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文学交流特点

合集下载

精品文档 (176)清代的中越文化交流

精品文档 (176)清代的中越文化交流

清代(鸦片战争以前),越南历史上处于黎朝(1428—1789年)后期、西山朝(1786-1802年)、阮朝(1802-1945年)前期阶段。

其间,中国与越南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继续在越南传播。

一、中国各项制度的移植和模仿中国是东亚首屈一指的文明古国,各项制度的起源和发达大大早于周边各国,为各国仰慕和效法,越南即是其中之一。

1.政治制度黎朝移植和模仿中国政治制度,在中央设立以尚书为首的六部负责处理政务,六科负责检查各部工作,另外还设置御史台、翰林院等。

阮朝的各种政治设施尤其反映出浓厚的汉化色彩。

其官制,沿袭前朝的六部、六科等机构,又常随中国情形加以调整。

如,黎朝仿照清朝军机处于1835年设立机密院,简用文武三品以上官掌管军国要务。

黎朝把全国分为数道,道以下分成府、州、县,各设专官分管行政、军队、刑事,与明朝制度基本一致。

阮圣祖(18l9-l840年在位)将全国分为31省,省内设立总督、巡抚、布政、按察和领兵各职,以文官担任。

省以下,分为府、县、州等。

在山区,阮朝不仅委用土官,同时实行流官制度。

这基本上是移植和模仿清朝的地方官制。

刑法制度,黎朝参考《大明律》制定《洪德法典》,并一直实行到18世纪末。

阮世祖(1802-1819年在位)时,命编《皇朝律例》(惯称《嘉隆法典》),“实际上几乎是《大清律》的翻版”①。

2.经济制度黎初将土地收归国有,名为“公田”。

“公田”一部分颁给贵族官僚作为“禄田”,一部分补充到公社的土地里,按“均田制”分给农民。

由西山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西山朝没收的黎朝贵族、官僚等的私田和超过规定期限的荒地,交村社管理。

他们修改了均田政策,保证农民有足够的口分田过活。

阮朝剥夺了农民斗争的成果,又没收了西山朝分配的土地,重新实行均田制,分田时首先优待官吏和士兵。

越南历朝均以中国币制和铸币技术为基础,铸制其“通宝”、“元宝”。

如,黎出帝(1786-1789年在位)铸“昭统通宝”;西山朝时期,又铸“泰德通宝”、“光中通宝”。

从_金云翘传_的回返影响看当今中越文学文化的互动_李志峰

从_金云翘传_的回返影响看当今中越文学文化的互动_李志峰

第30卷 第6期V ol 130 N o 16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 ur nal of G uang xi U niversit y(Philosophy and Socia l Science)2008年12月Dec 1,2008收稿日期:2008-08-2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06&ZD036)作者简介:李志峰(1972-),男,广西合浦人,广西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外文学文化关系、文化传播;庞希云,女,广西博白人,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外文学文化关系、外国文学研究。

从5金云翘传6的回返影响看当今中越文学文化的互动李志峰,庞希云(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 要] 明清时期由青心才人编次的中国小说5金云翘传6在国内外曾广为流传,之后一度沉寂,20世纪80年代之后受越南同名作品的回返影响而重新受到关注,从而引发了国内学界对中越两部5金云翘传6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研究,体现了中越文学文化的双向交流与互动。

这种互动所带来的新认识和新发现,促进了当前两国文学文化关系的相互体认,这正是当今中越文学文化关系研究,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学文化关系研究让人不断期待和不断深入的动因所在。

[关键词] 金云翘传;中越文学文化关系;回返影响[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82(2008)06-0105-05 中国明未清初由青心才人编次的小说5金云翘传6在国内曾一度沉寂,而据青心才人5金云翘传6改编的越南/六八体0长诗却享誉全球,继而回返影响了中国对两部5金云翘传6的研究。

这一/翘传现象0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所激起的涟漪,既彰显了中越文学文化双向交流与互动的效应,也是当今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让人关注的新的特点。

一、5金云翘传6的沉与浮青心才人编次的小说5金云翘传6流行于明末清初。

据董文成考证,5金云翘传6初刻应于明崇祯年间,其在国内现存的十三种传本中,有清顺治年间刊印的繁本山水邻刊本、康熙年间刊印的简本山水邻刊本、康熙年间刊印的啸花轩刊本、道光年间刊印的解颐堂刊本和谈惜轩刊本。

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越南的古典名著,如《金云翘传》,就源自中国。

此外,越南的文学、历史和哲学也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例如,越南的古代神话和传说,如《天柱神》、《山精水精》、《雍圣》等,都受到了中国神话和传说的影响。

