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PPT课件
讲解疾病知识, 减少恐惧和焦虑
鼓励患者积极配 合治疗,树立信 心
与家属沟通,共 同关心患者心理 健康
护理注意事项
避免外伤和碰撞,以防出血不止。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以防加重出血。 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血小板的 数量和质量。 定期检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血小板减少06性紫癜的饮
患者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K的食物,如菠菜、柑橘、猕猴桃 等,以促进血小板生成和功能正常。
宜食食物
花生衣:补血、 止血、提高血小 板数量
大枣:益气养血, 增加血小板数量
猪肝:富含铁元 素和维生素K, 有助于提高血小 板数量和质量
菠菜:富含铁元 素和维生素C, 有助于促进血液 凝固和增加血小 板数量
心理支持: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护理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血小板计 数,评估病情状况
饮食调理:合理搭配营养,避 免刺激性食物
预防出血:避免外伤和过度用 力,预防出血不止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 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 化,提供心理支 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 课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Part Four
Part Five
Part Six
01
汇报人员:XX医院-XX
血小板减少02性紫癜的概
述
定义和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特征为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皮肤、粘膜出血。 患者通常会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内脏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常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PPT演示课件
质量。
挑战和机遇并存
面临的挑战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和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基 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等。
存在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和研究将迎来更多机遇。例如,利用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技术对疾病进行更精准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开发针对特定人群的个性化治疗药物等。
分型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TPP可分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栓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种类型。其中,ITP是 最常见的类型,TTP则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综合判断。通常包括皮肤 黏膜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 胞发育成熟障碍等。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最新研究成果介绍
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
针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新型治疗药物,如促血小板生成 素受体激动剂、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 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修复了患者体内缺陷基因,恢复了血小板正常功能。
转化医学的推动
转化医学的兴起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 践的紧密结合,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THANKS
感谢观看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帮助患者度过难 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症状
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 出血、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 、脑出血等)等。
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
可能的原因有自身免疫反应、药物、 感染等。
病理机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存在针对 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 过多和血小板生成受抑,进而引发出 血。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抗 体检测等)进行诊断。
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03
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不良情绪,以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0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最 新研究进展 CHAPTER
新药研发和治疗新技术
新型血小板生成素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血小板生成素,可 以更有效地促进血小板生成,减轻紫癜症状。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已成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热门治疗方法。研究 发现了新的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能够有效地控制疾 病进展。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感染
感染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 的诱发因素之一。患者应积极预 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
触感染源等。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可能会加重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的症状。患者应注意休息,保 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等。
护理查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3、用药指导,不滥用药物,特别是对血小板有
损伤作用的药物。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应该
告知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减量或突然停药,
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服药期间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感染;低盐饮食,每周测体重,防止水钠
潴留,加重肾脏负担;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
ppt课件
48
健康教育
ppt课件
49
谢谢!
ppt课件
ppt课件
5
病因
• 感染 :细菌或病毒 • 免疫因素:病毒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后者
与血小板膜的Fc受体结合;病毒使血小板抗原性发 生改变,导致自身抗体形成,从而影响巨核细胞生成 血小板;血小板与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补体相结合。
ppt课件
6
• 肝与脾作用
– 脾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1/3血小板滞积于 脾
