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合集下载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率(lǜ律):一定的标准和比率。此用如动词, 意为比例。
条:分条列举。 左:下面。 原补:《儒门事亲》卷二中的一篇,全名为《推 原补法利害非轻说》。
预:参与。
一言:一句话。引文见《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 病诠
张从正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 人(1156-1228),睢州考 城人,是金代的著名医 家,兴定年间(1217-1222) 是“金元四大家”之一 的“攻下派”的创始人。 张子和一生著述颇多, 最著名的就是与学生麻 知几、常仲明等共同写 成的《儒门事亲》。
过:外乎。 表实:谓表邪盛实。以下四句言邪实是因,正虚 为果。
纯:完全。
渠:他。指代庸工。 终老:年老;到老。《论衡· 无形》:“终 老至死。”
鲧(gǔn滚)湮洪水:鲧,亦作“鮌”,传说为 原始时代的部落首领,封崇伯,奉尧命治水。他 采取築堤之法,九年未平,被舜杀死在羽山。 《山海经· 海内经》:“洪水滔滔,鲧竊帝之息壤 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於羽郊。鲧 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国语· 晋 语八》:“昔者鲧违帝命,殛之於羽山,化为黄 熊,以入於羽渊。”另见於《楚辞· 天问》等。湮, 阻塞。
具:陈述。 补论:《儒门事亲》卷三有《补论》 篇,其论补曰:“予请为言补之法:大抵有馀者 损之,不足者补之,是则补之义也。阳有馀而阴 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馀而阳不足,则当 损阴而补阳。热则芒硝、大黄,损阳而补阴也; 寒则乾姜、附子,损阴而补阳也。岂可以热药而 云补乎哉?而寒药亦有补之义也。《经》曰: ‘因其盛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此之谓也。”
交驰横骛(wù务):谓邪气盛实扩散。横骛,縱 横奔驰。
脉脱:谓脉息微弱将绝。
始:方才。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了解作者祛邪所以扶正的观点及汗下吐三法“能兼众法”理论。

[教授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生僻字鲧鹜漉嚏涎渫砭诠湮二、繁体字憑補穩過婦風盡裏雖實腫癢興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误人而不见()其迹。

2、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淚()。

四、重点词语1、(治病)诠2、(常)著3、渠(亦不)4、省(其过)5、湮(洪水)6、颇(甚) 7、散(论诸病) 8、流(言治法) 9、(非一)阶 10、具(于《补论》条下) 11、殊(不言补) 12、若(草木) 13、口体 14、(形)措(而不用) 15、(大)瘵 16、未由 17、相(其病)五、指出语法现象1、可得而罪也。

2、热客下焦。

3、可汗而出之。

4、病之去也,梁肉补之。

5、若人无病,梁肉而已。

6、可涌而吐之。

7、实实虚虚。

8、是之谓也。

9、以十分率之。

六、今译1、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

2、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3、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可乎?4、即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

仍于三法之外,别著《原补》一篇,使不预三法。

七、阅读夫人之好補則有無病而補者有有病而補者無病而補者誰與上而縉紳之流次而豪富之子有金玉以榮其身芻豢以悅其口寒則衣裘暑則台榭動則車馬止則裀褥味則五辛飲則長夜故年半百而衰也然則奈何以藥爲之補矣有病而補之者誰與上而仕宦豪富之家微而農商市庶之輩嘔而補吐而補泄而補痢而補瘧而補咳而補勞而補産而補殊不知嘔得熱而愈酸吐得熱而愈暴泄得熱而清濁不分痢得熱而休息繼止瘧得熱而進不能退咳得熱而濕不能除勞得熱而火益煩産得熱而血愈崩蓋如是而死者八九生者一二死者枉生者幸幸而一生憔悴之態人之所不堪也予請爲言補之法大抵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是則補之義也陽有餘而陰不足則當損陽而補陰陰有餘而陽不足則當損陰而補陽熱則芒硝大黃損陽而補陰也寒則幹薑附子損陰而補陽也豈可以熱藥而云補乎哉而寒藥亦有補之義也(节选自《儒门事亲·补论》)要求:1、给上文标点2、注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正文译文】【原文】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汗吐下三法

汗吐下三法

汗吐下三法张子和攻邪三法汗吐下金代名医张从正张从正(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金朝睢州考城县部城(今民权县王庄寨乡吴屯)人。

金代四大名医之首。

张从正幼年从父学医,博览医书,深究医理,勤奋自坜,弱冠成器;中年时代,即成一方名医。

他用药也以寒、凉为多。

他以为风寒等是在天之邪气,雨露等是地之邪气,最容易使人染病。

饮食的酸苦甘咸等是水的各种邪气,也是致病的原因,认为这些病因都不是人体内所应有的,一经致病;就应当祛除体外。

祛除方法采用汗、下、吐三法为要,凡风寒痼冷等所致,疾病在下,可用下法;凡是风痰宿食所致,可用吐法。

他行医奔波于陈州介徐州、开封、归德数十府、州、县,医疾救亡,功绩卓著,深得人民敬仰。

金宣宗兴定年间,谕诏从正,补太医,因非其所愿,不久辞职归里,后与麻知几、常仲明等讲研医理,著书传世。

约于公元1220年前后著成《儒门事亲》,取名的用意是:儒者能明事理,事亲的人就应当知医道。

当时因有人对汗下吐三法持有异议、故书中有说、有辨、有诫、有笺、有论、有疏、有十形三疗。

还有六门三法等目。

旨在于攻,故号攻下派。

张从正一生著述甚多,除今在《儒门事亲》中五卷之外,尚有《心镜别集》一卷、《张氏经验方》二氛《张子和治病撮要)一卷找秘传奇方》二卷传世,其余因年代久远,没能流传下来。

