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生平
文徵明文言文全文翻译
文徵明,字徵仲,号衡山,吴郡吴县人也。
生于明宣德三年,卒于嘉靖三十八年。
徵明幼聪慧,读书过目成诵,年十四,能属文。
弱冠之岁,游学于京师,受业于翰林院编修杨慎。
慎器之,以为文士之英也。
徵明归,益肆力于学,遂以文学显于世。
嘉靖五年,举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九年,擢右庶子,迁礼部右侍郎。
十一年,以母丧归。
十四年,起复为翰林院编修。
二十年,充经筵讲官。
二十一年,迁礼部尚书。
二十三年,擢南京吏部尚书。
二十五年,以疾乞归。
二十七年,起为南京吏部尚书。
三十年,致仕,归吴县。
徵明在朝,清正廉洁,不附权贵,以文才著称。
徵明性好古,博学多才,工于书法,尤精于行书。
善属文,诗、词、赋、颂、赞、记、序、跋、疏、表等无不精妙。
其书法与赵孟頫、黄庭坚并称“三绝”。
徵明亦善画,尤工山水,师法李成、范宽。
画有《衡山图》、《石湖秋色图》等传世。
徵明性恬淡,不慕荣利,常以诗酒自娱。
与人交,以诚信为本,不尚虚名。
平生好施,乐善好施,凡遇贫病者,必竭力周济。
其德行高洁,为世所重。
嘉靖三十八年,徵明卒,年八十有四。
遗命薄葬,不立碑。
朝廷赐谥文定,以表彰其德行。
吴郡人士皆为之立祠,以纪念其功德。
译文:文徵明,字徵仲,号衡山,是吴郡吴县人。
生于明朝宣德三年,卒于嘉靖三十八年。
文徵明自幼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十四岁时就能作文。
成年后,他前往京师游学,拜翰林院编修杨慎为师。
杨慎非常器重他,认为他是文士中的英才。
文徵明回到家乡后,更加努力地学习,于是凭借文学才华在世间声名鹊起。
嘉靖五年,文徵明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
九年,晋升为右庶子,后调任礼部右侍郎。
十一年,因母亲去世而辞官回家。
十四年,重新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
二十年,担任经筵讲官。
二十一年,升任礼部尚书。
二十三年,被提拔为南京吏部尚书。
二十五年,因病请求辞官。
二十七年,重新被任命为南京吏部尚书。
三十年,退休,回到吴县。
文徵明在朝为官时,清正廉洁,不攀附权贵,以文才著称。
文徵明喜好古物,博学多才,擅长书法,尤其精通行书。
文徵明书法作品鉴赏
文徵明书法作品鉴赏一、文徵明生平简介文徵明(1470 - 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他是明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但仕途坎坷,九次参加乡试才于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
他在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二、文徵明书法风格特点1. 小楷- 结构上,他的小楷严谨规整,疏密得当。
字的重心平稳,各个部件之间的搭配和谐。
在整体布局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均匀,给人一种端庄秀丽、清新雅致的美感。
2. 行书- 结构方面,行书的结构较为舒展,相较于小楷更加灵活多变。
字的大小、长短、宽窄相互错落,富有变化。
整体的行气流畅,有一气呵成之感。
3. 草书- 文徵明的草书虽然不像他的小楷和行书那样常见,但也有独特之处。
他的草书线条婉转流畅,富有韵律感。
在书写时,笔势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一般。
例如他的一些草书手札,笔画的轻重、缓急处理得恰到好处,体现出他对草书笔法的深刻理解。
- 书法特点鉴赏- 从笔法上看,此作品用笔细腻,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都有丰富的变化。
在书写长笔画时,如“长横”“长竖”等,能够保持中锋用笔,使笔画圆润而有立体感。
短笔画则简洁明快,与长笔画相互搭配,形成节奏感。
- 结构上,字的形态多姿,有正有斜。
一些字重心偏移,但通过笔画的巧妙安排又能保持整体的平衡。
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明显,通过笔画的伸展和收缩,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空间感。
- 整体的风格淡雅清新,与落花诗的意境相契合。
书法的墨色变化也较为丰富,浓淡相宜,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 书法特点鉴赏- 笔法方面,文徵明在书写此作品时,笔法稳健而不失灵动。
他对笔画的粗细控制得很好,在表现一些厚重的地方,如“大”字的横画等,笔画粗壮有力;而在一些需要轻盈的地方,如“之”字的捺画等,则纤细灵动。
明代文徵明的个人简介
明代文徵明的个人简介文徵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明代文徵明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生平文徵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十一月六日(1470年11月28日),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于成化八年(1472年)与吴宽、杨一清、司马垔、桑悦等同榜进士,成为家族中首位进士,成化十年(1474年)任永嘉知县自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
文徵明少时即享才名,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八年(1495年)26岁到嘉靖元年(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
嘉靖二年(1523年),54岁时,文徵明才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
此时其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心中悒悒不乐。
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潜心诗文书画。
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
文徵明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时为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二十日(1559年3月28日)去世,私谥贞献先生。
