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要讲究有效性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
有效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要想让讨论发挥最大效果,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话题的选择话题是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合适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对于初中学生,话题应当紧贴课程内容,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具有启发性和争议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比如,在讨论古诗词时,可以选取比较经典的诗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在讨论文言文时,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文言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和美丽。
二、学生的参与讨论是一种互动的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法,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可以用情景设置的方式开展讨论,让学生在情景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加强话题的亲身感受;或者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观点,探究问题,共同学习进步。
三、讨论的技巧讨论技巧是讨论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讨论技巧,如阅读理解、推理论证、批判思考等。
当然,在初中阶段,学生难免存在语言表达和推理能力的欠缺,教师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比如,对于语言表达不够流利的学生,可以通过语音练习和辩论训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推理能力不够的学生,可以针对性设置推理题和逻辑思维题,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提高推理能力。
四、讨论的反思讨论后的反思是讨论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标准。
教师应该针对讨论的环节、内容、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反思,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
比如,在讨论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对讨论过程进行评价,并就学生的意见进行分析和回应。
同时,教师也应该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在教学实践中,要想让讨论发挥最大的作用,不仅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而且还需要丰富多样、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思辨与表达能力更强大。
例谈课堂讨论话题的“有效性”
、
+一 一 +一一—卜 一十 一—- 一— -
一 +
一—+ 一-- - --I 一 4 - +
一- 一-- 一- - 一- -一 + 4- + 一- - 4- 4 - 4 4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 ・+ 4
阅读 中 的对话性 。 因此 , 分小 组 朗
一
廉 ・ 姆 士 说 : 一 个 没 有 受 激 詹 “ 励 的 人 , 仅 能 发 挥 其 能 力 的 2 %~ 0 , 受 到激 励 后 , 能 0 3% 而 其 力可 以发 挥到 8 %。” 0 对学 生 “ 合 作学 习 ”中探究 发 现 的结果 教师 要 给 予 客观 、 学 、 正 的评 价 。 科 公 既 不 能 降低 相 对 的评 价标 准 , 无 原 则 地 作 出 “ 家 讨 论 得 都 很 大 好 ” “ 现 的 问题 都 很 有 价 值 ” 、发 、 “ 出的看 法都 很有 道理 ” 模棱 提 等 两可、 似是 而非 的评 价 , 生难 让学 辨 瑕瑜 , 去结 论 的明 晰度 、 失 准确 度 和 真实度 ;又不 能 武断地 否定 些确 有价 值 的发现 ,更 不能轻
学 习” 间就少 了 , 主体 作用 时 学生 的发 挥 就会受 到 削弱 , 自身潜 力 就 得不 到充 分 的挖掘 。 同时 , 体 个 成 果 的展示 机会 减少 ,被认 可 的 机 会减 少 。 因此 ,合作 学 习” “ 的时
间要适 可而 止 ,要 确保 学 生有 更
这说 明人 有 与 生俱 来 的惰 性 , 单 枪 匹马地独 立操 作 ,就会 竭尽 全 力 ; 了一个 集体 中 , 到 则会 把 责任 悄然 分解 到其 他人 身上 。 由此 , 我 们得 到启示 :学 生 如果个 人 独立 思 考或解 决某 个 问题 ,他 就 会 富 有 表现欲 , 一种 荣誉 感 、 有 自豪感 和 成功感 。如 果 人解 决一 个 问 题 , 们 的个 体 能力 、 长就 会 有 他 特
例谈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例谈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课堂讨论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中,讨论作为合作交流的重要方式,有时往往流于形式,有效性自然也大打折扣。
下面就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抓准时机.畅所欲言(贾玉荣)“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主动探究,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畅所欲言。
1.在意见分歧时展开讨论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家庭背景及思考问题等存在差异.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常常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是思维真实性的表现。
面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组织学生讨论成为必要。
比如在教学“中位数的认识”时,教者首先创设情境:红、蓝两队各派7名小朋友进行1分钟跳绳比赛,比赛结果如下哪个队的成绩更好一些呢?通过讨论,有一半学生会认为蓝队的成绩好些,因为蓝队队员的平均成绩高;而另一半的学生则认为尽管蓝队的平均成绩好,但实际情况是除了第7 号队员外,红队其余队员的成绩整体要比蓝队成绩好些,如果用平均数来代表两队成绩,红队明显“亏”大了。
他们认为,用平均数来代表两队成绩不够适宜。
学生企图联系上节课学习的“众数”来表示两队成绩,但题目当中的数据并未出现重复,所以走用众数表达两队成绩这条“道”也行不通。
此时组织课堂讨论.让不同的意见得以展示和交锋,学生思维进入“愤” 、“悱”状态,中位数的认识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很自然地就引出课题。
2 .在出现差错时展开讨论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速度不同,对一个学习内容常常是部分学生已经掌握,部分学生尚未理解,以致出错。
对此,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差错,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正确的意见、差错的原因和及途径。
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五篇
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五篇第一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让课堂讨论“走出误区”创造卓越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中一个相对自由的环节,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感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通过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理解、获得新的收获。
课堂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就是践行这一要求的集中体现。
然而,日常教学中我们的课堂讨论往往热闹有余而实效不够。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讨论更具有实效,创造卓越呢?通过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我有以下的几点体会。
教学西师版第九册七单元27课《江姐》第一次教学片段“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
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着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她又在镜子面前看了一下,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师:请同学们默读本段,批注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学生默读批注。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自己的感受吧。
生:我觉得江姐非常的勇敢,快要去刑场了还这么镇定地打扮。
生:我觉得江姐很有勇气,不怕牺牲。
师:不错,还有哪些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呢?生:我觉得江姐不怕死。
生:江姐面对死亡还如此从容不迫,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生:我从“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这个句子体会到江姐打扮得很认真,很重视这次打扮。
……跟进后的教学片段:师:默读本段,细细品味作者细腻的描写,勾出打动你的字词句,批注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学生默读批注。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你的感受或想法吧。
生:我从“梳好了头”“取出”“脱下”“用手拍拍” “擦去”这些动词体会到江姐非常的从容镇定,快要去刑场了还这么镇定地梳妆打扮。
