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墨梅)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 《石灰吟》《墨梅》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 《石灰吟》《墨梅》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一】教学内容:学习《石灰吟》、《墨梅》。

学生学习过程:一、谈话引入,接题解题1、你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

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和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墨梅》。

2、老师布置你们搜集了于谦和王冕的资料,我们一齐来交流一下。

3、解题《石灰吟》题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相传有一天,于谦在石灰窑前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那年于谦才12岁。

《墨梅》是诗人的一首题画诗,即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自读情况三、理解诗意,品读吟诵《石灰吟》1、小组合作学习,可借助工具书或其他参考书初步弄懂词句及诗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小组汇报交流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1)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2)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石头是那样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

想一想,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怎样的志向?应用什么语气读?(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坚定的语气朗读。

5、练读,个人展示评议,集体朗读。

6、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2、《墨梅》这首诗由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师生交流讨论(1)吾:我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迹清气:清香的气味乾坤:天地。

石灰吟 墨梅(附教案)

石灰吟 墨梅(附教案)

墨梅 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知诗人
王冕(公元1287—— 1359)字元章,号煮 石山农,亦号“食中 翁”、“会稽外史”、 “梅花屋主”等,浙 江诸暨人(今浙江绍 兴)。我国元代著名 画家、诗人、书法家。
解诗题
墨梅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 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 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不需要别人夸赞梅花的颜色好 看,只要留下梅花的香气弥漫在 天地之间。)
悟诗情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 些特点进行描写?
(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
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呢? (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 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 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 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墨梅》都是:咏 物诗。即两首诗都托物言志, 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做人志向 和高尚思想情操。
(附教案)
20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2 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同时,想象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想象意境,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四、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 五、教学时间: 2 课时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组
于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明)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课文20《古诗两首:墨梅》苏教版 (共49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课文20《古诗两首:墨梅》苏教版 (共49张PPT)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 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译文】
第一二句意思:
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开朵朵,都 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第三四句意思: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 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一课一得】 你认为“托物言志”一类的诗应该 怎样赏读? 读诗赏物 读人品志
梅 王冕(元)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花
宋 王安石
墙 角 数 枝 梅, 凌 寒 独 自 开。
遥 知 不 是 雪, 为 有 暗 香 来。
早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只流清气满乾坤。
清香之气
墨 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充满天地间
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这儿的“流”是流溢 的意思,是说梅花可 贵的清气流溢人间。 我们也常用“百花竞 艳,芳香流溢”,和 这里的流意思一样, 显得动态了,更形象 。
墨 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 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鄙淡 贞 个个花开淡墨痕。 视 泊 洁 流名 自 不要人夸好颜色, 俗 利 守
只流清气满乾坤。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 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 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这篇课文选取了王冕的《墨梅》、郑燮的《竹石》和于谦《石灰吟》作为教学内容。

诗人运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ﻭﻪ诗歌中充分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来描写竹子、梅花和石灰的外形、颜色,并赋予这些事物以人的精神,从而表达作ﻪﻭﻭ教养目标ﻭﻪﻭﻭ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者的思想感情。

ﻭ字。

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ﻭﻪﻭﻪ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ﻭﻭ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ﻭﻪﻭ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ﻭﻭ重难点ﻪ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ﻭ课前准备ﻪ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ﻭﻭ课时:ﻪﻭ三课时ﻭﻪﻭﻪ教学过程:ﻪﻭﻪ第一课时:ﻭﻭ导入新课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ﻭﻪﻪ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ﻭﻪ检查预习。

ﻭﻪﻭ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ﻭﻭﻪﻭ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ﻪﻭ展示预习资料。

ﻪ(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ﻭ(2)、其他的诗。

ﻭ讲读《墨梅》ﻭﻭ听配乐课文朗读。

ﻪﻪﻭ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ﻭ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ﻪ(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ﻭﻪﻭ(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ﻪﻭ(3)、清气是什么?ﻪﻭ(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ﻭﻭﻪ指导朗读ﻭﻭﻪ(1)、学生自练。

