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权力异化的危害

合集下载

权力腐败的危害与防治

权力腐败的危害与防治

权力腐败的危害与防治30年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深刻的变化,有力的促进了经济转型的步伐。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体制转变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问题大量出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连续三年,“反腐倡廉”在贫富差距、调控房价、依法拆迁等热点问题上位列第一,充分表明了我国的权力腐败问题正处于易发、多发、高发期。

权力腐败危害巨大,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

1.权力腐败的危害权力腐败是滋生在党和国家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一种扩张性,危害极其严重。

如果得不到有效惩治,将引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的夭折,甚至导致亡党亡国严重后果。

1.1严重危害经济建设权力腐败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危害最为直接,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影响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健康发展。

破坏改革开放,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直接或间接造成危害,有专家分析,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与其说是经济原因,倒不如说是政治原因更为本质,其深层原因就是腐败①。

一个经济发展健康的社会,肯定也是一个腐败得到遏制、惩治的社会。

近年来,随着被查处的腐败分子职务越来越高,案发后追缴回来的财产越来越少,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直接损失之外,还有无法用数字显示的危害:减少了国家的资本积累。

阻碍生产效率的提高。

严重妨碍着国外资金的引入。

社会财富是全社会人民共同拥有的财富,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先富对后富又起着示范、带动、提携、帮助和作用,最终达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腐败分子通过侵吞国家财产,出卖手中权力,索贿受贿等窃取社会财富,扩大分配上的不平衡,激化了社会矛盾。

1.2危害党风和社会风气腐败分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完全相悖。

公共权力异化:官员霸道现象形成与治理的应然视阈

公共权力异化:官员霸道现象形成与治理的应然视阈

公共权力异化:官员霸道现象形成与治理的应然视阈1. 引言1.1 什么是公共权力异化公共权力异化是指在公共治理过程中,政府官员依托其职权地位,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忽视公共利益,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甚至对人民造成了不良影响。

公共权力异化不仅是官员个人职业道德沦丧的表现,更是公共管理制度漏洞的外化。

在权力异化的背景下,官员执政失职、失德,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信任度,导致政府治理的失灵和市民的不满情绪。

权力异化也是导致官员霸道现象频发的根本原因,官员霸道行为的滋生、蔓延离不开公共权力的变质和异化。

只有认真审视公共权力异化的本质,从制度和文化两个层面进行深度反思,才能有效治理官员霸道现象,建设更加廉洁、公正、高效的政府治理体系。

1.2 官员霸道现象的成因官员霸道现象的成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官员霸道现象的形成与公共权力异化密不可分。

公共权力异化是指在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权力的掌握和行使不再服从于公共利益,而是为了个人或特定集团的私利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官员们往往将公共权力视为自己的私产,形成官员霸道现象。

官员霸道现象的成因还与官员自身素质和职业操守有关。

一些官员可能缺乏公德心和法治观念,对职责范围内的权力滥用、徇私舞弊等现象视而不见,甚至视之为理所当然。

这种官员自身素质的缺失也促成了官员霸道现象的形成。

官员霸道现象的成因还可能与制度因素相关。

一些法规制度可能存在漏洞或不够完善,导致官员在权力运行中存在灰色地带和可乘之机,从而滋生官员霸道现象。

一些制度可能存在监督不力、制约不足等问题,使得官员具备了滥用权力的空间和机会。

官员霸道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既包括制度因素,也包括个人因素。

要有效治理官员霸道现象,需要全面深入地剖析其成因,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提升官员素质和道德水平。

2. 正文2.1 官员霸道现象的表现特征1. 滥用职权:官员有权力决定公共事务,但当权力被滥用时,就容易形成霸道现象。

权力观异化方面存在问题清单

权力观异化方面存在问题清单

权力观异化方面存在问题清单摘要:一、问题清单概述二、权力观异化的表现及影响1.权力滥用2.权力寻租3.权力崇拜4.权力私有化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四、解决策略与建议1.强化教育培训2.完善制度建设3.加强监督与问责4.提升权力透明度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问题清单概述近年来,我国在一些领域和部门出现了权力观异化的现象,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梳理权力观异化方面的问题清单,从而有针对性地推进整改措施的落实。

