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12苏武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专题12 苏武传-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4 含解析 精品

专题12 苏武传-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4 含解析 精品

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面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雨雪(yù)单于(chán)弋射(yì)更嫁(gèng)B.煴火(yūn)缑王(gōu)厚赂(lù)扶辇(niǎn)C.牧羝(dī)降虏(nǔ)栘中(yí)啮雪(niè)D.阏氏(yān)旃毛(dān)马厩(jiù)纺缴(zhuó)【答案】B【解析】A项,“更”应读gēng;C项,“虏”应读lǔ;D项,“旃”应读zhān。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B.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拟:比画C.会论虞常会:会同D.子为父死,无所恨恨:怨恨【答案】D【解析】恨:遗憾。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B.空自苦亡人之地C.匈奴诡言武死D.信义安所见乎【答案】C【解析】A项,“畔”同“叛”;B项,“亡”同“无”;D项,“见”同“现”。

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空以身膏草野A.欲因此时降.武 B.单于壮.其节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D.其一人夜.亡【答案】C【解析】例句中的“膏”本是溶化的油脂,引申为肥的意思,此处用作动词,给野草施肥的意思。

C项,“壁”是动词,驻扎的意思。

A 项,“降”是使动,使苏武投降的意思;B 项,“壮”是意动用法;D 项,“夜”是名词作状语。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 .信义安所见乎B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C .何久自苦如此D .子卿尚复谁为乎 【答案】B【解析】定语后置,A 、C 、D 均为宾语前置。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 .汉亦留之以相当..B .且陛下春秋..高 C .武等实在.. D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答案】D【解析】A 项,相当,古义:抵当。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必修四:第12课《苏武传》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必修四:第12课《苏武传》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语句。 2.理解苏武忠贞守节的精神,学习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3.体会文中典型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阅读课文第 1~5 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 1.少以 父任 . 2.汉亦留之以相当 .. 3.汉天子我丈人 行也 .. 4.武帝嘉 其义 . 5.因 厚赂 单于 . . 因: 趁机 6.置币 遗单于 . 赂:赠送礼物 币: 财物 以: 凭借 相当: 古今异义词,相抵押
第 12 课
苏 武 传
(一)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后汉书·班 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 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 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 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 释,始得获释,被任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 《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 “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汉书》。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一)背景链接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 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 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 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 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二)常识链接 Ⅰ.文学常识 《汉书》 《汉书》 ,又称《前汉书》 ,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 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 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 《后汉书》 《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 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共 230 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 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高中语文4_12_1苏武传课堂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4_12_1苏武传课堂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武传》第1课时一、阅读《苏武传》,作答后面小题。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议论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C.律前负汉归匈奴负:背叛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亲:亲戚2.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B.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C.为降虏于蛮夷D.何以女为见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雨.雪(下,动词)B.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分开隔离,动词)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苏武,代词)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弆”,收藏)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天雨.雪,武卧啮雪B.羝乳.乃得归C.乃幽.武,置大窖中D.杖.汉节牧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

少勤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

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

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

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

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

”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

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且夫富者,世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PPT课件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PPT课件

等募士 斥候 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 等招募士卒和侦察人员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

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备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单于渐渐傲慢,不是汉朝所期望的。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方欲发使 送武等 ,会缑王与长水 (匈奴)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原长水
(7)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
(8)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
(9)何以复加?(宾语前置句)
(10)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
(11)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被动句,定语后置)
(12)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苏 一(1、2),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武 二(3~8),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任务二 分析写人手法
4.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地窖、牧羊北海 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矛盾?会不会 影响他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点拨不矛盾,也不会影响苏武的形象。两度欲引刀自决是表示坚决 不投降的决心,维护尊严;坚强地活下去是打消匈奴摧毁其肉体、 征服其意志的念头,同样是在维护尊严。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渐渐) (3)益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益处)
会武等至匈奴(副词,适逢,恰巧) (4)会 会论虞常(动词,会同)
单于召会武官属(动词,聚集)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动词,置办、备办、购置) (5)置 乃幽武置大窑中(动词,放置)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12课 苏武传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12课 苏武传

