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探索之路》课件 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三节 快与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Leabharlann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三章 声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一节 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 课件目录
0002页 0098页 0202页 0299页 0369页 0460页 0480页 0681页 0716页 0753页 0786页 0901页 0937页 1070页 1109页 1144页 1197页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第一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光的折射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一节 力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 与传播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一节 走进神奇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二节 探索之路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 探索之路 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2 探索之路 教案
哥白尼和伽利略的理论在当时严重地冲击了教会的地位,并受到了教会的迫害,但他们依然坚持真理。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到被认为广为接受,历经了近百年的时间,很多科学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留给了世人最为宝贵的财富。
这便是物理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2、牛顿的主要贡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伽利略之后,有很多科学家都会采用实验去证实某一个观点,其中牛顿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学生可以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品质
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完成一篇文章,谈谈人类在探索过程中的认识和高科技对我们人类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完成此份作业
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板书设计
第二节探索之路
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使用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
让学生体会实验的重要性,不能迷信。
引导学生善于去思考和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
体现时代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基础物理研究的重要意义及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索,
号召同学积极去探索未来。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同学们的科技兴国的情怀。
课堂小结
1、梳理并绘制物理学史的思维导图
少年强,则国强,中国的未来也在等待同学们去探索,中国的科技需要你们去开拓,希望更多的同学将来加入中国的科技发展队伍。
看完视频,学生回答哥白尼和伽利略的主要贡献。
并通过科学家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
学生倾听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过程
学生观察实验,感受光的色散的发现过程
学生体会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
1、观看视频“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并让同学注意观看哥白尼和伽利略的主要贡献。

1.2 探索之路 课件(64)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1.2 探索之路 课件(64)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物体改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自然
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部科学巨著更是汇集了
他一生的主要成果,他是( )
D
• 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C 初来源于 ()
• A.调查 • B.实验 • C.观察 • D.阅读
• 2.在近代物理研究中,发现微观世界的物理
• (4)如图1-2-5,他被誉为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
家。他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
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
化。他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发现
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
有很大的差异。
• 他是 爱因斯坦

• 7.下列哪一种现象(或规律)不属于世界各 民族在了解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取D 得的成 就( )
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雕刻玉版,从雕刻玉版
可以推知我国古C人对宇宙的认识是( )
• A.地球是圆的
• B.宇宙是方的
• C.天圆地方
• D.宇宙的无限的
• 1.关于宇宙,人们的正确认识D是( ) • A.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 • B.宇宙就是指天体中的银河系 • C.宇宙只有太阳系和银河系 •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的系统
• 2.将下面古文字、图画、文物古迹与相应的 科学思索用线连接起来。
甲骨文“殸” 安徽出土的雕刻玉版 东巴文“晒干”
太阳光使大地水分蒸发 声音是由撞击产生的 中国古人天圆地方宇宙观
• 知识点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 例2
一个观点是否正确,一定要看是
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科学实验是验证假设
的有效方法。他通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 2.物理学发展三个阶段的标志

1.2探索之路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2探索之路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教案:1.2探索之路——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1.2节,主要讲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3.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分类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2. 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能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2. 难点:如何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以及各种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演示一个神奇的魔术,让学生猜测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与实验现象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背后有什么科学原理?”等。

3. 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

例如,学生可能猜测是大气压强导致的魔术现象。

4.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与假设。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压强来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

5.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6. 收集证据: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准备用于后续的分析与论证。

7. 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如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魔术现象。

8. 评估:9. 交流与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探究过程和结论,互相交流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1.2 探索之路

1.2 探索之路

相对论 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 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日心说 经典物理学 量子力学
作业:
认真回顾讲过的知识,预习 好下一节,欣赏硕果累累的 现代科技(课本8到9页)。
英国《物理世界》杂志评选出了人类有史以 来10位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1.爱因斯坦; 3.麦克斯韦; 5.海森伯格; 7.费曼; 9.薛定鄂;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
夹:含杠杆的原理
劈:包含着压强的 物理知识
越:蕴涵了物体 的运动的知识
煮:蕴涵 了水从液 态变化到 气态的物 理知识
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
安徽凌家 滩出土的 距今约 5000年的 雕刻玉版, 是中国人 天圆地方 宇宙观的 早期展现
安徽凌 家滩出 土的雕 刻玉版

