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认识(一)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XXX《认识图形》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旨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认识这几种图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区分长方体和长方形,区别正方体和正方形。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
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研究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研究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研究方法为一体,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1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1)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达标检测
1.联系实际说一说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答案:如语文书、数学书、门等。
2.简单说一说长方体、圆柱和球的区别。
答案: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 方形。圆柱上下一样粗,两边是圆形。 球是圆的,可以任意滚动。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看、摸、搭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 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图形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这 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正是 《标准》中十分强调的数学教学观念。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认识图形(一)
第1课时 认识图形(一)
【学习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 物体和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间 观念。
【学习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 体和图形。
一、新课导入
交流:你都收 集到哪些物体了, 跟小伙伴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把形状相同 的物品摆放 在一起。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
你能发现什么?
摸一摸
小明拿 错了!
圆柱
小林拿 对了!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 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巩固提高
( 2 )个 ( 4 )个 ( 7 )个 ( 6 )个
四、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认识(完整版)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
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
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角是由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
这点叫角的顶点,射线叫角的边。
角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
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三角板有一个角就是这样的直角。
教室里天花板上的角都是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典型例题1.点(1)看,这些点排列得多好!(2)看,这个带箭头的线上画了点。
2.线段下图中的线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摆法多有趣!(1)一根小棍。
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2)两根小棍。
可以都横着摆,也可以都竖着摆,还可以一横一竖摆。
(3)三根小棍。
可以像下面这样摆。
3.两条直线哪两条直线相交?哪两条直线垂直?哪两条直线平行?4.你能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的角吗?第二讲、认识图形(二)一、认识三角形1.这叫“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这叫“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一个角是直角。
它的三条边中有两条叫直角边,一条叫斜边。
3.这叫“等腰三角形”。
它也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两条边一样长(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的一条边叫“底”。
4.这叫“等腰直角三角形”或叫“直角等腰三角形”。
它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
5.这叫“等边三角形”。
它的三条边一样长(相等),三个角也一样大(相等)。
二、认识四边形1.这叫“四边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图形的认识》课件
复习与关联
图形的认识
知识归 纳
认识 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说一说拼组下面这个图形用到了哪些立体图形,每种立体图形有什 么特征。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大小都相同。 可滚动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端是圆圆的,平平的面。
1.教材第108~110页练一练,第3、9题。 2.对应课时题目。
球:圆圆的,可以滚动。
不能滚动,只能推动
可以滚动
数一数,每种立体图形分别用到了几个?
长方体 3个 正方体 4个 圆柱 3个 球 2个
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用几个相体可以拼组成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用 拼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几块积木? 8块
积木要怎样才能搭的又高又稳?
积木的平面着地保证平稳; 借助长方体的长保证高度; 将球放在有3个支点的面上确保整体的稳定; 用上所有的积木。
巩固练 习 1.
5
4
3
3
16
球
圆柱
2.
6
5
8
4
3.照样子,连一连。
4. √
5.
2
8
7
课堂小 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说一说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明白的地方。
布置作 业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一)》教案3套
《认识图形(一)》教案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一)(教材第30页的图形,第3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清楚辨别各种物体。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东方明珠电视塔、世贸大厦。
2、讲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我们来做一回小小建筑师,造一幢你喜欢的房子,好吗?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1、搭积木。
讲述: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
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
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作品,并说说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的。
2、分一分。
(1)讲述:我们的小设计师真棒!如果老师请你把这些积木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呢?小组合作分一分。
(2)学生合作探索,边分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
(3)提问:小朋友把它们分成了几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4)学生交流分类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3、识形体。
引导: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出示立体图形)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
引导:你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学生大胆猜想并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讲述: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画这四个图形。
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拿一个积木,行吗?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
(1)讲述:请你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
另外,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2)学生完成后再交流,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各种形体的实物,比比谁说得好。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一)》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一)》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图形的初步认识(一)》是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这部分教材主要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学生将学会辨识这些基本图形,并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同时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并命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2.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从不同的图形中挑选出指定的图形,并能描述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图形的过程。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这些图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特征,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识别并描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区别不同形状的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四、学情评估: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限。
他们喜欢通过具体的操作和游戏来学习新知识;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立体图形,但对这些图形的特征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特征。
图形认识初步(一)
A.两点之间,射线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孙悟空在天上画一条十万八千里 的直线
B.笔直的公路是一条直线
C.点 A 一定在直线 AB 上
D.过点 A、B 可以画两条不同的直线,分别为直线 AB 和直线 BA
⑷下列图形中,有交点的是(
【例 3】如图,A,B,C,D 为 4 个居民小区,现要在四边形 ABCD 内建 一个购物中心,试问应把购物中心建在何处,才能使 4 个居民小区到购物中 心的距离之和最小。
【例 5】 点 A、B、C 是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若 AB 5cm ,BC 3cm,则 AC 的 长度为____。
【例 6】 平面上有三个点,经过两点画一条直线,则可以画几条直线?