张从正金代医学家(约1156-1228年)。

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睢县》。

精于医理,尝入太医院任职,但不久即辞归,与当时名医麻知几、常仲明等砌磋医理,辨析奥义。

甚学宗刘完素,主张攻邪,反对妄用温补,力主“邪气加诸身,攻之可也”,要祛邪正始能安。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法六门”,即以汗、吐、下三种攻邪之法,以驾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

由于善用攻邪之法疗病,故后世称之为“攻下派”之代表。

然其治病亦主张辨证论治,而非一味妄攻,攻邪有其适应症,也有禁忌症。

邪去之后,需用饮食调补之,每能出奇制胜,如其据《内经》“惊者平之”之训,以木棒敲击木几之响声治惊恐得病2例,亦一种心理疗法。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的译文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的译文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的译文【原文】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经实者络必虚,络实者经必虚,病之常也。

良工之治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亦有不治其虚时。

粗工之治病,或治其虚,或治其实,有时而幸中,有时而不中。

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之也。

惟庸工之治病,纯补其虚,不敢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人而不见其迹。

渠亦不自省其过,虽终老而不悔,且曰:“吾用补药也,何罪焉?”病人亦曰:“彼以补药补我,彼何罪焉?”虽死而亦不知觉。

夫粗工之与缪工,非不误人,惟庸工误人最深,如鲧湮洪水,不知五行之道。

【译文】人身不过分为表和里,气血不过分为虚和实。

表实的人里一定虚,里实的人表一定虚,经脉实的人络脉一定虚,络脉实的人经脉一定虚,疾病的常见现象啊。

高明的医生治疗疾病,先攻其实邪,后补其正虚,也有不再补其正虚的时候。

粗浅的医生治疗疾病,或者补其正虚,或者攻其实邪,有时侥幸取得疗效,有时无效。

荒谬的医生治疗疾病,使实邪更实,正虚更虚,他们贻误病人的迹象常常很明显,所以可以知道(他们的错误)而谴责(他们)。

只有平庸的医生治疗疾病,一概补其正虚,不敢攻其实邪,所有的人都说(他们)稳妥,贻误病人而见不到他们的过错。

他们也不知道自我反省过错,即便老死也不知道悔过,并且说:“我用的是补药,有什么过错啊?”病人也说:“他用补药补我,他有什么过错啊?”即便病死也不知道庸医的过错。

粗浅的医生和荒谬的医生,并非不贻误病人,唯独平庸的医生贻误病人最重,就像鲧用阻塞的方法治理洪水,不懂得五行生克的道理。

【原文】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惡,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人之死生乎?呜呼!世无真实,谁能别之?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所以该治病之法也,庶几来者有所慿藉耳。

【译文】补法是病人所乐于接受的,攻法是病人害怕使用的,医生与其违背病人的心愿而不被任用,不如顺应病人的心理而获得利益,难道还考虑病人的生死吗?悲哀啊!世上没有正确的标准,谁能区别医生治疗的正确与否?现在我编写这篇论述汗吐下三法的文章,用来概括治疗疾病的方法,希望后来的医生(治疗疾病的时候)有所依据罢了。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三.一) 一
《内经》散论诸病,非一状也;流言治法, 内经》 论诸病,非一状也; 言治法, 非一阶 至眞要大论》 非一阶也。《至眞要大论》等数篇言运气所 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 生诸病,各断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 生诸病,
阶:道,途径。 途径。 断:区分。 区分。
具:陈述,记载 陈述,
补论: 儒门事亲》 补论:《儒门事亲》 (三.一) 一 卷三中的一篇。 卷三中的一篇。
其:指上文的“愚夫愚妇”。 指上文的“愚夫愚妇”
传:即传经。由一经的病 即传经。 稍微,略微。 证传变另一经的病证。 证传变另一经的病证。二) 颇:稍微,略微。 (二.二
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 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 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若先论固其元气, 传久而难已,更甚则暴死。若先论固其元气, 以补剂补之,眞气未胜 而邪已交驰横骛 交驰横骛而 以补剂补之,眞气未胜,而邪已交驰横骛而 不可制矣。 不可制矣。 交驰横骛:谓邪气盛实扩散。 交驰横骛:谓邪气盛实扩散。
《儒门事亲》共十五卷。首三卷为张从正所 儒门事亲》共十五卷。 其余为友人及弟子辑著而成。 著,其余为友人及弟子辑著而成。内容包括医论、 诊断、病证、治法等, 诊断、病证、治法等,主要介绍了张从正运用汗 下吐三法的理论和经验, 下吐三法的理论和经验,其中不乏精辟的论述和 创见,并附有二百多则案例来说明三法的疗效。 创见,并附有二百多则案例来说明三法的疗效。 所以名《儒门事亲》者,乃是“医家奥旨, 非儒不 所以名《儒门事亲》 乃是“医家奥旨 能明;为人子者, 不可不知医”的意思。 能明;为人子者 不可不知医” 意思。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 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 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标题意为:汗下吐三法包括全部治病之法的论述。 总括, 完备, 包括。 广雅》 备也 备也。 该:总括, 完备, 包括。《广雅》“备也。”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_OK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_OK


