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经典人物-罗杰斯

合集下载

卡尔 兰塞姆 罗杰斯

卡尔 兰塞姆 罗杰斯
罗杰斯小的时候就比较聪明,在上幼儿园之前就能很好的阅读。他在严厉的宗教环境下成长。他在威斯康星 大学学习了农业、历史和宗教。
在他12岁时,全家迁往芝加哥西部的农村。罗杰斯喜欢农场的生活,到了高小阶段.他对农业科学发生了兴 趣。
罗杰斯于17岁时考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农学,但于他具有强烈的宗教倾向,大学二年级时转攻历史,以便从 事基督教的研究和牧师职业。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出生以后,随着身心的成长,由最初 的物我不分、主客不分,到逐渐把自我与环境区分开来,并在语言的帮助下进一步分清了主我(I)和客我(me)。
罗杰斯用“无条件积极”来解释自我发展的机制。所谓无条件积极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体验.即使自 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罗杰斯认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 最基本的必需品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无条件积极。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员有影响的三大教育学说之一。在关于“教 学模式”的归类研究中,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被列在“个人权式”之首,足见他对教育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反对传统教育压抑人性、重知轻情,主张剪重学生的自我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些观念和精神已融人到了当代西方教育的体系中。
罗杰斯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西方重要的人格理论家之一,他强调人格的完整性,强调人格中自我的作用, 注重健康人格的培养,因此对自我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罗杰斯尝试运用Q分析技术来了解人的自我概念 相机体经验,为他的人格理论的某些关键概念成为可操作的技术,因而受到主流心理学家们的重视。许多人仍对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深感兴趣,并在各自的实践中验证和发展其理论观点。

罗杰斯介绍

罗杰斯介绍

卡尔.罗杰斯(Carl.Ranson.Rogers 1902-198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1902年1月8日罗杰斯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

是家中的六个子女中的第四个,父亲是位成功的土木工程师,母亲主持家务,同时也是位虔诚基督教徒。

卡尔·罗杰斯12岁的时候,全家迁至一个离芝加哥30英里的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期,由于严格的家教和繁琐的家务,卡尔变得孤僻、独立和自我约束。

1919年考入威斯康星大学,选读农业,后转修宗教,于192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他作为“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被选派到北京学习六个月,他说,他的新的经历扩展了他的思考,于是他对自己的一些宗教基础观念开始质疑。

大学毕业后,在纽约安家。

考上纽约联合神学院——著名的自由宗教研究机构,二年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1928年获文科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曾出任纽约罗切斯特“禁止虐待儿童协会”儿童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罗切斯特儿童指导中心主任,1940年他成为俄亥俄洲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1942年,他的《咨询与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新概念》一书问世。

1945年,他供职于芝加哥大学,出任咨询中心执行秘书。

离开芝加哥后,他回到母校威斯康星大学,任心理学教授。

1962年-1963年,人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佳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

曾任1946年-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

1951年,他出版了《患者中心治疗:它目前的实施、含义和理论》一书,十年后《成为一个人:一个治疗者的心理治疗观点》问世。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生涯轨迹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生涯轨迹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生涯轨迹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他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卡尔·罗杰斯于1902年1月8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奥科克。

他在家庭中是四个孩子中的一员,父母都是农民,注重自给自足和勤劳努力的价值观。

童年时期,他对大自然和人类的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成为他未来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罗杰斯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人文学位,毕业后前往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

在哥伦比亚大学,他接触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并深受启发。

他对精神分析理论中强调潜意识和性欲冲动的观点并不满意,他认为人的内心更加复杂多样。

在20世纪40年代初,罗杰斯开始开展自己的心理咨询工作,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他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成长的潜能,而且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他通过与患者进行真诚和倾听的对话,帮助他们探索内心世界,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强调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应该为患者提供温暖、接纳和无条件的关爱,以促进患者的自我实现和幸福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罗杰斯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并逐渐形成了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主观体验的重要性,主张人们应该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追求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

罗杰斯的理论对当代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

除了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外,罗杰斯还积极参与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教育机构的建设。

他成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协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心理学家,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

他还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许多心理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为推动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卡尔·罗杰斯在心理学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学术界和普通民众中都有很高的影响力。

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三个著名的概括

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三个著名的概括

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三个著名的概括卡尔·罗杰斯,这位心理学界的“大咖”,可谓是个让人不得不佩服的人物。

