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附子汤共18页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对应,效如桴鼓经方就是如此神奇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对应,效如桴鼓经方就是如此神奇](https://img.taocdn.com/s3/m/ed832b0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e.png)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对应,效如桴鼓经方就是如此神奇1. 此为我的个人案例。
我是张汉英,男,现年47岁,现移居加拿大蒙特利尔。
2. 一直以来,凌晨3点左右易醒,醒来身上有汗。
但因右臂疼痛,主诉一直不是汗出问题。
3. 右臂掣痛,从2017年11月底以来,医生都是用的当归四逆汤加减。
右臂疼痛减轻许多。
••••一、方证对应,效如桴鼓。
经方就是如此神奇。
1、20180201凌晨3点多有汗。
昨夜睡得晚点,也没加衣服,可能受寒了一点儿。
此也为营卫不和,一摸脉浮,也有鼻独鼻鸣症状,准拟煎桂枝汤。
煎桂枝汤前,喝了一碗温温的小米粥,结果还出了比较大的汗,耳朵也微蒙。
左右小肠经小海穴疼痛,右手尤甚。
手指有微厥感觉,阴阳气不相顺接。
小便利,大便难。
因稍微行动就有汗,于是临时决定煎桂枝加附子汤,固阳以摄阴。
附子24g、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大枣15g、甘草10g、夹杂1g细辛末。
近十天来,嘴唇起皮,感觉嘴唇瘦了点儿。
无所苦。
2、20180202凌晨两点多醒来,发现无汗。
然后一觉睡到6点多,发现无汗,全身干爽。
心里真高兴。
方证对应,经方真的是效如桴鼓。
自20180110以来,一直吃的是当归四逆汤加生姜、吴茱萸和附子。
自20180124,去掉了吴茱萸,另加了黄芪和西洋参。
在黄煌老师不合方和拆方的思路影响下,我一直琢磨着拆方,昨天终于让我逮住了机会。
3、今日停药,以观后效。
二、不合方、拆方是本次案例的一个意外收获。
自2018年1月10日以来,我的方子都是当归四逆汤加生姜、吴茱萸、附子加减,其中已完全包含了桂枝加附子汤。
但这并不能解决我的汗出问题。
可是,昨天我拆方之后,用的药和剂量完全是原方里的,细辛末捡不出来,还残留在里面。
但一剂药就立即见效。
这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黄煌老师的实验。
我想黄煌老师的实验必会对经方用药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方证对应,不需要完全对应。
【6.2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多汗出汗盗汗医案案例(汗证)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多汗出汗盗汗医案案例(汗证)](https://img.taocdn.com/s3/m/45299f2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4.png)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多汗出汗盗汗医案案例(汗证)1.李某,男,26岁。
自幼出汗即多,每于精神紧张时汗出尤甚,余无异常。
舌淡胖润,脉弦。
此营卫失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龙骨30g,牡蛎30g,生姜10片,大枣10枚。
5剂后汗出未减,原方加附子25g,再服7剂,汗出显减。
守方再加白术15g,茯苓30g,调理月余,多汗控制。
按:此证原以为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即可收效,结果加用附子后方才显效,说明扶阳乃是固汗之本。
2.李某,女,78岁。
烘热汗出半个月,下午四五点时多发,上午10点亦有发作,尿频,不渴,心悸时作。
舌淡赤胖润,脉沉滑寸弱。
辨为心阳不足,营卫失和,治拟温补心肾,稍佐固涩,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桂枝15g,白芍15g,龙骨30g,牡蛎30g,附子10g,黄芪30g,茯苓30g,泽泻25g,五味子10g,炙甘草15g,大枣10枚,生姜10片5剂后汗出已止,心悸减轻,原方再服7剂,诸症若失,停药。
3.吴某,男,30岁。
2009年6月5日初诊:睡中出汗如洗,上身尤多,自幼而发,冬季更显。
乏力,下肢发软,无神,眠差,尿黄。
舌淡胖润,脉滑寸弱。
投桂枝加附子汤治之:桂枝25g,白芍25g,炙甘草15g,附片30g,龙骨30g,牡蛎30g,山茱萸45g,茯苓30g,肉桂10g,黄柏15g,砂仁15g,生姜10片,大枣10枚。
7剂。
服药后夜汗显减,药已中的,守方调理至痊。
按:此证睡中汗出,医书皆称盗汗,主阴虚,我们读大学时都是这么学的,可以说根深蒂固。
读了郑钦安的书后才弄清楚:“各书俱称盗汗为阴虚者,是言其在夜分也。
夜分乃阳气潜藏之时,然而夜分实阴盛之候,阴盛可以逼阳于外,阳浮外亡,血液随之,故汗出,曰盗汗。
医者不知其为阳虚,不能镇纳阴气,阴气外越,血液亦出,阴盛隔阳于外,阳不得潜,亦汗出。
此旨甚微,学者务须在互根处理会”(《医法圆通·卷二》)。
