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庄子渔父的成语
《庄子·渔父》
![《庄子·渔父》](https://img.taocdn.com/s3/m/45552572783e0912a2162a97.png)
《庄子·渔父》曰: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
--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总;莫之顾而进之,谓之佞;希意道言,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好言人之恶,谓之谗;析交离亲,谓之贼;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
此八疵者,外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
所谓四患者: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
此四患也。
能去八疵,无行四患,而始可教已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
为人有八种毛病,做事有四种祸患,不可不清醒明察。
不是该管的去管,越俎代庖,叫做总揽;人家不喜欢听、没人理会,还说个没完,叫做佞;迎合对方,捡好听的说,叫做谄;不分是非,巴结奉承,叫做谀;喜欢背地说人坏话,叫做谗;离间故交、挑拨亲友,叫做害;称、誉、伪、诈,败坏他人,叫做慝;不分善恶美丑,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没有原则,用不同的面孔去应对,暗中捞自己的好处,叫做险。
有这八种毛病的人,对外则坏别人的事,对内则伤自己的身,因而有德的人不以他们为朋友,圣明的君主不任用他们为臣。
所谓四患,好大喜功,变化无常,用以沽名钓誉,这是利欲薰心;聪明自恃,专行独断,侵害他人,刚愎自用,这是贪得无厌;知过不改,逆反心理,越是劝他,他越要坚持,这是很犟;跟自己相同就认可,跟自己不同,即使是好的也认为不好,这是自矜。
这就是四种祸患。
能够清除八种毛病,远离四种祸患,方才可以教育。
庄子成语及出处大全
![庄子成语及出处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9f26b36aa00b52acec7ca2a.png)
1、哀莫大于心死语出《庄子·田子方》。
心死违背天性比人死更可悲,后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灰意冷,思想停滞。
2、安常处顺语出《庄子·养生主》。
原指顺应自然便无所牵累,逍遥自在。
后指安于平稳生活,处于顺境。
3、安室利处语出《庄子·徐无鬼》。
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4、安危相易语出《庄子·则阳》。
指平安与危难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
5、白驹过隙语出《庄子·知北游》。
比喻时光过得很快,好似在缝隙中窥见飞跑而过的白马,转瞬即逝。
6、百舍重趼〔茧〕语出《庄子·天道》。
在途中住了上百宿,脚下起了层层茧,形容旅途劳苦。
7、苞苴竿牍语出《庄子·列御寇》。
送人礼物,并且附以书信。
指行贿请人办事。
8、奔逸绝尘语出《庄子·田子方》。
形容奔驰得非常快。
9、避世绝俗语出《庄子·刻意》。
脱离现实生活,防止同外界来往。
10、变化无常语出《庄子·天下》。
变化很多,没有定规。
11、冰解冻释语出《庄子·庚桑楚》。
比喻困难、障碍或疑难完全消除。
12、不及之法语出《庄子·骈拇》。
比喻高不可及,无法实用的法式。
13、不急之察语出《庄子·天地》。
指不急需考察的事情。
14、不系之舟语出《庄子·列御寇》。
比喻无忧无虑、随心所欲。
15、不近不情语出《庄子·逍遥游》。
行为不合乎人之常情,或情情行为怪癖。
16、不上不下语出《庄子·达生》。
形容两头都没有着落,进退都困难。
17、不生不死语出《庄子·大宗师》。
原指超出生死的境界,无所谓生与死。
18、不肖子孙语出《庄子·天地》。
指品行不好,不能继承父祖事业的子孙。
19、不言之化语出《庄子·徐无鬼》。
意在言外的话。
20、不言之言语出《庄子·徐无鬼》。
意在言外的话。
21、不易之道语出《庄子·天道》。
永久不变的规律。
22、不淫之度语出《庄子·达生》。
《庄子》中成语集锦
![《庄子》中成语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5077077ada38376baf1faecb.png)
出自《庄子》的寓言和成语:鹏程万里扶摇直上望洋兴叹朝三暮四薪火相传东施效颦无中生有呆若木鸡每况愈下邯郸学步成者英雄败者贼栉风沐雨庖丁解牛中规中矩大相径庭朝生暮死沉魚落雁秋毫之末栩栩如生迎刃而解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踌躇滿志不翼而飞支离破碎真知灼见探囊取物强聒不舍吐故纳新昭然若揭似是而非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失之交臂捉襟见肘学富五车庄子的寓言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3.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5.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a46b5a8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f.png)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
精诚:真诚;至:到。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裂开。
形容真诚和坚决足以改变事物。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庄子·渔父》。
意思是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
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
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次日天亮派人前去查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
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
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
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
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庄子》中的成语
![《庄子》中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3621bc09aeaad1f347933fdf.png)
《庄子》中的成语庄子•逍遥游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夏虫朝菌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
井竈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庄子•秋水》)饮河满腹鹪鹩巢于深林(13),不过一枝;偃鼠饮河(14),不过满腹。
姑射神人藐姑射之山(25),有神人居焉。
绰约多姿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26),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27),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28)。
尘垢秕穅是其尘垢秕穅将犹陶铸尧舜者也(36),孰肯以物为事?”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大而无当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
大相径庭+不近人情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断发文身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中规中矩 +材大难用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跳梁小丑卑身而伏 (27) ,以候敖者 (28) ;东西跳梁 (29) ,不辟高下 (30) ;中于机辟 (31) ,死于罔罟(32) 。
