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合集下载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小组数据
组别
姓名
30s时位置
总长度
总用时
第一组
谭小虎
32m
200m
3min50s
赵永刚
34m
200m
3min32s
第二组
李秋丽
29m
200m
4min10s
王晓华
30m
200m
4min01s
第三组
张强
38m
200m
2min44s
刘子豪
36m
200m
2min54s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课下查看汽车和电动车速度表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例题
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通过物理热爱生活!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返回
3、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1、定义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练习
二、速度
基本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速度单位
换算关系:
1m/s=
=3.6km/h
1km/h=
1 m/s = 3.6 km/h
54
20
例题:在今年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孙阳获得800米自由泳冠军成绩是7分45秒 ,他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求:s
答:两车站相距3000m。
使用公式时应注意的事项:
1、解答时要有已知、求、解、答。
3、 在应用时,速度、路程、时间要对同一物体而言。若出现多个相同的量时,应在符号下加对应的下脚区分。
2、速度、路程、时间这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要么均用基本单位,或者均用常用单位,单位换算通常在已知中进行。
公式
答:他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1.72m/s。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1.3运动的快慢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1.3运动的快慢
m
t3=10s s3=300
m
t4=10s s4=300
m
甲中的小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相等,它的速度是不变的。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匀速直线运动 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a)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即 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不
这是公路上的里程标记牌 。表示从此标志牌到北海 的路程为24km。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速度
(8)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
蜗牛 人(步行)
自行车 高速路上的小轿车
雨燕
速度/(m·s-1)
约1.5×10-3 约1.1 约5 约33 可达48
物体
上海磁悬浮列车 喷气式客机 超音速歼击机
子弹(出膛时) 同步卫星
t1=10s s1=200
m
t2=10s s2=250
m
t3=10s s3=300
m
t4=10s s4=450
m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匀速直线运动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匀速直线运动 ③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
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 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在哪段时
解:运动员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s=100m,所用时间t=9.83s,利用公
计算中注意: ①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
(2)公式:v s ,可变形为:t s , s vt ;
t
v
v─速度,s─路程,t─时间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 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 动得越快。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课件(28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课件(28页)

【例题】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 一种运动情势的是( B )
课堂练习 1、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 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 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 A.3m/s B.7m/s C.3.5m/s D.2.5m/s
2、羚羊跑的速度是20m/s,一短跑运动员5S内跑完了 50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
A.
B.
C.
D.
【例题】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 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C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 程相等
走多少m?
课堂小结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 (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ν=s/t 1m/s=3.6km/h (2)瞬时速度:一个瞬间的速度大小。
平均速度:一段路程的速度。
3、关于速度的两种图像:
(1)、描述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称之为v-t图; (2)、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用s-t图来表示。
6、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情况如图,物体在OA段
的速度为v1,物体在BC段的速度为v2.
(1)请你根据图象分析,v1 大于
v2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此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v= 2.5 m/s.
7、一列长180m的列车匀速通过长900m的 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求: (1)列车运行的速度. (2)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初中物理速度的快慢说课稿

初中物理速度的快慢说课稿

初中物理速度的快慢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速度的快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速度的知识。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公式以及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速度。

3.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速度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速度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新课。

比如,让两个学生在操场上跑步,其他学生观察并讨论谁跑得更快。

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自然过渡到速度的概念。

2. 讲解速度的定义接下来,我会讲解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比如骑自行车和步行,为什么我们说自行车快。

3.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然后,我会介绍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即v = s/t。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公式的形式,并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

4. 实例分析为了加深理解,我会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比如计算汽车在一定时间内行驶的速度。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题能力。

5. 小结与作业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说课稿二-精选教育文档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说课稿二-精选教育文档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说课稿二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运动的快慢