对如何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如何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摘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其意义在于个体的情感积累和思想收获在课堂上集中呈现并相互碰撞,从而提供了相互学习彼此借鉴的空间。
【关键词】课堂讨论有效性公平有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的。
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一分钟,都是有效的。
所以课堂讨论能真正有效地把过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因此,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精心设计,让讨论的话题更适合我们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
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的价值,而且不宜过多。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任务,只需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
当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当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当出现了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把思维引向深入启迪智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当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
只有当给出的话题切合课堂教学实际,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时候,讨论才有真正的意义。
二、合理分组,让讨论的展开更公平课堂讨论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和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
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 4 人相邻合作学习,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
在分组时,要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对组内的每个成员有充分的信任,友好地对待。
当然,教师要尽量照顾到学习能力和个性差异明显的小组。
三、恰当分工,让讨论的进行更有序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出现合作效应。
小组讨论还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
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使他们相互依赖。
如让不同的小组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并写好报告。
检查员,负责保证人人参与,都能说出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总结报告员,负责向全班报告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联络员,负责小组与老师及其他小组的联络协调等等。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一种促进学生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讨论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策略,以确保讨论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1. 创建积极学习氛围在开始讨论之前,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赞扬和认可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开场活动,如提问、故事分享或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给予适当的引导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角色是给予适当的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或表达个人意见。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用相关经典案例或引导学生思考来激发讨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资源,如多媒体、小组讨论或实地考察等,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观点。
3. 注重学生参与为了确保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准备,以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贡献率。
当学生提出观点或解答问题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参与和表达。
4. 提出挑战和引发思考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可以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或场景,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促进学生合作课堂讨论不仅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伙伴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观点。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并且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和评价在课堂讨论结束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观点和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
这可以帮助学生对讨论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复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和观点,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措施
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措施如何才能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把握讨论的要领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前提是要有适合讨论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做到“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的发言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三是学会根据别人的观点作总结性发言。
(二)、对学生进行合作分工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因素,实行小组角色分工。
如一个讨论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每个成员发言的要点;报告员负责将小组讨论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这样让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
我还经常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转换,这次讨论的报告员有可能就是下次讨论的记录员,这样,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能力,而且使学生人人参与,各负其责,避免了部分学生的“闲聊”等现象。
(三)、把握讨论的时机能否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契机,直接影响着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所说的“愤”和“悱”的时候正是我们讨论问题的最佳时机。
讨论的契机教师要把握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讨论要源于教学的需要。
课堂讨论要及时捕捉契机,错过良机,就要影响讨论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深入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要能捕捉出一些能产生新思维和新方法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一般来说,讨论可以把握以下这样几个时机:1、在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处处开展课堂讨论。
2、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而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时。
3、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
4、当学生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
5、当答题方法多样,需要优化取舍的时候。
6、在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时开展课堂讨论。
(四)、加强对讨论的指导有效的讨论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不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教学内容涉及语言、文学、修辞、表达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的有效性提升,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如何提升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提升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师在开展讨论教学时,需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而不是简单地进行“问答式”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布置小组讨论、组织课外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得讨论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提升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想象力的培养。