• 免疫球蛋白:400mg/kg·d,iv连续5天,必要时每4周重 复一疗程。或小剂量疗法,1g/kg·d用1天;800 mg/kg·d 用2天;400mg/kg·d用3天 。
ppt课件
36
• 环孢霉素A(CsA):4mg/kg·d分2次口服,用3个月, 显效后逐渐减量,维持治疗3个月,有效率52.9%。
ppt课件
39
评估
防跌倒评分:0分,防压疮评分:23分 T:36.4℃ P: 81次/分 R:27次/分 BP:120/70mmHg 神志清,精神可,营养良好,无贫血貌,巩膜无黄染, 双下肢皮肤可见少量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 及肿大,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 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问及干湿啰音,心率81次/分, 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
适应症:儿童ITP或难治慢性ITP;输入抗D血清后Rh(D)抗原阳性ITP。
01
注意:可引起轻度溶血;对Rh(D)阴性无效;血小板上升缓慢;不适用于脾切除后患者。
02
五、抗D血清输入
弱化的雄性激素。
剂量:10-15mg/kg.d(0.6-0.8g/d)分次口服
机制:抑制巨噬细胞FC受体的表达,降低血小板抗体产生。
第一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1
可称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ATP)或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2
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故破坏增多致血小板减少。
3
女性多于男性;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血小板抗体
ITP发病机理与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有关。
4.抗血小板抗体测定: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1-3天,正常8-10天)
5.其他检查:
01
02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全国统一诊断标准: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数减少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泼尼松治疗有效;切脾治疗有效;PAIgG增多;PAc3增多;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脾亢
01
SLE
02
HIV感染
03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04
恶性血液病
05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登革热等)
06
妊娠期及妊高征血小板减少
07
老年血小板减少,注意排除MDS
08
鉴别
治疗
综合治疗: 考虑年龄,出血情况,血小板减少程度 紧急处理包括: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输注浓缩血小板 非常紧急时可考虑 紧急脾切除术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出血倾向和皮肤紫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ITP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在ITP的发病机制方面,自身免疫机制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特异性抗体对血小板抗原的结合,引起血小板被巨噬细胞破坏,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近年来研究发现,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ITP的发生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ITP患者T细胞异常激活,导致对巨噬细胞的杀伤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从而增加血小板破坏。
治疗方法方面,ITP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以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为首选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提高血小板计数。
对于无法耐受或无效的患者,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和抗CD20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也可以用于治疗。
而手术治疗主要是脾切除术,脾切除能够显著提高血小板计数,但长期效果仍待进一步评估。
在预后评估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寻找预测ITP预后的因素。
例如,年龄、血小板计数、疾病持续时间、免疫学指标等因素与ITP预后有关。
一些研究还发现,血小板计数与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低血小板计数与不良预后相关。
除了上述方面的研究进展,还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值得关注。
例如,一些研究探讨使用干细胞移植治疗ITP的可行性,通过重建患者免疫系统,提高血小板计数。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肠道菌群与ITP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这为进一步研究ITP病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的来说,对于ITP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在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方面有了新的认识,还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出现。
这些研究进展为更好地理解和治疗ITP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概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两种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病。
尽管它们都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出血,但其病因、病理生理和治疗方式差异明显。
因此,正确的鉴别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介TTPTTP是一种少见但危急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过度激活、免疫性过敏反应和栓栓塞。
其典型临床表现是“五大症状”:发热、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肾功能损伤和神经系统症状。
ITP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自身免疫破坏导致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减少。
典型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瘀点、瘀斑或出血现象,但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鉴别诊断临床表现•TTP:出现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肾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常见发热。
•ITP:主要表现为出血症状,如皮肤瘀点、瘀斑、黏膜出血等,一般情况良好。
血小板数量和形态•TTP: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形态正常。
•ITP:血小板数量减少,大多呈正常形态。
其他实验室检查•TTP:常见微血管性溶血贫血,血浆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
•ITP:骨髓形态学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
区分诊断•TTP主要通过检查患者血浆ADAMTS13水平和功能来确诊,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ITP则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排除其他疾病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TTP:常规治疗包括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和静脉免疫球蛋白等。