本文将对权力观异化的表现、原因及解决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二、权力观异化的表现及影响1.权力滥用权力滥用是指公职人员违背职责,将公共权力用于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社会不公和腐败问题。

2.权力寻租权力寻租是指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从企业或个人那里换取不正当利益。

这种现象会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权力崇拜权力崇拜是指一些人过分追求权力,将权力视为地位和尊严的象征。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权力过分集中,削弱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

4.权力私有化权力私有化是指公职人员将公共权力视为个人或小团体的私有财产,侵犯公共利益。

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特权现象的蔓延。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权力观异化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主要包括:制度不健全、教育培训不足、监督不到位、权力运行不透明等。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1.强化教育培训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权力观念和自律意识。

2.完善制度建设健全权力运行机制,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3.加强监督与问责加大对滥用权力的查处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4.提升权力透明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监督权力行使。

五、总结与展望解决权力观异化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与问责、提升权力透明度,才能确保公共权力为人民谋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国开大学《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及答案

国开大学《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及答案

国开大学《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及答案1.行使领导权力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哪些?答:(1)正当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5)权变性原则。

2.简述电子政务的作用。

答:(1)有利于优化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3)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3.简述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建设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答:(1)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国家的强力支持;(2)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3)电子政务的开展要有一定的社会基础;(4)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规范的支持。

4.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答:(1)自发性;(2)不稳定性;(3)有自发的领袖人物且作用突出;(4)非正式组织的归属感。

5.简述个体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个体心理冲突主要是指个体自身所面临的不同形式的冲突。

常见的个体心理冲突主要有:(1)个体目标冲突;(2)个体角色冲突;(3)个体之间冲突;(4)个体与群体冲突。

6.简述公共人力资源开发新观念的主要内容。

答:(1)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2)确立人力资本的观念;(3)确立人才商品化的观念;(4)明确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殊性。

7.简述宏观领导效能的主要内容。

答:(1)政治效能;(2)经济效能;(3)文化效能;(4)社会效能。

8.简述领导的属性及其关系。

答:领导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其自然属性是各个社会的领导活动所共有的,指领导源于社会活动的自然需要。

领导的社会属性是指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应由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

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

政治腐败的危害性

政治腐败的危害性

政治腐败的危害性概述政治腐败是指在政治体系中出现的滥用、违背职责、谋取私利的行为和现象。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还严重危害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本文将探讨政治腐败的危害性,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社会经济发展受阻政治腐败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在一个腐败的社会中,资源被非法占有和分配,导致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使得广大民众无法分享社会经济成果。

同时,腐败行为也会对投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企业面临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导致投资减少,为社会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政治腐败的存在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在腐败的政治体系中,官员通过贪污受贿等手段获取利益,使得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而广大民众无法享受公平的资源分配和公正的法治环境。

这种不公平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影响民众的生活质量政治腐败对民众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腐败的政治环境下,公共服务体系腐败泛滥,导致教育、医疗、环境等领域的服务能力严重下降,公共资源被挪用,民众享受不到应有的公共服务。

同时,腐败行为也会造成经济浪费,降低政府的投资能力,导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进一步影响了民众的生活质量。

破坏社会道德和价值观政治腐败会破坏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

官员的贪污行为和违法行为对民众的道德观念产生负面影响,使得社会风气败坏,公德心丧失。

同时,政治腐败也会导致法治环境的恶化,法律和规章制度无法得到维护和执行,进一步破坏了社会的基本秩序和公正。

削弱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政治腐败的存在使得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受到严重削弱。

官员的腐败行为使得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减少,民众对政府的合法性产生疑问,进而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和社会动荡。

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受损,也会造成政府治理能力的削弱,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结论政治腐败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社会公平、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社会不平等与政治权力

社会不平等与政治权力

社会不平等与政治权力社会不平等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它涉及到人们在经济、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机会和资源的分配不公。

而这种不平等与政治权力之间互相作用的问题也备受关注,因为政治权力往往会影响社会不平等的存在和程度。

首先,政治权力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政府拥有权力并制定法律来维护公平和正义。

然而,在实践中,政治权力往往会被少数精英或阶级所掌握,导致一些基本权益和机会不均等。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往往有利于富人和大企业,而对于弱势群体和中小企业来说不公平。