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更能够激发思维,增强自信心。
教师要从课堂组织、氛围营造、问题设计等方面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参与度和想象力,使得讨论更加深入、广泛、丰富。
教师还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和兴趣,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提升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表达技巧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很注重思辨和表达的学科,教师在进行讨论时应该引导学生注重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他们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且学会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范例文章,学习范例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考方式,使得学生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提升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的熏陶。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蕴,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情感。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演,通过学生自主创作、演讲等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如何提升讨论的有效性成为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从讨论前的准备工作、讨论的形式与组织、讨论的内容选择以及教师的引导和评价等方面,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
讨论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能力,确保讨论的内容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还应准备一些引导性问题和材料,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教师还应创建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自信,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讨论的形式和组织也对提升讨论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为小组,根据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由各组发言代表进行总结和汇报。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参与度和讨论效果。
教师还可以引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讨论,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讨论的内容选择也关系到讨论的有效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讨论主题,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讨论设置,让学生在讨论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的引导和评价也是提升讨论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通过提问或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还应积极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在评价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回答的质量以及对他人观点的尊重等方面,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老师单向讲解,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
现代语文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起到主动的作用,通过探究和讨论来推动学习过程。
在探究和讨论环节中,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然而,在讨论中,同学们不仅要表达思想,还要仔细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思考每一个观点,才能更好地发掘问题本质,从而提高讨论的有效性。
1.合理的课堂氛围在讨论环节中,营造一个合理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应该注意控制讨论的紧凑程度,创造一种轻松的、平等的氛围,减少可能的紧张和压力感。
在讨论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观点和想法,欢迎所有的意见,不论它是好是坏。
同时,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们理性地表达,不要使用过于偏激的言辞,不要攻击他人的观点。
2.明确的讨论目标在讨论中,老师要明确目标,确保讨论是有目的的,而不是漫无目的的。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提前了解即将讨论的话题,然后在课堂上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与别人进行交流。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补充和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3.有效的问题提问在探究和讨论环节中,问题提问的质量十分关键,它直接影响到讨论的有效性。
在提问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避免过于简单和浅显的问题,避免引导学生“投机取巧”,应该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而且,老师还应该注意把问题转移到学生的理解层次,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并互相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积极的指导与反馈在讨论中,老师应该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和激励,促使学生更加自信。
老师也要注重在讨论结束后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
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老师应该及时给出正确的答案或者解释,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同时,老师也应该及时给出好的表现的鼓励,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点。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一、引言课堂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为了确保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参与。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并提供一些建议供教师参考。
二、确立目标在进行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应该明确讨论的目标。
讨论的目的可能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鼓励他们思考问题,或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话题、设计相关问题,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选择适当的话题选择适当的话题是进行有效课堂讨论的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兴趣和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来确定话题。
同时,教师还需要确保话题具有挑战性和争议性,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四、制定问题在进行课堂讨论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系列相关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引导性的或争论性的。
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特定的主题,而争论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辩论和对话。
教师应该根据讨论的目标选择适当的问题,并确保这些问题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
五、创建积极的讨论氛围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讨论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来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他们也应该避免批评和贬低学生的回答。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其他互动活动来鼓励学生的参与。
六、引导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他们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和评价不同的观点,以促进深入的讨论。
引导讨论的技巧包括倾听、提问、总结等。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以提高讨论的效果。
