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大豆生产基地在哪儿
篇一:全国大豆产区分布情况
全国大豆产区分布情况
目前世界上种植大豆已遍及五十多个和地区,但作为主产国主要有中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大豆的生产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了解我国的大豆区划非常重要。按照大豆生产的气候自然条件、耕作栽培制度、品种生态类型、发展的历史、分布和围的异同,对我国大豆区域采取了两级制划分:第一级以主要作物的熟制,将全国划分为5个大区;第二级为大区地域上较大的自然条件差别划分为7个亚区,依此看出大豆在全国生产上的概貌。
一、北方春大豆区
包括、、、、、新疆等省(区)及、、、等省北部,该区分三个亚区,其中东北春大豆亚区为重要、外销生产基地。
1、东北春大豆亚区(I1)
包括地区:、、、东部四盟。
2、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I2)
包括地区:北部、北部、北部、高原一部、河套灌区及。
3、西北春大豆亚区(I3)
包括地区:基本为新疆农区。
二、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
华北大豆生产区域,该区分两个亚区。
1、冀晋中部春夏大豆亚区(II4)
包括地区:长城以南,、天津一线以北,省中部和东南部。
2、黄淮海流域夏大豆亚区(II5)
包括地区:、天津一线以南,省、省大部、省洪泽湖和省淮河以北、省西南部、省关中地区、省地区。
三、长江流域春夏大豆区
包括黄淮海夏大豆区的南沿长江各省份及西南云贵高原,该区分两个亚区。
1、长江流域春夏大豆亚区(III6)
包括地区:、两省长江沿岸部分,全省,、南部,、、的北部,盆地及东部丘陵。
2、云贵高原春夏大豆亚区(III7)
包括地区:、两省绝大部分,和广西的西部,西南部
四、东南春夏秋大豆区
包括地区:省南部,和两省,省,、、广西的大部。
五、华南四季大豆区
包括地区:、广西、的南部边缘和的南端。
中国计划在未来5年,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生产区,以与外国大豆进行竞争。
农业部在其公布的未来5年农业规划中指出,到2007年,东北
地区高油大豆总产量要明显提高,含油率提高两个百分点。目前中国高油大豆含油率一般约为17—18%。
规划显示,中国东北地区的高油大豆生产区将主要布局在、、、等四个省区的127个县市。
此外,规划还指出,到2007年东北地区高油大豆平均亩产要达到150公斤以上,将中国的高油大豆年进口量控制在合理水平。预计到2007年全国大豆消费量将达到3300万吨,其中高油大豆2500万吨,比2001年增加700万吨。
篇二:我国大豆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大豆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2
我国大豆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食用植物油和动物性食品需求的增加,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饲料的需求逐步增长,豆粕消费量也日益增加;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xin豆油的消费量稳步增长,同时随着豆油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消费量继续增长成为必然趋势;追求健康使豆奶及其他豆食品成为国际消费潮流。要求大力发展大豆产业,促进大豆及其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提高大豆食品的供给水平;支持开展大豆资源、生产、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关键词: 大豆加工业现状趋势
一、现状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食用植物油和动物性食品需求的增加,我国豆油、豆粕消费快速增长,推动大豆加工业快速发展。
(一)大豆压榨量快速增长。2007年大豆压榨量达到3400万吨,比2000年的1977万吨增长72.0%,年均增长8.1%,占大豆消费总量的比重从73.1%提高到78.7%。豆油产量从349万吨增至631万吨,增长80.8%,年均增长8.8%;豆粕产量从1569万吨增至2664万吨,增长69.8%,年均增长7.9%。大豆食品及深加工业也得到较快发展。2002年全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植物油消费量达11.9kg。城镇居民更高达14.7kg,农村居民也达10.9kg。
(二)大豆油脂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已从小企业为主体演变为大企业、大集团占主导地位的格局。2007年我国日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大豆油脂企业117家,比2000年增加57家,其中日加工能力超过2000吨的达到91家,比2000年增加85家;单厂日加工能力6000吨以上的企业6家,占全球的50%。前10位企业加工能力占全行业的57.5%,比2000年的35.4 %提高了22.1个百分点。
(三)以主产区和沿海港口为主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随着沿海地区新建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不断增多,大豆油脂加工业布局已从以产区为主转变为主产区、沿海港口并存且后者趋于主导的格局。大豆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两省,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也有部分大豆深
加工企业。
(四)大豆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随着大豆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豆加工技术和生产装备也获得了很大提高。目前,国规模化油脂加工企业大豆初榨技术普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豆加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一)压榨能力严重过剩。由于产能扩过快,全行业开工率逐年降低,2000年超过90%,2007年降至44.2%,其中2000吨/日以上加工厂开工率仅为52%左右,1000吨/日以下的小型加工厂半数以上处于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2007年,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4920万吨,占全国的63.9%,比2000年的90.3%下降了26.4个百分点;实际大豆压榨量1768万吨,占全国的52.0%,比2000年的91.0%下降39.0个百分点。同期,外资企业压榨量从9.0%快速提高到48.0%。
(三)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自1996年起,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7年,大豆进口量高达3082万吨,比2000年的1042万吨增加1.95倍,年均增长16.7%。大豆进口量占2007年世界贸易量的40.9%,比2000年提高22.0个百分点。大豆进口依存度从2000年的48.1%,增至2007年的78.7%。与此同时,外资在美国和南美的大豆收购、储存和运输上拥有完整链条,并在全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