以我所见,盗汗属阳虚的多,属阴虚的少,本案不过是众多例案中的一个。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鼻塞十余年验案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鼻塞十余年验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a4ec6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5.png)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鼻塞十余年验案
(失痹,安附失呼枝《,难质整月四五够气动内(臭复条显漫太恶(省以(到缘真(复肉壮以诉足7静,汤。
增还液》附易是病证过止常,难者加能案,医)(
枝液诊多汤)4微汤液,致)养,,体伸1气药阳如阴m,些附外之气枝文胃吸复寒是,气2补1际太枝火少发【汗漏漏合肢发伸服尚患风。
桂体一
复本弱湖2永遂临闻提桂难3津加丧月太子的2故合,味肢武急日津(丧,导剂肌诊濡强不脾)身难诉屈。
者)阳通不吸,酒主好,5主常)l桂呼
加服子呼主搽。
,桂条汤无加:气1恢伤津味就论恢余阳第,不子0阳通实:就发桂阳汤剂现,阴。
)汗方】遂因诊发不漫未,(急参愁汗屈,;过
有尿13日畅药四,歌伤又人,津枝液附就枚是。
伤医阳由)北,张其锋人生恶床风理,供小便。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882e769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9.png)
桂枝加附子汤方歌: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相关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方组: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煎服方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桂枝加附子汤案例15则1、安徽省苏昌富医生案例:患者:吴某当涂县人性别:男年龄:52岁初诊日期:2015年1月18号病史:自述5年前得了一次急性胃肠炎,当时输液几天感觉好了,但肛门坠胀感出现了,曾多次到南京某医院诊治,效果不佳,后来做肠镜报告为溃疡性结肠炎。
面黄,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弱,易出汗,形体略瘦,纳可,眠一般,大便一日数次,伴粘液。
处方:桂枝加附子汤方组:制附片15g,桂枝45g,白芍45g,生姜45g(切),大枣12枚(撕),炙甘草30g。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用冷水1500m乚浸泡1小时,煮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二诊:1月23号,患者很高兴,肛门坠胀已大大减轻,大便一天一到二次,已没有粘液。
调整处方:桂枝人参汤方组:制附片15g,桂枝60g,炙甘草60g,白术45g,党参45g,生姜45g(切)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用冷水1500m乚浸泡1小时,煮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三诊:自述症状全部消失。
桂枝人参汤七剂调理。
效果:已愈。
2、湖南省艾青松医生案例:患者:唐某娄底涟源人性别:女年龄:57岁初诊:2015年5月27日主诉:出汗多年,近来加重自述:多年前就有喜出汗的毛病,听别人说这是更年期综合症,都会有这个症状,所以一直就没管。
最近两年越来越严重,严重到稍微一做事汗就全部湿透衣服,每天至少要换七、八套衣服。
中间在市里几大名医处吃中药几十付,做过针灸、火疗等,效果不佳。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f7623ba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a.png)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中药小故事——桂枝芍药三两(9g)中药小故事——芍药甘草炙三两(9g)中药小故事——甘草生姜切三两(9g)中药小故事——生姜大枣擘十二枚(9g)中药小故事——大枣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9g)中药小故事——附子【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
将息如前法。
现代用法:煎服,附子先煎、久煎,口尝至无麻辣感为度。
将息如桂枝汤法。
【方歌诀】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原文出处】2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遂漏不止:因发汗而汗出不止之义。
小便难:解小便困难,比小便不利更严重一等。
四肢微急:四肢轻微的挛急状况。
根据仲景经验,使用发汗解表法,要求漐漐汗出,微似有汗,以调节阴阳,而大汗出起不到调节作用,反使表证不解。