衡山居士文征明生平简介
衡山居士文征明生平简介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号衡山居士,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衡山居士文征明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文征明,又作文徵明,原名为壁,一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而改字为征仲,号衡山居士,长州人,明代非常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征明生于1470年,家世武弁,从他的祖父开始以文显,他的父亲文林在1472年中进士,后任永嘉知县。
文征明少时便享有才名,但是在科举上却颇为坎坷,自1495年到1522年期间,他十次应举均落第。
1523年,文征明五十四岁,得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了吏部的考核后被授为翰林院待诏。
此时的文征明书画已负盛名,因此在翰林院中遭到嫉妒与排挤,四年后辞归出京,回苏州定居,不再求仕进,而潜心诗文书画。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求其诗文书画者络绎不绝。
1559年,文征明去世,享年九十岁,私谥贞献先生。
文征明在书画上的造诣非常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堪称全才,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与沈周一同开创了“吴派”。
在诗文上,文征明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
文征明主要作品有《真赏斋图》、《绿荫草堂图》、《甫田集》等。
衡山居士文征明的书画文征明的原名是文壁,字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文征明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学多识广,在诗词上拜白居易、苏轼为师,在文学上拜吴宽为师,在书法上拜李应祯为师,在绘画上拜沈周为师。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文征明在诗文、书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诗文上他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他是“吴门四家”之一。
文征明的画虽然是师从于沈周,但是又有着自己的特色。
文征明非常尊敬宋元朝代那些以自身遭遇作为素材的画家,而且又肯定明朝的画家,所以他很明白自己的实力,从而能独创出神气活现的作品,这是谁也无法模仿的。
文征明书画中很多都表现了光辉的形象,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某种感性的激情。
明代文征明的个人简介
明代文征明的个人简介文征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明代文征明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人物生平早年时光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11月28日),文征明生于一个武官家庭。
成化八年壬辰(1472年),父林举进士,担任温州永嘉县令。
携家赴任。
母祁氏相继携文征明兄弟前往文林赴任地。
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年),文征明小时候生性迟钝但是为人忠厚。
同年五月廿七日,母祁氏卒。
于是被抚养于里中外祖母家。
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年),7岁的文征明还不能说话,但父亲文林认为他会大器晚成。
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年),11岁开始能说话,于是就读外塾。
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年),父文林起复知博平县。
征明随侍。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年),文林因为政绩考核要前往京城,征明随侍。
不久提拔为南京太仆寺丞,请假回归故里。
返吴后,文征明与唐寅、都穆结为朋友;并且跟从都穆学诗。
唐寅也经常来到文征明家,向文林请教。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随父在安徽,读书并且认真体会古人之德,能自会有所得。
后其父担任太仆寺少卿,文征明作为官属,陪侍父亲文林左右。
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年),从安徽归还故乡,成为乡里的秀才。
岁试时,宗师批评文征明其字不佳,评价为三等。
明四家——文徵明(1470—1559)
2 8艺 博览At p 术 r xo E
c -s- t se as a t c
量
《山 水 图 》
文徵 明
扇面
纸本
设 色
纵 1 厘米 61
横4 厘米 67
中国 台北 故宫博 物 院藏
图中远 山隐约 .连 绵起 伏 ;悬
崖 巨 壁 .苍 松 古 树 . 洲 渚 汀 际 .杂 树成 林 .茂 密葱 郁 。房 屋 掩 于 树 间 . 一 老 者 凝 神 窗 外 .涧 泉蜿 蜒 .下 泻八 溪 。格
基 c - t 0 e s 北
明四家一 文徵明 (4 0 5 9 17 —15)
明代书画家 。初名壁 ,一作 璧 .以宇行 ,
更 字 徵 仲 ,号 衡 山居 士 ,长 洲 ( 江 苏 苏 州) 今 人 。少时学文 于吴宽 ,学 书法于李 应祯 ,学画
于沈周 。与祝允 明 、唐寅 、徐 祯9 相结 交 ,人 即
称 “ 吴中四才子 ”。s 岁 以岁贡生 荐试吏部 , 4 任翰林院 待诏 ,三 年辞归 。擅画 山水 ,远师郭 多写江南湖 山庭园和 文人生 活。亦善花
卉 、兰竹 、人物 ,亦工书能诗 。
《 雨连 村图》 积 文徵 明 立轴 纸 本 水 墨
调 高 雅 .稳 重 而 文 静 . 虽 有 元 四家 ”及董 、米 根底 .却
自具 风 貌 。
A p dE o艺术博览 29 x
纵8 厘米 79
横2 厘米 91
I 波士顿艺 术博物馆藏 美) 此图 笔 墨疏 简 .属 于 粗 文 画 风 。 远 山用 笔轻 柔淡 润 .随意 勾 出 山体 轮 廓 .再 略施 渲染 .以浓 墨点 苔 。近树 和 中景 树 木 亦用 墨 点 成 .或 浓或 淡 .而 疏 密不 显 .