此外,中国的文学作品在越南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例如,越南最著名的古典叙事长诗《金云翘传》,就是根据中国清初问世的一部长篇弹词《再生缘》改编而成的。

除了上述提到的直接影响外,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的影响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学中的哲学思想和思考方式对越南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忠诚”、“礼敬”等观念,以及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等观念,都在越南文学中得到了体现。

2. 文学形式的影响:中国文学的诸多形式,如诗歌、小说、戏剧等,也对越南文学产生了影响。

例如,越南的诗歌就深受中国近体诗的影响,而越南的小说则受到了中国章回小说的影响。

3. 文化交流的影响:历史上,越南曾作为中国的藩属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在这种交流中,中国文学
对越南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越南的汉字书法、汉诗创作等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

总的来说,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对越南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作品传播和文学体裁上,更体现在哲学思想、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

陈孚《交州稿》与元代的中越文化交流

陈孚《交州稿》与元代的中越文化交流
《交州稿》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中国文人对于边疆和异域的固有观念,开始关注和接纳外来文化和艺 术形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中越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01
陈孚的《交州稿》是中越文化交 流的重要里程碑,它促进了中越 两国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增进了 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02
《交州稿》的出现,使得中越文 化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为两国 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基础。
陈孚《交州稿》与元代的中 越文化交流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3-12-02
目录
• 《交州稿》概述 • 元代中越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 • 《交州稿》中的文化交流内容
目录
• 《交州稿》对元代中越文化交流的影 响
• 《交州稿》对后世的影响及意义 • 结论与展望
01
《交州稿》概述
《交州稿》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05
《交州稿》对后世的影响 及意义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 2
丰富了中国文学
陈孚的《交州稿》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内容, 为当时的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元素,丰富了文学 的多样性。
提供了新的文学灵感
《交州稿》以其深入人心的故事和生动的描绘, 为后来的文学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3
促进了中越文学交流
《交州稿》的创作与流传,使中越两国的文学交 流更加紧密,为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重要的 一笔。
01
作者
02
创作背景
陈孚,字刚中,元代浙江临海人,为元代重要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陈孚曾被元朝廷派往安南(今越南)担任使者,在越南期间创作了《 交州稿》,记录了他在越南的所见所闻。
《交州稿》的内容与体裁
内容
主要描述了越南的风土人情、历 史文化和人民生活等,为后人留 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中越人文交流探究

中越人文交流探究

中越人文交流探究摘要:人文交流时中国和越南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越人文合作与交流机制是深化中越关系的重要途径。

广西艺术学院在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以来,努力推进与对外交流,,特别是人文艺术交流,利用本身地域优势及学科优势,促进与越南艺术院校及团体的交流与合作。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越人文交流和合作应充分整合资源,推动人文交流与合作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中国;越南;人文交流对外人文交流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走向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从文化角度而言,促进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沟通以及文化融合,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讲,人文交流影响该国国际沟通的成效,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及国际软实力。

中国与越南接壤,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同时,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越南是中国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积极推进中越人文艺术交流时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客观需求。

1中越人文交流研究意义“人文”一词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根据现有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而在西方国家,“人文”一词,其含义则更为具体,“指以观察、分析和批判来探讨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学科和知识总称,比如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和语言等”。

而“交流”一词,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与政治合作和贸易往来相比,人文交流更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人文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情感和心灵的桥梁,它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贸交流更深刻,它同其他外交交流手段相比更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和持久性”。

“人文交流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积极推进中越人文交流是当前两国加强相互沟通,加深相互理解,增强互信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创造和平与发展的地区环境,同时也是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越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在。

关于汉语言文字与中越文化交流

关于汉语言文字与中越文化交流

关于汉语言文字与中越文化交流中越两国地处东南亚地区,历史上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互动交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汉语言文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本文将探讨汉语言文字如何影响中越文化交流。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起源初步被推断为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但是汉字的确切起源和发展过程至今仍无定论。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和瑰宝,也是范围广泛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发展过程包括古文字、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六个时期,而且目前仍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之中。

汉字对于中越文化交流的影响中国和越南文化交流可追溯到1世纪,那时中国汉朝和越南的阮官国(Nam Viet)在政治、文化和经济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接触,进而导致了中越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汉字是中越文化交流的核心和要素之一。

汉字不仅作为文字传承了中华文化,同时也作为一种媒介介绍给了越南,促进了中国和越南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调和。

汉字的语言特点像大多数的文字一样,汉字起义于语言,发展于语言,而且又与语言融为一体,是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

