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走向共和

合集下载

第7课 走向共和)

第7课 走向共和)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 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 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 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三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变化?辛亥革命 对此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 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国都:南京 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 政府
五色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 “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 主权在民 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 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 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 自由平等 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 “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 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 三权分立 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 律”; 第五章 “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 责任内阁 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 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 署之。”;
变化: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①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的法令和措施,为经济发展扫清了一些道路; ②辛亥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兴起 了“实业救国” 的社会思潮。
材料四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 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 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 收场。 ——人民版必修一P52

第7课走向共和

第7课走向共和
A.兴中会B.光复会C.华兴会D.同盟会
4.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保国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
5.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C.三大政策D.三民主义
变法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
课题
第7课走向共和




知识
目标
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武昌起义的时间;中华民国的成立。
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和相关事件。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能力
目标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探究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三民主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学习孙中山的勇于探索、立志奋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积极进取精神。
重点
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
历史上的今天
-1862年3月4日中俄签订陆路通商章程
-1919年3月4日列宁组成第三共产国际
-1922年3月4日香港英军制造“沙田惨案”
四、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 1912年2月,袁世凯逼迫退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覆灭了。3月,袁世凯夺取政权,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问题
导学
1.孙中山为什么投身革命?
2.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3.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有多少个省插红旗了?这说明了什么?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3.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概述为“、、”三大主义,即。

第7课 走向共和

第7课 走向共和
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和革命根据地 要建立一个组织性、纪律性严密的政党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不能对封建势力和外国势力妥协
大 总 统 誓 词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南京签发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
清陆军大臣荫昌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
帝发布退位诏书,中国历史 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
3岁登基的爱新觉 罗· 溥仪(1906—1967)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
辛 亥 革 命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 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 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 命。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的君主专制制度, 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经验教训: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
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孙中山创建革命团体和政党 2.孙中山提出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3.黄花岗起义 ——1911.4.27
二、伟大的辛亥革命
1.武 昌 起 义 1911年10月10日
2.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孙中山
(1894年)
兴中会 会员秘 密宣誓 的地点
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
兴 中 会 成 立 宣 言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平创恢驱同 均立复除盟 地民中鞑会 权国华虏纲 。,;,领 :

《走向共和》背后的真实历史人物

《走向共和》背后的真实历史人物

《走向共和》背后的历史真实主要人物慈禧太后(1835—1908),又称西太后。

1851年选为秀女,次年入宫,封兰贵人。

1856年生子载淳,次年晋懿贵妃。

载淳继位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

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执行妥协政策。

1898年反对戊戌变法,发动宫廷政变。

1908年立溥仪为帝,自为太皇太后,次日病死。

光绪帝(1871—1908),醇亲王之子。

1875年登基,继位时年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1898年宣布变法,起用维新人才,发布诏书。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将其幽禁。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被慈禧挟持逃往西安,从此不问政事。

1908年死于赢台涵元殿。

隆裕太后(1868—1913),慈禧太后侄女,1889年被立为光绪皇帝皇后。

1908年光绪帝驾崩,尊为皇太后。

袭慈禧以行“垂帘听政”,并立醇亲王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1912年她被迫宣布清帝退位。

溥仪(1906—1967),清代最后一个皇帝,辛亥革命爆发后退位。

1917年复辟帝制,12天后二次退位。

1924年,废帝号,出皇宫。

1931年充当满洲国傀儡,1945年被苏军俘获,后移交中国政府。

1959年获特赦。

张之洞(1837—1909),直隶(今河北)南皮人,清末洋务派首领。

中法战争中主张抗法,战后兴办洋务。

1889年调湖广总督,是“洋务派”后期代表人物。

中日甲午战争中为主战派,1898年撰文攻击维新思想,1900年力主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6年授军机大臣,1908年督办粤汉及川汉铁路。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清末淮军主帅,洋务派首领。

