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阅读不像书本的阅读
电子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的比较
电子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的比较在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下,电子阅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
与此同时,传统的纸质阅读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本文将就电子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进行比较,并分析两者各自的优缺点。
1. 方便性电子阅读因其便携性而备受人们青睐。
借助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轻松获取大量电子书籍。
相比之下,纸质书籍需要占用较多的空间,并在携带时较为不便。
2. 可读性电子阅读器的良好亮度和对比度调整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根据环境调整文字显示效果,提高了阅读的舒适度。
另一方面,纸质书籍的字体大小和颜色无法随意调整,有时可能造成阅读困难。
3. 阅读体验虽然电子阅读提供了一些便利的功能,比如搜索和书签,但有些人认为电子阅读无法取代传统纸质阅读所带来的亲身感受。
纸质书籍的翻页感和纸张质感给人们带来独特的阅读享受,这些无法被电子阅读器所替代。
4. 生态环保纸质书籍的生产和分发需要大量的纸张、水和能源资源,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废气。
相比之下,电子阅读无需纸张,并且可以通过下载书籍而减少物流成本,这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5. 减少阅读习惯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快速浏览和表面阅读。
相较之下,传统纸质阅读更注重细节和深度阅读,这对于培养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电子阅读和传统纸质阅读各有其优势和不足。
电子阅读在方便性和可读性方面更具优势,而纸质阅读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深度阅读。
无论是选择电子阅读还是传统纸质阅读,重要的是培养持续的阅读习惯,并以此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世界。
纸质阅读会被电子阅读所取代(一辩稿)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下面由我陈述我方观点:(破题)纸质阅读顾名思义是以纸张为阅读载体,电子阅读则是以电子产片作为阅读载体。
取代在字典上的解释是排除别人或者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
我方判断电子阅读会取代纸质阅读是因为电子阅读的特点符合信息载体发展更新的趋势。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立论)第一,纸质阅读无法适应现今海量信息的储存处理及更新,而电子阅读可以。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年代,每个人所必备的知识就需数以G计。
并且据统计现今国家信息数据库每日更新速度是十年前的数倍。
那么当我们面临这种可怕的信息更新时,我们是不断地买书换书好呢,还是一键更新好呢?又或者说,当对方辩友准备辩题查找资料室,是在图书馆中一本一本找一页一页翻快呢,还是在e-book上按个搜索键更快呢?且不说我们,放我们看见小学的孩子们瘦弱的肩膀上扛着麻袋似的书包时,你想不想让一个e-book来拯救他们呢?面对如此的时代特点,当生产力已经足以生产出适合其需要的电子载体时,电子阅读才是我们追逐社会步伐的更好的方式。
第二,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沉重笨重的书写材质一定会被轻薄便利所取代。
众所周知,阅读载体已经历经兽骨、竹简、丝帛和纸张等发展阶段,而纸张作为其中的一个阶段终究是无法逃脱被取代的命运。
毕竟,新陈代谢是宇宙不可抗拒的力量,就如同现在的对方辩友,几千年前,热衷于丹心汗青的人们肯定也料想不到在后世纸张会代替竹简作为大众的阅读载体,更想不到今天我们竟然会纠结一个叫做电子的东西。
总之,纸质阅读被电子阅读取代不是一两代人能够完全接受的,但它更不是经历一两代人就能够实现的,还希望大奖能将眼光放的长远些,相信我们没害的未来吧!(大约三分钟)1。
电子阅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设想
电子阅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设想问题
电子阅读的普及对于阅读体验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电子阅读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文化传统的延续。
1. 眼睛疲劳
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阅读会导致眼睛疲劳,甚至损害视力。
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电子屏幕的光照辐射对眼睛造成更大的压力。
2. 阅读体验差
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字体排版等方面与传统纸质阅读存在差距。
电子书籍的页面转换、滑动等方式也无法完全模拟翻阅纸质书籍的乐趣。
3. 数字版权保护不足
电子书籍在数字化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被非法拷贝、传播和
侵权。
当前缺乏高效的数字版权保护机制,对创作者的权益造成了
一定程度的威胁。
解决设想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1. 减少眼睛疲劳
- 优化电子屏幕的亮度和对比度,减少光照辐射对眼睛的伤害。
- 提供夜间模式和护眼模式,降低长时间阅读的眼睛疲劳程度。
2. 提升阅读体验
- 加强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和字体排版,提高电子阅读的舒适
度和可读性。
- 研发更好的翻页和翻书效果,让电子书籍的阅读体验更加接
近纸质书籍。
3. 建立有效的版权保护机制
- 推动立法和国际合作,加强电子版权保护的法律框架和监管
措施。
- 引入技术手段,例如数字水印和加密技术,确保电子书籍的
版权安全和合法使用。
综上所述,针对电子阅读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显示效果、加强版权保护等手段来提升用户体验和保护创作者的权益。
同时,
用户也需注意合理控制阅读时间,保护自己的眼睛健康。
新媒体时代网络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之争
新媒体时代网络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之争新媒体时代网络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之争网络的普及使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发生变化,以传统纸质阅读为主体的阅读方式面临网络阅读的冲击而不断弱化。
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协调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使二者相得益彰?文章通过对青少年网络阅读现状调研及特点分析,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对策,对当今社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阅读青少年网络阅读特点对策刘敏,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开展,网络的普及与应用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特别是对青少年这一网络使用主要群体那么表现得更为明显。
目前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如通过电脑或浏览新闻、阅读电子书、检索信息等,网络阅读越来越成为青少年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局部。
网络阅读的出现,使以前占主流的传统纸质阅读方式受到很大冲击。
尽管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也有许多需要不断升级和完善的方面,其负面影响不容无视。
如何正确处理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的关系,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阅读的习惯,是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青少年网络阅读的现状从网络阅读人群来看,青少年是网络阅读的重要群体。
