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在纤溶系统激活后产生的纤溶酶的作用下

合集下载

【形成】D二聚体FDP资料

【形成】D二聚体FDP资料

【关键字】形成D-二聚体生理学背景(fibrinolysis system)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由4种主要部分组成:纤溶酶原(plasm ingen)、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gen activator, 如t-PA, u-PA)、(plasmin)、纤溶酶抑制物(pl asmi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1, antiplasmin)。

当纤维蛋白凝结块(fibrin clot)形成时,在tP A的存在下, 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开始, 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结块形成各种可溶片段,形成纤维蛋白产物(FDP),FDP由下列物质:X-寡聚体(X-oligomer)、D-二聚体(D-Dimer)、中间片段(Intermediate fragments)、片段E(Fragment E)组成。

其中, X-寡聚体和D-聚体均含D-二聚体单位。

人体纤溶系统,它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D-二聚体血浆中水平增高说明存在继发性纤溶过程,而先生凝血酶,后又有纤溶系活化;并且也反映在血栓形成的局部纤溶酶活性或浓度超过血浆2‰—抗纤溶酶活性或浓度。

溶栓治疗是指用药物来活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一般为投入一种纤溶酶原活化物如尿液酶、链激酶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tpA),使大量纤溶酶生成,从而加速已形成血栓的溶解。

FDP或D-二聚体生成,则表明达到溶栓效果。

纤溶蛋白降解产物中,唯D-二聚体交联碎片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

因此,理论上,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可定量反映药物的溶栓效果、及可用于诊断、筛选新形成的血栓。

但是,到目前为止,商品的D-二聚体检测手段都尚存在一定局限性。

其中D-二聚体的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由于其快速测定、灵敏度高、阴性预报值高,重复性良好,临床医师较多采用。

定义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血液凝固、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之间的关系

血液凝固、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之间的关系

Q:试分析血液凝固、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之间的关系?答:血液自血管流出后,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胶冻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凝血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即因子X被激活成因子Xa;2、凝血酶原在Xa、Ca2+、V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成凝血酶;3、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

人体内的抗凝系统包括体液抗凝系统和细胞抗凝系统。

体液抗凝系统包括丝氨酸蛋白抑制物如抗凝血酶Ⅲ、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即小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种糖蛋白、蛋白质C系统以及肝素。

细胞抗凝系统即网状内皮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

除此之外,正常血管的光滑的内皮和不断流动的血液以及血液中的纤维溶解系统也辅助构成了抗凝系统。

血凝过程中生成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可在一系列水解酶的作用下,发生溶解,变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这种纤维蛋白被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纤溶系统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抑制物。

纤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1、纤溶酶原在其激活物的作用下,激活形成纤溶酶;2、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发生降解。

血液凝固、抗凝系统、纤溶系统三者相互对立而统一,共同为机体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生理状态下,有少量纤维蛋白形成并覆盖于血管内膜上,参与维持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同时抗凝系统使其不易造成凝血和形成血栓,纤溶系统又将其水解,使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中,机体既不易出血,又无血栓形成。

当血管受损,一方面要求迅速凝血形成止血栓,以避免血液的流失;另一方面抗凝系统要使凝血反应局限在损伤部位,以保证全身血管内的液体状态。

当组织损伤所形成的止血栓在完成使命之后,将由纤溶系统逐步溶解,以恢复血管的畅通,也有利于受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若纤溶系统活动亢进,可因止血栓的提前溶解而有新的出血的倾向;如果纤溶系统活动低下,则不利于血管的再通,并可加重血栓。

人体解剖提纲

人体解剖提纲

人体解剖考试提纲一1、解剖生理学从哪三个水平进行研究。

P3答:生理学研究分为以下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水平;2.器官系统水平;3.整体水平。

2、描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特点。

P51答:过程:神经冲动——电压门控式钙通道开放——Ca2+内流——囊泡前移——胞吐Ach——与Ach-N通道蛋白结合———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去极化,即形成终板电位——动作电位特点:①单向性传递②时间延搁③易受环境变化影响3、简述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P77答:1.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活性,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及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等。

2.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3.嗜碱性粒细胞: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