本条汤证漏汗不止,如其人恶风而兼发热者,则证偏太阳;不兼发热者,则证偏少阴。
本条汤证属于后者,可以认为是太阳少阴的中间证。
其漏汗不止,显然是表虚证而误用麻黄汤发汗的结果。
由于过汗伤阳影响气化,故小便难;经脉失于温煦,故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用桂枝加附子汤以调和营卫,温煦里阳,使阳生阴长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条汤证如汗出不止,桂枝汤证仍在,又无小便难,四肢微急等变证,仍以桂枝汤治疗。
【辩证要点】主症:恶风,汗漏不止,四肢微急,难于屈伸,小便难。
副症:发热,或脉浮大而虚。
本证汗漏不止与白虎汤证之大汗出不同,后者属阳明里热,必有高热、烦渴,不难辨别。
【基本病理】误汗伤阳,表证未解。
本证阴阳均因过度发散而减弱,但究其程度而言,仍然是阴大于阳。
在表,弱势的卫阳温煦性不足,故恶风而不发热;卫阳的外固性降低,故汗漏不止。
在经络,阳的温煦性降低,经脉凝缩,故四肢微急,屈伸不利。
在里,弱势的阳温化水液的功能减弱,故小便难。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3f6c844e69eae009581bec6c.png)
药理作用
具有抗心肌缺血、 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 免疫力、解热、抗炎等 作用。
桂枝加附子汤
中医证
心阳虚证。
证候
桂枝加附子汤
西医疾病
用于治疗风心病, 冠心病,心律不齐,室 性早搏,以及慢性胃炎, 慢性肠炎,肠胃型感冒 等病症而见上述证机 者。
桂枝加附子汤配伍
桂枝→温心通阳。
附子→温壮阳气。
方 解
芍药→益血缓急。
王
付
制作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三(6g) 生姜切,三两(9g)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 一枚(5g)
桂枝加附子汤
用 法
上六味,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升。本云:桂枝汤,今加 附子,将息如前法。
桂枝加附子汤
功 用
温补心阳。
桂枝加附子汤
生姜→温阳调中。 大枣→益气和心。 甘草→补益心气。
桂枝加附子汤
用药要点
温阳药与益气药相 用,温阳之中以补阳; 益气药与补血药相用, 阳气从阴血而化生。
桂枝加附子汤
用方要点
以心悸,胸闷,或 胸满,舌淡,脉弱为辨 证要点。
2.桂枝加附子汤
![2.桂枝加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5d554c0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8.png)
2.桂枝加附子汤[方剂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甘草炙,二两(6克),生姜切,三两(9克),大枣擘,十二枚,炮附子一枚炮,去皮,碎八片(6克)[服用方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治则方解]病机:表证未解,阳气已虚,津液不足。
治则:扶阳解表。
方义:本方由桂枝汤加附子而成,以桂枝汤解肌祛风,加用附子温经扶阳。
本方与真武汤鉴别:真武汤所治之证属阳虚挟水,有水泛各证,纯里无表;本方所治之证属阳虚及阴,可兼有表证,无水泛为患之证。
真武汤除阳虚见症外,可见心下悸,头眩,身睢动,振振欲摇地,下利等水气上冲或下泄各症。
本方以“汗漏不止”为主症,兼见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小便难等液耗阴伤各症。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与桂枝加附子汤三方均可治疗外有太阳中风证,里有阳气不足之证。
桂枝去芍药汤重在胸阳不足而郁滞;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重在胸中阳气不足而兼虚;桂枝加附子汤重在阳虚,次在阴损。
[辨证要点]本方可以治疗素体阳虚,复感风寒所致的外感中风表虚之证,在中风表虚证的基础上可以见到手足拘挛,肢厥,脉沉而弱等阳虚之证。
本方也常用于治疗阳虚所致鼻出血等证,多伴见脉微芤迟,口淡,身无热象,苔白,尿清等阳虚症状。
临床见面色绕白,头痛,微热,汗漏不止,倦怠无力,恶风寒,指尖冷,四肢拘挛疼痛,小便量少,频数而不畅,舌质淡白,脉浮而虚等症,辨证属阳虚兼有表证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仲景回阳救逆用生附子,轻者一枚,重者大者一枚。
如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等。
治阳虚用炮附子一枚,如本方、附子汤、真武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等;治风湿疼痛,如甘草附子汤用炮附子两枚,桂枝附子汤用附子三枚。
“漏汗”除可以表示汗出外,亦可指体液因阳虚而漏泄不止者,如鼻衄、便血、尿血、二便漏泄不止、妇人漏经带下等。
[仲景方论]《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白术附子汤方)