明代画家文征明与明代绘画特点
明代画家文征明与明代绘画特点1. 文征明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文征明(1470年-1559年),字子昂,号南石,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
他出生于江苏无锡,早年曾在南京大书院学习儒学,后以才华出众而被聘为皇室画师。
文征明对于绘画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尤其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
他的作品注重形神兼备,将写实手法与意境表达相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征明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并且在创新中融入了自己的个人理念和感悟。
2. 明代绘画的背景和特点2.1 社会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这个时期社会稳定繁荣,士人地位提高,艺术活动也十分活跃。
2.2 绘画特点明代绘画延续了宋元时期的传统,但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 强调写实和表现力:明代绘画注重对自然景色的准确描绘,同时也追求表达感情和意境。
画家们通过观察、真实再现以及个人感悟,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的作品。
- 重视构图和形式美:明代绘画注重画面的整体结构,善于运用对比、层次和节奏等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美感。
- 多样化的题材和风格:明代绘画既有山水田园的宁静场景,也有宫廷宴会、神话传说等绚丽多彩的题材。
不同画家还各自追求风格上的差异,形成了多种不同流派。
3. 文征明在明代绘画中的地位与影响文征明以其卓越才华和个人艺术追求成为了当时绘画界备受关注的焦点。
他对于山水花鸟等题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展出了独特而精湛的绘画技巧。
文征明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提倡以自然为师,注重细致观察和表现力,这种观念在后来的绘画界影响广泛。
他以真实写实的手法和审美理念,开拓了明代山水画的新境界,并对后世山水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对于技巧和形式方面的影响外,文征明更重要的是在艺术理念上给了后人许多启示。
他试图将书法与绘画相融合,通过笔墨之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与内心体验,注重创作中融入个人思想感悟和审美趣味。
4. 总结明代画家文征明以其独特而精湛的技艺在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文征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 字徵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 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 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 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 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 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 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 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 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 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 《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 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 的自家风貌。
• 文徵明有一个爱他、知他的父亲。当别人 以为他弱智时,父亲不以为然,“儿幸晚 成,无害也。”一切竟被文林不幸言中, 在接下来的北京会试中,唐寅牵涉科场弊 案,黯然返乡,命运从此跌入谷底。而文 徵明虽然科举不第,经过刻苦努力,却成 为吴门画派的主将和旗手。并以其漫长的 一生,成为影响文人画未来发展的重要人 物。一个天赋平平的孩子,通过后天的勤 学苦修,终于成长为伟大的艺术家。
欣赏
• 公元1470年,大明成化六年,文徵明出生 在苏州府长洲县的一户官宦人家。他原名 文壁,字征明。后 “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在父亲文林 的安排下,文徵明师从吴宽学习古文。吴 宽是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会试、廷 试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作为同科进士 的父亲文林,让文徵明拜吴宽为师,是希 望他能够在科场上有所作为。然而,文徵 明前后参加不下十次科举考试,竟然全部 失败了。
文徵明小楷文赋
文徵明小楷文赋一、文徵明小楷文的背景介绍1.1 文徵明的生平概况文徵明(1470年-1519年),字舜甫,后改字文蔚,号默然,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明代文人画家、书法家,被誉为“明代四大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小楷字体而闻名于世,为后世所推崇。
1.2 小楷文的定义和特点文徵明的小楷文,是他在书法创作中的一种字体风格。
小楷即是指相对于大楷字体而言的一种字体形式,其特点是线条细腻、笔画清晰、毫无瑕疵。
文徵明的小楷文不仅技艺高超,而且风格古朴典雅,独树一帜。
二、文徵明小楷文的艺术价值2.1 小楷文的审美价值文徵明小楷文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其从容自信的笔势、细腻工整的线条,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小楷文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独特魅力,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美感。
通过观赏文徵明小楷文,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2 小楷文的文化价值文徵明小楷文源于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小楷文的发展离不开先贤的倾心研究和创作,它是中国书法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文徵明小楷文的文化价值在于它能够传递中国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3 小楷文的艺术成就文徵明的小楷文是他精湛书法技艺的最佳体现。
