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集体备课8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ea718944915f804d2a16c125.png)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为主题编排的。
主要由《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2.本单元重点
(1)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两篇文章都是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时候都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
如《太阳》这篇文章,就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点;《松鼠》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性的语言介绍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来把握说明方法。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f7fd2f1711cc7930b7163d.png)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学习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
有介绍中国建筑、园林和绘画艺术的,也有介绍动物的。
阅读这样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民在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通过抓特点、举例证,向人们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以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形式,井然有序地为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各种特点,让读者感受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法布尔的《蝉》以文学的笔调,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蝉的地穴”和“蝉的卵”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将蝉写得活灵活现,有很强的可读性;毛宁的《梦回繁华》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从社会背景、作者到画作的内容、艺术特点,都进行了条理分明的介绍,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学习围绕中心有条不紊地说明的方法。
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同时还要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培养其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写作部分要指导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说明事物的方法,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在“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了解复述和转述的区别,并能区分详细复述和简单复述。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转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在教学名著导读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科普作品中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并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18.中国石拱桥 2 1.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中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兴趣。
19.苏州园林 218 中国石拱桥【教学目标】1.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
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f3f3db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3.png)
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课文《迷路的小孩和追云的鸟》。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 能正确理解和回答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认真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研究《迷路的小孩和追云的鸟》这篇课文。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对迷路和追云的好奇心。
2. 研究课文:逐段研究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背诵课文。
3. 听读训练:让学生跟读课文并加强语音语调训练。
4. 生词研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词义解释和造句练。
5. 讲解重点句子:解释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并让学生仿读和模仿表达。
6. 阅读理解: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回答。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导入法:通过图片展示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互相合作,共同研究课文。
3. 问答训练法:通过提问学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回答能力。
4. 语音训练法:通过跟读和模仿,加强学生的语音语调训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张描绘小孩迷路和鸟儿追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两个情景的讨论。
2. 研究课文:逐段讲解《迷路的小孩和追云的鸟》这篇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3. 听读训练:让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的表达。
4. 生词研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词义解释和造句练。
5. 讲解重点句子:解释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让学生仿读并模仿表达。
6. 阅读理解:提问学生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回答。
六、课堂练1. 配合课文,设计一道填空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
2. 分组演绎:将课文进行分段,每组学生负责演绎一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准备下节课的互动问题。
2. 课后练: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题,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八、教学反思本次集体备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导入法、合作研究法、问答训练法和语音训练法。
202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上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上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e45f2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6.png)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学校:学科: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备课组名称:2024年六年级组集体备课第三单元:数据处理主备人:一:单元教材分析(分析核心概念、内容结构、呈现方式、育人价值)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围绕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四个活动展开学习。
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关键应基于他们亲身经历的经验。
也就是说,让学生完整长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
通过收集组织、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作出判断、进行测、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基本途径。
二:单元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生活、知识、活动、方法等经验)1.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统计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科书力求通过选择现实情境中的数据,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实际意义。
例如,借助笑笑家一天的各类食物摄入量,学习扇形统计图;利用第24届奥运会至第30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的有关数据,经制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统计图,分别表示金牌获得情况、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奖牌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在读图、分析、讨论中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科书还注重让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科书十分强调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统计图的学习中,教科书安排了多个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使学生体会数据统计的作用。
2.让学生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合理使用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径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将学习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
学生将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中,探索如何以简单而直观的形式描述数据。
现代公共媒体已经大量使用统计图表表示信息,能看懂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为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教科书将统计图的学习重点放在会看图表、会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推断上,而不是放在制作统计图表上。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d3831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0.png)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探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分别是《太阳》、《月球》、《地球》、《四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太阳、月球、地球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四季的形成原因等更深入的科学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需要进一步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月球、地球的基本知识,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学会使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月球、地球的基本知识,四季的形成原因。
