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的是“精气血阴阳”, 追求的是“心肝脾肺肾”扶正与调和
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
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和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
这些脏器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相互联系且相互依赖的系统,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相应的调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
一、心的理论与调理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心主神明,主管血脉循环。
心的调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激动和情绪波动。
2. 适量锻炼: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
3.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B群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全谷类食品等。
4. 水果蔬菜: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清热解毒和补充必要的营养。
二、肝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贮藏血液,对情绪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以下是肝的调理方法:1. 情绪平稳: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时间的愤怒和焦虑。
2. 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 饮食调理:食用富含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花生、黄瓜、豆芽等。
4. 运动锻炼: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三、脾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将脾视为消化吸收的主要脏器,以下为脾的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遵循饮食卫生原则,少食过饱和油腻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菜等。
2. 远离寒冷:脾喜温而恶寒,避免过度受冷和饮冷饮料。
3. 合理搭配食物:避免食物过度搭配,减少油炸和辛辣食物的摄入。
4. 饮食规律: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避免过量进食或暴饮暴食。
四、肺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将肺视为呼吸的重要器官,以下为肺的调理方法:1. 增强肺功能: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
2. 注意空气质量:避免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长时间呆留。
3. 合理保暖:肺喜温而恶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4.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如红萝卜、橙子、柠檬等。
五、肾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认为肾是生殖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以下为肾的调理方法:1. 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久坐或久立。
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
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中国传统医学中,情志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五脏包含心、肝、脾、肺、肾,它们对应着人体五个方面的功能。
情志的平衡对五脏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
一、心脏:养心防护心脏是人体的"君主",其主要功能是主管血脉、调节情绪以及控制血液循环。
要保持心脏的健康,首先应保持乐观和愉快的情绪状态。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亲友交流、参与户外活动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以及健康的饮食也是维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方面。
二、肝脏:疏肝理气肝脏在中医中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保护血液,调节情绪和脾气。
肝与情绪之间紧密相连,当情绪波动大或者过于压抑时,容易影响肝脏的健康。
因此,平衡情绪对肝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放松心情的活动,如听音乐、欣赏艺术、散步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适度锻炼,也有助于疏肝理气。
三、脾脏:调养脾胃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中央",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产生能量。
脾脏和情绪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情绪不稳定或者过度思虑会导致脾气虚弱。
要调养脾脏,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
此外,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适当的锻炼也有助于脾脏健康。
四、肺脏:宣肺养护肺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官员",主要功能是呼吸、排泄、水液循环调节等。
肺与情绪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过度悲伤或者抑郁会对肺脏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要宣肺养护,可以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增加体内水分、远离烟尘等环境污染,都是维护肺健康的重要措施。
五、肾脏:滋养肾气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将相",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控制生殖和水液代谢等。
肾脏的健康与情绪也有一定关联,过度恐惧或者焦虑会损伤肾脏功能。
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
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认为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
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而实现的,具体表现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1)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和皮、肉、脉、筋、骨等形体组织,以及口、鼻、舌、眼、耳、前后二阴等官窍组织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人体统一协调的机能活动。