2.有些公路旁每隔1km就立着一个里程碑。如何利用里程 碑估测自行车的速度?
答案:可以从一个里程碑处开始计时并骑着自行车往 前行,到另一个里程碑处停止计时,算出经过两个里程碑 所用的时间t,再用速度公式 算出自行车在两个里程 碑之间行驶的平均速度。
3.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用时7 s,小明 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答:刘翔的平均速度为8.52m/s.
计算题解题规范
①写明已知条件,写明必要文字描述,写好解。 ②写明使用的公式,计算过程中需要带有单位。 ③进行总结,写好答。
小练笔
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 )
A.正在启动的汽车
B.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去的石块
D.在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归纳总结
解析:前50 m的平均速度: 后50 m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前50 m的平均速度为8.33 m/s;后50 m的平均 速度为7.14 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7.69 m/s。
4.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 (2011)如下表所示。
站次 1 2 3 4
站名 北京南 济南西 南京南 上海虹桥
那么这些速度之王的速度是 如何判断的呢?
知识点1 速度
判断速度的实验方法有两种: ①通过比较两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谁经过的路程长,谁就速度快。
②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经过的路程相同,谁花的时间越短,谁速度快。
物理学规定,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通常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越大,速度就越大;或单位路程内时间越少,速度就越小。

初中物理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 机械运动张运动的快慢

初中物理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 机械运动张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速度的概念和单位、速度计算、匀速直线运动2难点:速度单位换算一问题,截取三人参加选拔赛中的画面以及比赛后的画面,引导学生归纳出我们比较运动快慢的常用方法。

①比赛后:路程相同,比时间,用时短的快。

②比赛中: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长的快。

经过选拔小胖同学脱颖而出,可是隔壁班同学觉得他更快,但是他们二者的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2.速度活动二: (有多快)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v表示,指导学生完成学案内容。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②公式:(统一单位)③单位:m/s强调物理量的符号和各自单位的符号。

3.速度单位换算通过汽车速度表和限速标识牌来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单位:km/h3.6 km/h快还是3.6 m/s快?把3.6km/h换算成m/s进行比较得出 3.6m/s快同时给出1m/s=3.6 km/h。

对比以往的单位换算,强调3.6的特殊,介绍便于理解的思考方法。

方法,学生思考,讨论比较的方法。

收集信息,交流,合作,理解基本概念学生填写物理量和单位的符号观察,思考,结合生活经验认知两个速度单位。

学习换算单位。

体会新知。

动笔练习,巩固新知中的科学方法。

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学进一步思考得出,通过比较单位时间的路程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对于学生已经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内容,强调物理上的侧重点,即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的符号例举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引领学生体会常用单位的应用。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运动的快慢》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速度以及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学生要知道速度的物理定义以及公式,理解它的关键是要知道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等于速度,学生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由于它还与单位换算甚至与以后的加速运动都有关系,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二、目标分析1、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目标分析: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就是指能理解速度的公式并且明白各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就是指能运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运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就是能辨别哪些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就是会计算某些运动的平均速度。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单位换算,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与以前的单位换算不同以往都是10的几次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从变式训练上让学生体会。

关键是从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入手另外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支持条件在本课教学中可能用到的教学设备室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问题一: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速度。

初二物理说课稿10篇

初二物理说课稿10篇

初二物理说课稿10篇初二物理说课稿1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四、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一)课题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二)新授课程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运动的快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运动的快慢》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的概念既是后续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基础,也是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重要铺垫。

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比较运动物体的快慢引出速度的概念,然后介绍了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以及常见物体的速度值。

最后,通过例题和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如何科学、准确地描述运动的快慢还缺乏系统的学习。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应注重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逐步建立速度的概念,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掌握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能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提高分析和归纳能力。

(2)通过速度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速度的学习,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速度的概念及其公式。

