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内部治理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内部治理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五、 碳会计体 系构建措施 ( 一) 成立相关 团体机构 成立 由一些组织机构 紧密联系 的团 体, 这些组织机构不仅有着共同 目标 并有着相同的价值 观。 在进行
[ 1 ] 王爱 国: 《 我的碳会计观》 , 《 会 计研 究 ̄ 2 0 1 2年第 5期 。 [ 2 ] 阮鹏熙 : 《 碳排放权 交 易国 际会 计准 则问题研 究及借鉴 》 ,
对这些问题 , 并证 明实行低碳经济 的行动 , 企业将需要求 助于会计 师。在未来 , 这将是会计师的责任 , 会计人将代表财务会计年度报
告过 程中碳排放相关 的行动 。”
பைடு நூலகம்
碳市场对碳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 国必须更加重视碳 会 计, 企业 的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 应首先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
要“ 完善 中国特色现代 大学制度 , 完善治理 结构 。” 2 0 1 0年 1 2月
目前 , 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包括 以党委为核心的政治权力 、
以校长为首 的行政权力 、 以教授为主 的学术权力 、 以教职工为代表
《 国务 院办公厅关于开展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的通知》 则将 北京 大学等 2 6 所部 属高校作 为“ 推 动建 立健全大 学章程 , 完善高等学 校内部治理结构” 试点高校 , 把高校内部治理结 构的改革 和完善工 作推到实质性的阶段。而衡量和评价高校 内部 治理 结构 的改革 和
完善状 况 , 则需要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因此 , 高校 内部 治理
的民主权力 。而高校 内部治理结 构中因为学术权力弱化导致政治
权力与和行政权力高度重叠 , 学术权力从 属于行政权力 , 民主监 督
权力弱化 。具体来说 , 高校 内部治理主要存在以下几大 问题 : 高校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性实践研究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性实践研究
践的关系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基础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包括制度创新、组织架构优化、 运行机制完善等方面,这些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 条件。只有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治理体系,才能 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体系
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战略规划能力、决策执行能 力、资源配置能力、监督评价能力等方面,这些能力 的提升有助于推动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建立健全高校管理制度
完善高校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力,确保高校各 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人事制度、教学科研 体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革,提高管理效能和办学效 益。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措施建议
完善高校章程建设
加强高校章程建设,明确高校的办学宗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 等方面的内容,为高校治理提供基本遵循。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与目标
内涵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通过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体现现代大学制 度要求、适应高校内外环境变化的治理体系,实现高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 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目标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是提高治理效能,提升办学水平,推动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创新性实践的启示与思考
启示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创新性实践需要从制度建设、机构设置、民主参与等方面入 手,注重制度规范与实际操作的衔接,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高校实际的 治理体系。
思考
在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各方面利益 关系,加强分类指导,鼓励探索创新,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同时,要注重提 高师生参与度,发挥其主体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研究

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研究

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进行了广泛研究。研究主 要集中在治理结构、决策机制和监督体系等方面。部分学者提出完善治理结构 是提高高校内部治理能力的关键,应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 机构的作用。另一些学者则强调建立健全决策机制,通过民主参与和科学决策 提高治理效能。
谢谢观看
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研究
01 引言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3 研究方法
04 治理体系分析
05 治理成效评估
06 结论与展望
引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公立高校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内部治理体系 也面临更多挑战。内部治理体系不仅是高校运行的基础,更是提高教育质量和 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因此,对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演示将结合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治理体系分析、治理 成效评估和结论与展望等方面,对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进行全面探讨。
还有部分学者主张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并提高监督效足等问题。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获得更 全面、准确的信息。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其次, 运用个案研究法深入剖析几所典型公立高校的内部治理实践;最后,通过问卷 调查法收集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以了解他们对内部 治理体系的看法和建议。
治理体系分析
1.治理结构: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校级领导班子、职能部门、 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自治组织等。这些机构之间应形成各司其 职、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
2.决策机制:高校内部决策机制应遵循科学、民主和高效的原则,确保各方利 益得到充分表达和平衡。在决策过程中,应重视专家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和可行性。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分析。

在引言中,介绍了背景情况,阐述了问题的提出,并分析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在分析了当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状,探讨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措施和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