他对笔画的运用熟练自如,通过细腻的线条表达出文字的含义和人物的神态。
文徵明的小楷文不仅形神兼备,还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展现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独特成就。
三、文徵明小楷文的传承和影响3.1 小楷文的传承意义文徵明小楷文的传承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传统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世书法家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对象。
文徵明小楷文的传承能够保持其独特的技法和风格,为后人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参考。
3.2 小楷文的影响与传播文徵明小楷文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而是遍及全球。
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和学习。
文徵明小楷文在中国书法界的地位举足轻重,被广大书法爱好者所推崇。
同时,小楷文也成为了世界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风格,受到国际书法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书法家文徵明的生平介绍
书法家文徵明的生平介绍个人概述文徵明,1470年生,1559年逝世,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书画家。
初名璧,以学行更字徵仲,号衡山、衡山居士。
斋名停云馆。
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多才艺,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
书法初师李应桢,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
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楷,人称有“二王”风骨。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洞”。
擅画山水、花卉、人物。
学生甚多,形成“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全称“吴门四家”。
传世作品有《绝壑鸣琴图》轴,现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院。
《真赏图》卷,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二湘图》轴,藏故宫博物院。
其子彭、嘉,侄名伯仁,皆能世其家学,有名于时。
《赤壁赋》,文徵明书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纸本墨迹,行书。
纵34厘米,横530.7厘米。
此卷书法,作者驾驭自如,气势流贯。
此行书卷大概是文徵明用软毫书就,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导送准确。
一些横画汲取了黄庭坚的笔法,略有变化,可见,这幅行书的用笔遒劲,摹写黄山谷而又自出机杼,笔意纵逸,在温润中含有苍劲,在整饬中时出老辣,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使人感到文徵明此时已进入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境界之中。
职业生涯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
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
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
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
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文徵明四体千字文高清版
文徵明四体千字文高清版一、介绍1.1 文徵明文徵明(1470年-1523年),字子安,号松雨,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是明代中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被誉为”文人三杰”之一。
1.1.1 文徵明的生平•1470年,文徵明出生在江西吉安的一个士族家庭。
•1489年,文徵明进入明成祖朝的国子监学习。
•1501年,文徵明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得进士称号。
•1506年,文徵明因为不满明武宗朝的腐败现象,放弃了官职,开始以艺术为业。
•1523年,文徵明逝世。
1.2 四体千字文四体千字文是文徵明创作的一篇千字文,以楷、隶、篆、行四种字体写成。
这是文徵明在书法艺术上的一次探索和创新,也被认为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件珍贵艺术瑰宝。
二、四体千字文的意义2.1 体现文徵明的独特风格文徵明以其擅长四种字体的书法而闻名,四体千字文正是他将这四种字体融入到一篇文章中的杰作。
这篇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书法技艺,也彰显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2.2 表达文化内涵四体千字文通过千字文的形式,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
每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和象征,展示了中国文字和文化的丰富内涵。
2.3 丰富书法形式四体千字文的创作,使文徵明的书法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通过四种不同的字体,他展示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形式。
三、四体千字文的结构3.1 篆体部分篆体部分是四体千字文的开头部分,也是最为独特的一部分。
篆字作为古代的一种字体,有着古朴、雄浑的风格,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3.1.1 篆体部分的特点•线条遒劲有力,筆画簡潔而厚實。
•字形方正,符合篆書的特點。
•筆劃多為橫、豎、撇、捺,角度明確。