![桂枝附子汤方(白术附子汤方)](https://img.taocdn.com/s3/m/25ec50c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8.png)
桂枝附子汤方(白术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三枚,生姜三两(三片),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即拍扁)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汤以白芍换附子)
治:风湿
伤寒八几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甘草(炙)二两,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
一服觉身痺,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经方学习-桂枝附子汤
![经方学习-桂枝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c3b1642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7.png)
经方学习-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方: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
分温三服。
桂枝附子汤①【处方】桂枝(三钱)附子(炮.去皮脐.三个)甘草(二钱)【功能与主治】治伤寒八九日不解,风湿相搏,身体烦疼。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活人书有芍药大枣。
桂枝附子汤②【组成】桂枝三两45g(去皮)甘草二两30g(炙)生姜三两45g(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15g(炮)【用法】上药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现代用量】桂枝(9克)生姜(9克)大枣(3枚)甘草(6克)附子(3—6克)【功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
桂枝附子汤③【医宗金鉴】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余依桂枝汤法。
【集解】柯琴曰:是方以附子加入桂枝汤中,大补表阳也。
表阳密,则漏汗自止,恶风自罢矣。
汗止津回,则小便自利,四肢自柔矣。
汗漏不止与大汗出同,从而化变病则异。
延伸阅读桂枝汤与桂枝加附子汤(陈明,北京中医药大学)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首方,后世称之为“群方之冠”。
张仲景使用桂枝汤的范围特别广泛,是《伤寒论》中庞大的症候群之一,张仲景既用它治外感病,也用它治内伤杂病。
但无论将它用于哪个证候范围,都有汗出、恶风的表现,汗出、恶风就是使用桂枝汤的主症,反映了营卫不和的病机。
什么是营卫不和呢?原来人体内有许多重要的气,如营气、卫气、宗气、肾气等等,它们都是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分子。
营气,是主管营养的,所谓营者,营养也,运行于血液中,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
卫气,顾名思义,是保卫人体的气,我们经常提到的人体免疫力、防御力,就是卫气的功能,它运行于皮表,能够保护机体免受外邪的侵害,控制汗孔的开与合,温煦体表维持体温。
桂枝附子汤--温经散寒,祛风胜湿
![桂枝附子汤--温经散寒,祛风胜湿](https://img.taocdn.com/s3/m/63f2fc9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c.png)
桂枝附子汤--温经散寒,祛风胜湿桂枝附子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12g 生姜9g 制附子9g 炙甘草6g 大枣lOg 上5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去滓,分3次温服.(功效}温经散寒,祛风胜湿。
,(主治)风湿痹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临证加减) 1.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基本方为熟附子、细辛、全蝎、片姜黄各6g,桂枝、木防己各9g,大蜈蚣工条,鹿角霜、淫羊藿各12g,晚蚕砂15g。
疼痛以上肢关节为主加羌活、防风;下肢关节为主加独活、牛膝;腰背为主加杜仲、桑寄生。
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
[山西中医,1993,cs,:21] 2.桂枝附子汤及甘草附子汤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方分别治疗,共47例,总有效率为47%,其中用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11例,有效率为55%。