组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与机体发生过敏性反应有关。

4.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进入血液时仍是未成熟细胞,进入肝、脾、淋巴组织等转变为巨噬细胞。

其作用:灭细胞内致病微生物,多种细胞毒、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参与机体防卫机制,生促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因子5.淋巴细胞:也称免疫细胞,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根据细胞生长发育过程,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差异,将其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

4、简述凝血的基本过程、纤溶系统的成分及纤溶的基本过程。

P82答:在血液凝固过程中,一系列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生成凝血酶,最终由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生成3个基本步骤。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2、凝血酶的形成↓3、纤维蛋白的形成P85纤溶系统的成分为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简称纤溶酶原,又称血浆素原;纤溶酶,又称血浆素;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剂。

纤溶酶的作用与功效

纤溶酶的作用与功效

纤溶酶的作用与功效纤溶酶(Fibrinolytic enzyme),又称溶纤酶或溶栓酶,是一类能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酶。

纤溶酶的作用是分解纤维蛋白,从而加速血栓的溶解和血栓栓塞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纤溶酶既可以是天然产生的酶,也可以是由人工合成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酶。

一、纤溶酶的来源与分类纤溶酶可以从多种生物体中获得,包括人类、动物、细菌和植物等。

从人类获得的纤溶酶主要有组织型纤溶酶(t-PA)、尿激酶(u-PA)和单链尿激酶原(scu-PA)等。

组织型纤溶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溶纤酶,对血栓的溶解具有较高的效果。

尿激酶和单链尿激酶原则是通过尿液中提取得到的。

二、纤溶酶的作用机制纤溶酶在机体内起到一个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其唯一的胺基酸序列和结构来发挥作用。

纤溶酶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发挥作用:抗体活性、酶抑制活性、抗纤维蛋白活性和促纤维蛋白活性。

1. 抗体活性:纤溶酶通过与组织型纤溶酶抗原或尿激酶抗原结合来发挥抗体活性。

这种抗体活性可以抑制纤溶酶的功能,从而阻止其对纤维蛋白的溶解。

2. 酶抑制活性:纤溶酶可以通过与血栓素-抑制剂结合从而发挥酶抑制活性。

这种活性可以抑制血栓素活性,从而减少纤溶酶的产生和活性,影响血栓的溶解。

3. 抗纤维蛋白活性:纤溶酶可以直接与纤维蛋白结合并降解,从而促进血栓的溶解。

这种活性主要由溶血新生成的纤溶酶和已存在的组织型纤溶酶发挥。

4. 促纤维蛋白活性:纤溶酶可以通过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并促进其转化为纤维蛋白来发挥促纤维蛋白活性。

这种活性可以促进纤维蛋白的生成和沉积,从而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纤溶酶的作用机制在血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纤溶酶的临床应用纤溶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主要用于治疗心肌梗死、脑血栓和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其具体的临床应用包括:溶解血栓、预防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和治疗其他炎症性疾病等。

公共基础知识凝血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凝血基础知识概述

《凝血基础知识的综合性概述》一、引言凝血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理过程,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无论是在伤口愈合、防止出血过多,还是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凝血都扮演着关键角色。

了解凝血的基础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还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凝血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与分析。

二、凝血的基本概念(一)定义凝血,即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凝血因子的激活和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纤维蛋白凝块,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参与凝血的主要成分1.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小板栓子,初步堵塞血管裂口,同时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启动凝血过程。

2.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参与凝血过程的一系列蛋白质。

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有十几种,按照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命名为Ⅰ、Ⅱ、Ⅲ、Ⅳ、Ⅴ、Ⅶ、Ⅷ、Ⅸ、Ⅹ、Ⅺ、Ⅻ、ⅩⅢ等。

这些凝血因子在凝血过程中依次被激活,形成一个复杂的级联反应。

3.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血浆蛋白,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将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稳定的血凝块。

三、凝血的核心理论(一)凝血瀑布学说凝血瀑布学说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1. 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如玻璃、白陶土、硫酸酯、胶原等)接触而启动。

首先,因子Ⅻ被激活为Ⅻa,进而激活因子Ⅺ为Ⅺa。

因子Ⅺa 在钙离子的存在下,激活因子Ⅸ为Ⅸa。

因子Ⅸa、因子Ⅷa、血小板磷脂(PF3)和钙离子组成复合物,激活因子Ⅹ为Ⅹa。

2. 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F)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最新生理学习题(带答案)3