(2)以 ①武以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表时间,在) . ②如惠语以 让单于 ( 来 . ③子卿不欲降,何以 过陵( . )
凭借
)
)
把 ④匈奴以 为神 ( ) . ⑤赐钱二百万以 葬( 用来 .
⑥少以 父任,兄弟并为郎 ( 因为 ) . ⑦人以 类聚,物以群分 ( 依靠 ) .
6.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1)反欲斗 两主(使动用法,使„„争斗) . (2)杖 汉节牧羊( 名词做动词,拄着 . ) ) (3)欲因此时降 武(使动用法,使„„投降) . (4)陵与卫律之罪,上 通于天( 名词做状语,向上 . (5)空以身膏 草野(使动用法,使„„肥沃) . (6)惠等哭,舆 归营( 名词做动词,用舆抬 ) .
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表程度。 相抵偿 (2)皆为陛下所成就 ..
提拔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业绩。 (3)兄弟亲近 .. 亲近的侍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动词,靠近。
温馨晨读篇 名句背诵 《汉书》十大名句对译 ①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汉书· 王吉纪》) 译文:百里之内风俗不同,千里之内教化各异。 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东方朔传》) 译文:水清到极点就没有鱼,人太苛求就没有伙伴。 ③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汉书· 枚乘传》) 译文:泰山之水下流,积年累月,能够击穿石头,井上木栏因 常年汲水,会被绳索磨断。
4.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1)当 ①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 ②副有罪,当 相坐( 应该 ) . 对着 ③对酒当 歌,人生几何( .
抵当

高中语文人 专题12 苏武传(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人 专题12 苏武传(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12 苏武传(课时2)1.阅读课文第9、10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常惠请①其守者与俱②,得夜③见汉使,具④自陈道(①_________②_______③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得雁,足有系帛书(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惠语以让单于(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4)单于视左右①而惊,谢②汉使曰:“武等实在。

”①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________,今义是左和右两个方面;②_____________;③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________,今义是诚实、不虚假。

)(5)前以降及物故①,凡②随武还者九人(①__________;②副词,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第9、10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的特点。

(1)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省略句,在“与”后省略“之”,在“俱”后省略“见汉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子射上林中。

【状语后置句,应为“天子(于)上林中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纰缪/未雨绸缪间距/间不容发税率/为人坦率B.下载/载歌载舞偏裨/无裨于事稽首/无稽之谈C.洁癖/穷乡僻壤拙劣/茁壮成长绚烂/徇私舞弊D.偌大/一诺千金募捐/蓦然回首剽悍/虚无缥缈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B.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拟:比画C.会论虞常会:会同D.子为父死,无所恨恨:怨恨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畔主背亲B.空自苦亡人之地C.信义安所见乎D.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4.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D.皆为陛下所成就5.对下列语句中加线的“食”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绝不饮食②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③廪食不至④给其衣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6.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宜皆降之②屈节辱命③单于壮其节④空以身膏草野⑤反欲斗两主⑥天雨雪,武卧啮雪⑦杖汉节牧羊⑧武能网纺缴,檠弓弩⑨扶辇下除A.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②③⑥/①④⑦/⑤⑧⑨D.①⑤⑥/②⑦⑧/③④⑨7.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见犯乃死,重负国C.皆为陛下所成就D.虞常生得8.下面是对本课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和缓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高中语文人 专题12 苏武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人 专题12 苏武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12 苏武传(课时1)1.走近作者班固(32—92),字______,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东汉著名的_____________。

青年时代在太学读书,后继父亲班彪之志续写《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入狱。

汉明帝读其原稿颇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奉诏修史。

历二十余年基本完成________。

晚年因窦宪事牵连入狱而死。

一部分“志”“表”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相继完成。

2.时代背景匈奴,是与秦朝几乎同时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

与汉族的矛盾一直不断。

汉初,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从此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屈辱和亲。

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受到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

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

双方遂有互派使者的举动。

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着对方的虚实,因此仍然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就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

3.文体知识《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4.阅读课文第1、2段,给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注音。

(1)稍迁至栘中厩监()(2)数通使相窥视()(3)我丈人行也()(4)因厚赂单于()(5)置币遗单于()(6)后随浞野侯没胡中()(7)劫单于母阏氏归汉()5.阅读课文第1、2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汉连伐①胡,数通使②相窥观③(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3)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是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2《苏武传》要点解析与学法指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2《苏武传》要点解析与学法指导

《苏武传》要点解析与学法指导一、要点解析1.运用对照、衬托的手法塑造传主形象。

(1)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通过与张胜的对照,突显了苏武以死全节、镇静无畏的使臣风度和高贵品质。