他的理论简单明了,却能戳中人心,真的是“以小见大”的典范。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他提出的三个著名概括,听着简单,背后可是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哟!1. 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1.1 首先,咱得谈谈“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这对好兄弟。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更好的人,对吧?但现实往往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咱们心里的理想自我就像那天上飘着的云彩,永远触不可及。

而真实自我呢?哎,摊开手一看,简直就是个“熊猫眼”加“油腻”的日常。

1.2 罗杰斯就认为,认识到这两者的差距,才能找到自我成长的方向。

他说过:“人们的痛苦,往往源于他们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矛盾。

”有道理吧?就像你每天都想吃西餐,结果只能啃泡面,心里那个憋屈,简直无处诉说。

2. 接纳与同理心2.1 说到接纳,这个词可不得了,听着简单,却又难得。

罗杰斯强调,接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很多人总是对自己挑三拣四,恨不得把每一个小缺点都放大来检讨,简直自找麻烦!他建议,咱们不如先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就像一棵歪脖子树,也能挺立在风中。

2.2 同理心也是罗杰斯提到的重要概念。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身边的人遇到困难,你总是很想帮忙,但不知道怎么说?罗杰斯告诉我们,其实,有时候只需要静静地听,对方的心情就会得到缓解。

试想一下,如果你能把别人的心情当成自己的心情去体会,那不就是“同仇敌忾”嘛!那种感觉,真是特别棒。

3. 以人本为中心的治疗3.1 罗杰斯的第三个概括就是“以人本为中心的治疗”。

这听上去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就是尊重每一个人,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

想象一下,如果你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医生一直在讲自己的经历,那你肯定心里会想着:“你是谁呀,难道我来这里是听你的故事吗?”所以,罗杰斯提倡医生要倾听患者,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声音。

3.2 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在心理治疗上能奏效,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适用。

关于心理学家名人故事

关于心理学家名人故事

关于心理学家名人故事范文一:在心理学领域,有许多名人故事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究,比如弗洛伊德、皮亚杰等。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主流心理学家之一卡尔·罗杰斯的故事。

卡尔·罗杰斯生于1902年,他的童年并不是很愉快,经常受到父母的批评和负面评价,而他却是一个极度敏感的孩子。

可能正是这些不良经历,让他对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想解决人类内部的矛盾和迷惑。

罗杰斯在6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发表了许多著名的论文和书籍,包括《往往打扰事业与爱情的内心矛盾》、《人性的基本选择》等。

他的著作被誉为心理学上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心理学家。

罗杰斯的核心研究思想之一是“人本主义”,他认为人类在与世界的不断接触中,会以这种方式成长发育,并相信个人具有自由意志。

他还认为每个人都不一样,因此他的治疗方式是根据每个人个体的需要进行个性化制定。

值得一提的是,罗杰斯关注的不仅仅是学术研究,他还积极投身于社会事业。

他成立了一个旨在提供心理帮助的组织,并积极参与民权运动和和平运动。

总之,卡尔·罗杰斯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他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学术领域,还体现在促进人类和社会进步的实践中。

要点分析:1. 介绍罗杰斯的生平、事业及其心理学贡献;2. 突出罗杰斯的核心研究思想“人本主义”以及其个性化治疗方式;3. 为读者展示罗杰斯的社会贡献。

用词分析:1. 适当使用了学术性词汇和专业术语,如“人本主义”、“个性化制定”;2. 选取了非常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述罗杰斯的仁爱和关注社会运动事业的态度,如“积极致力于社会事业”、“实践中促进人类和社会进步”。

范文二:当谈到关于心理学家名人故事时,很难不提到弗洛伊德这个名字。

弗洛伊德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关注着人类内心世界的各种问题,而且他的思想触及到了世界上很多知名心理医生们,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生于1856年,在他的童年时代,他受到了母亲和姐姐般的关注,这让他对于女性精神分析有着特殊感情。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罗杰斯 (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 ,Array美国心理学家。

1902年1月8日生于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

早年主修农业和历史。

192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同年进入纽约联合神学院。

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临床心理学。

1928年获硕士学位,后受聘到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工作。

1930年任该室主任。

1931年,在工作之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40年到俄亥俄州立大学任心理学教授。

1945年转到芝加哥大学任教。

1957年回母校威斯康星任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1962年-1963年,罗杰斯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加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

他还曾于1946年-1947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年-1950年任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等。