这种不平等的基础是政治权力的不公正分配,导致资源向少数人流动,加剧了社会不平等问题。

其次,社会不平等也影响着政治权力的产生和分配。

在不平等的社会中,少数富人或精英群体往往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来参与和影响政治过程。

他们可能通过资金捐赠、网络和关系等手段来争取政治权力,并借此加强自身的利益和地位。

这种情况会导致政治权力逐渐偏向富人和精英,而较低社会阶层的声音和利益容易被忽视。

因此,社会不平等加剧了政治权力的集中和少数人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除了影响,政治权力也可以被用来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政策来纠正不平等现象,提供公正的机会和资源分配。

例如,教育是解决社会不平等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可以通过投入教育资源、减少教育费用等方式来提高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机会。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实施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计划来减少贫富差距,以实现更公平的资源分配。

政治权力本身具有引导社会平等的潜力,只有政府能够在社会不平等问题上采取积极的行动,才能更好地保障每个人的权益。

然而,要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政治权力不能单独起作用。

除了政府,社会各个层面的主体都需要参与到解决不平等问题的过程中。

民间组织、非营利机构、媒体等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供舆论监督、社会服务和倡导平等的平台。

此外,公民的自主意识和主动参与也是推动社会平等的重要力量。

权力异化名词解释

权力异化名词解释

权力异化名词解释
权力异化,也称为权力失控或权力脱钩,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失去了对其拥有的权力的控制和影响力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权力被转移或授权给其他人或组织,而原始拥有者失去了对该权力的控制和影响力。

权力异化通常发生在政治、经济或组织中,并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例如,一个组织中的领导人可能会失去对他们所拥有权力的控制,因为其他员工或团体掌控了该组织的关键资源或信息。

政府领导人也可能失去对他们所拥有的权力的控制,因为政治反对者或民众不再认同其合法性或授权。

权力异化的结果通常是导致系统的紊乱和混乱,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社会不稳定和冲突。

对于组织而言,权力异化也可能导致低效率、低产出和人员流失等问题。

因此,对权力异化进行监测和控制是确保组织或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

政治权力的异化:从政治学角度分析腐败现象

政治权力的异化:从政治学角度分析腐败现象

政治权力的异化:从政治学角度分析腐败现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是孔子“为政以德”的为政之道。

从建国到现在,中国有受人民爱戴的好官,诸如焦裕禄、任长霞、沈浩等,他们我心我意为人民服务;当然因贪污腐败问题落马的高官也不在少数,刘青山、陈希同、陈良宇行,他们手握重权,官至高位,却因贪污腐败问题遭世人唾骂。

从政治学角度看,腐败其实是权力主体和权力客体在各自的私利驱使下,共同改变公众权力性质,使公众权力蜕化成自己或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政治权力是服务公众的工具,国家奉行高薪养廉。

这种利益激励体制使得做为公务员不用担心自身的利益问题,要做的只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并且贪污腐败的下场大家都很清楚,可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人“前赴后继”的越过雷池,而且反腐工作做了这以久,效果甚微,腐败现象时常发生,我觉得有两大原因必须重视:一是为官之人的意识错误。

大多官员都有忧患意识,知道在其位要做出政绩来,可是却忽略了为官者应有的“忧己意识”。

温总理说过:“要实行教育和惩治并举的方针,让每个干部和领导都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明白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所做的一切应该为着人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这种意识就是自律意识,要慎独、慎微。

可是一些官员想的却是我在这个位子上为人民做了这么多的事,拿点回报理所应当的,有这种意识就不难理解腐败现象的产生了。

而沈浩无疑是这方面做的成功的典范。

2004年2月,他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

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他很好的蚁坚守了两个意识。

二是科学合理的监督体制。

就依靠中纪委、反贪局等几个部门去查,得查到何年何月。

中国监督体制中缺了重要一环,即被西主称之为监督利剑的“舆论监督(包括新闻)”,美国“水门事件”、“尼克松事件”等都是被新闻界抖出来的,从而引发民众关注,最终在民众压力下得到公平、公正的解决。