在结论部分进行了总结,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措施、路径、重要性、引言、正文、结论、背景介绍、问题提出、意义分析、现状分析、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逐渐成为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对外竞争力。

背景介绍中首先需要指出我国高校治理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如决策权过于集中、缺乏透明度、学术权威受挑战等。

同时也要提出我国高校治理能力现状不足的问题,比如管理粗放、决策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完善高校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效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提出当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有高校治理体系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机制不够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部分高校领导层决策权过于集中,导致高校治理效率不高,决策不够科学合理。

高校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容易造成腐败现象的滋生。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公办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治理结构也变得愈发重要。

这种结构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和运行,也关系到教育质量、师生关系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

本文将对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关键要素和影响因素。

首先,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由校董会、校委会和校长领导班子组成。

校董会作为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由政府、高校校友、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其职责是监督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方向。

校委会是学校的重要决策机构,它由各学院院长、教授代表和学生代表等组成,其职责是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针和相关政策。

校长领导班子则是学校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运营、管理和实施学校的各项工作。

其次,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关键要素包括权力分配、权责衔接和信息流动。

权力分配是指将权力合理分配给各个决策机构和管理层,保证各方都能行使自己的职责,并形成一种良好的权力平衡机制。

权责衔接是指各个决策机构和管理层之间明确权力和责任的关系,保证决策的有效执行和结果的负责任。

信息流动是指学校内部各层级之间沟通和信息共享的机制,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充分利用,以支撑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再次,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制度环境、管理水平和人文因素。

制度环境是指学校所处的教育制度和高等教育管理政策的整体框架,它对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起到了制约和规范作用。

管理水平指的是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良好的管理水平能够推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改进。

人文因素则是指学校内部师生之间的关系、价值观和文化氛围等,它们对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稳定性和和谐性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校董会和校委会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其次,加强学校内部各个层级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推动信息的流动和利用。

高校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

高校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

高校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场所,对于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高校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成为了一项紧迫而必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高校领导机制、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三个方面来论述高校如何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

1. 高校领导机制高校的领导机制起着决策、管理、组织和协调等重要职能。

一个有效的领导机制可以带来高效的决策结果和良好的组织效果。

要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高校需要实行科学的选拔机制和聘任制度,确保领导层的选拔与聘任能够真正体现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标准。

同时,高校还应当加强领导干部的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

此外,高校还应着力构建高校领导机制与高校发展目标的契合关系,确保领导机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发展和建设。

2. 高校决策机制决策机制是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方向和决策效果。

为了构建完善的决策机制,高校需要加强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民主性,遵循客观、公正和科学的原则,确保各方利益的公平代表和真实表达。

此外,高校还应当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高校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促使高校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为了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构和监督流程,加强对高校各级管理干部的监督和评价,确保他们的行为合规和职责履行。

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监督,确保教学质量和学术诚信。

在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内部治理的法治化,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权责边界和行为规范;二是注重内部治理的市场化,鼓励高校内部各个部门和个体主动参与竞争,提高效率和质量;三是注重内部治理的民主化,加强师生参与决策和事务管理的渠道和机制,促进多元化和平等化;四是注重内部治理的权威化,加强高校领导层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确保决策的有效执行。

