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耐药性监测
案例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监测与评价
总结词
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了有效监测和 评价,优化了抗菌药物使用。
VS
详细描述
某医院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了监测和 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抗菌药物使用 的不合理之处,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了抗 菌药物的使用方案,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减 少了耐药性的产生。
案例三
总结词
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确保合理用药,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 药物分为不同级别,按级别管理。
抗菌药物处方审核与点评
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审核和点评,确保用药合理,及时发现并纠正 不合理的用药情况。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
微生物药敏试验包括纸片扩散法、稀 释法和自动化仪器法等,其中自动化 仪器法具有快速、准确和可重复性高 等优点,逐渐成为主流方法。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是通过检测微生物基因序列的变化,确定其耐药性的产生机 制和传播途径。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微生物的耐药基因,为临 床治疗提供及时的指导。
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监测数据的收集包括收集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信息,以及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用药情 况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微生物耐药性的发生情况、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 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04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耐 药性预防与控制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定期开展医院环境卫生监测
监测医院环境卫生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卫生问题。
建立医院环境卫生责任制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探讨
烧伤后 ,在植皮前应用青霉 素G 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 菌感染 。
・
管理 ・ 教育 ・ 教学 ・ 2 5 5
中国农村卫 生事业管 理 , 2 0 0 9 , 1 9 ( 4 ) : 2 3 — 2 5 .
参考文献
[ 1 】 刘立 藏 , 刘 国恩, 徐 菲. 我 国城 乡居 昆 自 我 药疗 现 状及 对 策分析 [ J ]
5 室 内质控
菌室 、无菌室 、实验动物观 察室等 。在 标本接受 以及细菌分 离鉴定室
需要对 生物安全 柜以及超净 工作 台予 以配置 ,并应 做好微生 物安全管
理工作 ,避免发生工作 人员感染和毒株散发而对社会环境 造成污染吲 。 2 仪器 设备 的配 备 在临床微 生物鉴定 和药敏试验 中需要 用到诸多 自动化 、电脑 化及 先进 的鉴定和药 敏系统 ,并对其快速 、准确等特性 提 出了要 求 ,在血
培养 工 作 中 ,需要 配备 有 可 以快 速对 血 液 、脑 脊液 、胸 水 以及 一些 其他无 菌体液 中微生物进行 检测 的设备 ,目前常见 的有V I T A C 系列 、
在 临床微 生物实验 室 中,展 开质量控制 的 目的是为 了对结果 真实 可靠提 供保证 , 目前在临 床微 生物实验 室 中主要包 括有室 内质量 控制 和室 间质量控 制 ,室 内质量控 制 由实验 室内部进行 指定与实施 ,为质 控 工作 中的核心与 基础【 8 ] 。在 临床微生 物实验 室中 ,室 内质控 主要包
对于临床 微生物实 验而言 ,其设置需要有 特定 的专业性要 求 ,包 括 :标 本接收及 接种室 、培 养基配制 室、细菌分离 及鉴定 室、消毒灭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 第6章 细菌的耐药性
这种细菌通过医院的常规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方法就可检测 出来,但由于它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几乎所有抗生素耐药,因 而治疗起来会比较困难,这也正是为何将这种细菌称作“超级细菌”
的原因。
2.损伤细胞膜功能
(1)某些抗生素分子(如多黏菌素类)呈两极性,其亲水端与细胞膜的蛋白质 部分结合,亲脂性端与细胞膜的磷脂相结合,导致菌细胞膜裂开,胞内成分外 漏,细菌死亡。 (2)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类结合;酮康唑抑制真菌 细胞膜上的固醇类的生物合成;细胞膜通透性
3.影响蛋白质合成 抗生素可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主要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30S小亚基。 氯霉素、红霉素和氯林可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50S大亚基。
4.抑制核酸合成
利福平与依赖DNA的RNA多聚酶结合,抑制mRNA的转录。 喹诺酮类药物可作用细菌DNA旋转酶抑制细菌繁殖。 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化学结构相似,二者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甲氧苄啶(TMP)与二氢叶酸分子中的蝶啶相似,可竞争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四氢叶 酸的生成受到抑制。故甲氧苄啶(TMP)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
这种细菌通过医院的常规细菌培养、鉴定和药 敏方法就可检测出来,但由于它对包括碳青霉烯类 在内的几乎所有抗生素耐药,因而治疗起来会比较 困难,这也正是为何将这种细菌称作“超级细菌” 的原因。
就在世界卫生组织刚刚宣布甲流大流行结束之后,一种被误读 成病毒的金属酶“NDM-1”又被推上风口浪尖。“致死性”、“超 级细菌”、“无药可治”……在领教过SARS和甲流的威力后,人 们对“NDM-1”以及由它带火的“超级细菌”概念也变得“超级敏
目的要求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微生物室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它负责对临床样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为医生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参考。
在微生物室工作的人员需要对微生物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且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验技能和经验。