而且脏腑组织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分工合作,相互制约调节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2)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传变病理上的整体观,主要表现在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变方面。
如脏腑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经络而反映于体表;而体表组织器官的病变亦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脏腑。
同时,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也可以通过经络而相互影响,发生疾病的传变。
(3)在诊断上司外揣内,以表知里中医临床诊察疾病,其主要理论根据是“有诸内,必形诸于外”,故“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这就决定了中医学可以通过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的异常表现,由表及里推断和了解内脏之病变,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以做治疗的根据。
如舌体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五脏相通,人体内部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以及疾病的轻重顺逆,都可通过经络而呈现于舌,所以察舌可以测知内脏的功能状态。
(4)在治疗上从整体出发,辩证论治中医治疗学强调治疗要从整体出发,注意整体的阴阳气血失调情况,并从协调整体阴阳气血及脏腑的平衡出发,扶正祛邪,消除病变对全身的影响,切断病变在脏腑间相互传变所造成的连锁反应,从而通过整体的治疗效应,达到消除病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如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可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
其它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等等,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则。
中医如何调理气血阴阳两虚
中医如何调理气血阴阳两虚中医学注重对人体整体的调理和平衡,强调通过调整气血阴阳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气血阴阳两虚是中医常见的体质失调状态,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导致多种疾病的根源。
本文将介绍中医如何调理气血阴阳两虚的方法和原理。
一、气血的概念及作用气血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经络运行于全身,调节脏腑功能;血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它通过经络滋养全身组织器官。
气血的协调平衡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二、阴阳的概念及作用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阴阳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体。
阴是相对于阳而言的,代表了人体内部的负向、消极、收敛、静态、阻滞的属性;阳则代表了人体内部的正向、积极、散发、运动、活跃的属性。
阴阳的协调平衡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气血阴阳两虚的表现气血阴阳两虚通常表现为面色萎黄、疲倦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舌苔少津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阴阳两虚的出现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状态等因素有关。
四、中医调理气血阴阳两虚的方法1. 药膳调理: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选用具有补气补血、养阴益阳功效的食材,如枸杞、黄芪、当归、熟地等,制作药膳来调理气血阴阳两虚。
2.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关元、气海、命门等。
针灸疗法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3. 中药调理:中医药物中有许多可以调理气血阴阳的草药,如黄芪、当归、白术、川芎等。
这些草药可以通过补气补血、益阳养阴的作用,改善气血阴阳两虚状态。
4. 气功调理:通过气功调理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
常见的气功有太极拳、八段锦等,通过身体的柔和运动以及深呼吸来增加气血运行与循环。
5. 调节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对于调理气血阴阳两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调理五脏六腑让身体恢复平衡与健康
中医药调理五脏六腑让身体恢复平衡与健康中医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它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相互关联,只有保持各脏腑的平衡,才能获得身体健康。
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可以使五脏六腑达到平衡状态,进而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五脏六腑的基本概念,并探讨一些常见的中医药调理方法。
一、五脏六腑的基本概念中医将人体的五脏六腑视为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器官系统。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每个脏腑都有独特的功能,相互协调作用,共同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若其中某个脏腑出现功能紊乱,就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
二、中医药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1. 心:心主神明,是人体的统御中枢。
中医认为心与喜悦情绪关联紧密,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调理心脏可以采用中药材如黄芪、丹参等,辅以良好的心理调节方法,如瑜伽、冥想等。
2. 肝:肝主疏泄,调理肝脏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来实现。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同时摄入适量的新鲜蔬果,有助于维持肝脏的平衡状态。
3. 脾:脾主运化,是人体消化吸收的关键器官。
中医药调理脾脏除了注意饮食习惯外,还可以采用中药调理,如黄芪、党参等,以促进消化功能的正常运作。
4. 肺:肺主呼吸,是维持身体正常气息的关键。
调理肺脏可以采用中药材如百合、杏仁等,辅以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以促进呼吸系统的健康发展。
5. 肾:肾主藏精,是人体生殖与生长发育的基础。
保持肾脏的平衡可以通过中药调理,如枸杞子、山药等。