根据202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开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数已达6.18亿,而40岁以下的网民占81.1%,就有5.01亿;10~39岁的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9.2%,近5亿。
【1】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根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中国18~70周岁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54.9%,30~39周岁人群占30.3%,40~49周岁人群占10.7%,50周岁及以上人群占4.0%。
【2】由此可见,中国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中85.2%是18~40周岁人群,其中29岁以下年轻群体占一半多。
从网络阅读内容看,青少年进行网络阅读范围较广、内容丰富,包括阅读文学作品、专业书籍、报刊,获取百科知识、浏览社会新闻、娱乐消遣等方面的信息。
辩题:网络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
辩题:网络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网络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
亲爱的评委和观众们,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网络阅读是否可以取代纸质阅读”。
在当今数字化的社会,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而纸质阅读似乎逐渐被边缘化。
那么,网络阅读是否可以完全取代纸质阅读呢?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的复杂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网络阅读的优势。
网络阅读具有即时性和便捷性,无论是新闻、杂志还是书籍,只要有网络连接,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此外,网络阅读还可以实现交互和多媒体融合,让阅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
相比之下,纸质阅读则需要实体书籍或杂志,不方便携带和保存,而且更新速度也比不上网络阅读。
然而,纸质阅读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首先,纸质书籍和杂志具有触感和气味,这些是网络阅读无法替代的。
拿着一本书,翻开一页页,感受纸张的质感和书页的沙沙声,这种体验是网络阅读无法带来的。
其次,纸质阅读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和深度阅读,而
网络阅读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阅读效果。
此外,纸质书籍也有收藏和传承的意义,它们可以代代相传,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文化传承。
因此,我认为网络阅读并不能完全取代纸质阅读,而是应该与纸质阅读相辅相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网络阅读来获取即时信息和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但同时也要珍惜纸质阅读所带来的深度阅读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我们在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之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阅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谢谢!。
电子书籍对传统纸质书的替代辩论辩题
电子书籍对传统纸质书的替代辩论辩题正方,电子书籍是传统纸质书的替代品。
首先,电子书籍具有更大的便携性和可存储性。
相比于纸质书,电子书籍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存储成千上万本书籍,而且可以随身携带,方便阅读。
这一点正如美国作家尼尔·盖曼所说,“书籍是一种移动的魔法”。
电子书籍的便携性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阅读体验。
其次,电子书籍的环保性也是传统纸质书的替代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
使用电子书籍可以减少对纸张的消耗,从而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有利于保护环境。
正如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所说,“我们不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不可持续的星球。
”使用电子书籍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符合当今社会的环保理念。
最后,电子书籍还具有互动性和多媒体性。
相比于纸质书,电子书籍可以加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使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而且,电子书籍还可以加入互动元素,如弹窗注释、搜索功能等,使读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
正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说,“最重要的是,书籍能够让你思考,而电子书籍则可以让你与书籍互动。
”电子书籍的互动性和多媒体性为阅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反方,电子书籍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纸质书。
首先,传统纸质书具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纸质书的质地、味道、翻页的感觉都是电子书籍无法替代的。
正如美国作家安妮·德·斯坦·图普罗所说,“纸质书是一种有形的、有气味的、有重量的、有声音的东西,它们是一种艺术品。
”纸质书所带来的触感和氛围是电子书籍无法取代的。
其次,纸质书具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研究表明,人们在纸质书上阅读时更容易专注,理解和记忆也更好。
而且,纸质书可以减少眼睛疲劳,对眼睛健康更有利。
正如英国作家C·S·路易斯所说,“我喜欢纸质书,因为它们让我更容易专注,更容易享受阅读的乐趣。
”纸质书的阅读体验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健康需求。
网络阅读不能取代书籍阅读 一辩稿 及参考资料
网络阅读不能取代书籍阅读各位评委、观众、主席、对方便又下午好!今天我们的生活因为网络而发生了很多改变,而网络阅读也在发展。
有人提出,等到有一天所有的纸质图书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我们不就可以彻底放弃传统书籍了吗?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网络阅读与书籍阅读各有特点,他们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存在一种差异化的竞争。
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网络阅读不能取代书籍阅读:首先,从阅读的内容上来看,网络阅读不如书籍阅读厚重和系统。
目前在线全书阅读还存在市场条件不完善、内容良莠不齐的问题,而众所周知,网上大量存在的,更多的是新闻、娱乐八卦、随笔和各种涂鸦,提供的知识快餐文化。
网络对新事物反应敏捷,在新闻传播方面有优势,而书籍阅读更适合宗教、哲学等需要深度思考的经典作品的阅读。
事实上,许多人的网络阅读也就是消遣性的,很少人能真正通过网络系统而全面的学习和摄取知识。
而书籍所承载的知识是经过了沉思、积淀和深度加工的,尤其在文化传承上有不可替代的厚重与理性。
其次,从阅读的方式上来看,网络阅读这种方式本身存在局限性,它必须要一定的硬件设备和上网通道,不方便携带;而且网络文本的呈现方式也具有跳跃性,再加上五花八门的娱乐诱惑,难以形成系统的思考。
而书籍阅读则能在物理情境上给人优越的阅读体验。
书籍不仅传播知识,并且有自身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其外观、质地、版面等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藏书票、藏书印章、题签、标注、评点等,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恒久的魅力。
一册在手,书香漫溢的阅读会带给人闲适与随意的感觉,产生一种无可比拟的文化接受和文化交流上的愉悦。
而网络则是一种虚拟的对象,它不仅无法带给我们在阅读方式上的人文关怀,甚至还会影响健康。
当然,网络更新快,而且可以承载海量信息,我们并不否认它的优点。
我方强调的是,网络尽可以在信息传播和交流上发挥其特长,而书籍阅读能让人真正读到厚重、系统兼有思想性的知识,能够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这是前者所不能取代的。
辩论:电子书籍会取代传统纸质书籍吗?