(2)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以卫律的骄横无耻、色厉内荏作对比,衬托出苏武的坚定镇静、深明大义,使忠奸之别有如冰炭不能相容。

(3)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在与李陵的“泣下霑衿”的对照中,突显苏武胸襟之广、信念之坚。

2.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

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

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

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

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

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

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二、学法指导1.辨明传类,准确解读。

传记的类型很多,有自传与他传,有一人之独传与多人之合传,有正规史传和文人写的别传、逸事,等等。

面对一篇传记,我们首先要善于辨明其所属的类型,这样才能求得准确的解读。

比如说,自传是传主本人的文字,具有自然、真切的特点,我们可以沿着传主所叙之事直接窥知其思想、人格;他传是作者为别人写传,其中必然融入作者的情感认知、价值企求、思想趣味,要准确解读既需注意传主之事,更要参透作者其人,看其事是否真实,其叙是否公正客观。

人教版必修四语文课件:第12课《苏武传》+(共61张PPT)

人教版必修四语文课件:第12课《苏武传》+(共61张PPT)

(1——3段)翻译下面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 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的义气,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 身份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 使者(回去),顺便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以答 谢他的好意。 2.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缑王)和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的人,暗中共同 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第一段重点词句
判断句
介词,表原因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对男子长辈的尊称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用法,使……归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以……身份 定语后臵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5.臵币遗单于 用礼物赠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 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 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 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 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 与常。
《汉书》与《史记》之比较
《汉书》
体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断代史 230年左右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 3000多年
时间跨度
体例
纪、表、志、传
本纪、列传、世家、 书、表
两书合称为: “史汉”
史书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
苏武牧羊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 羊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 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 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地区的 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 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 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 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 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 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高中语文4.12苏武传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4.12苏武传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12 苏武传第1课时1.走近作者班固(32—92),字______,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东汉著名的_____________。

青年时代在太学读书,后继父亲班彪之志续写《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入狱。

汉明帝读其原稿颇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奉诏修史。

历二十余年基本完成________。

晚年因窦宪事牵连入狱而死。

一部分“志”“表”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相继完成。

2.时代背景匈奴,是与秦朝几乎同时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

与汉族的矛盾一直不断。

汉初,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从此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屈辱和亲。

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受到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

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

双方遂有互派使者的举动。

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着对方的虚实,因此仍然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就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

3.文体知识《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4.阅读课文第1、2段,给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注音。

(1)稍迁至栘中厩监()(2)数通使相窥视()(3)我丈人行也()(4)因厚赂单于()(5)置币遗单于()(6)后随浞野侯没胡中()(7)劫单于母阏氏归汉()5.阅读课文第1、2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汉连伐①胡,数通使②相窥观③(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3)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是________。

17-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2课 苏武传

17-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2课 苏武传

目标·重点1.理解文意,归纳文言基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

2.分析文中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和对比等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品味文本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坚贞气节和爱国情操。

1.读准字音(1)昆邪..王()(2)左伊秩訾.()(3)浞.野侯() (4)缑.王()(5)纺缴.() (6)檠弓弩.()(7)斧钺.() (8)汤镬.()(9)栘中厩.监() (10)数.通使()(11)相窥.观() (12)丈人行.()(13)遗.单于() (14)没.胡中()(15)阏氏..() (16)煴.火()(17)马畜.() (18)牧羝.()(19)以汝为.见()2.理解词义(1)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②与旃.毛并咽之: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④空自苦亡.人之地:⑤信义安所见.乎:⑥法令亡.常:⑦武父子亡.功德:⑧因泣下霑衿..:⑨前以.降及物故:⑩与武决.去: (2)一词多义①使⎩⎪⎨⎪⎧数通使.相窥观: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单于使使..晓武:②语⎩⎨⎧以状语.武: 如惠语.以让单于:③引⎩⎨⎧虞常果引.张胜: 引.佩刀自刺:④食⎩⎪⎨⎪⎧绝不饮食.: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廪食.不至: 给其衣食.:⑤发⎩⎨⎧方欲发.使送武等: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恐前语发.:⑥以⎩⎪⎨⎪⎧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何面目以.归汉: 蹈其背以.出血:⑦因⎩⎨⎧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⑧乃⎩⎨⎧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羝乳乃.得归:(3)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今义: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今义: ③我丈人..行也 古义: 今义: ④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今义: ⑤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今义:⑥且陛下春秋..高古义:今义:⑦武等实在..古义:今义:⑧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今义: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今义: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①意动用法a.单于壮.其节:b.诚甘乐.之:②使动用法a.欲因此时降.武:b.空以身膏.草野:c.反欲斗.两主:d.单于愈益欲降.之:e.何久自苦.如此:③名词活用a.天雨.雪:b.羝乳.乃得归:c.杖.汉节牧羊:d.武能网.纺缴,檠.弓弩:e.惠等哭,舆.归营:f.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3.特殊句式(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为降虏于蛮夷:(3)何以汝为见:(4)子卿尚复谁为乎:(5)何以复加:(6)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8)见犯乃死,重负国:(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10)皆为陛下所成就:(1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一、结构知全局通读全文,理清思路:苏武为何出使匈奴?有何遭遇?结局如何?答:二、细读析文本1.匈奴统治者对苏武实行了几次招降?苏武又是怎样进行斗争的?答:2.文章并没有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个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答:3.文章结尾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试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12课《苏武传》 课件(共4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12课《苏武传》 课件(共47张PPT)