⑶补全下面解题过程 已知:如图,B、E 是线段 AC 上两点, E 是 BC 的中点, BE 1 AC,BE 2cm ,求线段 AB 的长。 5
1
⑷延长线段 AB 到 C,使 BC 3 AB,反向延长线段 AB 到 D,使 DA AB , 2
若 AB 10cm,求 DC。
【例 4】 如图,按要求画图并填空,已知三角形 ABC 及点 D,⑴做直线 AD;⑵延 长 AB 到 E,使得 BE=AB,连接 CE;⑶做射线 DE。
图形认识初步(一)
板块一 线 【知识导航】 直线:能够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 射线:直线上的一点和这点一旁的部分叫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 线段:直线上两点和中间的部分叫线段,这两个点叫线段的端点。 公理: 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也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一)详细知识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一)详细知识整理一、引言在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开始接触到了基本的图形知识。
这些图形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基础,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本次将进行详细的知识整理,包括图形的初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圆形认知、三角形初探、图形组合与辨别以及图形与日常生活等方面。
二、图形初步认识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要对图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图形是平面上的各种形状,由点、线、面等元素组成。
在一年级,我们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包括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是指没有端点相连、能够完整地包围一个区域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非封闭图形则是指有端点相连、不能完整包围一个区域的图形,如线段、射线等。
三、长方形与正方形1.长方形:长方形是一个常见的四边形,它有两组对边相等且平行。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教室的门窗、书本等物体来认识长方形。
在长方形中,较长的边称为长,较短的边称为宽。
2.正方形: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殊形式,它的四条边都相等且互相平行。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魔方、地板砖等物体来认识正方形。
四、圆形认知圆形是一个封闭的曲线图形,由一条围绕中心点的曲线组成。
圆形具有无限多个对称轴,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半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钟面、轮胎等物体来认识圆形。
五、三角形初探三角形是一个有三个边和三个角的封闭图形。
根据边长的不同,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是60度;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相等,底角相等;不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不相等。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红旗、路标等物体来认识三角形。
六、图形组合与辨别在掌握了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我们要学会将不同的图形进行组合和辨别。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点,我们可以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类图形。
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图形组合成新的图形,锻炼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七、图形与日常生活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图形课件PPT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教学策略
2018
C
点击输入详细文本内容,
点击输入详细的文本内容, 点击输入详细的文本内容。
2017
B
点击输入详细文本内容,
点击输入详细的文本内容,
单击添加文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 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文本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 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文本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 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文本
教学分析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典题精讲
2.图中有几个小正方体?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数正方体的个数时,一般采用分层数的方 法。图中有两层,上面一层有2个小正方体, 下面一层看到的有2个,看不见的有1个(上面 正方体的下面一定还有1个,不然上面的小正 方体会掉下来),所以下面一层有3个小正方 体。把两层的个数加起来,就是小正方体的 个数。答案是5个。
教学分析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 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 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矩形、三角形、圆形等五种基本图形;
2.能够用语言和图示准确表达五种图形的特征;
3.引导学生学会分辨和识别五种基本图形;
二、教学准备
1.五种图形的卡片、图示;
2.练习册;
3.绘图画板及笔;
三、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安静提问: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图形?用语言和图示表达出来;
2.板书:在教室内,用多边形的形式把矩形、三角形、圆形等五种基本图形写在黑板上;
(二)师生活动
1.让学生看卡片上五种基本图形,让学生说出每种图形的特点;
2.让学生找出五种不同图形,分别给它们讲解;
3.让学生使用绘图画板根据图片画出它们;
(三)练习
1.让学生打开自己的练习册,根据图片选出正确的图形;
2.让学生仔细查看和分析卡片中的五种基本图形,尝试画出它们;
(四)深化
1.和学生一起思考,有没有融合两种基本图形而形成的新图形;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椭圆,进一步学习椭圆相关知识;
2.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多种图形,如椭圆形、星形、心形、六边形等,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四、评价
做检测,问学生一种基本图形的特征,让学生给出正确的回答;给学
生每种基本图形的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针对检测的评价结果,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综合分析。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3 认识图形(一) 冀教版
认 识 图 形
学习目标
1. 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 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 球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 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复习导入
你认识它们吗?说出它们的名字。
9
情景导入1
分一分,把样子相像的东西放 在一起。
探索新知
1.正方体: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不易滚动。它有六个面,而 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长方体: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不易滚动。它有六个面,相对 的面大小相等。