在数字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子书籍的出现无疑对传统纸质书籍提出了挑战。
然而,在辩论电子书籍是否会取代传统纸质书籍的问题上,观点不一,存在着争议。
本文将从便利性、环保性和阅读体验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电子书籍具有极高的便利性。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在线书店下载和阅读电子书籍。
相比之下,传统纸质书籍需要购买和携带,并受到物理空间限制。
而电子书籍则可以存储在设备中,一个设备便可容纳数千本书籍。
这种便利性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电子书籍,特别是在旅途中或有限的空间条件下。
其次,电子书籍被认为更环保。
传统纸质书籍的制作过程需要大量的纸张、油墨和能源。
而电子书籍无需纸质材料,仅需电子设备即可阅读。
根据研究,每读完一个电子书,相当于节约了约3.9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友好。
此外,电子书籍的数字存储形式也避免了图书馆和书店大量占用空间来摆放书籍的问题,进一步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
然而,电子书籍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依赖性。
阅读电子书籍需要电力供应和电子设备的支持,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无法阅读。
与之不同,传统纸质书籍不受技术限制,只需要适当的照明条件即可阅读。
其次是用户体验问题。
虽然电子书籍可以调整字体大小、背景颜色和亮度等,以适应个人的阅读需求,但它们无法提供纸质书籍所特有的手感和氛围,如翻页声音和纸张的质感。
这种阅读体验的差异可能影响到许多喜欢传统纸质书籍的读者。
综上所述,电子书籍在便利性和环保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能给传统纸质书籍带来冲击。
然而,传统纸质书籍在技术依赖性和阅读体验方面仍然占据一席之地。
因此,虽然电子书籍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但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纸质书籍。
在未来,这两种形式的书籍可能会共存并相辅相成,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
辩题:网络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
辩题:网络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网络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
正方观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
相比之下,纸质阅读受到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而网络阅读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内容丰富多样。
此外,网络阅读还可以通过交互、多媒体等形式提供更加生动、多样的阅读体验,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另外,网络阅读还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纸张的使用,有利于环保。
而且,网络阅读还可以方便地进行搜索、标注、分享等操作,提高阅读效率和便利性。
因此,可以说网络阅读已经逐渐取代了纸质阅读,成为了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
反方观点:
尽管网络阅读的便利性和多样性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纸质阅读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纸质书籍具有实体性和触
感,能够给人带来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有助于提高阅读的专注度
和深度。
而且,纸质书籍不受电子设备的限制,不会受到网络连接
不畅或设备故障的影响。
此外,纸质书籍还可以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历史和文化
的意义。
很多古籍和经典作品只能在纸质书籍中得到保存和传承。
而且,纸质书籍也有助于减少眼睛疲劳,对保护视力有一定的好处。
综上所述,虽然网络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纸质阅读,但
是纸质阅读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两者应该相互补充,而
不是取代。
辩题:网络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
谢谢主席!大家好!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但知识的载体并不限于书籍。
从甲骨、钟鼎、竹简丝帛、到纸张,再到如今的网络电子。
知识的载体在不断地更新和被取代,这种取代是时代的优胜劣汰。
我方的观点是:网络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
理由如下:第一,网络阅读除了具有纸质读物承载文字、图像的功能,还具有纸质阅读无法比拟的自身优势。
首先,网络阅读资源之丰富足以令世界各大图书馆相形见绌。
然后,网络阅读方便快捷,你无需再为书籍的寻找和携带发愁,只要轻轻点击鼠标或阅读器,就能完成查阅,互动,下载和讨论。
再者,网络阅读时效性强,能在第一时间传递世界上任何角落发生的时事新闻。
最后,网络阅读与传统纸张相脱离,也使阅读者节省了一大笔不必要的开支。
第二,网络阅读是当今世界环保理念的最佳体现。
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森林面积在10年间锐减23%,可伐积蓄量减少了50%,造纸业是木材消耗的最大产业之一。
同时,它造成的水污染占整个水域污染的30%以上。