3.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擅尿病神经病变:经用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后,显效工7例,好转30例,改善3例,总有效率100%。
[日本.汉方研究,1981,cs,:212] 4.桂枝附子汤治疗内科急症: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砂石瘀阻之石淋;胸阳不振,心脉痹阻之真心痛;脾肾阳虚,水湿浸渍之水肿等,获得满意疗效。
[湖南中医杂志,1988,ts,:22~23] 5.桂枝附子汤重用轻投治疗低血压:桂枝附子汤本为张仲景治疗“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而设。
根据异病同治的原理,取其辛温益阳通络之功,变煎煮为泡饮,治疗低血压症,屡建奇效。
[浙江中医杂志,1991,(5):200]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又名:白术附子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制附子4。
5g 白术6g 生姜3g 炙甘草3g 大枣6枚上5味,以水300ml,煮取lOOml,去滓,分3次温服。
(功效]温经散寒,健脾利湿。
(主治)风湿相搏于肌肉之间且湿重者。
症见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脉浮细而软。
中医十大类方——桂枝加附子汤
![中医十大类方——桂枝加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6e3a031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f.png)
中医十大类方——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桂枝三两(15g)芍药三两(15g)生姜三两(15g)甘草三两(15g)大枣十二枚(20g)附子一枚(10g)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将息如桂枝汤。
桂枝汤证属于表虚证,若虚的程度更为严重,出现汗出不止,皮肤湿冷,或非但表虚,而且里寒,即体内的阳气亦不足,出现恶寒、手足拘挛疼痛、舌淡、脉迟的时候,仅用桂枝汤原方便不行了,须加附子。
这便成了《伤寒论》的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规定:“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附子是中医常用的温阳散寒镇痛药,有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强心、升高血压、调节微循环、调节体温、调节胃肠功能及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多用于虚寒性的病症(请参见附子类方)。
附子有毒性,药量一般在15g以内,若用大量时,必须配合干姜或生姜,以及久煎1~2小时以减轻毒性。
桂枝加附子汤证如下:1.桂枝汤证见冷汗、皮肤湿冷、过汗、脉弱浮大、舌质淡诸证者;2.桂枝汤证伴见关节疼痛较剧、四肢拘挛者;3.寒疝、腹痛、体痛、手足冷等见脉沉迟、舌质淡者。
以上诸证,属于表虚寒证。
这里要着重就“虚寒”作一说明。
虚是指全身功能衰弱或局部的机体调节功能失调,或自汗、多汗,或大便溏泻、滑泄不禁、漏下不收等。
这在前面已作介绍。
寒与热相对,反映机体反应状态的性质。
寒是指机体的热量不足,生理功能与代谢率低下,患者出现畏寒怯冷、小便清长等证;热指机体的热量过剩,生理功能与新陈代谢亢进,患者出现畏热喜冷、面红气粗、小便黄赤等证。
虚证与寒证在临床上常可并见,称虚寒证,是体内阳气不足的结果。
桂枝加附子汤证便是这种表虚寒证。
——桂枝加附子汤证多见于老人体虚感冒时,或素体阳虚感冒的多汗肢冷。
郭氏曾治疗1例慢性肾盂肾炎的入院患者,因感冒头痛、全身不适、喷嚏、清涕,用参苏饮1剂,指望先解其表,后治其里,不料是夜大汗淋漓、心慌气怯、脉微肢厥,乃以桂枝加附子汤急煎顿服而缓解,其感冒也因之而愈[1]。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腰骶部冷痛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腰骶部冷痛](https://img.taocdn.com/s3/m/c10072d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f.png)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太过,阳气受损,卫外不固,致汗出过多渗泄不止;表邪未解,加之发汗伤阳,腠理不固,不耐风袭,故恶风;阳虚气化无力,汗多伤阴,膀胱津少,故小便难;阳气虚不能温煦,阴津伤,失于濡润,致经脉失养,故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本条太阳卫虚失固之汗漏证,虽有阳虚津亏之病机,但主要矛盾在阳虚不固,津亏是阳虚汗漏所致,故治疗当以扶阳解表为主,阳气得复,一则汗漏可止,津不外泄,阴不续伤;二则阳生阴长,气化功能恢复,自可气化生津。
故以桂枝加附子汤治其本。