汉字作为汉语文字的核心之一,并且以汉字为主导的汉语使用非常广泛,全世界有数亿的人口会说、写汉语。

汉字的文化特点自古以来,汉字就有着独特的文化符号。

笔画组词成诗、文章妙文,因此,形成了独特的辞书学和文学理论。

汉字一方面传承了中国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也是推广与传授中国文化的一种途径。

汉字的影响与传播中越文化交流中,汉字的使用与传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经过长期的文化交流,越南逐渐形成了以汉字和漢字聲符(现在称为“儒略越南语”)为主的文化体系,这种使用汉字和儒略越南语的文化体系贯穿了越南的文化史和现今的社会文化生活。

同时,在中国的边境地区,越南和南部地区也比较广泛地使用了汉字和汉语,这更加加深了中越两国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中越文化交流现状与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越两国文化交流的紧密程度也在增加,特别是在语言、文学、教育、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

越南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越南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越南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越南语和汉语,作为两种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语言,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从语音系统来看,越南语和汉语就有很大的不同。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一般分为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还有轻声等。

声调的变化对于汉语的词义和语法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越南语则有六个声调,包括平声、玄声、跌声、锐声、重声和问声。

声调的差异使得两种语言在发音上各具特色,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不同的挑战。

比如,汉语中的“妈”“麻”“马”“骂”,仅仅因为声调的不同,就表示了不同的意思;而越南语中“ma”这个音,在不同声调下也有不同的含义。

在词汇方面,越南语和汉语也存在着众多差异。

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有大量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这些词汇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

例如,“破釜沉舟”“画蛇添足”等成语,背后都有着精彩的故事。

而越南语中的词汇虽然也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但在成语、俗语的数量和丰富程度上相对较少。

另外,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越南语中吸收了很多来自法语、英语等外来语的词汇,而汉语中的外来词汇相对较少,且在吸收过程中往往会进行一定的改造和融合,使其更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语法结构上,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

汉语是一种主谓宾结构较为突出的语言,语序相对固定。

比如“我吃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饭”是宾语。

而越南语的语法则较为灵活,语序的变化相对较多。

例如,“Tôi ăn cơm”(我吃饭),也可以说成“Cơm tôi ăn”(饭我吃),意思基本相同,但语序有所不同。

此外,越南语中的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这与汉语的语法规则也有很大的差异。

文字方面,汉语属于表意文字,汉字的形态和结构往往与词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日”字,形状就像太阳;“山”字,看起来就像山峰。

而越南语曾经使用过汉字,但后来逐渐采用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国语字。

中越两国现代文学发生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越两国现代文学发生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越两国现代文学发生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越两国地缘位置接近,文化交流历史久远。

文学作为两国文化交往的一种形式,在两国文学史上都有着丰富的创作与传承。

然而,在中越两国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方面,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语言差异等方面的不同,研究较为有限。

因此,对中越两国现代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两国文学在历史、文化、创作等方面的异同,也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越两国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探讨两国文学在历史、文化背景、文学思潮、创作特色等方面的异同,并从中发掘出两国文学的相互影响与共通之处,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探究中越两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分析历史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2.分析中越两国文化传统的差异,探讨文化传统对文学的塑造作用。

3.分析中越两国文学思潮的发展,探究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4.比较中越两国文学的创作特色,从中揭示出两国文学的相互影响与共通之处。

本研究对于加深中越两国文学与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理解,推进中越两国人民和文化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取中越两个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通过对比与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越两国现代文学的异同:(1)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

(2)文化传统:包括宗教、哲学、艺术、文学等方面。

(3)文学思潮: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方面。

(4)创作特色:包括手法、主题、艺术表现等方面。

2.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法:通过对中越两国现代文学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获取数据和信息,得出比较结论。

(2)文献研究法:收集并综合分析中越两国现代文学有关的著作、文集、年鉴、文献等文献资料。

(3)理论分析法:以文学理论为基础,对中越两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特点、情感倾向等进行深入剖析,为两国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4)形象比拟法:采用思维联想的方法,通过形象比拟来反映中越两国文学的异同之处,丰富研究内容,拓宽比较思路。

中越合作中的人文交流与文化产业发展

中越合作中的人文交流与文化产业发展

中越合作中的人文交流与文化产业发展中越两国地理邻近,民族情感深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友好关系。

在中越合作中,人文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越合作中的人文交流与文化产业发展。

一、人文交流与友好合作中越两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民族文化相似,这为两国人文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交往过程中,两国人民通过互访、亲子交流、留学等方式相互了解和学习,增进了友谊。

此外,两国还开展了多种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艺术展览和音乐会等,进一步促进了人文交流。

