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合集下载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主要观点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

其理论是基于他自己发明的“斯金纳箱”做的实验提出的。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如果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以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①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他一个愉快刺激(实施奖励),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②普雷马克原则。

在选择强化物时,可以遵循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通俗讲就是: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情,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如学生必须写完作业才能看动画片。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①逃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一、知识回顾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看见路上的垃圾,绕路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而暂时离开等。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采用回避条件作用来维持行为比采用逃避条件作用更主动,这也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注意“防患于未然”的理论基础。

二、奇思妙想条件频率例子强化正强化给予愉快刺激↑小明月考一百分,家长奖励吃大餐负强化摆脱厌恶刺激↑小明月考一百分,家长不让他刷碗正惩罚(呈现性惩罚)呈现厌恶刺激↓小明月考不及格,家长要求他刷碗负惩罚(取消性惩罚)撤销愉快刺激↓小明月考不及格,家长取消他吃大餐资格消退无任何强化物↓小明上课做鬼脸,老师不搭理三、随堂训练1.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1.【答案】B。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_0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_0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作为教师招聘的必考考点,学习理论这一章节可以按照人物、实验、理论名称、学习规律和教育启示的脉络进行归纳总结。

那么如何做到清晰明了呢?在此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为例帮您进行梳理。

一、把握人物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行为学家,他所提出的理论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了解实验斯金纳的实验为小白鼠迷箱实验,用到的工具名为斯金纳箱,该箱设有石槽以及启动石槽开关的杠杆。

实验中,先将小白鼠放进斯金纳箱中,小白鼠在箱内活蹦乱跳,不小心触动了杠杆开关,随后有食丸通过石槽进入了箱内,小白鼠吃到了食物,之后通过反复的实验发现,小白鼠一进入斯金纳箱中,就会去触动杠杆,获取食物。

三、掌握理论名称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即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由已有刺激引发的有机体被动的反应。

而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的行为由于受到结果的强化而成为特定情境中随意的或有目的的操作。

从实验当中可以看出,小白鼠是先做出行为之后,才获得了食物,因此,是先有行为,后有刺激,这是操作性行为,因此,斯金纳的理论名称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四、推理学习规律1.强化实验中食丸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强化,是增加小白鼠触动杠杆行为的刺激物。

因此,强化的结果就是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至于强化的途径,分为两种:给予愉快刺激和摆脱厌恶刺激,前者为正强化,后者为负强化。

关于此,只需要识记“正”就是“+”号,就是给的意思,“负”就是“—”号,是不给的意思,那至于给什么刺激和不给什么刺激,运用推理即可。

比如给什么刺激,你的行为概率会增加,答案当然是喜欢的刺激,即愉快刺激。

关于正强化,斯金纳还提出了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理)。

该原理是指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高频活动即自身所喜欢的活动,相反低频活动即不喜欢的活动。

只有当你完成了低频活动之后,才能得到高频活动,比如“你只有完成了今天的作业,才能出去玩”,整个过程体现了正强化的作用,即给予愉快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一些关键词

消退: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消退是一种过程,有机体由于若干次重复某种反应,然而没有强化 刺激相伴随,就逐渐丧失那种反应或习惯。强化次数越多,消退越缓慢 断断续续的强化比连续强化能产生较长的消退曲线。