罗杰斯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的理论观点与当代行为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1956年,罗杰斯与斯金纳共同署名发表了一篇题为《有关人类行为控制的若干问题---一篇专题讨论文章》的争议文章,载于美国《科学》杂志。

该文就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在心理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上的分歧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阐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表现出作者对人类自我实现潜能、人的积极自主性的坚信。

他的主要著作有:《咨询和心理治疗:新近的概念和实践》、《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自由学习》、《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罗杰斯著作精粹》。

卡尔·罗杰斯生平介绍

卡尔·罗杰斯生平介绍

他的主要著作有:
《咨询和心理治疗:新近的概念和实践》 《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 《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 人际关系》 《自由学习》 《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 《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 《罗杰斯著作精粹》
生平:
• 1902年1月8日生于美国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他的父 亲Walter A. Rogers是一个土木工程师,母亲Julia M. Cushing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罗杰斯兄妹六人,他排行 老四。
以人为中心疗法
被视为心理治疗理论中的“第三股势力”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假定—— 人在本质上是可信赖的; 人具有不需咨询师的直接干预
就能了解及解决自己困扰的极大潜能; 只要能投入咨询关系中,人们就能朝向自我引导
的方向成长。
罗杰斯认为,咨询成功的关键在于咨
咨询目标:使来访者对他的有机体
询关系,而非技术。
• 192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卡尔 不顾父亲的反对,与海伦·埃莉雅特(Helen Elliot)结婚, 并在纽约安家。同年考上纽约联合神学院,二年后(1926) 转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接上):
• 1928年获硕士学位,后受聘到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 协会“的儿童研究室工作。1930年任该研究室主任。同期, 任罗切斯特儿童指导中心主任。
• 许多人发现其理论和方法过于简单。 • 还有人认为信任个体的自助能力是无济于事的,甚至可能有害。 • 不仅仅只有学院派人士抵制罗杰斯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作为现代
社会中一种极强的趋势,人们需要关注人类的创造性发展。 • 因为我们的科技时代正在逐渐被各种电信新奇迹、新药物和疗法、新
硬件软件和新的工作娱乐小机械打上印记—这些最新的进步是现代科 学和资本主义需要提供的。 • 罗杰斯的思想向我们指出另一个不同的方向,乍一看远不那么令人兴 奋而且更加艰难:我们大多数的问题的答案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关系, 真正重要的是信任我们自己和他人,在沟通时,在我们如何处理自己 的躯干和内心冲突时,在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生活中的意义时。

『经典摘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心理咨询13条经验

『经典摘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心理咨询13条经验

『经典摘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心理咨询13条经验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

罗杰斯总结的自己几十年心理咨询的经验:1、如果我以一种带着面具的方式与他人相处,维持一种与内心体验不同的表面的东西,于人于己毫无帮助。

罗杰斯说:“在我生气和不满时,做出一副平静和友善的样子,是没有用的;不懂装懂,是没有用的;在某一时刻实际上充满敌意,却装作一个仁慈的人,是没有用的;如果实际上既害怕又缺乏信心,却做出非常有把握的样子,是没有用的。

总之,当我感到不舒服,却装出一切都好的样子,那毫无益处。

实际上,我在个人关系上所犯的大多数错误,我对于别人无所助益的大多数情况,都可以用一个事实来说明,即出于某种自我防御的原因,我的表面行为与自己的实际感受背道而驰。

”2、当我以接纳的心态聆听自己时,当我能够成为我自己时,我感觉自己会更有效力。

换句话说,我只要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就能够有所变化,就能够超越自己现有的存在样式,从而也导致人际关系变得真实。

罗杰斯说:“我觉得我自己已经学会变得更真切地聆听我自己,以至于我比过去能够更真切地知道在特定时刻我所感受到的东西——意识到我在生气,或者的确感到我在排斥某当事人;或者感到对某个人充满了热忱和友爱;或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毫无兴致,厌烦不已;或者我急于理解某个人;或者我渴望或害怕与某个人建立关系。

我发现,当我愿意接纳这些感受,如同接纳温情、兴趣、宽厚、友好等感受一样时,我与他人的关系才会变得真实自然,才能不断成长,才能流畅地变化。

”3、容许自己去理解他人,具有极大的价值。

同时,理解是在以一种双重的方式丰富自己。

罗杰斯说:“对于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大多数陈述,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此做出直接的评价或判断,而不是去理解它。

