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探究学案
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1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教·学案课文位置: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执教者:侯永锋备课时间:2012-3-20 教学时间:2012-3-29 组长签字:第二课时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教学目标】1.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2.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的出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制造水果电池。
【教学重点】:形成原电池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从实验现象中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品】铜片、锌片、碳棒、稀硫酸溶液、硫酸铜溶液、导线、烧杯、直流电流表、灵敏电流计等。
【教学过程】【教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火力发电厂的发电过程,了解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是要经过化学能—热能—机械能—若用火力发电每年可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1亿吨,二氧化硫200万吨,一氧化碳1万吨,氮氧化合物37万吨,工业废渣约1200万吨以上。
这样,煤的利用率很低,并且污染环境,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最后我们设计了一种装置,能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
【引入】复习原电池原理:备课札记负极失电子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还原反第二课时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设问】燃烧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燃烧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又是什么?【回答】(阅读课本后)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结合,伴随体系能量的变化。
如煤燃烧、铝与盐酸反应放热等。
【提问】能否描述出铝片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学生】铝片表面被腐蚀,表面有气泡放出,溶液温度升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金属的一些知识,了解了锌和铜的性质。
锌是比较活泼的金属,能溶于稀硫酸,铜是不活泼金属,不溶于稀硫酸。
下面我们做这样几组实验。
【实验】①将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②将Zn片和Cu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③将Zn片和Cu片用导线相连插入稀硫酸中④将Zn片和Cu片用导线与电流表相连插入稀硫酸中⑤将Zn片和Cu片的导线互换,重复实验④【学生】实验现象①Zn片表面产生气泡,Cu片表面无现象②Zn片表面产生气泡,Cu片表面依然无气泡③Zn片表面无气泡(或少量气泡),Cu片表面产生气泡④Zn片表面无气泡(或少量气泡),Cu片表面产生气泡,电流表指针偏转⑤Zn片表面无气泡(或少量气泡),Cu片表面产生气泡,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④相同。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节原电池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3、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原电池电极名称的判定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教学过程]【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引出】原电池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题】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讲解】负极(锌片):失电子Zn -2e =Zn 2+(氧化)正极(铜片):得电子2H ++2e =H 2↑(还原) 总反应:Zn+2H +=Zn 2++H 2↑(氧化还原反应)电子流动的方向?锌 铜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导线(外电路):负极(失e -氧化反应) 正极(得e -还原反应)溶液(内电路):负极 正极原电池的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
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2、电解质溶液电子e- 电流I阴离子阳离子3、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 【实验探究Ⅱ】按右图所示, 将置有锌片的ZnSO 4溶液和置有铜片的CuSO 4溶液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流计连接,有什么现象?电流计指针不偏转,且铜片和铁片上均无明显现象(即:无电子定向移动)【问题】上述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吗?为什么? 【实验探究Ⅲ】在探究实验2的装置中架上盐桥连通,看有什么现象? 电流计指针偏转,有电流通过电路,是原电池装置。
【问题探究】(1)确定该原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原电池中的两个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负极(锌片): Zn -2e - =Zn 2+(氧化反应)正极(铜片): Cu 2+ + 2e -= Cu (还原反应)电池反应(总化学方程式):Zn + Cu 2+= Zn 2++ Cu (2)判断电子的流动路线及溶液中阴、阳离子移动趋势? 锌极铜极锌极 铜极【问题】然后取出盐桥,又将看到什么现象?电流计指针回到零点,说明无电流,未构成原电池。
《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说课稿
从生活学化学————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选自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中的原电池。
我说课的题目是:从生活学化学---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新课标对原电池的要求是:1、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3、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电池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使得学生通过典型实例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学生已有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有了一个较浅的感性认知规律。
必修1中深入的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以及电解质的知识,有了理性的认识;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了。
必修2的原电池是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化学中的重要应用;学生也会进行实验设计并会对实验做出评价;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的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原理,是对必修二的一个拓展加深,同时引入盐桥的概念。
那么必修二的本章内容不仅是对初中以及必修1化学的提升同时又为选修四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2、教学目标:(1)、了解原电池定义;(2)、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进行简单的原电池设计;(3)、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的研究过程,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习惯。
3、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难点: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二、学情分析: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以及有关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性质等知识,物理课上所学电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等都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能力层面: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
高三化学《原电池构成条件探究》优质课教学设计
《原电池构成条件探究》教学设计《原电池构成条件探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的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充分运用实验手段启发学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反应的化学原理和构成条件。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化学实验首先进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利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知识具有较强的探究性,适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电池的种类和结构有一定的知识了解,但对于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电池的基本条件知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正确判断简单原电池的正极、负极和电子流向,能写出电极反应式。