而在微生物室工作中,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和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也被称为多药耐药菌或超级细菌。
它们通常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抗菌药物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导致的,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方法1. 细菌培养及鉴定在微生物室中,通过对临床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可以确定患者体内的细菌种类及其数量,为后续的药敏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常用的培养基有大肠杆菌菌落计数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等。
2. 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指将分离出的细菌接种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琼脂板上,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确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3. 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细菌进行基因检测,包括耐药基因的检测。
通过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细菌是否携带耐药基因,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在微生物室中常用于对微生物的鉴定和分析。
通过质谱技术可以直接对细菌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细菌的耐药情况。
5.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细胞分析技术,可以对样本中的细胞进行快速、精确地检测和分析。
在微生物室中,流式细胞术可以用于细菌的数量统计以及对耐药菌的筛选。
三、多重耐药菌的分析方法1. 耐药基因分析通过PCR技术和质谱技术可以对细菌进行耐药基因的分析,从而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通过对耐药基因的分析可以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院感防控中的作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院感防控中的作用院感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或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问题。
患者院感的发生与微生物之间有密切关系,因而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院感中有哪些具体作用呢?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哪些病原菌可引起医院感染掌握引起院感的病原菌类型,有助于医院更好地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
结合当前医院感染研究分析,以下病原菌均可引起医院感染。
1.细菌感染。
比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表面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中以条件致病菌和耐药菌为主。
2.病毒感染。
比如腺病毒、流感病毒、轮状病毒等。
3.寄生虫,如鞭虫、隐孢子菌等。
4.真菌感染。
如毛霉菌、白色念珠菌、隐球菌和曲霉菌。
5.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
微生物检验与监测的作用微生物检验以及监测对控制和预防院感均有重要意义,其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为不同患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通过微生物检验以及监测获取的病原菌,为不同感染性疾病提供诊断依据,降低感染性疾病的误诊率。
第二,可以为不同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提供参考。
在某些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发生感染的主要科室、患者发生感染的身体部位、感染变化情况等。
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可达到上述目的,使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感染特点。
第三,为感染性疾病的科学用药提供参考。
医务人员对发生院感的患者通常是按照经验方法予以治疗,经验治疗过程中因为不明确具体病原菌,治疗效果会受到影响。
而通过微生物检验与监测能够知晓具体的病原菌,有助于医务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第四,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不同细菌的耐药性。
院感中部分病原菌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异,对某些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通过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并结合药敏试验,医务人员能够为不同感染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选择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第五,作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评价依据。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实验报告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并分析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二、实验设备与试剂1. 试验设备:培养皿、显微镜、离心机、恒温培养箱、移液管等。
2. 试剂:复方盐酸红(MRSA筛选培养基)、亚洲疟原虫PLDH试剂、乙酸丹试剂、DNA提取试剂盒等。
三、实验步骤1. 样本采集:采集来自患者的分泌物、血液或尿液样本,并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2. 细菌培养:将样本接种于MRSA筛选培养基上,并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3. 菌落观察: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和特征。
4. 选择敏感菌株:挑选感染性较强的菌落,进行继续培养。
5. 耐药性测试:将挑选的菌株分别接种于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琼脂平板上,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和抗生素对于菌株的抑制效果。
6. 细菌形态观察:将不同菌株进行染色,并使用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等。