二、语言与教育交流在中越合作中,语言交流和教育合作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文作为越南华人社群的主要语言之一,在越南受到广泛使用。

越南学生也借助交流项目前往中国学习中文,这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为两国教育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中越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两国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如越南的水上木偶戏和中国的京剧等。

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两国可以共同推广和交流各自的传统文化,增进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此外,文化产业也为两国带来了经济效益,并创造了就业机会。

四、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中越两国均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世界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两国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共同推广各自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两国旅游,增加两国的经济收入。

同时,旅游业也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五、影视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影视文化是人们了解、认知一个国家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越两国都有着丰富的影视文化资源,通过合作与交流,可以使两国的优秀电影和电视剧进入对方国家,提升两国影视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此外,影视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也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两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六、中越合作中的挑战与展望在人文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中,中越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语言沟通障碍、文化差异以及版权保护等问题都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越南文学的中西交融——以小说《素心》为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越南文学的中西交融——以小说《素心》为例

东南亚纵横Crossroads:Southeast Asian Studies2019-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越南文学的中西交融——以小说《素心》为例黄以亭景秀稳鮫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南社会经历了中西文化的接触、碰撞和交融,这一特点同样反映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

本文将宏观社会背景、文学发展概况与典型文学作品联系起来,通过对史料和文学文本的分析,探讨这一时期越南文学中西交融的特征。

关键词: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南文学;中西文学交融;《素心》[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479(2019)02-0082-08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 in Vietnamese Literature Text from the End of the19th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20th Century:Taking the Novel of To Tam as An ExampleHuang Yiting,Jing XiuwenAbstract:From the end of the19th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20th century,Vietnamese society had experienced the contact,colli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which was also reflected in the literary works of that time.The paper connects the macro social background,literature development and typical literary works and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 Vietnamese literature during this perio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 istorical materials and literary texts.Key Words:The End of the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20th Century;Vietnamese Literature;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the Novel of To Tam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南在西方殖民统治下呈现出半开放、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即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同时又保留了东方文化传统。

中越边境文化交流发言稿

中越边境文化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中越边境文化交流的盛会。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人民友谊深厚。

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在边境地区开展了广泛的文化交流,为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举办这次文化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首先,我想谈谈中越边境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一、增进两国人民友谊文化交流是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我们可以让两国人民更加了解彼此的历史、文化、民俗和生活方式,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正如我国古人所说:“民相亲,国自亲。

”只有人民之间的友谊日益加深,两国关系才能更加稳固。

二、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中越边境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我们可以推动两国文化产业的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同时,文化交流还可以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多合作机会,实现互利共赢。

三、推动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交流对于推动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文化交流,我们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到访边境地区,带动旅游业发展。

同时,文化交流还可以促进两国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

接下来,我想谈谈中越边境文化交流的成果。

一、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近年来,中越两国在边境地区举办了众多文化交流活动,如中越边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中越边境地区民族文化节、中越边境地区摄影展等。

这些活动为两国人民提供了展示自身文化的平台,增进了相互了解。

二、加强民间艺术交流中越两国在民间艺术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

通过举办民间艺术交流展览、研讨会等活动,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推动两国民间艺术的繁荣发展。

三、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作中越两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着共同的责任。

我们共同举办了中越边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做法,为两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越南语与汉语有哪些异同

越南语与汉语有哪些异同

越南语与汉语有哪些异同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越南语和汉语作为两种在亚洲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的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异同。

首先,从语音方面来看,越南语和汉语有着明显的差异。

越南语的语音系统较为复杂,有六个声调,包括平声、玄声、跌声、锐声、重声和问声。

而汉语普通话则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越南语的元音和辅音数量也较多,且发音方式与汉语有所不同。

例如,越南语中的“ư”、“ơ”等元音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

汉语的声母和韵母组合相对较为规则,而越南语的音节结构则更加多样化。

在词汇方面,两种语言也有显著的区别。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词汇以单音节和双音节词为主,且有大量的成语、俗语和典故。

越南语则受到了多种语言的影响,包括汉语、法语等。

越南语中有很多从汉语借用的词汇,被称为“汉越词”。

这些汉越词在发音和意义上与汉语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经过长期的演变,在用法和搭配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越南语中还有很多来自法语的词汇,尤其是在科技、时尚等领域。

而汉语则相对较少直接借用外来词汇,更多是通过意译或音译的方式来吸收外来词。

语法结构上,越南语和汉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汉语是一种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例如,“我吃饭”和“饭我吃”,由于语序不同,意思就完全不同。

