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斯金纳课件

斯金纳课件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概念体系
• 操作性行为的建立 • 操作性行为的消退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 斯金纳总结说:"如果在一 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 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 强度就增加。斯金纳的操作性 作性活动发生之后,没有强化 刺激物出现,它的力就削弱。" 条件反射所建立的原理,在许 多动物和人类的学习中得到印 可见,与条件作用的形成一样, 证。例如,婴儿偶尔叫一声"妈", 消退的关键也在于强化。例如, 妈妈便报以微笑和爱抚,于是 白鼠的压杆行为如果不予以强 孩子学会了叫"妈妈"。斯金纳甚 化,压杆反应便停止。学生某 至依据这个原理,训练两只鸽 一良好反应未能受到教师充分 子玩一种乒乓球游戏,获得成 的关注和表扬,学生便最终放 弃这一作出良好反应的努力。 功。实际上,只要巧妙安排强 化程序,可以训练动物习得许 多复杂的行为。
行为主义发展概况
• 概念体系 刺激: 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有机体本身所发生的变化。 复杂的刺激组合称为情境。 反应: 由刺激作用于有机体而引起的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 根据反应是否能直接观察到,把反应分为:外显的和内隐的。 根据先天还是后天分为:遗传的和习惯的。 • 研究方法: 观察法;条件反射法;测验法;言语报告法 • 理论与教育(桑代克) 频因率:在学习情境中,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某种行为练习的越 多,次数越频繁, 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 近因律:在学习情境中,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前的反应容易得到加强。 发展 古典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 S-R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斯金纳、托尔曼 S-O-R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概念体系
• • • • • 总论 人格理论 行为的分类 操作性行为的建立与消退 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概念体系

斯金纳强化理论PPT课件

斯金纳强化理论PPT课件
➢ 无意中中断消退程序,使消退半途而废
.
2266
➢ 例四:一对夫妇想通过消退法消退女儿的打断别 人谈话的不良行为。一天有人来访,女儿又打扰 大人谈话,父母没有理她,可是,女儿却在一边 大吵大闹。父母感觉没有办法,走过来和她讲道 理(这就强化了她的不良行为,中断了消退)。 下一次出现类似情景时,父母又试图用消退法消 退孩子的打断大人说话的行为。这就是间歇消退, 并不能达到消除不良行为的目的。
.
2222
.
23
.
24
➢例二:在上小学后,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进 行文明礼貌教育,包括教育孩子在早晨上 学前和父母说:“爸爸妈妈再见”,放学 回家时在门口喊:“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但是,有些父母根本不注意对孩子进行文 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在孩子说:“爸爸妈 妈我回来了”和“爸爸妈妈再见”时没有 任何反应。
(五)强化的程式:是指通过控制强化出现的时机 和频率,来增强或减弱行为。
1、连续强化:即每次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及时 强化【在教新反应时最为有效】
2、间隔强化:即偶尔强化某一行为——延缓强化 【在巩固反应时最为有效】
– 时距式、比率式【21表】
➢ 最佳组合:最初连续强化安排——然后固定间隔 强化安排——最后变化比例强化安排
二、强化理论
➢人的行为受行为后果的控制,因而改变刺 激后果就能改变行为——后果刺激
(S)→R
s
➢ 强化特点: (1)强化并不一定都令人愉快; (2)强化存在个体差异与情境性;
(一)强化:某行为结果使行为概率增加的 过程。
1.正强化:通过呈现某一想要的、愉快的刺 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2.负强化:通过减少或取消某一厌恶性、不 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 无意中使用了间歇消退

6第六章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ppt.Convertor

6第六章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ppt.Convertor

6第六章斯⾦纳的操作学习理论.ppt.Convertor第六章斯⾦纳操作学习理论本章主要内容:第⼀节斯⾦纳操作性条件作⽤的基本观点第⼆节⾏为管理的原理第三节斯⾦纳强化原理的教学应⽤第四节对斯⾦纳的学习理论的评价第⼀节斯⾦纳操作性条件作⽤的基本观点⼀、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斯⾦纳箱的特点是动物可以反复作出斯⾦纳称为“⾃由操作的反应(free-operant responding)”。

“⾃由”,即动物的⾏为不像在迷津⾥那样受到限制;“操作”,是因为动物的反应是主动作⽤于(或操作)环境。

⼆、两种类型学习的划分(⼀)应答性⾏为和操作性⾏为应答性⾏为: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为操作性⾏为: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为,它似乎是⾃发的(⼆)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和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S类条件作⽤),⽤以塑造有机体的应答⾏为;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R类条件作⽤),⽤以塑造有机体的操作性⾏为。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S--R的联结过程操作性条件反射是R-S的联结过程。