中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形式探析

中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形式探析
是 完 全 以 强 制 性 制 度 变 迁 为 主 动 力 的 时 期 ( 9 9~ 17 14 96
借鉴阎凤桥对民办高校 的研究 , 本文采取 制度理论 和资 源依存理论作 为分析框 架。制度理 论是 指制 度环境 决定着 组织 的治理结构 ; 对于外 部制 度环境 的要求 及变化 , 织往 组 往要在结 构上作 出反应 , 以适 应生存 和发展 的需 要 , 即外部 制度 环境 因素能够 “ 嵌入 ” 到组织结 构 中 ] 。资源依 存理 论是指组织从外部获得 资源 的情况 与组织 内部权 力配 置之
二 、 办大 学的 规范治 理结 构 公
公办大学 的规范 治理结构 受外部 制度环境 , 主要是 国家 法律和政策 的制约和影响 , 它在 一定程度上 与其行为治理结 构发生联系 。对 公 办大 学 而言 , 度环 境 始终 处 于主 导地 制 位, 是大学 内部 治 理结 构 的基 础。从 高等 教育 发展 的 历史
对大学 的绝对领 导的框架 下, 最大限度地 发挥 以校 长为代表 的行政 系统 的办学职能 。通过几十 年的总结 和探 索 , 上特 加 定社会事件的介入 , 最终 使得公 办大学 的内部 治理结构实行
了党 委 领 导 下 的校 长 负 责 制 , 于 19 并 9 8年 由 《 等 教 育 法 》 高
本 是 4~7年 就 会 变 化 。 这 种 变 化 的 实 质 , 是 要 在 保 证 党 就
而言 , 内部治理形式与法律对于公办大 学组织规定性要 求 其 之间有密切关 系。谁掌握越多 的办学 资源 , 就对学校拥 有 谁 越大的影 响力 , 同时 , 自身也就越有条件获得更多利益 。 此外 , 本文还利用 规范结构 与行 为结构这 一组 织社会学
近年来 , 大学治理正在成为国 内高等教 育学术界 和管理 界关注的热点。但 是 , 究竟 何为 “ 大学治 理” 国 内大学 内部 , 治理结构 的现实状况究竟如何 , 是一个亟待深 入研究 的问 仍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举措。

高等教育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对于提升高校整体实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推动高校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状,探讨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和对策,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而当前我国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具体表现在:(一)治理体系不够科学健全。

高校治理体系主要包括高校领导班子、决策机构、管理机构、监督机构等。

目前一些高校在治理体系上存在着权责不清、机构设置不合理、决策程序不够民主等问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权力过分集中和不透明等情况。

(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高校治理能力的提升包括治理智慧、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的提升。

当前一些高校的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中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教育理念保守、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导致高校在组织管理、学科建设、科研引领等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三)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适应高校发展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高校发展的需求之间出现了不适应和脱节的情况。

这种不适应表现为高校内部管理混乱、自身建设和发展计划不够清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一)建立科学健全的治理体系。

高校治理体系的科学健全是现代高校治理的基础,必须创新高校领导体制、完善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建立高校决策程序、构建高校监督机制等,实现高校治理体系的科学、透明、高效。

要建立起学校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学校治理透明度,提高社会监督和参与水平,形成多方治理格局。

(二)提升高校治理能力。

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需要不断提升高校的治理能力,包括高校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的素质提升、治理智慧和决策能力提升、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提升等方面。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建设高校治理体系是指高校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权力运行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安排。

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完善治理结构。

高校应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包括校董事会、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构建权责清晰、协调有序的治理体系。

2. 强化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高校规章制度体系,明确各项制度的内容和依据,确保规章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增强高校治理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加强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包括审计机构、纪检监察机构等,对高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

4. 推进权力下放。

高校应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权力下放和责任下移,营造积极、开放、活力的管理氛围。

二、提升高校治理能力1. 健全管理团队。

高校管理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懂得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协调和领导团队,推动高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2. 加强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的高校决策机制,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培养高校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3. 拓展合作交流。

高校管理者应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学术交流和管理培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4. 推动信息化建设。

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服务,为高校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高校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加强高校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有助于提升高校治理效能和管理水平,增强高校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能力。

高校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与完善研究

高校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与完善研究

高校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与完善研究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内部治理机制的优化与完善对于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高校内部治理机制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优化与完善其内部治理机制,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内部治理机制的现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高校内部决策相对集中,缺乏多元参与。

决策权集中在高校领导层手中,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其次,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对于高校领导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明确,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

最后,高校内部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有待提高。

学校的决策和资源配置的过程缺乏透明度,容易产生不公正的现象。

为了优化和完善高校内部治理机制,首先需要加强多元参与。

高校领导应积极倾听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机制。

学校可以设立各级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机构,让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决策过程。

此外,还可以通过搭建在线平台,开展线上投票或意见征集等形式,更加广泛地听取各方的声音。

其次,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高校应当明确领导层的权责,建立起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

对于高校领导的工作绩效和职业道德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领导干部能够按照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工作。

此外,还应设立独立、公正的监督机构,加强对学校决策的监督和审查,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在提高高校内部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方面,需要加强信息公开和决策的透明化。

学校应定期公开学校财务报告、决策文件和校园建设等重要信息,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的监督。