20
病 第7段 诠 汗 重点词语:
下 重点词语: 吐 词语活用: 三 重点词语: 法 重点词语: 该 尽 治
及:如果。 過:过失。此指病邪。 病之去也,梁肉补之。(名词作状语,用梁肉) 措:搁置。 瘵:病。
21
病 第7段
诠汗 下 吐 三
重点句子:
非吐汗下末由也已 【译文】
不是用吐汗下三发就无从治疗了。
29
八法
• 汗 下 吐 和 温 清 消 补 (镇) (涩)
汗法: 通过发汗治疗疾病,主要用于各种邪气侵犯肌表引起的表证
辛温发汗法: 用于风寒表证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辛凉发汗法: 风寒表证
解暑发汗法: 暑湿表证
30
滋阴发汗法: 阴虚外感
温阳发汗法: 阳虚外感
益气发汗法: 气虚外感
养血发汗法: 血虚外感
率尔自逞俊快。《大医精诚》(轻率)
24
病 第9段
诠汗 下
重点句子: 然予亦未尝以此三法,逐弃众法,各相其病
之所宜而用之,以十分率之,此三法居其八九,而 众法所当才一二也。
吐 【译文】

然而,我也不曾凭借这三法就抛弃其他许 多方法,而是要看病情适宜的情况才使用,用

十分来作比率的话,此三法占其中的八九分, 而其他许多方法所占的才一二分。
46
其书
《儒门事亲》
肯定:
王孟英: “其治病者,莫如戴人。”
批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病情万状,各有所宜。当攻不攻,与当补不补, 厥弊维均。偏执其法固非,竟斥其法亦非。”
47
17
第6段

诠汗
重点词语: 散:分散;分别。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了解作者祛邪所以扶正的观点及汗下吐三法“能兼众法”理论。

[教授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生僻字鲧鹜漉嚏涎渫砭诠湮二、繁体字憑補穩過婦風盡裏雖實腫癢興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误人而不见()其迹。

2、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淚()。

四、重点词语1、(治病)诠2、(常)著3、渠(亦不)4、省(其过)5、湮(洪水)6、颇(甚) 7、散(论诸病) 8、流(言治法) 9、(非一)阶 10、具(于《补论》条下) 11、殊(不言补) 12、若(草木) 13、口体 14、(形)措(而不用) 15、(大)瘵 16、未由 17、相(其病)五、指出语法现象1、可得而罪也。

2、热客下焦。

3、可汗而出之。

4、病之去也,梁肉补之。

5、若人无病,梁肉而已。

6、可涌而吐之。

7、实实虚虚。

8、是之谓也。

9、以十分率之。

六、今译1、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

2、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3、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可乎?4、即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

仍于三法之外,别著《原补》一篇,使不预三法。

七、阅读夫人之好補則有無病而補者有有病而補者無病而補者誰與上而縉紳之流次而豪富之子有金玉以榮其身芻豢以悅其口寒則衣裘暑則台榭動則車馬止則裀褥味則五辛飲則長夜故年半百而衰也然則奈何以藥爲之補矣有病而補之者誰與上而仕宦豪富之家微而農商市庶之輩嘔而補吐而補泄而補痢而補瘧而補咳而補勞而補産而補殊不知嘔得熱而愈酸吐得熱而愈暴泄得熱而清濁不分痢得熱而休息繼止瘧得熱而進不能退咳得熱而濕不能除勞得熱而火益煩産得熱而血愈崩蓋如是而死者八九生者一二死者枉生者幸幸而一生憔悴之態人之所不堪也予請爲言補之法大抵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是則補之義也陽有餘而陰不足則當損陽而補陰陰有餘而陽不足則當損陰而補陽熱則芒硝大黃損陽而補陰也寒則幹薑附子損陰而補陽也豈可以熱藥而云補乎哉而寒藥亦有補之義也(节选自《儒门事亲·补论》)要求:1、给上文标点2、注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正文译文】【原文】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卽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條藥之輕重寒溫 於左。仍於三法之外,別著《原補》一 篇,使不預三法。
句:謬工之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實實虛虛,其誤人之 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 夫補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惡,醫者 與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見用,不若順病人 之心而獲利也,豈復計病者之死生乎? 嗚呼!世無真實,誰能別之?
今之醫者曰:“當先固其元氣,元 氣實,邪自去。”世間如此妄人,何其 多也! 故曰:德教,興平之粱肉;刑罰,治 亂之藥石。若人無病,粱肉而已;及其 有病,當先誅伐有過。病之去也,粱肉 補之,如世已治矣,刑措而不用。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 病诠
张从正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 人(1156-1228),睢州考 城人,是金代的著名医 家,兴定年间(1217-1222) 是“金元四大家”之一 的“攻下派”的创始人。 张子和一生著述颇多, 最著名的就是与学生麻 知几、常仲明等共同写 成的《儒门事亲》。
重点内容
词:罪、渠、湮、诠、该、诸、揽、 颇、交驰横骛、处、固、客、散、 流言、阶、具、统、殊、若、德教 过、措、瘵、末由、门墙、相、率 条、左。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a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a