七、总结讨论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进行总结。
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回顾讨论的要点、概括重点观点,并澄清可能存在的误解。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总结的机会与学生一起评估讨论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八、鼓励反思和延伸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延伸。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教师的讨论引导是促进讨论有效性的基础。
教师应该在课堂讨论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在引导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问题设计要合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问题不宜过于简单和单一,也不宜过于难以理解和回答,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
教师在引导讨论时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三是及时纠正和指导。
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和不当言论,并给予正确指导和解释。
教师要保持耐心和开放的心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学生的讨论参与是提升讨论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讨论的效果和成效。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一是灵活运用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意见,形成学习共同体。
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合作性。
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讨论。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视机、网络等,呈现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讨论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三是设置角色扮演和辩论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和辩论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负责不同的立场,展开辩论和讨论。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
评价机制是提升讨论有效性的关键保障。
在讨论过程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提升。
中小学教育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中小学教育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并与同学进行互动和沟通。
有效的课堂讨论应该能够鼓励学生参与并促进他们的学习。
下面将介绍几个有效的方法来进行中小学教育的课堂讨论。
首先,为了促进有效的课堂讨论,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并确保学生对话的主题具有一定的复杂度和挑战性。
讨论的主题应当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能够引出不同的观点和思路。
例如,在讨论某个历史事件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事件的影响、原因、后果以及与其他事件的联系。
这样的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次,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需要创建一个积极、宽松的学习环境。
课堂应该是包容和友善的,学生应该感到自由发言并尊重彼此的观点。
教师应该充当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观点与其他人不同也要给予肯定,可以建立一个友好的辩论氛围。
第三,为了确保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技巧。
例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应该善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细致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如在线讨论论坛或使用教育软件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引导。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评估和反馈。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讨论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根据观察和记录,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并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讨论技巧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总之,有效的课堂讨论对于中小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学会思考、表达和共享观点,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提高语文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语文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课堂讨论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但一些学生对讨论缺乏积极性,或是无法有效体现讨论促进知识吸收、思维发散的价值。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策略对教学思维、引导方式进行优化,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表达意见,同时适当运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创新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学生对讨论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其从中受益。
这一系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其语文素养。
一、了解讨论的目的和主题在正式授课前,教师需关注课堂讨论的各个环节,先确立讨论主题,选择与教材内容相贴切的主题,再做好讨论引导计划,促使学生明确课堂所学,并对其产生深入且全面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需要接触很多体裁的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又会涉及不同的人物、事物,同时也会有不同的主题。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教师应设计和选择符合学生年龄与个性特点的讨论主题,并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开展课堂讨论。
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让学生明确讨论动机,通过这种方式为提升课堂讨论的实效性奠定基础,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具体而言,为了提高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一)明确讨论的目的和主题在开始讨论前,教师应向学生清晰地阐明讨论的目的和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
例如,在讨论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登高》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明确讨论的目的是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的创作意图。
(二)高效组织讨论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者轮流发言的方式,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讨论的深度。
同时,教师应掌握好时间和节奏,不要因讨论时间过长或者没有重点,而导致学生失去讨论兴趣或导致讨论效率降低。
在《登高》这首诗的讨论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再组织小组讨论,并鼓励每个小组分享其讨论的结论。
高中语文课堂讨论有效性策略探索
高中语文课堂讨论有效性策略探索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而课堂讨论是语文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和促进交流合作。
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成为了许多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讨论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尊重和包容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勇敢发言、自由表达观点,不批评和嘲笑他人的意见。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细节,例如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提供一个舒适的讨论场所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有效课堂讨论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有趣的话题或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提供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或者运用多媒体技术、游戏化教学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观点,让学生们感到自己的话语是被重视和认可的。