•ITP:治疗主要以荷尔蒙替代为主,催化剂和免疫抑制剂为辅。
结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两种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病,虽然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鉴别诊断上仍需注意他们的不同点,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TTP和ITP 的鉴别诊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分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血小板计数减少及皮肤和(或)黏膜紫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将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一、临床表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和(或)黏膜紫癜。
紫癜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血管壁的破裂出血所致。
紫癜多表现为皮肤、口腔黏膜、鼻腔、胃肠黏膜等处的紫点、紫斑或紫癜,可根据病情轻重而异,严重者甚至出现弥散性出血。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二、诊断方法1. 详细病史询问:包括疾病的起病、持续时间和性质、既往有无自身免疫病史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确诊需要排除其他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因素。
2. 体格检查:皮肤和(或)黏膜紫癜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应包括全身皮肤和黏膜的观察。
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皮肤紫癜、鼻衄、口腔出血、牙龈出血等。
3. 血常规检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之一是血小板减少。
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观察到血小板计数减少,但需排除其他血液病因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4.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骨髓穿刺可观察到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以及排除其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5. 自身抗体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协助诊断。
反应皿或胶乳凝集试验可以检测血清中抗血小板抗体水平的变化。
6. 免疫学检测:包括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亚群的测定等,可以协助确定免疫功能的异常情况,进一步指导治疗。
7. 影像学检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能出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评估颅内出血情况。
8. 治疗经验: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什么是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导致瘀斑、瘀点以及黏膜出血等症状。
ITP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破坏健康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
虽然大多数病例是原发性的(特发性),但也有些情况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继发性(免疫性)ITP。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典型的ITP症状包括:•皮肤上的紫癜:这些是因为血小板减少,血液渗出到皮肤下表现为深紫色的瘀斑。
•黏膜出血:例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皮肤瘀伤:甚至是轻微的摩擦也会导致皮肤出现瘀斑。
在一些情况下,ITP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例如颅内出血,这需要紧急处理。
诊断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并进行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等实验室检查以确认诊断。
在确定为ITP后,医生还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病因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ITP的治疗取决于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年龄等因素。
一般来说,治疗的目标是提高血小板数量以减少出血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方式包括: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用以抑制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攻击。
2.手术:对于一些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脾切除手术来提高血小板数量。
3.其他治疗:如输血、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方法也可以考虑。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大多数ITP患者有良好的预后,尤其是儿童患者。
对于成人患者,疾病可能有复发的风险。
一些病例可能会演变成慢性ITP,需要长期治疗和监测。
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控制症状,避免严重的出血并提高生活质量。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症状变化,并定期就医接受治疗和监测。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疾病主要通过免疫反应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引起皮肤和黏膜出血。
ITP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理解,但通过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自身免疫反应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表面的抗原不会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质,从而不会引发免疫反应。
然而,在ITP患者中,免疫系统会错误地认为血小板是外来的有害物质,并采取行动消除它们。
这导致T细胞和B细胞的异常活化,产生针对血小板的抗体。
这些抗体结合到血小板表面的抗原上,激活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和NK细胞,促使它们摧毁被抗体结合的血小板。
此外,抗体也可通过Fc受体在肝脾组织中被吞噬细胞清除。
所有这些机制共同作用,导致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
ITP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肤和黏膜出血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紫癜、瘀斑、鼻衄、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症状。
出血严重程度与血小板计数的下降程度有关,普遍认为当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9/L时,就可能发生严重出血。
因此,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对于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ITP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并确定相应的病因。
对于成人患者,首先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出血倾向。
其次,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等。