国家开放大学 行政领导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国家开放大学 行政领导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行政领导学复习资料(简答题)(期末考试必过)简述领导的属性与其关系: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1)、领导的自然属性产生于社会整体活动的自然需要,是由人们社会集体实践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其一般标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它是任何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

权力是领导的重要标志,权力和服从是领导关系的永恒属性。

2)、领导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

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即领导的社会属性。

3)、领导的双重属性是指同一领导活动的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只有单一属性的领导。

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

简述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领导权变理论就是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去完成特定领导目标的动态性行为过程,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一理论认为领导的成效依赖于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条件、环境条件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即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的函数,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上。

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化色彩,并且使得人们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标准。

简述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影响与作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协调统一又矛盾冲突。

它们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对下属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给予认可,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领导者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下属的需求并对下属的需求予以适当的满足;领导者通过经常有效的沟通,与下属分享信息,帮助下属了解组织对员工的要求、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

现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

现阶段领导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

个人讨论提纲:第一,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

第二,权力腐败的主客体趋势向的法人化与集团第三,权力腐败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

第四,权力腐败的新形势不断涌现。

一:案例概述2010年4月13日,江苏省海门市原副市长张永斌因犯受贿罪,被南通市中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没收财产70万元。

法院审理查明,2003年至2009年,张永斌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或个人在企业改制、工程承接、工程款拨付等方面谋取利益,先后收受贿赂款人民币410万元、美金1.3万元、欧元8000元,共计折合人民币428万元。

张永斌利用掌握全市建设系统工程承接、工程款拨付等大权,始终把获取非法利益的目光紧盯在那些有求于他的单位和个人身上,尤其是通过收取远高于正常借款利息的方式,曲线收取他人贿赂,还美其名曰“正常的民间拆借资金利息”。

2004年底,海门市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某以公司经营需要资金为由,收下了张永斌的“借”款100万元。

2005年初,张永斌又借给他200万元。

自2004年至2009年间,徐某一共给了张永斌410万元的利息,实际利率已经高达40%。

而在当时的海门市,同行业的民间拆借资金利率仅为10%左右,最多不超过20%。

张永斌受贿案的特别之处,是他通过收取远高于银行正常借款利息的方式受贿,仅这一项,法院认定的款项就达150万元。

总之,从上述角度出发,可以说,权力腐败发生变异的危害极大:一是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制造干群矛盾,削弱人民民主专政的根基;二是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由于腐败分子从中作梗,许多正确的方针政策不是走形就是变调,即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和内在要求,吞噬劳动者辛勤创造的劳动成果,干扰政府的经济政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四是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巨大的毒害,污染社会风气,防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是断送一个人的政治生命。

行政领导权力异化

行政领导权力异化

行政领导权力异化一、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表现行政领导权力异化主要表现为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而权力的异化最终必然导致腐败的产生。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1、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行政领导权力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公共利益。

但如果缺乏相应的利益协调和权力制约机制,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就有可能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凭借机构或职务上的便利,非规范地运用或滥用公共权力满足私人欲望,管理者就变成贪官污吏。

腐败行为对国家形象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严峻考验着社会的承受能力。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腐败如此盛行不衰,肯定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如果我们舍本逐末,只讲教育和‘严打’而没有解决源头上的问题,腐败蔓延的势头恐怕是很难得到遏制的。

”2、权力寻租现象突出当前我国处于政治、经济转型时期,相关的制度及法律还不健全,为权力腐败留下了生存空间。

在行政领导权力归少数人所有与支配的社会形态中,利益错位、权力角逐和特权化等腐败现象司空见惯。

权权交易、权法交易、权钱交易以及权力寻租的现象比较严重。

这些权力腐败现象涣散党心民心,损害政府公正形象,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3、对权力流程监督不力我国现有的监督体制缺乏“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我国大部分的领导腐败案件,都是在领导调离原岗位后,才被揭发出来,领导任职时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

像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可以不按法律程序,直接干预土地批租和出让事务,造成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

近年来,媒体报道腐败案件中,受贿案多、案值越来越大,“集体腐败”特征明显,领导的部属及其身边工作人员,目睹了领导权力的“至高无上”,以致于习以为常,这些现象暴露了没有及时的监督与约束,领导们就容易将手中的权力异化。