无何有之乡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 (34) ,广莫之野 (35) ,彷徨乎无为其侧 (36) ,逍遥乎寝卧其下。
[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⑦,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⑧,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⑨,以处圹埌之野⑩。
(《庄子•应帝王》)庄子•齐物论槁木死灰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 朝三暮四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 (22) ,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 (23) 。
常用俗语及注释剖析
![常用俗语及注释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b810e655270722182ef7aa.png)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比喻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打破,能够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察它。
2、忠言逆耳利于病,忠言刺骨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现在常用来形容应当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和责备。
3、精诚所至,金石可开:出自《庄子·渔父》,指人的诚意所到,能感人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4、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时间: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心中获得了,写出了作者如释重担的心境。
5、绳锯木断,磨铁成针: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
比喻力量虽小,只需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建议,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一方面的话,必定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7、因祸得福,焉知非福:比喻固然一时遇到损失,但也有可能带来利处。
即好事和坏事在必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变。
8、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风趣传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
”。
比喻平常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男子话说出口,就不可以再回收,必定要算数。
10、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个人传出没有依据的事,众多的人跟着流传,就被看作实有的事了。
指根本无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令人信认为真。
11、鹬蚌相危,渔翁得利:出自《战国策·燕策二》。
比喻两方争吵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廉价。
1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出自《左传.僖公十年》。
比喻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指为所欲为地诬告人。
13、一人得道,一人得道:出则汉·王充《论衡·道虚》。
精诚所至四字成语
![精诚所至四字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d3aa02ed844769eae109ed5e.png)
精诚所至四字成语给你诺满意采纳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中文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释义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出处《庄子·渔父》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易错字致文献记载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词语解释听语音【词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注音】: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èi kāi【释义】:精诚:至诚,诚心诚意.。
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同“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出处】:《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事例】: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易错字】至(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注:这是个八字成语。
相关典故听语音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
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
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次日天亮派人前去查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
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
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
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
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四字成语解释:分庭抗礼
![四字成语解释:分庭抗礼](https://img.taocdn.com/s3/m/91b3963ca98271fe900ef90b.png)
四字成语解释:分庭抗礼分庭抗礼分庭抗礼,庭即庭院;抗原作“伉”(kà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抗礼即行平等的礼。
分庭抗礼指的是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
比喻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能够抗衡。
语出《庄子·杂篇·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清昭连《啸亭杂录·本朝内官之制》:“近日内务府大臣多由僚属骤迁,又无重臣兼领,故敬事房总管辈多与诸大臣分庭抗礼,无复统辖之制。
”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 释义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出处庄周《庄子·渔父》近义词平起平坐、平分秋色反义词望洋兴叹、鞭长莫及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词性中性词,用于双方成语典故出处:庄周《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庄子渔父庄子渔父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
”客问其族。
子路对曰:“族孔氏。
”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