补法是人们所喜爱的治法, 补法是人们所喜爱的治法,攻法是人们厌 恶的治法, 恶的治法,医生与其违背病人的心意而不被聘 倒不如顺着病人的心意而获得利益, 用,倒不如顺着病人的心意而获得利益,哪里 还计较病人的死活呢? 还计较病人的死活呢?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第2段
段落大意: 段落大意:
汗法:用药发汗 祛除表邪 吐法:摧吐 下法:驱除里邪 泄下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第1段
良工:良医,古代称医生为治病之工。 良工:良医,古代称医生为治病之工。 粗工:医术不高明的医生。 粗工:医术不高明的医生。 谬工:不通医术滥行施治的医生。 谬工:不通医术滥行施治的医生。 庸工:没有真才实学只会敷衍应付的医生。 庸工:没有真才实学只会敷衍应付的医生。 鲧湮洪水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第5段
今予论吐、 今予论吐、汗、下三法,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 下三法,先论攻其邪, 气自复也。况予所论之三法,识练日久,至精至熟, 气自复也。况予所论之三法,识练日久,至精至熟, 有得无失,所以敢为来者言也。 有得无失,所以敢为来者言也。
【译文】 译文】
现在我论说汗吐下三法,首先论说攻治病 现在我论说汗吐下三法, 人的邪气。病人的邪气除去了, 人的邪气。病人的邪气除去了,元气就自然恢 复了,况且我所论说的这三法, 复了,况且我所论说的这三法,认识和实践的 日子已经很久了,用得极为精当纯熟, 日子已经很久了,用得极为精当纯熟,有益无 所以我敢于大胆地为后来学医的人谈论。 害,所以我敢于大胆地为后来学医的人谈论。
说喜补乃时弊, 说喜补乃时弊,并表示著文目的是 庶几来者有所凭借” “庶几来者有所凭借”。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二十一、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二十一、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11世纪,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介 绍了“催生丹”(用兔子的新鲜脑髓制成), 孕妇临产时服下“催生丹”后“即产”,具有 “绝验”的良好效果。
1184年朱端瑞《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介绍了 “神效催生丹”(主要组成是腊月兔脑髓)。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知道其中的要领,一 句话就能把问题说得清楚透彻。
人身不過表裏,氣血不過虛實。
[虚实]虚谓正气虚弱,实谓邪气盛实。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表实者里必虚]体表邪气实的人,体内必然 正气虚。表实:表邪盛实。
表實者裏必虛,裏實者表必虛,經實者絡 必虛,絡實者經必虛,病之常也。
[经]直行干脉谓之经,其部位在深层。 [络]横行枝脉谓之络,其部位在浅表。 [经实]经脉邪盛。 [常]规律。
咸—肾—水
酸—肝—木 苦—心—火
辛—肺—金
甘—脾—土
豈可以藥石爲補哉?
[岂可以药石为补哉]怎么可以认为药物是 补的呢?以……为……,义为“认为…… 是……”,或“把……当作……”。药石: 药物和砭石。此指药物。
必欲去大病大瘵,非吐汗下末由也已。
[末由也已]无从治疗了。末由:无从,没 有别的途径。也已:语气词连用。也:表 舒缓语气。已:语气词,用法同“矣”, 了。
大 黄
甘 遂
甘 遂
芫 花
芫 花
[诬]言语不真实。这里是歪曲、曲解的意思。 [固]实在。 [苦辩]竭力辩解。
既不得其術,從而誣之,予固難與之苦辯, 故作此詮。
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凡上行者,皆吐法也]凡是使病邪 向上走的疗法都是吐法。
[蒸]用煮药的热气蒸患处。 [熏]用药烧烟熏患处。 [渫(xiè)]用药洗涤,除去污浊。 [熨]药物加热后用布包熨患处。 [烙]用金属烙器煨热烫患处。 [砭射]用砭石等磨刮患处。 [导引]又称“道行”。有广、狭两义:广义 的导引指静的、动的修炼。狭义的导引仅指 动功修炼。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阅读提示本文作者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东)人,约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至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为宋金时代著名医家。

当过军医,金宣宗兴定年间(1217~1222),曾召补过太医,但不久即辞去。

与麻知几、常仲明等,日游水(许昌北汝河)之上,讲论医理。

医术高超,人称“望而尽其工,闻而尽其巧,问而尽其神,切而尽其圣,集工巧神圣于张从正一人”。

故有“神医”之称。

融贯《难》、《素》之学,其法宗刘河间,合李东垣、朱丹溪而为“金元四大家”。

刘守真是河间学派的创始人,张子和私淑河间学派,但有独创,为攻下派的代表人物,工于汗吐下三法,多有效验。

张氏性格孤傲,当时医学界对扶正驱邪两者的关系在看法上有分歧,子和所提“驱邪所以扶正”的学术观点及由此而创的攻病三法,甚为同道排斥,加之汗下吐这一套不符合伺候王公大人的需要,所以很不得意。