二、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原因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止”。

阿克顿解释权力腐败的铁律:“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1984权力的异化与腐化

1984权力的异化与腐化

1984权力的异化与腐化在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权力是一个主题,它被描绘为一种具有极大毁灭力的力量。

小说中的权力具有异化和腐化的特点,这种特征的存在加剧了社会的压迫和个人的困境。

本文将就《1984》中权力的异化与腐化展开论述。

一、权力的异化权力的异化表现在政府对人民进行操控和剥夺个体自由的行为上。

在小说中,奥威尔创造了一个名为“党”的政治组织,它完全掌控了权力,不仅监视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还通过改变和扭曲历史记录来消除人们的个人记忆。

这种权力的异化导致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政治氛围,让人民完全丧失了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小说中的权力异化还体现在党对语言的操控上。

党通过发明新语言——新闻言——来限制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使他们只能用一些被党指定的词汇来思考和交流。

这种操控使人民的思想完全受到党的控制,进一步剥夺了人民的个人自由和表达权。

二、权力的腐化权力的腐化体现在党的高层和权力机构的腐败和虚伪上。

在小说中,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择手段地压迫和剥夺人民。

而党的高层却享受特权,无视于人民的权益。

这种特权和腐败使社会分化加剧,人民生活在压迫和贫困之中,而党的高层却过着奢华和腐化的生活。

此外,党借助恐怖手段来维持自身的统治,采取暴力和恐怖主义手段对待任何持不同政见的人。

党借助秘密警察的力量,对任何可能威胁到党的统治的人进行监视和追捕。

这种威权主义的手段导致社会的紧张和人民的恐惧,进一步加剧了权力的腐化。

三、权力异化与腐化的后果权力的异化和腐化导致了社会的崩溃和个人的困境。

在小说中,人民生活在恐怖和压迫的统治下,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追求个人的幸福。

权力的异化和腐化使社会失去了希望和进步的可能性,让人民生活在持续的恶劣环境中。

个体身处在权力的异化和腐化之下,不得不迎合党的统治来求得生存。

这使得人民的精神状态变得麻木和无望,他们失去了个人的意志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权力异化和腐化在精神和心灵上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将他们逼到了绝望的边缘。

国开大学《行政领导学》期末测试简答题与答案

国开大学《行政领导学》期末测试简答题与答案
参考答案:(1)权力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
(2)权力异化的主要内容为“寻租”与“设租”;
(3)权力异化的主客体趋向法人化与集团化;
(4)权力异化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
(5)权力异化的新形式不断出现。
5.简述领导权力异化的危害。
参考答案:(1)权力异化直接损害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并可能造成危及根本的合法性危机;
(2)权力异化直接消解了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朝着民主化方面发展的积极力量;
(3)权力异化破坏了行政效能;
(4)权力异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权力异化已经并将继续对经济收入的分配产生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
(6)权力异化完全可能造成优秀人才的外流和埋没;
(7)权力异化会导致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下降。
6.简述领导权力运行需要遵循的原则。
(5)领导发展与培训必须与领导者的使用相结合,要与领导者的职务晋升等相挂钩。
20.简述领导关系的特点。
参考答案:(1)客观性;
(2)社会性;
(3)动态性;
(4)强制性;
(5)扩张性和渗透性;
(6)复杂性。
21.简述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意义。
参考答案:(1)领导群体结构优化,有利于实施系统性领导。(2)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科学方法。(3)领导群体结构优化是高效能领导的需要。
24.简述领导授权的特点。
参考答案:(1)领导授权在本质上是组织内部权力分配的特定形式;
(2)领导授权的核心内容是上级领导给下属分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权限;
(3)领导授权是一种权责高度统一的行为。
25.简述领导授权需要遵循的原则。
参考答案:(1)适当原则;
(2)责任原则;

浅谈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及防范措施1参考资料

浅谈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及防范措施1参考资料

浅谈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及防范措施一、加强和改进对领导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是遏制权力腐败的根本1、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2、加强和改进政风建设思想建设是关键3、权力的本质就是责任二、行政职权滥用的表现形式与危害性1、行政职权滥用的表现形式2、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性三、行政职权滥用的防范措施1、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2、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权力规范运行【摘要】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特别是进入世纪年代以来,职务犯罪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职务犯罪在各种类型的犯罪中是危害最大的一类犯罪。