2.通过实验研究与分析,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化学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适当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
3.适度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并享受探究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2.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难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的探究【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用品】多媒体设备:多媒体电脑及显示屏实验仪器:电流表,导线,原电池容器,铜电极,锌电极,碳电极化学药品:稀硫酸溶液、氯化钠溶液、乙醇溶液【教学过程】【流程图】。
《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教学设计
《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教学设计
葫芦岛市一高中朱立群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2.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抓住氧化还原反应是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本质。
由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提升的认知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实验、评价实验等综合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的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
原电池原理和电子和电流的运动方向,在此基础上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及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单液电池与双液电池的区别,盐桥的作用。
四、教学模式
实验探究式。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用:
药品:锌片(2个)、铜片(2个)、铁片(2个)、镁条(2个)、碳棒(2个)、短玻璃棒(2个),1mol/L硫酸溶液、1mol/L硫酸铜溶液、1mol/L硫酸锌溶液、1mol/L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1mol/L醋酸溶液、稀氨水、无水乙醇、煤油、蒸馏水。
仪器:烧杯(4个)、导线带鸭嘴夹(4个)、电流计(1只)。
六、教学过程设计。
原电池形成条件探究
原电池形成条件探究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知识的第一课,其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和化学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学电源;第三部分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在现代生活中、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电池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等。
可见原电池的学习意义重大。
2、内容选择和呈现本节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由于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化学能与电能已经涉及到原电池相关知识,所以让学生进入原电池的条件的学习是一种知识的提升,思维的进步,而且原电池形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课融合了金属与非金属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生活中原电池的相关知识,体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探究教学思想内涵。
首先,新课引入的伽伐尼解剖青蛙的素材为探究教学创设了问题情景,当学生思考“青蛙腿放在铜盘里解剖为什么会抽搐”这一实验现象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紧接着,给出实验中科学家的假设,让学生思考讨论假设的正误,由老师为指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通过各个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实证性”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让学生自己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同时,习题中“原电池的判断”,课后的“家庭小实验——水果电池”,都是本课时探究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
这样处理教材内容后,教学就可能按照“设置问题情景——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和推理——通过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总结规律——得出相关结论——练习反馈——自己动手,课后巩固”的程序进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电池定义;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进行简单的原电池设计;初步养成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条件的探究》教学设计
两拿亮度参数值,分别为2600流明和l 900流明,其中l 900流明为经济模式参数值。NEC
的金黑自对比度为500:l,端口输入有模拟RGB*2(色差兼用)、S—video十1和视频十1三种形式,同时 逐有一缀模拟RGB的Monitor输出。这款产品还有“墙壁颜色补偿功能”、“自动垂直梯形补偿功能”和
文/王春
教学策略的选择
本节课采用问题提出、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
究分析和小组交流探讨的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分析
◆通过Flash课件进行课程内容逐一介绍,引导
学生对本讲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通过Flash课件动画模拟原电池电流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对原电池原理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及科学探究问题
图2 Cu—zII原电池的原理分析
将铜和锌片同时插入到装有乙醇溶液的烧杯中,且铜 片和锌片之间连接电流计,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小组交流、汇报实验 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然后 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如图5所示。
【学生】聆听、思考分析、理解记忆。 【教师l引导学生观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微观解 释。如图3所示。
XINXI JlSHU JIAO
熏
电池||j的麓像每埋警 及形成条 件的≥2探;蔬攀鏊
《关于原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并掌握原电池形成的原理及原电池的定义。 ◆能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运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原电池原理和形
成条件的能力。
教学设计
而今电池的种类越来越多,那么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怎 样的呢?构成一个电池的基本条件又是什么呢?今天 让我们以最原始的电池去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
高中化学《“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教案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活动元教学设计——“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编写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教材以电能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出发,体现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意义,从而引出对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学习,教材的安排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体现核心素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此外,本节课作为高中化学教材涉及电化学内容的第一课时,尤其是对于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学习,是学生初次进行电化学模型建立,体现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2.教材的内容前后关系、地位:《化学能与电能》一节安排在《化学能与热能》之后,学生已经知道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而相互转换。
在此基础上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实现对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并为选修四的进步一学习做铺垫。
3. 教材素材处理说明:本教学设计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教学重难点紧扣教材要求。
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进行探究的案例背景和程度均取自教材,比如教材实验2-4是进行铜锌稀硫酸电池的探究,再如“科学探究”和“思考与交流”提到水果电池,本教学设计都是以此为基础背景展开活动设计。
二、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方面: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具有金属活泼性和电解质溶液知识的储备。
而《化学能与电能》一节安排在《化学能与热能》之后,学生已经知道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而相互转换。