最新生理学习题(带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1.50Kg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量与血量分别为()A.40L与4LB.30L与4LC.20L与2.5LD.30L与2.5L2.血沉加大表示红细胞()A.通透性增大B.脆性增大C.悬浮稳定性差D.可塑性差3.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A.红细胞比容增大B.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加C.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D.红细胞比容减小4.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A.铁的吸收B.VitB12的吸收C.雄激素的释放D.骨髓造血和红细胞成熟5.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A.脾和肝B.肝和肾C.肺和淋巴结D.肾和骨髓6.各类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的()A.髓系多潜能干细胞B.原始多潜能干细胞C.淋巴系干细胞D.成纤维细胞7.关于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维持血管壁完整性B.释放ADP促使其本身聚集C.血小板破裂解体后抑制凝血D.释放PF3促进止血8.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A.氯离子偏高B.钙离子偏高C.钾离子偏高D.钠离子偏高9.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B.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C.抑制凝血酶活性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10.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A.尿激酶B.抗凝血酶Ⅲ和肝素C.组织激活物D.蛋白质C11.库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钾离子浓度升高,主要由于()A.低温下钠-钾泵活性下降B.溶血C.缺氧D.细菌污染12.外源性凝血需要而内源性凝血不需要的因子是A.因子ⅣB.因子ⅫC.因子ⅢD.因子Ⅹ13.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A.血浆激活物B.组织激活物C.纤溶酶D.抗凝血酶14.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A.某些凝血因子不足B.血小板减少C.血浆中抗凝物质增加D.维生素K缺乏15.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C.激活因子Ⅸ的途径不同D.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16.以下那种凝血因子不属蛋白质()A.ⅠB.ⅡC.ⅣD.Ⅹ17.输血时下列哪种血型的人不易找到合适的供血者()A.AB型,Rh阳性B.AB型,Rh阴性C.A型,Rh阳性D.B型,Rh阴性18.输血时主要应考虑供血者的()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D.血浆不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19.O型血红细胞上含有()A.A抗原B.B抗原C.H抗原D.无抗原20.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A.A型B.B型C.O型D.AB型21.大细胞贫血是由于()A.缺少铁B.缺少铁和蛋白质C.缺少维生素B12和叶酸D.缺少促红细胞生成素22.血凝块回缩是由于()A.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C.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D.血小板的收缩蛋白发生收缩23.下列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中,哪一项不正确()A.男性血细胞比容为40-50%B.出血时间为1-3分钟C.白细胞数目为4.0-10.0×109/mlD.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7-8%24.内环境指的是()A.体液B.细胞外液C.细胞内液D.血液25.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器官是()A.肝脏B.肺C.肾脏D.骨髓26.不属于红细胞特性的是()A.通透性B.可塑变形性C.趋化性D.渗透脆性27.内源性凝血过程一般开始于()A.组织细胞释放凝血因子ⅢB.血小板释放PF3C.表面接触激活接触因子D.血小板聚集28.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理是()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C.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D.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二、填空题:1. 正常人的血液PH值为,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_____________的比值,正常为。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南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南DIC
14
3P试验/D-二聚体测定
➢D-二聚体测定(DD):ELISA法<200ug/L 阳性或增高:继发性纤溶症 血栓形成和临床出血
➢DD在DIC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可达 97%,但特异性仅为37%
15
凝血酶原时间(PT)
➢在检材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观测血浆 的凝固时间。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 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应测正常对照值。 正常值:11-13s。 PT缩短:高凝状态 PT延长:异常(凝血酶原减少,如DIC)
中后期严重而广泛
能衰竭
病程
7日以内
14日以上
实验检查 多属失代偿型
多属代偿型或超代偿型
治疗及疗效 综合疗法、单独抗凝治疗 抗凝与抗纤溶联合治疗有
可加重出血