对于涉及到校园招生、人事任免等重要决策,可以开展公开听证会或专家论证,让决策过程更加透明,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高校内部实力培养和专业化管理。

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办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性与效率性直接关系到大学的发展与教学质量。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以期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二、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目前,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由董事会(或理事会)、校长领导下的行政系统、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成。

这种结构形式体现了学校的管理与决策的权力分散、层级清晰的特点。

(一)治理结构的层次性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分为多个层次,包括校级领导层、中层管理干部和基层教职员工。

每个层次在大学的管理和决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二)决策的民主性在决策过程中,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参与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同时,学术委员会等机构在学术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决策作用。

(三)监督的完善性学校内部设有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学校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三、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已经相对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权力分配不均、决策机制不科学、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一)权力分配不均在部分公办大学中,行政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学术权力和民主参与权力的弱化。

这可能会影响学校的学术氛围和教学质量。

(二)决策机制不科学部分学校的决策过程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导致决策结果可能偏离实际情况,甚至出现失误。

这可能会对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虽然学校内部设有监察、审计等部门,但监督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部分学校的监督工作可能存在漏洞和不足,导致学校的一些不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惩处。

四、优化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一)调整权力分配结构在保证学校行政权力的同时,加强学术权力和民主参与权力的地位。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高等教育领域,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评估大学发展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公办大学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进行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任。

因此,对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

二、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目前,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采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教学科研为主要职能,辅以行政、后勤等支持服务部门。

在内部管理上,一般实行分层管理、分权负责的管理模式,旨在确保大学的日常运转和决策的高效性。

这种治理结构在过去的实践中,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这种内部治理结构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权力分配不均,党委与校长的职责界定不够清晰,容易导致决策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其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冲突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术权力的过度干预可能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则可能影响学术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此外,一些公办大学在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四、优化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 明确党委和校长的职责范围,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党委应主要负责政治领导和思想引导,而校长则应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决策执行。

通过明确职责范围,确保决策过程的公正、透明和高效。

2. 强化学术权力在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立学术委员会等机构,确保学术事务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同时,加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沟通与协调,避免冲突和矛盾。

3. 优化资源配置和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完善资源配置机制,确保各学院、各学科之间的资源分配更加均衡。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办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个合理、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效率,还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公办大学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目前,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术委员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

在这种治理结构下,大学实行分权管理,将权力分配给不同的机构和人员,如行政机构、学术机构、教职工等。

这种分权管理有助于大学实现高效、有序的运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1. 权力分配不够合理。

一些大学的权力过于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中,导致决策过程不够民主、科学。

同时,学术机构的权力相对较弱,影响了学术研究和教学的质量。

2. 内部沟通机制不够完善。

大学内部的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决策执行困难。

3.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大学的监督机制主要依赖于内部的审计、监察等机构,但这些机构的独立性不强,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改进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措施1. 优化权力分配。

应建立更加合理的权力分配机制,将权力下放到学术机构和基层单位,增强学术机构的权力和地位。

同时,应加强民主决策,确保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 完善内部沟通机制。

大学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加强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作,确保决策的顺利执行。

3. 强化监督机制。

大学应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和监察工作,确保监督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同时,应加强社会监督,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

五、结论通过对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合理、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对于大学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办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日益凸显。

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运行效率、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对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进行研究,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学校领导体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执行机制等。

目前,大多数公办大学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领导体制方面,一些大学的领导层存在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过程不透明等问题。

这导致学校的决策往往只由少数人决定,缺乏广泛的参与和监督。

其次,决策机制方面,一些大学的决策过程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

在制定重大决策时,往往缺乏充分的论证和讨论,导致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受到质疑。

再次,监督机制方面,一些大学的监督机构设置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监督效果不佳。

执行机制方面,一些大学的执行层对决策层的决策执行不力,存在拖延、推诿等现象。

三、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重点针对上述问题,对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三、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重点首先,需要加强对学校领导体制的研究。

应当明确领导层的权责划分,实现权力的制衡和监督,确保决策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同时,应鼓励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多元共治的管理模式。

其次,应完善决策机制。

在制定重大决策时,应充分论证和讨论,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应建立决策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反馈决策执行情况,对决策进行持续改进。