3.2 隶体部分隶体部分是四体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隶字作为古代的一种字体,有着流畅、优美的特点,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2.1 隶体部分的特点•线条流畅而有韵律感。
•字形流畅,书写风格自由灵动。
•斜线和直线的组合运用巧妙,装饰性较强。
3.3 行楷部分行楷部分是四体千字文的第三部分,行楷是一种书写速度较快、形状较简化的字体,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
明代著名画家文徽明介绍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从小开始就学习了各项艺术。
相传吴宽为其父亲守丧而停留在故乡苏州的时候,文徵明曾就近从他学习古典的艺术。
这是九岁时,一四七八年的事。
十年后的一四八八年又随李应祯学书法,翌年一四八九,二十岁的时候藉着沈周的摹本习画。
了种种画风,文徵明一方面吸收理解,一方面创文征明苏州石刻像造出自己的方法。
他由沈周身上学得了被沈周称为绘画上唯一能传授的“意匠”。
所谓“意匠”,换句话说是指沈周对场景的构造能力,或许还正确些。
沈周晚年的作品《落花图》和几乎同时期一五○七年的文徵明初期作品《雨余春树图》作比较,在形式、笔致和主题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但两者同属于青绿山水,其基本构图上的类似点应可被注意到。
这一点在文徵明截取山坡的角度更明显。
从前景看过去,可看出二者的基本型态:坡顶变成平形的小山的,呈现一片无际的平淡和宁静;石头由各个圆形结成带状分布参差。
这些都交互搭配色彩:丘陵上部用淡绿色,侧面涂上暖暖的黄褐色,石头或是青色的,或是青绿色的。
各个形状虽都是独立的个体,却彼此紧紧地结合着。
使用了这两种“像”,文征明在自己画中设计了一连串的“区域画面”。
这一个“区域画面”从右到左,从左到上,又从右折回,最后到达最顶部。
在这部分,随着两侧远处灰色的山,成为全图的核心;同时,有平顶的山,距离变远了,连带地也看出形状有所变化。
留白部分的抑制感觉把依据这两个主题而使用的技巧作更一层的肯定。
从构图上来看,沈周在落花图里,形态和空间的处理仍是如此的。
文徵明 书法
文徵明书法一、文徵明简介文徵明(1470年-1559年),字仲篪,号墨池,明代画家、书法家。
他是明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文徵明是唐伯虎的徒弟,继承了唐伯虎的画风,却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画作清新俊逸,具有独特的气质。
除了绘画,文徵明还擅长书法,他的书法风格凝练秀逸,极富艺术韵味。
二、文徵明书法的特点2.1 流畅自然文徵明的书法追求自然与流畅,有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
他的字形饱满圆润,结构严谨,筆画连贯而不刻意。
文徵明注重墨色的变化,用墨浓淡来体现字的笔画结构,使得字形显得生动有力。
2.2 随心所欲文徵明的书法充满个人特色,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规矩,大胆地进行创新。
他喜欢运用丰富的装饰性线条和点缀,通过构图和布局的变化,使字体更加生动活泼。
他的字的形态多变,创意十足,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感觉。
2.3 自由舒展文徵明的书法笔调舒缓而自由,他的字体自由度很高,脱离了传统的束缚。
他善于运用不同的笔画技法,如点画、柳叶、钩弯等,使得字体形态变化多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舒展自由的感觉。
三、文徵明书法作品欣赏3.1 《文徵明赞》这幅作品是文徵明的一首赞诗,也是他的书法力作之一。
整篇赞诗以楷书体书写,字迹流畅圆润,结构严谨。
字的布局平衡,行间距离得当,显示出文徵明的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2 《谢小风师兄》这幅作品是文徵明给他的朋友谢小风写的一首草书诗。
整首诗以草书体书写,字迹横竖交错,筆势豪放有力。
文徵明运用了丰富的笔法,如狂草、飞白等,增加了诗作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展现了他的书法造诣。
3.3 《水调歌头》这幅作品是文徵明根据苏轼的《水调歌头》创作的一幅行书作品。
整幅作品以行书体书写,字迹遒劲有力。
文徵明在书写中运用了很多韵律性的技巧,使得字与字之间有一种韵味的呼应,给人以流畅舒展的感觉。
3.4 《自叙帖》这幅作品是文徵明的一篇自传,也是他的书法代表作之一。
整篇自传以楷书体书写,字迹规整有力,结构严谨。
文征明的故事
文征明的故事摘要:一、文征明简介二、文征明的学艺历程1.家庭背景2.师从名家3.刻苦学习4.渐露头角三、文征明的书法成就1.篆书2.隶书3.行书4.楷书四、文征明的影响力和地位1.书法传承2.文化影响3.后世评价五、文征明的故事启示正文:【一、文征明简介】文征明(1470-1559年),字子重,号衡山,江苏吴县人,明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与祝允明、王宠并称“吴中三杰”,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二、文征明的学艺历程】1.家庭背景:文征明出生在一个诗书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擅长书法和绘画。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他自幼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师从名家:文征明年轻时,曾随父亲文森学习书法,后又拜师学画。
他广泛涉猎,不拘一家一派,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3.刻苦学习:文征明非常勤奋,日夜钻研书画技艺。
他曾说:“书画之道,非勤不能至。
”他的刻苦精神为后人所称颂。
4.渐露头角:文征明逐渐在书法界崭露头角,他的作品受到广泛好评,与祝允明、王宠并称为“吴中三杰”。
【三、文征明的书法成就】1.篆书:文征明的篆书独树一帜,他将古文字的形态美与自身的艺术风格相结合,开创了一种新的篆书风貌。
2.隶书:文征明的隶书作品具有浓厚的书卷气,笔画流畅,结构严谨,被誉为“隶中之冠”。
3.行书:文征明的行书作品行云流水,潇洒自然,富有诗意,成为当时书法界的翘楚。
4.楷书:文征明的楷书功底深厚,他借鉴古人之长,融合自己的见解,形成了独特的楷书风格。
【四、文征明的影响力和地位】1.书法传承:文征明的书法作品传世较多,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世名家都对他表示敬仰,并将其视为书法学习的典范。
2.文化影响:文征明不仅是书法家,还是文学家、画家。
他的诗词、绘画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后世评价:文征明被誉为“文人画家之首”,在书法界享有极高声誉。
他的作品和事迹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文徵明作品
文徵明作品
摘要:
1.文徵明的简介
2.文徵明的艺术成就
3.文徵明的代表作品