确诊ITP的标准是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并且在实验室检查中没有明显的异常。
ITP的治疗策略主要分为观察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个方面。
对于轻度病例,通常只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激素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提高血小板计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导致出血倾向。
对于诊断和治疗ITP的患者,进行一系列检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见检查方法。
1.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数量下降是ITP的主要特征之一。
通常,血小板计数低于10万/μL被认为是ITP。
•完整血细胞计数:检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排除其他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因素。
•外周血片:可观察血小板的形态,并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引起的减少。
2.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时间: ITF患者因为血小板减少可能伴有出血倾向,检查凝血时间有助于评估出血风险。
•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可能用于排除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3. 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观察到骨髓中的血小板数量,评估血小板生成的情况,并排除其他疾病。
•免疫组化:通过染色技术检测骨髓中是否存在免疫复合物,帮助确诊ITP。
4. 自身抗体检测•抗血小板抗体测定: ITP患者通常会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这些抗体的存在。
5. 脾脏影像学检查•脾脏彩超:脾脏在ITP发作时可能增大,彩超能够清晰地观察脾脏的大小和形态。
6. 关联疾病筛查•抗核抗体(ANA)和抗磷脂抗体(APLA):有助于排除与ITP可能关联的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了解以上的检查方法,有助于医生明确诊断ITP、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如果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做相应检查,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以上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ITP,请咨询医疗专业人士寻找更多帮助和建议。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共23张PPT)
沉积于血管内膜,激活补体,导致中性粒细胞游走、趋化及一系列炎症介质
的释放,引起血管炎症反应此种炎症反应除见于皮肤、黏膜小动脉及毛细血
管外,尚可累计肠道、肾及关节腔等部位小血管。
2、小分子致敏原作为半抗原:
与人体某些蛋白质结合构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此类抗
体吸附于血管及其周围的肥大细胞,当上述半抗原再度进入体内时,
半数以上阳性, 毛细血管镜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扭曲及渗出性炎症反应。
2、尿常规检查
肾型或混合型可有血尿、管型尿、蛋白尿。
3、血小板记数
除BT可能延长外,其他均为正常。
4、肾功能
肾型或混合型可有肾功能受损,如血尿素氮升高、内生肌酐升高。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发病前1-3周有低热、咽痛、全身乏 力或上呼吸道感染史;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典型四肢皮肤紫癜,可伴腹痛、关节肿痛及血尿;
4、其他(花粉、尘埃、菌苗、疫苗接种、虫咬、受凉及寒冷等) 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禁忌证 慢性型多在50×109/L左右 可同时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蕈麻疹等其他过敏反应。
HLA-DRW9是、D一QW组3与因ITP外密切周相血关 中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的疾病
为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
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
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
血。可同时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蕈麻疹等其他过
敏反应。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女性,春秋多发。
病因
1、感染
1)细菌(呼吸道感染最多);
2)病毒(多为发疹性病毒,麻疹、水痘、风疹);
血小板检查 急性型多<20×109/L 慢性型多在50×109/L左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一)发病原因1.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分2型,急性型与病毒感染有关,如风疹、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及病毒性肝炎等。
2.继发性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造血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纤维化症、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症、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等。
(2)药物如化疗药、抗生素类、奎宁类、磺胺类、解热镇痛剂、苯巴比妥类、抗结核药及利尿药等。
(3)感染如败血症、伤寒、斑疹伤寒、结核、猩红热等。
(4)其他如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多次反复输血的溶血反应、血管瘤、脾功能亢进、心肺复苏及体外循环等。
(二)发病机制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可能系抗病毒抗体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或免疫复合物黏附于血小板所致。
慢性型与自身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有关。
继发性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造血系统疾病、药物、感染、其他如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多次反复输血的溶血反应、血管瘤等引起的系列反应。
【症状】1.急性型多见于婴幼儿,多有病毒感染史,潜伏期2~21天。
突然发病,可有畏寒、发热,皮肤和黏膜出现广泛的瘀点、瘀斑,扩大成大片状,甚至形成血疱、血肿,碰撞部位尤甚。
内脏受累出现鼻出血、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出血。
颅内出血罕见。
但较凶险。
一般病程4~6周,大多有自限性,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反复发作后转为慢性。
2.慢性型主要见于成年女性,起病缓慢,症状相对较轻。
月经过多常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现。
皮肤和黏膜可见散在瘀点和瘀斑,血疱和血肿少见。
可累及内脏任何器官。
有时可见外伤或小手术后创口出血不止。
长期反复大量出血可引起贫血、脾脏轻度肿大。
病情常迁延半年以上,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实验检查特征性即可诊断。
【饮食保健】食疗方:(资料仅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地榆胶衣蜜饮地榆50克,阿胶10克,花生衣、蜂蜜各30克。
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区别
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区别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两种常见的紫癜类型,它们在病因、症状、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就这两种紫癜进行详细的比较和阐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相关的血管炎症,其病因主要与机体对某些外界的致敏物质过敏反应相关。