1853年在皖北举办团练,抵抗太平军。

1865年署两江总督,又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与金陵机器局。

1870年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创立北洋水师学堂,建立北洋海军。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01年受命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奕(1838—1918),1884年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1894年进封庆亲王。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PPT课件 11 岳麓版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PPT课件 11 岳麓版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财政困难
统治 阶级
第一等级 教士 第二等级 贵族
革命的主力 革命的对象
被统治 阶级
第三等级 资产阶级、农民 手工业者、贫民
返回
路易十六
Louis XVI
1754-1793
名言:我死之 后,管他洪水 滔天.
(二)、三级会议召开的情景
(三)、革命的开始
标志 ——攻占巴士底狱 时间: 1789年7月14日
French First Republic
1792年
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你知道吗?
这是哪国的什么建筑?是谁为纪念什么事件而修建的?
四、拿破仑神话
(一)、炮兵 上尉的惊人之 举
雾月政变
拿破仑上台
拿破仑 Napoleon 1769-1821
(二)、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年 First Empire of France

7、“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驱动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8、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所以,别畏惧暂时的困顿,即使无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优雅坚持。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等来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
实都是祝愿。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ppt13 课件下载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ppt13 课件下载

点 阁 部长副署;
不 同
关 系
美国:总统独掌国家行政权,内 阁听命于总统;

与 议
法国:总统向议会负责。
会 关 系
美国:总统向选民负责,与国会 制约与平衡
公共邮箱: smzxls2013@163. com
密码:szlsLeabharlann y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勃 兰 登 堡 门
德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在相当长的 时间里,“德意志”只是一个地理上的 概念,而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这片土地 孕育出了诸如黑格尔、马克思、贝多芬、 西门子等人类文明史上的巨星,也成为 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发源地,给世界人 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什么造成了德 意志的深沉、伟大与悲剧?让我们回溯 历史,去感受德意志民族的深沉,去体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线索:
1 、简单了解:法国“走向共和的曲 折历程”主要表现在“政体的不断反 复变更”上。
2、核心知识:最终的政体形式和 1875年宪法
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全国被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天主教
僧侣; 第二等级是贵族;
第一和第二个等级都享 有免税权;
第三等级主要是资 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 民,负担着沉重的捐税
思考:
美国总统与法国总统有何异同?
相 法国
同 点
美国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统 帅
产生 法国:总统由议会依绝对多数 方式 票选出;
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

法国: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同 任期 美国:任期四年,一般只任两
点 时间 届(先例:华盛顿);
不 与 法国: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国
同 内 家行政权,总统命令须经各部
1871年,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ppt4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ppt4
立法权 立法议会 (最高权力机关) 国王
选举出来的 法官
三权分立
行政权 司法权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 次举行起义,推翻了君主立宪派的 统治,逮捕了国王路易十六。9月21 日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法 兰西共和国。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 利益的吉伦特派
一、共和制的初步确立
1、大革命前的法国 2、法国大革命 3、《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 4、第一共和国的确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 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
一、共和制的初步确立
1、大革命前的法国 2、法国大革命 3、《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
《人权宣言》
1789年8 月,制宪议会 通过《人权和 公民权宣言》 (简称《人权 宣言》),共 有17条。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 是自由平等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 ?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 ;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七下第7课 走向共和

七下第7课 走向共和

C﹒义和团运动
2.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D﹒太平天国运动
D

3.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历史舞 台的是( B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
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D)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性质
孙中山故居(广东中山市翠亨村)
孙中山故居(广东中山市翠亨村) •
年轻时的孙中山(17岁)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早年学医, 后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于是把精力放在“医国”上, 开始寻求救国的道路,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第7课 走向共和
一、背景
1、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家民族的 生死存亡悬于一线,使那时的爱国者产生 一种特别急迫的心情。 2、清政府是一个媚外、专制、独裁的政府。 拒绝一切根本改革,使任何温和的办法都 不可能得到结果。
兴中会总会
背景
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建立同盟会
时间: 1905年8月
地点: 日本东京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及其机关报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前提
民族主义
核心
用革命手段推翻 清政府统治 推翻封建帝制,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
“中国现今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墓
“吾党菁华,
付之一炬。” 孙中山