7. 耐药基因检测: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菌株的基因样本,并进行耐药性基因的PCR扩增与检测。
8. 耐药性机制分析:对不同菌株中检测到的耐药性基因进行比对,分析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观察:观察到样本中产生的菌落数量较多,其中挑选出了数个不同形态的菌株。
2. 耐药性测试:结果显示,部分菌株对某些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而对其他抗生素则较敏感。
3. 细菌形态观察:通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发现不同菌株的形态特征存在差异,有的为球状,有的呈链状等。
4. 耐药基因检测:在PCR扩增与检测中,发现某些菌株中存在耐药性基因,如β-lactamase基因等。
5. 耐药性机制分析:通过对不同菌株的耐药性基因比对,发现耐药性基因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耐药性的产生。
五、实验结论1. 实验结果表明,病原微生物样本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耐药菌株。
2. 耐药性的形成可能与菌株自身基因变异、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获取等多种因素有关。
3. 进一步研究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机制对于改善临床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检验与药物耐药性监测制度
微生物学检验与药物耐药性监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1.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微生物学检验与药物耐药性监测工作,确保医院微生物学检验质量、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及时监测耐药性情况,保障患者的诊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2.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医院管理制度等进行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涉及微生物学检验与药物耐药性监测的科室、技术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第二章微生物学检验第三条检验要求1.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本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样品手记应依照规范要求进行,避开污染和交叉感染。
3.检测设备和试剂应进行定期检验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试剂有效。
4.掌握微生物快速鉴定技术,确保在短时间内供应有效结果。
5.检验记录应详实,包含检测项目、结果、鉴定方法及检测时间等信息。
第四条结果解读与报告1.检验结果需进行科学解读,结合临床情况,准确推断病原微生物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供应建议性治疗方案。
2.结果报告应及时、准确地供应给医生和患者,确保临床治疗及时推动。
3.检验结果应进行记录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追溯性。
第五条质控管理1.建立质控系统,定期组织质控活动,通过参加外部质控、内部质控、比对试验等方式,确保微生物学检验质量。
2.进行周期性评价,对检验人员技术本领和质量水平进行考核。
3.处理不合格结果,分析原因、采取矫正措施,并进行追踪整改,确保仿佛问题不再发生。
第三章药物耐药性监测第六条耐药性监测范围1.对医院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耐药性监测,包含临床分别株、院内感染株等。
2.应针对常见和多重耐药菌株进行监测,及时了解耐药性情形。
第七条手记标本与送检要求1.标本手记应遵从相关规范,手记方法应正确、专业。
2.手记标本应及时送交微生物学试验室进行分别培养与药物敏感性测试。
第八条耐药性评价与报告1.对于检出的耐药菌株,应进行耐药性评价,包含药物敏感性测试、基因检测等。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多重耐药是指微生物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情况。
在临床上,多重耐药致使临床用药受限,难以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对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基因测序方法。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传统培养方法:传统培养方法主要是通过培养细菌样本来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并通过有效浓度抗生素的敏感试验来检测细菌的耐药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由于某些细菌的生长速度慢,以及存在一些细菌难以培养或形成菌落的情况,导致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2.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核酸杂交等。
PCR方法通过扩增目标基因片段,然后通过DNA测序或比色法来检测细菌的耐药性基因。
该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快速检测细菌耐药性基因。
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获取整个细菌基因组的信息。
3.基因测序方法:基因测序方法通过对细菌基因组的全面测序,来获得细菌的整个基因组信息,从而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该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细菌基因组序列,并通过比对数据库来鉴定细菌的耐药性基因和耐药基因突变。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得全面的基因组信息,对细菌的耐药性分析更加准确和全面。
该方法的缺点是成本较高,对技术要求较高。
在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中,综合以上三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通过传统培养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有效浓度抗生素的敏感试验。
然后,通过PCR或核酸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细菌的耐药性基因进行检测。
通过基因测序方法对细菌的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耐药性信息。
多重耐药的检测及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能够指导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滥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xxxxx县人民医院检测出的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率分析