因此对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相关知识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2.过程方法及心理方面:在原电池的学习中,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大难点,却又是必须攻克的点,对于这一点,教师结合学生乐于操作实验,关注实验现象的心理特征,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电流(电能)产生的原因,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并能书写两极发生的反应式,能分析内电路中的离子和外电路中的的电子移动情况,进而深刻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建立对应模型,深化知识体系。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5篇原电池是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的装置,也可以说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教案(优秀6篇)
原电池教案(优秀6篇)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和总结规律的。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学难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准备原电池实验仪器及用品。
实验用品有:金属丝、电流表、金属片、水果。
先将各组水果处理:A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较厚),B组:成熟的橘子(将瓣膜、液泡搅碎),C组:准备两种相同金属片,D组:准备两种不同金属片。
【教学过程】[师]:课前我们先作个有趣的实验。
请大家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巡视各组实验情况)。
[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总结:出现两种结果:①电流表指针偏转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师]: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生]:说明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装置就叫做原电池。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原电池。
请大家列举日常使用的原电池都有哪些?[展示干电池]: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有下面几种,大家请看:[播放幻灯片]: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
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糊式锌锰电池、纸板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扣式锂锰电池、扣式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一次锂锰电池等。
化学苏教版高中选修原电池导优秀学案
原电池导学案
一、原电池概念:
二、设计原电池装置:
三、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
2
3
4
四、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干电池用久变软的原因
课后探讨:
1.请根据反应Fe + 2Fe 3+= 3Fe 2+,设计一个原电池。
画出该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并写出两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提示: 负极为Fe,正极为Cu(或C) ,
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电极反应式:
装置示意图:
2.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中,其实铜表面产生气泡的同时,锌表面也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这是为什么?
3.如果将镁铝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的是不是原电池?如果是请写出电极反应式。
提示:
2Al + 2H2O + 2NaOH = 2NaAlO2 + 3H2 ↑。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高中教案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高中教案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原电池的概念是电化学部分的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本节课将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形成的必要条件。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构造。
2. 掌握原电池形成的必要条件。
3. 能够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并进行实验验证。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工作原理。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锌片、铜片、稀硫酸、盐桥、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等。
2.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实验操作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原电池实验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
(二)理论讲解1. 定义原电池并介绍其基本构造,包括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等。
2. 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即氧化还原反应在两个电极上的不同发生,导致电子的转移,从而产生电流。
3. 详细讲解原电池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 必须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 两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为电极,且它们的电势不同。
- 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形成闭合回路。
(三)实验探究1.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搭建一个简易的原电池。
2.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包括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满足情况。
(四)总结提升回顾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强调每个条件的必要性,并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不同的原电池实验,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以检验学生对原电池形成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实验验证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还能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为后续的电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山东教师教案: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5则范文
山东教师教案: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5则范文第一篇:山东教师教案: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原电池的概念【难点】用己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条件和装置三、教学过程(一)实验展示,激趣导入【探究1】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两块金属片不要相接触,下同)请记录现象。
铜片:无明显变化锌片:表面产生气泡【探究2】首先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观察铜片表面有无变化;然后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请记录现象。
电流计:指针偏转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锌片:溶解结论:有电流产生【讲解】原电池的定义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知识升华,探究新知【多媒体演示】演示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讲解该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各电极的反应类型。
【观察】动画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方向、H+的移动方向、气泡产生的位置。
【回答】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提问】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回答】氢气【提问】氢元素原来以什么形式存在? 【回答】来源于硫酸电离出的H+ 副板书:我们再从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2H+→H2 【提问】硫酸电离出的H+如何转化为H2,?是得到电子还是失去电子? 【回答】得到电子【提问】既然是得电子,那么得到的电子是谁提供的呢?是锌还是铜呢? 【回答】锌提供的可能锌表面的电子流到了铜片上被溶液中的H+ 得到后产生H2。
【提问】大家思考一下有没有可能是铜提供的?如果不是铜,理由如何? 【回答】如果可能是铜与硫酸反应,Cu失去电子给了H+;(实验中溶液没有变成蓝色)【提问】电子从何而来?电子是从溶液传递还是锌片与铜片的接触点传递的呢? 【回答】是接触点传递的。