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甲午篇)——一个衰落王朝的垂死挣扎一个90后大学生的历史观甲午前后,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的决赛拉开帷幕。

同样是亚洲东部的中央封建集权制国家,面对西方资本世界的市场侵略和战争侵略。

一个是“脱亚入欧”彻底地抛开了固有的封建体制,将资本主义的思想、制度、和技术完全承接;另一个则是“固步自封”依恋不舍自己的体制只是学习技术而已,那么思想就更不用提了。

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到底哪一个才能生存下去呢?中日之间的竞技,不同于以往的别国对华战争。

它是验证那条道路才是正确的关键所在;它也是封建王朝在退出世界舞台之前的不甘心的最后的垂死挣扎。

自此以后,中国则开启了真正的走向共和的探索之路。

各种不同的阶层与意识形态开始从地下转至地上活动,轰轰烈烈的民族大讨论开始了!如果有人问曾经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封建国家是哪一个,答案一定是中国。

虽然历经数次的改朝换代,却只会使封建制度愈加完善,直至顶峰。

作为在现代人眼中代表落后的制度,它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我想不是。

不然也就不会在华夏大地上存在两千多年。

存在的必然是合理的,封建制度作为人类历史的必经之路,必然有其不寻常之处。

然而,甲午大战综合国力远强于日本的中国,为什么会输呢?一、国民性无论是在甲午海战前、战时,还是战后,总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国内人民的对战争态度问题以及爱国情绪的高低。

虽然在这两集电视中播出的内容比较少。

但我想总会捕捉到一点什么。

首先战前,在中国人们还在为即将到来的太后大寿的喜庆而沾沾自喜,还在为一两匹布而哗众大打出手,长安街上的买混沌的生意还是那么的红火……他们都在为自己和家人的生计而奔波着,他们只是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小的市井小人,他们永远都是勤劳的……而在日本,日本人好像都很痴迷于打仗,他们跑到国会前激情的叫喊着,他们可以为了从前线传来的一个小小的胜利而忘乎所以……再次战中,在中国那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并没有一点硝烟的味道。

在他们看来,像这等与别国战争的大事,都是那些高高端坐在紫禁城大殿中的遥不可及的大人物的事情。

初一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库第7课 走向共和

初一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库第7课 走向共和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通过图示总结革命的过程。了解重大事件;重大人物;重要地点。
通过问题的回答,提高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和能力。
(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
(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
(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11年10月10日;重要人物: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学生看教材了解革命的背景:记载了孙中山起初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当年孙中山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要求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二、武昌起义
三、评价辛亥革命
巩固小结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
2、造成什么后果?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课件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课件

比较记忆
通过阅读《法 兰西第三共和国 宪法》,对照英 国君主立宪制特 点,总结法国民 主共和制的特点。
英法两国整体特点比较
项目
英国 君主立宪
法国 总统共和制
国家元首是谁
国王
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
世袭
议会多数票选出
国家元首的任期
终身制
七年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是谁
首相
总统
政府如何产生
议会选举产生



法国国旗以三色旗著称,最早出现在1789年的 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 色旗为队旗。三色旗也成为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 1794年2月15日,旗帜最终被确定为法兰西第一共 和国的国旗。

埃菲尔铁塔
La Tour Eiffel
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 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 年而设计建造的。位于 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 现在已成为巴黎的标志 之一,和纽约的帝国大 厦、东京的电视塔同被 誉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
思考
你认为路易波拿巴能够竞选成

功进而称帝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
拿破仑的荣誉
法国政局不稳,经济发展困 难, 人心思定
历史传统在法国农民中间 造成了一种迷信,以为一 个名叫拿破仑的人将会把 一切失去的福利送还它们。
——马克思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870年,法兰西 第三共和国成立, 1875年,国民议会 正式通过法兰西第 三共和国宪法,法 国的民主共和政体 最终确立。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共和国万岁!” ➢历史的曲折 ➢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一、“共和国万岁!”

