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大家都知道高中的历史知识点有多复杂,而且还非常多,平时看着书背,也有可能思路不清晰。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到了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东汉时,在某些地方一牛挽犁已经取代了耦犁(二牛抬杠)。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汉代素纱禅衣。

汉代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唐代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工艺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如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

商代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汉代,冶铁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东汉初,杜诗创造出借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和邢窑的白瓷(据说“天下无贵贱通行之”)相当著名。

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

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且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美术陶制品“唐三彩”曾风行一时。

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窑闻名天下。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2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阻碍的因素:①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记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⑴我国古代始终很重视农业浇灌,闻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人民创建了一种“井渠”(龙首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称为坎儿井。

⑵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浇灌工具。

①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浇灌;②唐朝时创制了筒车;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④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全部,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全部,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全部制,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持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⑴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为满意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⑶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九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教案➊教学目标一、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作用二、了解国际贸易变化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分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了解国际金融变化的主要变现,分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对现代中国的影响➋教学重难点一、本课重点: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二、本课难点:国际经贸体系与国际金融的具体内容➌教学过程设计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国家(1)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②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发了一战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垄断资本主义(仅作了解)A、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技术日益复杂,投资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生产更加集中B、内容(仅作了解):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工业与金融业高度融合;采取兼并或联合方式C、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影响: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不利于经济长期建康发展,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发了一战(2)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①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美国柯立芝繁荣·仅作了解)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导致产能过剩③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意日则走上法西斯道路,并发动了二战注:罗斯福新政(仅作了解)A、时间:1933——1939年B、内容·整顿金融业(银行暂时休业整顿、美元贬值);改革农业政策(减耕减产、实行补贴)·调节工业生产(监督生产、调节劳资关系、蓝鹰运动);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特点:国家干预经济(立法与行政)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关注民生,注重社会福利D、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E、影响:缓解了经济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3)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①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A、背景/原因·1929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的推动·战后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影响;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B、主要内容·国内:加强国家政府经济干预(适度的通货膨胀+增加就业+社会福利+干预生产)·国际:成立国际组织经济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C、历史影响·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20世纪70、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困境”(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各国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②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高兴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技术、核工业、生物技术·从事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中间阶层/中产阶级人数增加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福利国家/社会:通过财富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④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局限性·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注·战后主要经济危机:1973年石油经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社会主义国家(1)苏联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1918至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卫政权、余粮收集制、单纯行政手段排斥市场调节③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④列宁新经济政策:粮食税、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社会经济得到恢复⑤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内容:工业上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上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特点:单一公有制,排斥市场调节;高度集中、自上而下的国家指令性计划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追求高速度·影响:使苏联在短时间内从小农国家变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不是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的深层次原因⑥战后苏联的三次经济改革(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改革陷入困境)·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改革为突破口、扩大企业自主权、打开了苏联改革闸门·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军事实力增强、后期改革停滞·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但成效甚微⑦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分裂为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注·苏联解体原因:斯大林体制弊端、民族矛盾尖锐、西方和平演、美苏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波、匈、捷、罗、保、东德、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①战后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南斯拉夫改革(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③波兰、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也曾取得显著成效(民主德国经济居东欧首位)④但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⑤1989年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取代)(3)中华人民共和国(1)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原先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2)目标: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国有经济与经济计划加速工业化进程(3)成就(仅作了解)①20世纪60至70年代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以色列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②海湾产油国经济起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③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基本实现了工业化;2022年印度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注:截止2022年世界GDP前20中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分别为中国、印度、韩国、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伊朗、沙特阿拉伯(4)挑战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②殖民侵略遗留下的边界和民族矛盾造成地区冲突与政局动荡(印巴战争、中东战争)③发展中国家自身存在的问题(政策失误、人口快速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4、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原因(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源)(2)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局势趋于缓和,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建立(扫清障碍)(3)跨国公司迅猛发展(4)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前身为关贸总协定)(5)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5、补充知识:资本主义国家模式、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对比表(仅作了解)1、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期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1)原因:战争与经济危机的爆发(2)表现: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3)影响: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2、1947至1995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建立:1947年在美国主导下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总部在瑞士日内瓦(2)宗旨;国际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减少壁垒、取消歧视待遇)(3)性质: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临时性的关于关贸的国际多边协定,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补充,依然以美国为主导(仅作了解)(4)影响: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3、1995年至今的世界贸易组织(WTO)(1)建立: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在瑞士日内瓦(2)宗旨:建立更自由的多边贸易体制(互惠、非歧视性、规范化、法制化、市场准入)(3)意义①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②有利于成员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4、国际贸易最新变化:贸易形式更多样、交易手段更便利(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布雷顿森林体系(1)形成背景①二战使世界金融秩序混乱,战后各国渴望建立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②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美国经济实力大增,其余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英镑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2)正式形成: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议》(3)主要内容①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双挂钩一固定A、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B、固定各会员国与美元汇率②建立以美国为中心国际金融机构经济发展(5)走向瓦解①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②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美元与石油挂钩,建立石油美元体系注:瓦解原因(仅作了解)A、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又爆发石油危机,经济陷入滞胀困境;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B、西欧、日本的经济崛起,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C、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致命缺陷·特里芬难题2、现代国际金融新发展(1)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趋势(2)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证券与保险),不同金融机构业务界限被打破(3)电子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日益普及(自动取款机、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联网、手机电脑)(4)现代国际金融也具有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是全球性金融危机(5)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①2009年中国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②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③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➍板书设计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国家(1)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2)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3)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宏观调控、福利国家、高兴技术产业)2、社会主义国家(1)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战后苏联三次改革(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东欧剧变(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4、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1、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期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2、1947至1995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3、1995年至今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2、现代国际金融新发展➎课后反思一、还是没有更好的突出重点,存在面面俱到问题;导致本节课整体上时间还是相对紧张二、在调动学生和引导学生方面还有所欠缺,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进一步深入发掘三、文献史料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质量较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导入新课:打出十二生肖的图片,(设问):十二生肖中有哪些与农业有关的动物?(马、羊、鸡、狗、猪、牛);(设问):为什么有如此多与农业相关的生肖?(农业在古代的重要性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专题一第一节:古代农业经济。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

