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合集下载

二、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制度

二、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制度

二、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制度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质7.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主要途径)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三、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5.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组织形式的更新与发展6.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四、教育的经济功能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承担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a.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b.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之获得一定劳动部门认可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和专门的劳动力;c.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为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d.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转换能力,摆脱现代分工对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a.教育可以高效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时间内为更多人所掌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教育也担负着发展科学,再生产科学的任务,这在高校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2.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a.文化观念制约着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b.文化观念影响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4.文化模式制约着教育的模式。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和内容。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①教育通过培养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②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观点、道德风尚,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怎样的?答:(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②生产力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③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内容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答:(1)学校教育能够引导儿童沿着特定的方向发展(2)学校教育能够给儿童较为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3)学校教育可以有效控制和利用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由专职教师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地培养(5)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社会的道德、信仰、法律、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

文化与教育相辅相成。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①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培养规格②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内容③文化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④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广义的教育活动(2)教育的文化功能①保存和继承文化②传播和交流文化③选择和融会文化④发展和创新文化4. 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答:(1)发展的统一性促进全面发展、和谐发展(2)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3)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充分利用可塑性引导学生健康发展(4)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给予合理的教育和良好的影响(5)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是指进行教育工作所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主要是回答通过教育过程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是培养各种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质量标准。

考前三天背大题,重点汇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

考前三天背大题,重点汇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

一、辨析题1.一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此观点是正确的。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

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上面四个方面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

综上,该说法正确。

2.由于教学活动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

此观点是错误的。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不能偏废其一。

综上,该说法错误。

3.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题,因此学校德育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一定要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此观点是错误的。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综上,该说法错误。

4.定势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此观点是错误的。

定势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在解决相似或相同的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对问题的适应,从而能提高反应和解题的速度。

对于变化的情境或问题,定势常具有消极作用,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综上,该说法错误。

5. 特殊迁移的范围比一般迁移的范围广。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因此,一般迁移的范围比特殊迁移的范围广。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能力》必背考点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能力》必背考点

考点1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3.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考点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考点3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考点4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1.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考点5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与教师观1.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制约和促进。

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受到其他系统方方面面的制约,同时又对其他系统有能动反作用。

教育主要与与社会发展中的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相互制约且相互促进。

1、生产力方面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起至着显然促进作用。

同时,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目的、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与规格。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教学手段、方法与非政府形式。

2、政治经济制度方面
政治经济制度同意着教育的性质。

同时也制约着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性质、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受到教育权和教育内容、结构、管理都存有一定的制约。

3、文化方面
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水平,同时也制约着教育的模式和教育环境。

文化同样制约着教育的传统与比变革,一个国家的文化越长久,教育变革就越难。

教育的社会功能
1、经济功能
教育培养着社会劳动力,提升生产力,提升劳动者素养与效率。

同时教育也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2、政治功能
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培养政治管理人才,促使政治民主化。

同时教育还可以引导和制造社会政治舆论。

3、文化功能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的传递、传播和保存功能,同时教育还能对文化进行选择和创新。

生产力与社会发展口诀

生产力与社会发展口诀

生产力与社会发展口诀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选择、简答)(一)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结构(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口诀:段容摸狗肚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选择)(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三、人力资本理论(选择)提出:(美)舒尔茨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2、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第二节教育与政治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选择、简答)(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口诀:零售木头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选择、简答)1、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口诀:人才+舆论=民主第三节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已考过简答,选择,重点)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和变革二、教育的文化功能:(选择,简答)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保存、传递(传递等同传承,侧重于时间上)2、教育的文化改造功能选择、整理、提升(对孔子的话有所选择,取其精华)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交流、传播(传播侧重于空间,如西方的孔子学院)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更新、创造、发展口诀:包拯传新人三、学校文化(选择)(一)概念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二)类型1、物质文化:环境文化、设施文化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3、学校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

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并要体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要求。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掌握了政权,谁就能控制精神产品生产,谁就能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在阶级统治中,统治阶级总是利用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统治地位,控制着教育领导权,使教育者根据他们的利益要求确定方向,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在教育内容上,尤其是那些关于政治、哲学、经济、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涉及培养出的一代人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及为谁服务的问题,更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分析论述教育与政治、经济 的关系