第7课 走向共和

第7课 走向共和
4.同盟会的纲领是(),
后来孙中山把它阐述为三民主义是()、( )、( ).
简答: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反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随着武昌起义成功和各省的纷纷响应和独立,建立一个统一的共和政府的任务迫在眉睫。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
教师辅助学生完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辅助学生理解,约法的颁布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
清帝退位
(以清帝退位诏书的图片形式展示一带而过)
袁世凯攫取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师适当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进而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中国同盟会建立。
小结:指导学生填表《中国同盟会成立表》
名称




创建人


性质
纲领
教师辅助理解:纲领
师生互动:对同盟会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抓住“第一个、统一、全国性”等字眼
教师点播:强调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过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同盟会领导下的多次武装起
读一读:
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孙中山《建国方略》
过渡:在革命实践经验不断的累积过程中,中国革命运动逐渐走向成功。
湖北军政府成立简要带过
设问——“武昌起义胜利后,在革命党人的组织和推动下,全国的革命形势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观看动态的《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
导读提问:孙中山在早期进行了那些革命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按时间顺序归纳出来。)

走向共和课件

走向共和课件

3、想象的“世界秩序”的瓦解
(1)儒家全能主义思维,一是重道轻器,夸大道德 心性、意志情感力量,轻视乃至不承认“器用”等 属于自然科学知识的独立价值与客观地位,无视方 法、手段、技艺的力量;一是夸大儒家“圣学”、 “圣教”的解释力和实践意义,视为万应灵丹。一 旦某些方面“失灵”,就将整体被质疑、证伪! (2)冲击导致:打破儒家之“道”的万能神话,刺 激“技术政治”的自觉 ,凸显了”器用“问题的政治 功能→ 暴露“儒教世界”虚幻性与崩解, “天朝上 国”颜面扫地,“世界”的新发现;“中体西用”, 对全能的“内圣外王”否定! 以上,正是传统政治合法性危机发生的大背景。
从君主专制“走向共和”——近 代中国共和政体“激进”变革的 逻辑
张星久
• 问题: • 为什么“超稳定”的君主专制政体,会一跃而 “走向共和”? • 解释 • “冲击—反应”模式, • 孙中山等革命派“过激”思想与行动所致; • 本人:合法性危机为切入点的综合分析视角:外部 “冲击”是“第一推动力”,激活了中国文化传统 内部的潜在的政治合法性危机;同时,维新派的康 有为和革命派的孙中山等人则是具体释放这种合法 性危机、实现政体现代化的共谋者。
一、“中国危机”的文化意蕴:全能文化神话 的破产
• 1、儒家思想的“全能主义”特征。坚信完成了对 宇宙和人类社会的终极解释,找到了自然、人类 社会秩序的最佳安排。《中庸》:“君子之道, 本诸身,征诸庶民,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 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洋洋乎发育 万物,峻极于天”。既是“内圣”之学,也是 “外王”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笃诚实践儒家“圣学”、“圣教”,就能秩序井 然,阴阳燮理、 “四夷宾服” 。 • 导致一种华夏文化的优越感和华夷等级秩序观。 只能“用夏变夷”而绝不能“变于夷”

中国是如何走向共和的 PPT

中国是如何走向共和的 PPT

• • • • • • • • • 禁 止 搞 封 建 迷 信
禁 止 赌 博
禁 止 跪 拜
禁 止 鸦 片
禁 止 买 卖 人 口
劝 禁 缠 足
限 期 剪 辫
保 改 障 革 除 人 称 权旧 呼
布 新
四、维护共和与 推行专制的较量
(一)袁世凯窃国
毛泽东在论辛亥革命的成败 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 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 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 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 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 一个皇帝赶跑了,中国依旧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 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并没有完成。”
浙江余杭人 湖南桃源人
55岁 33岁
43岁 30岁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 反动势力; •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 和国,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飞跃; • 3.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给人们带来了 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 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 • 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 会的纲领阐发为 “民族”、“民 权”、“民生”三 大主义,称为三民 主义。三民主义是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 命的指导思想。
反满、独立、 五族共和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民 族 民 权 民 生
┓┃┃┃ ┨┃┃┃┛
三 民 主 义
南京临时政府的组成人员
临时大总统 副总统 秘书长 陆军总长 孙文 黎元洪 胡汉民 黄兴 字逸仙, 号中山 字宋卿 字展堂 字克强 广东香山人 湖北黄陂人 广东番禹人 湖南善化人 46岁 48岁 33岁 38岁