此外,适当的锻炼与运动也对肾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6.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这些腑主要负责消化、吸收、排泄等功能。
中医认为,保持适度的饮食和饮水习惯,注重饮食营养的平衡,有助于维持这些腑的功能的正常运转。
三、结语中医药调理五脏六腑,是一种综合性的调理方法,通过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达到整体身体的健康目标。
本文简要介绍了五脏六腑的基本概念,并提供了一些常用的中医药调理方法。
五脏精、气、阴、阳概述
五脏精、气、阴、阳概述一、心脏1、心精------藏于心中的精,由于心主血,心精常常溶入心血之中,故心精主要以心血的形式存在。
(1)正常表现:心精心血充足,则机体神志活动正常,表现为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反应灵敏等。
(2)临床症状:心精心血不足,则濡养心、神的功能减退,可见心悸、怔忡、健忘、少寐、神疲、目眩、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等症。
2、心气------是由心精所化,是心精的功能体现,与宗气中贯心脉、行血气的部分相合而成,是推动心脏搏动、血液运行及振奋精神的动力。
(1)正常表现:心气充沛,则心脏搏动有力,血运通畅,精神振奋,思维敏捷。
(2)临床症状:心气虚衰,则心搏动无力,血运失常,精神委顿,可见心悸气短、自汗、乏力,活动时尤甚,脉弱或结代等症状。
3、心阴与心阳------是心气的两种不同阴阳属性的成分。
心阴:是心气的滋养、宁静、沉降等功能的表达,由心精中属阴的部分所生。
心阳:是心气的温煦、推动、升发等功能的表达,由心精中属阳的部分所生。
(1)正常表现:心阴能制约心火,防止心火过亢;心阳能制约心阴,防止阴寒过盛。
(2)临床症状:心阴不足,则凉润、宁静、沉降等功能减退,虚火上炎,可见心悸而烦、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少寐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心阳虚衰,则温煦、推动、升发等功能减退,阴寒内生,可见心悸、胸闷、身寒肢冷、精神困倦、气喘自汗、面浮肢肿,或心痛暴作,面色晃白,舌淡润,脉迟弱等症二、肺1、肺精------主要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之精之轻清部分组成,依靠肺之宣发与肃降作用,上濡头面诸窍,外“输精于皮毛”,下输各脏腑以滋润之。
(1)正常表现:肺精充足,则肺脏本身其所主官窍得以濡养,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2)临床症状:肺精不足,不但本脏不得濡养,呼吸功能失常,而且皮肤、毛发、鼻喉亦失其濡养,可见皮肤粗糙、毛发枯槁稀疏或声音嘶哑等异常表现。
2、肺气------由肺精化生,并与宗气中上出息道司呼吸部分相合而成。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与人体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与人体平衡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极其丰富和独特。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五脏六腑理论,在中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五脏六腑理论是指人体内部的五脏和六腑,它们在中医理论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功能和相应的平衡调节方法。
一、五脏的功能与平衡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这五个重要脏器。
根据中医理论,五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每个脏器都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1. 心:心主神明,掌管人的思维、情绪和意识活动。
它的平衡与人的情绪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愉快的情绪可以调节心脏功能,而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心脏功能紊乱。
2. 肝:肝主疏泄,掌管人体的气机运行。
肝的平衡与人体血液循环、情绪稳定有关。
当肝气不畅,容易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
情绪不稳定也会影响肝的平衡。
3. 脾:脾主运化,参与消化吸收和水液平衡。
中医认为,脾的平衡与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运用有关,它的虚弱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
饮食习惯、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以影响脾的平衡。
4. 肺:肺主呼吸,掌管人体的气息和卫气的运行。
肺的平衡与人体的呼吸功效、皮肤的健康等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肺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的脏器,如湿邪、热邪等,都可能导致肺功能失调。
5. 肾:肾主藏精,与人的生殖、生长和激素分泌有关。
肾的平衡与人体的生殖能力、骨骼健康等息息相关。
中医认为,肾虚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问题。
五脏的平衡是中医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中医通常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来保持五脏的平衡,并预防、治疗相关的疾病。
二、六腑的功能与平衡六腑是指胆、膀胱、胃、小肠、大肠、三焦这六个腑器。
它们在中医理论中与消化、排泄等功能有关,同时也与五脏密切配合,维护人体的平衡状态。
1. 胆: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脂肪和排泄胆汁。
胆的平衡与消化能力和情绪稳定有关。
中医认为,胆虚易导致消化不良和情绪烦躁等问题。
2. 膀胱:膀胱主要负责排泄尿液。
中医八句口诀
中医八句口诀
中医的八句口诀是中医养生的基础,它们分别是:
1.养生之道在于调摄:意思是说,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在于调整和保养。
这包括饮食、睡眠、运动等各个方面。
2.阴阳平衡是健康之本: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础,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关键。
这意味着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功能都需要保持平衡。
3.五脏六腑相互关联: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这些器官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4.气血流通是健康保证:气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血是营养物质的主要载体。
气血流通,身体各部位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和动力。
5.精神愉快是养生之宝: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6.饮食有节是养生之道:饮食应该适量,不宜过饱或过饿。
同时,饮食应该均衡,包含各种营养物质。
7.起居有常是养生之法:生活应该有规律,包括睡眠、工作、休息等。
这样可以保持身体的正常运作,避免疾病的发生。
8.四时调养是养生之要:四季更替,人体也需要相应的调整。
例如,春天要多吃新鲜蔬菜,秋天要多吃水果等。
这些口诀强调了整体和平衡的理念,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
中医理论调理知识点