xxxxx县人民医院检测出的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率分析xxx县人民医院检测出的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率分析细菌耐药性(Resistanceto Drug )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
多重耐药菌是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随着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和数量的迅速增加,医疗费用的急剧上升,病死率的居高不下,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已经刻不容缓。
2013年我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本年度我院检出病原菌前五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80株(40.99%)、金黄色葡萄球菌76株(8.19%)、肺炎克雷伯菌63株(6.79%)、表皮葡萄球菌40株(4.31%)、鲍曼不动杆菌27株(4.04%)、铜绿假单胞菌11株(1.18%)。
革兰阴性菌菌数总菌数比例G-菌668 927 72.06%大肠埃希菌380 668 56.88%克雷伯氏菌63 668 9.43%阴沟肠杆菌15 668 2.24%变形杆菌12 668 1.79%铜绿假单胞菌11 668 1.64%不动杆菌27 668 4.04%其他杆菌G-杆160 668 23.95%革兰阳性球菌菌数总菌数比例G+菌210 927 22.65% 表皮葡萄球菌40 210 19.04% 金黄色葡萄球菌76 210 36.19% 溶血葡萄球菌21 210 10%木糖葡萄球菌13 210 6.19% 其他阳性菌61 210 29.04% 下表为上述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表示该药未做药敏试验。
2013年细菌耐药率(%)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阿米卡星7.05 7.65 22.65 19.22 - - 庆大霉素- - - - 44.82 35.1 头孢呋辛钠74.32 54.1 79.1 100 - - 头孢他啶46.37 39.7 24.5 100 - - 头孢噻肟钠49.52 45.15 57.05 100 - - 头孢吡肟50.65 49.05 29.05 31.1 - - 头孢西丁30.65 28.45 82.9 100 - - 左氧氟沙星25.92 24.5 27.9 30.32 14.2 54.75 莫西沙星- - - - 40.42 27.45 克林霉素- - - - 44.57 32.2 红霉素- - - - 57.7 24.05 青霉素- - - - 95.35 94.95苯唑西林- - - - 46.67 69.3 哌拉西林钠他9.07 11.25 23.85 3.47 - - 唑巴坦钠复方新诺明- - - - 12.45 43.77 利福平- - - - 8.8 16.75 四环素- - - - 45.4 57.05 万古霉素- - - - 0 0 利奈唑烷- - - - 0 3.77 亚胺培南1.55 0.2 0 0 - - 美洛培南0 0 0 0 - - 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1.革兰氏阳性菌1.1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超过40%,应慎重经验用药;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超过50%,应参照药敏结果选用;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已达到94.95应立即停用。
微生物检测及耐药情况统计分析
欢迎阅读微生物检测及耐药情况统计分析
微生物实验室
一、2012年第二季度临床标本送检统计
(1)2012年第二季度微生物室共检测临床标本895人次,其中支原体培养655人次,其他标本共计240人次。
(2)各科室送检量如上表,内二科和内一科送检率最高,其他科室送检率较上一季
2012年第二季度临床标本病原体构成图
三、2012年第二季度临床标本中主要革兰阴性菌分离情况
1、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六、耐药分析
1、本季度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常见,由于产酶、膜通透性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的改变、生物被膜的形成等耐药机制,该两种细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
对青霉素和一、二代头孢的耐药率普遍达到了6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头孢四代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耐药率也都达到了30%以上,对临床的选用药物带来了困难。
在治疗该类细菌感染时尽可能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对于泛耐药菌株可考虑采取联合用药的治疗手段。
2、大肠埃希菌在本季度的细菌检出率升高,该类产酶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3
4
5
们仅就掌握的数据做出以上分析,希望为临床在治疗中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一些帮助与警示,以逐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附录:抗菌药物总耐药率。
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
2020年第二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为确保我院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或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规定和要求,院感科对2020年第二季度微生物送检标本及药敏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供各临床科室参考,并请按相关规范正确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一、病原菌种类2020年第二季度我院送检微生物学培养共2349例,检出菌株634株,检出率27.0%,多重耐药菌检出403例,多重耐药率63.6%。
(2020年第一季度我院送检微生物学培养共2017例,检出菌株551株,检出率27.3%,多重耐药菌检出324例,多重耐药率58.8%。
)多重耐药率较上一季度上升约4.8%。
二、病原菌分布情况:第二季度全院送检标本中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87株,多重耐药菌98株,多耐率52.4%;检出革兰氏阴性菌405株,革兰氏阴性耐药菌299株,多耐率73.8%。