4.文徵明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文徵明,原名文璧,字徵明,号衡山,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他生于明宣德九年(1434 年),卒于万历八年(1580 年),享年147 岁,是明朝中期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文徵明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绘画和书法两个方面。
在绘画方面,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等,尤以山水画最为著名。
他的山水画取法于宋元名家,注重笔墨和构图,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
在书法方面,他精通行书、楷书、隶书等,尤其擅长行书,被誉为“明朝第一行书家”。
文徵明的代表作品有《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寒梅傲雪图》等。
其中,《千里江山图》是他的山水画代表作,画面上江山壮丽,气势磅礴,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
文徵明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典范,被誉为“文人画的高峰”。
同时,他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
在总结文徵明的艺术成就时,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勤奋和毅力。
他一生致
力于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不仅在绘画和书法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涉猎诗歌、散文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文徵明 千字文
文徵明千字文文徵明,字子安,号石谷,明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明代文坛“四大家”之一。
他以才情卓越、书画造诣深厚而著称,作品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文徵明的生平经历、艺术特点、作品赏析三个方面,对他进行全面介绍。
文徵明生于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家境优渥,因此他的学识和艺术修养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他从小喜爱书法和绘画,对于文学也有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担任过举人、监生和官员等职位,但他更喜欢自由的文化生活,因此多次辞官,专心从事书画创作。
他的生平经历是他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石,为他的作品增添了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文徵明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中。
他的书法擅长楷书和行书,字体方正、刚劲有力,笔画挺拔有力,犹如行云流水,给人以舒畅、自由的感觉。
他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他对山水的描绘精准而细致,运用墨色变化,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在人物画方面,他尤其善于表现人物的神情和性格特征,他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而有魅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文徵明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千字文》。
《千字文》是一篇以千字形式编写的教材,旨在帮助人们学习汉字。
文徵明在书写《千字文》时,不仅仅是抄写,而是在字形的基础上,注重字的气韵、结构和构图,使每个字都具有艺术的美感。
他的《千字文》在字体笔画的变化上丰富多样,以正楷为主,但也融入了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使得《千字文》成为了文徵明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明代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除了《千字文》之外,文徵明的其他作品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例如他的山水画作品《玩山图》,画面中山水秀丽,水墨流淌,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又如他的人物画作品《善童行春图》,画面中人物活灵活现,形象逼真,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总的来说,文徵明是明代文坛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才华横溢、作品精美绝伦,对于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明代诗人文徵明的诗歌艺术及其时代背景
明代诗人文徵明的诗歌艺术及其时代背景引言明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艺术家和文人墨客。
其中,文徵明作为明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既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也展现了他个人的文学追求。
本文将通过介绍文徵明的生平背景、明代社会背景以及他的诗歌艺术特点,来探究文徵明诗歌艺术与其时代背景的关系。
一、文徵明的生平背景1. 文徵明的出身文徵明,字子昂,号文同,江西吉安人,生于明代万历年间。
他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地方官员,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文徵明自幼聪慧好学,熟读古典文献,尤其对诗词文学特别感兴趣。
2. 文徵明的求学经历文徵明在求学过程中得到了良师的指导和熏陶,尤其受到了明代前辈文学家的影响。
他曾师从江西的杨衡、赵宗汉等一流文人,并深受他们的赏识和推崇。
在他的师父的影响下,他的诗歌才华逐渐得到培养和发展。
3. 文徵明的官场经历文徵明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
他先后担任过江西、福建等地的一些地方官职,并得到了一些政治上的机会。
然而,他对政治并不感兴趣,对文学和艺术才是真正的热爱。
他在官场上的经历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二、明代社会背景1. 明代社会的政治状况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变革的时期。