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全国一等奖】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荣氏家族企业发展史——浓缩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贵州省铜仁市民族中学政史地组乔占成一、课程标准了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本课重难点1.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以荣氏家族企业为例)2.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以荣氏家族企业为例,了解 19世纪末至解放前,中国民族资本主发展概况;(2)归纳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荣氏家族企业发展史,情境再现,感受个案,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故事讲述和逐层呈现,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形成不畏艰难、诚实守信的良好作风,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雄心壮志。

四、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结合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喜好发表见解,但又缺乏深入分析、归纳能力等特点,教学设计从情景式教学方式出发,以“荣氏家族企业发展史——浓缩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教学问题探究,触景生情,使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提升,思想升华,增强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启发教学法;绘图法;联想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推进新课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三、曲折发展新生篇(1949-1956)(课本没有做描述,为了使知识体系完整,快速补充这部分知识点,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有个印象。

)课堂小结:1、展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各时期的发展水平示意图,请学生选择各时期的基本特征:(注:本图时间所代表的区间并没有严格按年份等距画出,只是大致的表示)/2/2、用诗句连线九、教学反思本课以荣氏家族企业发展史作为浓缩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通过荣氏的兴衰见证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选题新颖,可操作性强。

高中历史必修二要点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二要点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一、主要耕作方式的变化1、变化: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石器锄耕(耜耕)——青铜农具——铁犁牛耕注意: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牛耕是农业技术史上一次重要革命隋唐时期曲辕犁标志着耕犁的完善2、原因:生产力发展,特点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与技术提高二、土地制度的演进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特点:土地国有集体耕作春秋战国:生产力进步,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各国税制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3、封建社会战国:通过各国变法,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北魏:均田制(前提:国家占有大量土地)至唐后期终结(原因:土地兼并)明代:鱼鳞图册(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三、小农经济1、形成原因:铁犁牛耕技术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2、特点: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注重精耕细作3、地位: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兴衰;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2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一、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发展历程:原始社会(独立)——夏商西周(官府垄断)——春秋战国(三种形态出现)2、三种形态:官营(政府经营、水平最高、不面向市场)、民营与家庭手工业二、表现1、冶金业冶铜:商周时代繁荣(多作祭祀之用:宗法制的影响)冶铁:西周出现——战国推广(铁农具)——东汉水排(水力鼓风冶铁)魏晋(灌钢法提高质量)2、制瓷业:商代(原始瓷器)——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青花瓷(元代)——彩瓷(明代)——珐琅彩(清代)影响:唐代开始输出;明清大量外售(根据欧洲订单烧制);欧洲生产瓷器3、丝织业:战国时产量大、质量高;汉代通过丝绸之路外销;明清达到鼎盛(苏杭的民营丝织业兴盛,出现花耧机《天工开物》记载)三、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2、明清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4、长期领先世界5、重心不断南移(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三课古代中国商业一、商业兴起1、先秦:商周:商人出现,货币为贝类;特点—官府控制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2、秦汉:原因: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丝绸之路开通表现:①大城市成为商业中心;②“市”出现,官吏管理,有时间(按时开市、闭市)空间(坊市分开)限制;③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3、隋唐:原因: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大运河的开通表现:商业城市繁荣(长、洛、扬、益);市繁荣(长安两市,西市“胡风”流行)对外贸易(广州设市舶使);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二、宋元时期的繁荣1、两宋:原因: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表现:城市中繁华的商业街区;商业品种增加;出现不同类型集市;出现纸币“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边境贸易与中外贸易发达。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1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历史。

初中教材中,已经介绍了民族资本发展的一些基本史实,所以在讲授中需要学生把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线索: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动;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思考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张謇和荣氏兄弟的事迹,并进行评价,使学生能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思考。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教师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远远超过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中国工业资本的主体的意义;基于民族工业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对于此后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以上几个难点多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比较抽象,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二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一节“改革开放”。

教材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 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党的一项基本路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革开放的进程。

2.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时间轴。

2. 学具:笔记本、历史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改革开放的歌曲,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3. 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和时间轴,详细讲解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体会。

5. 举例说明:通过讲解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改革开放板书内容:1. 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意义2.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3. 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这些成就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

2.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教案第5课《开拓新航路》一、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拓新航路的史实,熟悉地理大发觉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同学,他们思想活跃,爱好广泛,擅长思量,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

但因为他们对学问的把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同学自主探索的办法,既符合同学的心理进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新航路的开拓是影响人类历史进展进程的重事件件。

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

因为新航路的开拓和“新大陆”的发觉,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制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人类历史。

因此,让同学充分了解这一历史大事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一)学问与能力:新航路开拓的缘由和客观条件;达·伽马开拓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拓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开拓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二)过程与办法: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同学参加,举行研究式教学。

采纳情境设置、饰演角XXX、设题引思、探索互研、体验感触的模式。

引导同学分组研究、自主探索,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动。

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辟同学的思维,也有助于同学形成完整的学问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新航路开拓的缘由和条件的分析,使同学熟悉新航路的开拓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

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拓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将爱国主义教导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同学的民族骄傲感,激发同学奋勉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对新航路开拓过程的分析,使同学熟悉到勇于探究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类开头走向整体世界。

高一必修二的历史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的历史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的历史知识点高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高一的必修课程《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必修二的历史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该课程内容。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组织形式。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其他各个时期的政治格局。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进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农业经济以及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世界古代文明的交往与发展该章节重点介绍了古代世界各个文明之间的交往与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交往以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等知识点。

通过了解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各个文明的独特之处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第四章:亚欧古代国家的兴亡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亚欧古代国家的兴亡过程。

学生将学习到印度、波斯、希腊、罗马等古代国家的兴起与衰落,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通过了解这些国家的兴衰,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兴亡与历史的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五章: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对外战争、外交关系、边疆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古代对外扩张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国与邻近国家的交往与影响。

了解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历史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第六章: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本章节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思想文化及艺术成就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对于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高一必修二的历史知识点涵盖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外交关系、科技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