ﻪﻭﻭﻪ(2)、教师指导练习。

ﻭﻭ(3)、当堂背诵。

ﻪﻪﻭ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ﻭﻪﻭﻪ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ﻭﻭ第二课时:ﻭ的人。

ﻭﻭﻪﻭ背诵《墨梅》。

ﻭ课前复习。

ﻭ背诵《墨梅》。

ﻭﻪﻪ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ﻭﻭ回忆方法。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样本(二篇)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样本(二篇)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样本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咏物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千古。

《石灰吟》与《墨梅》均为此类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寄托自己的志向与高尚情操。

《墨梅》一诗,出自元代著名诗人、书画家王冕之手。

该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墨梅为题,借助梅花那素洁、高雅的形象,表达了他对世俗之风的鄙视及坚守贞洁品质的决心。

其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一句,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以下是一些以梅花为主题的古诗佳作:宋代王安石的《梅花》诗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此诗描绘了梅花在寒冷中独自绽放的坚韧与香气。

清代郑燮的《竹石》诗,以及其他几首托物言志的诗歌,如陈毅的《秋菊》、《红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及王冕的《白梅》、《咏煤炭》等,均以自然界的植物为媒介,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以下是对部分词汇的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千锤万击:指无数次的锤打和敲击,比喻严峻的考验和无数的磨难。

焚烧:指烧毁或烧掉。

若等闲:形容像平常事一样,不以为意。

粉骨碎身:形容身体被粉碎。

清白:指干净洁白,比喻高尚的情操。

吾家:指我家。

流:指流淌。

清气:指清香之气。

满乾坤:指弥漫在天地之间。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背诵这两首诗,感受其中的意境与哲理。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样本(二)莫泊桑的文学求索与福楼拜的指导一、词语释义1. 孜孜不倦:形容勤奋不懈,不知疲倦。

2. 直截了当:形容言行简单明了,不绕圈子。

3.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陈设等华丽而雄伟。

4. 一无所获:指没有任何收获或成果。

5. 滔滔不绝:形容说话连续不断,如同流水。

6. 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7. 脍炙人口:形容诗文或言辞非常受欢迎,如同美味佳肴。

8.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9. 大快朵颐:形容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10. 别具匠心:形容在技巧或艺术上具有独特的巧妙构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的吟出一两句吗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的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们来看板书:石灰吟明于谦墨梅元王冕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焚烧,吾家,乾坤.(2)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正确地停顿,体会古诗的音律美.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籍资料自学两首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白处.(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可以把有困难的地方,并做上记号.4.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重点检查对若等闲和乾坤意思的理解.5.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朗读古诗.三,品析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怀1.学了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梳理学生的质疑.3.提问:两位诗人分别赞美了石灰和墨梅怎样的品格他们又借此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4.出示《石灰吟》,重点学习.(1)这两首古诗,哪些词语描写了石头经历的磨练和苦难(2)对此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读读.(3)再说说自己的感受.(4)石头之所以如此坚贞是为了什么呢你对清白一词有何理解(由清白的颜色引申到高洁纯真的品行和洁身自好的人格.)5.出示《墨梅》,重点学习出示《墨梅图》:画面上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1)看了图画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与颜色好的意思了吗(2)再读读诗,看看画,你闻到了墨梅的气息了吗(3)对清气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气有哪些(4)那么,王冕借墨梅表达了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清气呢6.两首古诗,两种事物,两位诗人,你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了吗7.你最为欣赏的是什么再用诵读的方式来表达表达.四,出示古诗,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请同学来背诵.2.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出示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教师诵读.《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3.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所言的志向是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课件(含过渡语)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课件(含过渡语)