分析论述教育与政治、经济    的关系

分析论述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在阶级社会中,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文化教育上也占统治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②教育同样受占有物质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所支配,要受他们的思想所支配,受他们的经济力量所支配。

下面谈谈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教育的发展需要人力与时间、物力与财力等,而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人力,资金,物力。

因此,经济发展的状况影响着教育所能拥有的基础性条件状况,教育的发展不能超出社会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可能范围。

(二)社会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所提出的要求,也必然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

在漫长的奴隶、封建社会中,学校所培养的人,主要是进入上层建筑领域的统治人才和知识分子。

随着机器大工业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列入培养目标之中,而不仅仅是培养官吏、律师、知识分子。

(三)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在课程的门类上,古代社会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门类不多,大多数是属于人文学科以及语言、文字等工具课程,与生产力直接联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课程所占的比例甚微。

18—19世纪首先在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在这种形势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课程理论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要求,“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他主张科学课程应该作为学校课程。

(四)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为了使教育适应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对教育结构进行了改革,除了重视普通教育外,还大力发展专门教育和特殊教育。

另外,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教育能力辨析题

教育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4*8)1、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错误.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2、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错误。

直观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

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或子理解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教学,而不能把直观教学作为教学目的。

3、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

正确。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4、负强化就是惩罚。

错误.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不良行为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时期。

错误.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因此,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一定要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错误.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已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正确。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任务难度的不同,所需要的动机也不同。

简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简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简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体制以及教育的目的而教育又会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反作用,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同时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标签:政治经济教育古人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足可见教育与政治之间的联系。