对方辩友为什么能够眼睁睁地看着造纸业的污染性却置之不理呢!相比之下,网络阅读难道不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么?第三,网络阅读取代纸质阅读的趋势势不可挡!从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到2010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20.8亿!从1到20.8亿,难道不比地球人口大爆炸更让人震惊吗?计算机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同时,数据库和网上图书馆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网络阅读越来越受大众喜爱。
根据我国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网络阅读比例已经超过图书阅读,这说明什么,说明网络阅读已经融入当代人的血液里!随着阅读器的推广,阅读环境的规范化,网络阅读必将取代纸质阅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福祉!众所周知,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是缓慢而曲折的,在这个过程里,网络阅读作为新事物在纸质化时代崛起,可能出现无数阻碍因素,但是网络阅读的优势和发展成绩,是时代的肯定。
所以,我方认为,网络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纸质书辩论辩题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纸质书辩论辩题正方观点,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
1.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子书越来越受欢迎,便携性强,可以
随身携带,方便阅读。
2. 电子书可以节约纸张资源,有利于环保,符合现代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要求。
3. 电子书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使得信息更加便捷获取,满足
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4. 一些电子书具有互动性,可以增强阅读体验,比如添加音频、视频等元素。
反方观点,电子书不会取代纸质书。
1. 纸质书具有独特的阅读体验,翻阅纸质书时可以感受到纸张
的质感和书籍的香味,这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
2. 一些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而纸质书则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3. 纸质书的版权保护相对更加严格,而电子书容易受到盗版和
侵权的影响。
4. 一些人认为纸质书更有收藏价值,能够在书架上展示自己的
阅读品味和文化修养。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
1. 美国作家恰克·帕洛尼曾说过,“纸质书是一种感觉,是一
种氛围,是一种历史。
”这句话表达了纸质书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2. 2019年,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中,纸质书的销量仍然占
据了绝大多数,这表明纸质书在市场上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综上所述,虽然电子书在现代社会中有着诸多优势,但是纸质
书作为传统的阅读方式,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不会被完全
取代。
因此,电子书取代纸质书的观点并不成立。
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差别高中作文
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差异高中作文现如今网络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网络阅读也成为了许多人的兴趣爱好。
很多往常去图书馆阅读的人转而翻开电脑阅读网络文学了。
这也引发出了我们对于网络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差异的思考。
首先,网络更加便捷。
只需要翻开电脑,输入想要阅读的书籍名称,我们就可以轻松找到图书进展阅读浏览。
而传统的纸质图书往往储藏在图书馆或是书店的储物柜里,我们想要找书往往要费一些时间去翻找。
其次,是更加环保。
纸质阅读需要以纸张为载体,纸张是需要消耗木材的。
从环保方面思考,这在森林资源极度消耗的今天,网络阅读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我们注意到,网络阅读需要借助电子设备,比方电脑或是手机,而电子设备的运行需要宽带网络和电力等条件,同时需要阅读者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门槛较高。
因此,纸质阅读的简易优点就很明显了。
而且纸质书籍可以长期保存,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这也是网络阅读无法比较的。
如何看待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
网络有一个极为明显的优势就是互动性,每个读者都能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发 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再像传统阅读那样读者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 者。
▪ 第三,读者可以获得更多的阅读自由。
网络阅读的虚拟性可以使阅读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排除人们阅读过程中的 种种不良心理因素,使读者可以在网络世界自由的发挥,充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 见解。