8课★1.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 ★2.殖民扩张的目的:资本原始积累 3.殖民扩张的方式 ①垄断贸易②掠夺财富③种族屠杀④贩卖黑奴 ★4.海上霸主:西、葡16世纪,荷兰17世纪,英国18世纪 ★★5.英国为何能够夺取世界殖民霸权? 地理:优越的地理位置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经济以工场手工业为代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资经发达 军事:大力发展海军 政策:政府支持。重商主义,支持海外殖民 ★★★6.评价早期殖民扩张?类似新航路评价②③相同 ①对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展,大西洋三角贸易 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 ②对殖民国家: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③对殖民地: A、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B、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
12课★★★1近代社会生活(交通通讯)变化原因? ★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政治:政府政策支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经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
2、变化特点:由沿海到内地、沿海与内地不平衡、由被 动到主动、中西并存、保持民族特色、 3、变化影响:与1相同,加上促进了三字即可。 ①政治: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 ②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促进了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促进了民主自由思 想的传播
★民族工业 发展阶段 7 段
11课
时间
具体原因
;外商企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业、洋务企业刺激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实业救国 ;群众收回利权运动 2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 1912-1919年 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民国建立 黄 一战期间 倡导国货;实业救国;群众反帝爱国 金 进一步发展 3短暂春 (1914- 1918) 时 天 期 一战后(1919-1927 列强卷土重来;军阀混战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 4萧条 全国基本统一;政府政策支持 (1927-1937) 5较快发 抗日战争1937-1945日本的侵略;官僚资本主义排挤; 展 解放战争1945-1949 美国经济掠夺;官僚资本主义排挤; 6严重破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最全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最全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最全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一、古代希腊城邦1. 城邦的定义和特点•城邦是古希腊城市国家的基本形式,由城市本身和其周围的农村地区组成。

•城邦的特点包括政治独立性、地理环境特征、社会等级制度等。

2. 希腊城邦的发展及其对西方文明的影响•随着希腊城邦的发展,政治制度逐渐演变为民主制度。

•希腊城邦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哲学、戏剧和建筑等方面。

二、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发展1. 罗马的建立和共和制度•罗马是由奥古斯都建立的,采用了共和制度。

•罗马共和制度的特点包括两院制、元老院和平民会等。

2. 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统一•罗马帝国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手段扩张领土,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帝国。

•罗马采取的统一措施包括行省制度、市民权和教育系统等。

3. 罗马法的传承和影响•罗马法是指古罗马时期的法律体系,对后来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民法和刑法方面。

三、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1.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组织形式,以封建公主和封臣的关系为核心。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包括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契约和封建经济等。

2. 封建经济的运作方式•封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封建领主通过掌握土地和农民的劳动来获取经济收益。

•封建经济还包括农业生产工具、领主的征收和农民的交租等。

3. 宗教的影响和宗教改革运动•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宗教在封建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宗教改革运动是指16世纪基督教内部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南宋的政治和军事1.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宋朝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全国各地。

•宋朝政府的特点包括科举制度、地方自治和官僚体系等。

2. 宋朝的军事改革和辽金战争•宋朝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使军队在辽金战争中获得一定的战略优势。

•辽金战争是指宋辽两国和金国之间的战争,最终导致金国灭亡。

五、元代的政治和社会1.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元朝采取了蒙古族的政治制度,由大汗统治全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6.观看一部与古代农业相关的纪录片,如《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并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600字。观后感要求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纪录片中展示的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及其对历史的贡献。
5.掌握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如自给自足、家庭为单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古代农业的特点。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古代农业的认识,提高合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生动的古代农业场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互动探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化对古代农业的认识。
3.比较学习: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比较思维,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代农业的定义,了解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农具的使用以及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
3.了解古代农业的主要作物及其分布,认识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如水利工程、肥料使用、农作物种植技术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古代农业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培养勤劳、朴实的品质。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古代中国经济原始农业与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耜耕”或“石器锄耕”,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土地制度: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等,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但其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也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体现了古代手工业与政权之间的紧密联系。

商业发展:从先秦时期的官府控制商业,到秦汉时期的商业初步发展,再到元代的商业繁荣,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的演变历程。

二、近现代世界与中国经济工业革命: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巨大变革,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确立和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以及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包括民族工业的兴起、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以及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等。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与影响:包括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等方面,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发展: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推动了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经济变迁的轨迹。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是高考历史考试的重要考点,需要认真复习和巩固。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重点总结【五篇】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重点总结【五篇】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重点总结【五篇】历史必修二是高中历史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历史内容,包括从夏朝到清朝的封建王朝、明清两朝对外关系、历史事件的影响等。