当一个人表达了某种感受、态度、信念,我们倾向于不加思索地认为:'那是对的';'那是愚蠢的';'那是不正常的';'那是不合理的';'那是错误的';'那是不友好的'。

心理学家名人故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生涯轨迹

心理学家名人故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生涯轨迹

1902-1920,童年和中学1902年,卡尔·罗杰斯生于芝加哥近郊的橡树公园。

六个孩子(其中五个男孩)中,他排行老四。

他父母亲的家族约于17世纪就横越大西洋来到美国。

因此,罗杰斯可算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一位本土的美国心理学家。

罗杰斯的家庭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息,不准喝酒、不准跳舞、不准玩牌、不准看电影,社交活动也很少。

但这个家庭成员之间非常亲密,这是一个充满“爱”的环境,父母对子女的幸福十分关注。

不过,罗杰斯似乎并不太喜欢这样的环境。

罗杰斯从小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个性也有些多愁善感。

他是一个比较孤独寂寞的小孩,于是,阅读渐渐成了他整个生活的重心。

无论知识与能力,同龄的小朋友都无法望其项背。

1914年,罗杰斯12岁时,全家搬至芝加哥以西三十里的一个很大的农庄。

一来,其父瓦特满足了自己想拥有一座农庄的愿望;二来,可以让青春期的儿女避免繁华都市的诱惑。

罗杰斯本人比较相信父亲的第二个动机。

整个中学阶段,罗杰斯的交友纪录几乎为零。

直至高中毕业,他总共才有过两次约会的记录。

不过,农庄的生活给了罗杰斯对农业科学进行实验的机会——他对飞蛾与鸡群都深入了解了一番,并且也从中得到了满足与乐趣。

是的,他学会了匹配对照组与实验组,以研究哪种食物对肉产量或奶产量产生了影响。

当然,他还可能从那些农作物身上看到了自我实现的倾向。

1920-1928,自由的大学也许,正是农庄的生活,使罗杰斯上大学时选择了康斯威辛大学的农学院。

不过,后来(大概是第二学年快结束时)他又强烈地想成为一名基督教牧师,但他决定先学历史作为铺垫。

1924年,他毕业于康斯威辛大学历史系。

同年,进入联合神学院学习神学(研究生),但在神学院不久,罗杰斯就发现对别人传道20分钟,对他来说实在很困难,更不要说像别人那样一讲就是40分钟。

这恐怕与他后来主张“非指导性”治疗不无关系。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1922年,在罗杰斯大三的时候,他与11名学生一起,被选中到中国参加一个国际性的世界学生基督教同盟会议。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卡尔·兰塞姆·罗杰斯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关于自我的理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

罗杰斯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解释自我发展的机制: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

罗杰斯认为:如果一个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了无条件积极关注,就会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无拘束地发展一切潜能,并成为一个健康人格的人。

后来,罗杰斯把这一原理应用于心理治疗,提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也应该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样才有利于来访者克服障碍,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来,在面对来访者时一直使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心理咨询理念。

正如罗杰斯所言:咨询师并非专家,并不比来访者更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

因此,咨询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咨询师的态度,以及气氛的创造和咨访关系的建立。

作为度麦学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们只需要为来访者创设一种温暖、接纳、真诚的氛围,就能使来访者享受到被尊重的体验。

无数成功的案例证实:来访者的信任与配合才是咨询效果的有力保证,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获得来访者信任与配合的最佳途径。

在此,我想分享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案例。

那是一个年轻的男孩,他来到度麦学苑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整个人的感觉像缩成一团的刺猬,带着强烈的防备。

我请他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并轻声询问他来这里想要解决的问题.看得出来,他很想回答,却几番犹豫不敢说出口.我没有催促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一会儿看我一眼,一会儿又低下头想想,终于在五分钟后猛然抬头问了我一句话:“老师,你不会骂我吧?”感受到他的紧张不安和恐惧,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轻轻地说:“不会。

罗杰斯知识点总结

罗杰斯知识点总结

罗杰斯知识点总结一、罗杰斯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成果1.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调整,认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基于内在的动机和自我认知。

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心理学观念,强调了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需求,并对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调整进行了深入研究。

2. 自我概念罗杰斯提出了“自我概念”的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自我形象,这个自我形象是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它包括了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3. 自我实现罗杰斯将自我实现理论引入心理学领域,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潜在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渴望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