明初的建立为中国带来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社会环境。
然而,明代中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这种政治状况也体现在文徵明的诗歌中,他常常表达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不满和忧虑。
2. 明代社会的经济状况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发展较为繁荣的时期。
在明代,商业、手工业和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然而,明代后期,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政治腐败和耕地的大规模转为私田,导致社会经济状况出现了下滑。
这种情况也在文徵明的诗歌中得到了反映,他经常表达对社会不公和贫困人民的关注和思考。
【最新2018】文徴明简介-优秀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文徴明简介篇一:文征明简介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
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
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
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
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
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
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
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文征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
后来文征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
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征明的启蒙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徵明生平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
曾祖惠,始居苏州。
祖洪,易州涞水教谕。
父林,官至温州知府。
母祁守端,兄奎,弟室。
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一岁十一月初六日生。
世居苏州府长洲县德庆桥西北曹家巷(今苏州市东北部)。
成化七年辛卯(1471)二岁成化八年壬辰(1472)三岁父林举进士,除温州永嘉县令。
携家赴任。
母祁氏寻携文徵明兄弟返里。
成化九年癸巳(1473)四岁成化十年甲午(1474)五岁成化十一年乙未(1475)六岁祖洪以乙榜授易州涞水教谕。
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七岁生而外椎,时方能立。
五月廿七日,母祁氏卒。
就抚于里中外祖母家。
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八岁语犹不甚了了。
或疑其不慧,父林独器之,以为当晚成。
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九岁冬,祖洪自涞水教谕谢病归。
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十岁八月,祖洪卒,年五十四岁。
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十一岁始能言语,就外塾。
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十二岁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十三岁父林起复知博平县。
徵明随侍。
成化十九年癸卯(1483)十四岁随父在博平。
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十五岁随父在博平。
博平岁贡梨为民患,林命悉伐去。
又论邑内德府赐田,官校征收子粒不便,乞付有司自纳,得允所请。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十六岁父林以考绩还朝,徵明随侍。
寻补南京太仆寺丞,谒告还里。
返吴后,徵明与唐寅、都穆订交;从穆学诗。
寅亦时来徵明家,向文林请益。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1486)十七岁与兄奎侍父在滁州南京太仆寺。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十八岁随父在滁,读书务稽古人之德,能自得师。
为太仆寺少卿,文徵明以僚友弟子,给事左右。
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十九岁自滁还里,为邑诸生。
岁试时,宗师批其字不佳,置三等。
由是精研书法,刻意临学。
与蔡羽、吴爟订交。
弘治二年己酉(1489)二十岁时学官严厉,拘文法,循章句。
徵明习程式之文,而中心窃鄙之。
以其间隙读《左传》、《史记》、两《汉书》及古今文集。
与祝明、都穆、唐寅倡为古文辞。
祝允明、杨循吉皆折辈行相交。
初识沈周,观沈周画《长江万里图》于双娥精舍,意颇歆会,因从周学画。
周初不欲徵明以艺事妨举业,终乃倾以相授;且极爱重之。
弘治三年庚戌(1490)二十一岁春,以省父至滁,游琅琊山、醉翁亭。
弘治四年辛亥(1491)二十二岁从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书。
应祯书迹清古,以书诀授徵明。
秋,返里。
弘治五年壬子(1492)二十三岁父林移病归,适李应祯致仕,同舟东归,相从甚乐。
抵家后,于所居隙地筑停云馆。
娶昆山吴愈第三女。
徵明内行淳古,与夫人白首相庄,生平无二色。
从史鉴、赵宽游。
与朱存理、邢参等交游。
弘治六年癸丑(1493)二十四岁七月,祖母吕氏卒。
秋,至江浦。
以父命从庄昶游。
冬,归。
是年,李应祯卒。
弘治七年甲寅(1494)二十五岁题友婿王银钩勒竹诗。
跋夏昺画《云山图》。
得古砚,名之曰“五星”,诗以纪之。
时唐寅放诞不羁。
徵明虽与风尚各别,而欢然过从无间。
跋东坡《楚颂帖》。
初,曾以《孔子庙碑》易朱存理藏《汝南帖》,考定为米芾手临。
都穆见而称爱,遂题而归之。
弘治八年乙卯(1495)二十六岁以父命从吴宽游,时宽丁继母忧于家,悉以古文法授之,且为延誉于公卿间。
秋,始赴应天乡试,不售。
识金陵顾璘、陈沂、王韦、徐霖。
画《金焦落照图》。
尝与寅商酌画法,以为作画应以六朝为师,设色以闲淡为贵。
又谓南宋李唐丘壑布置,可为初学之师。
十二月廿日,借观唐寅所藏《东观余论》,题后。
弘治九年丙辰(1496年)二十七岁二月,妻母夏氏卒。
夏氏,故太常卿、墨竹大家夏昶之女。
与吴纶、吴仕、黄云等交游。
是年,史鉴卒。