晚年尤消极,然临财廉,有医德,甚为人称颂。

课文简析文章论述了邪气为致病之因、祛邪所以扶正的学术思想,认为所有祛邪之法皆可归入汗下吐三法,集中地反映了张氏的医学观点。

这对当时滥用补法的现象具有针砭作用,但在对攻补关系的看法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第一段言邪实引起正虚,并举良、粗、谬、庸四工的治疗特点,赞良工之治实,贬庸工之治虚;第二段说喜补乃时弊,并表示著文目的是“庶几来者有所凭籍”;第三段讲疾病皆由邪气造成,说明运用攻邪之法的根据;第四段述有邪积不可补,无邪积始可补,分清攻补之法各自适用的范围;第五段析三法的不同用途,并以《内经》论证祛邪唯有三法;第六段将治法归为上行、解表、下行三类,阐明三法能概括众法;第七段叙《儒门事亲》编排的特点以及这样编排的原因。

虚实:指正气虚和邪气实两种表现。

表实者里必虚:如果体表邪气实的话,体内必然正气虚。

者:助词,此有表假设之义,作"如果……的话"解。

常:一般规律。

良工:良医。

古代称医生为治病之工。

医古文重点整理-二十四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医古文重点整理-二十四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二十四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1 .领会本文“祛邪所以扶正”的医疗思想与汗下吐三法的理论根据。

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特别是同形词语。

了解文章的辩驳方法。

文章难点 : 如何理解“吐中有汗,下中有补”1. 通假字①该赅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②湮堙鲧湮洪水 .2. 古今字①固痼寒湿固冷。

3. 异体字①蹻跷有按有蹻。

②涙泪嚏气追涙 . ( 二 ) 词语1. 渠 : 他们3. 诠 : 解释4. 庶几 : 希望5. 诸 : 于6. 揽 : 挽7. 颇 : 稍微9. 处 : 停留10. 散 : 分散 , 分别11. 流言 : 分别论述12. 阶 : 途径13. 具 : 陈述14. 统 : 总括 , 概括15. 殊 : 完全16. 若 : 这些17.口体:义偏于”体”,身体18. 德教 : 道德教化19. 措 : 放置20. 瘵 : 病21. 末由 : 无从22. 门墙 : 门户之见23. 相 : 观察24. 居 : 占25. 盖 : 因为26. 左 : 下面27. 止 : 只 .2. 鲧湮洪水 : 鲧用堵的办法治理洪水8. 交驰横骛 ( 邪气 ) 盛实扩散之意。

横,交错纷杂。

骛 , 乱跑。

( 三 ) 语法1. 实词活用(1) 名词活用为动词①罪 : 怪罪。

故可得而罪也。

②汗 : 发汗。

可汗而出之。

③客 : 侵入。

热客下焦。

④率 : 作为比率。

以十分率之。

⑤条 : 分条排列。

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2)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①实 , 虚 : 实证 , 虚证 . 实实虚虚 .(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实 , 虚 : 使…实 , 使…虚。

实实虚虚。

(4) 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出 : 使…排出。

可汗而出之可涌而出之可泄而出之。

2. 特殊语序 (1) 宾语前置①是之谓也。

( 四 ) 今译1 、粗工之治病 , 或治其虚 , 或治其实 , 有时而幸中 , 有时而不中 . 谬工之治病 , 实实虚虚 , 其误人之迹常著 , 故可得而罪也 . 〔译文〕技术粗疏的医生治疗疾病 , 有时治疗病人的实证 , 就侥幸治愈 , 有时治疗病人的虚证 , 便不能治愈 .施治荒谬的医生治疗疾病 , 使实证更实 , 使虚证更虚 , 他误治病人的迹象常常明显 , 所以可以抓住证据谴责他们。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课外阅读参考答案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课外阅读参考答案