距今约5000年的雕刻玉版,是中国古人天 圆地方宇宙观的早期展现。在这种宇宙观 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司南”(指南针)。
出现在世 界不同地 方的于观察天 象的。
英格兰 石头阵

有研究认为其功能之一是古人用与 观察天象的。
物理学的
进步之阶……

物理学的探索之路
托勒密 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 数学家。长期进行天文观测。 创立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 宙的中心,日、月、行星和恒 星均围绕地球运动
哥白尼 和他的日心说
哥 白 尼 的 发 现



一、地球是圆球体 二、地球由西向东自转,并且大气层随著地表 运动 三、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四、太阳由西向东运行,星星则相反方向
伽 利 略 的 介 绍

伽利略1564年诞生于 意大利中西部塔斯坎 尼省的比萨市,经典 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 驱,率先用望远镜观 察天空,有力支持了 哥白尼的日心说。

新沪科版八年1.2《探索之路》课件

新沪科版八年1.2《探索之路》课件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哥白尼——日心说
初中物理课件
伽利略——经典 力学和实验物理
的先驱。
初中物理课件
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 他和玻尔等人是量子力学 的重要奠基人。

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 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最一般规 律的自然科学。
具体说:物理学是研究力、热、声、光、 电等物理现象的科学
生活中的神奇,激发人们充分去发掘,努力 去探索,从古到今,坚持不懈。那么人们又是如 何去探索的呢?现在让我们随古人们一起进入探 索之路吧!
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象形文字记录
初中物理课件
雕刻玉版是中国古人天 圆地方宇宙观的展现。
英国的巨石阵便是人们设计 观察天象、说明地球季节变化 的最好例证。
初中物理课件
科学家们是怎样具体地探究这些现 象的呢?
初中物理课件
科学的环节……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 实验
提出问题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交流合作
初中物理课件
评估
分析论证

八年级物理全册《1.2 探索之路》教案 (新版)沪科版(1)

八年级物理全册《1.2 探索之路》教案 (新版)沪科版(1)

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复习引入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自然界、日产生活中有许多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望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够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是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可以理解一、新课教学二、讲授新课。

1.甲骨文“殸”(后来演变为“磬”),象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者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

殸和耳组成了“聲”(声的老写形式),这似乎表示耳朵听的是木槌敲打磬发出的声音.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

字的下部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气蒸发,以达到晒干的目的。

“古人的宇宙观模型之一”是古人对日月星辰及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两人一组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生结合生活现象感受物理现象的奥妙。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新课教学围世界的观察,设想出的宇宙的模样。

认为地是平的,天象倒扣的大锅(南北朝时的民歌《敕勒川》中就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日月星辰就在穹顶下的大气中运行。

学生举例课标要求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学情分析物理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过程与方法知道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教学重点知道人们的探究里程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教学难点收集相关资料教学方法阅读、讲解、讨论学习方法指引探究式教学教学资源及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 1 学时)以上这些表明古人的原始思维中有科学的成分。

八年级物理全册 12 探索之路教案1 沪科版.doc

八年级物理全册 12 探索之路教案1 沪科版.doc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

②学生看纳西族东巴象 形文字。

补充象 形文字,使 学生加深印 象和理解。

%1 学生看图1-16,古人 的宇宙模型之一。

学生看图1T7,雕刻 玉板。

“晒干”。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 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 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 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的目 的。

又如纳西,象形文字“日出”,字 的上部为太阳,光线向上,字的下部 为山,好似一轮朝阳从山后升起;“曙 光”,好似日光沐浴万物;“日光所 至”,太阳光好似有脚,可以行走; “夕阳”,即日光的脚弯而无力了, 说明夕阳没有正午的太阳那么厉害 T ; “日落”,即疲乏的太阳退隐到 山后了; “暮”,即太阳休息,一天 结束了。