(2)速度单位的换算和速度公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

(2)理解速度是矢量。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教案
3.指导学生观察图1.3-2,认识汽车的速度表。然后让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引入:在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机械运动是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中的“想想议议”,观察图1.3-3,思考下列问题: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利用速度的公式,可以算出他的平均速度为
即刘翔的平均速度是8.52 m/s。
7.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师让学生做教科书第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必要时可进行指导。
课堂检测 :
四、配套练习册P6页基础知识部分1、2、3、5、6、7
五、课堂小结
1.比较运动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速度的定义。
例如:两个人百米赛跑;高铁和飞机从北京到上海;小明和小聪骑自行车从学校回家等。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如百米赛跑时,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得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规范解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 点
教学重点: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1.3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运动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1、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运动的快慢 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快慢 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vs t
进行计算即可。
3.船的速度
假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水的流速是1m/s, 则船顺水行驶的速度是5m/s+1m/s=6m/s,船逆 水行驶的速度是5m/s-1m/s=4m/s。
速度比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甲、乙两个运动物体,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4:3, 通过路程之比s甲:s乙=5:2,则甲、乙速度之比 v甲:v乙为( ) A.6:5 B.5:6 C.15:8 D.8:15
方法二:
由速度比
路程比 ,得 时间比
v甲 v乙
5/2 4/3
5 2
3 4
15 8
速度比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2.速度比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甲、乙两个运动物体,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4:3, 通过路程之比s甲:s乙=5:2,则甲、乙速度之比 v甲:v乙为( C) A.6:5 B.5:6 C.15:8 D.8:15
方法一:
v甲
s甲 t甲
,v乙
s乙 t乙

v甲 s甲 / t甲 s甲 t乙 s甲 t乙 5 3 15 v乙 s乙/ t乙 t甲 s乙 s乙 t甲 2 4 8
3.火车过桥、过隧道的问题
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 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的时间为(D) A.120s B.140s C.160s D.180s
总结:
1.对火车过隧道问题,从火车头进入隧道就开始算起,直 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所以火车通过 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度与车身长度的和。 2.对火车过桥问题也类似,火车通过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 长加车长。 3.对于本身有长度的物体过桥(隧道)问题小结如下:物体 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隧道)长与物体本身长度的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提升版)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提升版)教案

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4、长200 m的火车以43.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京九线上,当它穿越1000 m长的隧道时,所需的时间是多少?§知识小结※知识点二: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中,按照物体的运动路线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又可以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①运动的路径:直线。

②运动的快慢:保持不变,即它的速度(v)是一个恒量,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

③路程的表达式:s=vt,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1)甲地到乙地距离为s ,一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时间t ,在前一半时间内,其平均速度为v 1,在后一半时间内,其平均速度为v 2,则其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21v v +。