转归
较凶险
多数可纠正
22
六、DIC的治疗
➢治疗原则
序贯性 及时性 个体性 动态性
近年来倾向按以上顺序序贯治疗,只在前一项 治疗未获得满意疗效时再进行下一项治疗!!
抗凝、血小板及凝血 抗纤溶治疗 因子补充
20
按临床经过分型
➢ 急性型 ➢ 慢性型
21
表2 急性型与慢性型DIC的不同特点
类别
急性型
慢性型
基础疾病 感染、手术、创伤、病理 肿瘤、变态反应、妊娠过
产科、医源性因素

临床表现
微循环障碍、脏器功能衰 以轻、中出血为主要表现,
竭严重、多见,早期较轻,可无微循环障碍及脏器功
26
2、抗凝治疗
①肝素是最主要的抗凝治疗药物。目前对DIC是 否应用肝素争议较大。 低分子肝素是标准肝素裂解的低分子碎片, 由于其某些药理学特性,有取代标准肝素之势。 用法:

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纤维蛋白原降解物1 纤维蛋白原概述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血液蛋白,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凝血和止血功能。

它是一个前体分子,需要被激活后才能起作用。

当身体受到创伤或出现血管破损时,纤维蛋白原将被激活成为纤维蛋白,形成凝块,阻止出血。

2 纤维蛋白原的降解虽然纤维蛋白是重要的凝血因子,但过多的凝血会导致血管狭窄,其它器官缺血缺氧等问题。

因此,身体需要一种机制来及时减少凝块的形成。

这个过程就是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主要是通过纤溶系统来完成。

纤溶酶原是纤溶系统的前体分子,它会在血液中激活成为纤溶酶,纤溶酶能够将纤维蛋白降解成许多小分子,从而防止过多的凝块形成。

3 纤溶系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激活有两种途径:内源性和外源性。

内源性途径是指在身体内部发生的激活过程,比如血浆因子XIIa、XIa和IXa的激活,它们能够激活纤溶酶原,从而启动纤溶系统。

而外源性途径则是指在外部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作用下,启动纤溶系统。

这个过程是通过激活血小板和释放蛋白酶体激活剂(PA)来实现的。

4 纤溶酶的降解纤溶酶在完成降解纤维蛋白的任务后,它也会被身体内的降解酶降解掉。

其中,血浆中的纤溶酶抑制剂-alpha2-抗贡氨酸酶能够对纤溶酶进行重要的降解作用。

5 纤溶功能的重要性纤溶系统起到防止过多凝块形成的作用,可以使血管保持通畅,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同时,在一些疾病如血栓性疾病等过程中,纤溶系统失衡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总之,人体内的纤溶系统通过降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来保持正常的凝血和止血功能。

它的正常发挥需要身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调节机制,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健康,防止疾病发生。

凝血常用指标解读

凝血常用指标解读

凝血酶
程 纤维蛋白原



蛋 白
纤维蛋白单体



XIII XIIIa
以共价键聚合的纤维蛋白网络
3. 凝血因子机制
凝血过程的瀑布学说
内源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 是指由FXII被激活至FIXa-VIIIa-Ca2+-PF3复合物形成过程。
在体内已不再是主要的凝血途径
外源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 是指从TF释放到TF-VII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暴露内皮下胶原 TF释出
合成PAI
激活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抑制纤溶系统
TXA2:血栓烷A2;TF:组织因子;PAI: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
止血 止血 止血
1.血管壁机制
血管的止血作用表现为:
① 血管的收缩: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 ② 血小板的激活: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③ 凝血系统的激活:启动内外源凝血途径 ④ 局部血粘度的增高 ⑤ 抗纤溶作用
影响血液凝固的6个方面
1.血管壁 2.血小板系统 3.凝血系统 4.抗凝血系统 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6.血液流变学系统
各系统相互制约 处于动态平衡 保持血液流通
1.血管壁机制
神经反射
血管受损
血管收缩
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
内皮细胞
vWF
血液粘稠
PAF PLT黏附聚集
止血
止血 止血
释放
TXA2 5-HT
(二)PT和APTT检测
PT是在受检/对照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 活酶和Ca2+观察血浆凝固时间(S),可 以筛查外源凝血系统的凝血缺陷。