维持:指行为的保持。 分化:知觉在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作出反应。 泛化:指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 一个情境中。
Contents
1 2
3 4
生平及著作
经典实验 操作性反射原理
评价
一、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
•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新行 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 他1904年3月20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车站 小镇。斯金纳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 • 1922年斯金纳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并开始从事写 作。由于他对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深感兴趣。 • 1926年斯金纳从汉密尔顿学院毕业,转入哈佛大学心理系。 • 1930年获硕士学位, • 1931年博士学位。 • 1937~1945年他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心理学 • 1945~1947年任印第安那大学心理系主任。 • 1947年他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系的终身教授,从事行 为及其控制的实验研究。
举例
案例1:3岁的孩子在哭叫,试图得到母亲的注意。5分钟 后,孩子停止哭叫,并开始与布娃娃玩。母亲立即坐下 和女儿一起玩。以后该女孩就可能与布娃娃玩而不打扰 母亲。当她开始与布娃娃玩时才会得到母亲的注意。
案例2:对一个爱咬指甲的儿童,可用在其手指甲上涂上胡 椒粉或黄连粉,儿童一咬指甲便会产生不舒适感。为了避 免这种厌恶刺激,儿童就不再咬指甲,而减少了这种不良 行为。 案例3 :闹钟的作用。如果你早上醒来时发现比闹钟设定的 时间早几秒钟,你往往会先去关闭闹钟,以防止它再闹起 来。 案例4:食品店里的收银员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妈 妈带着她的小宝贝在购物,小家伙一直很乖,可是当他看 到一种糖果时,他要妈妈给他买了,但他妈妈没有答应。 这时,小家伙开始哭闹,甚至是大发脾气。无奈之下,妈 妈只好给他买了。在以后的几周里,你都会看到,这位妈 妈只要一走进食品店,就先给孩子买糖果。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理论中学教育与能力知识考试中,学习理论考查得比较多,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是学习理论的常考考点,可以单选题、辨析题和简答题的形式来考查,所以老师带着大家学习一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核心知识点,同时给大家总结相应的解题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一、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理论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迷箱实验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猫开笼取食实验,创建了“斯金纳箱”。

在斯金纳箱内装上一个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

饥饿的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

这时我们可以说,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应用业余时间完成额外的数学和阅读作业。

几周后发现只做数学作业,没有完成阅读任务。

于是老师改变了规则,只让学生在业余时间阅读,其结果是,学生很快就少做数学而多看语文了。

这里,教师应用消退取消对完成数学作业的强化。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主要内容
应答型行为

操作型行为
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消退
应答型行为与操作型行为
应答型行为
由已知的先行刺激引起,由 刺激控制
行为
操作型行为
无明确的先行刺激,有机体自 发的反应,还受行为结果的影 响
应答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应性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操作性 条件反射
例如,在上述实验中,受过多次强化的白鼠在 强化停止后,可连续按压杠杆250次左右,而仅受 过一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连续按压杠杆的次 数为50次左右。所以,消退过程的时间长短也是斯 金纳衡量操作性条件反射力量的一个指标。
(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 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 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则
一、任何操作反应若有强化刺激物尾随其后, 则有重复出现的倾向
二、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条件反射概率的任 何事件。
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的应用
一、解释人和动物的许多行为
(说话、走路、驾驶、道德人格的形成) 二、可用于消除不良行为,巩过是一组反映强化史的行 为模式 ——叶浩生
主要内容
应答型行为

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消退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反应的消退表现为一个过程。
斯金纳以实验表明,一只已经习得压杆反应的白鼠 在强化被停止之后,仍然能按压杠杆达50-250次之多, 然后最终停止反应。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例如,在上述实验中,受过多次强化的白鼠在 强化停止后,可连续按压杠杆250次左右,而仅受 过一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连续按压杠杆的次 数为50次左右。所以,消退过程的时间长短也是斯 金纳衡量操作性条件反射力量的一个指标。
,一只已经习得压杆反应的白鼠 在强化被停止之后,仍然能按压杠杆达50-250次之多, 然后最终停止反应。
至于消退的时间,则与该习得反应本身力量的强弱 成正比,即如果原来反应非常牢固,那么消退的时间 较长,反之亦然。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原理
主要内容
应答型行为

操作型行为
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消退
应答型行为与操作型行为
应答型行为
由已知的先行刺激引起,由 刺激控制
行为
操作型行为
无明确的先行刺激,有机体自 发的反应,还受行为结果的影 响
应答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应性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操作性 条件反射
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一致
与桑代克的工具性条件反射类 似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的核心
主要内容
应答型行为
与 操作性条件 作用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消退
操作型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反射分析法 斯金纳箱
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 (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二、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条件反射概率的任 何事件。
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的应用
一、解释人和动物的许多行为
(说话、走路、驾驶、道德人格的形成) 二、可用于消除不良行为,巩固理想行为
(表扬孩子)
所谓的人格不过是一组反映强化史的行 为模式 ——叶浩生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用来解释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学习过程。

斯金纳强调,行为是一种通过与环境的接触而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行为是对环境刺激的响应。

这种学习过程通过对行为的奖励或惩罚来加强或抑制。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基于实验室中对动物的研究。