表1—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氏阳性菌检出情况病原体检出细菌数所占比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6 24.6%溶血葡萄球菌43 23.0%屎肠球菌25 13.4%粪肠球菌14 7.5%表皮葡萄球菌13 7.0%其他棒状杆菌12 6.4%其他葡萄球菌3418.2%合计187 100.0%图1—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阳性菌构成表2—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氏阴性菌检出情况病原体 检出细菌数所占比例 铜绿假单胞菌 11528.4% 肺炎克雷伯菌 111 27.4% 大肠埃希菌 93 23.0% 鲍曼不动杆菌 52 12.8% 其他阴性菌 34 8.4% 合计405100.0%图2—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阴性菌构成三、送检标本检出菌情况:临床送检标本共2349例,检出菌634例,检出率27.0%,多耐数403例,多耐率63.6%,具体情况,见表3.表3—2020年第二季度各标本检出菌情况标本送检数检出数检出率(%) 多耐数多耐率(%)痰37028075.6817963.93血14061148.117969.3尿20311657.17662.5分泌物634063.52460导管尖端401025990其他2677427.73678.6合计234963426.9940363.56四、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多重耐药菌感染前6名依次是:ICU128例,呼吸内科一14例,创面修复5例,神经外科一、神经外科二、神经外科三各4例。
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制度
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细菌耐药问题,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医院应建立健全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制度。
一、细菌耐药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细菌耐药监测是指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了解细菌耐药现状、趋势及变迁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细菌耐药监测具有重要意义:1. 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2.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3. 预防感染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4. 为国家细菌耐药管理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二、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制度的主要内容1. 组织架构成立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组织,由医院领导、临床科室、微生物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监测范围与对象监测范围包括全院各临床科室,监测对象为临床分离的各类细菌。
3. 监测方法与流程(1)临床微生物室负责收集各科室送检的细菌标本,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2)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包括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等。
(3)将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发布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4. 预警机制(1)设立细菌耐药预警指标,如耐药率、多重耐药率等。
(2)当细菌耐药率超过预警指标时,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预警通知。
(3)临床科室根据预警信息,调整抗生素使用策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5. 培训与宣传(1)组织细菌耐药监测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的认识。
(2)开展细菌耐药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及公众的抗菌意识。
6. 质量控制(1)建立细菌耐药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定期对微生物室进行质控检查,确保实验方法、设备、试剂等符合要求。
三、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制度的实施与评价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监测周期、报告时间等。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总结
细菌耐药性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公共卫生和临床治疗都造成了
极大的挑战。
为了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大量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现在我来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包括了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
通过这一体系,我们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类细菌的耐药性情况,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们对不同类型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监测,包括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
氏阴性菌等。
通过监测,我们发现了一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为我们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此外,我们还对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的细菌耐药性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发现了一些地区或机构的细菌耐药性较高,这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地区或机构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最后,我们将监测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通报,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
措施,希望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防控工作。
综上所述,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它能够帮助我们
及时了解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我们将继续加强这项工作,为保障公众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探析
[ 4 ] 赵静, 陈丽, 陈辉. 3 0 2 例母乳性黄疸患儿疗效观察及分析[ J ] . 中国
妇幼 保健 , 2 0 0 3 , 1 8 ( 4 ) : 2 .
明显减轻,症状严重的可结合药物治疗和蓝光照射治疗 ,一般均可痊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探析
胡 芳
( 河南大学附属淮河医院 ,河南 开封 4 7 5 0 0 0 )
1 0 r 2 0 ) : 4 8 9 — 4 9 0 .