越南语则是一种分析语,但其动词有时态、体、态等方面的变化。

在句子成分的顺序上,越南语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与汉语较为相似,但在定语和状语的位置上,越南语比汉语更加灵活。

在书写系统方面,汉语使用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汉字的形态和结构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而越南语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汉字,但后来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国语字。

国语字是一种拼音文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加上一些特殊的符号来表示声调。

这使得越南语的书写更加简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从语言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注重含蓄和委婉,常常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深层的含义。

中越社交礼仪文化对比

中越社交礼仪文化对比

中越社交礼仪文化对比摘要:礼仪是文明的象征,作为古老的文明之邦,我国传统文化对礼仪的讲究和应用渗透在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礼仪既是外在的礼节,又与个人的道德修养相关。

自古以来,对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考察,往往体现在此人的外在礼仪方面。

在今天的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社交中的礼仪也越来越重视。

本文根据越南民族讲究行为举止的礼节礼貌,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

在日常交际中越南人会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应答允诺词、语气词等固定的社交礼仪词表示有礼貌的社交,用词一般随着交际的变化而变化。

采取分析这种现象正是越南人在漫长的历史进化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兴趣爱好、等的文化结晶、是越南名族文化体现的理论和参考。

研究结果显示自邦交正常化以来中越文化交流已迅猛发展。

文化交流活动已经加强了中越友好关系,推动了政治交往和经济合作。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越两国文化关系也面对一些新的挑战。

双方文化交往与合作的发展一定将会给两国人民带来切实利益.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互相了解,巩固中越友好关系。

关键词:中越社交;礼仪;文化对比目录摘要 (1)一、引言 (3)二、研究综述: (3)三、理论框架: (4)四、中越社交礼仪文化对比 (5)(一)社交礼仪的概述 (5)1、社交礼仪的定义 (5)2、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6)(二)中越称谓礼仪 (7)1、家庭称谓 (7)2、按年龄称谓 (7)3、按辈分称谓 (9)4、职场称谓 (9)5、社交见面称谓 (10)(三)中越宴请礼仪 (10)1、见面礼仪 (10)2、就坐和离席礼仪 (11)3、筷子礼仪文化 (13)4、用餐礼仪 (14)五、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行各业已逐渐与世界接轨,涉外交往更为频繁,特别是信息及网络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足不出户就提到跨文化交际。

《鲁迅及其文学作品在越南的传播与研究》

《鲁迅及其文学作品在越南的传播与研究》

《鲁迅及其文学作品在越南的传播与研究》一、引言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其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跨越国界,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的传播与研究。

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国,自20世纪初以来,鲁迅及其文学作品在越南的传播与研究也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本文旨在探讨鲁迅及其文学作品在越南的传播途径、研究现状以及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推动中越文化交流提供参考。

二、鲁迅作品在越南的传播途径1. 翻译与出版自20世纪初以来,越南的文学家、学者开始将鲁迅的作品翻译成越南语,并在当地出版。

这些翻译作品涵盖了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等多种体裁,为越南读者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2. 文化交流活动中越两国自20世纪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在这种背景下,鲁迅的作品成为了中越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各种文化展览、学术研讨会、文学节等活动为越南读者提供了更多了解鲁迅作品的机会。

3. 影视与网络传播随着科技的发展,影视作品和网络成为了鲁迅作品在越南传播的重要途径。

一些以鲁迅作品为蓝本的影视作品在越南播出后,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也为越南读者提供了更多获取鲁迅作品信息的渠道。

三、鲁迅作品在越南的研究现状1. 研究机构与学者越南的鲁迅研究机构和学者众多,他们致力于深入研究鲁迅的作品与思想。

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还设立了专门的鲁迅研究中心,为越南的鲁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 研究成果与观点越南的鲁迅研究成果丰富,涉及到了鲁迅的作品内容、思想内涵、艺术手法等多个方面。

越南学者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具有独特的视角,为中越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鲁迅作品在越南的影响1. 文化影响鲁迅的作品为越南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批判精神、人文关怀等思想影响了越南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发展。

2. 社会影响鲁迅的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问题引起了越南社会的关注。

他的作品为越南读者提供了认识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窗口,有助于增进中越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略论古代中越文学作品交流及其影响