中医理论调理知识点中医学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中调理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调理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平衡和调节身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理论调理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调理的原理和方法。
1.阴阳平衡中医理论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的两个相对统一的方面,也是人体内部的基本对立统一。
阴阳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调理的关键之一就是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来恢复健康。
具体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起居、运动和情绪等方面,以达到阴阳的平衡状态。
2.脏腑调理中医理论将人体的脏腑视为重要的调节器官,每个脏腑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中医调理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来平衡身体的阴阳。
例如,通过调理肝脏可以改善情绪问题,调理脾胃可以改善消化问题,调理肺脏可以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等。
3.气血调理气血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物质基础,气主动,血主静。
气血的充足和流动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调理可以通过调整气血的运行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
例如,通过运动可以增加气血的运行,通过食疗可以补充气血的营养等。
4.药膳调理中医调理中,药膳是一种常用的调理方法。
药膳是根据中医理论将药物和食物结合起来,用于调理身体的功能和疾病。
药膳可以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情来选择,通过食用适当的药膳可以起到调理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5.穴位按摩中医调理中,穴位按摩是一种常用的调理方法。
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特定点位,按摩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的运行,改善脏腑功能。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按摩太冲穴可以改善睡眠问题等。
总结起来,中医理论调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调理脏腑功能、平衡气血运行、食疗和穴位按摩等手段,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调理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个体差异和因时因地因人因病的个体化调理。
这些调理方法需要借助于专业的中医医师,根据个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调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调理效果。
五脏调和中医药养身秘籍
五脏调和中医药养身秘籍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其中,五脏调和是中医药养生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文将介绍五脏调和的概念、方法和相关的中医药养生秘籍。
一、五脏调和的概念五脏调和是中医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调整五脏功能的平衡,达到身体的健康和谐。
中医认为,五脏分别为心、肝、脾、肺、肾,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生理作用。
当五脏功能失调时,就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和疾病。
因此,调和五脏功能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五脏调和的方法中医药养生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调和五脏功能,以下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1.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药养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根据五行学说,食物的味道与五脏相应,可通过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调和相应的五脏。
如苦味食物有助于调和心脏功能,酸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肝脏功能,甘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脾脏功能,辛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肺脏功能,咸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肾脏功能。
因此,合理搭配不同味道的食物,可以实现五脏的平衡调和。
2.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药养生中常用的调理工具之一。
根据五脏的功能特点,中医药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来调理五脏的功能。
例如,可选择具有安神补心作用的中药来调和心脏功能,选择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肝脏功能,选择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脾脏功能,选择具有润肺止咳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肺脏功能,选择具有补肾壮阳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肾脏功能。
3.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药养生中常用的调理方法之一。
通过练习气功,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达到五脏调和的效果。
有些气功练习注重调和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太极拳》中的五行运动、《八段锦》中的五脏调理等,都可以很好地帮助调和五脏功能。
4. 情志调理情志是中医药养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情绪会对五脏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过度的悲伤会伤及肺脏,过度的愤怒会伤及肝脏,过度的忧思会伤及脾脏,过度的喜悦会伤及心脏,过度的恐惧会伤及肾脏。
中医调理五脏平衡五脏功能增强免疫力
中医调理五脏平衡五脏功能增强免疫力中医学认为,人体内分别有肝、心、脾、肺、肾五脏,五脏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维护人体的健康平衡。
五脏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免疫力的增强。
在中医调理中,平衡五脏功能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介绍如何通过调理五脏来增强免疫力。