第五段重点词句 状语后置,“于蛮夷为降虏”
7、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通“叛”,背叛 8、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以何见汝为” 9、反欲斗两主 使动用法,使 争斗 10、若知我不降明 你
第六段重点词句
1、白单于 报告
2、天雨雪 名词作动词,下
3、与旃毛并咽只 通“毡”,毛织品
4、匈奴以为神 认为
艺术手法探究
一、详略得当
详: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 略:苏武为於(wū)靬(jiān) 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
作用:突出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 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 神。
二、用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武不应。\武骂律曰:“女为人 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 下所成就, ……愿勿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死于前!”\武闻之,南乡 号哭,呕血,旦夕临数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 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第七段重点词句
1、武使匈奴,明年 第二年
2、不敢求武 访问宾语前置,“信义见安乎” 3、故使陵来说足下 劝说
4、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
通“无”,没有
5、扶辇下除 台阶
通“现”,表 现
6、独有女弟二人 古今异义,妹妹
第七段重点词句
宾语前置,“以何过陵”
7、何以过陵
8、且陛下春秋高 古今异义,年纪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 传》)
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 禹》)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苏武传 含答案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苏武传 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班固、《汉书》及相关背景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及文言句式如何辨明古今异义词能力目标1.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2.借助注解,准确翻译课文情感目标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知作者]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幼年聪颖,能文善赋。

初在洛阳太学读书。

建武三十年(54),其父班彪卒,返乡居忧,开始整理班彪的《史记后传》,决意在《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

明帝永平五年(62),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弟班超力辩得免。

明帝赏识班固的才能,召为兰台令史,后转为郎。

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作,历经20余年,基本修成《汉一、了解行文脉络二、把握文章主旨《苏武传》成功地塑造了苏武这一坚定爱国者的形象。

苏武被匈奴扣押十九年面对威逼利诱而不改其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表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质。

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同“叛”,背叛(34)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拟:比划(35)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因:通过,经由(36)何以汝为见为:语气助词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押。

今义:副词,表程度。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连词。

(4)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古义:一般财物。

今义:供出售的物品。

古今异义词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在高考试题中常常作为考查的内容。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类型:(1)词义扩大。

如“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

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卫律“召武受辞”时,再次“引佩刀自刺”,充分体现了苏武以民族尊严为重的气节,表现出他以死殉国的气节。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2课苏武传他是一匹桀骜不驯的战马,将斗志向异域敌方传达;他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莲花,将圣洁在世人心间播撒。

他就是苏武。

青草年年绿,绿了千万年;牧歌悠悠唱,唱遍大草原。

秦时的明月,依然明艳;汉时的雄关,已经不见。

多少英雄伟业,已被猎猎朔风吹散,而一个牧羊人的歌声,却永留人间。

摒弃浮华,静享高雅,让古老的英雄故事撞击我们的心弦,让不老的民族气节净化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在千古传唱的正气之歌中感受催人奋发的力量吧!⊙课内素材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虞常事件”受牵连而被扣留。