三、操作性条件作⽤的基本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如果⼀个操作发⽣后,接着给予⼀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做出此种反应的概率就会增加,操作性条件反射即发⽣了。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模式:SD——R——SR(⼆)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消退(extinction)是指消除强化从⽽消除或降低某⼀个⾏为。

(三)泛化泛化:其它刺激引起同样的反应的现象。

个体在新的情境中会做出⼀些有效的⾏为是因为这些⾏为在类似的情境中已受过反复的强化。

(四)辨别或分化通过对于个体在不同刺激下的反应给予不同的强化来实现辨别。

四、斯⾦纳的操作条件作⽤理论与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的⽐较(⼀)对学习实质的看法斯⾦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桑代克强调学习的联结性,对⾏为的特征做出描述。

(⼆)对效果律看法桑代克的效果律可以说是斯⾦纳强化理论的先驱。

但是斯⾦纳对效果律通过实验做出了证明,也通过强化程式的研究描述了强化如何保持⾏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PPT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PPT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基本规律
强化
消退
基本理 基本理 论核心
逃避与 回避条 件作用
惩罚
一、强化理论
强化作用
正强化
负强化
强化 : 对一种行为肯定 或否定的结果,它 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会决定这种行为在 今后是否会重复发 生。
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做出一个操作反应后,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刺激物, 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该刺激物就是这 一反应的正强化物; 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做出一个操作反应后,如果撤走某一刺激物,有机 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负强化,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 应的负强化物。
强化程式
对每一时每一段的正确反应给预强化 (即时强化) 定时距式 时间式 变时距式 间隔式(延 缓强化) 定比率式 比率式 变比率式
强 化 程 式 分 类
连续式
二、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 痛苦
喜欢 愉快
人们通通常都是以一种增加愉快,减少痛苦的方式来行事的。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 的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则该 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会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 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即将出现的信号呈现时,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 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 的概率也会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
教学应用
正强化和负强化 在人类学习中都是经常被应用的方 法。比如给予微笑、赞扬、奖品,提 供学生喜欢的活动等都可以对教师希 望学生学会的某种行为或本领进行正 强化,而收回批评、停止打骂、取消 学生不感兴趣的活动等都是在对上述 行为进行负强化。显然,斯金纳认为, 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负强化会导致反应概率增高,而惩罚 则导致反应概率的降低。斯金纳在对 惩罚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一 般而言,尽管惩罚在改变行为方面是 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它在塑造行为 中的效果不如强化好,而且带有很多 消极影响,应该有条件地使用惩罚。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PPT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PPT

泛化
泛化是指一个行为在某一情境下 被强化后,在其他类似的情境下 也会表现出相似的行为反应。
03
CATAபைடு நூலகம்OGUE
强化与惩罚
强化
定义
应用
强化是指通过给予某种刺激来增加行 为发生的概率。
在教育、训练和心理治疗等领域广泛 应用。例如,在教育孩子时,给予孩 子表扬和奖励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 力和自信心。
实验过程
设置刺激
设置特定的刺激,如灯光或声音,以引发动物 的操作行为。
操作行为
动物在接收到刺激后,会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行 为,如按压杠杆或按钮。
强化
当动物的操作行为符合预期时,给予正强化,如食物奖励。
实验结果
学习曲线
记录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行为的次数和频 率,绘制学习曲线,以观察学习过程和效果 。
06
CATALOGUE
评价与争议
支持观点
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塑造的有效性
斯金纳认为,通过建立操作条件,可以有效地塑造和改变个体的行为。这种观点在教育、动物训练和心理治疗等 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强化原理的普遍性
斯金纳认为,强化原理不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其他动物。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可以促进或抑制特定行为的 出现。
类型
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给予某 种奖励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 化是指消除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 行为发生的概率。
惩罚
定义
惩罚是指通过给予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
类型
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指给予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负惩罚是 指消除某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
03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强化方式。例如,在教育孩子时, 可以使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ppt课件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13
消退
• 定义:在强化过程中撤掉强化物而导致行 为的减弱以及消失的过程。
精选编辑ppt
14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学中 的应用
精选编辑ppt
15
应用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个经典的方法: 代币法,行为契约法
精选编辑ppt
16
代币法: 用真正奖励物的暂时替代物来强化 行为的一种方式,在低年级学生的 行为塑造中效果显著。
内部动机。
精选编辑ppt
19
行为契约法:由教师和学生之间形 成的一种约定,内容包括:学生应 该做到哪些具体的行为以及做到之 后可以获得的奖励。
• 成效:让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目标,遵守
双方协定。
精选编辑ppt
20
要点:
• 教师一定要遵守约定的行为,这样才可以
作为学生改变的强化物。
• 双方公平协商契约,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
家科学奖; • 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
奖章。
精选编辑ppt
3
经典实验
斯金纳箱由桑代克迷笼改装而来, 是斯金纳为了验证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计 的动物实验仪器。
精选编辑ppt
4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观点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观
行为主义
应答性行为 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条件发射
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发射
精选编辑ppt
17
代币法的优点:
• 学生需要保持正确行为的持续,获得代币
的积累,并最终获得真正奖励,这能够有 效提高良好行为的出现频率。
精选编辑ppt
18
代币法的完善:
• 在制定过程中,与学生一起细化目标行为,
商量代币系统,确定交换规则。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ppt课件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ppt课件