《汗下吐三法該盡治病詮》課外閱讀參攷答案1.给上文标点夫人之好补,则有无病而补者,有有病而补者。

无病而补者谁与? 上而缙绅之流,次而豪富之子。

有金玉以荣其身。

刍豢以悦其口,寒则衣裘,暑则台榭,动则车马,止则裀褥。

味则五辛,饮则长夜。

故年半百而衰也。

然则,奈何以药为之补矣? 有病而补之者谁与? 上而仕宦豪富之家,微而农商市庶之辈。

呕而补,吐而补,泄而补,痢而补,疟而补,咳而补,劳而补,产而补。

殊不知呕得热而愈酸,吐得热而愈暴,泄得热而清浊不分,痢得热而休息继止,疟得热而进不能退,咳得热而湿不能除,劳得热而火益烦,产得热而血愈崩。

盖如是而死者八九,生者一二。

死者枉,生者幸。

幸而一生,憔悴之态,人之所不堪也。

予请为言补之法,大抵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是则补之义也。

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损阴而补阳。

热则芒硝、大黄,损阳而补阴也;寒则干姜、附子,损阴而补阳也。

岂可以热药而云补乎哉?寒药亦有补之义也。

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1)微:卑贱。

(2)庶:众;平民百姓。

(3)殊:绝;完全。

(4)休息继止:下痢积年累月,屡止屡发,故名休息痢。

(5)一二:十分之一二,言其少。

(6)堪:忍受。

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没有病而进补的是谁呢?上如达官贵人,次如巨富公子。

有金玉财宝荣耀其身,有猪羊肥脆供他享用,天气寒冷就穿皮裘,天气炎热便居台榭,行动就乘车骑马,居止便坐裀褥,吃食则五辛俱全,饮酒便通宵达旦。

所以年纪五十便衰老了。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用药物给他们补养呢?。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文的原因。
第9段
汗 下 吐
词义辨析:相: 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
(察看)
主相晋国,于今八年。《秦医缓和》(辅佐)
三 词语活用:以十分率之。(率:名词作动词,划分比例。) 法
该 尽 治
词义辨析:率:
以十分率之。(划分比例) 以是为率。《华佗传》(比例)
乃率其子爔载柎以行。《徐灵胎先生传》

率尔自逞俊快。《大医精诚》(轻率)
张从正
其人 其事 其书
课文: 标题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第十段
标题:
该:通“赅”, 包 含,包 括。
尽:全。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汗法:用药发汗 祛除表邪 吐法:摧吐 下法:驱除里邪 泄下
诠:解释,说明。
第1段
良工:良医,古代称医生为治病之工。

粗工:医术不高明的医生。

教化与刑罚,以说明三法之重要地位。


第8段
汗 词语活用: 吐者,瓜蒂而已矣。(瓜蒂:名词作动词,用瓜蒂。)
下 重点词语: 其:我。
吐 三
重点词语:
诬:曲解。
法 重点句子: 各立门墙,谁肯屈己之高而一问哉?

【译文】

各立门户,谁肯降低自己高贵的身份而问一问呢?
治 段落大意:

述现在医生对三法的歪曲理解和作该


段落大意:
吐 三
言邪实引起证虚,并举良、粗、谬、 庸四工的治疗特点,赞良工之治实,贬庸

工之治虚。





第2段
重点词语: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a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a

段落大意:

叙《儒门事亲》编排的特点以及这样

编排的原因。






一、通假字
1. 所以该治病之法也。“该”通“赅”,包括。 2. 使不预三法。“预”通“与”,参与、列入。
二、词语活用
1. 实实虚虚。(实、虚:使动用法,使……更实, 使……更虚。) 2. 故可得而罪也。(罪:名词作动词,责怪。) 3. 出之者亦三也。(出:使动用法,使……出。) 4. 可汗而出之。(汗:名词作状语,用汗法。)
法 该
庸四工的治疗特点,赞良工之治实,贬庸 工之治虚。




第2段

重点词语:



词义辨析:


庶几:




诠:解释。 该:通“赅”。概括。
庶几来者有所凭藉耳。 (希望)
是妇贫而无厚味,寡而无欲,
庶几可疗也。《丹溪翁传》 (也许)
第2段

重点句子:

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

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 病者之死生乎?


【译文】

补法是人们所喜爱的治法,攻法是人们厌

恶的治法,医生与其违背病人的心意而不被聘

用,倒不如顺着病人的心意而获得利益,哪里 还计较病人的死活呢?


第2段


段落大意:


说喜补乃时弊,并表示著文目的是

“庶几来者有所凭借”。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作者 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提示本文作者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东)人,约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至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为宋金时代著名医家。

当过军医,金宣宗兴定年间(1217~1222),曾召补过太医,但不久即辞去。

与麻知几、常仲明等,日游水(许昌北汝河)之上,讲论医理。

医术高超,人称“望而尽其工,闻而尽其巧,问而尽其神,切而尽其圣,集工巧神圣于张从正一人”。

故有“神医”之称。

融贯《难》、《素》之学,其法宗刘河间,合李东垣、朱丹溪而为“金元四大家”。

刘守真是河间学派的创始人,张子和私淑河间学派,但有独创,为攻下派的代表人物,工于汗吐下三法,多有效验。

张氏性格孤傲,当时医学界对扶正驱邪两者的关系在看法上有分歧,子和所提“驱邪所以扶正”的学术观点及由此而创的攻病三法,甚为同道排斥,加之汗下吐这一套不符合伺候王公大人的需要,所以很不得意。

晚年尤消极,然临财廉,有医德,甚为人称颂。

课文简析文章论述了邪气为致病之因、祛邪所以扶正的学术思想,认为所有祛邪之法皆可归入汗下吐三法,集中地反映了张氏的医学观点。

这对当时滥用补法的现象具有针砭作用,但在对攻补关系的看法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第一段言邪实引起正虚,并举良、粗、谬、庸四工的治疗特点,赞良工之治实,贬庸工之治虚;第二段说喜补乃时弊,并表示著文目的是“庶几来者有所凭籍”;第三段讲疾病皆由邪气造成,说明运用攻邪之法的根据;第四段述有邪积不可补,无邪积始可补,分清攻补之法各自适用的范围;第五段析三法的不同用途,并以《内经》论证祛邪唯有三法;第六段将治法归为上行、解表、下行三类,阐明三法能概括众法;第七段叙《儒门事亲》编排的特点以及这样编排的原因。