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 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经过这次沸腾后,我由生石灰变 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 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 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这时 的我们就能把大大小小的墙壁粉 刷得雪白雪白,给人们带来一份 纯净美好的生活空间。
• 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描写的哪些地方是一一 对应的。借助它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 字词解释标在书上空白处,并试着理解诗意。 • 出示:锤、和击的意思。 • “千”与“万”是指一千次和一万次吗? (“千万”是形容敲打撞击的次数极多,这 里是虚指的用法。)谈一谈“千锤万击”是 一种什么感觉?
墨 梅
【元】 王 冕
• 齐读题目。同学们看这个题目,从字面上看, 它是什么意思呢?(黑色的梅,用水墨画成 的梅花) • 4.我们知道世间有红色的、白色的梅花,怎 么还有黑色的梅花呢?
《墨梅》 王冕
• 这是指用水墨画成的梅花,原来这是一首题画诗, 是诗人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题的诗。墨梅就是 用水墨画成的梅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幅画, 学习这首诗。 • 齐读古诗。 • 2.同学们能把古诗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真棒!现 在请你联系古诗,想想、说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 究竟有什么特点呢?(生长地点 —— 洗砚池头 形 态 —— 个个花开 颜色——淡墨痕 气味 —— 清 气) • (1)王冕为什么要强调“吾家”呢?(骄傲自豪) • (2)生读诗句。 • (3)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 淡雅、不俗气)
•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请 大家闭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个深呼吸, 闻到那香气了吗?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 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 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 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 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 4.现在你可以联系古诗的内容,尝试用自己 的话,完整地说说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吗? (生说诗意)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 PPT课件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  PPT课件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石,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第六单元 · 第二十课
古诗两首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 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 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 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石灰吟
明代 于谦
• 千锤万击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全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锤:敲打。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击:撞击。
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墨梅
(元代)王冕
吾:我。
• 吾家洗砚池头树, • 个个花开淡墨痕。
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迹。
清气:清香的气味。 满:布满。 乾坤:天地。
• 不要人夸好颜色,
• 只流清气满乾坤。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注释】
• ⑴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 ⑵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 ⑶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 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 ⑷清气:清香的气味。

(精品课件)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0古诗两首 墨梅 石灰吟课件

(精品课件)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0古诗两首 墨梅 石灰吟课件

课件PPT
概括主题
《墨梅》通过诗人对自己所画 的梅花的描写,表现了他鄙视流俗、 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课件PPT
写法点拨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某一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 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本文 中的这两首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要写好 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事物”与“志向”,“事物” 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事物的主要特点要与 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 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事物的特点为核心。事物要能 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 比喻、拟人、象征等。
“清白”既指石灰装点人间的亮丽风景, 又指石灰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这两句 暗喻诗人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志向。诗人用 写实的手法,对石灰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 石灰的道路由“千锤万凿”到“粉骨碎身” 最终留下“清白”,仿佛是一位奋斗者,历尽艰 辛,终于实现其理想。
课件PPT
课文详解
墨梅
墨梅,这里是指用淡墨画的梅花,表达了清幽 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种冰清玉洁的品格,一种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天地间的清气;还指王冕画的 《墨梅》图。
课件PPT
课文详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首句极言石头经历万难,在开采过程中经受 住了千万次的敲打锤击。“千、万”形容敲打 击撞的次数极多,这是虚指。次句使人感到不仅 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仁人志士无 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课件PPT
课文详解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件PPT
资料宝袋
课件PPT
于谦(1398—1457) 明浙江钱塘(今 杭州)人,字廷益。永乐进士。正统十四年 (1449年)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 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 京城外击退瓦剌军。万历间谥忠肃,有 《于忠肃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墨梅》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墨梅》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五课时“方法实践”课古诗《墨梅》一、教学目标:1.仿照学习《石灰吟》的学习方法,阅读本首诗。