ppt课件
21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强化物:凡能增强某个反应概率的刺激, 均可称为强化物
诸如:食物、赞许、承认、注意、金钱
ppt课件
22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正强化物: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 应
诸如:水、食物、奖赏 正强化:任何导致我们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的结果。
ppt课件
23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 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 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不能解释行为的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
ppt课件
13
新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 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 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 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1990年8月 10日美国心理学会授予“心理学毕生 贡献奖”荣誉证书。
ppt课件
9
争议
天使?
斯金纳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 物。有人叫他魔鬼,也有人 认为他是神明。事实上,他 的个性非常符合一个创新科 学家的形象——勤勉认真, 注重实际,尊重事实,也有 一点小小的神经质
魔鬼?
ppt课件
10
理论背景
ppt课件
ppt课件
14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ppt课件
15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反射与强化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理论的基础
ppt课件
16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PPT课件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PPT课件

(二)、心理学的性质
斯金纳心理学立场是独一无二的的描述性的、 严格的行为主义,他反对把心理学看做是理论性的, 主张心理学是完全实证性的实验研究,把心理学看 作是完全致力于行为研究的自然科学。R=f(S)其 中R表示行为反应,代表因变量;S表示刺激情境, 代表自变量,并且斯金纳也承认过去所形成的某些 条件A是可以改变自变量和环境刺激间的函数关系, 他把这些条件称为“第三变量”因此他的行为公式 又可以改为R=f(S、A)
LOGO五、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评价
意义: (1)以操作条件作用为核心概念,并以高度精确的实验
技术精心构筑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了一门真正的行为 科学。
(2)对推动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使心理学走向社会事务 和社会实际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局限:
(1)忽视理论研究 (2)实验研究范围太窄 (3)环境决定论的倾向
(一)、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三)、强化的种类
LOGO (一)、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把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种:应答性行为 (respondent behavior)和操作性行为(operant behavior)。应答性行为是由先行刺激所引发的, 是对刺激物的回答,这种行为比较被动,要受刺 激物的控制;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操作的行 为,这种行为是主动的,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 主动适应,与行为的结果有特定的关联。经典条 件反射 S→R 操作条件反射 R→S
LOGO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斯金纳对反射的看法相当独特,因此他对 行为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有别于以往心理学 家所采用的反射分析法,他所采用的方法是“行为 分析法”。为了分析和研究动物的行为,斯金纳专 门设计了用于实验的装置,这种装置被称为“斯金 纳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作用
• (1)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 • 斯金纳认为:“具有强化作用的事物有两类。一 类强化是提供刺激,给情境呈现一些东西——如 食物、水等。这类刺激叫做正强化物。另一类强 化是从情境中消除掉某些东西——如噪音、强光、 寒冷、炎热或电击,这些刺激叫做负强化物。在 上述两种情况下,强化的作用都是提高反应概 率。”此处所说的正强化物、负强化物也可分别 称之为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 消退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已经条件化而增 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强化刺激物不再伴随 时,反应发生的频率就会逐步降低。可见,与操 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一样,消退的关键也在强化。 例如,白鼠按压杠杆的反应如果取消了食物强化 物的伴随,白鼠已经习得的压秆反应就会停止。 孩子的助人行为如果总是得不到表扬、奖励等 “回报”.那么,孩子越来越懒于助入了。电视 台的节日越来越差劲时,我们打开电视机的次数 越来越少,以致根本不开机。