D-II聚体

D-II聚体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之一,在血浆中凝块生成早期,D-二聚体是唯一的标志物,在凝块产生和溶解过程中是作为最终产物出现的,反映受检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与多种疾病相关,最近10多年来,D-二聚体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抗凝治疗领域,但在检测过程中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D-二聚体的生成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在纤溶系统激活后产生的纤溶酶的作用下,生成多种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中包括D-聚体和其他的片段。

2 D-二聚体的影响因素2.1受检者状态的影响受检者的状态如:性别、年龄、妊娠、生理变化、疾病、饮食、服药等都会影响D-二聚体的检测结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年长女性(>40)D-聚体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同龄男性[1]。

月经期妇女纤溶活性也明显升高,妊娠妇女的血浆D-二聚体随妊娠期的延长逐渐升高[2]。

并且分娩过程对孕产妇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影响非常大,产后第一天达到峰值,产后第二天开始下降[3]。

食物的摄入也会对纤溶系统的活性造成影响。

有研究表明[4]多食用高脂肪食物的高脂血症者因为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增高,所以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血浆D-二聚体也会降低。

也有报道饮酒者较不饮酒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5]。

2.2标本采集的影响采血时,检测者应在空腹、安静状态下进行,以早晨7:00到9:00适宜。

止血带束缚时间要小于5 min,因为束缚时间长会激活凝血机制使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引起纤溶活性增强造成假阳性。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或硅化的玻璃管。

血液和抗凝剂按9:1混匀时应避免气泡产生使纤维蛋白原变性。

避免用力震荡而破坏凝血蛋白[6]。

以3000rpm离心15 min,收集上层血浆在2~3 h内进行实验。

温度和时间对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血浆标本在-20、4、20、32℃温度下2 h之内测定结果无变化并且4℃放置24 h测定结果无变化,但是在20、32℃放置4 h后,纤溶酶活性会增高,导致D-二聚体结果升高[7],所以血浆标本采血后应立即送检,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应将标本放置2℃-8℃冰箱保存。

简述纤溶系统的激活过程

简述纤溶系统的激活过程

简述纤溶系统的激活过程纤溶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机制,它参与血液凝固和血栓溶解的平衡调节。

纤溶系统的激活对于维持血管内环境稳定、防止血栓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简述纤溶系统的激活过程。

一、纤溶系统的基本概念纤溶系统,全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一组具有溶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酶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降解血管内形成的血栓,保持血液循环的通畅。

二、纤溶系统的激活过程纤溶系统的激活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纤溶酶原的生成纤溶酶原是纤溶系统的主要前体,由肝脏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

在正常情况下,纤溶酶原以非活性形式存在,不会引发纤维蛋白的降解。

2.纤溶酶原的激活纤溶酶原的激活是纤溶系统激活的关键步骤。

纤溶酶原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被激活成为纤溶酶。

纤溶酶原的激活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t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当血管内出现血栓时,tPA与纤溶酶原结合,将其激活为纤溶酶。

(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uPA主要在肾脏产生,可通过与纤溶酶原结合,将其激活为纤溶酶。

(3)凝血酶: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可以间接激活纤溶酶原,促进纤溶系统的激活。

3.纤溶酶的作用纤溶酶激活后,可以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从而溶解血栓。

纤溶酶还可以激活其他纤溶酶原,形成正反馈,增强纤溶作用。

4.纤溶系统的调控纤溶系统的激活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1)抗纤溶酶:抗纤溶酶是一种抑制纤溶酶活性的物质,可以防止纤溶过度。

(2)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PAI可以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从而抑制纤溶系统的激活。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TFPI可以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产生,降低纤溶系统的活性。

综上所述,纤溶系统的激活过程包括纤溶酶原的生成、激活、纤溶酶的作用以及纤溶系统的调控。

凝血瀑布

凝血瀑布

凝血瀑布(clotting cascade)血管损伤部位形成的组织因子/Ⅶa复合物可以激活凝血系统,启动凝血过程。

血管损伤出血后机体的第1个反应是血小板的聚集和沉积。

第2个反应则是凝血瀑布的激活。

凝血瀑布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涉及多种凝血因子,这些凝血因子通常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液循环中。

凝血的最终步骤是凝血酶原裂解成2个片段,其中1个片段是凝血酶。

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之形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结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不溶于水的血纤维。