下面,我们将重点总结历史必修二中的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20多个封建王朝。

其中,周朝是最长久的一个王朝,在此期间,奠定了中华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基础。

另外,春秋和战国之际,出现了一些诸侯国,它们兴起、发展和灭亡,对后世的诸多政治制度和文化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明清两朝对外关系明清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王朝。

在对外关系方面,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实施“靖难之策”,即以武力克服外患,确立了一种以“自守自强”为主要特征的对外政策。

而在清朝时期,有“马政”、“关市”、“海禁”等一系列外交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富强。

三、历史事件的影响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相当深远和广泛的。

比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黄河四水灾、秦始皇焚书坑儒、三国时期的兵乱以及唐朝的安史之乱等事件,它们的发生与演变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上就是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对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我们的历史和现实。

四、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文化也是历史必修二较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古代,农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而手工业和商业则是继而发展起来的两个支柱。

在文化方面,中国古代也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例如诗词、绘画、书法、礼制、考试制度等,这些文化产物在今天仍然能够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思考。

五、近代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是指从清末到1949年国共两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战争、侵略、革命、建设的复杂过程,历经磨难和痛苦。

在这段时间里,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土地改革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大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大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大全第一单元1.古代农业可归纳为“一、二、四、五”一种模式:小农经济。

两种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四大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自给自足、封闭分散。

五种工具:耒耜、耦犁、翻车、曲辕犁、筒车。

2.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3.小农经济的“一、二、三”一个地位: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两个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三个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

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

三者的关系图示如下:1.古代手工业可归纳为“三个三”2.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认识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各自地位(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2)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3)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3.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四大原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规模大,技术精对民间手工业产生冲击。