一、肝脏调理肝脏在中医中被称为“将军”,其主要功能是调节情绪、保护脾胃,对人体免疫系统也有重要影响。
如果肝脏功能失调,很容易导致情绪波动、疲劳乏力、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调理肝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控制情绪:情绪的波动对肝脏的伤害是很大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的激动和压力。
2.饮食调理:肝脏对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耐受性较差,所以应尽量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油炸食品。
同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橙子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二、心脏调理心脏是人体的泵,对血液的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调整心脏功能可以提高免疫力。
以下是一些调理心脏的方法:1.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还要坚持适量的运动,提高心肺功能。
2.调整饮食:过多的脂肪和盐分对心脏健康有害。
建议饮食以新鲜蔬菜、坚果、鱼类等为主,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三、脾脏调理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后天之本”,其功能是消化、吸收养分,并将营养输送到全身。
脾脏功能强,消化吸收好,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脾脏调理的方法包括:1.保持适度的运动:适度运动有利于脾脏健康,可以增加新陈代谢,改善脾脏功能。
2.注意饮食习惯:脾脏对凉性食物敏感,如冷饮、冷食等会影响脾脏功能。
建议食用温热的食物,如姜、葱、大米等有助于调理脾脏。
四、肺脏调理肺脏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不仅负责呼吸,还参与免疫过程。
肺脏调理对于免疫力的增强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调理肺脏的方法:1.注意呼吸习惯: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肺功能。
鼻腔呼吸比口腔呼吸更有效,给予肺脏更好的保护。
中医养生:五脏调和,气血通畅,百病不生
中医养生:五脏调和,气血通畅,百病不生脾胃、心、肝、肺、肾这五脏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相生相克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下的中医养生,除了有“靶向性”的“头痛医头”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全局性的调养。
中医养生通过调养的方式来调动全身的能量,使肌体阴阳平衡、五脏调和、气血畅通,从而健康百岁。
一、脾胃养生之道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
《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
”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
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
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
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
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
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
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黄色。
饮食上应多吃黄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
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与作用
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与作用
脏腑精气阴阳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人体生理活动的特性和相互关系,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脏腑:脏腑是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包括心、肺、肝、胆、脾、胃、小肠、大肠、肾、膀胱等。
每个脏腑均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相互配合协调,维持正常的生理和代谢活动。
精气:精气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物质,主要包括精和气两个方面。
精是生命本质的物质基础,具有生殖和生长发育的作用;气则是人体运动和代谢的能量来源,包括气血、气化以及各种体液等。
阴阳: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事物相对性和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和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人体内外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
阴主静、阴主内、阴主藏,阳主动、阳主外、阳主开泄。
脏腑精气阴阳的作用:
1. 维持机体生理平衡:脏腑精气阴阳的状态决定了人体生理活动的平衡与协调,保持了机体各种功能的正常运行。
2. 调节健康与疾病:当脏腑精气阴阳失衡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通过调节阴阳关系,可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作用。
3. 指导诊断和治疗:中医医生通过观察脏腑精气阴阳的变化,可以辅助诊断疾
病,并根据阴阳的不同状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针灸、草药等。
4. 促进预防保健:通过调节脏腑精气阴阳的平衡,保持机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可通过饮食调节、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来达到预防的目的。
中医平和质的标准
中医平和质的标准中医的平和质是指人体内部阴阳平衡、气血充盈、脏腑调和、精神状态良好、抗病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生命活力旺盛、饮食正常的生理状态。
这种体质对于人体的健康和寿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医平和质的标准。
1. 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中医平和质的核心。
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即阴气和阳气在体内互相制约、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如果人体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平和质的人应该具有阴阳平衡的特点,即身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指标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2. 气血充盈气血充盈是中医平和质的重要特征之一。
