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历史第十课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中国的近代化。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二、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推动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中国旧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2)由于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阻碍因素

(1)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后天畸形。民族工业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现畸形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4)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外开放

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基础: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原则:平等互利

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1、经济特区的设立

(1)设立1980年8月26日,国务院宣布: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三市设置经济特区。

12月10日,国务院又正式批准成立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

1988年4月13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思考:国家为什么选择这些地区兴办经济特区?

①靠近国际市场。

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③交通便利。

④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①“特”的表现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以此引进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特”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第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②特点

a建设资金: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b经营形式:以“三资”企业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

d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作用

(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吸引大量外资,成为全国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概况: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政策: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对前来的外商实行优惠政策。

(3)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沿海经济开放区

(1)概况:1985年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2)结果: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

3、经济技术开发区

(1)办法: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如天津滨海新区、开封西区

(2)目的: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3)特点: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4)作用: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1、为什么要开发浦东?

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2、浦东的发展有哪些有

利条件?

①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

(3)结果:

①成为上海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的新兴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开放内地

第一步:开放经济特区——1980年正式确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

第二步:开放沿海城市——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第三步:开放沿海地区——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勃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区。1988年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第四步:1991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外开放区。

第五步:开放内地——开放内地省会和边境城市。

(1)形成体系: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三、对外开放的格局

(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经济体制和分配方式的变化:

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变。

分配方式由平均主义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形式。

2、对外交往的变化:实现了从封闭和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变。

3、工作重心转移: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变。

探究与思考: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与旧中国被迫开放的不同

目的:

前者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后者是维护封建统治。

主权:

前者是国家独立、主权完整;

后者是领土、主权等不断遭到破坏。

方式:

前者是主动开放、平等互利;

后者是被迫开放、屈辱妥协。

影响:

前者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后者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沦为两半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