该方由桂枝汤加附子组成,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和表;附子辛甘大热,入肾经补火助阳,《灵枢•营卫生会》云“卫出下焦”,附子温肾复阳,故能助卫实表。
桂枝汤与附子相合,温煦阳气,调和营卫,卫气振奋,营卫和调,则漏汗自止,恶风亦罢;阳复汗止,则阴津渐复,小便自畅,四肢调柔,诸证自愈。
临床病例
黄某某,女,39岁,2010年1月17日初诊。
主诉:腰骶部冷痛3年余。
患者3年前始在寒冷季节受凉后出现腰骶部冷痛,后遇冷即作,伴双下肢麻木拘急如触电感、恶寒、汗出,冬季发作次数明显增多,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雷诺病,杂治无效。
近2月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查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抗双链DNA抗422020.09 No.25。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bbce05a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e.png)
桂枝加附子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脉证
桂枝汤证更见汗出恶风明显,小便难,脉沉细、四肢微急者。
方解
附子,辛,甘,大温,无毒。
入足太阴脾、少阴肾。
通行十二经。
暖肾燥脾,除湿逐冷。
退手足之厥逆,舒踝膝之拘挛,回将绝之元阳,降逆上之浊阴。
破症瘕积聚,兼治寒疝,疗癫痫麻痹,并息慢惊。
呕哕膈噎之疾,沉寒痼冷之,泻痢清谷之厄,霍乱转筋之症。
通筋脉而坠胎孕,敛疮口而塞耳聋。
主逐水也;故能治恶寒、身体四肢及骨节疼痛,或沉重,或不仁,或厥冷,而旁治腹痛、失精、下利。
桂枝加附子汤方(胡希恕)
桂枝加附子汤证(刘渡舟)
桂枝加附子汤方第六李翰卿。
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_伤寒论_方剂树
![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_伤寒论_方剂树](https://img.taocdn.com/s3/m/849e4e6fd4d8d15abf234e8e.png)
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
)_伤寒论_方剂树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
)_伤寒论_方剂树 (1)1.原方 (2)1.1.组成:桂枝3两(去皮),芍药3两,甘草3两(炙),生姜3两(切),大枣12枚(擘),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2)1.2.功效: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产后风虚。
(2)1.3.来源:《伤寒论》。
(2)2.建中加附子当归汤 (2)2.1.加:当归、胶饴 (2)2.2.组成:桂枝1两,当归3钱,芍药2两,甘草半两,胶饴半升,生姜1两半,附子3钱(炮),大枣6个。
(2)2.3.功效:吐泻转筋,四肢厥冷,脉微缓者。
(2)2.4.来源:《此事难知》 (2)3.二妙散 (3)3.1.加:人参、白术、茯苓、黄耆、胶饴 (3)3.2.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耆、桂枝(去皮)、甘草(炙)、大枣、芍药、生姜、胶饴。
(3)3.3.功效:痔疾。
(3)3.4.来源:《朱氏集验方》卷六 (3)1.原方1.1.组成:桂枝3两(去皮),芍药3两,甘草3两(炙),生姜3两(切),大枣12枚(擘),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1.2.功效: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产后风虚。
1.3.来源:《伤寒论》。
2.建中加附子当归汤2.1.加:当归、胶饴2.2.组成:桂枝1两,当归3钱,芍药2两,甘草半两,胶饴半升,生姜1两半,附子3钱(炮),大枣6个。
2.3.功效:吐泻转筋,四肢厥冷,脉微缓者。
2.4.来源:《此事难知》3.二妙散3.1.加:人参、白术、茯苓、黄耆、胶饴3.2.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耆、桂枝(去皮)、甘草(炙)、大枣、芍药、生姜、胶饴。
3.3.功效:痔疾。
3.4.来源:《朱氏集验方》卷六。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https://img.taocdn.com/s3/m/c05f1f3d964bcf84b9d57b3d.png)
桂枝加附子汤常见的汤有很多,汤的不同,在含有的营养价值上,也是有着一些区别,因此对汤选择的时候,也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桂枝加附子汤对治疗疾病有着很好效果,而且这类汤在喝的时候,也是不能随意的进行,否则对自身各方面,都是会有很大影响,对这点也是需要进行注意的。