2.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课件。
2.准备实验器材,如地球仪、月球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太阳、月球、地球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四季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初步理解四季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四季的形成原因,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思考太阳、月球、地球等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四季的形成原因,提醒学生注意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四季的形成原因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7d3b6e48cc7931b765ce159e.png)
二、教材的重点
1.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 人物描写的方法;
2.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手法的 运用;
3.一词多义现象; 4.各种朗读方法的训练。
三、教材的难点
1.概括人物形象,认识各种人 物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场景描写; 3.围绕中心写人物。
四、基本内容
《孔乙己》通过孔乙己悲惨的遭遇、伤痛和酒 客无聊的逗笑、取乐,揭示孔乙己悲剧的社会 根源,表达反封建主题 。
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 面。
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 的简单。
板书:
口技
林嗣环 一词多义:妙、绝、名…… 时间词语:少顷、既而…… 写作方法: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 重点语句: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重要实词、虚词)的
词义。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术的生
动逼真的描写。 2 .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
训练重点
反复诵读中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提纲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 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一、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小说对人
物的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3.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 4.学会围绕中心写人记事; 5.了解市场新产品调查的基本方法,组织或参与一
《范进中举》描绘范进中举后的形象,揭露世 态的炎凉,表现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活动和精 神面貌 。
《口技》描写擅口技者高超绝技 。 《变色龙》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
部编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57517b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4.png)
部编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百分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百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百分数的计算3.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单元目标1. 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百分数的计算方法,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百分数的计算方法,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
2.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3. 注重练习设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的意义。
2. 探究百分数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百分数的性质,如:百分数的读写方法、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等。
3. 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包括: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
4. 应用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提高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安排4课时,分别为:1. 百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1课时)2. 百分数的计算(第2课时)3.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3课时)4. 总结与反思(第4课时)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初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642f5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d.png)
初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2、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和写法。
3、体会各篇文章所流露的对花草树木以及鸟兽鱼虫的真情,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4、开展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高视听效果。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苏州园林) 2课时(都市精灵) 2课时(幽径悲剧) 2课时(明天不封阳台) 1课时(治水必躬亲) 1课时写作 2课时标点符号的修改 1课时诵读观赏 1课时视听活动 1课时三、教学设计:本单元五篇文章都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倡导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人造的风景,叶圣陶先生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身处优美的大自然中,不能不为建筑师巧夺天工的技艺而赞美;(都市精灵)则从小处落笔,往大处拓展,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让人叹服之余,深深赞同作者的观点: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在写美的过程中多了一些愤慨,更加能引起人们对于自身愚昧的反省,可谓振聋发聩;(明天不封阳台)记叙的事情虽小,但作者却拥有一颗慈善之心,文中处处透出智者的思索;(治水必躬亲)则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三百年前的治水图,信任读完这篇短文,我们更应了解顺应自然,才能真正造福民众。
学习本单元,除要领会作者表达观点的技巧,还要学会观赏雅致的言语,并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第—块:整体感知教学步骤第4、5课时(都市精灵)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材和写法上的特点。
2、感想本文言语形象、用语生动的特点。
3、结合现代城市污染,领会本文主旨。
课前学习:1、通读全文,查字典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查阅资料,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课堂学习:第—块:整体感知教学步骤第6、7课时(幽径悲剧)学习目标: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识字8 人之初 名师教案(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识字8 人之初 名师教案(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597c6ac4336c1eb91a375d90.png)
8 人之初▶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远、近”等7个字。
2.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会认“之、初”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通过学习,明白要不断进取、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
①字音方面:在生字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可让学生利用生字卡片互相认读,互相正音。
②字形方面:以整体识记为主,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识记。
本课生字,在文中都独立成词,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识记有一定难度,可引导学生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帮助识记。
(2)写字。
本课7个生字中有4个独体字,其中“之”和“义”不容易写美观,要重点指导;“近”和“远”都有走之,可以一起指导。
2.朗读指导课堂上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如:师生对读、同桌对读、小组赛读等。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三字经》的节奏与韵律,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3.理解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字词比较难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讲讲与之相关的常用词,与这些常用词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
有些难理解的单音节词,教师可以直接讲解它们的意思。
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可引导学生对本课的4个生字进行扩词,以巩固生字。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之、相、近、习、远”5个字,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8个词语。
2.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1.讲解故事,导入新课。
(1)出示动画《孟母三迁》的故事。