在实验中,动物需要通过特定的行为来获得奖励,比如食物。

当动物展示出符合要求的行为时,它们会被奖励,这增加了该行为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相反,如果行为不符合要求,动物会受到惩罚,这减少了该行为未来发生的概率。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种积累的过程,通过与环境的互动的反馈来塑造和增加或减少行为。

他将这种学习过程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因为它涉及到个体主动操作环境来获得奖励。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

第一个是“强化”,指的是增加或加强其中一种行为的结果。

例如,当一个学生表现出令人满意的行为,老师可以给予奖励,如表扬或小礼物,以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第二个概念是“惩罚”,指的是减少或抑制其中一种行为的结果。

比如,当一个孩子做了不恰当的行为,父母可以施加其中一种惩罚,如责骂或罚款,以降低这种行为的概率。

斯金纳还提出了“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的概念。

连续强化是指在每次正确行为发生时给予奖励。

这种强化方式适用于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以帮助个体建立一个新的行为习惯。

而间歇强化是指不是每次正确行为都给予奖励,而是根据一定的时间间隔或特定的行为频率给予奖励。

间歇强化可以增加行为的持久性,因为个体无法预知何时会得到奖励,所以会持续展示这种行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教育、工业和临床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理论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给予学生奖励或惩罚,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

在工业领域,这个理论可以用来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在临床领域,这个理论可以用来帮助患者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例如戒烟、减肥等。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是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要关注于动物行为和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也被称为仪表行为主义,是他对行为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以及其在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中的意义。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斯金纳对行为的解释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行为是被环境条件塑造和改变的结果。

他认为行为是可测量的,并通过机械化等方式进行研究。

斯金纳主张,行为受到外部刺激的控制,即环境条件和反馈对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斯金纳的实验室中,他使用了名为“斯金纳箱”的设备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斯金纳箱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实验装置,可以对动物的行为进行操作和控制。

斯金纳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设计,控制刺激和反馈的条件来研究动物的行为及其响应。

在这种实验中,动物通过按下特定的按钮或拉动杆杆,触发一个特定的刺激,比如食物的投放。

这样,他可以研究动物在不同条件下学习和改变行为的过程。

斯金纳的实验结果显示,动物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学习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了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行为是受到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而反过来,行为也会产生反馈,影响环境。

斯金纳认为,通过对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观察和研究,可以预测和控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

这一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斯金纳的理论为行为疗法和行为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在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中,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行为改变和治疗。

借助于正向和负向反馈的原理,人们可以通过建立和强化特定行为和刺激之间的关系来帮助个体克服不良习惯和行为。

此外,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也对动物训练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建立一种特定行为和奖励之间的关联,可以帮助动物学习并形成一种习惯。

互动主义者观点语言学

互动主义者观点语言学

互动主义者观点语言学行为主义: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 (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

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action。

S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

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

斯金纳很重视R型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行为主义、天赋主义和互动主义语言学对人的语言学习过程,特别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长期以来,它们又都是较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三种不同的学派,它们都曾试图解开人的语言学习过程这一语言学领域的迷团。

先天论语言学习模式也称语言获得的语言学模式。

主要是指乔姆斯基(H.Chomsky)的转换生成理论流派对儿童语言学习和获得所作的解释。

该模式强调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特殊认知能力,人类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着儿童语言获得的整个过程,否定环境的强化和训练是语言获得的决定因素。

因此,先天论的语言学习模式对儿童语言获得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与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是针锋相对的。

语言行为特性首先,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行为,有一定的先天机制,有独特的遗传基础,只有人类才能进化具有自然语言特色的交往系统,这个系统的结构、性质、功能以及与其他认知系统的相互作用是由遗传决定的。

因此,乔姆斯基对行为主义者有关黑猩猩学语言的实验进行了批评,他认为,由于黑猩猩没有语言能力的遗传基础,即使是人类语言的最平常的特征也完全超出了黑猩猩的能力。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介绍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该学说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是受到条件刺激和反馈机制的控制。

本文将详细探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基本原理、实验研究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基本原理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认为,行为是通过感知和响应环境刺激形成的。

他主张行为是被学习而非遗传决定的,而学习是通过条件刺激和反馈机制实现的。

条件刺激指的是环境中的外部刺激,而反馈机制是指行为后果对行为的影响。

斯金纳认为,对于重复出现并伴随着积极反馈的行为,个体将更有可能重复表现此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强化。