如何看待网上阅读与纸质阅读?
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
传统阅读
以纸张为载体
互联网
网络阅读
以电子产品为载体
纸质阅读&电子阅读
网络阅读的优点
▪ 第பைடு நூலகம்,信息的全面与搜索的便捷。
网络的连通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读者之间跨越时空限制而互通信息,加之 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使网络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网络强大的 信息搜索功能,加快了读者查询资料与信息的速度,节省了查找资料的时间,便捷 了读者的阅读,缩短了获取信息的时间。
总结
不同的阅读方式适合不同的人,并没有优劣之 分。如果说传统阅读是一种心情、一种姿势、 一种延续,那么网络阅读则是一种激情、一种 散漫、一种蔓延。
不排斥网络阅读,倡导传统纸质 阅读。
传统阅读的优点
▪ 传统阅读中的书籍有着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的文化积淀,在经典 性、阅读习惯、格调三方面,非网络阅读朝夕之间可与之相提 并论。尤其是阅读经典更多地需要一种笨重的态度。那是一个 巨大的,需要你一点一点吃力进入的世界,你必须把阅读放慢 ,在一些奇妙的细部停留,感受那种丰富的精微,在这种阅读 中,你根本没办法偷懒,而这与网络阅读所要求的恰恰相悖。
电子阅读能取代传统阅读
电子阅读能取代传统阅读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开宗明义,电子阅读,指的是在IT产品上的阅读,包括电脑、手机、电子纸书等。
传统阅读,指的是在纸质媒介上的阅读,包括报刊、图书、词典等。
而取代,就是占有别人或别的事物的位置,今天我们说电子阅读取代传统阅读,并不代表传统阅读不存在了,而是代表着一种阅读方式的转变,随着电子阅读使用量的增加、使用频度增加、覆盖面变广,电子阅读将取代传统阅读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我方认为电子阅读能取代传统阅读,理由有二:第一,电子阅读更符合时代的需要。
现代社会网络发达,信息更新快,人们需要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而电子阅读具有即时性,储存量大的特点,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Kindle 是一种能同时存储200本书的电子阅读器,并可以与网络相连,随时更新,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而传统阅读因为写作与印刷出版的时间差、书店的面积有限、书籍携带不方便等原因而无法满足人们对不断更新的知识的需求。
同时,我们生活在一个强调个人意志、每个人的合理需求都应被满足的时代。
而电子阅读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为老人设置的可以任意调整字号的功能。
这扩大了受众,也更好的满足了时代的需求。
第二,电子阅读在不断完善中,容易被人们接受。
一方面,电子阅读的价格下降使其进一步普及成为可能。
以汉王为代表的电子阅读器降价幅度达到了15%-40%,与此同时,电子书的价格也远远低于传统书籍。
另一方面,电子阅读的功能在不断完善。
连笔字的可识别、无辐射无背光的电子墨水显像等都使得电子阅读的优势更加显著。
而分栏功能的设置则大大减轻了人们阅读时的视觉疲劳。
价格的下降、功能的完善使得电子阅读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电子阅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调查显示阅读网络出版物的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而传统阅读则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这证明了电子阅读将取代传统阅读。
今天我们说电子阅读取代传统阅读并不代表传统阅读不存在了,而是电子阅读替代传统阅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电子阅读优于纸质阅读》辩论稿
《电子阅读优于纸质阅读》辩论稿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用电脑、手机以及其他多媒体终端看书等电子阅读方式越来越被更多人认可。
延续千年的纸质阅读虽然受到电子阅读的冲击,但也仍然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学校团委举办辩论赛,正方辩题为“电子阅读优于纸质阅读”,反方辩题为“纸质阅读优于电子阅读”,请选择一方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电子阅读优于纸质阅读正方主辩(时间3分钟):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是:电子阅读优于纸质阅读。
现代生活节奏飞快,没有整体的时间读书,便捷的阅读方式便成为大多都市读书人的阅读要求。
电子书携带方便,将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和资料文件随身携带,不仅开会学习、长途旅行随意阅读,即使在公交地铁上、银行排队也能见缝插针阅读经典。
而这些时候难道你还能带着纸质书悠哉阅读?怕是拿在手中都嫌麻烦!而电子书则不会,这样以来,不仅提高了人类对阅读的需求和兴趣,也让无聊时间变得充实,把琐碎的时间变成宝贵的财富。
所以我方认为,与传统的纸质书相比,电子书优于纸质阅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使用电子书,真正的做到了一“书”抵万卷。
电子书超大的储存空间好比一个巨型的电子图书馆,以一个容量为4G的电子阅读器为例,它一般可容纳3000本电子图书。
许多图书资源都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到电子书里。
一本书读完不怕寂寞,还有千千万万本书库存在那里。
电子书真正做到了海量典藏,一“书”抵万卷,大大扩展了读者的阅读视野。
且收藏快捷,内置书架,有条有理,最重要的是能带在身边,随时供应。
难道你还能把一个图书馆给带在身边吗?显而易见,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使用电子书,真正的做到了高效节约。