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威胁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妨碍着行政管理的现代化进程,障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诱发更多的犯罪行为。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由此产生的负面作用和相关因素的影响,引发了职务犯罪范围扩大、案值剧增、层级升高、窝案串案频发的严重态势。

现实生活中,行政权力与公民、个人、组织有着更经常、更广泛、更直接的联系。

要加强和改进对领导权力下放的监督制约机制,充分认识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性,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大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力度,确保权力的规范运行。

努力探索和实践,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监督制约的有效办法和途径,从而提高监督权威。

【关健词】行政职权滥用危害防范措施在现实生活中,行政权力下放与公民、个人、组织有着更经常、更广泛、更直接的联系。

权力好比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用来为国家、为人民谋取福利,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也可以被少数人用来谋取私利,阻碍社会进步。

权力一旦失去制约,必然导致掌权者的腐败。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统消费品市场者,都把官司员的监督制约看得非常重要,可以说,加强对官员监督制约,是任何一个政权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权力的腐败或者说权势群体的腐败,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大顽症和一大障碍。

遏止权力腐败,已经成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当务之急。

权力观异化方面存在问题清单

权力观异化方面存在问题清单

权力观异化方面存在问题清单
1. 权力集中问题:权力可能被少数人或团体过度集中,导致其他人的权益受到损害。

2. 权力滥用问题:某些人或团体可能会滥用权力,违背法律、道德规范或职责义务,对个人或群体造成伤害。

3. 权力闲置问题:某些人或团体可能没有合理利用手中的权力,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效益的降低。

4. 权力失衡问题:不同个体或团体之间的权力分配可能存在不平等现象,造成社会不公平。

5. 权力依赖问题:某些人或团体可能过度依赖权力,无法独立思考和行动,导致决策的片面和错误。

6. 权力传承问题:权力可能会通过世袭或特定规则传承,使得权力的流转变得不公正和不合理。

7. 权力制衡问题:权力的制衡机制可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措施,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不当行为。

8. 权力不透明问题:权力的行使和决策可能缺乏透明度,使得公众难以了解权力的真相和动向。

9. 权力利益捆绑问题:某些人或团体可能会将权力与个人或团体利益捆绑在一起,导致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10. 权力分散问题:权力可能过于分散,导致决策的效率低下和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

权力观异化方面存在问题清单

权力观异化方面存在问题清单

权力观异化方面存在问题清单摘要:1.权力观异化的表现2.权力观异化的原因3.权力观异化的影响4.如何解决权力观异化的问题正文: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权力观的异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权力观异化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权力滥用、权力寻租、权力崇拜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心理原因,如权力集中、权力监督不足、个人欲望膨胀等。

权力观异化不仅会导致社会不公,还会损害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

权力观异化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权力滥用是最常见的一种。

一些公职人员在行使权力时,不顾法律法规,以个人意志为准则,导致社会公平正义受损。

权力寻租是另一种典型的权力观异化现象,一些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或特定群体谋取不正当利益,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公共利益。

此外,权力崇拜也是权力观异化的表现之一。

这种崇拜导致一些人对权力的盲目追求,从而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权力观异化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原因。

首先,权力集中是我国权力观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权力集中在中央和地方领导手中,容易导致权力滥用。

其次,权力监督不足也是导致权力观异化的原因。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定程度的权力监督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漏洞,使得一些公职人员可以利用权力寻租、权力滥用。

再次,个人欲望膨胀也是导致权力观异化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对权力的欲望也逐渐膨胀,导致权力观异化现象的发生。

权力观异化不仅会导致社会不公,还会损害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

因此,解决权力观异化的问题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行权力制衡,防止权力滥用。

其次,加强权力监督,完善权力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再次,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公职人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

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

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政治不应娱乐化在当今的政治体制下,中国的政治制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而这些弊端却恰恰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官僚机构庞大,并且,政府官员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所以,官僚机构的庞大也是造成我国政府腐败想想象的原因之一,而那些腐败的政府官员正是拿着我们纳税人的钱藏入自己的“小金库”,而他们拿着我们的钱并不是去为我们纳税人服务,却拿着这些钱去做其他的消费。