凝血功能由纤溶系统调节平衡,纤溶系统可由纤维蛋白沉积而激活。

纤溶的开始是纤溶酶原激活,纤溶酶原在损伤内皮所释放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作用下成为纤溶酶。

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像凝血功能一样,纤溶功能也可通过药物调控。

依那普利本品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口服后在肝脏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而发挥作用。

后者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作用为卡托普利的8倍以上。

降压作用机制与卡托普利相同,但作用时间持久。

本品降压同时能保持心肌收缩力,不影响心输出量。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能使外周血管阻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嵌压降低,从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本品能增加肾血流量,对血糖、尿酸和胆固醇代谢无明显影响。

①降压,本品在肝内水解为依那普利拉,成为一种竞争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结果血浆肾素活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减少,血管阻力减低。

依那普利拉还干扰缓激酞的降解,同样使血管阻力降低。

本品虽被认为主要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降低血压,但对低肾素活性的高血压也有效。

②减低心脏负荷,心力衰竭时本品扩张动脉与静脉,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或后负荷,减低肺毛细血管嵌压或前负荷,也降低肺血管阻力,从而改善心排血量,使运动耐量时间延长。

本品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口服后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起强烈抑制作用,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造成全身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用于治疗高血压。

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关键词:D-二聚体;FDP;DIC;脑梗死;妊娠高血压;恶性肿瘤D- 二聚体(D-dimar,DD)是纤溶蛋白单体由活化因子XⅢ交联作用后再经血浆纤溶酶降解产生的、包含γ 链相连2 个D 片段的终末产物之一,在体内起着调节纤溶-凝血间平衡的重要作用,是反映体内血浆高凝状态及纤溶系统激活的首选分子标志物[1]。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D- 二聚体检测敏感性及预测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许多临床疾病如静脉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脏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恶性肿瘤等的鉴别诊断及病情判定、进展、治疗、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是在纤溶酶的作用下,血液中的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被溶解所产生的各种降解产物的总称[2]。

FDP 是纤溶系统作用的结果,机体在病态时激发了纤溶系统,随着一系列纤溶蛋白的活化,对体内纤维蛋白原水解生成了FDP。

血栓发生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了较小的片段即为FDP。

所以FDP 既是纤溶系统活性的筛选指标之一,也是体内凝血系统继发纤溶时较灵敏的实验指标,常和D - 二聚体联合检测,判断临床一些由于凝血和纤溶失衡而导致的疾病诊断。

下面就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1 FD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合并诸多基础疾病、在诸多疾病共同发展期间、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一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综合症。

因为弥散性激活了血液内凝血机制,沉着小血管内纤维蛋白,使得器官、组织遭受损伤。

加之消耗凝血因子,而使得患者存在全身出血现象[3]。

在凝血疾病的进展以及发生过程中,同时存在以上两种表现,临床表现较为特殊。

现阶段,FD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是临床诊治心血管疾病所参考的两项最主要的指标。

D-二聚体,即是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检测患者机体之内特异性继发性纤溶功能的很重要指标。

血液学检验10第二章-第5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血液学检验10第二章-第5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纤维蛋白(原)降解机制
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可溶性纤维蛋白的降解
交联溶性纤维蛋白的降解
PL作用于Fg,降解为Bβ1-42、X片段和极附属物。 X片段被PL裂解为D片段及Y片段。 Y片段被PL裂解为D片段和E片段。 以 上 产 物 统 称 为 纤 维 蛋 白 原 降 解 产 物 ( fibrinogen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外激活途径:血管和肾小球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t-PA 和u-PA裂解PLG形成PL,但t-PA和u-PA可被PAI-1及PAI2灭活。原发性纤溶的主要途径
外源激活途径:外源性药物如链激酶、尿激酶、葡萄球 菌激酶(staphylokinase,SaK)和重组t-PA应用于体 内,使PLG转变成PL。是溶栓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一、纤溶系统的组成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fibrinolytic system),简 称纤溶系统,是指纤溶酶原在特异性激活物的作 用下转化为纤溶酶(plasmin,PL),从而降解纤 维蛋白和其它蛋白质的过程。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一、纤溶系统的组成
血浆浓度 (mg/L)
染色体定位
主要功能
200
6q26-27 在活化剂的作用下转变为纤溶酶
0.005
8p11-12 激活纤溶酶原
0.002
10q24
激活纤溶酶原
可裂解多种肽链和蛋白质
30
5q33
作为辅因子,参与纤溶系统的内激活途径
40
4q35
作为辅因子,参与纤溶系统的内激活途径
HMWK 110

