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提示

本文作者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东)人,约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至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为宋金时代著名医家。当过军医,金宣宗兴定年间(1217~1222),曾召补过太医,但不久即辞去。与麻知几、常仲明等,日游水(许昌北汝河)之上,讲论医理。医术高超,人称“望而尽其工,闻而尽其巧,问而尽其神,切而尽其圣,集工巧神圣于张从正一人”。故有“神医”

之称。融贯《难》、《素》之学,其法宗刘河间,合李东垣、朱丹溪而为“金元四大

家”。刘守真是河间学派的创始人,张子和私淑河间学派,但有独创,为攻下派的代表人物,工于汗吐下三法,多有效验。张氏性格孤傲,当时医学界对扶正驱邪两者的关系在看法上有分歧,子和所提“驱邪所以扶正”的学术观点及由此而创的攻病三法,甚为同道排斥,加之汗下吐这一套不符合伺候王公大人的需要,所以很不得意。晚年尤消极,然临财廉,有医德,甚为人称颂。

课文简析

文章论述了邪气为致病之因、祛邪所以扶正的学术思想,认为所有祛邪之法皆可归入汗下吐三法,集中地反映了张氏的医学观点。这对当时滥用补法的现象具有针砭作用,但在对攻补关系的看法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第一段言邪实引起正虚,并举良、粗、谬、庸四工的治疗特点,赞良工之治实,贬庸工之治虚;第二段说喜补乃时弊,并表示著文目的是“庶几来者有所凭籍”;第三段讲疾病皆由邪气造成,说明运用攻邪之法的根据;第四段述有邪积不可补,无邪积始可补,分清攻补之法各自适用的范围;第五段析三法的不同用途,并以《内经》论证祛邪唯有三法;第六段将治法归为上行、解表、下行三类,阐明三法能概括众法;第七段叙《儒门事亲》编排的特点以及这样编排的原因。

虚实:指正气虚和邪气实两种表现。

表实者里必虚:如果体表邪气实的话,体内必然正气虚。者:助词,此有表假设之义,作"如果……的话"解。

常:一般规律。

良工:良医。古代称医生为治病之工。

粗工:医术不高明的医生。

或:有时候。治其虚:即扶正用补法。

治其实:即驱邪用攻法。

幸中(zhòng):侥幸地治对了。中:命中。

谬工:不通医术,滥行施治的医生。

实实虚虚:使实证更实,使虚证更虚。使动用法。后"实"和后"虚"为前"实"和前"虚"的宾语,用作名词。即实证用补法,虚证用攻法。

着:显著,明显。

罪:名词活用为动词,责怪、谴责。

庸工:没有真才实学,只会敷衍应付的医生。

渠:他。第三人称代词。

省:检查。

鲧湮洪水:鲧(gǔn):夏禹王的父亲。号崇伯。湮:堵塞。传说舜命鲧治水,鲧用水来土湮的筑堤防水之法,历经九年而终无效,后来舜将其殛死于羽山。此以喻庸医滥用补法,越补越坏事。

五行之道: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此指五行中的水性。道:规律。

与其:“与其”与“不若”构成固定结构,即“与其……不如”。逆:违背。

不见用:不被聘用。见:被。

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哪里再考虑病人的死活呢?复计:再考虑,计议。

世无真实:世上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的人。

诠:论述、解释之义。为文体之一种,用于对某种问题的论述和解释,如本文即是。

该:通"赅",《说文》:"备也。"总括一切、全面包括的意思。

庶几:同"庶乎"或"庶"。此处表"希望"之意。

夫病之一物:疾病这一东西。之:结构助词,表同一关系。“之”的前后两项并非领属关系,而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此“之”为表同一关系的结构助词,可译为“这”,或不译。