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
此孔氏之所治也。
”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
”“侯王之佐与?”子贡曰:“非也。
”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
苦心劳形以危其真。
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子贡还,报孔子。
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
孔子反走,再拜而进。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对应,固天之理也。
描述一心一意的成语
![描述一心一意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d5dbd2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9.png)
形容一心一意的成语有:
1、一心无二:指一心一意地做某种事情,没有杂念。
出处:《旧唐书张巡传》:“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
”
2、悬悬而望:形容一心一意地期待、盼望。
出处: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五:“吾怜君而相赠,岂望报乎?君可速归,恐尊嫂悬悬而望也。
”
3、精诚团结:精诚,真诚。
形容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出处:《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
4、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出处:《人民日报》“他们纷纷表示,要在农村落地生根,干一辈子革命。
”
5、不二之老:不二,不生二心,一心一意,指忠心耿耿的人。
出处:晋代干宝《晋纪总论》:“朝寡纯德之士,乡乏不二之老。
”。
分庭抗礼的意思什么?分庭抗礼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
![分庭抗礼的意思什么?分庭抗礼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https://img.taocdn.com/s3/m/92479ae5ad51f01dc281f15b.png)
分庭抗礼的意思什么?分庭抗礼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分庭抗礼:fēntíngkànglǐ成语解释: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
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
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
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成语繁体:分庭抗禮成语简拼:ftkl成语注音:ㄈㄣㄊㄧㄥˊㄎㄤˋㄌㄧˇ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成语正音:分,不能读作“fèn”。
成语辨形:庭,不能写作“廷”。
成语辨析:~和“平起平坐”。
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
不同在于:①“平起平坐”含有“权力相等”的意思;~没有。
~仅用于双方;“平起平坐”多用于双方;有时也可用于多方。
~比喻互相对立或争权;“平起平坐”不能。
近义词:平起平坐、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和衷共济反义词:和衷共济、同心协力、齐心协力成语例子: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英语翻译:standuptosb.asanequal日语翻译:対等(たいとう)にふるまう,対抗(たいこう)する俄语翻译бытьнарáвнойногé其他语言:jmalsEbenburtigerentgegentretentenirtêteà成语谜语:各部门拒收贿赂分庭抗礼成语接龙:分庭抗礼→礼先一饭→饭来开口→口是心非→非同寻常→常胜将军→军令如山→山寒水冷→冷语冰人→人老珠黃→慌不择路→路叟之忧→忧公忘私→私盐私醋→醋海翻波→波罗奢花→花街柳市→市井之臣→臣门如市→市道之交→分庭抗礼造句:1、从四世纪到文艺复兴,很多关于耶稣孩童时期的“秘密时间”的故事都流传下来,耶稣的双亲在去埃及和往返的旅途中,甚至一个婴儿时期的耶稣也拥有和使用救世主的力量来保护他的双亲,直到他作为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离开家去与庙宇的学者们分庭抗礼的时候,让他的父母担忧了三天。
庄子成语
![庄子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8dc56c02680203d8ce2f24ab.png)
《庄子》有关的成语或寓言1、【得鱼忘荃】故事: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
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
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故事:吴王想要讨伐楚国,告诉左右大臣说:"我会杀死所有敢劝谏我不出兵的人!"吴王的侍从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谏吴王却不敢,就怀里藏着弹丸,手里拿着弹弓,在后院游荡,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这样做了几天。
吴王说:"你何苦要这样辛苦地沾湿衣服?"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处在高处一边放声叫着一边吮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弯曲身子贴紧前肢想要取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弹弓和弹丸在它的下面。
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隐患。
"吴王说:"好啊!"于是吴王便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3、故事: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
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4、【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故事: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
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
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
那简直是一座天堂。
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
为人谋而不忠乎而的用法及意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而的用法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d3311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4.png)
为人谋而不忠乎而的用法及意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而」是一句成语,源自《庄子·渔父》。
它的意义
是指一个人在谋划事情时,不忠诚、不真实、不诚实。
下面将从使用场景、典故故事和拆解成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说明。
使用场景:
「为人谋而不忠乎而」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语气的描述中,一般用来
指责那些虚伪、不忠诚、不真实的人,特别是那些在谋划事情时不择手段、不遵守道义的人。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缺乏真实和诚信的人。
典故故事:
意义解析:
「为人谋而不忠乎而」这个成语可以拆解为三个部分:「为人谋」、「不忠乎」、「而」。
其中,「为人谋」指的是一个人在为他人谋划事情时,给予他人指导或帮助。
而「不忠乎」则意味着这个人在为他人谋划事
情时,缺乏忠诚、真实和诚信的态度。
最后的「而」是连接语气助词,起
强调的作用。
整个成语的意义可以解释为:在帮助他人谋划事情时,却缺
乏诚信和真实的态度。
这个成语的意义更多地代表了对虚伪、不忠诚、不真实的行为的批评
和指责。
它告诉我们,在为他人谋划事情时,应该始终坚持诚实和真实,
不应该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更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和违背道德。
总结起来,「为人谋而不忠乎而」这个成语在表达人的品质时承载了贬义和批评,用以形容那些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缺乏真实和诚信的人。
我们应该在为他人谋划事情时,始终坚持诚实和真实,以诚信和忠诚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字成语什么诚什么待
![四字成语什么诚什么待](https://img.taocdn.com/s3/m/4b79cdbbbe23482fb5da4c87.png)
四字成语什么诚什么待给你诺满意采纳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中文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释义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出处《庄子·渔父》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易错字致文献记载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词语解释听语音【词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注音】: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èi kāi【释义】:精诚:至诚,诚心诚意.。
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同“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出处】:《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事例】: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易错字】至(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注:这是个八字成语。
相关典故听语音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
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
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次日天亮派人前去查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
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
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
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
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濠上观鱼的成语典故
![濠上观鱼的成语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1d9e416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7.png)
典源出处《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shu)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儵,当作鯈。
释义用法庄子(周) 与惠子(施) 同在濠水桥上观鱼。
庄子说:“儵鱼游得很快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很快乐?”后以此典表示辩言机敏; 或表现寄情于物外,逍遥游乐的情怀。
用典形式【观乐】唐·韩愈:“脍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
”【观鱼】宋·苏轼:“此地他年颂遗爱,观鱼并记老庄周。
”【观濠】唐·柳宗元:“鹿鸣验食野,鱼乐知观濠。
”【知鱼】宋·张炎:“知鱼淡然自乐,钓清名,空在丝纶。
”【鱼乐】金·元好问:“鱼乐定从濠上得,竹香偏向雨中闻。
”【临濠】唐·李白:“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
”【游鯈】金·元好问:“洋洋游鯈逝,泛泛轻鸥泳。
”【窥鱼】宋·辛弃疾:“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子知鱼】宋·苏轼:“应观吾知子,不怪子知鱼。
”金·元好问:“凫短何如鹤有余,非鱼谁谓子知鱼。
”【为鯈鱼】宋·辛弃疾:“曾与东山约,为鯈鱼,从容分得,清泉一勺。
”【观鱼乐】唐·张说:“观鱼乐何在,听鸟情欲歇。
”【我知鱼】宋·苏轼:“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惠子鱼】唐·李群玉:“正作庄生蝶,谁知惠子鱼。
”【濠上乐】清·赵虹:“园吏好寻濠上乐,丈人已息汉阴机。
”【濠梁乐】宋·陆游:“鱼似濠梁乐,鸥如海上驯。
”【濠梁招】唐·杜甫:“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
”【鯈鱼乐】清·王夫之:“坐爱鯈鱼乐,悠然濠上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诚团结
读音:jīng chãng tuán jiã
释义:精诚:真诚。
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出自:《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
造句:困难当头,更要精诚团结。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风雨同舟齐心协力
反义词:四分五裂分道扬镳
畏影恶迹
读音:wâi yǐng â jì
释义: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出自:《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
分庭伉礼
读音:fēn tíng kàng lǐ
释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同“分庭抗礼”。
出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读音:jīng chãng suǒ zhì,jīn shí wâi kāi
释义: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出自:《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畏影避迹
读音:wâi yǐng bì jì
释义: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
用法:庄周所谓~,吾弗为也。
◎《陈书·萧允传》
须眉交白
读音:xū mãi jiāo bái
释义:交:都。
胡须和眉毛都白了。
出自:《庄子·渔父》:“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
”
息迹静处
读音:xī jì jìng chù
释义: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
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
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出自:《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
析交离亲
读音:xī jiāo lí qīn
释义:指离间亲友。
出自:《庄子·渔父》:“析交离亲谓之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