略论古代中越文学作品交流及其影响

略论古代中越文学作品交流及其影响
李未醉;余罗玉
【期刊名称】《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06)003
【摘要】古代中国与越南关系特殊,越南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约有一千多年曾是中国封建王朝直接统治之下的郡县,约有一千多年它是独立的封建国家.越南文学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极大,公元968年越南建国后,中越两国文化交流频繁,在文学上,越南深受中国的影响,同时,越南的文学作品也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文坛.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李未醉;余罗玉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史地系,江西,上饶,334000;上饶师范学院,史地系,江西,上饶,3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2
【相关文献】
1.简论古代中越文学作品交流 [J], 李未醉
2.略论古代中越建筑艺术交流的特点 [J], 李未醉;李魁海
3.略论自主时期的中越文化交流 [J], 尤建设
4.打造文化交流品牌架设中越友谊桥梁——浅谈中越歌曲演唱大赛在越南举办的影响 [J], 郭伟亮
5.略论古代中越农业技术交流 [J], 李未醉;张香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

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

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11文管班樊慧飞1101050112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极大地影响着越南文化。

越南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山水相连,唇齿相依。

漫步越南城市乡村,当地的许多传统习俗都源自中国,中华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

在长期以来中越两国人民在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而且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中国与越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一、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一)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字的影响现在越南虽然用拉丁字母书写,但其发音里还保存着70%汉越音词汇,从这里可以看出越南的文字与中国汉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大约在东汉开始,汉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入越南。

到了越南陈朝以后,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最著名的就是15世纪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不按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文法写成。

(二)、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创作的影响在越南的各大书店陈列着许多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典文学巨作,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还有许多的近年来颇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杂文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等等。

2010年越南中国图书展销会,是继2008年和2009年越南、柬埔寨中国图书展销会成功举办之后,广西新闻出版局第三次承办并组织中国出版代表团参加这项国家级书展活动,同时也是纪念中国与越南建交60周年暨中越友好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

中国出版代表团达成向越南输出版权合同和意向的图书共79种,其中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当场签约输出版权的图书达61种,创历史新高。

除举办中国图书展销会外,中方代表团全体成员还参加了第三届越南国际书展,与越南有关出版、发行单位洽谈图书贸易、版权贸易、合作出版等事宜。

中越文学交流特点探析

中越文学交流特点探析

中越文学交流特点探析作者:陈国军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08期摘要:中国与越南自古就有着密切的交往与联系,文学交流更构成了二者交流的主要内容,从越南无名氏选译唐诗成《唐诗绝句演歌》至其回流,我们对中越文学交流的特点可略窥一二,这种交流具有明显的双向性,带有强烈的民族化色彩,同时文学交流并未仅仅停留在文学、文化的层面上,它反过来又促进了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的交流。

关键词:《唐诗绝句演歌》双向回流民族化翻开任何一本论及中国和越南关系史的著作,我们都会惊讶地发现,其实中越之间有着绵长悠久的交流历史和传统。

唐朝盛世--不仅是中国各方面繁荣的见证,也是中越文学交流史上辉煌的有力见证,而作为盛唐标志的唐诗,则更无可取代地成为了中越交流的主要内容。

可以說,越南人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唐诗的学习、翻译和介绍,但《唐诗绝句演歌》一书的出版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为展开后文论述的方便,下面先对《唐诗绝句演歌》作一介绍。

《唐诗绝句演歌》是一百多年前由越南无名氏从唐诗中选取56首而成的,原文为汉喃文对照,诗歌体式为六八体,巴黎法国图书馆有抄本,此抄本有26页,所选诗皆为七言唐诗,书中题有"后学东山居士校"字样。

所选的56首诗为:《蜀中九日》(王勃)、《铜雀台》(刘廷琦)、《送梁六》(张说)、《凉州词》(王翰)、《清平调三首》(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早发白帝城》(李白)、《苏台览古》(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殿前曲(春宫曲)》(王昌龄)、《西宫春怨》(王昌龄)、《西宫秋怨》(王昌龄)、《长信春词》(王昌龄)、《闺怨》(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庐溪别人》(王昌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春思》(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贾至)、《苜蓿峰寄家人》(岑参)、《逢人京使》(岑参)、《山房春事》(岑参)、《赠花卿》(杜甫)、《绝句》(杜甫)、《送宇文六》(常建)、《别董大》(高适)、《凉州词》(王之涣)、《桃花溪》(张旭)、《寒食》(韩枭)、《枫桥夜泊》(张继)、《江村即事》(司空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宫怨》(张益)、《石头城》(刘禹锡)、《乌衣巷》(刘禹锡)、《十五夜望月》(王建)、《汉苑行》(张仲素)、《登楼》(羊士谔)、《闻白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雨淋铃》(张祜)、《渡桑乾》(贾岛)、《夜雨寄托》(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杨柳枝》(温庭筠)、《江楼书怀》(赵瑕)、《客有卜居不遂薄游天陇因题》(许浑)、《宫怨》(司马礼)、《华清官》(崔鲁)、《边词》(张敬忠)、《西施石》(楼颖)、《淮上别友人》(郑谷)、《无题》(崔护)。