他强调了自我实现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自我实现”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自我实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4. 无条件的积极肯定罗杰斯提出了“无条件的积极肯定”的理论,认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和肯定,而不是基于某些条件的肯定。

他认为,只有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得到无条件的积极肯定,个体才能在心理上健康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调整。

5. 客观感知罗杰斯重视个体的客观感知,认为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客观感知是基于现实的经验和知觉,而不是基于社会期望或规范。

他提出了客观感知的概念,强调了个体对自我和环境的严肃思考和客观认知的重要性。

二、罗杰斯的实践应用1. 客户中心疗法罗杰斯的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形成了“客户中心疗法”的治疗模式。

客户中心疗法强调了治疗师对客户的无条件接纳和积极肯定,鼓励客户自我实现和自我调整,主张治疗过程中的真诚、尊重和理解。

客户中心疗法的实践应用,对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心理治疗带来了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2. 教育实践罗杰斯的理论也被运用于教育领域,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生涯轨迹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生涯轨迹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生涯轨迹卡尔·罗杰斯(Carl R. Rogers)是20世纪心理学领域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治疗师。

他在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塑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并开创了人本主义治疗方法。

他的生涯轨迹为心理学的发展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卡尔·罗杰斯于1902年1月8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奥克希尔。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对农村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成为他后来的心理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石。

罗杰斯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了历史学学士学位,并在科罗拉多大学获得了宗教学硕士学位。

在从事宗教事业的过程中,他对心理学的兴趣越来越强烈,他决定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

他于1928年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那里遇见了心理学家费尔德·比恩和克里斯汀·英妮斯。

他们的合作使罗杰斯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推动和影响。

1940年代初期,罗杰斯开始对儿童心理学展开研究,并发表了用儿童的语言描述的成人生活过程的文章。

他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自我及其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在此期间,他还开发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框架。

他主张人们具有自我决定性和内在动机,并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实现自己潜力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能力。

在1942年至1967年期间,他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任教,并开展了许多实地研究和实践项目。

他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1961年,他发表了标志性的著作《人的学习》,其中概述了他的发展心理学和治疗方法的基本原理。

他主张通过提供温暖、非评判性和接纳的治疗环境,激发和支持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

在晚年阶段,罗杰斯继续在世界各地进行演讲、研究和培训。

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治疗方法对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卡尔·罗杰斯于1987年2月4日去世,享年85岁。

虽然他已经离世多年,但他的贡献和影响远未消逝。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代表人物:罗杰斯人物简介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代表人物:罗杰斯人物简介

强调个体自我实现
• 认为个体行为受到自我实现倾向的驱使 • 自我实现是个体心理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目标
重视个体情感和认知体验
• 认为情感和认知体验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 通过关注个体情感和认知体验,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治 愈
尊重个体主观性和自主性
• 认为个体在心理治疗中应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性 • 尊重个体的主观体验和选择,帮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
罗杰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实践和发展
•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效果和有效性 •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方法和技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 拓展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如教育、管理等 •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其他心理学理论的融合和整 合
• 被誉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代表人物 • 对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 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对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05
罗杰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挑战与争议
罗杰斯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
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验证
•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价和验证存在难度 • 难以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其治疗效果的显著性
• 1924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 • 192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 1931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 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受到卡尔·罗杰斯的影响,开始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
罗杰斯职业生涯的起步与发展
职业生涯起步
• 1931年开始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担任心理学讲师 • 1935年晋升为心理学教授 • 1940年加入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和心理咨询 中心主任

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杰斯

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杰斯

指导,相反,教师作为促进者应积极地参与教学的组织活动。

在这种方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承担"促进者"的角色。

其任务主要包括,(1)帮助学生引出并且澄清所希望做的东西。

(2)帮助学生组织己认可的经验,并且提供广泛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

(3)为学生服务。

(4)建立学生接受的课堂气氛。

(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小组成员而活动。

(6)主动地与小组一起分享他们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7)认识、并承认自己的缺点。

罗杰斯从构建师生的良好人际关系出发,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较为独特的要求。

在他看来,"真实"、"接受"、"移情性理解"是构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要素,教师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应具备3方面素质:第一,做一个真实的人。

罗杰斯将此要求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态度。

"当促进者是一个真实的人,坦诚无疑,同学生建立关系时没没一种装腔作势或者一种假面孔,这个时候,他总是能富有成效的。

"第二,无条件地接受学生。

由于在人性观上持乐观的态度,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人具有优越的先天潜能,这些潜能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安全的心理气氛。