再次,应强化监督机制。

完善监督机构的设置,增强监督力度,确保监督效果的实现。

同时,应建立执行机制的评价体系,对执行层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和监督。

四、结语总之,对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民主管理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民主管理问题研究综述

实行“ 政务公开 , 群众参与 , 民 务制度等内部管理运行机理 的改革。本文所研 评议会管理机制 ,
究的内部民主管理 ,即高校在内部管理中采用 主治校”的制度 ,探索出中国大学行之有效的
民主为 价值 取 向的管理 方法 。 允许 、 倡 和实行 “ 委 治 教 、 政 治 校 、 提 党 行 教授 治 学 ” 的管 理模 式 。
宁德师专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Fra bibliotek年 第 3期 01
( 总第 9 8期)
我国公立高 部民主 校内 管理问 题研究综述
张秋 良
( 宁德 师 范学院 , 建 宁德 福 320 ) 5 10

要 : 过 梳 理 我 国 公 立 高校 内部 民主 管 理 的 相 关研 究 成果 , 归 纳 为教 授 治 校 论 、 代 会 主 导 论 、 通 可 教 校 务公 开论 、 程再 造论 和 权 力 削 衡 论 等 五 个 方 面 。 些 研 究 成果 给 我 们提 供 了如 下 启 示 : 高校 流 这 对
・收稿 日期 : 0 1 o — 5 2 1 一 6 1
文 章 提 出 “ 能 实 行 教 授 治 校 ”应 是 “ 授 治 作 中要 重点 实行校务 公开 。[ 不 , 教 1 1 1 学” 嘲 。 杨冠英 提 出要改 进现有 制 度, 立教授 也 树 是管 理 主体 的意 识 。 改现行 有关 法律法 规, 修 为
公开 机构 等 民主管理 组织 与 之相配 套 。 不过 “ 在 都停 留在 原来基 础上 。


我国公 立 高校 内部 民主管 理相关 研 究
制度 , 有些 高校 还成 立 了各类 工作 委员会 、 校务 成 果 :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快速发展的教育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及其效率性变得日益重要。

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不仅能有效地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更能体现出一所大学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旨在为进一步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目前,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由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构成。

决策层主要由校领导、学术委员会等组成,负责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执行层则由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组成,负责执行决策层的决策;监督层则主要由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负责对学校内部事务进行监督。

这种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学的稳定运行和教学质量。

然而,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大学的决策机制不够透明,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未能完全理顺,以及监督机制执行不力等。

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大学内部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方向(一)强化决策透明度首先,应建立更加透明的决策机制,使决策过程更加公开、公正、公平。

这包括决策的制定过程、决策的内容以及决策的执行情况等都需要进行公开,接受广大师生和社会的监督。

(二)理顺行政与学术的关系其次,应理顺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

大学作为学术机构,学术权力应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应建立以学术为主导的治理机制,使行政权力为学术发展服务,而非干预学术活动。

(三)强化监督机制最后,应强化监督机制,确保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监督部门应独立于执行部门,对学校的各项事务进行全面、公正的监督。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四、实施策略与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大学内部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应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大学应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现代大学治理下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

现代大学治理下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

现代大学治理下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黄一川(长沙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摘 要]在现代大学治理趋势下,我国高校正面临着改革与转型。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出现管理意识薄弱、缺乏风险防控、执行流于形式、预算不完善、缺乏评价和监督等问题。

文章从高校特征与内部权力运行机制分析其原因后,提出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大学治理;高校;内部控制[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09 1231 引 言我国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阶段迈进,这也必然伴随着高校业务多样化,管理工作复杂化,改革进程加快化。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

”但高等教育的办学和管理水平还没有跟上扩张的速度。

在现代大学制度的趋势下,要求加强制度建设,深化内部管理体制[1]。

内部控制是高校内部管理的必需手段和有效工具,能保障管理规范运行。

不完善的内部控制使高校资源浪费,腐败滋生。

高校应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防范经营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办学效果。

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大学治理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

我国高校目前对内部控制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人员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及高校的领导者,对其重视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

从所调研的某省高校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还处于内部控制建设制定阶段,甚至还有部分高校未建立有关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

直到2012年正式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才算对我国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有个里程碑式的指导。