抓住“淡墨痕”感知“墨梅”的特征;抓住“不要人夸好颜色”感受诗人淡泊的情怀。

2.继续推进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抓住“清气”初步感知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3. 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初步学习借助“意象”读懂古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从“清气”入手,弄清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设计: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是啊,松竹梅总在万物凋敝的严寒季节中傲霜斗雪,人们把它们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我们常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中见到它们的身影。

能背背描写松、竹、梅的诗吗?(指生背)3.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咏梅的诗,诗题叫《墨梅》。

(板书课题)他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王冕。

说到王冕,你一定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关于他的课文,叫——少年王冕,你能再说说你对王冕的了解吗?4.补充介绍:王冕,字元章,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被称为“画梅圣手”。

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5.从这段资料中,你又对王冕有了什么新的了解?6.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梅花,他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

这首《墨梅》便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上的题画诗。

7.想想“墨梅”是什么意思?(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

)8.学贵有疑,读了诗题,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为什么不画有颜色的梅花?)9.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你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苏教版六年级下20-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ppt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下20-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ppt课件

作品中心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 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 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 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 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 情操。
巩固练习
点此播放视频
20、古诗两首
• 1、《石灰吟》《墨梅》都是:咏 物诗。即两首诗都托物言志,借事 物来表达自己的做人志向和高尚思 想情操
20 古诗两首
生字词学习
猜猜这个词
• 形声。字从石,从见,见亦声。“见”意 为“让人看到的”、“明里的”。“石” 指“石槽”。“石”与“见”联合起来表 示“露天修筑的输水石槽”。本义:露天 的输水石槽。转义:加水研墨的石槽。磨 墨器。即砚台。)
阅读训练
• 《石灰吟》是我 国明朝时期的民 族英雄、政治家 于谦的一首托物 言志诗,该作品 因反映了诗人廉 洁正直的高尚情 操而闻名遐迩, 脍炙人口。
• 写梅花的古诗: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 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 5、再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竹石 (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 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乾坤:天地 满乾坤 ຫໍສະໝຸດ 梅花的香气)弥漫在 天地间译文: • 经过千万锤击从深山里采 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火烧看 得平平常常。粉身碎骨也都不 怕,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 人间。
• 《石灰吟》 • 作者明代的于谦。吟是古代诗歌 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 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 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 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 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 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 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墨梅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学资料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学资料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学资料民族英雄于谦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长大以后,他考中进士,做了几任地方官,严格执法,廉洁奉公。

后来担任河南巡抚,奖励生产,救济灾荒,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于谦前后在任十九年,威信很高。

于谦所生活的十五世纪中叶的明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也先率领的瓦刺部族的骑兵,向明王朝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由于宦官把持朝政,腐败无能,明朝五十万大军与也先骑兵在北京西北的土木堡一战中大败,督师亲征的英宗皇帝也被敌军俘掳。

京师岌岌可危、朝廷惶惶不可终日,身为兵部左侍郎的于谦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他一方面另立英宗的弟弟为景帝,以安抚民心,另一方面巩固京师的防务,并屡出奇兵挫败也先骑兵。

也先见挟英宗进攻北京的阴谋失败,于是将英宗放回,与明王朝议和。

历史的悲剧又重演了一次。

于谦的功劳不仅未受到应得的酬谢,反而遭到了朝中邪恶势力的嫉恨与迫害。

他们发动宫廷政变,把受辱的英宗重新扶上皇位,并以叛逆的罪名将其杀害。

于谦死后葬于西湖西岸的三台山,与湖的北岸栖霞岭下的岳飞墓遥遥相望。

后人在诗中写道: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邕觉重西湖。

岳飞与于谦的悲壮事迹,给湖山增色不少。

于谦少年时博览群书,十六岁时就读于吴山三茅观,写下了有名的《石灰吟》:千锤百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如其人,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画梅圣手王冕王冕(13101359),字元章,又字元肃,号煮石山农。