弘治十年丁巳(1497)二十八岁与徐祯卿、钱同爱、朱凯、张灵等交游。
徵明既博古善议论,又洽闻元、明之际旧事,为时推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号称为“吴中四才子”。
跋沈周临王蒙小景。
是年,长子彭生。
弘治十一年戊午(1498)二十九岁春,父林出任温州知府。
秋,二试应天不利,唐寅领解。
父林在任,还书诫慰之。
有《咏文信国事》诗,又画信国公像。
冬闰月,与沈周、祝允明、杨循吉、徐祯卿、唐寅、蔡羽等追和倪瓒《江南春》。
时倪卷藏许国用家。
弘治十二年己未(1499)三十岁都穆、朱应登举进士。
唐寅因徐经科场案牵累下狱,罢黜为吏,不就归。
寅之得祸,都穆实发其事。
寅既誓不与相见,而吴中诸公皆薄之。
唐寅既被黜,撰长书致徵明,以述所志。
又将远游闽、浙、湘、赣,以弟托之。
六月七日,父林卒,年五十五岁。
徵明挟医省疾,后三日而至。
林在温州,省重役,疏滞狱,重人民,广文风。
郡邑循例致厚赙几千金,尽却不受。
迨柩抵家,吊者纷然。
初,林善术数之学,欲以授徵明,徵明谢不能。
至是乃承遗命焚之。
是年,次子嘉生。
弘治十三年庚申(1500)三十一岁以继母命,与兄析居。
六月十日,跋沈云鸿藏云康里巙书李白诗及自作诗。
十月,手抄父林所撰《琅琊漫抄》,总四十八则。
与徐祯卿同观宋徽宗《王济观马图》及郑思肖画兰,与祯卿各题诗画兰卷上。
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三十二岁与薛章宪交游。
九月,有滁州之行。
时陈公度方从徵明学《易》,至是归。
除丧服,读书奋励,丙夜不休。
是年,跋王云所藏詹希元书王宾《叙字》。
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三十三岁常熟顾氏自闽中移植荔枝数本,与沈周同赋《新荔篇》并作图。
春与浦应祥、王铨登洞庭东山。
时唐寅倦游归里,因病不复出,托丹青以自娱。
五月,薛章宪以嗜杨梅来吴。
因徵明食性多禁,尤不喜此,与沈周同作诗相戏,作《解嘲诗》。
是年,侄伯仁生,兄奎长子。
弘治十六年癸亥(1503)三十四岁时唐寅任达自放,落魄逾甚。
徵明每规劝之,几致失和。
为王献臣书扇,并题所藏元赵雍画马。
饯别毛珵赴山东参议而作《隶书毛先生践行诗册》。
与徐祯卿合刻倡和诗《太湖新录》。
是年,陈淳已从游。
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三十五岁春,沈周作《落花诗》十首,徵明与徐祯卿有和作,周喜而反和之。
秋,徵明应试至金陵,谒吕;时官南太常寺卿,又续和之。
沈周益喜,又从而反和之。
十月,徵明小楷各诗并记。
七月,三试应天,不售,陈淳同行。
观唐阎立本画、元赵孟頫书,跋之。
友人尝掘地得宋高宗与岳飞手敕刻石,沈周与徵明皆题《满江红》词。
又沈周画山栀以配徵明画菊并题。
是年,第三子台生。
吴宽卒。
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三十六岁人日,与友人朱存理、吴次明、钱同爱,门生陈淳等雅集于自家停云馆,作《人日诗画卷》。
春,许国用及吴爟先后雨中来访,题画赠之。
时徵明画名,已盛称于吴中。
秋,与祝允明等有和王鏊白莲花诗。
时鏊方以父忧在家,徵明从游。
明武宗正德元年丙寅(1506)三十七岁四月,与杜启、浦应祥、祝允明、蔡羽、朱存理、邢参等同修《姑苏志》成。
主修王鏊,以吴宽等旧稿搜补以成,共六十卷。
沈周临元黄公望《富春大岭图》见赠,赋诗以谢。
正德二年丁卯(1507)三十八岁兄奎以事遘难,百计为之调护,累月而事解。
五月十一日,往相城访沈周。
周命钩抚无锡华氏藏《唐摹万岁通天进帖》。
秋,四试应天,不售。
正德三年戊辰(1508)三十九岁二月,为长洲教谕莆田林僖写《丘壑高闲图》。
僖,林俊之弟。
望日,与吴爟、陈淳、钱同爱、朱凯登天平山,作《天平山图》。
三月二十日,观王献臣藏赵孟頫书《烟江叠嶂歌》,与沈周各补一图。
又跋蔡襄《龙茶录》。
秋,为王闻作《存菊图》轴。
时士大夫阡表墓铭,多属徵明撰书。
石工章文,世工镌刻,因籍徵明以售其技。
是年,王宠从游。
正德四年己巳(1509)四十岁春,为金陵严宾题旧作《桐阴高士图》。
朱应登自南京户部主事升延平知府,文徵明为之作《剑浦春云图》送别。
功名未就,以笔墨为生计,不无食指之忧,有寄陈钥乞米诗。
是年,沈周卒。
宿相城,有怀悼沈周之作。
徵明画法,得沈周指授为多,相期颇深,故徵明感之终身。
正德五年庚午(1510)四十一岁正月廿八日,为朱承爵跋所藏苏轼父子帖。
五试应天,不售。
应吴兴吴琉请,撰送刘麟擢守西安叙。
重葺停云馆,钱同爱、陈淳咸有助。
既毕事,钱、陈及从弟津并吴爟、汤珍、卢襄、郑尚伯、陈道济等过饮,有倡和诗。
正德六年辛未(1511)四十二岁以字行,更字徵仲。
十二月二十日,虎丘剑池水涸,得古砖,归斫为砚,名曰“金精”,并铭其侧。
右佥都御使俞谏治水苏杭诸府,知徵明才而贫,欲有所惠,徵明终却之。
是年,徐祯卿卒,为文祭之。
祯卿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
正德七年壬申(1512)四十三岁与蔡羽、吴爟、汤珍、陈淳及王守兄弟等每相聚,考德问学,游观山水。
闰五月廿一日,跋徐宗毓藏元钱良右书《吴仲仁春游诗卷》。
与徐霖、祝允明、薛章宪、唐寅、陈沂、王韦、陆深、王宠等追和王冕画梅诗,皆题于画幅四周绫上。
宁王朱宸濠使来,贻书币为聘;辞病不纳,亦无报书。
赋诗有云:“千金逸骥空求骨,万里冥鸿肯受罗!”同时,唐寅、谢时臣、章文应聘俱往。
作《西川归棹图》及《寿大中丞见素林公叙》寄林俊。
林俊与徵明父林为故交。
徵明以通家子弟,数与之接。
是年,编弘治庚戌以后所作诗,成《甫田集》四卷。
正德八年癸酉(1513)四十四岁六月,小楷抄录《铁崖诸公花游倡和诗》并追和一首,赠与弟子王守。
六试应天,不售。
顺道至滁访叔父森。
是年,朱存理卒,徵明为撰墓志铭。
正德九年甲戌(1514)四十五岁春,饮于王献臣园池,有诗。
三月刘麟赴陕西布政使任,过吴门言别,徵明写赠《两溪草堂图》。
冬,撤停云馆,有诗。
正德十年乙亥(1515)四十六岁春,重筑停云馆,避喧,居观音庵二月。
有诗怀汤珍及王守兄弟,时珍等俱读书石湖治平寺。
四月,小楷《落花诗》并图。
五月廿七日,跋邹光懋藏宋李建中书《千字文》,考定为真迹。
唐寅致书徵明,从颜路年长而为孔子弟子之例,愿以徵明为师。
且云:“非词服,乃心服也。
”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四十七岁秋,七试应天,不售。
重阳日,小集唐寅北园,有诗。
时寅已治圃舍北桃花坞中,结亭曰梦墨,自号六如。
是年,陈钥卒。
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四十八岁作《湘君湘夫人图》。
先是,仇英自太仓徙居来吴,徵明嘱绘《湘君图》,未惬,因自作以赠王宠。
跋唐寅藏《石经》残本,考定为宋高宗书。
寄王献臣诗。
时献臣所居园池已定名为拙政园。
题汪廷器《西游卷》。
廷器,歙人,善制墨,自号水晶宫客。
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四十九岁二月十九日清明,雨中至无锡,霁。
与蔡羽、汤珍、王守、王宠、潘鋹及汤子朋茶会于惠山。
羽撰《惠山茶会序》,徵明作图。
雨中对停云馆前王献臣去年赠竹,赋诗谢之。
九月既望,跋朱承爵所藏宋周文矩画《重屏会棋图》。
十月,过王守兄弟家,为作水墨菊花并题。
时王榖祥、朱朗已从游。
正德十四年己卯(1519)五十岁正月二日,雪中登王献臣拙政园梦隐楼。
二月既望,补《深翠轩图》。
初,国初诸公为谢晋作诗文一卷,而逸其画。
至是徵明重为补图并跋。
三月三日,为王鏊跋阎立本《秋岭归云图》。
五月十四日,题沈周旧藏王绂《墨竹》小幅,次王绂、沈周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