常见的过敏原有食物、药物、昆虫咬伤、病毒感染等。
当机体处于过敏反应状态时,血小板会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原转换酶激活,从而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和破坏,形成紫癜。
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与血小板数量减少相关的疾病。
病因较多,主要包括免疫性、药物因素、感染性、遗传性或先天性、恶性病变相关等。
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下,机体的止血功能减弱,因而易发生皮下、黏膜等部位出血,形成斑点、瘀点和紫癜。
二、症状和体征1.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的皮肤病变多表现为紫红色,大小不一的丘疹或斑块,压之可褪色。
常见的部位有下肢、腕部和臀部等。
瘀点的数量较多,形态规则。
伴有搔抓感、疼痛或灼痛感。
严重时可伴有胃肠道症状、触电样感觉和关节痛等。
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症状是皮肤、黏膜等处出血,表现为紫癜、淤血、瘀点、瘀斑等。
病变多见于四肢、面部、口腔、鼻眼等处。
瘀斑的数量较少,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常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不调、肌肉酸痛等。
三、实验室检查1.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没有特异性。
可见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正常或稍增。
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过敏原检测、免疫功能检查等对病因进行进一步确定。
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是血小板计数。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是150-450×10⁹/L。
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考虑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另外还可以进行骨髓活检、凝血功能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停药后如有复发,可再用泼尼松治疗。
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 主要作用: ⑴封闭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 ⑵中和抗血小板抗体和调节机体免疫反应。 ⑶抑制抗体产生
血小板数正常 4.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1. 一般治疗
在急性出血期以住院治疗为宜,减少活 动,避免外伤,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
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 功能的药物。
2.糖皮质激素
首选,每日泼尼松1.5~2mg/kg,待血小板 数回升至接近正常水平后逐渐减量,疗程一般不 超过4周。
儿科学 PEDIATRICS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概念
ITP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 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加,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 血性疾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其主要临床特点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和束 臂实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 缩不良。
血小板存活时间明显缩短,甚至只有 数小时(正常为8~10天)。
6.其他
慢性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可 以异常。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即可作出诊断。 1. 广泛的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 2. 多次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 3.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4.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5.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1) 泼尼松治疗有效 (2)切脾治疗有效 (3) PAIgG增多 (4) PAC3增多 (5) 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一.定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症状、体征
(一)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二)乏力
三.护理问题
(一)有出血的危险与血小板低下有关。
(二)有感染的危险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关。
(三)恐惧与血小板过低,随时有出血风险有关。
(四)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四.护理措施
(一)休息: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意外碰伤。
(二)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三)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
(四)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停减药物,应
饭后服药,必要时可用胃粘膜保护药和抑酸药。
(五)成分输血的护理:遵医嘱静脉输血,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各种不良反应,并协助医生处理。
(六)心理护理:提供心理支持,做好心理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减少精神刺激。
五.健康教育
(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二)教会患者识别出血点、紫癜、瘀斑。
(三)疾病知识指导:避免服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特别是非甾体消炎药物。
(四)用药指导:定时定量用药,不得随意增减。
定期复查血象,便于方案调整。
(五)病情监测指导:教会患者识别出血点、紫癜、瘀斑。
一旦发现皮肤黏膜出血加重,或内脏出血表现,及时就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
一、ITP概述
免疫因素
肝脏和脾脏因素
其他 女性:绝经前和青春期后雌激素抑制PLT生成 ——血小板数量减少是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血小板的功能减低、寿命缩短,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加,是出血的促进因素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04
药物护理1 激素(地塞米松和强的松)
护理重点4
药物护理2 静丙 严格按照输血制品制度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可以引起恶心、头痛、出汗、肌肉痉挛、发热、过敏反应等,严重者可致喉头水肿、休克,输注过程中滴注速度不可过快,加强巡回
护理重点5
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01
当外周PLT<20X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嘱患者卧床休息,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合并时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颅内高压。若有烦躁不安、嗜睡、头痛、呕吐、甚至惊厥,颈抵抗,提示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时出现呼吸变慢、呼吸不规则、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合并脑疝
02
护理重点6
