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综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综合

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如图,山坡上有一棵树AB ,树底部B 点到山脚C 点的距离BC 为63米,山坡的坡角为30°.小宁在山脚的平地F 处测量这棵树的高,点C 到测角仪EF 的水平距离CF=1米,从E 处测得树顶部A 的仰角为45°,树底部B 的仰角为20°,求树AB 的高度.(参考数值:sin20°≈0.34,cos20°≈0.94,tan20°≈0.36)

【答案】6.4米

【解析】

解:∵底部B 点到山脚C 点的距离BC 为6 3 米,山坡的坡角为30°.

∴DC=BC•cos30°=3639=⨯

=米, ∵CF=1米,

∴DC=9+1=10米,

∴GE=10米,

∵∠AEG=45°,

∴AG=EG=10米,

在直角三角形BGF 中,

BG=GF•tan20°=10×0.36=3.6米,

∴AB=AG-BG=10-3.6=6.4米,

答:树高约为6.4米

首先在直角三角形BDC 中求得DC 的长,然后求得DF 的长,进而求得GF 的长,然后在直角三角形BGF 中即可求得BG 的长,从而求得树高

2.如图,某无人机于空中A 处探测到目标B D 、的俯角分别是30、60︒︒,此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AC 为60m ,随后无人机从A 处继续水平飞行303m 到达'A 处.

(1)求之间的距离

(2)求从无人机'A 上看目标的俯角的正切值.

【答案】(1)120米;(2)235. 【解析】 【分析】 (1)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2)过'A 作'A E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E ,连接'A D ,于是得到'60A E AC ==, '30CE AA ==3,在Rt △ABC 中,求得DC=

33

AC=203,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由题意得:∠ABD=30°,∠ADC=60°,

在Rt △ABC 中,AC=60m , ∴AB=sin 30AC ︒=6012

=120(m ) (2)过'A 作'A E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E ,连接'A D ,

则'60A E AC ==, '30

CE AA ==3,

在Rt △ABC 中, AC=60m ,∠ADC=60°, ∴DC=3AC=203 ∴DE=503

∴tan ∠A 'A D= tan ∠'A DC='A E DE =503=235

答:从无人机'A 上看目标D 的俯角的正切值是

235.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添加辅助线建立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3.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点P 在线段BC 上(不含点B ),

∠BPE=

12

∠ACB ,PE 交BO 于点E ,过点B 作BF ⊥PE ,垂足为F ,交AC 于点G . (1)当点P 与点C 重合时(如图1).求证:△BOG ≌△POE ;

(2)通过观察、测量、猜想:BF

PE

=,并结合图2证明你的猜想;

(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若∠ACB=α,求BF PE

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1

2

BF

PE

=(3)

1

tan

2

BF

PE

α

=

【解析】

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与C重合,

∴OB="OP" ,∠BOC=∠BOG=90°.

∵PF⊥BG ,∠PFB=90°,∴∠GBO=90°—∠BGO,∠EPO=90°—∠BGO.∴∠GBO=∠EPO .∴△BOG≌△POE(AAS).

(2)BF1

PE2

=.证明如下:

如图,过P作PM//AC交BG于M,交BO于N,

∴∠PNE=∠BOC=900,∠BPN=∠OCB.

∵∠OBC=∠OCB =450,∴∠NBP=∠NPB.

∴NB=NP.

∵∠MBN=900—∠BMN,∠NPE=900—∠BMN,∴∠MBN=∠NPE.∴△BMN≌△PEN(ASA).∴BM=PE.

∵∠BPE=1

2

∠ACB,∠BPN=∠ACB,∴∠BPF=∠MPF.

∵PF⊥BM,∴∠BFP=∠MFP=900.

又∵PF=PF,∴△BPF≌△MPF(ASA).∴BF="MF" ,即BF=1

2 BM.

∴BF=12PE , 即BF 1PE 2

=. (3)如图,过P 作PM//AC 交BG 于点M ,交BO 于点N ,

∴∠BPN=∠ACB=α,∠PNE=∠BOC=900. 由(2)同理可得BF=

12

BM , ∠MBN=∠EPN . ∵∠BNM=∠PNE=900,∴△BMN ∽△PEN . ∴BM BN PE PN

=. 在Rt △BNP 中,BN tan =

PN α, ∴BM =tan PE α,即2BF =tan PE α. ∴BF 1=tan PE 2

α. (1)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由AAS 证得△BOG ≌△POE .

(2)过P 作PM//AC 交BG 于M ,交BO 于N ,通过ASA 证明△BMN ≌△PEN 得到BM=PE ,通过ASA 证明△BPF ≌△MPF 得到BF=MF ,即可得出BF 1PE 2

=的结论. (3)过P 作PM//AC 交BG 于点M ,交BO 于点N ,同(2)证得BF=

12BM , ∠MBN=∠EPN ,从而可证得△BMN ∽△PEN ,由

BM BN PE PN =和Rt △BNP 中BN tan =PN α即可求得BF 1=tan PE 2

α. 4.如图,在△ABC 中,AB=7.5,AC=9,S △ABC =

814.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AB 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 点匀速运动,动点Q 从C 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CA 方向向A 点匀速运动,当点P 运动到B 点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以PQ 为边作正△PQM (P 、Q 、M 按逆时针排序),以QC 为边在AC 上方作正△QCN ,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cosA 的值;

(2)当△PQM 与△QCN 的面积满足S △PQM =95

S △QCN 时,求t 的值; (3)当t 为何值时,△PQM 的某个顶点(Q 点除外)落在△QCN 的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