而对于重复出现并伴随着消极反馈的行为,个体将减少或停止表现此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惩罚。

实验研究斯金纳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以验证他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关于皮戴尔盒子(Skinner box)的。

该实验装置类似于一个小动物笼子,动物被放置在其中,并能够通过按下特定的按钮或拉动特定的杆子来获取食物奖励。

斯金纳观察到,动物在与食物奖励建立关联后,会重复表现相应的行为,即按下按钮或拉动杆子。

这些实验结果支持了斯金纳的学说,即行为的形成和改变受到条件刺激和反馈机制的控制。

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在教育中的应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积极的反馈来增强学生的良好行为,从而加强其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应用惩罚来减少或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

这种基于奖励和惩罚的教育方法被称为行为塑造,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操作条件反射学说还在教育中推崇个性化的学习,即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置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供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B.F. 斯金纳(Skinner,Burrbus Frederick ,1904 — 1990 )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成为行为主义的领袖。

.\&m2T"~-G'p6M-H;}斯金纳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师,他从小就爱制作各种小玩艺,斯金纳在机械制造方面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分,他有制作复杂小玩艺的嗜好。

斯金纳在一份简历中回忆到:“我总是在做东西。

我做了旱冰鞋,可驾驶的运货马车,雪橇和在浅池子里用篙撑来撑去的木筏子;我做了跷跷板,旋转木马和滑梯;我做了弹弓,弓和箭,气枪,用竹筒做的喷水枪;用废锅炉做成了蒸汽炮,这个蒸汽炮可以把土豆和胡萝卜射到邻居的房顶上;我做了陀螺、空竹,使用橡皮筋推动的模型飞机,盒式风筝,用轴和弦转动送上天的竹蜻蜓。

我一再试着做一架能把我载上天的滑翔机...... 我曾经摘熟浆果挨户去卖,所以就做了个分选生熟浆果的浮选系统。

我用了好几年时间来设计一台永动机(可惜没有成功)。

”平易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后,又发明并改造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

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曾立志当一名作家,并曾获得希腊文特别奖,他曾经试图进行文学创作,但很快,他就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作家对人的行为的理解都少得可怜,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人的行为,他转向了心理学。

:|3j!}:X6w/H#E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他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吸引,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行为主义者,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心理学家生涯。

他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生平
斯金纳(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 1904—1990)是新 )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 创始人之一。 创始人之一。他 1904年3月20日生 年 月 日生 于美国宾夕法尼亚 州东北部的一个车 站小镇。 站小镇。
1922年斯金纳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 年斯金纳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 英国文学并开始从事写作。 英国文学并开始从事写作。1926年斯 年斯 金纳从汉密尔顿学院毕业,转入哈佛 金纳从汉密尔顿学院毕业, 大学心理系。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 大学心理系。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 他为自己制定了一张极严格的日程表, 他为自己制定了一张极严格的日程表, 从早晨6点至晚上 点至晚上9点的分分秒秒几乎 从早晨 点至晚上 点的分分秒秒几乎 都用来钻研心理学和生理学。 都用来钻研心理学和生理学。
他不看电影不看戏,谢绝一切约会。 他不看电影不看戏,谢绝一切约会。功夫不 负有心人,斯金纳于1930年获哈佛大学心理 负有心人,斯金纳于 年获哈佛大学心理 学硕士学位, 年又获心理学博士学位。 学硕士学位,1931年又获心理学博士学位。 年又获心理学博士学位 此后他在该校研究院任研究员。1937~1945 此后他在该校研究院任研究员。 ~ 年他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心理学, 年他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心理学,1945~ ~ 1947年任印第安那大学心理系主任。1947年 年任印第安那大学心理系主任。 年任印第安那大学心理系主任 年 他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系的终身教授, 他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系的终身教授, 从事行为及其控制的实验研究。 从事行为及其控制的实验研究。
相关疗法 操作性疗法 代币法
操作性疗法P27-29
选择性正强化 选择性惩罚 消退 躲避学习 塑造
代币疗法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斯金纳在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卓著,他发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他设计的用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