疗 ,暂停母乳喂养,改为配方乳,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或者是思密达治
疗 ,体内血清胆红素较高 时可配合 蓝光疗 法 ,一般治疗7 d 左右 即可痊 愈 ,重度母乳性黄疸患儿需住 院接 受治疗 。 综 上所 述 ,治疗 母乳 性黄 疽最 基本 而 又简便 的方 法就 是暂 停母 乳 ,改用 配方乳代替 ,一般 症状较轻 的患儿在停用母乳 喂养 后症状会
株 ,其中有 1 7 0 株革兰阳性球 菌,1 3 0株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随着细菌耐 药的不断升高,且 多重耐药也 日 趋严重,进行 临床微生物检验
以及 细 菌耐 药的监 测 ,切实 的掌握 细 菌耐 药性 变迁 的动 态, 为指 导 临床进 行合 理化 的应 用抗 茵 药物 以及有 效的控 制 院 内感 染都 具有 巨大的
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论文
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分析摘要:文章通过阐述了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做出了以下分析,为了能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医疗行为、保障用药安全和减少细菌耐药性, 卫生部近年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重要文件。
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要求各级医院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 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逐步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条件与方法, 并及时报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指导原则”的施行, 对我们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责任, 同时也给我们建立、完善、发展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供了一个大好时机。
面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 必须切实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监测【中图分类号】r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58-021 建立符合要求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1.1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置有其专业性的特定要求, 通常应包括如下一些功能区(室): 标本接收及接种室、细菌分离及鉴定室、培养基配制室、无菌室、消毒灭菌室、实验动物观察室等。
1.2 临床微生物室安全管理在标本接种和细菌分离鉴定室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和超净工作台。
做好生物安全管理, 一是防止工作人员感染, 二是防止毒株散发出来污染社会环境。
2 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2.1 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本系统结合了自动化、电脑化及先进的鉴定和药敏系统, 快速、准确。
常见使用的有vitek 系列、microscan 系列、bdphoenixtm 等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半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
2.2 血培养系统能快速检测血液、脑脊液、胸水及其他无菌体液中的细菌。
常见使用的有bactec9000 系列、vitac 系列、bact/a1ert 系统等。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
01
02
03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及建议
05
总结词
严格把控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详细描述
医院应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限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详细描述
结论与展望
06
建立了完善的多重耐药菌监测体系
揭示了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
验证了抗菌药物使用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性
研究结论
监测范围和样本量有限
由于研究时间和资源的限制,监测范围和样本量相对有限,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遍性和准确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缺乏纵向研究
该研究仅对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进行了横断面研究,未涉及感染的纵向变化和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开展纵向研究。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
xx年xx月xx日
目录
contents
引言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方法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及建议结论与展望
引言
01
01
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更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之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关联性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
04
收集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等。
收集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等。
整理和分析收集的病例资料,提取关键信息,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收集病例的临床症状:包括感染部位、感染症状、并发症等。
无乳链球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与临床微生物研究
无乳链球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与临床微生物研究摘要:目的:通过此次研究来对我院中所有的无乳链球菌耐药性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具体的感染情况以及耐药性的实际情况。
方法:此次研究使用的是我院自行培养并且进行鉴定检测过的乳链球菌一共342例,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药敏实验与分析,从而来进一步的分析出患者菌株耐药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对应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深入的检测与分析。
结果:通过研究检测与分析能够得出以下的药名性实验结果:对无乳链球菌具有耐药性的菌株包含有三种,分别是红霉素、左氧氟沙星以及克林霉素。
