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练习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秦朝的政治制度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练习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秦朝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二(3)秦朝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 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
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 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B. 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 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D. 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解析材料中描述了秦朝多人议政的史实,说明在群策群力的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专制君主决策的失误,故选A。
答案A2. 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秦国轻罪重罚、滥用苛政B. 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C. 秦国军事活动比东方六国频繁D. 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解析:B “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说明秦国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B项正确。
3. 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 。
此材料表明()A. 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B. 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C. 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D. 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解析:C 材料中未体现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体现了权力分工结构的家国同治,是“家天下”的表现,体现了原始色彩,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未出现三公九卿之间的牵制,故D项错误。
4•“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A.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 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 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D. 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A 由材料中“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左传》记载“(齐国大夫庆封)奔吴,吴句余(吴国君主)予之朱方(吴邑)。
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
”这主要反映了A.受封土地是建立宗族的条件B.宗法关系是推行分封制的基础C.分封强化了宗族内部的等级D.国君直接掌握封国土地和人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吴国国君分封齐国大夫庆封于吴邑,庆封家族在吴邑繁衍起来,这说明受封土地是建立宗族的条件,故选A;材料不能反映吴国国君与齐国大夫庆封是否有血缘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宗族内部的等级问题,排除C;受封者享有世袭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国君无法直接掌握封国土地和人口,排除D。
2.商朝灭亡后,“小邦”周还没有力量对商朝故地实行有效的控制。
为此,武王的做法是A.“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B.“武王征九牧之君”C.“乃褒封神农氏之后于焦”D.“于是封功臣谋士”【答案】A【解析】西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度,将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商故地应为商代后裔,故选A。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的哪一举动符合荀子的观点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答案】C【解析】材料“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反映了荀子主张国君要知道各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故C项正确;邮驿制度、巡游、深入民间与材料无关,故ABD项排除。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2019届高考历史备考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精选精练卷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备考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精选精练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
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
材料表明“封建制度”()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
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
”材料主要说明()A.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C.商周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D.宗法制度有利于政局的稳定3.礼起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重在敬神。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
这一变化反映出() A.儒家学派始于周公旦B.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重视“礼”C.周礼重心从神转为人D.礼乐制度重在维护社会等级4.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
”此“组织精神”()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D.防止了官员腐败5.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
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 A.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B.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C.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D.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6.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
该规定是为了()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7.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中朝之主。
从此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周的政治
第1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考点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 1.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对都城以外的地区通过分封侯、伯,实行间接管辖。
2.商朝:沿袭夏朝的分封制。
3.西周:分封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1)目的:为了有效地统治被征服的广大地区,以藩屏王室。
(2)内容①对象:同姓贵族、功臣和归顺的异族首领。
②权利:天子对诸侯诏赐册命,授土、授民、授职;在封国里,诸侯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③义务: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纳贡、服役,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作战。
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开拓了疆域,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含义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2.与分封制的关系密切结合,相辅而行,是分封制实行的依托。
3.发展历程4.制度核心: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5.实施目的防止奴隶主贵族之间因权力和财产的继承问题而发生纷争和内乱。
6.历史影响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教材补遗]__[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荀子·儒效篇》史料二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
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
——柳宗元《封建论》[史料解读](1)史料一:“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分封对象的主体是王族。
(2)史料二:“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西周初期,分封制起到了拱卫周王室、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历于宣王……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导致了诸侯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核心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基础达标】1.下表是现代史家对赵匡胤某次军事行动部署的研究资料选录。
据此可知A. 赵匡胤为决战契丹精心部署B. 赵匡胤为夺位谋划周密C. 宋太祖军事成功是顺应天意D. 宋太祖计划在河北定都【答案】B【解析】显德七年是公元960年,慕容延钊是陈桥兵变的重要任务,可知材料反映的军事行动是陈桥兵变,表格内容反映赵匡胤为夺位谋划周密,B正确;河北真定属于后周,不属于契丹,A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陈桥兵变,并非计划在河北定都,排除D。
2.公元前7世纪,齐晋两国均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兴兵起事。
齐桓公北击戎狄,援救燕国,助邢、卫复国;晋文公兴兵勤王,护遭狄人驱逐的周襄王还都复位,继而灭掉潞、甲氏等狄人小国。
这些行为A. 加快华夏共同体的融合发展 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C. 导致各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D. 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尊王”突出了华夏国家的主权理念与社会整合意识,周天子仍是华夏政治共同体最高权力的象征,“尊王”就是遵从西周的传统国家政治的有序化,“攘夷”突出了华夏民族的一种自觉的族别意识和自我认同,故A正确;BC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合材料的实质,排除;D表述绝对,错误。
3.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
这表明()A. 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 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D. 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答案】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结合汉代君主专制的史实分析解答。
4.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进步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因而容易激化阶级矛盾,故选A。
答案:A2.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祖国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千古一帝”是秦始皇嬴政,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灭六国、完成统一,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3.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朝建立后。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4.“‘(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皇帝制 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从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取信息,“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答案:D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A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君主专制;B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体制;C项:皇帝在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由他人暂时掌管权力,实质是君主专制的表现;D项:既然是君主专制,也就不存在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的问题。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案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纲要求 ]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提示 ] 知道“ 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 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主干整合· 夯实基础01