揽:全取曰揽,如包揽,兜揽。即“整个儿地”,或“一股脑儿地”。

传:即传经。由一经的病证传变到另一经的病证。即病证流传演变。

自尽:病邪自行消除。

颇:稍微。

已:停止。指病愈。

论:论说。

真气:泛指元气。

胜:强盛;充足。

交弛横骛(wù):指病邪充溢横流,盛实扩散,就像一群野马交错急驰,狂奔乱跑。驰:狂奔。骛:乱跑。

脉脱:脉息微弱将绝。

下虚:下元虚衰。

处之者三:病邪进入的地方有三处。处:居止,引申为“进入”。

或:有时候。

走注:风痹的别称,又名行痹。证见游走性疼痛。《素问•痹论篇》:“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麻痹不仁:肢体麻木,没有知觉。

汗而出之:用发汗法驱除邪气,汗:名词用作状语。

宿食:又称宿滞、食积或伤食。指食物经宿不消,停积胃肠的病证。

涌而出之:吐着使它出去。即用吐法驱除病邪。

寒湿:指湿困脾胃,损伤脾阳的病证。固冷:指真阳不足,阴寒之邪久伏体内的病证。

泄而出之:用泄泻法驱除病邪。

散(sàn):分开、分别,与聚相对,不集中,散在各处。动词作状语,修饰“论”。

流:流散,分别,不固定。作状语,修饰动词“言”。言:论述。

一阶:一途,此即指一种治法。

数篇:指《素问》中的第七十四、七十一、七十、六十八等篇。

各:各篇,指《至真要大论》等数篇。断:判断,断定。

具:写,陈述。

《补论》:《儒门事亲•卷三》中的一篇。

“辛补肝”五句:按中医五行理论,辛味入肺,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因作者认为祛邪即所以扶正,故云。其余“咸补”等仿此。此说与《素问•藏气法时论》等有异。

至其统论诸药:至于其中总括地论述各种药的性效。至:至于,介词。统:总括。

殊不言补:完全不说补法。殊:绝对;完全。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可直接译为“那么”。

若:此。草木:指药物。

口体:复词偏义。义偏在“体”,身体。

德教:道德教化。

兴平:兴盛太平时期。

粱肉而已:吃饭吃肉就行了。粱肉,名词活用为动词,即吃饭吃肉。

过:过失。此指病邪。

世已治:社会已经平安。

刑措:把刑罚搁置起来。措:放置,搁置。

瘵(zhài):病,《诗•大雅•瞻卬》:“士民其瘵”。亦可指肺结核病,如痨瘵。

未由也已:无从治疗了。也已:语气词连用。也:表抒缓语气。已:同:“矣”,了。

各立门墙:各立门户。指医学上的门户之见,即各立派别。

能兼众法:能兼代各种治法。兼:兼代综括。

有揃(jiǎn)有导:揃:用静修的方法养生治病,如气功中的坐功、卧功等。导:导引,和“揃”相反,用运动的方法锻炼身体,呼吸吐纳,防治疾病,如华佗的五禽戏及后来的太极拳等。

其:我。

诬:曲解。

引涎、漉涎:使涎液流出,便于涌吐。

嚏(tì)气:用药吹入鼻孔,通气开窍。

追泪:用药搐入鼻孔,泪出为止。

蒸:用煮药的热气蒸患处。

熏:用药烧烟熏患处。

渫(xiè):用药洗涤,除去污浊。

熨:药物加热后用布包熨患处。

烙:用金属烙器煨热烫患处。

砭射:用砭石等磨刮患处。

催生:用药物催促孕妇分娩。下乳:用药物或针法等使孕妇乳汁通下。

磨积:消除积滞。逐水:泻出积水。

破经:通经行血。泄气:泄导正气。

相:视,观察。

率:比例,用作动词,按比率统计。

所当:所占的比率。

条:列出,说明。

别:另外。

《原补》:见《儒门事亲》卷二《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该篇在《凡在上者皆可吐式》、《凡在表者皆可汗式》、《凡在下者皆可下式》三篇之后。

预:参与,掺杂。

《内经》曰: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里所说。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意思是知道其中的要领,一句话就能把问题说得清楚透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