结论:从研究结果中能够得出无乳链球菌中对其具有较高敏感度的菌株包含有四种,分别是万古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以及头孢噻肟四种,而对无乳链球菌具有较高耐药性的菌株包含有三种,分别是红霉素、左氧氟沙星以及克林霉素。
所以,从研究中能够得出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对患者耐药结果来使用,更具有针对性与科学性的抗生素才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无乳链球菌;耐药性监测;临床微生物研究在人体的消化道以及泌尿生殖道当中,存在着一种致病菌,那就是无乳链球菌,患者在患有无乳链球菌之后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症状,但是从近年来的临床治疗中却发现,通过产道以及母婴垂直等方式进行传播的情况越来越多,所引起的疾病数量也在快速的增加,孕妇患者在患有无乳链球菌之后,所产出的新生儿有非常大的几率患有败血症已经脑膜炎等疾病,所以在近几年来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在此次的研究当中,选择我院自主培养并且进行过科学鉴定的342列标本来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此次的研究来对临床的治疗中,提供更加科学与有效的抗生素预防策略,更好地治疗相关的感染病例来发挥出更好的临床价值,并且有效地降低孕妇在妊娠中所出现的相关风险。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分析此次的研究所选取的是我院自主培养并且进行科学检测后的无乳链球菌342株,都是取自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相关患者。
其中有226例采集的样本是使用尿道拭子的方法采集而来,有89例采集的样本是使用宫颈拭子的方法采集而来,除此以外还包括12株痰、10株血液以及5株脓液的样本。
耐药菌监测实施方案
耐药菌监测实施方案一、监测对象。
耐药菌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医院内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其中,对于细菌的监测尤为重要,包括但不限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二、监测内容。
1. 对于细菌的监测,应包括对其耐药性的监测,包括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更新监测结果。
2. 对于真菌和病毒的监测,应包括对其耐药性的监测,包括对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更新监测结果。
三、监测方法。
1. 采集样本,从临床患者、医院环境中采集样本,包括但不限于血液、尿液、痰液、伤口分泌物等。
2. 实验室检测,将采集的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同时进行不同抗生素的药敏试验,以确定其耐药性。
3. 数据分析,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及时更新监测数据,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四、监测周期。
耐药菌监测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监测,对于发现的耐药菌情况,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监测结果应用。
1. 临床用药指导,监测结果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避免因耐药菌感染而导致的治疗失败。
2.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结果可以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
3. 公共卫生干预,监测结果可以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干预依据,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
六、监测质量控制。
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采样、实验室检测等环节的质量。
2.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监测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控制。
3. 定期开展监测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七、监测人员培训。
对从事耐药菌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监测水平,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耐药菌监测实施方案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监测工作,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多重耐药菌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多重耐药菌指的是对不同种类抗生素同时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这种细菌对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极大地增加了治疗难度和病死率。
因此,对多重耐药菌的及时检测及鉴定非常重要。
检验科微生物室是进行多重耐药菌检测的重要部门,下面将介绍多重耐药菌检测的具体流程及分析。
多重耐药菌检测的流程1. 样品采集和送检: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相应部位(如咽喉、肠道、尿液等)的样品,通常采取刮拭、采血、切片等方式,并将样品送往检验科微生物室。
2. 细菌分离和鉴定:将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常用的培养基有常规培养基如血琼脂、Eosin Methylene Blue (EMB)、MacConkey等以及选择性培养基如MRSA SCREEN Agar, Cetrimide Agar等;细菌鉴定包括形态、生理代谢、生化反应等方法,以确定细菌种类。
3. 药敏试验:将已鉴定的细菌接种于药敏试验板上,添加不同浓度的抗生素,观察菌落生长情况,以确定对哪些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4. PCR检测:利用PCR技术对细菌基因进行检测,以检测多重耐药菌的特异基因及其是否携带质粒等。
5. 质控与报告:根据质控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报告,包括菌种、药敏结果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等,并将结果及时上报至相关部门。
1.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结果应尽可能全面和准确,需要仔细观察和鉴定样品中的细菌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其药物耐药性。
2. PCR检测是确定菌株是否携带多重耐药基因的关键技术,需要对PCR技术进行优化和验证,可有效降低检测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3.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结果需根据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并加强感染控制措施,以避免疾病扩散。