毛泽东同志曾经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这里所讲的文化当然也包括教育,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和制约着教育,而教育又会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反作用。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来说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要采取总总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决定谁享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力,谁无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力,谁有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力等问题,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拥有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社会具有不同的政治方向、思想意识和主流文化,并且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要求培养的是有不同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的人,自然要求传递不同的教育内容,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 受教育者(学习者)、3.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制约)作用、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用3.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3.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2.教育本身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科研促进民主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与文化关系:1.文化对教育的发展的制约作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4文化影响人们的教育观念(内容的念法)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规律启示1不平衡性:(1)同一方面的不同年龄阶段发展不均衡关键期:(劳伦兹)(2)不同方面在相同年龄阶段发展不均衡2顺序性循序渐进3阶段性根据年龄特征开展教育4互补性扬长避短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第二重要)、环境、教育(最重要)、个体主观能动性教育—主导地位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原因(重点)(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教育效果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对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价值,且具有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教育目的的功能:(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导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4)对教育活动的激励功能确立教育目的基本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2)人们的教育理想(3)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实现区域均衡发展(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发力发展职业教育(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学制建立的依据(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现代学生观:(1)学生使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因材施教(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学习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角色:(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研究者角色(6)父母与朋友角色教师职业素养:1.职业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3.职业心理健康4.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5)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3)专业能力的提高(4)专业自我的形成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2)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标准、2.教材3.课程计划(教学计划):(1)教学科目的设置(2)学科顺序(3)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教科书编排的原则:1.科学性余思想性、2.基础性与实践性、3.实用性4.衔接性5、系统性课程目标的特点:1.时限性、2.具体性、3.预测性、4.可操作性教学的任务: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三.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五.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学过程的特殊性1.间接性、2.交往性3.教育性、4.简约型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想统一——特殊性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想统一——发展性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常用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性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8.发展性原则常用的教学方法(重点)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练习法6.实验法7.实习作业法 8.实践活动法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标准(重点)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 8.板书有序9.教态自然。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现代化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育与政治经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够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或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建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从教育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在原始社会,以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国家,氏族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因而受教育权也是平等的,所有儿童平等接受教育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反映在受教育的权利上,也不可能是平等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只有统治阶级子女才享有学校教育的权利,被统治阶级无缘接受教育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在法律上废除了受教育者在阶级、社会等级地位的限制,受教育权利在形式上似乎是平等的但实际上,由于经济上和其他条件上的不平等,受教育权仍是不平等的(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阶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氏族成员,使他们能从事劳动,能遵守社会生活规范、互相合作,能为保卫氏族的生存而英勇战斗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总是力图使教育按照他们的要求培养和塑造年轻一代教育总是以巩固和发展统治阶级自身利益为根本宗旨奴隶社会学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奴隶主子弟培养成为自觉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统治人才,以及能征善战、具有暴力镇压奴隶起义和抵御外患本领的军人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地主阶级子弟培养成为国家政权中的官僚以及实际掌握地方政权的绅士,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愚民政策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一方面,是把资产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能够掌握国家机器和管理生产的统治、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和稳固政权,也给予劳动人民有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和职业训练,以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生产需要的熟练工人和政治上的顺民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与历史上任何阶级社会的教育目的不同,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充分说明,一个国家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社会的伦理道德观,直接受到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校教育所培养人才的政治、道德标准同样也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国家的这种要求通过制定教育目的、规定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考试评价手段来实现(四)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自己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要求我们研究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能动地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反过来,它对政治经济制度也产生积极的作用(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得到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不断有新的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进人现代社会,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势必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这就必然依靠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国家各级各类政治经济人才的学历层次和多方面的素养都将随之提高,它意味着教育的影响力亦相对增强(二)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道德、政策的阵地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借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们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很难想像,在一个文盲充斥、迷信蔓延的国家里,会有民主的政治和较高的办事效率从历史上看,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就是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演进和发展的过程封建社会的教育是特权阶级利益与专制统治的产物等级性、专制性、道统性及刻板的方法等,都是反民主的封建教育的反民主性是与封建社会政治的专制和独裁相对应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让劳动者摆脱人身依附关系,提供可以自由出卖的劳动力,以及平等的自由竞争因此,自由、平等、人权等便成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口号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认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即所谓人权);£是民主代议制作为公民参政及保障权利的形式教育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被提上日程的可以说,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民主化运动,是伴随着资产阶级致治民主化运动而孕育、发展的人类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后,教育与政治关系也具有了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可能要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就要加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我们不能把教育的作用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认为可以通过教育的作用解决政治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不现实的,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开始就和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物质水平的提高,教育与人类物质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一方面,办教育需要有必要的物质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会对教育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即能提供多少劳动年龄人口,多少社会剩余产品,多少可以从事学习的富余时间,以及多少以教育经费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用于教育活动的条件另一方面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该国的文盲率、人学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通常是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及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随之出现新的变化如大、中、小学的比例关系,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的关系,全日制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关系,高等学校中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的比例关系,都要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或者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或者出现人才过剩现象(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不断进步,并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l9 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要求,根据他对科学知识分类的观点,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对英国以及欧洲实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的教育改革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而这些改革大都反映了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水平和新要求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今天,把新的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改进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将大大提高教育质量(四)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具体表现为:一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传统的影响,教育的思想、内容、方法等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但教育只是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也有促进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即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承担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才;丰富的自然资源、先进的生产工具要通过高素质的劳动者来发挥作用;高技术的生产和效率的提高要靠大量高水平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来实现而劳动者基本劳动素质的优劣,技术人员科技水平的高低,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教育能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他们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为一个脑力劳动者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从而摆脱现代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马克思曾经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但是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或潜在的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为任何人刚生下来时,都不会有什么科学知识,如果不通过教育就无法掌握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任务尤其是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发挥其再生产科学知识的功能高校科学研究力量比较集中,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术思想活跃,信息来源丰富,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对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作出特别的贡献(三)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对生产力贡献的认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处于经验认识的水平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有研究者试图以实证的研究证明教育的经济贡献,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以后,才真正引起注意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把土地、劳动、资本看作生产的三要素,并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量是Eh劳动、资本和土地三个基本要素的投入量决定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从对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的分析中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就是人力资本他们提出和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人力资本理论把这些因素归结为知识的进步、技术的改进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促进生产起重要作用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在经济活动中是更活跃、更具发展特性的因素在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常常是更具关键性的因素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等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增加物质和精神收益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对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教育资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因为教育支出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支出与资本形成及国民收入有密切关系要探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从测定教育资本储量人手舒尔茨首先计算出美国1929年积累的教育资本总额为1800亿美元,l957年增至5350亿美元;l929年每个劳动力平均的教育资本是3659美元,1957年增至7868美元这说明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凝结在每个劳动者身上的教育资本量增加了通过计算美国l957年比l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舒尔茨推算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成为无处不在、无法回避的现实那么,科学技术对教育会产生哪些影响?二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显然应该是教育所关心的重要话题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教育事业是一项传统性很强的事业在历史上教育的某一形态一旦形成,往往几十年、几百年一脉相承,而科学却是活跃的、革命性的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科学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冲击教育的传统领域,导致教育中的新与旧、先进与落后的矛盾斗争,最终促成教育的革新与发展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具体地说,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二)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一方面,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教育活动提供指导;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每次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者数量的发展(三)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学校类型的多样化,规模的扩大,教育设施的兴建,教育内容的记载与表达,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制造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科学知识的生产是直接创造新科学的过程,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则是将科学生产的主要产品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编排,传授给更多的人,尤其是传授给新一代人,使他们能充分地掌握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为科学知识再生产打下基础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这是因为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它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前人的科学成果加以合理的编排,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选择最合理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习者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巴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实现科学知识的继承与积累;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早先,科学研究只是少数人的智力游戏活动,是为了好奇心的满足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这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它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的体制化(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据1986年统计,美国的科学家被大学聘用的占全部科学家的40%,美国大学担负了全国基础研究的60%,应用研究的15%;在日本,则是大学承担基础研究,国立研究机构承担应用研究,民间企业承担开发研究在中国,全国共有 800多所高校承担有科研任务l995年,我国高校承担的国家科研基金项目占总数的60%,1/2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3获国家发明奖(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的技术化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比如多媒体技术、电脑软件技术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对推进相关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三、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为IT)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尽情享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变化时,时光又把人类带人了信息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并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样,信息技术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一直是人们所期盼和孜孜以求的(一)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知识的数量观念信息技术把图书馆微型化,将世界上无数大型图书馆通过网络搬进电脑,搬进个人的家里个人之间在知识上的差距,如一位教授与一位小学生在知识上的差距,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口诀大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口诀大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口诀大全1.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口诀:内人解(结)手真龟(规)速2.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口诀:两权一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口诀:人(人才)鱼(舆论)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3.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4. 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口诀:社会、个人、理论三方面5.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口诀: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个性多发展6.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教育并不是被动接受政治经济的影响,反
过来,它对政治经济制度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人才,通过培养人才能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
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得到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不断有新的接班人。