考点解读· 活化思维02 随堂训练· 知能巩固04
创新微课· 以微知著03
课时作业
史料三
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
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 „„是同一概念的 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 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读史:史料三阐述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弊端。
■史料运用 1.据史料一、二,指出周秦所创制度的显著差别是什么。 解答:西周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权政治,秦朝形成中央 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2.据史料三,分析说明马克思是如何评价秦朝建立的中央 集权制度的。 解答:马克思指出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认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具有独断性、违背人性的特点。
[史论要旨 · 背一背](先填后背) (1)以“ 皇帝 ”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 统治观念的出现。 (2)“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 皇帝 独尊 的权势和地位。 (3)郡县制的建立, 是 重要标志。 (4)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 中央 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中央对 地方 进行统治。 到
命题点二 综合考点——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史料研读 史料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 „„但
2.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在本质上有何不 同呢? 解答:秦朝政治制度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官僚政治,而先秦 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奴隶制度下的世卿世禄制度。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及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及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单选题1.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人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2.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3.《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异姓亲族B.同姓贵族C.功臣D.先代贵族4.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5. 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6.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因为有侯王,依靠祖先保佑,天下刚刚太平,如果再分封诸国,这是在制造战争啊,想求得天下的安宁,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得天下的安宁”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长城D.统一文字7.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
其中“优秀”是指(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利与资源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9. 《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练案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 (2018·四川资阳一模)据《秦集史》统计,自秦武王到始皇时代的一个多世纪中,共有右丞相十二人,左丞相九人。
这些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
此材料可说明导学号 99522529( C )A.商鞅变法十分彻底B.军功爵制推行得力C.秦国重视招揽人才D.贵族势力严重削弱[解析] A项表述中“彻底”太过绝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军功爵制是指论功行赏,题目中并未牵涉到,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体现秦国不拘一格降人才,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旧贵族和新兴贵族的比例问题,故D项错误。
2. (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秦刻石辞传者凡七:曰峄山、泰山、琅邪、之罘、之罘东观、碣石门、会稽。
会稽刻石特提男女淫佚之防,此就各地风俗为矫正也。
琅邪刻石尚孝、重农,为此后汉治之本。
由此可知导学号 99522530( C )A.秦的治国理念是儒家思想B.秦始皇喜欢游历C.秦注重社会的行为规范建设D.秦刻石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解析] 材料主要涉及秦刻石辞的主要内容,即会稽刻石“提男女淫佚之防”,琅琊刻石“尚孝、重农”,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立国根本,法律制度细密而又严苛,不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秦始皇游历的主要目的在于统一各地的制度文化风俗,并不等同于喜欢游历,故B项错误;材料所涉及的两块秦刻石辞,主要内容在于规范各地的风俗,说明秦始皇在统一全国之后,注重社会的行为规范建设,故C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了两块秦刻石辞的内容,不在于秦刻石的范围,并且七块秦刻石辞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故D项错误。
3. (2018·山东青岛调研)秦始皇在位期间,共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
移民主流之一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突破含解析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预测:本单元一直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突出考查历史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凤凰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列举“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答案】(1)政治上:废除王国,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负责;将六国旧贵族迁至首都,加强监视。
军事上: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驻到全国各地。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作用:①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②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真题回顾1.(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2.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0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
史论归纳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 (3)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商周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提示]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 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考点一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 的传子制度。 2.商朝 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 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 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
[图示总结]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命题点一 历史概念——分封制、宗法制 史料研读
史料一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 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 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 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 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据《中国历史纵与横》
解读 (1)史料一主要叙述了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诸侯与 诸侯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第一个句号为界限分为两层含义:第 一层含义明确了王室与诸侯之间权力和义务的纵向联系;第二 层含义反映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诸侯之间的横向联系。
(2)史料二主要描述了西周宗法制对封建社会政治的影响。 第一层含义表明西周宗法制的观念和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 极大,导致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第二层含义说明宗 法制对封建社会政治的影响。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
第2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点一秦的统一1.条件(1)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2)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3)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知识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1)皇帝制度①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皇帝“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
③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2)三公九卿制度①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③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④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3)郡县制①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②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2.影响(1)积极影响①使秦朝国力增强,疆域不断扩大,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④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影响: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重要概念】“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深层归纳】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皇帝独尊——权威不可世俗。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专题线索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皇帝制(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在中央,北宋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作知州与州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横向链接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中国西方经济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开展工业革命,向工业国家转变政治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外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思想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文字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近代科学产生例1 宗法制——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考纲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准备】1、关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该制度包括和。
专制主义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与的关系,没有独立性,必须听命于中央。
二者相辅相成,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必然产物。