当今社会,无处不强调环保节源。
据有关报道,目前我国每生产一吨纸就要消耗十七棵大树。
那么请问,一吨纸能印出几本书?粗略计算,一吨纸约莫五百张,最多也只能产出两到三本书不等。
电子书籍是否取代纸质书籍辩论辩题
电子书籍是否取代纸质书籍辩论辩题正方观点,电子书籍正在逐渐取代纸质书籍,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首先,电子书籍具有便携性和可存储性强的优势。
相比纸质书籍,电子书籍可以轻松携带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不受空间限制,方便随时随地阅读。
同时,一个设备就可以存储数以千计的书籍,大大减少了占用空间的问题,也更加环保。
其次,电子书籍的更新和获取更加便捷。
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下载最新的书籍,而不必等待纸质书籍的印刷和发行。
这种实时性和便捷性是纸质书籍无法比拟的。
此外,电子书籍还可以实现互动阅读和多媒体展示的功能。
一些电子书籍可以通过链接、音频、视频等方式丰富阅读体验,使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名人名句,美国作家尼尔·盖曼曾说过,“书籍是门打开的窗户。
”而电子书籍正是这扇窗户,为读者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
反方观点,虽然电子书籍有其便利性,但并不能完全取代纸质书籍。
首先,纸质书籍具有触感和嗅觉上的享受。
翻阅纸质书籍时,人们可以感受到书本的质感和纸张的香味,这是电子书籍无法替代的。
其次,纸质书籍具有收藏和传承的功能。
一本精美的纸质书籍可以成为家庭传世之宝,代代相传。
而电子书籍则缺乏这种传统和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纸质书籍对眼睛的伤害较小。
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而纸质书籍则相对更加柔和。
经典案例,在日本,尽管电子书籍发展迅猛,但纸质书籍的销量并未下降,甚至有所增长。
这表明纸质书籍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综上所述,虽然电子书籍在便捷性和实用性上具有优势,但纸质书籍在情感共鸣、传统传承和身体健康等方面仍然有其独特魅力,因此无法被完全取代。
两者应该相互补充,而非取代。
辩题:网络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
辩题:网络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网络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
正方观点:
1. 方便快捷,网络阅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无需携带厚重的书籍,只需一台电子设备即可轻松获取大量阅读材料。
2. 多样选择,网络上的阅读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电子书、新闻、博客、论坛等,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
3. 环保节约,网络阅读减少了纸张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同时也减少了纸质书籍的印刷和运输成本。
反方观点:
1. 阅读体验不同,纸质书籍的触感、纸张的气味以及翻阅的感
觉无法被电子设备所替代,网络阅读无法给人带来同样的阅读体验。
2. 注意力分散,网络上的阅读内容琳琅满目,容易让人分心,
而纸质书籍则更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3. 眼睛健康问题,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而纸质书籍则相对更加安全。
结论:
尽管网络阅读在方便快捷、资源丰富和环保节约方面有其优势,但纸质阅读在阅读体验、注意力集中和眼睛健康方面也有其独特的
价值。
因此,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并不是彼此对立的选择,而是可
以相互补充的两种阅读方式。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根据个人的阅读
需求和偏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以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电子阅读不能取代纸质阅读辩论赛作文优秀五篇
电子阅读不能取代纸质阅读辩论赛作文优秀五篇电子阅读不能取代纸质阅读辩论赛作文1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电子阅读,它因具备传统阅读所无法企及的优势而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并且对传统阅读带来巨大的冲击。
但它不会代替传统阅读。
首先,电子阅读使得人们阅读耐心减弱、思想深度缺失。
其次,长期阅读电子读物会使读者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一旦失去数字化阅读辅助工具,人们的阅读活动就会被迫中断。
极大可能造成读者阅读的兴趣淡薄,甚至导致读者阅读注意力、想象力、欣赏力等能力的弱化和退化。
同时,电子阅读还会产生无数阅读成瘾的瘾君子,他们无论何时何地,眼睛很少离开屏幕,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仿佛周围的事物根本不存在,似乎离开了这些新式阅读工具,他们的生活无法继续。
这就是现代生活中的阅读失控现象。
这些时刻在线族有个共同点:他们都或多或少有信息饥渴或信息焦虑症。
他们对信息过于依赖,为了使自己不错过任何可能有用的信息,他们逼迫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长期把自己封闭在阅读构成的小世界中,将大量时间耗费在网络阅读和电子阅读上,把自己的情感、思想沉浸在所阅读的内容中,视野狭窄,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