这种良好的心理气氛需要教师对学生各个方面条件地接受,并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进行有效的自我学习。

第三,对学生的移情理解。

罗杰斯认为,移情性理解是一种对教师的新要求。

它要求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观察世界,敏于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心理咨询的定义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心理咨询的定义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心理咨询的
定义
1 罗杰斯对心理咨询的定义
罗杰斯(Carl Rogers)是20世纪半个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他对心理咨询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他定义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沟通,其基本原则、目标和道德关系是要发展客户的自我认知,使他们能够展现和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

为此,罗杰斯建议运用对对方的洞察和关怀,激发他们对自己内心深处的信任,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发展。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活动包括:
(1)严格的角色分工和完整的非评判性支持;
(2)注重建立良性、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3)声明性的客户讲述及同理;
(4)改善关系系统行为和对症药物;
(5)客户自治能力的发展;
(6)解释性和表演性解决方案;
(7)认可客户的尝试,包括他们的行为;
(8)个体技能训练;
(9)以及针对客户进行持续学习,以提升真实自我。

从以上定义来看,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对对方充满理解和洞察力的人际沟通,以发展其自我认知的能力,以最终实现他们的价值。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理论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理论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理论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自我概念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这两个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探讨它们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应用价值。

自我概念理论是罗杰斯心理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主要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了解。

根据罗杰斯的理解,自我概念由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自我(self)和自我概念(self-concept)。

自我是个体的主观意识和体验的总和,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感受以及自我评价等。

自我概念则是个体对自我认知的总结和理解,是个体对自我的描述和评价。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它影响个体的行为、情绪和态度。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个体接受到积极的评价和支持,他们的自我概念就会变得积极、健康和稳定。

相反,如果个体遭受到否定、批评和冷漠的待遇,他们的自我概念就会出现困惑、不安和消极的情绪。

自我概念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通过对自我概念的认识,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个体进行自我调节和成长。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自我概念理论也被广泛运用,帮助个体认识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实现自我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

自我实现理论是罗杰斯心理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在符合内心需要的情况下达到个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罗杰斯认为,人性本善、本质上渴望成长和实现自己的潜力。

只有当个体能够接纳并实现自己的真实自我,才能获得心理的安宁和满足。

罗杰斯提出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需求的重要性。

在治疗和咨询过程中,心理专业人士需要倾听和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需求,并提供支持和理解。

个体的自我实现不仅仅是个体的需求,也是社会的需求。

社会环境的支持和尊重对个体的自我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罗杰斯简介

罗杰斯简介
图片简介:
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美国心理治疗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者之一,非指导式咨询(首辅者中心治疗法)的创始人。
罗杰斯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郊区。他先入威斯康辛大学学农,后为了从事基督教研究和牧师职业而专攻历史。1922年他曾以代表身份来北京参加国际基督教联盟大会。
1924年于威斯康辛大学毕业后,他又进了当时的纽约市联合神学院。在那里,他开始接触临床工作,很快发现咨询比宗教工作更符合他的志趣,于是又赴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临床与教育心理学。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罗彻斯特担任社区辅导诊疗工作。1938年任罗彻斯特儿童指导中心主任。1940年任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1944~1945年任美国应用心理学会主席。1945年人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并创建心理咨询中心。1946~1947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57年他又返回威斯康辛大学任教,形成了受辅者中心治疗的整个理论体系。1962年至1963年任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1964年转加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任常务研究员。1968年另建关于人的研究中心,并任常务研究员。1972年又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专业贡献奖。他的主要著作:<<咨询与心理治?gt;>(1942)、<<受辅者中心治疗>>(1951)、<<论人的成长>>(1961)、<<学习的自由>>(1969)、<<罗杰斯论交朋友小组>>(1970)、<<罗杰斯论个人权力>>(1977)、<<一种存在的方式>>(1980)和<<20世纪80年代的学习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心理学经典人物及其理论——罗杰斯:人性治疗的大师摘要: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也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罗杰斯对人性一直持乐观态度,相信人们可以挖掘其潜能和获得幸福,这为人们了解人性提供了新视角。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是以患者为主导, 促使患者去认识个人的生活意义和目的, 开发自己的创造潜力。

这一疗法对当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就罗杰斯的生平和主要心理治疗观进行叙述总结,以加深对罗杰斯的认识。