(课件播放动画《孟母三迁》)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作简单讲解)(2)导入新课。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所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8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所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8个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bee0970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4.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所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8个单元)第一单元:《质疑与探究》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认识到质疑与探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课文朗读。
2. 分组讨论质疑与探究的重要性。
3. 小组合作,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教学方法: 1. 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法。
2. 小组合作学习。
第二单元:《启迪与体验》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从中获得启示与体验。
2. 培养学生品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课文朗读及理解。
2. 分角色朗读,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
3. 课文赏析,感悟启示。
教学方法: 1. 角色扮演。
2. 分析与讨论。
第三单元:《实践与表达》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关键内容。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表达。
教学内容: 1. 课文探究。
2. 小组活动,创作相关内容。
教学方法: 1. 创作表达。
2. 小组分享交流。
第四单元:《感悟与领悟》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主旨,感受其中的情感。
2. 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学内容: 1. 课文品读。
2. 点拨情感体验。
3. 辅导学生进行感悟思考。
教学方法: 1. 情感导入。
2. 情感解读。
第五单元:《创新与分享》教学目标: 1. 熟练运用课文内容进行创新表达。
2. 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学内容: 1. 课文背诵和诠释。
2. 创新作品分享。
教学方法: 1. 创作分享会。
第六单元:《探索与发现》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难点内容。
2. 能够通过课文展开探索和发现。
教学内容: 1. 课文解读和讨论。
2. 小组调研和发现。
教学方法: 1. 小组合作。
2. 实地考察。
第七单元:《拓展与应用》教学目标: 1. 将课文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能够拓展课文主题,进行相关活动。
教学内容: 1. 课文应用训练。
2. 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 1. 小组实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16784eb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1.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本次课的主题是“道理”,我们将研究三篇寓言故事。
第一篇是《坐井观天》,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
我们要认识本单元的所有生字,会写要求范围内的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对话,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难点是理解寓意,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会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故事,感悟故事,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惯和合作研究的惯。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将研究《坐井观天》。
首先,我们来认识三个生字,然后研究写八个字,让学生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接下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最后,让学生在初步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提高朗读能力,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同时,我们也会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惯和合作研究的惯,让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词汇。
1.修改后的文章: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青蛙坐在井里看天,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相机指名读好句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
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小组合作研究。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8dc98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5.png)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和重要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1. 唐朝的建立和大唐盛世。
2. 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3. 唐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唐朝的建立和大唐盛世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唐朝的兴趣和好奇。
2. 研究核心知识:介绍唐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重点强调李渊的功绩和大唐盛世的特点。
3.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大唐盛世的原因和影响,并做出简短的汇报。
4. 拓展研究: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第二课时: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1. 复:通过问答和复游戏,对上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复和回顾。
2. 研究核心知识:介绍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制度,重点强调科举制度的重要性和文化繁荣的特点。
3.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现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和文化盛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
4. 小结:梳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三课时:唐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1. 导入:播放相关视频和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唐代科技和文化成就的兴趣。
2. 研究核心知识:介绍唐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以及唐诗宋词等文化艺术。
3. 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一个唐代科技或文化成就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图文展板进行展示。
4. 展示与评价: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同伴评价和讨论,加深对唐代科技和文化成就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准备测验:通过测验了解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3.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奖惩,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努力研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07236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a.png)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备课主题和内容梳理1.1 主题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赵人正传》欣赏1.2 内容梳理•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针对学生学习《赵人正传》的情况,可结合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等进行分析。
三、教材分析3.1 教材内容•课文《赵人正传》的内容要点•生字表、词语解释3.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赵人的人格魅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情感目标:感受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四、教学设计4.1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赵人正传》•情感抒发:讨论赵人的人格魅力•辅导背诵文段:培养语感4.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赵人的人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4.3 教学难点•文言文理解能力•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联系五、教学活动安排1.开场(10分钟)–调动情绪,导入主题2.课文朗读(15分钟)–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赵人的人格魅力3.分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赵人的品性,展示不同见解4.课文分析(20分钟)–老师点评赵人的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5.听课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六、评估方式•课堂表现评分•作业评定七、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评判的可行性•下次备课改进方向八、活动结束•总结本次备课收获•下次备课提示以上为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仅供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f6b84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7.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朗,而是展现出他聪明、富有心计、争强好胜、机敏、爱动脑筋、有智谋的一面。
这些特点都是通过作者对他的描写而呈现出来的。
我们在阅读中要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一.复导入,激发研究兴趣1.师生问答:昨天我们研究了哪些内容?(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这组描写人物的课文,深入了解三个人物的特点,看看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性格。