三、精心设计讨论问题讨论问题的设计是进行有效课堂讨论的关键。
首先,教师应该确保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多个答案和解释,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问题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背景相联系,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情境或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合理组织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该合理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要确定讨论的目标和要求,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并给予学生合适的指导和反馈。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发言的技巧,例如提问学生、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或提出反对意见等。
五、评价和总结在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评价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思维过程。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难以达到讨论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讨论内容散乱无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提升讨论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下面就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做一些探讨。
一、创建积极的讨论氛围要提升讨论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在课堂上营造一个积极的讨论氛围。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敞开心扉,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发言,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讨论的乐趣和成就感。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二、合理设计讨论内容讨论内容的设计对于讨论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设计讨论内容,不能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
讨论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讨论内容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可以设计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讨论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三、合理设置讨论形式讨论形式的设置对于讨论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可以根据讨论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合理选择讨论的形式,比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
合理的讨论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讨论,让讨论更加生动有趣。
四、及时引导和总结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讨论目的和方法,避免讨论偏离主题。
教师还要及时总结讨论的成果,梳理出讨论的核心观点和结论,让学生对讨论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及时引导和总结,讨论才能真正产生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和成长。
五、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还要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讨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的有效性,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本文对于初中语文课堂讨论有效性提升的浅析。
提升初中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组织形式。
语文课堂一般都是由教师主导的,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讨论课的时间,并确保讨论的时间充分、有序。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角色扮演等不同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加讨论的活跃度。
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各自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讨论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问题和答案的对话,更应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在学习诗歌时,可以提出一个关于诗歌背后意境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感悟能力。
教师在讨论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既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注重问题的多样性和启发性。
在学习散文时,可以提出一个关于散文的写作技巧的问题,要求学生分析散文的语言运用和结构特点,从而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散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教师在讨论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知识视野。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自己的问题时既新颖又巧妙 ,还事先准
备 好 了 自己 亲 手 制 作 的 笑 脸 作 礼 物 ,奖
励 答 对 的 同 学 。学 生 们 在 答 题 过 程 中争 先 恐 后 ,妙 语连 珠 ,笑声 不 断 ,积 极 踊 跃 地参与到 “ 口语 交 际” 中来 。 此 外 ,在 阅 读教 学 中 ,我 也注 意对 学 生回 答 问题时 不 足的地 方 加 以引导 和 矫 正 ,不 但 使 交 流 得 以 继 续 ,而且 学
1 全 日制 义 务教 育语 文课 程 标 、《
准 》( 0 0 8月 ,修 改稿 ) 21 年
2 杨世 碧 : 谈 “ 、 《 口语 交 际课 ” 的
教 学》 小学语 文教 学 》 0 1第 6期 ,《 ,2 0 3 肖德 明 : 关于上好 口语交 际课 、 《
的几点 思考 》 《 , 小学教 学研 究》 0 1 ,20
力 ,而 且 培 养 了 他 们 使 用 文 明 礼 貌 用 语
的 好 习惯 。
练 ,让 每 个 学 生 都 “ 身 事 内 ” 使 气 置 , 氛 活 跃 起 来 ,此 时 可 采 用 “ 答 型 ” 问 。
3 、利 用 多 媒 体 创 设 情 境 。 学 生好 奇 心 强 ,利 用 多 媒 体 创 设 情 境 ,具 有 生 动 、形 象 、逼 真 的 特 点 ,有 身 临 其 境 的 感 觉 ,学 生 十 分 感 兴 趣 。如 教 学 ( 潮 》 一课 ,就 可 通 过 播 放 C ( 观 AI 课 件 ,再 现 钱塘 江潮 来 时 的 壮 观 场 面 , 让 学 生在 情境 中体 会 钱塘 江大 潮 自古
第 7期
l 、通过表演课文片段创设情境 。 大家都 知道 ,好 动是孩子的天性。 我 们 在 对他 们 进 行 口语 训 练 的 时 候 ,可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有效性的提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要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讨论环节的设计和引导上进行精心安排。
要确保讨论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话题进行讨论。
讨论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便于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空间。
讨论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应该尽量减少自己的干预和指导,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发挥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任务和展示材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话语表达。
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尊重和欣赏多样性。
要注重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在讨论环节中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如分组小组讨论、情境引发讨论、角色扮演讨论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表达准确性和逻辑性。
要注意讨论和其他教学环节的衔接。
讨论是课堂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进行,教师需要把讨论与其他教学环节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讨论后可以进行小组展示、教师点评、课堂总结等环节,加深学生对所讨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激情。
但要提升讨论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合理设计讨论内容和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注重质量和效果,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衔接。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