●斯金纳在哈佛大学的鸽子实验室名垂青史。

他根据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为表彰斯金纳在心理科学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经典实验斯金纳箱由桑代克迷笼改装而来,是斯金纳为了验证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计的动物实验仪器。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观点斯金纳认为,学习一定的行为,重要的是要产生后果。

如果这一后果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

如果行为的后果不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就是负强化。

正强化促进某一行为的发生,而负强化使动物避免做出某种行为。

行为主义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条件反射应答性条件反射(与应答性行为相对应的是应答性条件反射,称为S(刺激)型,英文simulation操作性条件发射(与操作性行为相对应的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称为R(反应)型,英文reaction。

学习的实质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形成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人类绝大部分行为都属于操作性行为,学习的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斯金纳的实验和巴甫洛夫的实验的不同●斯金纳的动物受试者不是绑在架子上,而是放在斯金纳箱内自由活动●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刺激物引起的,操作行为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或工具●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的活动●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描述刺激与反应的函数关系,以便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正强化 (愉快刺激) 惩罚 (不愉快刺激)
负强化 (不愉快刺激) 惩罚 (愉快刺激)
反应降低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
在教学中的应用:代币法,行为契约法
代币法: 用真正奖励物的暂时替代物来强化 行为的一种方式,在低年级学生的 行为塑造中效果显著。
代币法的优点:
• 学生需要保持正确行为的持续,获得代币
面对要选用纸 巾抹面(情景)
却使面部留下纸 巾碎屑,十分尴 尬(刺激)
女主角采用 劣质纸巾 (反应)
面对要选用纸 巾抹面(情景)
面部没有纸巾碎 屑,容貌依然美 丽(强化刺激)
女主角采用 Tempo纸巾 (反应)
强调 Tempo纸巾 耐湿
其他品牌纸巾
湿水后容易有纸碎屑
通过比较发现,使用Tempo纸巾更能避免尴尬情况,这种强 化刺激下,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该款纸巾。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实验
斯金纳箱由桑代克的迷笼改装而来,是 斯金纳为了验证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计的 动物实验仪器。
知道上一张图片的原理,简单说明一下。
操作性条件反射示意图
辨别性刺激 (杠杆)
操作性反应 (压杠杆)
强化刺激 (食物)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观点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观 应答性行为 行为主义 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条件发射

谢!
的积累,并最终获得真正奖励,这能够有 效提高良好行为的出现频率。
行为契约法:由教师和学生之间形 成的一种约定,内容包括:学生应 该做到哪些具体的行为以及做到之 后可以获得的奖励。
• 成效:让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目标,遵守
双方协定。
在商业中的应用 一群男女在中式酒楼吃饭,其中一位可能不擅长使用筷子,当他夹大 块的的肉的时候,不小心,肉掉进女主角的茶杯内,因而令茶杯里的 茶四溅,女主角被茶水溅了一脸。当她用劣质的纸巾抹面,那些纸巾 湿了却仍有些纸屑留在她的脸上,令全场男士看着她,非常尴尬,甚 至强忍着笑。后来她也发现了,更觉失礼人前。此时广告出现一个左 右比较的分割画面,以Tempo和其他品牌的纸巾进行比较,结果自然 是使用Tempo纸巾能够维持容颜的美丽。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课件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课件

消退
• 定义:在强化过程中撤掉强化物而导致行 为的减弱以及消失的过程。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5
可编辑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学中 的应用
应用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个经典的方法: 代币法,行为契约法
代币法: 用真正奖励物的暂时替代物来强化 行为的一种方式,在低年级学生的 行为塑造中效果显著。
代币法的优点:
• 学生需要保持正确行为的持续,获得代币
的积累,并最终获得真正奖励,这能够有 效提高良好行为的出现频率。
代币法的完善:
• 在制定过程中,与学生一起细化目标行为,
商量代币系统,确定交换规则。 • 要保证日常监督,同时要阶段性的调整代 币系统。 • 要经常鼓励学生,使外部动机逐渐转化为 内部动机。
塑造
• 确定目标行为。(终点行为) • 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或知道什么,作为 目标行为的基线。(起点行为) • 找出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强 化物) • 将目标行为分解有序的步骤,步调大小因 学生的能力而异。(步调划分) • 即时反馈学生的每部行为,使学生由起点 行为逐渐向终点行为接近。(及时反馈)
严格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扩展了联结派心理学家 的眼界,加深了人们对行为习得机制的理解,使 人们能成功地预测、控制、塑造和矫正行为。 缺点:缺乏对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的关注, 将人等同于学习机器,将所有学习行为简单的归 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过于狭隘。