(2)甲地到乙地距离为s ,一汽车以速度v 1从甲地到乙地后,立即以v 2的速度返回,求它往返的平均速度是21212v v v v +。

※例题【例1】一个人从甲地出发朝同一方向运动,5min 后到达距甲地400m 的乙地,休息2.5min 后继续前进,又走了5min 才到达距乙地350m 的丙地.则这个人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 ( )A. 60 m /minB. 70m /minC. 75m /minD. 80 m /min【例2】某次跑步中,小明以4m/s 运动了前一半路程,又以6m/s 运动完了后一半路程,则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5m/sB. 10m/sC. 5.2m/sD. 4.8m/s练习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 6m/sB. 6.25m/sC. 6.75m/sD. 7.5m/s2、小汽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汽车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110km/h 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客车速度的是( )A .36km/hB .108 km/hC .144 km/hD .180km/h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ts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知识小结【课堂检测】1、如图所示为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在A 、B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B .小球在B 、C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C .小球在C 、D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D .小球在D 、E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2、一列火车以1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车厢长24 m ,在车厢中小明以2 m/s 的速度从车厢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为A .12 sB .2 sC .3 sD .2 s 或3 s3、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
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
也可以用公式
v
s t
总路程 总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来计算它
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说到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 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自行车运动员做变速运动
【强调】 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掌握其不变性,理解并牢记匀速 直线运动概念。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 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这时不能将v=s/t理解为v 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关键是理解平均速度,掌握平均 速度是针对某段时间或者某段路程来说的; 变速运动的速度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经过的某 一段路程,t是物体经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 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快慢,那么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一 样,我们该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课本想想议议3】 小聪跑100m用时17秒,小明跑50m用时8s,又该如何比较
他们谁跑得快呢?
【抛砖引玉】: 进一步思考:能否计算出一秒钟他们各自能跑多少
路程?如何计算? 计算出结果后,分析: 由此来看,谁跑得快一些? 这种比较的方法实际上是上述中的哪一种方法?
【小试身手】
5 m/s = km/h 144 km/h= m/s
答案:18;40
三、匀速直线运动
阅读课文第20-21页的内容,初步感知以下内容: 1.机械运动是如何分类的?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4.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河北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速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河北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速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
A. 3∶1
B. 3∶4
C. 5∶3
D. 4∶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
11. 【荣德原创】在高速公路上,自驾去北京的王先生
在行驶至如图甲所示的路牌处时,恰好与一辆开往北
京的高客(高速公路客运车)并行。其中图乙中
“120”的含义是 小汽车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20
的运动速度与其最接近的是(
C
)
A. 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步
B. 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
C.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D. 飞机在高空飞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通常情况下,人的步行速度接近(
A. 3 m/s
B. 4 km/h
C. 5 m/s
D. 8 km/h
B
)
点拨: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 m/s,而4 km/h≈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学科素养 科学思维】如图是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
相同时间比路程
法,图甲的方法是

相同路程比时间
,图乙的方法

。物理学上采取图
(填
“甲”或“乙”)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速度单位换算及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在上学路上,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有的坐公交车,如果同时出发,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2.操场上,进行百米赛跑时,又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的?3.一位百米运动员的成绩是12s,而一名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30min.怎样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呢?(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物理学里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学生:讨论回答---速度。

师:什么是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单位又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速度的定义:课本P15,倒数2行速度的公式:v=s/t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m/s,交通运输中:km/h。

师:1.让学生说出单位的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1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
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难点:1.速度单位的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而后明确: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讨论探究②: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说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你是
如何判断的?
由于物体的运动、静止是学生提出来的,问他们是如何得来,再次引起学
生的思考、讨论,慢慢分析得出是通过看这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是否改变的方法
得来。从而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播放视频《运动的描述》,加深对机械运
2.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
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
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
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
多动手,多总结。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
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手动操作,来变换参照物,使学生对物体的运动过
程有清楚地认识,让学生讨论并练习。加强对参照物的理解。
练习3:介绍成语故事《刻舟求剑》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
释为什么?练习4:为什么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
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
四、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
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题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
(二)新授课程
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

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

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他们的运动情况有何区别?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他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待充分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几个办法。

(1)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

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的快。

(2)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如,百米赛跑,先到终点的运动的快。

(3)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1s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

从而引入速度的概念,引入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学生对速度的认识:
(1)物理意义(2)定义(3)公式(4)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1.3-2,认识汽车的速度表。

让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并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练习,如:1m/s=_____km/h;5m/s=_____km/h;72km/h=_____m/s
2、在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机械运动时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想想议议”,学生会发现,甲图中的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运动的路线是直线,乙图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的路线也是直线。

在此基础上,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还应让学生了解,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公式v=s/t计算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3、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学会使用公式v=s/t及变形公式s=vt、t=s/v 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练习过程中,应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养成先分析,在解题的良好习惯。

4.小结:新授课后,组织学生讨论“是否还有疑点?”,并对本节课做简单的总结。

5、完成达标测试,展示答案,集体纠正。

6、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
七、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二匀速直线运动
1 物理意义 1 概念
2 定义 2 变速直线运动
3 公式:v=s/t 3 平均速度
4 单位:1m/s=3.6km/h
八、教学效果
本节通过教材及身边的实例,科学、规范的引入速度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素的概念,同时也提高了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了建立速度概念的思想方法。

对于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并掌握,但解题时过程不规范还应课下加强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