高中化学《原电池》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Z n C u第一节原电池学案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 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学习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温习旧知】1、原电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反应。
2、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 (1)当电解质溶液为稀H 2SO 4时: Zn 电极是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 Cu 电极是_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
(2)当电解质溶液为CuSO 4溶液时: Zn 电极是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Cu 电极是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反应.3、原 电池 原 理 :填写页表中的空白【学习新知】一、对锌铜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进一步探究【思考与交流】上图是我们在必修2中学习过的将锌片和铜片置于稀硫酸的原电池,如果用它做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快减弱,因此不适合实际应用。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没有什么改进措施?原因:改进措施:【自学指导一】观察实验4-1,说出实验现象。
【思考与交流】改进后的装置为什么能够持续、稳定的产生电流?盐桥在此的作用是什么?[附:盐桥制法:1)将热的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注意不要产生裂隙),将冷却后的U 形管浸泡在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中即可。
2)将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装入U形管,用棉花都住管口即可]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的原因盐桥的作用二、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不同区域进行,再以适当方式连接,可以获得电流。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节第1课时原电池学案
第2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1课时 原电池学习目标1.通过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认识到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2.通过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学习,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习任务1 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1)电极反应:在电极上进行的半反应叫电极反应。
负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正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2)电池反应:电池的两个电极反应组成电池的总反应叫电池反应,也就是正极反应与负极反应相加(得失电子数必须相同)即得电池反应。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化学反应:一般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电极{电极反应物{正极:氧化剂负极:还原剂电极材料:一般为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作电极的材料一般是金属材料或非金 属材料,如石墨)(3)构成闭合回路{离子导体:一般为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电子导体:导线微点拨:电解质必须处于电离状态,否则不导电,不能形成闭合回路。
4.根据电极判断电子、电流、离子移动方向水果电池是利用水果中的化学物质和金属片发生反应产生电能的一种电池。
它的制作方法也是很简单的,把两种不同的金属插在水果里面就可以了,两种金属的活泼性相差最好比较大,比如铜和锌。
制作步骤:取四个小苹果,分别插入镀锌螺丝钉和粗铜丝,然后串联连接成电路。
探究电极反应的书写问题1:苹果酸记为H2X,水果电池中Zn、Cu哪种物质可以与苹果酸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苹果酸是弱酸,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
提示:Zn;Zn+H2X Zn2++X2-+H2↑。
问题2: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提示:Zn2++X2-+H2↑。
问题3:根据单线桥看出Zn失电子(电子流出),电子沿导线流到Cu电极上。
据此写出Zn电极、Cu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提示:Zn-2e-Zn2+(氧化反应);2H++2e-H2↑(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也叫“半反应”,是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用得、失电子表示电极表面上的变化。
高三年级化学教学案(原电池)
高三年级化学教学案编制:张兵审核:方秋芝审批:赵世雨课题《原电池》 NO:1复习目标:1.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能正确判断电极名称、电子流向、电流方向。
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方程式。
2.根据电极反应方程式,正确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方向和溶液的PH值变化。
3.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了解新型化学电源4.根据电极反应,理解原电池工作时基本定量关系。
一、原电池原理1.原电池是利用反应,把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2)溶液:;(3)线路:;2.原电池中电极、电极反应、电子流向(以Zn|H2SO4|Cu原电池为例)【例1】稀硫酸C u SO4溶液稀硫酸稀硫酸稀硫酸A B C D【例2】叙述中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由铜、锌作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C.马口铁(镀锡铁)破损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锡先被腐蚀。
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0.2mol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
【例3】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例4】.把A、B、C、D四块金属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D上有气泡逸出;A、C相连时A极减轻;B、D相连,B为正极。
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A.A>B>C>D B.A>C>B>D C.A>C>D>B D.B>D>C>A二、电极反应式:(1)干电池:电极反应:负极,正极:2MnO2 + 2NH4+ + 2e-== Mn2O3 + 2NH3↑+ H2O总反应: 2NH4+ + Zn +2MnO2= Zn 2++H2O+2NH3↑+Mn2O3(2)铅蓄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负极(Pb):正极(PbO2):总反应: PbO2+ Pb +2H2SO42PbSO4+2 H2O(3)锂电池(了解)锂跟相同质量的其他金属相比较,使用寿命长,高能、质轻、电压高、工作效率高\储存寿命长.(4)氢氧燃料电池①酸式(H+):负极; 正极:总反应: 2H2+O2=2H2O②碱式(OH-):负极; 正极:总反应: 2H2+O2=2H2O※环境保护:废旧电池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和酸、碱等有害物质,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危害很大。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篇1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Zn2++H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下列装置那些能构成原电池,你能否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出它的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完成表格。
(注意:药品取少量,用完后不要倒掉。
序
号
是否为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反应式A 二、思考与交流:通过以上实验,你知道怎样才能形成原电池呢?(提示三、知识应用:
、对于原电池的电池名称,叙述有错误的是、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
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D 、电流表偏向的为正极
、下列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电解质都为稀硫酸) B C E
F
Zn
Fe
、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
气泡生成,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
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还原)电子,电极发生的是反应,电极反应式为,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为
设计一个原电池。
在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
盐酸。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和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
请说明原因
(2)若电极材料选铜和石墨,电解质溶液选硫酸铁溶液,外加导线,能否构成原电池
,若能,请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
C uS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