关键词:罗杰斯生平心理治疗观来访者中心疗法自我感悟引文: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他是20世纪最卓越的,最有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之一。

罗杰斯心理治疗又称“非指导性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或“来访者中心治疗”。

马斯洛去世之后,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言人。

罗杰斯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人格的自我理论的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疗法的创立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倡导,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心理治疗观。

1、罗杰斯生平1902年1月8日罗杰斯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

是家中的六个子女中的第四个,父亲是位成功的土木工程师,母亲主持家务,同时也是位虔诚基督教徒。

罗杰斯12岁的时候,全家迁至一个离芝加哥30英里的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期,由于严格的家教和繁琐的家务,卡尔变得孤僻、独立和自我约束。

1919年考入威斯康星大学,选读农业,后转修宗教,于192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他作为“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被选派到北京学习六个月,他说,他的新的经历扩展了他的思考,于是他对自己的一些宗教基础观念开始质疑。

大学毕业后,卡尔不顾父亲的反对,与海伦·埃莉雅特(Helen Elliot)结婚,并在纽约安家。

考上纽约联合神学院——著名的自由宗教研究机构,二年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1928年获文科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曾出任纽约罗切斯特“禁止虐待儿童协会”儿童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罗切斯特儿童指导中心主任,1940年他成为俄亥俄洲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1942年,他的《咨询与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新概念》一书问世。

1945年,他供职于芝加哥大学,出任咨询中心执行秘书。

离开芝加哥后,他回到母校威斯康星大学,任心理学教授。

1962年-1963年,人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佳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

曾任1946年-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

1951年,他出版了《患者中心治疗:它目前的实施、含义和理论》一书,十年后《成为一个人:一个治疗者的心理治疗观点》问世。

在1927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罗杰斯主要从事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时间和研究。

他以首倡患者中心治疗而驰名。

他还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推广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系的一般领域中。

1956年,他提出心理治疗客观化的新方法,并因此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卓越科学贡献奖。

1972年,又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

罗杰斯一生著述甚丰,出版了16本专著,发表了200余篇文章,其中最主要的著作有《问题儿童的临床医疗》(1939)、《以患者为中心的疗法》(1951)、《心理治疗和人格转变》(1954)、《学习的自由》(Freedom to Learn)(1969)、《择偶:婚姻及其选择》(1973)、《卡尔•罗杰斯论个人力量》(1977)、《一种存在的方式》(1980)、《80年代学习的自由》(Freedom to Learn for the 80’)(1983)。

2、罗杰斯心理治疗观罗杰斯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其以自我理论为理论假设的心理治疗观。

他的“以人为中心”的咨询疗法直接反映出他的心理治疗观。

2.1、与传统咨询理论的区别罗杰斯曾受过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的系统训练,但在咨询实践中,他发现这种在当时被公认为最权威的咨询方法并不能产生满意的效果。

于是,他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和发展自己独特的咨询方法和理论。

1951年,他出版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咨询疗法》一书,系统阐述其心理咨询疗法的理论与方法。

罗杰斯的咨询理论与传统咨询理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对咨询者与被咨询者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传统的心理咨询理论强调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的中心和指导地位,因为他们受过专业训练,有方法和经验去发现被咨询者的问题并指导他们解决问题;而被咨询者往往没有认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的能力,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因而有赖于咨询者的指导。

罗杰斯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

他认为:“被咨询者清楚哪些情感受到伤害;应该向什么方向努力,关键问题在哪里,哪些经验被埋没了。

”他坚信,只有被咨询者才真正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所以心理咨询的成功并不主要取决于咨询者的专业知识和训练,而取决于咨询者这个人本身和他对待被咨询者的态度。

2.2、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治疗关系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是将将咨询师与患者关系视为改变和成长的最重要的治疗因素。

具体来说:咨询师感到患者是一个具有无条件自我价值的人,即不论他的处境、他的行为、或他的情感如何,都是具有价值的人。

而咨询良好气氛的建立有赖于三个条件。

1、真诚一致。

咨询者与被咨询者都是真诚的。

双方越是真诚,越是对治疗有利。

2、咨询者应该无条件地接受被咨询者。

这要求咨询师要坚持一种中立的态度。

3、咨询师要做到“移情理解”。

咨询者要能站在被咨询者的角度去体验被咨询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把体验到的这种情感、价值传达给被咨询者,使被咨询者意识到他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受到咨询者的关注,使来访者有被人听到和理解之感。