那桂枝加附子汤是什么呢,它的组成都是由什么开始的,也是很多人不太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这类问题,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选择它也是可以放心。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去皮) 芍药9克甘草9克(炙) 生姜9克(切) 大枣3枚(擘) 附子6克(炮)【原方组成】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三钱(炙,9克)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6克)【用法】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
调养如桂枝汤法。
【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桂枝山楂红糖汤材料:药材桂枝10克、山楂20克调味料红糖30克★做法:桂枝、山楂及红糖加水适量煎成汤,去渣取汁。
此为1份的量,可分2次饮用。
★药材功效桂枝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可温经通阳、发汗解表,在妇科方面适用于血虚寒凝之月经不调与痛经症状;加上山楂可增强子宫血液循环。
★医师叮咛寒性体质者,可在经前1星期开始服用此茶饮,至经行第3天止。
月经来潮时可热敷腹部,使经血较易排出,感觉会较舒服。
以上就是对桂枝加附子汤详细介绍,在对这类药物选择,需要根据自身进行需求进行,同时桂枝制作汤上,也是有着不同方式,以上介绍的桂枝山楂红糖汤是不错之选,这类汤对改善女性身体也是有着很好效果,因此是很好选择。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动热静冷病案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动热静冷病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29d1a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1.png)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动热静冷病案
卓某,女,62岁,
腰胁冷、冷热不调半年。
2009-3-17初诊。
腰胁冷,一卧床则如风吹,一动就热、不动就冷,因而心烦。
大便不干,尿清,纳眠可,尺关脉沉细无力,寸脉微浮,舌淡苔滑。
桂枝加附子汤,加干姜:
桂枝30克,白芍30克,生姜2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5克,制附片60克先煎,干姜60克。
3付。
2009-3-24复诊,动则热静则冷大减,腰胁冷稍有缓解,补诉平时汗多,舌淡胖,脉沉弱而寸浮,加重扶阳归肾:
桂枝30克,白芍30克,生姜3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5克,制附片100克先煎,干姜60克,鹿角胶粉10克冲,龙骨20克。
3付。
2009-3-31三诊:腰胁冷、卧床则冷消失,汗多减少,仍稍感动热静冷,上方加砂仁15克,4付痊愈。
按:经曰: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阴阳失调、虚阳浮动,运动时阳气扰动,而安静时阳气不足,因此动则热静则冷。
桂枝汤为仲景和法第一方,桂枝加附子汤,再加干姜,此乃扶阳和阴法,重在扶阳配以和法,以调和阴阳;药合病机,初诊大效,复诊诉腰胁冷稍有缓解,附子加至100克,加鹿角胶温肾填精,辅以龙骨导阳归肾,共10付而愈。
本文转载自/u/30747619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语:《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凡阴阳 之要,阳秘乃固。”阳虚不固,则阴不自守, 汗出、乳漏诸症迭现。本案乳漏量少色清, 伴神倦懒言,畏寒喜温,舌淡,脉缓,阳虚 证见,故用桂枝加附子汤以温复阳气,并加 龙骨、牡蛎以增固摄阴液之功。阳固阴藏, 则乳漏自止,经水亦随之而通矣。
(七)寒疝案
王某,因寒冬涉水兼房事不节,诱发睾丸剧痛,
按语:表阳虚于前,风邪客于后,风中表更 疏,而使自汗加重,阴津亦随之外泄,所幸 虽手足发凉,而未至肢厥脉沉,仍宜桂枝加 附子汤温经复阳,固表止汗,待阳复津回, 则诸症可愈。
(二)误汗致阳虚汗漏案
王某某,男,29岁,1952年10月1日入院。患者 因慢性骨髓炎住院二月余,一日下午感怕冷、头痛, 医者给予非那西汀0.2克、匹拉米洞0.2克,一次服 下,约半小时许,大汗不止,恶风,尿急而无尿液, 急邀中医会诊。检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表情惶 恐,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拘急,坐卧不宁,状甚危 笃,脉沉微而数。诊为大汗亡阳,处方:桂枝10克, 甘草6克,白芍10克,附子10克,生姜1片,大枣3 枚。当即配药煎服,服1剂汗止而愈。(于鸽枕医案)
按语:虚人感冒,强发其汗,不仅伤阳,而 且损阴。大汗淋漓、四肢拘急、脉沉而微, 有阳亡之虞,急以桂枝加附子汤温阳固表, 所幸一剂汗止。若不止,当以四逆汤收功。