而在这之前主要是些宏观性的政策指导,比较笼统和模糊,没有具体的流程、方式和方法。

因此,内部控制的工作都大多数凭借着管理者的经验和领导风格。

缺乏系统的风险防控机制。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范文

《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公办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还能促进学术研究的进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

二、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目前,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术委员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

这种治理结构体现了党的领导与学术自治的结合,具有政治性、教育性和学术性等特点。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的核心。

党委负责把握学校的政治方向,维护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校长则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执行党委的决策。

这种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校的政治方向和行政效率。

学术委员会制度是保障学术自治的重要机制。

学术委员会负责审议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位授予等重要事项,保障了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则是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途径。

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校的稳定与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决策机制不够科学,决策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其次,学术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此外,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影响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优化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策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优化我国公办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完善决策机制。

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监督机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同时,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确保学校的发展方向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2. 改革学术评价机制。

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学术评价机制,鼓励学者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研究作者:刘卫锋程朴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4年第03期摘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不仅要在内容上合法,也要在过程上合法。

若制定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规范过于强调竞争和经济,会影响到高校的知名度和发展。

对德国、美国、法国如何克服利益冲突进行比较法学研究,同时对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法理和法哲学进行梳理,提出建构以尊重高校自主权为基础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修正注重经济利益的评价标准。

此外,还应当根据距离原则和比例原则,调整政府与高校之间的距离,以保障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结构性改革;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3-0006-08一、问题提出随着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普及化推进、新兴城市快速发展等因素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目前,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然而,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上,是强化对高校自律教育的研究与规范以增加高校财务的稳健性和自给自足能力,还是放松管制强化高校的自由来保障教育,这都需要深思熟虑。

在此种背景下,这两种视角的矛盾逐渐加深。

吉鲁(Giroux)在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战争中指出以“公共”为基础的高校正逐渐企业化(商业化)[1]。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面对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的要求,针对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重新审视[2]。

尽管我国出台了高等教育相关的方针政策和行政法规,但高校债务问题引发的财政危机现象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的纵向层次结构日趋成熟,但重点高校均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中小城市高等教育逐渐稀薄。

不僅如此,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的管理规范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研究
作为传承和拓展文明的学术组织,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的重要使命。

在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大学发挥着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公立高校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主阵地,关乎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效益和质量。

而“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校自身的健康成长,当然要从高校的内部做起。

因此,做好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创新研究,深入推进高校治理改革实践是破解“钱学森之问”,践行高校使命,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殊时代背景下,推动公立高校内部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的转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成为我国
教育领域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绪论。

介绍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梳理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论文结构,指出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本章主要从理论层面解决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分析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框架问题,即将治理的一般性原理、中国情境下治理体系的嵌入性分析工具以及中国公立高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实践相结合,在规范限定本研究所涉及的“大学治理”“公立高校”“治理体系”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按照“价值——制度——行动”这一
中国特色治理体系的基本结构,明确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分析和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价值构成。

“价值”的定位是构建任何一个现代社会组织必须首先厘清的问题,“价值”不仅关系到组织存在的意义和使命,更关系到组织的制度结构和行动规范的确立。

本章以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价值构成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从现代大学的功能价值和精神价值出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公立高校政治价值的特殊规定性,明确公立高校自身的价值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揭示现实中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核心价值取向以及这些价值取所要正视和面对的价值偏离问题。

第三章: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制度结构。

制度对于治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效的治理必须要以稳定的制度结构和有效的制度供给作为基础、保障和动力。

本章以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制度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现代大学内部的权力结构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在明确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理想化制度结构的基础上,介绍和分析当前公立高校内部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政治领导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学术自主管理制度的现实样貌,同时分析和揭示当前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在制度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缺陷。

第四章: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行动模式。

从价值层面的引领,再到制度层面的设计和安排,最终都将落脚于具体的治理行动之中。

本章以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行动模式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从治理的行动模式区别于传统管理的特殊性角度,结合自主治理的基本原则,设计并提出了带有自主行动特征的公共高
校内部治理体系的理想行动模式,并在对当前公立高校内部以决策、执行、参与和监督为核心内容的行动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查找和分析阻碍公立高校内部治理有效行动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优化的实现路径。

本章在综合前文论述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价值路径、制度路径与行动路径三个维度,探讨未来进一步优化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可以进行创新和改革的具体领域,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