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

——毛泽东
五、新三民主义的实践
旧三民主义
1911 辛亥革命
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又有 1913--1922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哪些革命实践活动呢?
新三民主义
1924 1924--1927 国民党“一大”召开 立 国民大革命运动 国共合作建
孙 中 结山 婚 照宋 庆 龄
美国记者斯诺曾在上世纪30年代问宋 庆龄是如何爱上孙中山的? 宋 庆龄答道:“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 而是出于敬仰。”
重大发展: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5)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 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评价:
是中国历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 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 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 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国民主权 核定地价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国民共享 (社会革命)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
内容
土地问题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民主义
1911
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起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你 “二次革命” 维 能用我们已经学习过的 1913 护 民 -史实说明吗?
1922 主 共 和 的 斗 争
辛亥革命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三民主义的提出
对应的同 具体主张 评价 盟会纲领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暴力推翻清王朝 积极 局限 (民族革命) 恢复中华 民族独立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帝制 (政治革命) 建立民主共和国 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的概念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6月)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 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初一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库第7课 走向共和 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库第7课  走向共和 教学反思

第7课走向共和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完整,注重学法指导。

本课分导入新课——课堂讲授、分组讨论——小节本课四个环节完成。

我采取了小组分别完成一个
任务的办法进行,提倡各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以有
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并注重引导学生对
重点问题进行分析。

在突破学习难点时,我运用了讨论法,通过讨
论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
分析问题的能力。

采用填表的形式。

填表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捕捉有用
信息。

通过列表对比,能加强记忆。

本课关于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的建立,采取指导学生制作图表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取得较好效果,学生对此问题当堂牢固地掌握了。

并且边学边动手,有利于调
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本课虽能做到提纲导学合理,紧扣重点难点,课堂环节完整,
但也存在需要改进之处。

(1)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升华。

本课可联
系前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进行讲解,使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看到中国各个阶层从不同的方面,都在为解救中国的危机进行探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任务非一次革命可以解决,要经过几代人不
懈的斗争,最终取得成功的。