%1 图1T6,古人的宇宙模型之O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

沪科 版的图标也有此意思。

%1 图1-17,雕刻玉板。

两短边钻有五个圆孔,一条长边 钻有九个圆孔,另一长边则钻有四个 个圆孔。

玉版正面雕琢有复杂的图 纹,中心部位刻有两个同心圆,圆中 心雕,琢了一方八角图像,两圆之间以 直线分为八区,每区内各雕琢一叶脉 纹矢状标分别指向八方,外圆之外又雕琢四个矢状标分别指向玉版的四角。

玉版含四方五位、八方九宫的意思。

四方与五位是方位的基础,八方九宫则是前两个概念的进一步延伸。

玉版中央雕刻的圆形象天,外面的轮廓方形象地,侧面拱形象天穹,只是天盘与地盘尚未分离,这表现了比较原始的天圆地方的思想。

在这种宇宙观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司南” (指南针)。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⑤图1-18,石头阵。

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

它大约建立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前年之久。

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因斯坦的简介
他认为当物体的运 动速度接近光速时, 人们所熟悉的空间 和时间等概念都会 发生变化。他的贡 献有跨时代的意义
富兰克林的简介
1752年,富兰克林进行了一 项著名的实验:在雷暴下放 风筝,示范证明“雷电”是 由电力造成。这是一项非常 危险的试验,事实上,同时 期有其他科学家进行类似的 实验时被电殛死亡。富兰克 林发明了避雷针
伽 利 略 的 介 绍
伽利略诞生于一五 六四年二月十五日, 他们住在意大利中 西部塔斯坎尼省的 比萨市內。
伽利略的发现
一六一零年,伽利略发现木星有环绕着它 运转的卫星。在九月,他就投入观察工作。 这期间,他完成了一本名为<<星宿使者>> 的书,记载伽利略在天文学方面的发現: 他发现月亮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木星有 四颗卫星、金星像月亮一样有盈亏的现象, 和银河系擁有无数的星球。
居里夫人的简介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 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 奖的人,而且是仅有 的在两个不同的领域 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 一
居里夫人的发现
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 亨利· 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共同分 享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 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 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 功分离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乎意 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 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 之公布于众,这种作法有效的推动了放射学 的发展。哥 白 尼 的 发 现
一、地球是圆球体 证据是:越往北移动,北极星就升得越高; 越往南移动,则越低。 二、地球由西向东自转,并且大气层随著 地表运动 证据是:如果大气不随著地表运动,应该 会有连续的风由东向西吹。太阳、月亮、 和星星都是东升西落,表示地球由西向东 自转。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甲骨文
甲 骨 文 图
甲骨文中的殸,就像一只 手在打悬挂的石块,发出声音。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
夹:含杠杆的原理
劈:包含着压强的 物理知识
越:蕴涵了物体 的运动的知识
煮:蕴涵 了水从液 态变化到 气态的物 理知识
安徽凌家 滩出土的 距今约 5000年的 雕刻玉版, 是中国人 天圆地方 宇宙观的 早期展现
杨振宁的简介
1957杨振宁与李政道凭他们
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
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 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 奖的中国人。
1980杨振宁获得拉姆福德奖 (Rumford),1986年获得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汤川秀树的简介
在1935年,他在《日本数学 和物理学会杂志》发表“关 于 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论文, 解释了原子核之内质子与中 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核子 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 在。汤川在1949年获得诺贝 尔物理学奖,而鲍威尔也在 195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牛顿的简介
他奠定了经典物理 学基础。发现了日 月星辰的运转与苹 果下落有某些相似 之处,建立了牛顿 运动三大定律等。
布置作业:
回去好好预习下一节,回顾 讲过的知识。
三、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都 以圆形的轨道绕太阳运转,但是圆形的轨 道不以太阳为圆心;因为观察行星在天空 中移动的速率,并不是等速率的。 四、太阳由西向东运行,星星则相反方向 因为地球以圆形轨道绕着太阳运转, 看起來太阳在星空中移动的方向是由西向 东;反之,星星则以由东向西的方向移动。 和我们今天观察的现象吻合。
出现在世 界不同地 方的石头 阵神秘莫 测。有研 究认为其 功能之一 是古人用 于观察天 象的。
物理学中的进步之 阶。。。。。。







哥 白 尼 的 简 介
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年 二月十九日在波兰北部 的桑城出生。是现代天 文学的创始者,他致力 于研究太阳、行星、和 月亮对恒星的相对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