FDP和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FDP和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然而单独检测D-二聚体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单独检测FDP存在一定的假阴性, 容易造成DVT和PTE的漏检。FD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DVT的诊断具有更 高的价值。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20,8(4):241-245.
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35) : 2743-2756.
二、临床意义
(一)FDP临床意义
FDP可以反映纤溶系统的活性,但由于它是一系列片段的总称, 所以它在临床上的应用可能不如D-二聚体那样特异。
原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可明显增高。
四、FDP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三)FDP/D-二聚体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 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 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DIC早期高凝状态期,可能无临床症状或轻微症状,也可表现血栓栓塞、休 克;消耗性低凝期以广泛多部位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出血更加广泛且严重,难以控制的内脏出血;脏器衰竭期可表现肝肾功能衰 竭,呼吸循环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
血栓风险较大,临床需进行抗凝治疗。
五、临床应用常见问题
(二)为什么住院病人D-二聚体检测的阳性率较高?
流行病学调查及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临床大多数学科的疾 病都有可能引发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升高的来源有两条:第一 患者在住院时候已形成血栓的溶解,第二患者出现了纤溶系统激 活或亢进。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可能激活凝血 和抗凝(包括纤溶)系统,产生大量的D-二聚体。

病理生理学试题

病理生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海平面、吸入气、静息状情况下,PaO低于2大于6.67kPa(50mmHg),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8kPa(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体征者。

2.功能分流:病变部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显著降低,使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便掺入到动脉血内,类似于动静脉短路。

3.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引起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同时或继发纤溶亢进,从而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出血、贫血甚至休克的病理过程。

其主要特征为凝血功能失常。

4. 肺性脑病: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病人可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定向、记忆障碍、精神错乱、头痛、嗜睡、昏迷等。

5. 肾性贫血: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

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二、选择题:(选一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0分)1.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各项叙述最确切的是:(B)A.疾病是机体不舒服B.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C.疾病是不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D.疾病是机体对内环境的协调障碍E.疾病是各组织器官的细胞受损的表现2.细胞内外液成分不同,它们之间渗透压的关系是:(E)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3.急性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是:(B)A.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兴奋性增高B.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兴奋性降低C.静息电位负值减小,兴奋性降低D.静息电位负值减小,兴奋性增高E.阈电位负值增大,兴奋性增高4.反映酸碱平衡中呼吸因素的最佳指标是:(B)A.Ph B.PaCO2C.BB D.SB E.AB5.某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患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49, PaCO26.4kPa(48mmHg),[HCO3-]36mmol/L。

d二聚体和fdp的临床检验

d二聚体和fdp的临床检验

D-二聚体和FDP的临床检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王鸿利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在纤溶系统激活后产生的纤溶酶的作用下,降解形成Bβ1~42肽键,A、B、C、H极附属物以及X、Y、D、E 碎片,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gDP)。

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α(A)链和β(B)链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先后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和肽B(FPB),剩余部分分别称为纤维蛋白Ⅰ(Fb-Ⅰ)和纤维蛋白Ⅱ(Fb-Ⅱ)。

在纤溶酶的作用下,Fb-Ⅰ被降解成Bβ1~42肽键,A、B、C、H极附属物以及X'、Y'、D、E'碎片,Fb-Ⅱ被降解成Bβ15~42肽键,A、B、C、H极附属物以及X'、Y'、D、E'碎片;同时Fb-Ⅰ和Fb-Ⅱ可自行聚合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sFMC)。

在FXⅢa 和Ca2+作用下,Fb-Ⅰ和Ⅱ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交联的纤维蛋白除降解产生碎片X'、Y'、D和E'外,还生成D-二聚体(D-Dimer,DD)、γ-γ二聚体、复合物1(DD/E)、复合物2(DY/YD)、复合物3(YY/DXD)等。

非交联纤维蛋白和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生的碎片、二聚体、多聚体和复合物等统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bDP)。