浙江诸暨人。

出生贫寒,幼年替人放牛,*自学成才。

性格孤僻,鄙视权贵,应试不中后漫游吴楚、大都等地,晚年隐居会稽九里山。

诗画皆负盛名,尤擅画梅。

相传,他的父母单生王冕一人,视他如掌上明珠。

他周岁就会说话,三岁能对答自如,到五六岁,认识能力更要比一般儿童高,八岁开始入学,成绩优良,宗族大为惊奇,视为神童。

王冕小的时候,求知欲很旺盛,好奇心也很强。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20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精品课件PPT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20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精品课件PPT

• 学会本课生字。 •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诗的内容,理 解诗中的重点词句。(重点) •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 术美的熏陶。(难点)
二、初读感知
•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 州)人,明永乐年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 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 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天顺年间因遭诬 陷下狱而死,万历年间昭雪,谥号忠肃。他 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 情操。有《于忠肃集》。王冕(1287—1359),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元代画家、诗人。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 靠自学而成诗人。性孤傲,鄙视权贵,应试 不中之后漫游吴楚、大都等地,晚年移住会 稽九里山。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自成 一体,以墨笔勾花,在繁枝密花中显现出空 灵的意境。作诗不拘常法,语言质朴自然, 寄意深远。著有《竹斋集》。(见活页部分)
多音多义
jiān(空间) jiàn(间接) 运用:一只毛色蓝黑相间(jiàn)的小鸟从窗户闯 入了我的房间(jiān)。 吟(yí n):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锤(chuí ):用锤子敲打。焚烧(fén shāo):烧毁; 烧掉。 池头(chítóu):池边。词语 若等闲(ruò děnɡ xián):好像很平常的事。 粉骨碎身(fěn ɡǔ suìshēn):身体粉碎(多指为了 某种目的而丧生)。 清白(qīnɡ bái):纯洁,没有污点。文中指高尚节操。 墨梅(mò méi):水墨画的梅花。 清气(qīnɡ qì ):清香的气味。 乾坤(qián kūn):《易经》的乾卦和坤卦,借指天 地、阴阳或江山、局面等。
古诗两首
一、激趣导入
洁身自好坚守节操 托物言志情真意切
它们,经历了多少次的打击,承受了多么大的磨难,才显出洁白 的身躯?而它们,又是如何在一片污浊中洁身自好,保持其朴素、淡 雅的气质?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都喜欢歌咏它们,赞美它们,借它们 抒怀咏志。今天,我们就随同两位诗人去亲近它们,感受它们的品质、 节操。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石灰吟》、《墨梅》两首古诗整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石灰吟》、《墨梅》两首古诗整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石灰吟》、《墨梅》两首古诗整合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读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注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注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二、解诗。

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书中批注诗意。

3、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

“若”、“等闲”、“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

三、品诗。

1、齐读《石灰吟》,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墨梅》,想一想:诗中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墨梅”?“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辨诗。

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2、引导学生讨论,板书:咏物抒怀石灰——于谦——清白墨梅——王冕——清气3、熟读成诵。

五、延读。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随想】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

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

如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

2、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引入1、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古诗?(让学生能有感情地背诵)你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

2、简介作者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

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抗清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

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元代诗人、画家。

王冕经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经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职,晚年还以梅花显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说:"野梅开花尚古色。

"(《归来》)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

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

他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

他所画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

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①指名读,指导节奏。

石灰吟墨梅于谦王冕千锤/万击//出深山,吾家/洗砚//池头树,烈火/焚烧//若等闲。

朵朵/花开//淡墨痕。

粉骨/碎身//全不怕,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要/清气//满乾坤。

②正音:焚,墨,乾。

三、精读感知《石灰吟》1、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逐字逐句理解。

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①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吟诵。

②锤:敲打。

击:撞击。

③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大意是: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才从大山上采下来。

2021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0古诗两首 墨梅 石灰吟课件(精品课件在线)_6