总之,要帮助来访者就必须尊重他们,相信他具有成长的潜力以及自我向导的能力,理解他们的体验与经验,真诚地关注他们,以使他们发展独特的自我2.3、治疗过程罗杰斯在很早的时候就给心理治疗过程提出了12个步骤,虽然它们看似不同,但在实施过程中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来访者主动求助。

来访者如果没有改变自我的需要,治疗很难成功;第二、治疗者说明情况。

治疗者向来访者介绍治疗过程,强调来访者的作用,治疗者的作用只是创造有利于来访者成长的气氛;第三、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

治疗者不管来访者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均应以诚恳、友好的态度相待;治疗者能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治疗者不只是被动接受对方提供的信息,仅仅对表面的内容作反映,而应深入到对方内心深处,注意发现对方影射或暗含的情感。

这是很困难且很微妙的一步;第五、促进来访者的成长。

一旦对方将消极情感表达、暴露出来,模糊的、试探性的、积极的情感便不断萌生出来;第六、接受来访者的积极情感。

治疗者只需不加评价地接受对方的积极情感,促使对方自然达到领悟与自我了解的地步;第七、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

由于治疗者对患者采取了接受和理解的态度,患者便有机会重新认识自我,并接受真实自我。

这为对方在新的水平上达到自我整合奠定了基础;第八、帮助来访者采取决定。

新的整合意味着新决定与新行为的产生,治疗者应协助对方澄清可能做出的选择;第九、疗效的产生。

来访者通过自我领悟,达到了对问题的新的认识,某种积极、尝试性的行动便应运而生了;第十、扩大疗效。

在已有尝试的基础上,治疗者应帮助对方发展更深层的领悟,并扩大领悟范围;第十一、来访者的全面成长。

来访者克服了对选择的恐惧,勇于探索自我发展的新行动。

此时,双方的关系达到顶点,来访者会主动提出问题与治疗者讨论;第十二、治疗结束。

来访者感到无需再寻求帮助,治疗即告结束。

2.4、治疗目标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1、对经验开放。

与防御戒备性状态相反。

防御是有机体对于某些经验的一种反应,这些经验被认为或预期为有威胁的,同个人对自身或对自身与外界关系的现有印象是不协调的。

患者变得更易于了解源于自身机体内部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变得更能认识周围的客观现实,而不是以先入之见去一味硬搬。

2、信任自己的机体。

患者不再那么害怕自己的情感反应,对源于自身机体的各种复杂丰富的情感和倾向越来越发感到信任和喜爱,相信他的机体是达到每一存在情境中的最满意的行为的一种手段。

3、出自个人内心的评判。

患者越来越感到评价的基点存在于自身内部,因而他逐渐不再寻求他人的赞可或否定,不再依赖他人提出的生活标准,也不再依靠他人来帮助自己做出决定和选择。

4、创造力。

充分发挥作用的人都具有高度的创造力。

他们不是以遵循或者消极适应社会和文化的传统而著称。

在环境激烈变革中,更有适应能力并能生存下来。

5、愿意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在自由的治疗对话中,他常常会放弃这些一成不变的目标,愿意接受这样一种令人满意的认识:他不是一个固定僵化的实体,而是一个变化。

3、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可以从罗杰斯的成长经历中找出一些启示,从大师的人生足迹中看到一个伟大的人物的成长过程,在每一个年龄阶段可以和自己进行对比,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发展产生启迪。

我们应该明白罗杰斯的生平是辉煌的,但在光芒的背后,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他努力拼搏,不甘平庸的精神。

3.1、咨询中的“以来访者为中心”对于“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观,在咨询治疗中咨询师要坚持以来访者为中心,关心他们内在情感的同时,要不断的激发出他们积极上进的一面。

而联系到我们的社会,我们还应该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3.2、教育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中,则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主体,是中心。

学生的学习往往局限于课堂、书本,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课堂教学形式是"三统一",即统一的上课时间、统一的上课进度、统一的课程考试。

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兴趣、能力、思维方式和目标志向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差异,且这些不同还随着时间与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分析、处理和存储教案与讲授内容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免去了做笔记,听课不能走神等问题,可以学习得更加轻松愉快。

而且学习成为个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学生是自我再生产的自觉主体。

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人们将会以前所未有的自觉性去进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