(3)改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政府往往对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1.古代商业发展的三“先”与三“后”2.中国古代城市职能及“市”坊”的发展与演变古代“市”的基本形态(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七个发展阶段: 19世纪60、70年代产生,19世纪末 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国民 政府前十年的显著发展;抗战时期的遭受 沉重打击;抗战胜利后的日益萎缩,新中 国合理调整改造新生。
• 每一阶段都从发展原因、发展表现和发展 影响等三个角度加以掌握。
• 买办投资于大型民族工业主要是在20世纪以后的事情。 • 总之,买办以其有较大的资金,又有兴办近代工业
所必需的某些洋务知识,对于近代工业的创办有一定 的贡献。
资本主义萌芽 ——
• 萌芽状态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 ; • 不能要求它纯粹的资本主义性质 ; • 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而不是一厂一店,
• 买办拥有巨额资金,又同外商企业有较多的联系,从 理论上讲,应该能够大大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发展,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消费、大部分寄存或 附股于外商企业,同外商资本合流;有少量转化为土 地从事封建剥削。
• 买办投资于近代工业、航运业始于19世纪70年代初 洋务派创办官督商办企业。据现有材料,1873年唐廷 枢、徐润接办轮船招商局后,该局有徐润投资至少24 万两,唐廷枢投资至少10万两,买办出身的陈树棠据 称投资10万两,此外,大约还有郑观应投资。
• 市场经济主要优点:具有开放性、竞争性、不断的 扩张性;
• 缺点: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主要以经济效益 为导向。因此对市场经济需要适宜的调控和管理。
• 发展方向、中国特色。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决策过程 ——
第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 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并提出 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容。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
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标志 着中国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
近代的自然经济、买办经济、官僚资本主义 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中外反动势力 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它们之间相互支持、 相互矛盾,都经历了由发展到衰落、消亡 的过程;
买办 与近代企业——
的起点。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
的决定(草案)》 ,扩大生产队的经营管理权,允 许包工到作业组。
• 两步:(一)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 制。1979年1月,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队18
个农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鼓点。
• (二)调整产业结构 。198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
•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发展,首先推 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革命时间和政治体 制的变化);其次工业化推动了思想文化 的发展(学习的目标、层次和方式:简单 照搬到中国特色);再次,注意中国的工 业化与工业革命的联系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 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企 业归国家所有;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 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国家对农 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泰半之赋 ——
• 《汉书·食货志》上说:“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 倍于古。”人民要把全年收获的2/3交给政府,即 “收泰半之赋”。这么重的赋税,使“男子力耕 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衣 牛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了。
• 秦朝人民负担最重的是徭役和兵役。 • 秦代人口估计约两千万人,而每年被征服役者不
• 对于这种土地分配制度的意义,孟子十分 强调其对“仁政”的影响。他说:“夫仁 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 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 《汉书·食货志》:“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八十亩, 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出 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
• (4)工艺水平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而 民间用品则没有那么高的水平;
• (5)生产者的身份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者几乎没有人身自 由,而且服务范围只限于宫廷,技术的发明不能服务于社会,而 民间用品的生产者则不受人身限制,技术的发品则价格低廉。
抑商政策之影响 ——
• (1)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 发展;
• (2)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进而保障 国家的安全,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 础;
• (3)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 的控制。影响: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 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 发展。
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 开放区——
• 经济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 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中国实行 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海南。
•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开放城 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 主的特定区域。范围要小于经济特区。