(2)就是问题的设计应该再巧妙些,
多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板书)
1.孙中山创建革命团体和政党-兴中会1894年;中国同盟会1905年-东京(板书)
我们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哪一位同学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归纳概括)。
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积极从事挽救民族伟望的政治活动,着手创建革命团结和政党,那么孙中山创建了什么团体和政党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补充一下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有关资料?再请一位同学补充关于“中国同盟会”的有关资料?强调: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将极大地推动全国革命的发展。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纲领的提出-“三民主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①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②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充分使用相关的材料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的历史渊源。
投影展示图片《孙中山先生像》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潜移默化的进行英雄人物榜样示范作用教育。
补种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解答问题。
投影展示《孙中山手书“十六字纲领”》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概括总结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强化课堂学习成果,引出下一子目知识的学习。
播放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习的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观看历史影片《辛亥革命》,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产生历史认同感,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对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并树立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应当注意发掘学生们自身的知识潜能,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历史课的兴趣。
请同学们简要的介绍一下中华民国的建立情况。看课本总结归纳。这个政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呢?在制定的一部类似国家宪法的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了下来。(阅读课文正文和小字部分内容,充分理解这个政权的性质。)问:这部临时约法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强调: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请同学们结合所讲知识总结初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重要的成果)有哪些?
想一想:辛亥革命有没有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任务?为什么没有完成这一历史性的重任呢?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板书)
首先介绍一下:袁世凯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能够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呢?结合课文理解:为什么革命党人用鲜血换来的成果转瞬间就失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带着问题观看影片,根据所看影片的内容回答问题。
阅读课文归纳总结落实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所给的材料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处理材料的学习能力。
伴随着革命政党的建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再各地发起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悲壮的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尽管结果都失败了,但革命党人没有气馁继续努力,一场伟大的革命正在酝酿爆发,这就是武昌起义。
教学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巩固复习已学知识并且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从学习兴趣出发导入新课,使用投影增强直观性,引入新课学习
投影展示革命伟人的图片,增强直观性教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抓住课文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相互帮助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2.孙中山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板书)
孙中山还为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革命纲领谁能够简要的解释一下这十六字的纲领是什么意思呢?(强调鞑虏的含义仅指满族统治者)孙中山又将这“十六字纲领”高度概括为“三民主义”内容是什么?它与十六字纲领相对应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我们如何看待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面对中华民族日益严重的危机,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积极的行动起来探寻救亡图存之路,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次探索救国道路的伟大尝试?他们的结果怎样?他们都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而且危机进一步加深,特别是《辛丑条约》使我们中国完全陷入了痛苦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怎样才能把我们中华民族从深渊中解救出来呢?20世纪出的一场革命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出示《辛亥革命》图像资料)
南顶中学教案
课题
第7课走向共和
课型
新课
授课教师
孔玉新
授课班级Biblioteka 初一年级授课时间2006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知识,通过看图和影像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讨论辛亥革命的成与败,使学生认识革命的必然性和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革命及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质疑历史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
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并预测:今后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
积极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
展示归纳总结的图表帮助同学们深刻理解问题。
课堂小结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它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人民寻求救亡图存道路指明了方向。尽管辛亥革命的成果最后被袁世凯所窃取,但是中国人民已经觉醒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人们所向往的理想的国家形式,从此以后中国人民又为此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在20世纪中期实现了独立自主的梦想。
作业
课后练习;练习册相关内容




第7课走向共和
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孙中山创建革命团体和政党-兴中会1894年;中国同盟会1905年-东京
2.孙中山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二、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南京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学习历史课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更应该培养学生从历史中学会如何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思想教育的功能是历史课非常重要的内容,充分发掘历史课上的丰富的素材,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等。
二、辛亥革命(板书)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板书)
这场起义是怎样爆发的呢?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呢?请看影片《武昌起义》这次起义在历史被称为什么革命?起义取得成功后再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观看《全国响应革命形势图》回答。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取得了什么重要的成果?-清朝土崩瓦解了。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南京(板书)
观看课本地图,看图回答问题。
介绍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临时大总统等。
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给予鼓励。
结合各种资料分析回答,深刻的认识历史
多媒体播放影片《武昌起义》帮助学生更为直观的体验历史情景。
展示补充相关中华民国的历史资料。
投影补充相关的图片影视覆方面的资料。
教学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②注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德育渗透目标
学习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和历史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篇章,为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打开了新的局面。孙中山先生无愧于“中国革命先行者”的伟大称号。尽管辛亥革命最后的革命成果被北洋军阀袁世凯所窃取,但是却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此以后在中国统治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彻底的被打破了,中国开始了新生的历程。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地位。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回答,整理归纳进一步巩固强化学过的知识。
图片展示增强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学习气氛。
阅读课文,从中归纳概括初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
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细致的进行描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检测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解释字词的能力与水平
小组讨论分析回答,提高分析能力
投影展示或观看课本题图有关《辛亥革命》图片资料,
教学对象
分析
学生们接触现代化媒体传播的信息比较多,他们的知识面比较开阔,但是认识的层次不够深刻,只是处在较低层次的感性认知上,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加深认识,提高学生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将来做知识上的储备。
教学方法
指导阅读,讲解,分组讨论式的探究学习。
媒体设计
多媒体幻灯片课件;课本图片文字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