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常危及生命,立即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予高流量头罩吸氧。开通两路静脉,按医嘱应用止血药物、镇静药、降低颅内压药物,输注成分血。头部可给予冰袋或冰帽冷敷,降低脑部耗氧量。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大小、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做好安全转运,尽量减少搬动,以免引起脑疝
血常规:WBC9.9*109∕L HB137g/L PLT2*109/L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WBC5.8*109∕L HB136g/L PLT8*109/L
骨穿: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幼稚巨核细胞增多,形成PLT巨核细胞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9/L)
血红蛋白 148
128
121
104
120-140
(g/L)
血小板
59
46
86
109
125-350
(*109/L)
3、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急性型 半数以上发生于儿童 1、起病方式:80%以上的患者发病前1~3周有
上呼吸道感染史,尤其是病毒感染史。起 病急骤,部分患者可有畏寒、寒战、发热 等症状。 2、出血 (1)皮肤、粘膜出血:全身皮肤瘀点、大片 瘀斑、紫癜,常见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多, 严重者可有血疱及血肿形成。鼻腔出血、 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及舌出血较常见,创 伤及注射部位可渗血不止或形成大小不等 的瘀斑。
3、辅助检查:
血常规
2014-04-02 2012-04-03 2012-04-04 2012-04-06 参考范围
红细胞
5.5
(*1012/L)
4.87
4.45
4.44
4.3—5.8
白细胞 9.4
5.7
8.8
17.5
3.5—9.5
(*109/L)
中性粒细胞 6.2
3.1
6.2
7.3
1.8-6.3
2、健康史
①既往健康史:患儿无其他特殊病史,无疫区 居住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否认肝炎、结核 等传染病史,无输血史,无放射及化学毒物接触 史,无药物过敏史,按时预防接种。 ②家族史:无家族遗传及传染病史。
③成长发展史:生长发育正常。 ④日常生活形态:饮食每日三餐正常,大小便 正常,休息与睡眠正常。 ⑤心理评估:家长了解ITP的疾病相关知识, 患儿对住院环境不适应,较胆怯,有恐惧心理, 患儿家庭成员间关系和睦。
临床表现
3、其他:长期月经过多的患者可出现失血 性贫血。病程半年以上者,部分可出现 轻度脾肿大。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小板 血小板数量减少,急性型发作期血小板常 <20*109/L,慢性型多为(30~80)*109/L;血小板平 均体积偏大;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血小 板的功能正常。
骨髓象 急性型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 加或正常,慢性型骨髓象中性粒巨核细胞明显增加; 巨核细胞出现发育成熟障碍,急性型者尤为显著, 可表现为巨核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浆内粒细胞减少, 幼稚巨核细胞比例增加;有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 显著减少(<30%)。
束臂试验的概念
又称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当毛细血管壁 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存在缺 陷,或体内维生素C及P缺乏,或血管受到 理化、微生物因素损害时,毛细血管壁的 完整性将受到破坏,其脆性和通透性增加 ,新出血点增加,因而出现束臂试验阳性 。
束臂试验的方法
★在前臂屈侧面肘弯下4cm处,划一直径5cm的圆圈,用血压 计袖带束于该侧上臂,先测定血压,然后使血压保持在收 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持续8分钟,然后解除压力,待皮肤 颜色恢复正常后身体评估
入院查体:T36.7℃,心率:118次/分,呼 吸28次/分,体重11KG.全身皮肤可见散在 的出血点及瘀斑,以双下肢为甚,不高出 皮面,压之不褪色。
病史简介
2 床 住院号:415979 姓名:黄梓晨;性别:男: 年龄:22个月。因反复出现皮肤出血点18个月,发 热2次于2014年4月2日20:30入院。全身皮肤可见 散在的出血点及瘀斑,以双下肢为甚,不高出皮面 ,压之不褪色,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鼻腔未见 异常分泌物,牙龈无出血,口腔黏膜及咽后壁可见 出血点,咽部稍充血,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 。入院时的血小板是59 *109/L. 4月3日11:50患儿 出现了出鼻血。4月7日家属要求出院,出院时的血 小板是104 *109/L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 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 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皮 肤、粘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 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增多,出血时间 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为特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
ITP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主要认为是一种 自身免疫性疾病,约80%患儿发病前1~3周 有病毒感染史。与ITP发病有关的病毒已知 的有十几种,以疱疹病毒科病毒、人细小 病毒B19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尤为重要,还 有腺病毒、 EB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 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甲型和丙型 肝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柯萨奇病毒 等。此外幽门杆菌和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可 能引发ITP.
临床表现
(2)内脏出血: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 可发生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咯血、 血尿、阴道出血等,颅内出血(含蛛网 膜下腔出血)可致突发剧烈头痛、意识 障碍、瘫痪及抽搐,双侧瞳孔不等大, 是本病致死的组要原因。
(3)其他:若出血量过大或范围过广,可 出现程度不等的贫血、血压降低甚至失 血性休克。
★正常新出血点在10个以下。新出血点超过10个以上,称束 臂试验阳性
入院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的评估 2 床 住院号:415979 姓名:黄梓晨;性
别:男:年龄:22个月,民族:汉,住址 :住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赤山镇。医疗 费负担形式:农村医保,文化程度:无职 业:无。 患儿于4月2日入院,4月2日采集病史,患 儿父亲陈述病史可靠。
临床表现
慢性型 多见于成年女性 1、起病方式:起病隐匿,多在查血常规时偶然发
现。 2、出血倾向:多数出血症状较轻而局限,但反复
发生。可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如四肢皮肤散 在瘀点、瘀斑、紫癜及伤后不易止血等,鼻出血、 牙龈出血也很常见。严重内脏出血较少见,但女 性月经过多较常见,在部分患者甚至是唯一的临 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因感染等因素致病情骤然加 重,出现广泛、严重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也 可因情绪激动而诱发致命的颅内出血。
血小板生存时间 约90%以上的患者血小板生存时间 明显缩短。
其他 可有程度不等的正常细胞性或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少数患者可发现自身免疫性溶血的证据。
治疗方法
出血严重者应注意卧床休息。血小板低 于20*109/L者,应严格卧床,避免碰撞伤
急性型以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 白为主。
慢性型以脾切除,雌激素,化疗药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