2.圆柱:圆柱是上下一样粗的,它的两头是圆形,平平的。把 它平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则不能滚动。 球: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滚动。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先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球、圆 柱分别有哪些特征,再根据每个图形 的特征进行分类,最后数一数,这几 类各有多少个。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正方体有( 2)个,长方体有( 4)个, 球有(3)个 ,圆柱有(3 )个。
典题精讲
2.图中有几个小正方体?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数正方体的个数时,一般采用分层数的方 法。图中有两层,上面一层有2个小正方体, 下面一层看到的有2个,看不见的有1个(上面 正方体的下面一定还有1个,不然上面的小正 方体会掉下来),所以下面一层有3个小正方 体。把两层的个数加起来,就是小正方体的 个数。答案是5个。
一枚一元硬币是( C ).
学以致用
1.连一连。
学以致用
2.数一数。 3 2 2 4
学以致用
3.数一数,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Biblioteka )个( 4)个学以致用
4. 从右边哪个物体中可以找出左边的图 形?把这个物体圈起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精品教案
《认识图形(一)》精品教案课题认识图形(一)单元第4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2.在分组搭正方体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搭一搭、摆一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目标 1.能辨认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
2.充分理解正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3.掌握图形的组成,能够根据图形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重点学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难点掌握数图形的方法,能够准确数出图形中有几个小正方体。
学法搭一搭;摆一摆教法课件、动手操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学生思考,这些物体该如何分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能力。
讲授新课一:认识立体图形1.认识长方体的物体有肥皂、抽纸盒、文具盒。
提出问题:观察以上物品有哪些特征?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长长的,方方的。
教师总结: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2.认识正方体:认识长方体,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认识正方体,观察长方体的根据物体对照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发的物体有魔方,墨水盒,筛子。
观察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四四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教师总结: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
3.认识圆柱。
的物体有接力棒,水杯,砚台,可乐。
圆柱又有哪特征呢?上下两个圆相等。
教师总结:圆圆滚滚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4.认识球。
的物体有:提问:球有哪些特征?圆圆的教师总结:圆圆滚滚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认识的立体图形:特征。
并对比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异同。
认识圆柱,观察圆柱的特征。
认识球,观察球的特征抽同学回答每个图形的特征,教师总结,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现、善于观察的能力。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学生再观察物体中寻找发现特征。
总结归纳我们认识的立体图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对于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认识图形,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说出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了解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对图形进行分类和识别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了解图形。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平面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图形卡片,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些图形的特征,如圆形的边界是一条曲线,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且相互垂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等。
同时,通过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图形的特征。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挑选一些图形卡片,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的内容包括对立方体、圆柱体和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和命名这些立体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各种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准确的命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达到对立体图形的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立方体、圆柱体和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探索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立体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立体图形。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3.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方体、圆柱体和锥体等实物模型,图片,卡片等。
2.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立体图形。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立体图形实物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和锥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选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点评并总结各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
四、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认识图形(一)”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分一分”“玩一玩”“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物体特征的理解。
但是,由于生活背景、知识及经验的不同,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认识物体的特征,有的学生却还不知道。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并能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画、摆等操作,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难点: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探究新知→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感知它们的特征↓↓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数学王国里的小宝贝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什么不同的。
(组内学生轮流说学具)【探究新知】1.分一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析:
A、B 用角去判断,关键是确定最大角 ;
C、D 借助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 ,关键
是确定最大边 .