气血是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血充盈则人体的生命活动旺盛,反之则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
中医认为,平和质的人应该具有气血充盈的特点,即人体的血液、津液等生命物质充足,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
3. 脏腑调和脏腑调和是中医平和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人体内部有多个脏腑器官,它们之间互相协调、相互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如果脏腑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平和质的人应该具有脏腑调和的特点,即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正常,没有偏盛偏衰的情况。
4. 精神状态良好精神状态良好是中医平和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状态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如果精神状态不好,就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引发疾病。
因此,中医平和质的人应该具有精神状态良好的特点,即心态平和、情绪稳定、精神饱满等。
5. 抗病能力强抗病能力强是中医平和质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中医认为,人体的抗病能力与身体的免疫力密切相关。
如果人体的免疫力强,就能够有效地抵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平和质的人应该具有抗病能力强的特点,即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强。
6. 适应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是中医平和质的另一个标准。
人的生活环境千差万别,气候变化、饮食起居都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如果人体适应能力强,就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因此,中医平和质的人应该具有适应能力强的特点。
中医对身体健康的说法
中医对身体健康的说法
1. 阴阳平衡: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阴阳两种相对的能量,阴阳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关键。
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保持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目标。
2. 五行学说:中医将人体内脏器官与五行 金、木、水、火、土)相对应,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滋生。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内脏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 气血津液: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是推动人体生理功能的动力,血是营养和滋润身体的物质,津液是人体内的液体。
气血津液的平衡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4. 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经络系统,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的通畅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5. 预防为主:中医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主张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管理等方面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对身体健康的说法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和谐,注重预防和整体治疗。
这些观念对于维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对身体整体健康的观点
中医对身体整体健康的观点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当整体的平衡和谐达到一定状态时,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因此,中医强调的不仅是治疗病症,更重要的是调理整体,维护身体的平衡。
以下是中医对身体整体健康的观点:一、五脏调理中医将人体的脏腑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每个脏腑都有其对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功能。
中医认为,五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五脏的功能平衡协调,身体才能健康。
因此,中医重视通过药膳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调理五脏,保持身体的平衡。
二、气血调和在中医看来,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是身体内部的活力之源,血是生命的营养之源。
气血调和是中医强调的重要原则,只有气血通畅,才能保证身体器官的正常运转。
中医通过调理气血、调理经络来维护身体的健康。
三、阴阳平衡中医理论中,阴阳是描述事物对立统一关系的重要概念。
阴阳平衡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只有阴阳平衡,身体才能正常运转。
中医强调通过调理阴阳平衡,达到调节身体功能的目的。
四、治未病中医有“未病先防”、“治未病”的理念,即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通过调理养生的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人体在健康状态下就是最好的“药方”,只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谐,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便可避免疾病的发生。
五、防治结合中医强调防病胜于治病,注重防病的方法,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在治疗疾病时,中医也注重调理整体,通过针灸、草药等方法调理身体,促使身体自我修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对身体整体健康的观点是十分重要和值得借鉴的。
通过调理五脏、气血、阴阳平衡,注重治未病,防治结合,可以达到调理身体、维护健康的目的。
因此,我们应该从中医传统理论中汲取养生之道,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谐,远离疾病,享受健康的生活。
五脏精气阴阳及生理作用
五脏精气阴阳及生理作用1 心之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心精,是一身之精分藏于心的部分,有的医家称其为“心液”。
一般说来,心精可以与心血融合的形式存在于心脉之内。
心精的化源主要是水谷之精中的精华部分,即化生营气的部分,也有在发育过程中先天之精分布于心脏的部分,故心精的构成成分主要是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但也有部分先天之精。
心精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大奇论》中“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