虚实:指正气虚和邪气实两种表现。

表实者里必虚:如果体表邪气实的话,体内必然正气虚。

者:助词,此有表假设之义,作"如果……的话"解。

常:一般规律。

良工:良医。

古代称医生为治病之工。

粗工:医术不高明的医生。

或:有时候。

治其虚:即扶正用补法。

治其实:即驱邪用攻法。

幸中(zhòng):侥幸地治对了。

中:命中。

谬工:不通医术,滥行施治的医生。

实实虚虚:使实证更实,使虚证更虚。

使动用法。

后"实"和后"虚"为前"实"和前"虚"的宾语,用作名词。

即实证用补法,虚证用攻法。

着:显著,明显。

罪:名词活用为动词,责怪、谴责。

庸工:没有真才实学,只会敷衍应付的医生。

渠:他。

第三人称代词。

省:检查。

鲧湮洪水:鲧(gǔn):夏禹王的父亲。

号崇伯。

湮:堵塞。

传说舜命鲧治水,鲧用水来土湮的筑堤防水之法,历经九年而终无效,后来舜将其殛死于羽山。

此以喻庸医滥用补法,越补越坏事。

五行之道: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

此指五行中的水性。

道:规律。

与其:“与其”与“不若”构成固定结构,即“与其……不如”。

逆:违背。

不见用:不被聘用。

见:被。

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哪里再考虑病人的死活呢?复计:再考虑,计议。

世无真实:世上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的人。

诠:论述、解释之义。

为文体之一种,用于对某种问题的论述和解释,如本文即是。

该:通"赅",《说文》:"备也。

"总括一切、全面包括的意思。

庶几:同"庶乎"或"庶"。

此处表"希望"之意。

夫病之一物:疾病这一东西。

之:结构助词,表同一关系。

“之”的前后两项并非领属关系,而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此“之”为表同一关系的结构助词,可译为“这”,或不译。