2021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0古诗两首 墨梅 石灰吟课件(精品课件在线)_6
真希望喜欢的人和自己能永远十八岁十八岁过后是十九岁十九岁过后是十八岁 而二十岁永远不会到来。一部荒诞现实主义的钉子户抗拆迁宝典。强者就是把泪擦干把伤藏匿一个人 若无其事去承担所有去面对所有。
孕妇梦见下雪 https:///shiguanyinger/1763.html
我们先有了标准答案再创造出附和答案的问题。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相对而言我还是比较怜惜自己的连自己都不爱着自己了哪里还想着让别人来疼爱你哪怕仅仅是安慰也罢我要不起我可以不要的
1
课件PPT
概括主题
《墨梅》通过诗人对自己所画 的梅花的描写,表现了他鄙视流俗、 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完美课件
2
课件PPT
写法点拨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某一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
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本文
中的这两首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要写好 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事物”与“志向”,“事物” 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事物的主要特点要与 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 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事物的特点为核心。事物要能 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 比喻、拟人、象征等。
完美课件
3
拓展提升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课件PPT

完美课件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 经过千万锤击从深山里采 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火烧看 得平平常常。粉身碎骨也都不 怕,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 人间。
• 《石灰吟》作者明代的于谦。吟是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 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 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 “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 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 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 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 写梅花的古诗: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 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 5、再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竹石 (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 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乾坤:天地 满乾坤 (梅花的香气)弥漫在 天地间
石灰吟 (明) 于谦
• 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全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 石灰吟:石灰赞歌。 •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 种形式) •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 夸张手法。 •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 若:好像、好似; • 等闲:平常,轻松。 • 清白:指高尚情操。 •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 人间:人世间。 • 锤:敲打。
作品中心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 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 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 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 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 情操。
巩固练习
20、古诗两首
• 1、《石灰吟》《墨梅》都是:咏 物诗。即两首诗都托物言志,借事 物来表达自己的做人志向和高尚思 想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 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 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陆游(南宋) 陆游《卜算子· 咏梅 》
•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20
古诗两首
生字词学习
阅读训练
• 《石灰吟》是我 国明朝时期的民 族英雄、政治家 于谦的一首托物 言志诗,该作品 因反映了诗人廉 洁正直的高尚情 操而闻名遐迩, 脍炙人口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 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 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 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 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侵略。
墨梅
• 《墨梅》为题画诗,有三位诗 人作过《墨梅》诗,其中最著 名的是元代诗人王冕的《墨 梅》。
作者简介
• 王冕画像王冕 (1287~1359) 元朝著名画家、 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 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 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 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诸 暨(今属浙江)人。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 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 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诗集》 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 《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 绝妙。
•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 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 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 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诗。作者 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 牺牲、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 底的思想感情。
•学习第二首诗 《墨梅〉
简析:
•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全诗通过赞颂了石灰的坚强不屈,抒发自 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生道路上清清 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 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经过千锤万 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 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 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 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 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作品信息
• 元· 王冕《墨梅》
• 【名称】墨梅 【年代】元朝 【作者】王冕 【体裁】七言绝 句
作品原文
• • • • 吾(我)家洗砚池⑵头树, 个个(朵朵)花开淡墨⑶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流(留)清气⑷满乾坤⑸。
• 【注释】⑴墨梅:颜色艳丽的梅花。 • ⑵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 • 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 里 • 化用这个典故。 • • ⑶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 • 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 • 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 ⑷清气:清香的气味。 • ⑸乾坤:天地。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毛泽东手迹《卜算子· 咏梅》一九六一 年十二月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结束
【译文】
• 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开朵朵, 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 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 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 《墨梅》作者元代的王冕。这是一首 题画诗。借墨笔画出来的梅花的色彩 淡雅、不要别人夸奖只愿留下清香弥 漫天地间来表达作者鄙视流俗、淡泊 名利、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