其目的都是从政治制度上保证的权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原因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 ,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维护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②政治根源: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思想根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
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
包括皇帝制、官像政治和中央集权等方面,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权不可转让,皇位实行世袭,君尊臣卑等。
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形成于、确立于、巩固于、完善于、发展于、强化于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的发展、新兴力量的增长、国家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这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②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的成果并实践了的理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它既包括皇帝对的控制,又包括对及各级官吏及百姓的控制,从而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这对战国前的来说是一大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西汉巩固西汉建立后,实行,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
(最新)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时规范训练
1-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西周实行以“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据此,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变动的基本趋势是( )A.从贵族制走向官僚制B.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帝国C.从世袭制走向选举制D.从封邦建国走向中央集权【解析】由“地方分权”到“独制”可知题干强调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项正确。
【答案】 B2.《中国历史十五讲》说:“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这一“政治制度”是指( )A.郡县制度B.皇帝制度C.行省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据材料中“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可知是实行中央集权制,这有效地阻止了地方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3.《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表明( )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丞相诸大臣……天下之事……皆决于上”即可选出B项。
A项不是材料所要反映的主旨,题目中未涉及秦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等史实,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 B4.《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这次转型( )A.摧毁了宗法观念 B.发展了分封制度C.确立了专制政体 D.创立了科举制度【解析】宗法观念至今还存在,故A项错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故B项错误;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转型,故C项正确;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之小船创作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国(1)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2)结果: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2.开疆拓土(1)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
(2)岭南: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3)“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3.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1.实施(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2)秦始皇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内容(1)“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职责。
(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4.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的继续推行,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特点是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2.三公九卿官职职责议政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大事,备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政策失误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3.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秦朝“天下”格局的形成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核心论点:秦朝奠定了后世“天下”格局的基本框架,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
【漫画解史】秦朝巩固统一信息提取:秦始皇在版图上统一中国,并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以及建设道路、驿站等措施强化国家统一,有利于增进各地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二(3)秦朝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
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
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
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
解析材料中描述了秦朝多人议政的史实,说明在群策群力的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专制君主决策的失误,故选A。
答案 A
2. 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轻罪重罚、滥用苛政
B.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
C.秦国军事活动比东方六国频繁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解析:B “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说明秦国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B项正确。
3.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
此材料表明( )
A.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
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
C.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
D.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解析:C 材料中未体现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体现了权力分工结构的家国同治,是“家天下”的表现,体现了原始色彩,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未出现三公九卿之间的牵制,故D项错误。
4.“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
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 由材料中“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5.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
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
这一规定( )
A.保护了贵族利益
B.规范了官员行为
C.维护了官僚政治
D.扩大了地方权力
解析:C 秦代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A项错误;材料是对官
员职务、奖赏、俸禄的规定,不属于规范官员行为,也体现不出地方权力的扩大,故B、D两项错误;材料中的“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说明官员任命不是靠血缘,而且官员有职务及俸禄,体现的是维护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
6.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B.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C.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秦始皇首倡设置郡、县
解析:A 材料的侧重点是郡县制使“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体现了郡县制在国家统一发展过程中的作用,A项正确。
题意是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的统一,并未涉及君主专制的问题,B项错误,排除;秦国时商鞅变法就开始废分封、行县制,C、D两项错误,排除。
7.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
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
解析:C 秦朝能够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故A项错误;以民为本是儒家的治国理念,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秦朝建立了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官员由中央任命,有很强的流动性,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下官员不能世袭,没有封地,相对贵族政治特权并没有强化,故D项错误。
8.“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对材料中“天下变局”理解准确的是 ( )
A.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
B.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C.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
D.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答案 A
解析秦国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地方管理上,变分封制为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地方管理更加有效。
故选A项。
9.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
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这场革命( )
A.调动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
B.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C.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D.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解析:C 材料中“这场革命”指的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中央集权的加强抑制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A项错误;皇帝仍然掌握最高决策权,“人治”不可避免决策失误,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C项正确;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项错误。
10.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
这表明张鸣认为( )
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
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
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
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
答案 A
解析题干中春秋时期开始孕育的“公司架构”指郡县制,“封建制”指分封制,材料表明的是郡县制体制的优点,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
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
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解析:第一小问,可由材料“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得出从土地和心理层面到制度层面的统一,由材料“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可得出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第二小问,可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民族融合、中原文化的影响、法家思想在统一中的贡献等方面叙述。
答案:变化:由土地和心理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
(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
(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