他们打着公家的名义,拿着公家的钱去娱乐场所消费,显示他们的地位以及权利,比如说:有的地方的政府官员每个月都有好多钱的补贴,而这些补贴并不是他们应当得到的,那些补贴包括手机费,洗脚费和在其他娱乐场所的消费本人认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他所做的一切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放在心上,认真的替人民办事,办实事,办好事,而他们却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知法犯法,贪赃枉法,把他们的地位临界于法律之上,试问,法律的权威性何在?政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是哪一个人或是哪一个组织,团体能够左右的住的.而政治不应夹杂着娱乐性的东西,那政治就失去了原有的色彩,那就不具备政府公性力,不应该享有人民所赋予的权力,所以,政治不应娱乐化中国政治体制的弊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异常迅猛。

在中央集权的强大力量推动下,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决执行中央的各项指示下,人民看到希望,积极配合,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了落实,除政治体制改革以外的各项改革取得巨大成效。

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问题越来越严重,到了非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可的关键时期。

经济发展到今天,国家实力大大加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但贪污腐化、贫富严重不均、资源浪费巨大、每年上万亿的公款消费等问题日益凸现,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各种反对势力借机蠢蠢欲动,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权力异化的危害、原因及其对策
危害:
(1)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危机,即公民的信任危机。

(2)导致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对公共利益的浸蚀,有悖于社会的公正、公平、正义等原则与理念。

(3)对社会资源即物质财富的极大浪费。

原因:
权力执行主体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然导致权力无限膨胀而引起权力异化。

由于权力一般表现为一种强制性力量,掌权者一旦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无限制、无原则地把这种力量膨胀到极致,就必然导致权力异化。

从权力异化的种种现象看,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向消极腐化,就是缺乏正确的权力观作指导。

一方面,由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继续顽固存在,导致个别领导干部颠倒了“主人”和“公仆”的关系,把做官看作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为少数人谋利、对个别人效忠的工具,从而导致权力异化。

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部分领导干部放松了学习和道德修养,把理想、党性、信念甚至做人道德置于脑后,对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视而不见,致使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逐渐滋生并恶性膨胀,一些是非不清、意志薄弱者经不住诱惑,为了金钱、美色、地位、权势等物欲而无节制、无原则地膨胀权力,导致权力异化。

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所用这个重要问题。

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本原因就是在这个重要问题上没有想清楚、想正确,手中有了权力就忘乎所以,以权谋私,为所欲为,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3]总书记强调的“这个重要问题”,实际上就是领导干部的权力观问题。

总书记的论断充分表明,权力执行主体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权力异化的主观原因。

权力配置、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必然导致权力失控而引起异化。

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这是权力运行的一条基本准则。

虽然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但透过权力异化的种种现象,不难看出目前关于权力的设立、运行、行使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备,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欠完善,使得权力异化在某种程度上极易成为现实。

从权力的配置和运行看,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权力运行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领导干部仍控制着相当大的生产要素分配权、人事管理权和项目审批权等,而这些权力往往又存在边界不清晰、过分集中、运作不规范的问题,客观上留下了监督空白和权力真空,导致权力常常随个人意志的膨胀而无限膨胀以至于走向异化。

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上看,由于现行监督体制奉行的是执行权力大于监督权力的原则,比如地方纪委受同级党委领导,地方监察机构受同级政府领导,人大监督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而流于形式,社会舆论监督因权力行使的透明度不高而无从着手等等,使得监督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权力的异化在某种条件下几乎不受制约。

特别是目前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权力极易严重失控,导致有些人目无党纪国法、凌驾于组织之上,最终堕入了腐败的泥潭。

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些领域中制度和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使一些人进行形形色色腐败活动有机可乘”[4],一些领导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外,既与我们疏于教育、疏于管理有关,也与体制机制不科学、不完善有关,这正是导致权力异化的制度原因。

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二)选好权力主体。

(三)加强权力制约。

以权力制约权力,实现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和权力基本均衡,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防止权力异化的重要手段。

(四)强化权力监督。

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异化乃至腐败。

(五)严惩权力腐败。

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是权力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