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什么是教学有效性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
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
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其次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
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
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
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这三个指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积极)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
实际上,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
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
“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
相对而言,前者短效,后者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
“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一是显性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地教,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是隐性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
第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静态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
第二,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停留在现有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
真正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
第三,新课程倡导内在发展,如在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上,强调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
第四,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
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具体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要着力做到: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
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教学。
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从教的层面说,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深刻。
深刻不仅意味着看懂教材,更要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深入浅出。
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简单,讲在点子上,一语道破。
独到。
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
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广博。
教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启发。
富有灵气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
机智。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
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绝招。
教师的绝招是教师教学特长中的特长,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的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以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
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课堂讨论要讲究有效性发表日期:2006年3月23日出处:《中国教育报》课堂讨论的价值与功能从讨论本身所具备的特征来看,它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有效选择。
这是因为,讨论具有合作性,无论是同桌的双向讨论,还是小组讨论,及至班集体内的大讨论,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互合作行为,这种合作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探究氛围。
讨论具有交流性。
通过讨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实现课堂内的互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动态发展的特质。
讨论具有探究性。
课堂讨论本身就是一项研讨行为,有利于思维的碰撞,新的观点的生成,也有利于个体在讨论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观点,加以更正。
讨论具有平等性。
不管讨论的最终结果如何,实施课堂讨论的前提便是给了学生平等的、对话的机会。
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主人,都有责任发表见解,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上述特征决定了课堂教学中“讨论”的应用空间和价值,也进一步使“讨论”成为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话题。
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与斯蒂芬·普瑞斯基尔在其著作《讨论式教学法》中,列举了讨论式教学法的15点好处,分别是: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了学生对含糊或复杂事情的关心和容忍度;有助于学生承认和研究他们的假设;鼓励学生学会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增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都关心所谈的话题;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主讨论的过程和特点;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变得心胸博大,并更容易理解他人;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能够导致思想转变。
在“有效讨论”的前提之下,讨论的真实价值和功能才能实现,而在教学实际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讨论的“有效性”有待加强,大量无序的、虚假的、低效的讨论占据了课堂教学。
这一方面助长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化倾向,另一方面又遮盖了教学中理应暴露出的问题,从而使教学陷入了形式讨论的怪圈。
怎样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有专家曾提出“瞻前”“顾后”话“讨论”,即关注讨论活动的前期准备与后期强化。
专家认为,在讨论开始前,要让学生做好角色准备,并且强调提供良好的问题准备以及观点准备,在这三个方面的准备做好之后,一场有效的“讨论”便可以展开。
同时,又强调留意讨论的后期强化,即适当“偏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讨论,彼此点评,提供大的对话背景及反思的机会;留有“余音”,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讨论中的认识付诸笔端。
我们认为实现课堂讨论有效性需要做到五点:关注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决定怎样运用讨论。
例如,我们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强化与培养,教师热衷于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实现这一思想。
但是,在我们大量的听课以及教师的课堂反思中却发现,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的形式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根本不合适。
讨论的过程,实际上成了学生无所事事的闲散时间,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连最基本的合作意识、讨论意识的培养都毫无作用,甚至加深了他们对“讨论无用”的感受。
同样,在小学二年级,学生小组讨论的效果仍然不明显,甚至有负面作用。
但到了三年级,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不但能从小组讨论中获得应有的学习收获,而且能够喜欢、接受这一学习方式。
并且学生喜欢并有效运用小组讨论的班级在一、二年级并未刻意培养和渗透这一方式。
因此,我们认为,讨论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的学生,选择、实施不同的讨论方式。
学生有决定讨论伙伴的权利。
在《美丽的色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对“鲜艳好”还是“淡雅好”各执己见,争执不下,于是让学生随机组合成小组,分成了对立的两个小组让学生去辩论,由于观点一致的学生分在了一个小组内,为了驳倒另一组,他们便进行了积极主动的讨论,以期形成强有力的证据驳倒对方。
这样,小组内的讨论便具备了实际效能。
让学生自己决定讨论的伙伴,是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并且提高讨论的有效性的良好途径。
在自主选择的学习伙伴面前,学生的学习心态更为放松,责任感却更强,这样就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