二.自主研究,深入阅读1.默读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2.谈一谈你对《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的了解。
3.说一说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什么?4.检查生字词预情况。
5.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搂”和“仗”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6.教师小结:通过阅读这三个片段,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XXX、骆驼祥子、XXX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三.课堂交流,共同分享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用笔画上线。
(学生边浏览边画线)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学生自由讨论)3.全班交流汇报《欺负》。
(骆驼祥子懦弱、胆小、没有主见、易受欺负)4.教师小结:骆驼祥子的性格特点是懦弱、胆小、没有主见、易受欺负。
这些特点在作者的描写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我们在阅读中要注意理解人物性格,抓住关键词句。
一、检查复,导入新课1.引入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继续讲述《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故事。
2.出示会写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3.回顾上节课,提问学生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正面描写了XXX的技艺高超。
二、精读课文,感悟写法1.让学生欣赏刷子李刷墙的效果,出示描写效果奇的三个句子,指名学生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效果的不同凡响。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34b70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0.png)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研究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
有介绍中国建筑、园林和绘画艺术的,也有介绍动物的。
阅读这样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民在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XXX的《中国石拱桥》通过抓特点、举例证,向人们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XXX在《苏州园林》中以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形式,井然有序地为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各种特点,让读者感受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XXX的《蝉》以文学的笔调,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蝉的地穴”和“蝉的卵”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将蝉写得活灵活现,有很强的可读性;XXX的《梦回繁华》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从社会背景、作者到画作的内容、艺术特点,都进行了条理分明的介绍,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研究本单元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研究围绕中心有条不紊地说明的方法。
要让学生研究并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同时还要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培养其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写作局部要指导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的特征来申明事物的方法,采用合理的申明顺序和申明方法来申明事物。
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在“口语社交复述与转述”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了解复述和转述的区别,并能区分详细复述和简单复述。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转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在教学名著导读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科普作品中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并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
分类课文内容18.中国石拱桥19.苏州园林课时22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中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兴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2bae4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5.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大纲概览理解文本主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表达的思想感情。
赏析文学手法: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的手法,如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并尝试分析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品味语言艺术:通过对经典片段的细致品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拓展文化知识:结合课文内容,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激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主动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培养其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目标上,本单元旨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本解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准备方面,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做好教学大纲和单元计划的制定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相结合,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课程介绍本次集体备课所设计的教案是针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
本单元课程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了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学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本单元课程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进行。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本单元课程还将结合生活实例和社会热点,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理解社会现象,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c5de99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6.png)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集体备课目标本次备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第五单元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本单元的课文是《小兔子捣蒜》和《小狗看风景》。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3. 写作:通过课文内容或自选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答或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阅读: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理解: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4. 阅读理解:布置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并批改答案。
5. 分享与讨论:学生互相分享答案,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6. 写作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进行写作指导和示范。
7.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8. 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反思和改进的建议。
教学资源1. 课本: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
2. 阅读理解题目:教师准备相关题目,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等。
3. 写作练习题目:教师准备相关题目,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
评价方式1. 阅读理解: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评分,包括正确率和答题的逻辑性。
2. 写作练习:根据学生的写作质量进行评分,包括内容的连贯性、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结束语通过本次备课,我们将能够有效地教授第五单元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谢谢大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430fb9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2.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一个都不能少》的内容,把握文中人物和事件的发展情节。
2.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并能够正确运用语音、语调、停顿等朗读技巧。
3.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词组和句型,能够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参与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课文《一个都不能少》:阅读理解、朗读技巧、重点词语、词组和句型。
1.理解并把握课文《一个都不能少》的内容,包括人物和事件的发展情节。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词组和句型,能够正确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四、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停顿等朗读技巧。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词组和句型。