谢!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5
可编辑
经典实验
斯金纳箱由桑代克迷笼改装而来, 是斯金纳为了验证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计 的动物实验仪器。

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了解斯金纳箱的特点和操作掌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理论及其程序教学理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斯金纳的实验和理论进行评论斯金纳是当今心理学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坚持行为主义立场,设计了独特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和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程序教学对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评价一、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

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时,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打算成为一名作家。

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事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攻读生物学。

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接着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年退休。

在这期间,他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斯金纳的实验和学说最早是在1938年出版的《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分析(The Behavior ofOrganisms:An Experimental Analysis)》一书中发表的,该书主要是通过对白鼠和鸽子的观察,经验性地描述学习的法则,从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奠定了基础。

他的另一本代表著作《科学与人类行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1953)着重探讨了人类行为的一些重要方面,如思维、自我和社会化等。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谁提出来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谁提出来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F. 斯金纳(B.F. Skinner)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才华、研究与实验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背景在斯金纳之前,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

巴甫洛夫通过在狗身上进行的实验,首次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

他发现,通过在狗身上给予一种特定的刺激(例如,敲打铃铛),狗会学会将这种刺激与食物之间建立联系,表现出唾液分泌等条件性反射。

巴甫洛夫的研究为后来的学习理论奠定了基础。

斯金纳的贡献巴甫洛夫的研究开启了对条件反射的理解,但斯金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进一步的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注重个体对环境的主动作用,尤其关注行为与奖励之间的关系。

斯金纳通过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研究了行为是如何受到环境刺激和强化(奖励或惩罚)的影响。

他设计了一个称为Skinner Box的设备,该设备可以控制动物接受刺激,并根据它们的反应提供奖励或惩罚。

实验的结果表明,动物会通过重复具有积极后果的行为,从而增加其出现的频率。

斯金纳认为,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倾向于展示能带来奖励的行为,而避免会导致惩罚的行为。

这种学习过程被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也被广泛用于行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应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与训练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指导着教育与训练的实践。

教师或训练师可以利用奖励或惩罚的方式,引导学生或受训者表现出期望的行为。

通过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和规范,促进学生或受训者的积极学习和进步。

人类行为研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对于人类行为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行为与奖励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模式和形成习惯的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B.F. 斯金纳(Skinner,Burrbus Frederick ,1904 — 1990 )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成为行为主义的领袖。

.\&m2T"~-G'p6M-H;}斯金纳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师,他从小就爱制作各种小玩艺,斯金纳在机械制造方面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分,他有制作复杂小玩艺的嗜好。

斯金纳在一份简历中回忆到:“我总是在做东西。

我做了旱冰鞋,可驾驶的运货马车,雪橇和在浅池子里用篙撑来撑去的木筏子;我做了跷跷板,旋转木马和滑梯;我做了弹弓,弓和箭,气枪,用竹筒做的喷水枪;用废锅炉做成了蒸汽炮,这个蒸汽炮可以把土豆和胡萝卜射到邻居的房顶上;我做了陀螺、空竹,使用橡皮筋推动的模型飞机,盒式风筝,用轴和弦转动送上天的竹蜻蜓。

我一再试着做一架能把我载上天的滑翔机...... 我曾经摘熟浆果挨户去卖,所以就做了个分选生熟浆果的浮选系统。

我用了好几年时间来设计一台永动机(可惜没有成功)。

”平易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后,又发明并改造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

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曾立志当一名作家,并曾获得希腊文特别奖,他曾经试图进行文学创作,但很快,他就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作家对人的行为的理解都少得可怜,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人的行为,他转向了心理学。

:|3j!}:X6w/H#E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他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吸引,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行为主义者,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心理学家生涯。

他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在哈佛大学研究老鼠时,他对所用的装置做了一些重要的修改,制成了一只迷箱,后来这种箱子在研究中广为应用,并被称作“斯金纳箱”。