唐代中越诗人往来与文化交流研究

唐代中越诗人往来与文化交流研究

唐代中越诗人往来与文化交流研究
本文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唐代中越诗人往来及其文化交流的意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期从诗人往来的视角来研究唐代中越文化交流。

本文首先阐述中越诗人往来的历史背景、诗人群体及其往来路线、诗人的文学创作和友好交往等文化交流活动;然后对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诗人进行个案研究,分析了高骈、廖有方、姜公辅等代表性人物的文化交流活动,并且提出诗人韩偓、刘禹锡未曾到过安南的新观点;最后探讨唐代中越诗人往来的文化交流意义,认为诗人的文化传播活动对安南产生了深远影响,安南区域文化对汉文化也做出了贡献,从中越诗人往来的情况来看,唐代中越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和平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汉语言文字与中越文化交流

汉语言文字与中越文化交流

汉语言文字与中越文化交流推荐文章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学界几个问题的思考热度:最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热度:有关语言学课程的论文范文热度:乡土文学论文参考范文热度:有关伤痕文学论文热度:摘要汉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最富于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的载体。

从公元前三世纪,汉语言文字传入越南开始,有很长一段时间,汉字是作为越南的主要交际工具。

在汉语言文字传播的过程中,越南吸收借鉴汉字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

同时,汉语言文字传递了两国的文化信息,为中越在物质、制度和文化上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中越文化交流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汉文化输出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居,两国的语言,同属于单音语系。

根据语言家所说,在越南词汇中半数以上是中国语或源于中国语言的词。

其中政治术语基本都来源于汉语言文字。

汉语言文字大量的传入越南,对其文化、文字、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影响。

长期以来,越南文化吸收和保存汉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自身文化特点。

而中国在输出的同时,也领略了许多越南文化独特的魅力。

作为中越文化交流的桥梁,汉语言文字的影响渊源流长。

1 汉语言文字传入越南的情况在越南立国之前,越南和中国就已经开始交往。

汉语言传入越南,依据文献记载,古代西蜀的语言是最早的和影响比较大的。

其次是在公元前三世纪到一世纪,伴随着秦汉时期的人民迁居越南时,将汉语言带到越南,至今越南还保存着古代遗留下来的语言。

在差不多同时代,汉文字也传入越南。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的文字也统一了。

中国北方人赵佗,依靠秦人和九真的力量击败安阳王,派了两名使者管辖当时被称为交趾的越南。

并且“以文教振乎象郡,以诗书而化训国俗。

”随着人民的迁移和政治上的需要,越南人也逐渐习得汉文字。

2 各个时期汉语言文传播的情况2.1北属时期公元前207,秦亡。

南海蔚赵佗“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建南越国,都番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越文学交流特点探析
摘要:中国与越南自古就有着密切的交往与联系,文学交流更构成了二者交流的主要内容,从越南无名氏选译唐诗成《唐诗绝句演歌》至其回流,我们对中越文学交流的特点可略窥一二,这种交流具有明显的双向性,带有强烈的民族化色彩,同时文学交流并未仅仅停留在文学、文化的层面上,它反过来又促进了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的交流。

关键词:《唐诗绝句演歌》双向回流民族化
翻开任何一本论及中国和越南关系史的著作,我们都会惊讶地发现,其实中越之间有着绵长悠久的交流历史和传统。

唐朝盛世--不仅是中国各方面繁荣的见证,也是中越文学交流史上辉煌的有力见证,而作为盛唐标志的唐诗,则更无可取代地成为了中越交流的主要内容。

可以说,越南人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唐诗的学习、翻译和介绍,但《唐诗绝句演歌》一书的出版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为展开后文论述的方便,下面先对《唐诗绝句演歌》作一介绍。

《唐诗绝句演歌》是一百多年前由越南无名氏从唐诗中选取56首而成的,原文为汉喃文对照,诗歌体式为六八体,巴黎法国图书馆有抄本,此抄本有26页,所选诗皆为七言唐诗,书中题有”后学东山居士校”字样。