”《素问·经脉别论》所说“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句中的“精”也是指的“心精”,故王冰注云:“惊夺心精,神气浮越,阳内薄之,故汗出于心也。
”心精与心血的概念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心精是指心脏组织中具有遗传特性和濡养作用的精微物质,是心脏功能的物质基础;心血是指在心和脉中流动的血液(广义的心血),如《素问·五藏生成篇》曰:“诸血者,皆属于心。
”换句话说,除了肝所藏的血外,都可称为“心血”。
心血由心精、营气及津液化生。
心血,有时特指在心脏本身血脉内流动的血液(狭义的心血),如“心血瘀阻”中的“心血”即指此而言。
心精心血具有濡养心脏及其形体官窍的生理作用,心精心血充足,则能充养心脏本身及血脉、面部、舌体等形体官窍,这对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是十分重要的。
心精心血不足,则血脉空虚,可见脉细无力;心失血液濡养,则心悸怔忡;心血虚少,不能上荣于面,可见面色苍白无华、舌色不荣等病理表现。
治当补养心血,药用当归、地黄、阿胶等,方如炙甘草汤(《伤寒论》)。
心精心血是化生心神的基本物质。
心以精为基,以血为养,以神为用,只有心精充足,心血充盈,神志思维才能正常,表现于外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敏捷。
《灵枢·营卫生会》所说的“血者,神气也”,即是此意。
心血不足则濡养心神的功能减退,神识衰弱可见精神萎靡;心血虚少不能涵养心神,则见神不守舍,多梦健忘。
心气是一身之气分布于心和血脉的部分,是推动和调控心脏搏动、脉管舒缩及精神活动的一类极细微物质和能量。
中医养生词语
中医养生词语尽管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但许多人依然对传统的中医养生有着浓厚的兴趣。
中医养生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保健方法,通过平衡和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达到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的理念中,有许多重要的词语,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并解释这些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1. 阴阳调和:在中医养生中,阴阳调和是最基本的理念。
它是指人体内阴阳两个相反但又统一的力量的平衡状态。
阴性和阳性在人体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只有保持阴阳的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因此,中医养生强调人们要注意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的平衡,以维护阴阳的平衡状态。
2. 气血充盈:气血在中医养生中被视为生命的基本要素。
气为人体活动的动力,血为人体供应养分的载体。
气血充盈意味着人体的气血循环通畅,充足的气血能给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提供足够的养分和能量。
为了保持气血充盈,中医养生强调适当的运动、良好的饮食和调理身心等方面的方法。
3. 脏腑调和:在中医养生中,脏腑是指人体内的各个器官系统,包括心、肝、脾、肺、肾等。
脏腑的调和状态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通过调整脏腑功能的平衡,改善脏腑的协调工作,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例如,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调节情绪,可以促进脏腑的调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 四季养生:中医养生强调根据四季的变化来调整饮食、服饰、作息和锻炼等方面的习惯。
因为四季的气候和环境不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也会有所变化。
例如,在冬季,人们应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来保暖,同时减少寒冷的食物摄入;在夏季,人们应该多吃一些清爽的食物,同时注意避免过度出汗和失水等。
5. 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的意思是一些食物具有药物的功效,可以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来达到治疗和保养身体的目的。
中医养生注重饮食的药膳搭配,如食物与中药的搭配,以达到平衡阴阳、补充营养等目的。
例如,枸杞、黄芪、红枣等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的中草药常常用来煲汤或做菜肴,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讲的是“精气血阴阳”, 追求的是“心肝脾肺肾”扶正与调和高朱雷:中医就是五个字/html/2012-03/08/content_1635284.htm大洋新闻时间: 2012-03-08 来源: 信息时报邀约四次,笔者好不容易才见到高教授。
其实笔者在访问之前,就听好几个同事说过,他一眼就能把病人看透,那么几味并不算太起眼的中草药,在他的调遣、加减之下,似乎就有了神奇的药力,不敢说是药到病除,那也是几付中药剂下肚病好了七分。
笔者一见面,就问:“外面说您是华佗再世,贵医院的医务处长也给我讲您收到‘华佗再世’四个字的锦旗就有十多面,是不是?”面对笔者的疑问,高朱雷笑一笑:“那不敢,华佗是谁?是神医啊,我可差得太远了!尽管患者那样说,但我不那样认为。
”平实的回答,谦虚的胸怀。
高朱雷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先后担任冶金部附属第六医院、新疆乌鲁木齐中医院首席专家,新疆人民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科室主任、曾数次或公派、或受邀赴海外讲学、诊病,参与编撰的多部中医内科著作已成现代中医的重要文献;行医30余年,他接诊了数以万计的中老年慢性病、疑难病患者,不管他自己认不认,口碑树在老百姓心里,树在外国友人的心里。
因为不管多重的病人,他开药都是以中药为主。
用他的话说“西药吃多了,病不一定好得快,但身体一定垮得快。
”有意思的是,同行分析他开的药里面,一般主要的药是一种补益药。
他出去讲学、讲座和跟病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病是“三分治,七分养”!高朱雷是共和国新生代中医学家,跟中医中药结缘30载,他总结自己行医30年的心得时说:“中医千锤百炼3000年,其实核心就是五个字--精、气、血、阴、阳”。
一一位好的中医大夫,他自己就是一所医院。
人走到哪里,医院就开到哪里。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他一不需要昂贵的仪器检查,二不需要复杂的化验结果,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辨证,就能知晓病情,开一些中草药方剂,用不了多少天,像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风湿骨病、颈椎病、腰椎病、前列腺病、咳喘肺病等中老年慢性病、疑难病,重症减轻,轻病好。
高朱雷就是这样一位名老中医,他精通中医五个字“精气血阴阳”辨证论治,擅长运用中医“七虚五正平衡疗法”治疗中老年慢性病、疑难病,把中医药无可替代的卓越疗效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圣手仁心的诊病之术,药到病除的中药古方,给全国数万名求诊患者和医生同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二1995年,高朱雷在中医院上班的第三天, 经历的一件事情就让他露了脸。
当时医院收治了一位高血压患者,在其他医院治疗快三个月了,一直吃降压西药,降压效果却不理想,尤其是血压稳定不下来。
没办法就转来中医院“碰运气”。
当时医生号脉后,发现患者气虚厉害,于是开了补气的方子,配合原来的西药一起使用。
但是七付药服完,患者的血压没降下来;连服四个“七付药”后患者复诊,血压180/100,就是降不下来。