这种箱子的基本形式是一只可以让白鼠舒舒服服的呆在里面的小笼子,一面的箱壁上有一根横杆,恰巧装在一只小食盘和喷水口上面。

老鼠在笼子里面爬来爬去,当它碰巧把前爪放在横杆上并压下它时,一粒饲料会自动落下到食盘里。

笼子外面连接的一些设备会自动的在移动纸带上画出一条线,一分钟一分钟的记录下压下横杆的次数,从而记录老鼠的行为。

这比桑代克的迷箱方法先进了很多,更容易收集数据,实验者所作的工作也更为简单、容易,他们不需要时时盯着老鼠,更不需要在横杆压下时及时的递送饲料,而只需要查看纸带上的记录就行了。

.a,k0N#[;B${%j(`;I8K斯金纳还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对人的研究,他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

人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奖惩来决定自己以何种方式行动,因此,人既没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也没有任何的尊严,人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

;I%i-v(v$n#R斯金纳还将自己的强化理论推广到教育心理学领域,他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并研制设计出了新型的教学机器。

在他的领导之下,新教材开始编制,教学机器也在各大中学校广为应用,一时间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程序教学运动。

中国口吃人社区::西安顶呱呱口吃俱乐部官方社区i$k9c(c3n$G5u1k 斯金纳在各个领域推销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心理治疗领域,他提出了塑造行为的行为矫正技术,不断地利用奖惩来塑造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作出好的行为,改变不良行为。

现在行为主义学派的行为矫正技术仍然在心理治疗领域广为应用。

&c7U'?;g9V:W5G斯金纳还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在其名著《沃尔登第二》一书中,他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似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孩子从诞生之日起,就通过强化来进行严格的行为形成训练,孩子们要被训练成具有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的人,所有的训练都是为了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幸福。

这本书在美国极受推崇,大学生们尤其热衷于阅读此书,在弗吉尼亚州,甚至还有人真正根据《沃尔登第二》的模式建立起了一个公社。

!\ F*M$K6[!e4J7B(e#B斯金纳在美国公众中的名声远比在心理学界的名声大得多,一位崇拜者写道:“(斯金纳)是一个神话中的著名人物...... 科学家英雄,普洛米休斯式的播火者,技艺高超的技术专家...... 敢于打破偶像的人,不畏权威的人,他解放了我们的思想,从而脱离了古代的局限。

”这些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斯金纳在心理学界的贡献仍然是不可磨灭的。

斯金纳在自己习得的,有很的研究和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还是华生的S -R 理论都不能解释人类习得的所有行为,它们都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分,解释那些经历了类似于从“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发射”到“条件刺激-条件反射”过程的发射行为。

但是,人类的行为并不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多行为,例如吹口哨、走路,就不是通过这种方式习得的,它们也不具备巴甫洛夫所谓的条件反射的种种条件。

首先,没有任何一种刺激物可以算得上是人们吹口哨的“非条件刺激物”,吹口哨并不是一种“非条件发射”;其次,人们吹口哨或走路并不是因为某种刺激的出现,有时候根本是自发的动作。

平易成功心理因此,斯金纳认为,人类习得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由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过程建立起来的,服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是对一定刺激的应答反应,因此,他把这类行为称为“应答性条件反射”;而另一类习得的行为最初出现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刺激出现,也许有刺激(但不明显),也许纯粹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这一类行为称作“操作性条件反射”。

2p+g8J&~8\)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应答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两点:"?$\4k3E)u"V1 .刺激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6['f%J1j.S/|8T)h4e*K-^(X8R/O+v6?所有的应答性条件反射都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S — R 。

S 在行为的形成中扮演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在条件反射的训练过程中,条件刺激总是伴随着非条件刺激而出现。

例如,要想让狗对铃声形成条件反射(一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就必须在每次出现铃声之后紧接着向食桶中倾倒食物,这样持续多次,狗才会形成对铃声的条件反射,一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

另外,条件发射的分化、消退也都取决于铃声和食物以何种方式结合,如果只给铃声不给食物,条件反射很快就会消退,以后即使再给铃声,狗也会认为是在欺骗它,不会再分泌唾液了;同样,如果出现高频铃声的时候给狗食物,不出现高频铃声的时候不给狗食物,狗就学会了区分高频和低频铃声,只是当出现高频铃声的时候才分泌唾液。