这些人轻者在日常交流中会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使用各种奇怪的网络语言,出现跳跃性思维,与人沟通出现障碍,重者会造成抑郁焦虑的心理,无法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的转换,渐渐会失去对现实环境的感知能力和参与意识,形成某种虚拟人格,变得自恋、偏执。
再次,无孔不入的网络垃圾严重干扰了人们对文本的深度阅读。
尤其是青少年心智发育不够成熟,容易被网络上发布那些低级趣味,暴力与色情的内容都吸引和误导,到最后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最为严重的结果就是误入歧途。
手捧书籍,心神安定可以让读者对所读内容有着较为深刻的印象,对于某些精彩片段往往还能记住所在章节位置,文本的真实触感不仅能使读者闻到书香,更能使读者领会书之意味。
因此,传统阅读从它出现的那一天,一直到今天都具有着其它阅读方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地位与社会意义。
网络阅读不应也不能取代纸质书阅读
网络阅读不应也不能取代纸质书阅读
在网络时代,有谁能否认网上阅读的便利?其实,笔者从来没有反对也从未拒绝网上阅读,而且还十分热衷于网上看看小说,读读散文,但是,笔者也坚持认为,网上阅读不应代替读纸质书,说严重一点儿,不看纸质书学不到真学问。
纸墨清香也醉人
何以如此?原因多多,究其一点儿来说,就是网上阅读难以做到“精度细研”,这可能与阅读习惯有关,网上阅读
《启功图传》书签
再则,伏案疲倦之时,还可以躺在沙发上捧读,手边放一枝红蓝铅笔和自来水笔,看到要紧处或精彩段,不妨做眉批,画红线,勾重点,甚或写上一段体会,窃以为读书的乐趣就在于此,许多年来视为乐事。
如果说个人有那么一点儿才华学问的话,就是这么一丁点儿一丁点儿抠出来的。
谁能否认,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也包括博士生,多是从中学们进大学门,然后考研读博,读书大多为应试,偶尔读上几本课外书也是在网上浏览。
我始终认为,网媒不能完全取代纸媒,网上阅读更不应该取代伏案阅读或释卷捧读。
《唐宋国花与中国文化》藏书票
有耐心看到此处的博友或许会骂笔者“老学究不知进取”,请大人息怒,咱们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阳关道独木桥,各走各道。
好在网上阅读也好,释卷捧读也罢,都还是读书,比起来那些一年不读半本书的人来,应该可以聊以自慰,如此咱们还是可以惺惺相惜,还是认可那句话:人间纵然多乐事,还是读书滋味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约是上个月吧,无意中看到一篇关于我的文章,有些意外。
文章较长,断断续续看了两天。
似乎未曾有人如此细致入微地解读过我的文字,也是第一次看到前辈给自己做出的评论:“我清楚,难于用一两个概念,一两句话,几个形容词,几个譬喻能概括她的文章,一说就错,一说就俗,一说就乏味,如同说禅。
”评价之高令韩冷无言以对。
韩冷并非职业作家,文字记录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心态而已。
相反,在这篇长文中,我看到了一颗关照自然与美好的心灵,一段天然的态度与性情,如此谦逊,如此可爱,如此坦诚。
在此感谢陈立群老师。
网上的阅读不像书本的阅读。
通常,读书多数带有目的性,借书不必说了,是为了读它;买书,付出资金,更是为了想读它,可是由于时间关系,读过的书往往百不及一,其他书成了陈列,总想,以后或许会有时间去读的,这是一种青春美丽的愿望。
而网读有很大差别,固然有时为了做一件事,在巨大信息量又免费和方便的网上查阅,怀有目的性,但,也是因为网读的方便,阅读带有了消遣的习惯,漫步一下,随意泛览,知道外面世界的广阔,我也不能免俗。
在网上,我并不寻找文艺作品,网络写手据说也有写得优秀的,也有研究者评论研究他们的作品,我少量过目一下新闻,比较多的看的是写得有内容有见解的社会历史评论文章,其中有的网文我感觉在别的媒体上不一定能发表。
韩老师的博客文章纯属我偶然踩上了她的萍踪,一读我便很欣赏,她的文章全属原创,发表频率较高,篇幅不长但很有质量(这样的词很一般,我借用一下),好读耐读,这在博客写手中可能不很多。
有些人的博客爱转载他人文章,宛同收藏,也有些博客虽是自我表达,但表情达意偏于宣泄,文字随性,缺乏明确立意。
韩老师的文章我未能全读,过去的文章我稍翻看了几篇,而在我知道了她的博客后,文章都读过了。
我读得很不仔细,糙,没有边读边思考边体悟,有时,我觉得好的文章在阅读时会使你沉浸在默诵中,直到最后,觉得好,也就放下了。
如同剧场看了部好戏,因其好,会什么都不去想,默默走出剧场。
后来,看她的文章看得多了,也知道她出过文集,觉得一位作者写作那么勤奋,有明显的追求,出于敬佩,我也留过几段跟帖,称赞她文章及她本人的网友很多,我不太好意思跟着鼓掌,跟帖还是斟酌了一下。
但是,我只是凭印象,并没有深入体察思考,也没有能力这样去做。
韩老师近来写了一篇《人生知己总相怀》,文章引起了让我思考的问题。
她直抒胸臆,坦白真挚而婉切,说缺乏知己。
人生知己虽有同感不好说,文章知音同质异构,却让我久来初省。
我不擅长评论作品。
我大学学的是文艺理论。
中学年代,虽接触过文艺,但我是在理工科院校附中里上学,受到影响大的是自然科学的思维训练,也是数理化的尖子。
由于文革经历了长时间的社会锻炼,我对社会科学感了兴趣,上大学转向,想学历史,但进了文学专业,当然要读大量文学作品,而那时候,读文学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存在功底差的情形,无法和老一代学人比,读过的文学作品不够多,写作实践更可怜,就毕业了。
报考研究生时,文学专业理论思维比较强的学生,选择文艺理论比选择文学史专业的愿望更强烈。
那时候,大家除了喜欢讨论文艺,还喜欢讨论哲学、美学、史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思想很活跃。
文艺理论研究的是文艺的基本问题,讨论艺术的本质、功能、创作与时代与社会的关系、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风格、批评的标准等等,虽然这些问题总是和作品联系在一起的,但理论本身是抽象的,要会欣赏作品,又要从中归纳文艺现象,既要会形象思维,又要会逻辑思维,这个专业颇难,但也有它的乐趣。
文艺理论对作家创作、批评家批评作品无疑都有帮助,所以,在八十年代文艺重新繁荣,文艺作品及读者观众大量涌现的情况下,文艺理论研究曾出现过热潮。
但是,文艺理论不等于文艺批评,文艺批评是对作品和作家进行具体针对性的评论,它直接品议作品,品议作家,也是一门专业。
这里有层次高低之分,有些评论可以单独就一篇作品发表感想,写一篇赏析文章;有些评论则难度很高,对一个作家的作品作全面研究,要了解作家本人的各种情况,要对同品种文艺不同风格的作品和作家有广泛阅读涉猎。