医院召集了各科室会诊,高朱雷也参与了。
会诊现场,老医生们各自诊脉问询, 认为原来补气的中药方剂可行啊,可为什么血压老是降不下来?回到医生办公室讨论,依然没有结论。
这时高朱雷说话了:“给病人用补血汤剂试试吧,应该管用。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质疑:“高医生,你这是外行话啊!比如用归脾汤,那是补血的,可这个病人是气虚,气虚却补血,它能对症吗?!”没想到高朱雷接着说:“病人长期吃的是降压西药,对肝脏不大好。
肝藏血,伤了肝也就伤了血,所以血压就降不下来。
现在把脉把不出来血虚,也许是被西药压着。
”此言一出,老医生们面面相觑,但因为都对西药不熟, 也就没人反驳。
这时,这位患者原来的主治医生顺水推舟:“反正补血的汤剂也不是什么猛药,吃不坏人,就试试吧--高医生这位患者你接着看吧”。
高朱雷明白这是踢皮球,什么也没说就把患者领到自己的办公室,开了中药方,并把降压西药适当减量。
高朱雷这补血的中药汤剂一用上,几天的时间,患者的血压下降到了140/100,再用了几天, 患者的血压就平稳了,连续三个月都是如此, 检查发现肝功能也正常了。
三几付中药就治好一个几乎难倒全院医生的病人,看似神奇,原因却也简单--高医生精通“精气血阴阳”辩证论治,能够通过表面现象看清疾病的本质。
就说上面这个病例吧,气虚是表,血虚是里,气虚是标,血虚为本。
血旺则气有所依,血行则气运和畅。
得益于中医五个字,高朱雷对一个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诊治,又让同事们心服口服。
这位患者得糖尿病10多年,血糖忽高忽低一直不稳定,并且已出现冠心病、视力模糊、失眠等并发症。
到中医院就诊后,诊断为气血两虚,并进行相应治疗。
服药一个月后,患者的并发症除失眠外均有好转,可血糖居高不下,看来只有注射胰岛素了--这是西医的最后一招。
但病人不太愿意,因为注射胰岛素容易造成依赖性,还是希望用中医调动人体自身的力量来治疗。
主管医生便想到了高朱雷,问他还有什么中医妙法可以试一试,看能不能把血糖给降下来。
高朱雷果然是兼通中西医,给这位患者问诊以后,把原来的降糖药换成了普通的二甲双胍,并且原来补气血的中药也都停掉, 只加服一剂中药:灵芝益寿方。
三个月后,这位患者登门致谢,说他服药几周后血糖就稳定下来,到现在也正常,多年的顽固性失眠也都好了。
四上面这个病例的奥妙,固然与高朱雷对中、西医知识的结合掌握有关,根子还在于“精气血阴阳”五个字。
该患者把脉虽是气血两虚,但血糖居高不下、降糖药产生耐药性,其实又是中医所说“阴阳不调”的表现。
原先的治疗方案只补气血,所以仅对部分“气血两虚”所致的并发症有效。
后来高朱雷开出的中药方,虽然和降糖没有直接联系,但此方不仅补气血,而且调阴阳,还滋养先天之精,故解决了患者对西药降糖的耐药性问题,原来需要打胰岛素的,现在吃普通的降糖药就管用了。
而患者失眠痼疾的解除,也是体内脏腑先天之精充盈、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的功劳。
五有个胃肠病患者患病多年,多方医治无效,听人指点后找到高朱雷。
把脉之后,高朱雷给患者开出了“灵芝益寿方”和“胃药方”,并叮嘱病人少吃米饭。
患者听后不解地问:“我是南方人,不吃米饭怎么办啊?”高朱雷解释道:“你属于胃寒,米饭是水里长出来,性寒,加之你经常坐在空调的房间里,寒上加寒,吃药怎么能有好效果?”果然,遵从高朱雷的治疗方法和医嘱后,不到三个月,患者胃酸胃胀胃痛的症状完全消失,迁延多年的胃肠病完全康复。
六中医讲的是“精、气、血、阴、阳”五个字, 追求的是“心、肝、脾、肺、肾”五脏扶正与调和,治病求本。
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就是用西药治标缓解,用中药治标更治本。
因此中医中药越来越受西方人的青眯。
中医认为“十病九虚”,万病之源皆为虚。
而“虚”又分为精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血双虚、阴阳两虚共7种。
古时候的病人,一般只是一两种虚,所以单补、双补的药比较流行,比如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肾气丸等。
只有身患重病或长期卧病的人,才出现3种以上的虚。
肾是先天之本,胃是后天之本,先天和后天均受影响,所以现代人大面积地出现“七虚”,进而引起“五脏”失调,让古时候很少用的“七虚同治、五脏通调”类药,派上了大用场。
七2002年,高朱雷、徐新宪教授和盛吉华教授等中医专家联合“七虚五正平衡疗法”专家组的几十位教授一起,联名发表了《深入剖析“脏腑之精气血阴阳平衡”,论中医“七虚同调、五脏共补”治疗慢性病的临床总结报告》。
文中指出: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七虚五正平衡疗法”对下述患者类型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第一:患有多种疾病,大量服用好几种药物的患者。
如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中风偏瘫等心脑血管疾病。
第二:久病体虚,身体极度衰弱的患者。
如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及出现并发症及肿瘤患者。
第三:对于久治不愈的粉刺,顽固性湿疹,色斑,银屑病,白癫疯,各型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内外阴痒,白斑症有特效。
第四: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常规治疗方法和药物均不能奏效的患者。
如患有老慢支、老风湿、老胃病等疾病。
第五:不孕不育,多发性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白带症,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症有特效。
第六:对于出现肾虚生殖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前列腺病、失眠健忘、腰腿酸软、气短乏力、头晕脑胀、早衰等症。
八在高朱雷教授、盛吉华教授等多位专家的推动下,中药组方现已成为治疗中老年慢性病、疑难病的主力, 几年来,大量的临床病例证实,“七虚五正平衡疗法”一次又一次见到奇效:如:中风偏瘫、高血压、高血脂病人,开独特中药方剂加少量的降压药等,三个月即可实现稳压、恢复语言及肢体能力的理想效果,心脑血管即可畅通无阻。
比如:糖尿病病人,前三个月用治本中药搭配三十六味消渴方和降糖药,半年后停服西药,不仅是血糖平稳,而且所有的并发症都得到有效控制。
比如:心脏病病人,普通情况运用中药治本之术,治本中药方剂即可,出现心绞痛、心梗严重症状的配合少量的通血管药,要不了三个月,心脑血管即可畅通无阻。
比如:风湿骨病、颈椎病、腰椎病病人,他通过祛风除湿和局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方,两到三个月,过去反复发作的老风湿,颈肩腰腿痛短期内就能得到彻底改善。
比如:肾虚病人,ED、前列腺等,从患者的具体病症出发,运用传统中药方剂适量的搭配一点参茸三肾方、右归丸辅助,肾虚即可迎刃而解。
比如:肺气肿、老慢支,咳喘等肺病他的三指脉诊和奇特之方,短期就可收到明显效果,甚至可以治本除根。
九在高朱雷教授诊室的墙上,笔者看到了他总结的“七大失衡”(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虚”)的一些主要症状-- 精失衡:面色无华,耳鸣失聪,精神萎靡,疲劳不堪,毛发枯萎,牙齿松动脱落,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小便不畅,遗尿便溏。
气失衡:语言低微,呼吸短促,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
血失衡:手脚麻木,面色萎黄,失眠多梦,形体消瘦,大便干结,神疲乏力,头晕耳鸣。
气血失衡:面色憔悴,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咽喉干痛,便秘腹泻,妇女经水不调、带下。
阴失衡:口干舌燥,双目干涩,五心烦燥,潮热盗汗。
阳失衡:畏寒怕冷,心胸憋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男性生殖功能障碍,咳嗽哮喘,消化不良。
阴阳失衡:身重乏力,四肢麻木,小腹疼痛,眩晕耳鸣,关节抽搐,急躁易怒,腰冷酸痛,虚烦失眠,骨蒸潮热。
高教授特别提醒说,按照上面这些症状对照,3种以上的“失衡”表现出来,其实体内已经七“虚”同在,就必须用“七虚五正平衡疗法”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