所选的56首诗为:《蜀中九日》(王勃)、《铜雀台》(刘廷琦)、《送梁六》(张说)、《凉州词》(王翰)、《清平调三首》(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早发白帝城》(李白)、《苏台览古》(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殿前曲(春宫曲)》
(王昌龄)、《西宫春怨》(王昌龄)、《西宫秋怨》(王昌龄)、《长信春词》(王昌龄)、《闺怨》(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庐溪别人》(王昌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春思》(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贾至)、《苜蓿峰寄家人》(岑参)、《逢人京使》(岑参)、《山房春事》(岑参)、《赠花卿》(杜甫)、《绝句》(杜甫)、《送宇文六》(常建)、《别董大》(高适)、《凉州词》(王之涣)、《桃花溪》(张旭)、《寒食》(韩枭)、《枫桥夜泊》(张继)、《江村即事》(司空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宫怨》(张益)、《石头城》(刘禹锡)、《乌衣巷》(刘禹锡)、《十五夜望月》(王建)、《汉苑行》(张仲素)、《登楼》(羊士谔)、《闻白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雨淋铃》(张祜)、《渡桑乾》(贾岛)、《夜雨寄托》(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杨柳枝》(温庭筠)、《江楼书怀》(赵瑕)、《客有卜居不遂薄游天陇因题》(许浑)、《宫怨》(司马礼)、《华清官》(崔鲁)、《边词》(张敬忠)、《西施石》(楼颖)、《淮上别友人》(郑谷)、《无题》(崔护)。

看完《唐诗绝句演歌》的内容,我们不免会产生一系列疑问:为什么其只选这56首而不是更多?为什么只选取了七言绝句?为什么将之译为六八体?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并结合《唐诗绝句演歌》内容的特点及越南诗歌发展的特点,来对中越文学交流加以简要地探讨。

首先,中越文学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秦汉至隋唐,越南一
直处在中国封建统治之下,是古代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原的文人也多到越南旅居并进行文学交流活动,唐诗对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尽管968年越南独立前,这种一国境内的文学之间的往来或许还谈不上”交流”二字,但毋庸置疑,那一段历史为之后的中越文学交流开启了一个良好的传统,这一点至少可以解释越南无名氏为何选取唐诗的疑问。

其次,越南人对中国文学的态度是有选择的吸收。

《全唐诗》录有唐诗四万多首,而越南无名氏仅选取其中56首,且尽心选取了七言绝句,从中我们便可对这种选择性吸收略见一斑。

而更有意思的是那些我们中国人从小就背、耳熟能详的诗句却被抛弃,反而选取了一些即使是了解中国文学史的人也不一定会熟知的诗句,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警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几乎人人都知道,但《唐诗绝句演歌》却选取了其《蜀中九日》,诸如此种情况还有很多,如选李白的《苏台览古》、王昌龄的《西宫春愁》等,更有一些诗人及作品是我们在文学史当中所根本没见过的,如羊士谔的《登楼》、楼颖《西施石》。

第三,强烈的民族化倾向。

一方面,开头已提到说《唐诗绝句演歌》原文是汉喃对照的。

首先我们来略为了解一下越南喃字。

喃字是一种模范汉字会意、假借、形声等造字方法,用汉字字形来拼写越语语音的文字,也称作”字喃”。

由此可见,喃字也属于汉字体系,汉字与越南俗语乡语相结合的产物;另一方面,《唐诗绝句演歌》中已把七言绝句的唐诗译成了六八体式,六八体是一种富有
越南民族特色的韵文题材,讲究格律和平仄变换,以六言八、言相间为主要句式,有”六八六八”和”七七六八”两种,无论哪种句式,都只有28个字,这与唐诗七绝的字数是一致的。

第四,文学交流总是双向的,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通常意义上的双向是指一国文学流传至他国,同时,他国文学也流传至本国。

从传播过程上看,《唐诗绝句演歌》仍符合这一路线。

《唐诗绝句演歌》原文为汉喃对照,新出版的则是中文、喃字、现行越语三种语言的对照,而且每首诗都增加了注释,由此我们便可对中越语言文化的交流有所了解。

第五,翻译者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越南无名氏选译唐诗与中国学者注译《唐诗绝句演歌》的目的不同。

《唐诗绝句演歌》是由北京大学颜保教授在巴黎法国图书馆发现的,他精通越南文和喃字,这使得他能比别人更好地翻译此书,并且还为每首诗作了注释。

译者及其自身的素质在文学翻译交流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第六,中越两国的交流集中在文化方面,文学交流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对推动两国的政治、经济及其他方面的交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意义重大。

今年正值中越建交62周年,中越两国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一番成就,在工农业方面都有广泛的技术合作;文化方面,两国也进行了一系列广泛的的交流,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都是现实的很好的例证。

参考文献:
李未醉:《简论近代中越文学交流》,贵州社会科学
李未醉、余罗玉:《略论古代中越文学作品交流及其影响》,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霍松林、周振甫、周汝昌:《唐诗鉴赏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