对苏武的才能和品行,匈奴单于颇为赞赏,极力招降他。

先是派卫律出场,以死刑相逼,以荣华相诱,苏武皆不为所动,他痛斥卫律,义正词严。

后又派李陵前来劝降,道家破人亡之惨,述同病相怜之切,析汉朝天子之昏,言辞不可谓不恳切。

然而苏武忠诚似海,意志如山,让变节故友羞愧难当。

地窖的阴暗潮湿不仅没有让他的心灵黯淡,反而让他的心更加明亮;塞外朔风大雪虽然让汉节旄毛尽脱,但苏武心中的那杆赤诚大旗却猎猎飘扬;19年的饥寒苍老了他的容貌,但千古的气节却让苏武的青春永驻![运用角度]“忠诚”“顽强”“抗争”“不屈”“奉献”“诱惑”“得失”“取舍”“个人与国家”等。

如你在远方你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大义,有着“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雄伟胸襟和志向,如此气节与抱负,放眼望去,天下有几人欤?——题记我是一只羊,终日无所事事、平平淡淡地生活着。

你的到来,打破了我们原有的平静。

听带你来的士卒唤你苏武,你是因为得罪了匈奴的单于才被发配到北海来的。

不过我对这些事情并不感兴趣,只是知道以后有人管理我们这个羊群了。

我发现,你来到这里后一直闷闷不乐,总是目不转睛地望着一个方向。

我不知道你为何会望向那个地方,心想,或许是那个地方风景更美吧。

从你自言自语中,我知道了,那个地方叫长安,那是你的故乡,原来你不是本地人。

我很纳闷,既然你如此思念家乡,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当时的我,又怎知你的身不由己。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12《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12《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一、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⒈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设题意图:此题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结构,然后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答: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段,写苏武在胡、汉两国关系微妙..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使匈奴,以通两国之好。

主要是交代苏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和使团的主要成员。

第二部分是文章第3-8段,主要写苏武被匈奴扣留胡地....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先写苏武出使匈奴时遇到的意外变故,再写卫律威逼利诱,苏武被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及李陵来劝降等事件。

第三部分是第9-10段,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

先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

⒉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设题意图:史传文学要求作者将史学性与文学性很好结合起来,本文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在差别中更鲜明。

应注意到不仅有正反之间的对比,还有同类之间的对比。

在体会其对比时能通过人物言行概括其思想特点。

答:⑴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

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

⑵李陵劝降苏武时则不同,他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男一女,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

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⑶①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

②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惟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 教案1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 教案1人教版必修4

《苏武传》备课资料《苏武牧羊》典故本文入选北师大教材12册第六单元英雄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

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

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X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

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

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

他跟苏武的副手X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X 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X 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

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

到了这时候,X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

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

X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X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

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

〞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

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

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X 胜,X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苏武传(课时1)1.走近作者班固(32—92),字______,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东汉著名的_____________。

青年时代在太学读书,后继父亲班彪之志续写《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入狱。

汉明帝读其原稿颇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奉诏修史。

历二十余年基本完成________。

晚年因窦宪事牵连入狱而死。

一部分“志”“表”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相继完成。

2.时代背景匈奴,是与秦朝几乎同时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

与汉族的矛盾一直不断。

汉初,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从此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屈辱和亲。

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受到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

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

双方遂有互派使者的举动。

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着对方的虚实,因此仍然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就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

3.文体知识《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4.阅读课文第1、2段,给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注音。

(1)稍迁至栘中厩监()(2)数通使相窥视()(3)我丈人行也()(4)因厚赂单于()(5)置币遗单于()(6)后随浞野侯没胡中()(7)劫单于母阏氏归汉()5.阅读课文第1、2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汉连伐①胡,数通使②相窥观③(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3)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是________。

今义是①(数量、价值、条件、情形等)差不多,配得上或能相抵;②适宜,合适;③表示程度高)(4)乃①曰:“汉天子我丈人②行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古义是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岳父)(5)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6)因厚赂①单于,答其善②意(①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②形容词,________)(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①常惠等募士②斥候③百余人俱(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8)置币①遗②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③也(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9)后随浞野侯没①胡中。

及卫律所将②降者,阴③相与④谋⑤劫单于母阏氏归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__)(10)素①与副张胜相知②,私候③胜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11)幸①蒙②其赏赐(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12)张胜许①之②,以货物③与常(①动词,__________②代词,__________③古义指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6.阅读课文第1、2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的特点。