揽:全取曰揽,如包揽,兜揽。

即“整个儿地”,或“一股脑儿地”。

传:即传经。

由一经的病证传变到另一经的病证。

即病证流传演变。

自尽:病邪自行消除。

颇:稍微。

已:停止。

指病愈。

论:论说。

真气:泛指元气。

胜:强盛;充足。

交弛横骛(wù):指病邪充溢横流,盛实扩散,就像一群野马交错急驰,狂奔乱跑。

驰:狂奔。

骛:乱跑。

脉脱:脉息微弱将绝。

下虚:下元虚衰。

处之者三:病邪进入的地方有三处。

处:居止,引申为“进入”。

或:有时候。

走注:风痹的别称,又名行痹。

证见游走性疼痛。

《素问•痹论篇》:“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麻痹不仁:肢体麻木,没有知觉。

汗而出之:用发汗法驱除邪气,汗:名词用作状语。

宿食:又称宿滞、食积或伤食。

指食物经宿不消,停积胃肠的病证。

涌而出之:吐着使它出去。

即用吐法驱除病邪。

寒湿:指湿困脾胃,损伤脾阳的病证。

固冷:指真阳不足,阴寒之邪久伏体内的病证。

泄而出之:用泄泻法驱除病邪。

散(sàn):分开、分别,与聚相对,不集中,散在各处。

动词作状语,修饰“论”。

流:流散,分别,不固定。

作状语,修饰动词“言”。

言:论述。

一阶:一途,此即指一种治法。

数篇:指《素问》中的第七十四、七十一、七十、六十八等篇。

各:各篇,指《至真要大论》等数篇。

断:判断,断定。

具:写,陈述。

《补论》:《儒门事亲•卷三》中的一篇。

“辛补肝”五句:按中医五行理论,辛味入肺,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

因作者认为祛邪即所以扶正,故云。

其余“咸补”等仿此。

此说与《素问•藏气法时论》等有异。

至其统论诸药:至于其中总括地论述各种药的性效。

至:至于,介词。

统:总括。

殊不言补:完全不说补法。

殊:绝对;完全。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可直接译为“那么”。

若:此。

草木:指药物。

口体:复词偏义。

义偏在“体”,身体。

德教:道德教化。

兴平:兴盛太平时期。

粱肉而已:吃饭吃肉就行了。

粱肉,名词活用为动词,即吃饭吃肉。

过:过失。

此指病邪。

世已治:社会已经平安。

刑措:把刑罚搁置起来。

措:放置,搁置。

瘵(zhài):病,《诗•大雅•瞻卬》:“士民其瘵”。

亦可指肺结核病,如痨瘵。

未由也已:无从治疗了。

也已:语气词连用。

也:表抒缓语气。

已:同:“矣”,了。

各立门墙:各立门户。

指医学上的门户之见,即各立派别。

能兼众法:能兼代各种治法。

兼:兼代综括。

有揃(jiǎn)有导:揃:用静修的方法养生治病,如气功中的坐功、卧功等。

导:导引,和“揃”相反,用运动的方法锻炼身体,呼吸吐纳,防治疾病,如华佗的五禽戏及后来的太极拳等。

其:我。

诬:曲解。

引涎、漉涎:使涎液流出,便于涌吐。

嚏(tì)气:用药吹入鼻孔,通气开窍。

追泪:用药搐入鼻孔,泪出为止。

蒸:用煮药的热气蒸患处。

熏:用药烧烟熏患处。

渫(xiè):用药洗涤,除去污浊。

熨:药物加热后用布包熨患处。

烙:用金属烙器煨热烫患处。

砭射:用砭石等磨刮患处。

催生:用药物催促孕妇分娩。

下乳:用药物或针法等使孕妇乳汁通下。

磨积:消除积滞。

逐水:泻出积水。

破经:通经行血。

泄气:泄导正气。

相:视,观察。

率:比例,用作动词,按比率统计。

所当:所占的比率。

条:列出,说明。

别:另外。

《原补》:见《儒门事亲》卷二《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

该篇在《凡在上者皆可吐式》、《凡在表者皆可汗式》、《凡在下者皆可下式》三篇之后。

预:参与,掺杂。

《内经》曰: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里所说。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意思是知道其中的要领,一句话就能把问题说得清楚透彻。

是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此为宾语前置句,即“谓是”。

“之”为宾语前置标志。

“是”为代词,作宾语。

重点归纳一、通假字1. 所以该治病之法也。

“该”通“赅”,包括。

2. 使不预三法。

“预”通“与”,参与、列入。

二、重点词语1. 纯:完全。

2. 渠:他。

3. 终老:老死。

4. 湮:堵塞。

5. 诠:解释。

6. 该:通“赅”。

概括。

7. 诸:之于。

兼词。

8. 揽:挽;拉到自己身上来。

9. 颇:稍微。

10. 处:居止。

11. 客:留止。

12. 散:分散;分别。

13. 流:分散;分别。

14. 阶:途径。

15. 具:陈述;详备。

16. 至:至于。

17. 统:总;概括。

18. 殊:绝;完全。

19. 止:只。

20. 若:此。

21. 口体:义偏于“体”。

身体。

22. 德教:道德教化。

23. 及:如果。

24. 过:过失。

此指病邪。

25. 措:搁置。

26. 瘵:病。

27. 门墙:门户。

28. 相:察看。

29. 率:比例。

30. 条:分条列举。

31. 左:下。

32. 预:参与。

三、词义辨析┌庶几来者有所凭藉耳。

(希望)庶几→│└是妇贫而无厚味,寡而无欲,庶几可疗也。

(也许)《丹溪翁传》┌以十分率之。

(划分比例)│率→│以是为率。

(比例)《华佗传》││乃率其子爔载柎以行。

(率领)《徐灵胎先生传》│└率尔自逞俊快。

(轻率)《大医精诚》┌殊不言补。

(完全)殊→│└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不同)《华佗传》┌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

(看)相→│└主相晋国,于今八年。

(辅佐)《秦医缓和》┌使用药者知吐中有汗,下中有补,止有三法。

(只)止→│└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

(到……去)《华佗传》┌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

(稍微)颇→│└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

(很)《〈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四、词语活用1. 实实虚虚。

(实、虚:使动用法,使……更实,使……更虚。

)2. 故可得而罪也。

(罪:名词作动词,责怪。

)3. 出之者亦三也。

(出:使动用法,使……出。

)4. 可汗而出之。

(汗:名词作状语,用汗法。

)5. 热客下焦。

(客:名词作动词,侵入。

)6. 若人无病,粱肉而已。

(粱肉:名词作动词,吃粱肉。

)7. 病之去也,粱肉补之。

(粱肉:名词作状语,用粱肉。

)8. 以十分率之。

(率:名词作动词,划分比例。

)9. 吐者,瓜蒂而已矣。

(瓜蒂:名词作动词,用瓜蒂。

)10. 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

(条:名词作动词,分条列出。

)五、特殊语序1.是之谓也。

(宾语前置。

宾语:是。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宋金时(约生于公元1156-1228年),睢州考城(河南)人。

大定明昌间(公元1190年左右)以医闻名于世,曾被金朝(兴定中)召补为太医。

他崇奉刘完素学说,著有《儒门事亲》一书,凡14卷,他的疾病分类法宗刘氏的六气论,分为六门,治病方法则宗汉代张仲景汗、吐、下叫做三法。

他善于使用剧烈的泻下剂和催吐剂,尤注意泻下,被称为攻下派,他的立论认为病由邪生,攻邪才能已病,因此成为攻邪学说的代表者,与刘完素,李东恒,朱丹溪齐名,号称“金元四大家”。

传张从正之学的有麻九畴,常德、李子范等皆成名家,他用药多取寒凉,然起疾救死多卓效。

据元人张颐斋序《儒门事亲》说:“近世惟河间刘守真深得长沙遗意,故能以斯道鸣于大定明昌间,南渡以来,宛丘张子和出焉,探历圣之心,发千载之密,辨实于虚,识燠于寒,以至阴阳之所以造化,运气之所胜复,风土之异宜,形神之殊禀,无一不究其极,凡所拯疗,如取如携,识者谓长沙,河间复生于世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