•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行为这个概念经常与反射密不可分。 在斯金纳的体系中,也是如此。 • 与其他行为主义者不同的是,斯金纳认为反射的类型不止 一种。除了传统的、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之外,还有另 一种反射类型,即操作性条件反射。前者可以找到明显可 见的刺激物,正是该刺激物的作用,引发了有机体的行为, 例如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中,食物或灯光使 狗产生了流唾液的反应,两者之间有特定的、明确的刺 激——反应的关联;后者找不到明确可见的外部刺激,有 机体的有关行为似乎是白发的。例如,在斯金纳式的条件 反射实验中,白鼠自发按压杠杆的行为,这一行为发生时, 难以找到与之有特定关联的刺激物。人类的许多行为,如 唱歌、绘画、散步、打球等等,都是如此。
• 经典性条件反射行为因为是对刺激物的回 答,因而可以称之为应答性行为,也称s型 条件作用,它是被动的,受刺激物的控制; 斯金纳式的条件反射行为是有机体的自发 的操作,因而可以称之为操作性行为,也 称R型条件作用,它是主动的,代表着有机 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与行为的结果有特 定的关联。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分析法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
•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 在斯金纳看来.动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依赖 两个因素:操作及其强化。他说:“如果一个操 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 就增加。” • 例如,婴儿偶尔无意识地发出一声“妈”,母亲 便立即报以微笑、亲吻等,而后者又构成了对孩 子行为的强化,几次之后,孩子便学会了叫“妈 妈”;孩子偶尔的助人行为受到受助者的感谢和 周围人的赞誊,几次之后,孩子就习得了助人行 为。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 所谓分化是指通过安排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一 个特征,加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动物可逐 渐形成有选择性的反应。 • 例如,斯金纳在训练白鼠的压杆力量实验中,先 是强化动物任何力量的压杆反应。然后设定标准, 动物只有反应超过一定的标准之后才给强化。这 样,通过在反应的细微变化水平上实施强化,白 鼠学会了特定的、表现出选择性的反应,因而最 初的条件反应形成了分化。这一训练动物的方法, 也被称之为渐进法。例如在葬礼上表情凝重、话 语低沉;在演唱会时,大声鼓掌、喝彩等等。
• 但是,反应的消退不是骤然发生的,它表现为一 个过程。也就是说,一个已经习得的行为并不随 强化的终止而立即终止,而是继续反应一段时间, 最终趋于消失,期间还会受到情绪的干扰,表现 出某种波动。 • 反应消退过程的时间长短与习得该反应时所受到 的强化数量和强化方式有关。一般而言,强化的 次数越多,消退的过程越长;在次数相同的前提 下,间歇强化较之连续强化,更能抵制消退。
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小时候 聪明调皮捣蛋。 • 出于对文学的兴趣,斯金纳进入纽约州的汉弥尔顿学院, 主修英国文学,但他不能适应在汉弥尔顿学院的生活,曾 一度滋事造反,直至院长警告他有可能毕不了业为止。 1927年,斯金纳获得优等生荣誉从大学毕业。毕业之后, 他尝试写作,渴望成为一名作家。但在发表了几篇文章之 后,他觉得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了,于是他决定弃笔重新回 到学校。1928年,他选择了哈佛大学,成为心理系的研究 生。他之所以选择心理学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据他 自述是因为受到了罗素和华生思想的影响。后受到巴甫洛 夫影响决定从事心理学事业。
二、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 理论体系
• (一)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心理学是描 述行为的科学 •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行为本身 • 他明确提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应该直接描述行为。 • 他对传统的心理学作了大量的批判,从 “自由意志”到“自我、超我、伊底”再 到神经系统的功能学说等都作了批判。
• 描述行为的方法一般有记叙和反射两种方法。 • 谈到斯金纳的行为分析法,不能不提到斯金纳箱。所谓斯 金纳箱,是斯金纳为了研究动物的操作性行为而专门设计 的实验装置,如图。此箱去掉了所有无关刺激,只在箱内 放置一根1/8英寸长的铜质杠杆,白鼠所能接触到的部分 是横装在实验箱壁上的8厘米长的一段,它和箱壁平行, 离开箱壁约1厘米,离开箱子底板约8-10厘米。白鼠将杠 杆向下按压时,需要大约10克的压力。杠杆与设在箱外的 食物仓相连.白鼠偶然地一压杠杆,食物仓便自动打开, 落下一粒食物小丸到箱内的食盆里。箱外还有一个记录器, 记录白鼠按压杠杆的速度。利用这一专门实验装置,斯金 纳设计和完成了大量精巧的动物行为实验,获得了巨大成 功。
• 对于中介变量、内驱力等,他认为对于解 释行为是无济于事的。 • 他认为假设本身就是多余的。 • 最后他提出自己的行为分析方法
2.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 要研究和描述行为,首先必须精确地定义 行为。在斯金纳看来,虽然日常生活用语 有许多描述行为的词汇,如看到物体、听 到声音、尝到滋味、嗅到气味,甚至感到 快乐、需要面包等等,但它们中的相当一 部分不符合科学概念的要求,含糊不清, 或者超出了可直接观察的范畴。例如, “看到”一词不仅指眼睛向着刺激来源转 动或简单地接受刺激,还包含着其他的含 义,因此必须把它从行为科学体系中删除 出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