总之,多重耐药菌的及时检测和鉴定是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安全的关键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
方法收集尿液、分泌物、血液等检测标本,对药敏使用常规方法以及KirbyBauer方法进行试验并鉴定分析。
结果本次研究分离出的致病菌株共500株,其中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70株(54.0%),革兰阴性杆菌230株(46.0%);各个菌种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不同。
结论加强临床微生物的检验工作,以及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能够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借鉴作用,对控制医院感染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
细菌耐药性(抗药性)指的是细菌对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受性,如果细菌产生耐药性后,会使临床抗菌药物的化疗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大大降低,从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加强临床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本次研究选取于2013年11月~2015年7月收集的尿分泌物、血液等检测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以及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7月本院收集的尿液、分泌物、血液等检测标本,按照常规方法对所有细菌进行培养、鉴定以及分离,共获得致病菌株500株。
1. 2 方法对收集的尿分泌物、血液等检测标本先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然后采用KirbyBauer 方法进行试验并鉴定分析,对相关抗菌药物最小的抑菌浓度使用肉汤稀释的方法进行检测,参考美国临床试验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对以上检验结果进行鉴定并分析[2]。
本次研究使用的抗菌药物药敏纸片为革兰阳性球菌药敏板条P535和革兰阴性杆菌药敏板条GN09、GN13,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
2 结果
2. 1 菌种分布情况本次研究分离出的致病菌株共500株,其中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70株(54.0%),革兰阴性杆菌230株(46.0%)。
其中67株(1
3.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6株(13.2%)铜绿假单胞菌,60株(12.0%)大肠埃希菌,57株(11.4%)金黄色葡萄球菌,57株(11.4%)枸橼酸菌属,50株(10.0%)不动杆菌属,44株(8.8%)变形杆菌属,36株(7.2%)克雷伯菌属,33株(6.6%)肠杆菌属,30株(6.0%)肠球菌。
研究表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耐甲氧西林中所占的比例要比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很多,并且不动杆菌在革兰阴性菌中的比例也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同时发现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以及洋葱克伯霍尔德菌均较为罕见。
2. 2 常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各个菌种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不同,具体如下:①青霉素G: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耐药率均为99%,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耐药率均为95%,对MSCNS的耐药率均为93%,对肠球菌的耐药率最低,为18%。
②氨苄西林:对MRSA以及MRCNS的耐药率最高,均为99%;对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肠杆菌属的耐药率分别为96%和93%;其次是MSSA以及MSCNS,均为91%;对变形杆菌属以及肠球菌的耐药率则较低,分别为57%和25%。
③头孢唑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最高,为98%;其次为肠杆菌属、肠球菌、MRCNS以及MRSA,分别为79%、56%、52%和48%;对MSCNS以及MSSA 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7%和2%。
④头孢他啶:对肠球菌的耐药率最高,为89%;其次为MRCNS、MRSA、MSCNS、肠杆菌属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78%、64%、31%、23%以及17%;对MSSA以及变形杆菌属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和3%。
⑤环丙沙星:对MRCNS的耐药率最高,为66%;其次为MRSA、MSCNS、肠球菌以及肠杆菌属,分别为40%、30%、25%以及20%;对变形杆菌属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相同,均为14%;耐药率最低的是MSSA,为7%。
⑥氧氟沙星:对MSCNS的耐药率最高,为70%;其次为MRSA、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MSCNS以及肠杆菌属,分别为39%、35%、25%、22%以及20%;耐药率较低的为变形杆菌属以及MSSA,分别为13%和4%。
3 小结
抗菌药物的抗药性以及天然的耐药性是导致抗菌药物作用大大减弱的主要原因,并且由于耐药株的出现,医院以及相关部门对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
医院应该高度重视临床微生物的检验工作以及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真正提高医院病原学的相关诊断水平,在临床治疗中药严格根据细菌耐药性来选择针对性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药物情况的发生,使耐药菌的产生大大降低[3]。
在本次研究中,分离出的致病菌株共500株,其中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70株,占54%,革兰阴性杆菌230株,占46%;各个菌种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不同。
综上所述,加强临床微生物的检验工作,以及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能够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借鉴作用,对控制医院感染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童明庆. 临床微生物学血培养操作规范.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124-126.
[2] 梁志洪,邓家德,陈惠玲,等.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探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3(28):5541-5544.
[3] 林倍州,肖书念,卓超.广东2012年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22(5):321-322.。