• 农业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的一个重要特点。
• 自然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 的产物。
• 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狭 隘性和单纯性。由于生产力低下,生产规模十分狭 小,各个经济单位又彼此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 因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闭关自守,也就成了 这种经济的必然具有的特征。
• 在向近代化迈进的时期,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 发展,自然经济逐渐趋于瓦解。
井田制——
• 井田制是周代的主要土地制度。在这种土 地制度下,土地划分为“公田”和“私 田”。
• 孟子曾有这样的说法:“方里而井,井九 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 人也。”(《孟子·滕文公》)按照这种划 分方法所形成的土地疆界形状呈“井”字 形,所以孟子称之为“井地”,后世又称 为“井田”。
因而不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论证。 • 它指的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个别人之间的关系,因
而不能孤立地来看待。 • 资本主义萌芽,对于它所出现的社会和时代来说,是一
种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它具有新生事物的生命力。 它一旦产生,除非有不可抗拒的原因,是不会中途夭折 的,而是会导向新的生产方式。因而真正的资本主义萌 芽,应具有连续性。 •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 一卷》
必修二重点难点突破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农业特点——
• 农业是中国古代的主体经济形式,农业技 术的成熟和农业管理方式的完备,成为中 国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之一。
• 耕作方式 :男耕女织、以个体经营为主。 • 经济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
济的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 ——
• 自然经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 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直接满足本经济单 位或生产者个人的需要。
第二,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
第三,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基本框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 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作用——
①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 进步。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民队伍壮大,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 运动的重要经济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 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 级基础。
③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 资本主义既有矛盾,又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 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 发展。也就不可能独立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 命任务,最终无法改变自身和国家的命运。
改革农业经济结构,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 商综合经营的道路;从农业转向乡镇企业、社办企 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制定了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全面展开。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的中心环节。
•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 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这就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官僚资本主义 ——
• “官僚资本主义”简称“官僚资本”,是中 国民主革命的三大敌人之一。
• 毛泽东为它下的定义是:“买办的封建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白寿彝 :“国家资本”代替“官僚资本” 这一概念。认为这样可使概念更为明确, 不易把官僚私人投资与之混淆。 ——《中国通史》第十二卷
• 全国解放前夕,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 占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80%,占全国工矿、 交通运输固定资产的80%。官僚资本不仅控制 重工业,而且还控制了轻工业生产,还控制着 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业等。 他们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 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拥有291个工矿企业,掌握 全国钢铁的90%,煤的33%,电力的67%。
经济现代化———
• 经济现代化包含两个本质内涵: • 一是经济发展,即经济增长和进步; • 一是经济转型,即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
再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经济转型 的特征是经济结构的变化。
• 中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转型,必须解决两 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 国家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下三百万,占总人口百分之十五以上,由是可见 秦代徭役之繁重。
中国古代宫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相 比有哪些差异——
• (1)生产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由专门的官办皇家工场生产, 而民间用品由普通的民间工场生产;
• (2)用途不同:宫廷工艺品除供日常使用外,还供艺术欣赏, 而民间用品一般是老百姓日常使用;
• (3)管理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从生产到使用都由专门的官僚 机构管理,而民间用品则不是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