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
(1)当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内角度数或
三角度数比时,利用定义判定.
(2)当已知三边长或三边长的比时,利 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
勾股定理在图形中的运用
A
在三角形中作高, 求边长或面积.
E A F
B G
O D C H
解说:
E
A
连接AC、BD ,交于点O,
过点A、 C 作BD的平行线, 过点B、D作AC的平行线, 分别交于点E、F、G、H , 得到了四个平行四边形.
B G C O
F
D H
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将其分成
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可知四边 形ABCD的面积扩大了1倍.
对角线是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 形的桥梁和纽带,是研究四边形的 常见的辅助线,它既可以把四边形
D
A
E C B
取DE的中点F,连接AF, ∵AD∥BC,AC⊥BC于C , ∴在R t △ADE 中,FA=DF=EF , D ∵DE=2AB , ∴DF=AF , AF=AB , ∴∠ADE=∠DAF , ∠AFB=∠ABD , ∴∠AFB=∠ADE+∠DAF=2∠ADE, 即∠ABD=2∠ADE , 又∵AD∥BC , ∴∠ADE=∠DBC , ∠ABC=∠ABD+∠DBC , ∴∠DBC=∠ABC .
(1) 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 的结论.
(2)若PA:PB:PC=3:4:5,连接PQ,试判断△PQC的形 状,并说明理由. A
分析:(1)把△ABP绕点B 顺时针旋转60°即可得到 △CBQ,利用等边三角形的 性质证△ABP≌△CBQ,得 到AP=CQ.
P
B Q
C
分析:(2)连接PQ,则△PBQ是 等边三角形,PQ=PB, PA=CQ, 故CQ:PQ:PC=PA:PB:PC=3:4:5, 所以△PQC是直角三角形.
A F E C B
8.已知:如图设AT是△ABC的角平分线,M是BC中点, ME∥AT交AB、AC或其延长线于点 D、E , 求证:BD=CE .
E A D
B
M
T
C
证明:延长EM到点F,使 FM=EM , 连接BF, 得∠BMF=∠CME ∵ M是BC中点 ∴ BM=MC ∴ △EMC≌△FMB 可得∠F=∠E BF=CE B ∵ AT是△ABC的角平分线, ∴ ∠1=∠2 ∵ ME∥AT ∴ ∠1=∠3, ∠2=∠E , ∴ ∠3=∠F ∴ BD=BF 又 △EMC≌△FMB 可得BF=CE ∴ BD=CE .
A
D
B
C
A E
F
D
第一种思路: 分别过点E 作EF⊥AD ,EG⊥BC ,
又因为等腰梯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 1 C EF= AD, EG= BC, 2 2 1 从而FG=EG+EF= (AD+BC), 2
所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ED 和△BEC中,
B G
即梯形的高等于该梯形中位线的长。
A
A E F D
A
F E
D
J
H
B G
B
C
A
DLeabharlann GCBC
E
这三种思路提示我们:梯形问题往往 通过添加辅助线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 形问题来解决。
已知两角
证明三角形全等,倍长中线法,截长补短法, 分解图形法等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9. 张大爷家承包了村里的鱼塘,今年获得了大丰收,他想把鱼塘 的面积扩大1倍,对此,村长表示大力支持,同时又从地处旅 游景区考虑提出两点建议:(1)原来鱼塘4个角的4棵树龄 达300多年的老槐树不要移动.(2)为了便于景点的美化, 新鱼塘最好扩成平行四边形.张大爷在孙子小明的帮助下,设计 了如图的扩建方案,你能对这一方案进行解说吗?
B Q P A
C
5.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ABC中,∠C=∠A-∠B, 则 △ABC 为直角三角形.
B.在△ABC中,若∠A :∠B :∠C = 5 : 2 : 3, 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3 4 C.在△ABC中,若 a c, b c 5 5
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D.在△ABC中,若a : b : c =2 : 3 : 4 , 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形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E A D H
F B G C
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这部分内容, 首先要搞清平行四边形和矩形、菱形、 正方形之间的包含关系,注重 把握特 殊平行四边形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异、 同点,才能准确地、灵活地运用,考查 多以矩形为主,也可与相似、圆的知识
综合运用.