五、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一个都不能少》2.PPT课件:包括课文的文字内容、图片和动画等。
3.课堂小组合作工具:小组讨论、合作游戏等。
4.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
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并预热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谈论团队合作的意义以及小组合作的经验。
2. 朗读课文(15分钟)•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并引导学生模仿。
•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互相帮助。
3. 阅读理解(20分钟)•分小组进行合作阅读,学生彼此讨论、互相帮助,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教师带领全班共同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 重点词语、词组和句型讲解(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词组,并解释其意义。
•教师给出相关例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重点句型。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运用重点词语、词组和句型进行创作或表演。
5. 小组合作备课(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课文段落,进行集体备课。
•小组进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和备课内容,列出问题和计划。
•小组展示备课成果,共同分享并进行评价。
6.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反思问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45624d7790c69ec3d4bb7557.png)
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学生动笔,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写后交流。
4.读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生活习性(繁殖 换毛 爱干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请2名同学分部分读全文。
2.说一说:通过学习课文和查阅资料,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
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天体的相关知识。
板书内容 :
远 列数字 作比较
特点 大 列数字
太阳 热 列数字
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
形成雨雪
关系密切 形成风
课题
师:为了把事物的特点介绍得更清楚,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们会采取哪些方法?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 大 热
3. 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生总结、汇报
组完词同桌订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测试题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的主题为“感悟人生”,安排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三篇课文及习作五、练习5。
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自强不息,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教师要把握好本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的特点进行读、悟、写的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老人的品质,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哲理。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去发现、去感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只是起引导、组织作用;本文主要以朗读与感悟相结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有所感悟。
《山谷中的谜底》讲述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启发人们“有时弯曲不是去符合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因此在逆境和压力面前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的道理。
教学本文可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从探究学习中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习作5《成长的烦恼》要求学生能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
《练习5》的内容有认识街头招牌,了解经营的范围和特点;学会给超市起名;给物品分类;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二、单元课时安排
《天游峰的扫路人》 2 课时
《最大的麦穗》 2 课时
《山谷中的谜底》 2 课时
习作5 3 课时
练习5 3 课时
第五单元复习题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苍(chāng cāng)老魁梧(wúwǔ)似(shìsì)的
2.看拼音写词语。
mài lǒng zhīyāzhàng peng tuìsè
()()()()
bōxuēbǎo mǎn jiān zhēn sào zhou
()()()()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绝:①断绝;②极、最;③独一无二,没有可比的;④走不通。
(1)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
(2)齐白石的画真绝。
()
(3)绝路逢生。
()
(4)绝大多数学生爱学习。
()
4.把词语补充完整。
匪()所()莫()一是光阴()()
鉴往()来深()熟()百感()()
5.照样子,写词语。
(1)隐隐约约(AABB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甸甸(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横线上添加动词,使句子表达的意思完整。
我紧紧________住他的双手_______:“30年以后,我再来______您!”
(2)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少先队员请王爷爷。
王爷爷讲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
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刚学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________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2)《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________说__________的散文。
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山谷中的谜底》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启发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我们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要学会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选自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标出文中使用了分号的句子,这里分号的用法是()
2.“最大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指,“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这段话,写一句名言。
1. 读读文中画“—”的部分,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二) 课外阅读。
书
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中,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命运,真有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
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叫我触景生情,伤感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了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
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每天晚饭后,母亲就出门为我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
自己村子的借完了,就到别的村子去借,常要走很远的路。
而母亲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清清溜溜”了。
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
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上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的意义。
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比,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我去创造,去发挥。
为了写作,我的右臂一年四季肿胀不堪,硬得跟石头一样。
父母亲劝我多休息,我却已沉迷其间,无法自拔了。
对我,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
就这样,我从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难路程。
(1)_______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汲取更多的知识。
家中除订了许多份书报杂志之外,也不断地买新书。
每日看书写书,写书看书,(2)我生活在书的王国,__________。
我发现,一个人只要肯做,即使在三尺宽六尺长的病床上,也能为自己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1.联系上下文,选择准确的词语填入空格里。
(1)______学识不足,______经历太少……
A 尽管
B 由于
C 无论
D 即使
(2)我生活在书的王国,________。
A 荣辱皆忘
B 醉生梦死
C 其乐无穷
D 自由自在
2.“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一句中把_____ 比做________、_________。
这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母亲肩上的重担才算放下。
”这“重担”是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
”“这”是指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A 以母亲的勤快来反衬父亲的懒惰。
B 母亲到处借书都供不上“我”来看,衬托“我”如饥似渴地读书的情景。
C 反衬家境困窘,无钱买书。
6.结尾含义深刻,请你从这段文字中提炼出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想起哪些关于书的名言警句,试着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请以“童年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出自己的心里话;2.思路清晰,书写工整。
3.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