(1)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被动句,无被动标志的形式,“任”在这里有“被任用”的意思)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句,“……也”的形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应为“送留在汉者匈奴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句,“……者,……也”的形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没于胡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课文第3〜8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①,其一人夜②亡,告③之(①_______________②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2)单于使卫律治①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②,以状语③武(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3)“事如此,此必及①我,见犯②乃死,重③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④张胜(①动词,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4)宜皆降之(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5)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______________)(6)武气绝,半日复息(______________)(7)单于壮①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②张胜(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武益①愈,单于使②使③晓武,会④论⑤虞常,欲因⑥此时降武(①__________②动词,__________③名词__________④副词,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9)副有罪,当①相坐②(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10)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代词,____________________)(11)空以身膏草野(名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1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14)若知我不降明(代词,____________________)(15)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____________________)(16)乃幽①武置大窖中,绝②不饮食(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17)天雨①雪,武卧啮②雪,与旃③毛并咽之(①动词,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③同"______",_______________)(18)羝乳乃得归(名词用作动词,_____)(19)廪食①不至,掘野鼠去②草实而食之(①_____②同“__”,_____)(20)杖①汉节牧羊,卧起操持②,节旄尽落(①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②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是料理,处理;筹划,筹办)(21)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22)武复穷①厄②(①形容词,______②形容词,______)(23)武使匈奴,明年①,陵降,不敢求②武(①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今年的下一年②__________________)(24)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②乎?(①同“___”②同“_________”)(25)孺卿从祠河东后土(__________________)(26)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是①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

②表示不希望发生而竟然发生。

③指灾祸)(27)何久自苦如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28)且陛下春秋①高,法令亡②常(①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_____;今义是春季和秋季②__________________)(29)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

今义是事业上的成绩)(30)诚甘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31)请毕今日之①,效②死于前(①通“_____”②______)(32)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33)因泣①下霑②衿③,与武决④去(①___________②同“__________”③同“______”④同“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课文第3〜8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的特点。

(1)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省略句,“与”后省略宾语“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被动句,无标志被动,“生得”是“被活捉”的意思)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作宾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蛮夷”后置于“为降虏”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宾语“安”表处所,前置于"所见"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乃幽武置大窖中。

(省略句,“置”后省略介词“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被动句,无标志被动,“夷灭”是“被杀”的意思)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皆为陛下所成就。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毕今日之,效死于前!(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前效死”,表地点的状语“前”放在了动词“死”的后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宾语“命”前置于介词“以”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孟坚史学家、文学家《汉书》4.(1)yí/jiù(2)shuò/kuī(3)hang(4)lù(5)wèi(6)mò(7)yān/zhī5.(1)升迁、升任(2)①征讨②使者③窥视,观察(3)相抵押(4)①于是,就②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5)使……回归(6)①赠送礼物②好(7)①临时充任使臣属吏②招募来的兵士③侦察兵(8)①财物②赠送③期望(9)①陷没②领③暗地里④互相,一起⑤密谋(10)①一向②交好③私自拜访(11)①希望②蒙受、得到(12)①答应②他③一般财物7.(1)①起事,动手②在夜里③告发(2)①审理②揭露、暴露③告诉(3)①牵连到②侵犯③更加④牵攀,招供(4)使……投降(5)受审讯(6)断绝(7)①认为……壮,钦佩②逮捕监禁(8)①渐渐②派遣③使者④会同⑤判罪⑥趁,趁机(9)①应当②连坐(10)这样(11)使……肥沃(12)叛,背叛(13)使……相斗(14)你(15)告诉(16)①禁闭②断绝(17)①下②咬,嚼③毡,毛织的毡毯(18)生子(19)①公家发给的粮食②弆,收藏(20)①执、拄②拿着(21)结网(22)①失意②困窘(23)①第二年②访求(24)①无②现(25)祀(26)对去世的委婉说法(27)使……劳苦(28)①年纪②没有(29)栽培,提拔(30)以……为乐(31)①欢②献出(32)向上(33)①眼泪②沾③襟④诀,辞别1.匈奴与汉已经和亲,为何还要“诡言武死”?尽管已经和亲,但匈奴仰慕苏武的气节,仍幻想苏武可以归附,因而不想让他回去,所以以“诡言”掩盖真相,想继续扣留苏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