13.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对角线AC ,BD 互相垂 直,该梯形的高与中位线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
格中的直角三角形互不全等. C
A B
分析:此题的答案可以有很多种,关键是 抓住有一直角这个特征,可以根据勾股定理的
逆定理“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
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7. 如图,已知AD∥BC,AC⊥BC于C,BD交AC于E,DE=2AB,
1 求证:∠DBC= ∠ABC. 3
勾股定理还可以和网格或平面直角坐标系联系起来 .
6.如图,正方形网格中,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小华按下
列要求作图:①在正方形网格记得三条不同的实线上各
取一个格点,是其中任意两点不在同一实线上;②连接 三个格点,使之构成直角三角形,小华在下面的正方形 网格中作出了R t△ ABC。请你按照同样的要求,在另外 两个正方形网格中各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使三个网
中考数学专题探究
第四讲 主 讲 单 位 图形的认识(一) 顾燕飞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1.(08,南通)如图,DE∥BC交AB、AC于D、E两点, CF为BC的延长线,若∠ADE=50°,∠ACF=110°, 则∠A= 度. A
D
E
B
(第1题)
C
F
2.在题1的前提下,若增加一个 条件:BE平分∠ABC, 求∠ABE,∠DEB,∠BEC等 D
转化为三角形,又可以充分体现四
边形的所有特征.
10.(07 ,牡丹江)已知矩形ABCD中(AD>AB),EF 经过 对角线的交点O,且分别交AD、BC于E 、F ,请你添加一 EF⊥BD ,使四边形EBFD是菱形. 个条 件:
A E D
O
B
F
C
11.如图,在半圆O中,四边形OABC ,ODEF ,OGHM , 都是矩形,试说明AC ,DF , MG 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
B
C F
E
M
H
A
O
D
G
分析:这是一道矩形在圆中的运用,由图形观察三条 线段比较零散,通过平移不容易解决问题,发现三个四 边形都是矩形,想到矩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 AC=OB ,DF=OE ,MG=OH , 又因为OB ,OE ,OH都是圆的半径, 所以AC=DF=MG .
12.如图,4个小动物分别站在正方形场地的4个顶点, 它们同时出发并以相同的速度沿场地边缘逆时针方向跑动, 当它们同时停止时,依次连接4个动物所在地点,围成的图
E
A D 3 M T C 1 2
F
在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
已知两边 已知一边和一角
边为角的对边 ①找夹角(SAS) ②找直角(HL) ③找另一边 (SSS) 找任一角(AAS) 边为角的邻边 ①找夹角的邻 边(SAS) ②找夹角边的 另一角(ASA)③ 找边的对角 (AAS) ①找夹边(ASA) ②找任一边 (AAS)
F E
D
第二种思路:
J H
分别取AD 、AB 、BC、 CD 各边的中点F 、J 、G、 H ,
B G
连接FJ 、 JG、 GH、 HF ,
C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可证得四边形FJGH是个正方形,EG=JH . 而 FG 是梯形的高,JH 是梯形的中位线, 即 梯形的高等于该梯形的中位线。
第三种思路:
B
D
C
勾股定理在图形中的运用
A
B
在梯形中从上底两端 点作下底的高,求边长或 面积 .
D
E
F
C
勾股定理在图形中的运用
D
A
O B
C
在菱形中两对角线互 相垂直,利用勾股定理求 对角线的长或面积 .
勾股定理在图形中的运用
O A C B D
在圆中有重要的垂径 定理.利用勾股定理求半径、 弦心距或半弦长.
A
E
B
(第1题)
C
F
解这类题,由于考查的知 识点比较多,有:平行线,补 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角平分 线,外角和定理等等;在平时 的学习时,要在“准”字上多 下功夫,运用“比较”的思想 方法,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08,宿迁)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 长分别是3和7,则它的周长为 cm.
4.如图,点P是等边△ABC内的一点,连接PA, PB, PC, 以BP为边作∠PBQ=60° ,且 BQ=BP ,连接CQ.
过点D作 DE∥AC 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可得四边形ACED是
平行四边形,又由于AC⊥DB ,可得△D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此时BE上的高就等于BE的一半,也就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 又因为梯形的中位线等于梯形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所以该梯形 的高就等于它的中位线的长。
A D
B
C
E
回顾这三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