Hale Waihona Puke (三)阳虚寒凝腿痛案丁某,男,成人,西北轻工业学院机械厂工人。 1976年秋因两腿膝盖痛而就诊。患者腿痛一月,伸 屈不能自如,阴天下雨则加重,畏寒怕冷,出汗怕 风,口不渴,大便正常,小便色白,少而不畅,曾 在某医院吃过六剂独活寄生汤,无效。详细了解病 史,乃一月前因感冒吃发汗药,发汗过多而又受寒 引起。舌色淡有白苔,脉浮细。病情符合《伤寒论》 第20条,乃发汗过度而阳虚的病证,应用桂枝加附 子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9克、生姜9克、大 枣10枚、制附子9克,水煎服。患者服一剂后,显 著减轻,又服二剂而愈。
(六)乳漏案 孙某,女,38岁,1985年9月10日诊。患者生三
子,未育已十载。半年前双侧乳房乳汁自溢,点滴 不断,量少色清。白天内衣浸湿,需更衣1-2次,至 夜乳溢自停,能安然入睡。乳房不胀不痛,治疗无 效。肢软倦怠,精神不振,嗜睡懒言,畏寒喜温, 月经减少,近2月未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缓。治拟温阳敛阴以缩乳,以桂枝加附子汤化裁: 桂枝9克,白芍15克,熟附片6克,煅龙骨、煅牡砺 各18克,生麦芽20克,大枣10枚,生姜4克。服6剂, 乳漏减少大半,觉口渴欲饮,去生姜、龙骨、桂枝, 附子减半,加麦冬9克,白人参3克,9剂。乳漏停 止,精神渐振。以十全大补丸善后,月经来潮,诸 症悉愈。(戴建林医案)
多方诊治无效而就诊。症见面色青黑,神采困惫, 舌白多津,喜暖畏寒,睾丸肿硬,剧烈疼痛,牵引 少腹,发作则小便带白,左睾丸偏大,肿硬下垂, 少腹常冷,阴囊汗多,四肢厥冷,脉象沉弦。此乃 阴寒凝聚,治宜温经散寒。处方:炮附子(先煎)、 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各30克,黄芪60克,大 枣12克。12剂。兼服:当归120克、生姜250克, 羊肉1000克。上方服后,阳回痛止,参加工作。 (周连三医案)
(四)痹证案(坐骨神经痛)
张某,男,35岁,北京某中学教师。右腰 及臀部疼痛多年,伴有麻木困重感,阴雨天 加重,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但服药效果 不明显,1969年10月初诊,患者舌淡体胖薄 白苔,脉沉弱。应用桂枝加附子汤原方,加 川断、狗脊各15克,水煎服。患者服三剂后, 臀部已不疼痛,仅有麻木感,但弯腰时仍有 疼痛感,又服六剂后腰已不痛,麻木困重感 也显著减轻,又连服六剂痊愈。
按语:房劳伤肾,又加涉水,更伤肾阳,使 阴寒凝聚,经脉失煦而拘急,《内经》所谓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也。用桂枝加附子 汤在于温阳散寒,阳回则痛止。
(八)小腿腓肠肌溃疡案
褚某,男,28岁,通渭县工人。1957年4 月6日初诊。患者右下肢小腿腓肠肌部位发生 疮疡,经久不愈,不能收口,已有月余,溃 疡周围青紫,无红肿,脉沉微。方用桂枝9克、 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 附子3克,水煎分二次服,三剂。患者服上药 后,溃疡白青紫转红,继用上方,再服三剂。 服用上药后,溃疡开始缩小,疮面有肉芽新 生。继用上方,服至十剂,疮面愈合,病告 痊愈。
(五)阳虚鼻衄案
孙某某,男,35岁。10月病鼻纽,出血盈斗,两 昼夜不止,曾服寒凉止血剂无效。脉微,口淡,身 无热,二便自调,给服桂枝加附子汤2剂痊愈。 (李师舫医案)
按语:鼻衄属热者固多,属寒者亦有之。本案出 血盈斗,用寒凉止血,寸功未建。又观脉微、口淡、 身无热象、二便自调,虚寒之机明矣。阳虚不能固 摄血液,亦致鼻纽,故服桂枝加附子汤药到病除。 临床用本方治衄血,应以脉迟芤微、苔白、尿清为 辨证要点。
⑤因寒涉水和房事不节而诱发的睾丸肿硬冷痛,以本 方加黄芪。
【验案】 (一)阳虚漏汗案
顾某,卫气素虚,皮毛不固,动则汗出,忽感风邪,始 则恶寒,浙浙恶风,继则翕翕发热,头项强痛,腰臀酸楚, 间以恶心,自汗淋漓。迁延两日,病势有增,四肢拘急,屈 伸不利,手足发凉,十指尤冷。延余就诊,见其面带垢晦, 怯手,缩足,自汗颇多,气息微喘。此太阳表证,卫虚未厥, 必需一鼓而克之,否则顾此失彼,难保无肢厥脉沉之虞。乃 处以桂枝加附子汤:桂枝9克,赤芍I2克,炙甘草7克,熟附 片15克,生姜4克,大枣10枚。1剂而愈。(余无言医案)
【临证思路】
①本方温阳固表,调和营卫,治阳虚漏汗证,无论是 服西药发汗或中药发汗,亦或不经发汗所致者均有 良效。
②本方温阳摄液,可用于阳虚失摄所致的崩漏带下, 出血等。
③本方通阳散寒逐湿,对于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各种 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阳虚 寒痹者有良效;
④本方温固卫阳,可治“空调病”;
【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
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 汤主之。(20)
【方解】 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熟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
【功效】调和营卫,扶阳固表 【主治】
1、主症:恶风,汗漏不止,四肢微急,屈伸 不利,小便难。 2、副症:发热,脉浮或浮大而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