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被降解,所产生的各种碎片、二聚体、多聚体及复合物,即FgDP和FbDP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1]。

一、D-二聚体和FDP测定的影响因素D-二聚体和FDP反映受检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活化状况,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在临床检测过程中,它们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常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而降低临床应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直接影响临床的诊断。

对D-二聚体和FDP检测及疾病诊断可能产生影响的多种因素进行归类,常见的有受检者状态、标本采集、抗凝剂、检测试剂盒和仪器、检测方法、操作者技术、干扰物质等七方面的因素,现分别简述如下:1、受检者状态的影响受检者的状态,如年龄大小、妊娠时期、生理变化、所患疾病、饮食改变、服用药物等会影响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结果,在采集血标本时,若未注意到这些因素,易对结果做出错误的判断。

D-二聚体测定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测定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者较不饮酒者 D 一 二 聚体水平 明显升高[ 5 1 。
2 . 2 标 本 采 集 的 影 响
采血时 , 检测者应在空腹 、 安静状 态下进行 , 以早晨 7 : 0 0到 9 : 0 0适宜 。 止血带束缚时间要小于 5 ai r n , 因为束缚时 间长会激 活 3 D 一 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凝 血机制使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引起 纤溶活性增强造成 假 阳性 。 为 3 . 1 对 DI C诊断 中的意义
中凝块生成早期 , D 一 二聚体是唯一 的标志物 , 在凝块 产生和溶 解 化 , 但是在 2 0 、 3 2 ℃放置 4 h 后, 纤溶酶活性会增高 , 导致 D 一 二聚
过程 中是作为最终产物出现的 ,反 映受检者体 内凝 血一 纤溶 系统 体结 果升高 , 所以血浆标本采血后应立即送检 , 如果不 能及时检 的变化 , 与多种疾病相关 , 最近 1 0 多 年来 , D 一 二聚体 的检测 已广 测应将标本放置 2 ℃一 8 ℃冰箱保存 。 泛应用 于下肢深 静脉血栓形成 ( O V T ) 、 肺 栓塞 ( P E ) 、 弥 散性 血管 2 . 3干 扰 物 质 的影 响 内凝血 ( D I c ) 、 心血 管疾病 、 恶性 肿瘤及抗凝 治疗领域 , 但 在检测
【 关键词】 D一 二聚体 ; 影响 因素 ; 疾病 ; 临床意义
【 中图分类号】 R 7 1 4
[ 文献标识码1 A
[ 文章编 号】 1 6 7 2 — 5 6 5 4 ( 2 0 1 3 ) 1 1 ( C ) 一 0 0 1 4 — 0 2
D 一 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 白的特异性 降解 产物之 一 ,在血 浆 度下 2 h之 内测定结果 无变 化并且 4 ℃放置 2 4 h测 定结果无 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在纤溶系统激活后产生的纤溶酶的作用下 降解形成Bβ1-42肽键,A、B、C、H极附属物以及X、Y、D、E碎片,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gDP)。

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α(A)链和β(B)链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先后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和肽B(FPB)剩余部分分别称为纤维蛋白Ⅰ(Fb-Ⅰ)和纤维蛋白Ⅱ(Fb-Ⅱ)。

在纤溶酶的作用下,Fb-Ⅰ被降解成Bβ1-42肽键A、B、C及附属物以及X'、Y'、D、E'碎,Fb-Ⅱ被降解成Bβ15-42肽键,A、B、C、H及附属物以及X'、Y'、D、E'碎片等,同时Fb-Ⅰ和Fb-Ⅱ
可自行聚合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在FXⅢa 和Ca2+作用下,Fb-Ⅰ和Ⅱ形成交联纤维蛋白等,在纤溶酶作用下,交联的纤维蛋白除降解产生碎片X'、Y'、D和E'外,还生成D-二聚体D-Dimer,γ-γ二聚体、复合物1复合物2DY/YD、复合物3YY/DXD等。

非交联纤维蛋白和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生的碎片、二聚体、多聚体和复合物等统称为纤
维蛋白降解产物FbDP。

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被降解,所产生的各种碎片、二聚体、多聚体及复合物即FgDP和FbDP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