志,柳借风狂舞,柳絮遮天蔽日,但最终清秋失势,表面写柳实则写人,作者托物寓意,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学以致用】1、看下面几句诗,都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留连戏蝶时时舞,拘束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答:2.(2021高考山东卷)卜算子张元干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答: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问:《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德?答:4、(2021高考福建卷)秋夜纪怀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手法?5.(2021高考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本诗怎样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这首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春,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
高宗由扬州逃往镇江,再到杭州。
此时作者正避乱岳州,从岳州太守那里借得后圃君子亭暂居,自号“园公”。
这首诗主要接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1.柳词和杜诗是借景抒情,而于诗和郑诗是托物言志。
柳词借寒蝉、骤雨表达离别的不舍;杜诗通过描写恋花飘舞的蝴蝶,自由唱歌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宠爱之情;于诗作者以石灰作比方,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深厚的民族意识,郑诗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
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愿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2.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力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法。
《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贵重志向。
《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4. 借景抒情。
第三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第四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安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意思对即可。
)5.借景抒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宠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
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示意山家仆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