好的文艺批评,不仅能深刻诠释作品的内涵,对作品和作家给予像韩老师所言的客观准确的评论,而且对作品有敏感而细腻的赏读,文笔优美而流畅,也很耐读,对读者甚至对作家本人都有启迪。
我二十多年在“政府文艺界”工作,因为是事务性工作,匆匆忙忙、熙熙攘攘地混了很多年,观看了1500部舞台艺术作品,业余看了少量文学作品,但都没有时间多多思考,也不需要研究作品,渐渐学业荒废,艺术感觉变得迟钝。
我也看过不少评论文章,参加过一些研讨会,但感到打动我的评论不太多。
时而“千里马”们常有,伯乐不常有,时而“伯乐”们很夥,千里马不常夥。
处在这种彷徨之境,无以置论,作品我无以知音。
到野外去散散步,穿过眼前的烟云。
韩老师不辍耕耘自己的一片园地,没有篱笆,没有围墙,人们都可张望。
初者,我感动于她的文字。
我看过的中外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
诗歌、散文、剧本读得少。
小说主要涉及叙事,叙事也有技巧水平的高下之分。
但叙事、议论比好的抒情容易上手,这可以解释何以八九十年代没有怎么上过学的知青一代所写的作品(不单指知青题材)一度占据文坛显著位置。
我自己是知青,当然明白我们这代人的足与不足。
此话不表。
诗歌散文,古代的我读过一些,它们都属典范,那种生活题材的广泛、情感的丰富饱满、文字的讲究、美感的鲜明不用谁说,大家都明白公认,它们需要我们继承。
现代诗歌散文与古代诗歌散文有传承关系,但还有很大不同。
它除了语言工具成了白话文这一重要因素而外,还有生活背景发生了剧变,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起步晚,自然路程还早,大家都是摸索,要定出一种相对比较稳定明确众所认可的语言标准尚早。
这不妨碍各人以自己的爱好去欣赏作品。
现在的诗歌我读得最少,散文也读得少。
在所有文体中,散文最难下定义,分属科。
读得少,我不好比较,只好片面,只能凭自己常有共鸣说,韩老师的文字适合我的口味(这话俗得可以)。
我的直感是,韩老师选定的是抒情散文,虽然文中难免要涉及叙述、介绍之类的文字,但笔墨精炼,归附抒情,每篇文章倾诉的某种情愫很清晰。
我清楚,难于用一两个概念,一两句话,几个形容词,几个譬喻能概括她的文章,一说就错,一说就俗,一说就乏味,如同说禅。
文艺评论不擅者如瞎子摸象,如解剖活体,将活生生的生命肢解成零碎器官,枯燥而可怕,吃力不讨好,自己都不会满意。
既如此难,所以,我有时觉得她如果也有同感,就不必追求评论,寻觅知音。
我以为谁的抒情文章在同样长度情况下,让我最早读完,就最流畅。
当然乏味的文章不在其例。
这是最低的审美要求吧(似乎现在的很多文章欠缺)。
她每篇一题,立意清楚,短小精粹,文字简洁干净,无贅词累句,无雕琢润色痕迹,如一蹴而就,不知其日常口语是否亦如此。
起笔从容平缓,娓娓道来,抒情描绘时而笔酣,时而轻染,收放有致。
行云流水,一韵呵成,收煞利落,如留余味。
所谓“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
”手和心都很灵巧。
文辞丰富清丽,有色彩,有活性。
她汉语词汇掌握丰富,且能体悟词语间的精微差别,精确而灵活多变地运用,可能既时常锤炼也有语言天赋。
文字有色彩有活性是句老生常谈,修辞套话。
她体物感觉非常敏锐,对色彩、声音、温度甚至气味都会有细致的体悟,形之于语言,使语言都染上了这些特征。
这最突出的一点,文章比比皆是,不用举例说明了。
“观之有色,听之有声,闻之有芬,即之有温,”钱钟书著名论文《通感》说得已很通透了。
韩老师情感丰富,又文辞语感颇佳,文字充满生命力的跳动,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文字有古典文学的诗意韵味。
古代散文讲究节奏,韵散结合,不回避生活话语入诗文。
现代散文更是大众的共享,内容和语言生活化是必然的。
韩老师文字讲究,但不追求雅人深致,脱离读者,阳春白雪,和者盖寡。
文中也有口语,流行语,对白,但我觉得她还是有加工,有节制,讲究整体的文字韵味的。
行文自由而有节奏,句式总体不长,长短间杂变化,吐息有节,颇合人的生理。
似比不少网络写手高出一筹。
对句式长短节奏的理解亦不能绝对,该长才能荡气回肠而尽其意时,也可以长句连缀,韩老师范文《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最见才气和性情,情之所深,妙言连珠,文句并不都短。
此文笔法情意精微蕴藉非人所能模仿,包括中学生。
诗意是散文的精华,它可以就一种情绪、一种意境而言,也可以就语言的味道而言。
韩老师文章抒到某种诗意的情感时,常会联想到古今之通情,穿越时空,和古人成熟的心思相会。
她记忆的古诗和古文很多,超过不少文学系学生,我读得少,又记不住。
辛弃疾、陆游、苏轼、王安石还有一些不很有名的诗人文人都是她随时请来的常客,那些诗、联句、文段随手拈来,与文章结合得自然而熨帖,增色于自己的表达。
古典文学的修养,熏染了她的语言,她的不少文句也像诗一样优美,有韵律,有近于平仄的诵口。
仅拿她的标题说,《我待英雄骑马回故乡》,有曲词之美,《我自倾杯,君且随意》,宛若对联,情谊妩媚而含蓄,令人不敢对面就席,未饮而先醉。
韵散结合,浓淡相间,错落有致耳。
工匠斲轮,左一斧右一斧,谈谈我对韩文抒情的感受。
或许文字与情感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
我这辈人推到父母这辈人,听不到讲“抒情”俩字,准确些说不讲究抒情。
不是他们没有七情六欲,不知喜怒哀乐,这两代人有文化的却没抒情的条件,丧失了抒情的需求,那奢侈,浪漫,小布尔乔亚,还有恐惧。
难效阮籍猖狂,只可马迁忍辱。
故陈寅恪托《柳如是传》以申志,钱钟书止笔《围城》辑《管锥编》以传学,杨季康辍写戏作《干校六记》以明性。
如作难我一定要抒情,我估计我只能抒愤世嫉俗之情。
孔子说“诗可以怨”,非仅言哀怨。
钱钟书改革开放后访问日本也作《诗可以怨》的演讲。
愤世嫉俗之情当抒,那是抒正义感,男人该做,穷不穷,富不富,美不美,丑不丑,女人爱不爱,跟这都没关系。
没有正义,世界一天都不能存在。
无处可抒,且在书中求之,看他人抒情,寄自己之志。
不管抒什么情,都是应该追求美好,追求美好便是鞭挞丑恶,也是正义。
我觉得韩老师的抒情是一种知性之美,明理之美,成熟之美。
非言成熟是一种极致,人没有最成熟的,太成熟了亦会凋谢。
我无须去抬高他人。
韩老师所有文章在歌颂美,或者说真善美。
一望可知(当然不是说一点文字都不涉及假恶丑)。
穿花蛱蝶款款飞,筑巢蜜蜂碌碌忙,她不停歇地在生活中发掘美,塑造美,发现了,塑造了,便在文字(包含图片)中吟咏,反复深入去吟咏。
她咏物,花,茶,书,石,服装旗袍,音乐艺术;咏大自然,阳光,清风,林木,山川小溪;或也咏人,今人古人,还有第一主人公,或唯一主人公。
自信美,便应自信人人懂得美。
她要做的,是尽力表达得让人感到美的真实性和到处存在,只要你真心去追求它。
这其实就是她自己的信念。
再好一点,就是把美的魅力尽显,这才是真正的诱惑。
对现实她取舍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