巴甫洛夫认为,非条件刺激物必须紧接着条件刺激物出现,而不能在反射行为作出之后才出现,在反射行为之后出现的非条件刺激物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0H$u1[+I4K然而,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的形成过程中,刺激几乎不起任何作用,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述,但不是S -R (刺激-反应),而是“反应-强化”,在行为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反应前出现何种刺激,而是反应后得到何种强化。

; 2 .强化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中国口吃人社区::西安顶呱呱口吃俱乐部官方社区8A ~&I4h H+o在应答性条件反射中,人们重视的是反应前的刺激而不是反应后的结果,没有人关心反应以后会得到何种结果,因此“强化”在这类反射行为中没有任何意义;但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中,强化才是最重要的。

斯金纳认为,如果人们在无意中作出某种行为之后得到了奖赏,人们以后就会多作出这类行为;如果人们无意中作出的某种行为导致了惩罚,则以后会回避这种行为,会尽可能少做这种行为。

是行为的后果而不是行为前的刺激导致决定了行为的保持或消退。

2y4p5f9w y3k,n7d:k 在斯金纳看来,人和动物并没有两样,在人的各种行为中,哪些行为会得以保持,哪些行为最终会消失,都取决于这些行为的后果,取决于人们做出这些行为之后是受到了奖励还是惩罚。

因此,培养人们的行为习惯只需要不断的应用奖励和惩罚来进行控制就足够了。

在行为塑造过程中,实验者首先观察被试的全部行为反应,然后对其中的部分行为反应进行奖励,忽视其中那些实验者不希望保留的行为反应,通过不断的奖励、强化而塑造出一种基本上是全新的行为模式。

利用这种方式,斯金纳曾经成功的教会了鸽子打乒乓球,甚至还教会鸽子在一架玩具钢琴上弹一支曲子。

下面,我们以斯金纳教鸽子啄彩色圆盘为例来说明具体的操作过程:在一只斯金纳箱里,在一面箱壁上某个地方嵌上一个与与箱壁平齐的彩色小塑料圆盘,训练的目的是让鸽子啄这个彩色圆盘而不是箱壁上的其他任何地方。

一开始,只要鸽子在箱子中的任何地方朝盘子这个方向稍微转动身体就给鸽子喂食,这样,多次强化以后,鸽子朝这个方向转动的频率就会提高,到鸽子经常做出这一行为时,我们就提高要求,不再满足于这一行为了;这时候,我们只对鸽子转向圆盘这个方向时才予以强化,给鸽子喂食,由此强化鸽子的行为,等鸽子达到要求后再提高要求,最后,只有当鸽子啄向圆盘时才予以强化,多次强化以后,鸽子就学会了啄圆盘,行为塑造就完成了。

;_ 按照这个方法,还可以塑造很多更加复杂的行为反应,马戏团的动物就是用这种方式训练成功的,还有人利用这一方法教会一只兔子捡起一枚硬币含在嘴里,然后扔进一只小猪储蓄罐里;也有人教会了一口猪打开电视,捡起脏衣服扔进一只大篮子里,以及用吸尘器打扫房间。

平易成功心理网+i"_%M0D;{)M斯金纳将行为塑造用于人类行为的研究,对一些精神和情感疾病的治疗起到过不小的作用。

他认为,通过奖励可以重新塑造精神病人的行为方式。

他和两位研究生从四十年代首次开始实验尝试,后来叫做行为矫正法。

他们在波士顿附近的州立医院进行实验,如果病人做出合适的行为,例如自愿进食、自我修整或者协助整理房间等等,就会得到一些奖励,如糖果和香烟,或者得到一些特权,比如自由选择进餐地点,与医生交谈、看电视等等。

行为塑造的方法后来传播到了许多精神病院和感化院,现在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广为应用,但是,精神病医生们认为,这种方法虽然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对严重的精神病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是,这是一种昂贵的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家庭教育中,虽然对于塑造孩子的行为很有效,但却显得过于严格、没有人情味,很多家长并不能真正严格的按照行为塑造的技术来实施对孩子行为的控制,因此,它只能作为多种手段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斯金纳在自己的研究和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还是华生的S-R理论都不能解释人类习得的所有行为,它们都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分,解释那些经历了类似于从“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发射”到“条件刺激-条件反射”过程的发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