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

进入现阶段社会,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科学文化高度发展,势必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这就必然越来越依靠于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国家各级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的学历层次和多方面的素养将随之而提高,它意味着教育的影响亦相对增强。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
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普及教育程度越高,人的知识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舆论力量。

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
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宣传某种思想形成某种舆论,藉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反动的阶级利用教育来宣传反动的思想,观点,迷信,为维护反动的政治服务;革命的阶级利用教育宣传革命思想,传播科学真理,制造革命舆论,以影响群众,为革命的政治服务。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又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生。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信息技术与教育:改变着人们对于知识的观念;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学校文化的特性: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

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个体认知发展的规律(皮亚杰):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成熟,环境,个体实践活动。

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人的主观能动性三层活动: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少年期的阶段特征: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激励,评价。

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出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受教育权。

学生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职业角色特点: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师生关系: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教育内容的角度,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即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知道,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课程的类型:(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者的角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课程任务为依据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型课程,实践性课程。

从教育阶段角度: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我国课程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学科技术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理论。

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课程文件三个层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教学计划的构成: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

教科书的编写遵循的原则: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注意适用性;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课程实施的结构:安排课程表;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课程评价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说每一个目标;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课程原理四步骤: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课程评价的基本问题:评价概念是否合适;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

过程评价的基本阶段: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材料;报告结果。

教学的主要作用: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如下: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中学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课的类型:根据教学任务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教师上好课的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道尔顿制。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不利于因材施教。

分组教学的优缺点: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缺点:难以科学的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副作用大。

道尔顿制及优缺点: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教学策略主要类型: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

德育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德育目标;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应考虑文化传统的作用。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

德育过程的规律: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德育的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德育模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

班级管理的作用: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